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一、本文概述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家庭法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夫妻在离婚时对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本文旨在浅析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和解读,探讨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程序以及争议解决机制。文章将首先概述离婚财产分割的基本概念,明确其法律地位和适用范围;接着分析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公平原则、照顾妇女和子女权益原则等;然后介绍离婚财产分割的具体程序,包括财产调查、评估、分割等步骤;探讨离婚财产分割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及其解决机制,以期为解决离婚财产分割纠纷提供有益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精髓,为实践中的法律适用提供理论支持。二、离婚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程序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夫妻双方离婚后的经济利益和生活保障。在进行财产分割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分割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平等原则:夫妻双方在离婚财产分割上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的贡献大小、收入高低,都应当在财产分割中体现平等的原则。任何一方不得因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对待。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当适当照顾子女和女方的权益。由于子女和女方在离婚后可能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和困难,因此在财产分割时应给予适当的倾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财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在分割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夫妻双方的生产能力和生活需求,确保分割后的财产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双方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不损害债权人利益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当注意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夫妻双方在处理共同财产时,应当清偿共同债务,确保债权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如果夫妻双方存在共同债务,应当在财产分割前先行清偿。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持。这些基本原则是离婚财产分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它们确保了财产分割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同时也保护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最佳的财产分割效果。三、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和方式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期间所积累的财产的分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明确财产分割的范围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主要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等。而个人财产则是指夫妻各自在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或者婚后因赠与、继承等方式取得的特定财产。在分割财产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这是进行合理分割的前提。离婚财产分割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协议分割和诉讼分割。协议分割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商,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这种方式简便快捷,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是较为理想的分割方式。然而,当夫妻双方就财产分割问题存在严重分歧时,就需要通过诉讼分割来解决。诉讼分割是指夫妻双方将争议提交给法院,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财产进行分割。在诉讼分割中,法院会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在离婚财产分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问题,应当根据债务的性质、形成原因以及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担。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增值部分,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割。还需要考虑到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贡献、经济状况等因素,以确保分割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离婚财产分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夫妻双方理性对待、充分协商。在分割过程中,要明确财产的范围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分割方式,并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四、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程序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所积累的财产的合理分配。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离婚财产分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公正的分割。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一规定明确了离婚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即首先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在判决过程中,人民法院会考虑财产的具体情况,并尽量照顾子女和女方的权益。在实践操作中,离婚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双方应列出所有的共同财产,包括房产、车辆、存款、股票等;对共同财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然后,根据双方的协商或人民法院的判决,确定各自应得的份额;按照确定的份额进行财产分割。在财产分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例如,对于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如果无法协商一致,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决一方取得房产所有权,并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另外,对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等无形资产,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割。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及其实践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遵循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解决分歧,实现公平、合理的财产分割。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也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权益保护,确保离婚财产分割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五、离婚财产分割中的争议与解决途径在离婚财产分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争议。这些争议可能源自双方对财产价值的分歧、对财产权益的误解,或者是对法律条款的解读不同。