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科目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

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

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在他们,“团体”

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

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

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

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我们如果

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宗教的虔

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团体的象征。在这样的神的观念下,派生出

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已复礼”,“壹

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从已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

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

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

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

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仁”字,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给仁字明白的解释,而另

一方面却又屡次对这种道德要素“欲说还止”。每当他积极地想要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

却又退到了“克已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孔子的困难是

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来:“团体”缺乏,“天下归仁”就是一个无法清晰解释的观念。以私人关系维系的社会

形态中,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所以凡是要具

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

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

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

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

王私人间的关系。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

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

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能另找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

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传统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

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

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

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

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

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

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

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

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

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

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

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

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

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

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节选自司徒伟智《“圈子情结”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团体”是现代西洋社会生活的前提,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人们并不需要一个经常的

和广被的团体。

B.孔子多次提及“仁”却难以说明“仁”的普遍性含义,是因为传统的差序格局中缺乏

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C.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既指对朋友忠信,又指忠君,虽然也包含私人间的关系,

但最接近公共的道德观念。

D.现代社会是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打下血缘宗族出身印记的“圈子情结”或许是现

代社会的阻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

B.材料一引用孔子的“孝悌忠信”,论证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下的道德体系。

C.材料二采用斯隆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

化,树契约化。

D.材料二表明,“圈子情结”在陌生人社会中虽难有立足之地却依然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差序格局”的概念的是()(3分)

A.《故乡》中“我”和玩伴闰土渐行渐远。

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在我国有随礼的习惯,礼金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随礼的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

D.在西方英、美等国家,家庭所包含的对象只能有丈夫、妻子以及他们之间未成年的孩

子。

4.请简述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征。(4分)

5.美国警察马修•巴格威尔曾接到举报自己兄弟的电话,经核实后,他秉公逮捕了作为

犯罪嫌疑人的兄弟。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两种道德观念谈谈你对此

事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生黑丝(书选)

冯至

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

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

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

渔税上来。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已。听

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

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

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

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

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

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漂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

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药材,逢到市

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

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

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

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

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

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自

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

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雍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

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

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

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

苏涣却一见如故,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像大地将要回春。

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

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

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

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

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

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

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

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

诗读给杜甫听: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

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

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

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

一向称赘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

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是

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

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很少想过呢。”

邻船上一片人声,渔夫们从鱼市上回来了。苏涣诵诗也戛然停止。他站起

身来,和杜甫告辞,并约杜甫有工夫到他的茅斋里去谈。

杜甫吃过午饭,精神异常兴奋。午睡不成,只是反复吟味着苏涣读给他听

的那些诗。诗的功夫并不深,但格调与众不同。李白早已死去了,高适也死

了,岑参还在西蜀,却久不通音讯,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新作。在难以盼望有

什么知音的时刻,竟遇见了这样一个奇人。

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

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

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

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

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

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

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

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

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

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

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

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杜甫以船为家,泊在湘江岸旁的前四个月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这与漂泊无

依、衣食无着以及老病缠身的遭遇有关,也与他看到的农民“被租税压得喘不

过气来”的生活有关。

B.“感到无限温暖”,是杜甫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后的心理,是萍水相逢的渔夫

们给漂泊中的诗人带来的慰藉,含蓄反映了世态。

C.苏涣询问杜甫是否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反映他对杜甫

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及深切的同情。

D.苏涣的诗歌艺术精巧,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

调,因而使杜甫“精神异常兴奋”并且“反复吟味”。

7.关于标题“白发生黑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暮之年的杜甫,因感受到新鲜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因而产生白头发里

生出黑丝的错觉。

B.杜甫在诗中记述自己晨起照镜发现头发白丝间黑的顿变,侧面烘托苏涣诗歌

独特的艺术魅力。

C.标题采用联想手法,描写杜甫头发的反常转变,突出苏、杜间的交往对杜甫

晚年心境的影响。

D.标题中“白”与“黑”的对比,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唤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具有丰富意蕴。

