(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二)发展——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建议用时:30分钟)微专题一精耕细作的古代中国农业1.西周时,土地通常只耕种三年,三年后地力基本耗尽,另辟土地,重新分配。春秋中后期,三年换土易居的耕作法逐渐取消,国家不再定期重新授田,而是一次性授田、由耕作者在份地上自行轮种。这些变化反映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提高C.土地私有倾向增强D.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C[材料这些变化反映了春秋中后期,由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遭到破坏,国家进行改革,耕作者取得土地的支配权,使土地私有倾向增强,故选C项。]2.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材料“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的生产组织”说明田庄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材料“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说明庄园经济属于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仍属传统的农耕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故选B项。]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C[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北方人口南迁并且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开发加速,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农业发展,没有体现赋役和社会状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商业和城市经济,排除B项;租佃关系指的是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而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4.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A.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必然产物C[题干中“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可知,土地转让是通过买卖来实现的,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土地买卖会导致小农失去土地,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根本转变”一词不妥,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5.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但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B[材料反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冲击了粮食作物的种植,这说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分析的是农业发展受到市场的影响,和交通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分析的是南方农业种植的选择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但是不能说明出现粮食危机,排除D项。]6.下表为17—19世纪中国人地情况统计,据此判断该时期()年代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16501.00—1.506.006.00—4.0017502.00—2.509.004.50—3.6018504.1012.102.95A.赋税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B.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逐步松动C.先进耕作技术引入导致耕地数量增加D.人地数量的增长使经济缺乏转型动力D[表格中从1650年至1850年之间,随着清朝人口的增长,土地耕地面积扩大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虽然人均耕地面积略有下降,但是自然经济依然坚固,导致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经济转型的劳动力、国内市场以及技术创新的动力,故选D项。]7.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永佃制下,地主只能收租完粮,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则可依约退回、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转移,其前提是,田面转移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转移不影响佃农耕作。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地矛盾尖锐B.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兴起C.佃农经济独立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D[根据材料可知,地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但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丧失,故选D项;材料只体现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永佃制下土地经营与所有关系的变化,看不出租佃农民抗租减租斗争,排除B项;佃农并未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因此经济上不能独立,排除C项。]8.乾隆元年至六十年(1736—1795年)尚存的5.8万件刑科题本中有关土地债务方面的涉及农业雇工的记载有6000余件,分布地区达20余省。《大清律例》中“若农民佃户雇请耕种之人……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者”。这()A.主要得益于赋税制度的变革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D.导致封建小农经济开始破产B[封建生产关系主要指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根据材料“农民佃户雇请耕种之人”可知,清朝农民佃户也可雇工耕种,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B项。]微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者的智慧9.《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提道:官营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庞大,内部分工精细,技术设备先进。这种种后果都透过各种方式,逐渐扩散至民间。由此可知官营手工业()A.受益于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阻碍了中国民营手工业发展C.不利于工匠发挥生产积极性D.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D[官营手工业精细的生产模式渗透到民间,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选D项;材料是关于官营手工业生产模式对民间的渗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由“技术设备先进、逐渐扩散至民间”可知官营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官营手工业生产模式对民间的渗透,与工匠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项。]10.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信息。据此可以得出()织物情况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织机实物史料情况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汉赋记载情况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B.对汉代丝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C[通过高级织物可以反映出汉代丝织业的发展状况,但目前无完整的汉代高级织机实物出土,可以通过汉赋的记载对其有所了解,即汉赋中所蕴含的史料价值应引起重视,故选C项。]11.(2020·吉林调研)有学者认为,国家政权总是力图垄断和控制尽可能多的工业生产部门。不只是皇室和贵族所消费的各种工业品由官府经营、雇匠制造,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如盐、铁等,政府也垄断着生产和流通的去向。