例如,对于某些特殊财产,如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其价值难以准确评估,往往导致双方在分割时产生争议。某些情况下,一方可能会隐藏、转移财产,进一步加剧争议。为了有效解决这些争议,法律提供了多种途径。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诉求,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选择调解。调解由第三方中立者主持,通过调解员的协助,双方可以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谈判,寻找解决方案。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选择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法对财产进行分割。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会综合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财产的来源和增值情况、双方的贡献等因素,确保分割结果公平、公正。除了上述途径外,近年来,仲裁也逐渐成为解决离婚财产分割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其过程相对灵活,且保密性较高。双方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由仲裁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和双方约定进行裁决。离婚财产分割中的争议是不可避免的,但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和仲裁等多种途径解决争议。在选择解决途径时,双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双方在离婚前应尽可能对财产进行明确约定,确保财产分割的顺利进行。六、完善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财产形式的日益多样化,离婚财产分割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完善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明确财产性质认定标准:应进一步明确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认定标准,特别是在涉及知识产权、股权、虚拟财产等新兴财产形态时,应制定具体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以便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能够准确把握。完善财产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财产评估机制,对于涉及高价值或难以估值的财产,应引入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保财产分割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强化法官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法官在离婚财产分割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法官的专业素养和裁判能力,确保法官能够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公正高效地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案件。引入调解和仲裁机制:在离婚财产分割案件中,可以引入调解和仲裁机制,鼓励当事人在尊重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或仲裁裁决,以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减少因误解或缺乏法律知识而导致的纠纷。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与离婚财产分割相关的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和配合,如完善婚姻登记制度、加强个人财产保护等,以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明确财产性质认定标准、完善财产评估机制、强化法官的专业培训、引入调解和仲裁机制、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七、结论通过对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浅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家庭财产关系的复杂变化。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离婚财产分割应遵循公平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保护无过错方原则以及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这些原则的贯彻执行,有助于减少因财产分割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然而,也应看到当前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挑战。例如,在财产评估、债务处理等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争议和分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未来,我们期待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公正、高效的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指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也呼吁广大公民增强法治意识,理性对待离婚财产分割问题,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夫妻在面临婚姻问题时,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其中,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离婚财产分割的相关问题。在离婚财产分割中,一般会按照均分原则进行。即夫妻共同财产应平均分配给双方。这是基于夫妻在婚姻期间对共同财产都有贡献,因此在离婚时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离婚财产分割中,通常会考虑到女方的权益和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照顾。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在婚姻中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因此在离婚时应当得到更多的保障。如果夫妻一方存在过错,比如出轨、家暴等行为,那么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可能会考虑对无过错方进行一定的照顾。这是为了惩罚过错方,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无过错方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离婚财产分割的主要法律依据。其中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约定外,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还规定了夫妻可以约定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以及债务的承担方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也是离婚财产分割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规定,物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应当依法登记。因此,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对于需要变更登记的财产,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变更登记。房产是离婚财产分割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如果夫妻双方共同购买了房产,那么在离婚时应当按照房屋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按照双方的贡献进行分配。如果一方出资较多,那么在分配时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则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不予分割。解决方法:在购买房产时,夫妻双方应当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未来规划,避免出现难以分割的情况。如果确实需要分割房产,可以寻求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双方的贡献进行分配。存款是离婚财产分割中比较简单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夫妻共同存款应当平均分配给双方。但是如果一方存在过错,比如出轨、赌博等行为,那么可能会考虑对无过错方进行一定的照顾。