7.小说中完整引用了苏涣的一首诗,这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诗化的语言是冯至历史小说的典型特点,请从意境美、音韵美、含蓄美三个

角度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刁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

长城也。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卷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

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

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

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目“花山”。今言“华”如

“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目:“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

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足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

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意志也面丕熊至煮口必王攥(

甚-孰熊也之至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

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尽吾志也[A]而不能[B]至者[C]可以[D]无悔矣[E]其孰能[F]讥之乎[G]此余之[H]所

得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的“以"意义不同。

B.“是月丁未”和“于是余有叹焉”中的“是”意义相同。

C.“阳”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

D.“王某”指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

上冠姓,以后在誉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泰山记》第一段中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勾画了泰山的总貌。

B.《登泰山记》第二段中写由山麓到山顶的登山过程,以精简的文字详细记述路程的远

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

C.王安石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

“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而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D.《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不是每个

人都可以到达的。只有有力、有物的人才能到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4.两篇材料同为游记,请简要分析它们表达方式上的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才啬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遂离开成

都,此诗约为途中所作。②官应老病休,其实杜甫休官的主要原因是被排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旅途中停泊下来歇息,此时此刻夜晚的微风正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B.“危”意为“高”,第二句写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C.颈联表意含蓄,声名因文章而显著其实不是诗人的心愿,诗人心怀不平。

D.尾联写水天空阔,人似沙鸥,诗人借景抒情,主要表达了顿觉渺小之感。

16、颔联“用字巧妙,意境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据此赏析颔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示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两句是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

两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描绘了周瑜的儒将装

束,“”一句写出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近来“科目三”舞蹈在线上线下走红,越来越多的人被它吸引,这使得该舞蹈迅速从早

前的“不入流”“被质疑”而转变升级成为了①的“现象级”舞蹈。

“科目三”舞蹈较早兴起于广西,“神曲”、极简、百搭、平台四项特质共同促成了“科

目三”舞蹈的走红。其一,“神曲”适配使得舞蹈与歌曲之间②。“科目三”

舞蹈的经典歌曲是《一笑江湖》,该歌曲的词风表达出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的豪迈、乐

观、自信。其二,动作极简催化万众创新。该舞蹈每个动作都非常简单,普通人练习几次即

可掌握。其三,百搭造就千变万化。“科目三”舞蹈的表演门槛极为宽松,这为后续的场景

转换提供了友好的创作基础。其四,短视频平台赋能持续发展。头部短视频平台,聚合了大

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整合了金融、技术、文化等诸多资源,打通工互襄理

内容生产、传搔、变现等环节,为“杜目二”舞蹈的火爆和走红提供了遢涧的土壤和迫当的

机遇。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网络文艺场域呈现出千帆竞发、③的发展态势,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某些文艺作品生命周期短,甚至“见光死”;一些文艺影视作

品业内叫好,市场却反响平平;部分传统优秀文化作品虽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囿于没有

适当的传播渠道导致传播受阻。鉴于此,“科目三”舞蹈的持续走红或许能给以上的问题提

供一些解决思路。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科目三”的魔性舞步不仅吸引了中国网友的积极模仿,还走向了世界舞台。俄罗斯皇

家芭蕾舞团的舞者们在辽宁沈阳盛京大剧院表演完《天鹅湖》后集体加跳“科目三”。现准

备在你们学校的体艺馆举办“科目三”舞蹈交流大会,请你设计宣传语。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恰切,句式对称,不少于14个字。(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

与屏阅读相比,纸阅读是择善而读、笃神而读,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能,追求内心的

和顺充盈。首先,纸阅读能够使知识变得系统深邃而不是零星浅表。美国一项研究成果表

明,①,其神经活动的激烈程度相当于成年人的三倍,但如果儿童

在电子屏幕上浏览,大脑则不会产生相同的活动效果。现代科技虽然可以重构人类的生活

模式,但终究改变不了人类的生理结构,②,久而久之会导致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退