这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西方中世纪经济制度诸多不同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上述特征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A.经济领域垄断组织的发达B.中央政权(集权)制度的强大C.官营手工作坊水平的高超D.封建制度的不断衰落B[题干中提及中国古代经济领域中的盈利部门和利润巨大的领域,总是有政府权力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酒等利润丰厚的行业都由官府垄断经营,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权的强大,故选B项。]12.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奏道:浙省居民稠密,户口繁多,而杭、嘉、湖三府,本地又多种桑麻,是以产米不敷民食,向借湖广、江西等省外贩之米接济。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朝中叶江南地区()A.民间手工业发展繁荣 B.经济实力下滑严重C.农业生产力日益下降 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A[杭、嘉、湖三府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桑麻等,为手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原料,从侧面反映出清朝中叶江南地区民间手工业发展繁荣,故选A项;清朝中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在快速发展,排除B项;杭、嘉、湖三府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而“向借湖广、江西等省外贩之米接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力日益下降,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雇佣关系已经出现的信息,排除D项。]13.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D[通过材料中“长老白九峰造”“长垣悉晒纸”“造乐器……二赵家最妙”可知,唐朝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私人的手工业作坊,故选D项。]14.乾隆年间,广东佛山“炒铁之炉数十,铸铁之炉百余,昼夜烹炼,火光烛天”“四方商贾萃于斯,四方之贫民亦萃于斯。挟资以贾者什一,徒手而求食者则什九也”。材料表明佛山()A.成为全国冶铁中心 B.已经出现劳动力市场C.冶铁行业分工较细 D.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B[材料体现广东佛山冶铁业发展,“四方之贫民亦萃于斯……徒手而求食者则什九也”说明佛山已形成劳动力市场,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佛山冶铁业,无法得出其成为全国冶铁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冶铁业分工较细问题,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排除D项。]微专题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1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B.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C.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D.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A[从材料中春秋晚期,商人财富增加,并且被诸侯以“平等之礼”相待可知,春秋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反映了当时商业限制较少,商业发展空间相对宽松,故选A项。]16.汉代长安城中市的周围均建有围墙,市中官署旗亭上插旗以示当市,日暮收旗以示市罢。西晋以后市的围墙仍在,但插旗当市逐渐被击鼓取代。这说明()A.市的交易逐步突破时间限制B.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市场C.市的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D.市实行封闭集中的管理D[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在汉代,市的周围都建有围墙,且还有时间限制,在西晋以后,市的围墙仍然存在,仍然有时间的限制,这充分说明当时对市实行封闭集中管理,故选D项。]17.学者沈祖春指出,城内和城市附近的居民可以进入城中之市进行交易,但受距离限制,偏远居民因城中之市管理严格,无法参与,只有在城外自发交易,由此而成草市。学者范文澜则认为:“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这表明,两位学者均认为草市()A.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而创建B.由乡村的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C.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D.是具有自发性质的民间交易市场D[沈祖春认为草市“在城外自发交易”,范文澜认为草市是“自然形成的市”,共同点是认为草市是民间自发形成,故选D项;范文澜认为草市“因商业上需要”和自发形成,而不是民众生活需要和“创建”,排除A项;二者均认为草市在城外自发形成,但都没有体现是从“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排除B项;范文澜认为草市“因商业上需要”而出现的,说明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重要关系,排除C项。]18.(2020·张家口质检)中国纸币的起源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宪宗时的“飞钱”。北宋民间商人在商品流通中使用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合券取钱,即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由此可见()A.商人注重构建纸币的“防伪”功能B.汉唐政府制定诚信经营章程C.纸币起源于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减弱D.纸币在宋代是主要流通货币A[交子的两张券合得起来才能交钱说明宋代商人防伪意识提高,在纸币交易时注重查验真伪,故选A项;“白鹿皮币”是汉武帝为打击诸侯而设定的,与经营章程无关,排除B项;纸币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生,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无关,排除C项;纸币“交子”仅在部分地区流行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区还是流通金属货币,排除D项。]19.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B[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更为开放”,突破了空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故选B项。]20.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的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依附性,可以用来证明()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总体上升趋势B.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国农耕经济纯粹自给自足的状态D.中国多元经济形态相互间腐蚀瓦解B[“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说明农耕经济的成熟,“而当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又说明其不成熟,故选B项。]微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1.在五代时期,后周世宗下诏:“诸道州府县应有商贾兴贩牛畜,不计黄水牛,凡经过处,不得抽税,如是货卖处,只据卖价每一千抽税前二十,不得别有邀难。”据此可知,后周世宗意在()A.重视商业税收 B.厉行抑商政策C.规范市场秩序 D.调整交易场所C[材料中“不得抽税……不得别有邀难”体现统治者意在规范市场秩序,故选C项;材料强调税率“每一千抽税前二十”,不是重视商业税收,排除A项;规范商业流通,不是“抑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限制交易场所,排除D项。]22.下面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朝通商()通商抑末洪武年间11宣德至景泰年间13嘉靖年间72隆庆至天启年间60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 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 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A[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