解决方法:在存款分割时,应当先对存款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确保所有的存款都被纳入分配范围。然后根据双方的贡献和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如果存在过错方,可以给予无过错方一定的补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离婚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愈发普遍。离婚不仅涉及到夫妻双方的情感问题,更涉及到财产分割等实际问题。本文将围绕我国离婚财产分割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国内外离婚财产分割的规定,以期为完善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婚姻法解释(三)》也对离婚财产分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的背后,反映了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现实意义。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是保障夫妻双方平等财产权益的重要途径。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财产通常是共同所有的,而离婚时,如何公平合理地分割这些财产,是离婚双方和法院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法律和法规的明确规定,可以确保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得到平等保护。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是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离婚不仅会给夫妻双方带来情感上的痛苦,还会给双方家庭带来诸多问题。合理的财产分割可以减少因财产问题引发的纠纷和冲突,有利于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离婚财产分割的具体操作和结果会因个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张某和李某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他们共同购买了一套房产和一些股票。在离婚协议中,双方约定房产归张某所有,股票归李某所有。但是,在离婚后的执行过程中,张某发现李某私自将部分股票变卖。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根据《婚姻法》和《婚姻法解释(三)》的相关规定,认定李某的行为属于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判决李某赔偿张某相应的股票价值。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在实践中的一些特点。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达成的财产分割方案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一方若私自转移财产,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院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和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作出判决。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离婚财产分割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许多国家,离婚财产分割通常会考虑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过错程度、子女的抚养情况以及双方的收入等因素。而在我国,除了上述因素外,还会考虑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对离婚财产分割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法律传统。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在保障夫妻双方的平等财产权益、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例如,如何更公平合理地评估夫妻共同财产的价值、如何更有效地防止一方私自转移财产等。为此,我们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等方式,明确离婚财产分割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更加了解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程序和规定。强化法院的监督作用。法院在审理离婚财产分割案件时,应充分了解案情,依法公正地作出判决,同时加强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当事人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以减少诉讼成本和避免因诉讼带来的情感伤害。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除诉讼外,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等其他途径解决离婚财产分割纠纷,减轻法院的负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更好地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和谐。本文旨在探讨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该制度背景、内容、法律意义以及改进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财产分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因此对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旨在公平、公正地处理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的财产问题。该制度的确立源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国家对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规定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上都是为了实现公平和正义。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产分割原则、方式和程序等。在财产分割原则方面,大多数国家都遵循公平、平等和保护弱者原则。这意味着在财产分割时,应尽可能保证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同时对弱者进行必要保护。在财产分割方式上,包括均分、按比例分配、协商解决等多种方式,具体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法院的裁决。在程序方面,一般涉及评估、鉴定、调解和判决等环节。从法律角度来看,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是保障夫妻双方财产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性质方面,大多数国家将夫妻共同财产视为共同所有,但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和规则方面,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以公平、平等和保护弱者为主导。在法律诉讼程序方面,一般会采取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多种方式来解决争议和纠纷。离婚财产分割法律制度是保障夫妻双方财产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对于该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完善法律规定,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执法,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到第19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该法也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两种做法。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依约定。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必要时亦可不均等,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判决。协议离婚中的财产分割协议(以下简称财产分割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离婚协议中附加达成的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因协议离婚而就财产分割问题单独达成的协议。一是表明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合同约定的内容开始实际履行。