化,就此而言,纸阅读是人类保持自身知识体系的不二选择。其次,③o纸阅读

在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增强人们认知能力的同时,还使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平和、宽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纸阅读既关乎所获知识的数量和成色,更关乎人的精神品貌。再次,纸

阅读不仅使人们获得整体性知识、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探究,还能够培养人们的专注力、

洞察力和擘画力。博大厚重的中华文明一再印证,只有以沉潜之心默诵,才能激发“问渠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能感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的无奈怅然,是因为以稳慎之态深思;当你以投入之状诵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时,你会理解诗句的豪迈自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

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黑塞说: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修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Do

2.A

3.D

4.①论证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文章首先重申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区别,然后指出社

会结构的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最后以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为参照,阐述差序

格局下的道德观念。

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网格、架子等)、引用论证(论语)。

③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语言既规范客观,又富有生活气息。

(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5.(6分)①团体格局派生出两个重要观念:一是平等,一是公道。而且公务、履行义

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2分)犯罪行为,破坏了平等、公道,任何人都有监

督的责任,本应严厉打击;马修是有执法权的警察,他在执行公务、履行义务。所以,

此做法值得点赞。(1分)

②差序格局里,“传统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

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定要弄清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然后再施以不同的道

德标准。(2分)马修•巴格威尔逮捕的是自己的兄弟,逮捕兄弟,有违我们传统的亲

情观念,是为不悌。所以,该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1分)

6.答案:D(“精巧”错,是粗糙。)

7.答案:0(“联想手法”错,这是夸张手法。)

8.(4分)(1)情节方面:照应前文介绍的苏涣人生经历,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对其诗歌及

为人的称赞等情节。

(2)人物方面:①借诗中少年嫉恶如仇来表现苏涣不惧黑暗势力、一心为民的精神;

②用少年受群蜂围攻的遭遇来表现苏涣的人生遭际;

③用少年的“迷所之”“不知机”表现苏涣的迷茫与困惑。

(每点两点)

9.

(1)意境美:运用形象性语言,营造诗意化意境,如结尾”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

地升起几缕炊烟”的描写;

(2)音韵美:①用词、炼句体现出整饬的诗的节奏,如“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

芜,柴扉空闭”等;②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音韵上表现出诗一般的和谐,如“他一

生饱经忧患,……浮萍”;

(3)含蓄美:有意选用日常生活用语,内蕴却是诗意的,在叙述中,尽可能多地留

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如“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等。(每点两

点)

1。答案:CEG

以“者”“矣”“乎”为标志词推导可得,“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

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1.答案:C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12.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D项“只有有力(不断地艰苦努

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达到。”表述有误,信息不全,作者认为要成

功,“志、力、物”缺一不可。

13.答案:

(1)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

墙,到了泰安。(评分标准:共4分。“乘”“历”“至于",语意通顺各1分。)

(2)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

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评分标准:共4分。“盖”“不能”“十一”,语意通顺各1分。)

14.同:两篇材料都以记叙为主,(1分)

异:《登泰山记》辅以说明、描写;(1分)《游褒禅山记》辅以议论。(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

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

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这月丁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

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

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间

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

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

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

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

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材料二: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

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弟子在其墓旁盖的屋

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

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

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

是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

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

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

“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

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

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

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

To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

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

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

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

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

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

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5.【答案】15.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主要表达了顿觉渺小之感”分析不当,应是“主要表达了内心漂泊无依之

感”。

16.①“垂”和“涌”用词巧妙,“垂”为低垂,“涌”为奔涌,动静结合写出了

星垂月涌的宽广画面。

②颔联抓住“星星”“平野”“明月”“大江”等意象,抒写星星低垂,原野广

阔,大江奔流,月随波涌,意境雄浑阔大。

③诗人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雄浑阔大的诗句,反衬出他羁旅不定、报

国无门的凄凉心情。(每点2分)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①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首先抓住动词“垂”和“涌”赏析,先

解释词义,“垂”为低垂,“涌”为奔涌;再分析句意,赏析画面,这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