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内容也相应体现在两方面: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得到法律的肯定;双方当事人均应全面履行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的要求完全适用合同法有关履行的规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财产分割协议却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一点与诉讼离婚中形成的调解书不同,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的内容虽然也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但这种协议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其内容的合法性经过司法审查,所以,调解书中的财产处理部分具有强制执行力。而财产分割协议则不同,法律并没有赋予婚姻登记机关对财产分割协议内容的合法性的审查职权,婚姻登记机关只在形式上进行审查。由于未经过司法审查,因财产分割协议的履行发生争议时,与其他合同一样,必须先经过合法性审查。如其合法性得到确认,待形成裁判文书后,可申请执行。所以,财产分割协议后不得在离婚诉讼中作为财产分割的依据。财产分割协议是协议离婚的一部分,与离婚诉讼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离婚制度,二者在具体程序操作上是不可互用或混同的。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贯穿了包括财产分割在内的每一个环节。在财产分割协议中,一方可将自己的财产以财产分割的名义给予对方都可(与此对比,诉讼离婚中则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处理一方个人财产只能出于其他理由。)。承接协议离婚中的自愿原则的财产分割协议只能作为协议离婚的一个环节而不可独立于协议离婚之外,不能用于诉讼离婚中。协议离婚对离婚协议财产分割有争议的,应当适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第八和九条的规定,不应适用婚姻法第四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这些规定的立法本意是就诉讼离婚而言,司法解释一的第三十一条规定“出现《婚姻法》第四十七条情况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如果在协议离婚中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夫妻共同财产行为的,就不应当适用“两年”的时效规定,而应适用司法解释二的第八条和九条的规定“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和“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即诉讼时效为“一年”的规定。毋庸置疑,婚内财产协议能够最有效地承载结婚前的海誓山盟。如何信守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爱、呵护承诺,婚内财产协议给伴侣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表现方式。一份好的婚内财产协议,犹如给车辆上了一份包括各类附加险的全险,能够让驾乘者消除各种担忧。对于既希望享受两性生活的愉悦,又追求个性独立,品味人生价值的人士而言,婚内财产协议同样能够提供最有效的保障。如何消除对于家庭全身心付出,到头来一无所获的顾虑,婚内财产协议无疑能够担当此份角色。聪明的人士在签订婚内财产协议时,会要求在婚内财产的归属上,体现家务劳动的付出回报。虽说离婚是每一对伴侣最不愿面对的结局,但与其事后争个面红耳赤还无法达成共识,不如提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把最坏的结局都想开了,婚姻中的各类付出就有了保障。有的说,婚姻实际是男女双方互相争夺家庭主导权的拉锯战,事先便对各类决策做好商定,显然能大大减少日后的纷争。很多伴侣在作财产约定时,会考虑日后子女的抚育问题,会约定某一部分的财产归子女所有。但在实际的生活中,虽然做了此类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是由父母掌控着。也即从法律上来看,赠与没有履行。当然,没有完成的赠与便不生效。实践中,此类无效约定屡见不鲜,争议较多,当然均以无效认定而告终。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没有办理产权更名手续,同样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会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以使任何一方都打消离婚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经营好婚姻。实际上,此类约定往往会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而被认定为无效。抚育子女是父母的一项天职,不得因任何事由予以免除。笔者在实务中遇到不少要求代为拟订婚内财产协议时要求不愿要孩子,谁要孩子谁承担孩子的一切抚育费用。此类约定的效力,不能说完全无效。但是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的一方经济上陷于困顿,无力独自承担孩子的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债务,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婚内财产协议中,可以约定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由其本人承担。但是,这类各自债务各自承担的约定,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否则,债权人可要求夫妻俩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婚内财产协议中,约定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等于不承担家庭生活开支。对于家庭生活的开支,有些是无法预见的,若协议上没有约定,显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更需注意的是,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并不能因此而免除夫妻间的扶助义务,因一方患病等需要救治时,另一方应积极地承担。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理论上并不复杂,其关键还是在于对夫妻存续期间所获得财产的认定。是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一般情况下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特殊情况有约定的,若夫妻间有关于财产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的,则应依照协议分割;虽然认定标准看似明确清晰,但实践中仍有很多存在争议模糊不清的地方,这也容易产生歧义使当事人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婚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财产分割意见》)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毕竟从习惯势力上、从传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上、从妇女的家务负担、生理特点上讲,离婚后一般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也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不可分物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把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当作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合法利益;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这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符合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本质的要求,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多数当事人都会忽略保险的分割与处理,实际上保险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在离婚时一并明确地处理好。由于保险种类繁多而情况复杂,现初步归纳以下情况及分割办法:个人财产在婚后以共同财产投保,保险金为个人财产,但已缴纳的保险费中有一半属于对方。持法院生效判决或离婚协议离婚证,到保险公司变更或解除,分割已缴纳费或退保后的费用。(一)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已经获得人身(人寿、伤害、疾病)保险金:夫妻一方作为他人的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获得的保险金,属于个人财产受益人为对方的,判决或协议离婚后应办理变更或解除手续,并相应地分割已缴纳的费用或退保费用。子女未死亡的,所得保险金一律为子女所有;子女死亡的,作为遗产继承后分割。无论以个人财产还是共同财产为,受益人若为子女的,离婚时夫妻之间均无补偿问题,只需变更投保人或受益人(变为抚养方),不能变更对,对退保后的费用进行分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夫妻共同财产结构出现了多元化,尤其是房屋和股权等价值较大的财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离婚案件中,解除婚姻关系不再是案件的主要矛盾,问题主要集中于夫妻财产问题和子女的抚养问题,而夫妻财产分割则集中在房屋、股权等的分割上。下面就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分割的这些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婚前个人财产的认定、转化及分割的一小点问题新婚姻法颁布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3年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修正后的婚姻法没有采纳这一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无疑是立法的进步,第18条第1项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指出:“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于前一司法解释与新的司法解释相抵触,因而应以新的司法解释为准。新婚姻法实施若干年后的今天,在离婚案件的实务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法律的作用,指引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关于溯及力的问题,新婚姻法在某些方面赋予了溯及力效力。明显的一个案例,例如某夫妻在新婚姻法实施结婚,提出离婚,在婚前个人财产分割问题上按照新法裁判,无疑是新婚姻法修改后的正确适用,相当于新法有溯及力,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无疑是强加的不合理约束,老百姓只能按照当时的法律预知结果,但是8年后的新法剥夺了他们的合理预期,原先可以认定为共同财产的部分仍然属于个人财产,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而新婚姻法的做法是在条文上加上给对方适当补偿,法院裁判的标准当然是新法实施的标准,按照司法解释是起诉审理时的有效法律,而不是结婚时的婚姻法规定,而新婚姻法的修改,司法解释恰没有采纳以当时的法律作为裁判依据,而是赋予了新婚姻法溯及力,新婚姻法实施10年了,但这样的案例仍然很多,如果再涉及继承关系,就更复杂了,甚至出现截然不同的判决,法律上适用正确,但情理上却让人难以接受,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大多数裁判者是不敢违背司法解释的明确规定而行使类似自由裁量权的权利的,以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新婚姻法的规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立法者,但正是这一点,就可以显现出中国法律体系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以此一点,仅作引申。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审判实践中的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在要求解除婚姻关系的同时,又要求抚养子女,还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将该数个诉讼标的合并于一个诉讼程序中进行审理,诉讼法上叫做诉的合并。诉的合并包括诉的主体的合并与诉的客体的合并,离婚案件诉的合并诉讼的客体合并,即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对几个各自独立的诉讼标的合并进行审理。诉讼的合并是追求诉讼效率价值的结果,如有的学者认为,把两个或多个诉讼活动简化为一次进行,既节省办案时间和人力,也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免予诉讼。诉的合并的目的就在于简化诉讼程序,方便当事人诉讼,防止人民法院在同一问题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同时,若是和并审理使得诉讼程序复杂化,造成审判上的不便,影响案件的及时公正的审理,又可以从合并的审理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审理,实行诉的分离。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对诉的合并与分离作出强行性的规定,而仅在第126条中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离婚案件实践惯例实行诉的合并,除了从诉讼效率方面考虑外,更多的与我国婚姻家庭的实体法的立法体例有关,我国修订的婚姻法仍然是以婚姻、家庭、财产于一体的立法例,婚姻、家庭捆绑于一体的历史观念影响很大,造成实践处理离婚案件中,必须一并审理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请求。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诉讼程序,同时也一并解决了当事人离婚后的后顾之忧。但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与进步,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性的张扬,婚姻质量的重视,离婚自由得追求,对离婚案件的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越来越暴露出合并审理的弊端:离婚案件实行诉的合并,增加了法院多余的劳动,也加重了当事人的诉累。离婚之诉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及不同的权属争议,要对其进行合并审理,必须调查核实各个诉讼标的法律事实,考察各个请求的理由根据。所以说离婚案件合并审理的各个诉讼请求,不像共同当事人诉讼那样具有共同的诉讼标的或同类诉讼标的,也不同于有些基于同一法律事实而提出的不同诉讼请求的客体合并,该些案件的合并审理能够适用同一证据、同一诉讼资料、同一审判组织、一次查明案情、可以提高办案效率,避免重复劳动,节省费用;而离婚案件的合并,充其量只是省略了起诉、受理的程序,审理程序丝毫没有简化,相反还在很多情况下增加了法院多余的劳动、加重了当事人的诉累。因为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是以离婚请求成立为前提,离婚请求不成立,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就不存在争议,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审理下去。而当事人在起诉离婚之后,其请求是否成立,只有等待案件审理完毕才可确定,但合并审理却又要求离婚之诉确定之前一并审理,这就造成法院有时审理离婚案件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查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情况、夫妻各自经济能力及小孩成长状况,最后却依夫妻感情尚未破裂,判决不准离婚的结果使得前面劳动全属徒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法院多余的劳动,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同时,当事人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对离婚之诉是否成立更不清楚,为了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一旦进入离婚诉讼,就必需得为离婚之诉、子女抚养之诉及财产分割之诉多方搜集证据、准备材料,聘请律师等,这显然无端地加重了离婚不成立时当事人的诉讼负担。离婚案件实行诉的合并,影响了案件的公正、及时审理。离婚案件离婚之诉、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之诉合并审理,必然造成该几项各自独立之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影响法院真正从各项诉讼请求的法律事实及其理由出发,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公正的裁判。比如有时法官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考虑到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特别是赔偿问题的争议比较大,处理比较棘手,处理不当更加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为了省事,也就没有认真审查夫妻感情状况、没有以法定标准衡量双方感情是否破裂,而是简单行事,判决不准离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准离婚,导致夫妻双方自己也精疲力竭,有失法律公正地排纷解忧的审判功能。实践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即一方当事人提出离婚,另一方则坚决不同意离婚,除非在经济上给予相当高的赔偿。这些当事人其实对自己的婚姻状况了解得很清楚,他们也知道,感情已经无法挽回,共同生活在一起也没什么意义,但他们害怕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问题的处理对自己不利,于是宁愿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也不同意解除这种婚姻关系,最终还是造成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但法官为了缓解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往往判决不准离婚,或者在判准予离婚的同时,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方面向着一方倾斜,这也就造成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的诉讼处理得不公。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情况比较复杂的案件,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的审理将会影响离婚之诉的及时审理。比如有的夫妻财产与大家庭的财产混合在一起,或者夫妻财产需要专门部门进行评估鉴定,对夫妻财产的分家析产或评估鉴定,将会严重拖延离婚之诉的审理,在这同时,也加剧了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离婚案件实行诉的合并,不利于充分保障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相对于每一个诉讼标的,当事人都享有充分的陈述、申辩、举证、貭证的权利。离婚案件中,合并审理离婚之诉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使得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附属于离婚之诉,其诉讼权利无法独立体现,也使得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得独立诉讼制度得不到充分的应用与发展,也无法保障当事人充分享有诉讼权利。第二位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的成立与否取决于第一位离婚之诉的成立与否,当一方当事人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理所当然不会就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问题进行陈述、申辩及举证、质证,这对于那些感情尚未破裂,有望搞好夫妻关系的案件,可以成为夫妻感情尚好的一种外在表现,但对于那些感情确已破裂,无法再搞好夫妻关系的离婚案件,一方执意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问题拒绝陈述、申辩举证、质证的话,那就不是明智之举了,这将导致当事人有违本意地放弃了自己应该享有的诉讼权利,也有碍法院公正审理案件。离婚案件几个诉讼标的合并审理,不符合合并审理的目的,且还存在诸多弊端,但实践中又难以打破以往合并审理的习惯做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立法上具体明确离婚之诉原则上应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分案审理,并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制度方案。第一,离婚之诉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之诉分别提出,分案受理,实行诉的分离。离婚诉讼的分离审理,可充分体现该诉讼的特性,也使得诉讼参与人能够严格依照婚姻基础、婚姻状况及婚姻前景等标准来衡量夫妻感情是否已经破裂,减少子女问题、财产问题对婚姻之诉的制约与影响,实现法律的公正审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共同建造的房屋,或者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房屋,是夫妻共有房屋,离婚时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0条规定: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补偿;(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是:共有房屋能实际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使用。对不能分割使用的,可以作价分给一方,另一方取得补偿。在确定房屋分给哪方时,应考虑双方住房情况、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婚后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有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如离婚后没有住处,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由于我国住房制度多样化,住房权属状态也是多样化的,具体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处理:第一,对于私房和具备产权证可上市交易的公房,一般以产权证颁发的时间来界定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按照民法物权原理和我国房屋管理政策,一般情况下房屋权属登记是房屋所有权取得的必经程序。只有办理了产权登记或过户手续才能真正取得房屋所有权。因此对于在离婚案件中涉及的此类问题,如果诉争的房屋是结婚登记后取得所有权的,应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在结婚登记之前取得所有权的,应认定为个人财产而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第二,夫妻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该房屋为共同所有。由于公房使用权可通过承租权转让的方式上市交易,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在离婚分割该房屋时,可区分下列情形处理:a.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基于福利政策分配取得,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由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无法体现出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则在离婚分割该产权房时,可不考虑原公房使用权交换价值的单独归属。b.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是其以个人财产支付对价取得的,婚后以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在离婚分割该产权房时,应当将取得原公房使用权时所支付对价部分,确定为当时承租的夫或妻一方个人所有,产权房的剩余价值按共同财产分割。c.对于婚前由夫或妻一方父母承租,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购买为产权的公房,原公房使用权的交换价值可参考《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的规定,推定为父母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离婚时可直接将产权房按共同财产分割处理。虽然是以夫妻一方名义购买,但不是以夫妻共同财产而是以一方父母财产购买,产权证系夫妻双方的名字,仍应为共同财产,只是在财产分割时,酌情考虑财产来源因素。原系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后以一方名义而非夫妻名义购买成为了公房,且购买的出资来自该方父母,应为一方所有的财产。原系一方父母承租的公房,虽然以夫妻共同财产购置,但产权证上不仅有夫妻一方或双方名字,还有一方父母名字,该房为家庭共有财产。第三,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产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该房屋仍为其个人财产,按揭贷款为其个人债务。婚后配偶一方参与清偿贷款,并不改变该房屋为个人财产的性质。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房屋为个人财产,剩余未归还的债务,为个人债务。对已归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清偿的部分,应当予以返还。指离婚时夫妻双方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只是部分产权,不是完全产权,主要指夫妻双方根据福利政策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房屋。部分产权房屋是国家历次房改政策的产物,其突出特点为部分产权处分受到限制。根据国务院1991年6月发布的《关于继续稳妥地进行城镇住房改革通知》,其特点集中表现为:第售房所得按照国家、单位、个人所占比例进行分配。它可能是婚前或婚后购买的但没有取得产权证的公房。由于这类房屋涉及我国特殊的住房政策,又涉及职工单位的利益,住房不能上市交易,在实务分割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离婚时双方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情形,如果当事人有争议且协商不成,可以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21条处理,即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起诉。指离婚时夫妻双方对其居住使用的房屋尚未取得所有权。婚姻存续期间已经签订买卖合同,但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如果夫妻双方作为买受人没有交清全部购房款而没有取得产权证,可以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21条处理。如果已经支付了全部房价款,房屋所有权法律关系比较清晰,只需完善权属登记手续,人民法院可将以下情况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房屋权属、分割、补偿问题予以处理:第在婚前以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购买,属于婚前共同财产,财产性质存续到婚后仍为夫妻共同财产。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从《婚姻法解释(三)》公开征求意见反馈的情况看,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们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所以,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多数人在反馈的意见中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处理兼顾了中国国情与社会常理,有助于纠纷的解决。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更为符合实际情况。承租权产生于承租人与单位或房管所之间的协议,涉及第三人,不是夫妻个人财产,也非夫妻共同财产,因而该房屋不能处理,但承租权可以处理。夫妻离婚时,租用的公房如何处理,《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1996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作了一些规定。主要内容是:对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而由一方承租的,承租方对另一方可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公房,如果面积较大能隔开分室居住使用的,可由双方分别租住;对可以另调房屋分别租住或者承租方给另一方解决住房的,可以准许。在审理具体离婚案件时,对租用公房应按照《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结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来处理。关于离婚房产如何分割提示,对于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按揭购买房产,婚后夫妻共同清偿贷款,在离婚诉讼中处理方式如下: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产证登记在自己名下的,该房屋仍为其个人财产。同样,按揭贷款为其个人债务。婚后配偶一方参与清偿贷款,并不改变该房屋为个人财产的性质。因此,在离婚财产分割时,该房屋为个人财产,剩余未归还的债务,为个人债务。对已归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清偿的部分及相应比例的增值部分,应当予以补偿。对于产证登记在一方名下,但配偶方有证据证明婚前购房时其也共同出资的,在离婚分割房产时,该房屋仍为产证登记人的个人财产,剩余未归还的债务,为其个人债务,但首付款和已归还的贷款中属于配偶一方出资和清偿及相应比例的增值部分的部分,应当予以补偿。若配偶方同时有证据证明,其婚前是基于双方均认可所购房屋为共同所有的前提下进行出资的,则虽然该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房产分割时应按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进行处理,同样,其按揭贷款债务为共同债务。但在分割共同所有的房产时,对于存在当事人出资数额比例悬殊,且婚后确未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较短等情形的,也应一并考虑,可参考当时的出资比例对房产进行分割,而不宜拘泥于对半分割。现实生活中,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情况非常普遍,子女双方的父母经常是购房的实际出资人,然而往往是登记在子女的名下。如果婚前出资并将房产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法律上不会产生什么争议,离婚房产分割司法实践中,最容易产生争议的是下面两种情况:(一)婚后父母一方出资,产权登记在出资人自己子女名下,离婚如何分割。根据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最新规定,应当处理如下,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内容。(二)一方父母婚后出资,登记在非出资方自己子女一方名下的,除非当事人能提供父母出资当时的书面约定或声明,证明出资者明确表示向一方赠与的,一般应认定为向双方赠与,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三)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方父母出资登记在小夫妻两人名下,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双方进行财产分割时,一方会突然拿出借条来说明,父母的出资属于借款。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借条上有双方的签字,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该借条是购房当时形成的真实借贷行为,那么应当作为借款处理。但是如果没有上述证据,仅有一方父母的当庭表示,借条不能证明其书写形成的时间,就不能排除赠与的推定。夫妻共同拥有企业产权,离婚财产分割时可以结合《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有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以下处理:如果夫妻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和他人经营合伙企业,夫妻另一方不是该企业合伙人,离婚时可对合伙财产进行评估,确定合伙财产中夫妻共同财产的份额。对该共同财产份额,可以归夫妻一方所有,由另一方给予补偿;也可以分割为两份,双方以各自的份额入伙。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1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这样的情况时,如果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其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对方时,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二)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在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受让权的,可以对转让所得的财产进行分割;(三)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但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可以对退还的财产进行分割;(四)其他合伙人既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又不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视为全体合伙人同意转让,该配偶依法取得合伙人地位。如果夫妻双方共同投资成立合伙企业,而由一方经营管理,离婚时对企业财产的分割,可以采用转让份额的方式,即经双方协商同意由一方继续经营企业,企业财产评估后夫妻一方将应得的合伙企业份额转让给另一方所有,另一方给予补偿;如果夫妻双方决定不再经营合伙企业,也可以解散合伙企业,对合伙企业财产进行分割。如果夫妻双方以共同财产投资,与他人合伙经营,在夫妻离婚时,夫妻一方可以退伙,另一方给予补偿,或者由其他合伙人购买份额,退伙财产归夫妻一方。如果双方均不愿退伙,双方可以继续经营,但各自在合伙企业中股份比例应当重新确认。如果夫妻用共有财产以一方名义投资设立独资企业,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分割夫妻在该独资企业中的共同财产时,应当按照以下情况分别处理:(一)一方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后,由取得企业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二)双方均主张经营该企业的,在双方竞价基础上,由取得企业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三)双方均不愿意经营该企业的,按照《独资企业法》等有关规定办理。如果夫妻一方以共同财产出资与他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另一方不是该公司股东,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该有限责任公司中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16条的规定,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夫妻双方协商将出资额部分或者全部转让给该股东的配偶,过半数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明确表示放弃优先购买权的,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二)夫妻双方就出资额转让份额和转让价格等事项协商一致后,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但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对转让出资所得财产进行分割。过半数股东不同意转让,也不愿意以同等价格购买该出资额的,视为其同意转让,该股东的配偶可以成为该公司股东。用于证明前款规定的过半数股东同意的证据,可以是股东会决议,也可以是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的股东的书面声明材料。如果夫妻双方以共同财产出资与他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在离婚时,不愿意再参与公司经营的夫妻一方可以转让其股份以获取转让对价。当然,一方转让股份给股东以外的人必须过半数股东同意。夫妻双方也可以就股权重新确认,在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把变更后的股权登记在股东名册上。如果夫妻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为夫妻两人,这样的公司就是通常所说的“夫妻公司”。在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公司”如何处理,审判实践中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否定“夫妻公司”的法人人格,并向工商登记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恢复其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性质,然后再将其资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另一种观点认为,夫妻可以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对于双方在公司中的投资比例,可视为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离婚案件中不应将其笼统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应按照工商登记中确定的比例进行分割。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对股东并无身份上的限制,夫妻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否定“夫妻公司”法人人格没有法律依据。对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的审判指导性著述中同意前述第三种观点,并认为,工商登记中载明的夫妻投资比例并不能绝对等同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如果有证据证明工商登记所载明的事项只是设立公司时形式上的需要,则应按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去处理。在离婚案件中处理有关“夫妻公司”问题时,既要以《婚姻法》为依据,又要兼顾《公司法》中的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无论是用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还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设立“夫妻公司”,公司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均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我们同意此观点。对“夫妻公司”由一方经营管理的,离婚时对企业财产的分割有以下几种方式:转让股权。夫妻协商同意,可以把有限公司财产进行评估,夫妻一方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第三人,取得相应的财产价值,这样就由第三人和夫妻另一方共同经营。股权转让后,经工商部门审核后将受让人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上。折价补偿。夫妻一方退回股权给另一方,另一方按公司评估财产的一半补偿给一方。由于此时实际股东仅为一人,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实物分割。夫妻双方均同意解散公司,对公司进行清算,有盈余财产对半分割。对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应该尽量争取让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夫妻双方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如果夫妻共同财产中的股票或股份属于法律法规限制转让的情形,人民法院不宜分割处理。待符合转让条件后,当事人可以依法对离婚时没有涉及的共同财产请求人民法院进行分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内容,”即夫妻不论结婚经过多少年,一方婚前财产仍归一方所有。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工资、奖金,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资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如一方婚前获得预售房屋的产权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后才实际取得该房的所有权。婚前财产的孳息,包括个人财产婚前孳息和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一方婚前以货币、股权等形式存在,而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财产。如一方婚前的个人积蓄婚后购买的有形财产,股权转为了货币,这只是原有的财产价值形态发生了改变,其价值取得始于婚前,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婚前的个人财产在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的,离婚时,不能要求以共同财产或要求另一方以其个人财产进行抵偿。而对于用婚前个人财产婚后从事投资、经营、或者婚前投资婚后获得分红,则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法院应当受理;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一般在两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离婚财产分割协议能请求变更或撤销:欺诈、胁迫。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名下存款原则上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主张为个人财产的,应举证证明。举证包括:婚前或者婚后夫妻财产公证,单方面赠与证明,个人财产增值证明……分割银行存款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论证是谁的钱的问题,而是先要把钱固定起来的问题.因为银行存款很容易转移。所以如果起诉离婚,首先要做的是诉前财产保全,保全了财产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保全了证据。提醒:如果夫妻双方有产业,切记不要为了逃避税务而轻易将收入存入其他亲属或者朋友名下.如果非要这样做,一定要留有书面的证明材料以备以后离婚时说明夫妻财产问题,司法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为夫妻共同所有。据此,对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已经明确但实际取得却在离婚之后的这部分知识产权性收益,也应为夫妻共同所有。以此标准相统一,我们认为,实践中可以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已经明确的时间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作为判断该部分收益归属的标准。具体如下: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婚前的,即使收益实际取得在婚后,该收益仍为个人婚前财产。知识产权财产性收益明确的时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则无论收益的实际取得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是在离婚之后,该收益均为夫妻共同所有。当事人以个人财产投资于公司或企业,若基于该投资所享有的收益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则对该公司或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分配部分如股权分红等,依照《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应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当事人将属于个人所有的房屋出租,因对房屋这类重大生活资料,基本上是由夫妻双方共同进行经营管理,包括维护、修缮,所取得的租金事实上是一种夫妻共同经营后的收入,因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租金一般认定为共同所有。但若房屋所有人有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
- 长春健康职业学院《测绘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加工取样与检测流程
- AR眼镜产品投资导览模板
- 同学聚会讲话稿
- 二零二五年度未成年人监护权及抚养费支付协议书3篇
-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05013篇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python与数据处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9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快速康复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电子版)
- ICU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
- 公司收购设备合同范例
-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光伏发电项目EPC总包合同
- 试卷(完整版)python考试复习题库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4版)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抖音直播带货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