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_第1页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_第2页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_第3页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_第4页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一、本文概述好奇心是推动人类不断求知和探索的内在动力,它驱使我们去了解未知的事物,理解复杂的现象,挖掘背后的原因。在人际交往中,这种好奇心同样存在,我们对他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好奇,就是所谓的人际好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其理论解释。我们将首先明确人际好奇的定义,并阐述它在人类社交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们将从多个理论视角出发,对人际好奇进行解读,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影响。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人际好奇的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激发大家对这一话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二、人际好奇的概念界定人际好奇,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对他人思想、情感、经历和行为等方面的探索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不仅仅局限于对他人表面的了解,更深入到对他人的内心世界、动机、价值观和人生经历的理解和探索。人际好奇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对他人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人际好奇的概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界定。人际好奇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驱使着个体去探索和了解他人。这种驱动力源于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望,以及对于理解他人和世界的渴望。人际好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他人的开放性和接纳性。这种心理倾向促使个体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建立起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好奇的概念中,还需要注意区分其与一般好奇心的关系。一般好奇心是对未知事物和新颖信息的探索欲望,而人际好奇则是将这种探索欲望特定化到他人身上。人际好奇不仅仅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更关注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情感、动机等。因此,人际好奇是一种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好奇心形式。人际好奇是个体对他人思想、情感、经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了解的内在驱动力和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涉及到个体对他人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人际好奇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交行为的本质和动机,从而为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三、人际好奇的功能与价值人际好奇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特质,其功能与价值不容忽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际好奇能够推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挖掘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建立更为亲密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人际好奇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我们对他人充满好奇时,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人的独特之处和新颖观点,从而激发我们的思维火花,产生新的创意和想法。这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人际好奇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心理学家们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人际好奇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的密切关系。例如,研究发现人际好奇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社交满意度和人际关系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这些理论解释为我们深入理解人际好奇的功能与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人际好奇作为一种基本心理特质,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它不仅能够推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培养自己的人际好奇心理,不断探索和发现他人的独特之处和新颖观点,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可能性。四、人际好奇的理论解释人际好奇的理论解释主要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理论试图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人际好奇的概念和功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际好奇被认为是人类内在动机的一种体现。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们天生就有探索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内在需求。人际好奇作为这种探索欲望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推动着我们去了解他人,以满足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需求。同时,人际好奇也与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好奇时,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建立更紧密、更理解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际好奇是社会互动和社交认知的重要驱动力。社会学家认为,人际好奇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从而在社会中更好地定位自己。通过探索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可以学习新的社会角色和行为模式,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人际好奇还有助于促进社交互动和合作。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好奇时,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分享信息和资源,从而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看,人际好奇是人类认知系统的一种自然反应。认知科学家认为,人际好奇能够激发我们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他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好奇还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好奇时,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推动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发展。人际好奇的理论解释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人际好奇的概念和功能,为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人际好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五、人际好奇的影响因素与培养方法人际好奇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并据此探索培养人际好奇的方法,对于提升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个人特质:个体的性格、价值观等个人特质是影响人际好奇的重要因素。例如,开放型人格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好奇,而价值观的差异则可能导致人际好奇的产生或消失。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人际好奇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和服从的社会中,人际好奇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强调个人主义和探索的社会中,人际好奇则可能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情境因素:特定的社交情境也会影响人际好奇的产生。例如,在陌生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对他人产生好奇,而在熟悉的环境中,人际好奇可能会降低。增强自我意识:个体可以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来增强自我意识,从而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交中的需求和兴趣,进而激发人际好奇。开放心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是培养人际好奇的关键。个体应该学会接受和尊重他人的差异,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和了解他人。主动提问:主动提问是激发和满足人际好奇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问,个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人,同时也能促进双方的交流和互动。社交实践: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个体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和发展人际好奇。人际好奇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对于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了解人际好奇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个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自己的人际好奇,从而提升社交能力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六、结论与展望人际好奇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和认知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以及理论解释,旨在揭示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人际好奇不仅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还能推动个体在社会认知、情感理解、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的成长。在理论层面,人际好奇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紧密相关。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人际好奇的概念和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际好奇在促进个体对他人认知和情感理解方面的作用;而自我决定理论则指出,满足人际好奇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然而,尽管我们在人际好奇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人际好奇与其他心理因素(如自尊、信任等)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实证研究方面,可以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深入探讨人际好奇对个体社会交往和认知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展望未来,人际好奇的研究将有望在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人际好奇心理,设计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员工的人际好奇心理,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人际好奇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不断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交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参考资料:好奇心,这是一种驱使人类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奇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种最基本、最纯粹的好奇心被称为“认识性好奇心”。认识性好奇心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它源于我们对世界的无尽疑问和对未知的探求。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常常会问一些看似简单却深入本质的问题,如“为什么天是蓝色的?”“为什么会下雨?”“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最初的认识性好奇心,它推动我们去了解世界,去探索答案。认识性好奇心推动我们进行科学探索、技术革新和文化研究。它激发我们去研究天文学,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去研究生物学,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去研究历史学,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种好奇心推动我们去尝试、去实验、去创新,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认识性好奇心并非总是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鼓励。在教育体系中,有时候我们会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因为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而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培养认识性好奇心。我们需要鼓励孩子们提问,支持他们去探索和发现。我们需要保持对世界的敬畏和好奇,不断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认识性好奇心的潜力,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认识性好奇心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它是我们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的动力。让我们珍视并培养这种好奇心,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美好未来。好奇心是推动人类探索世界、追求知识的重要动力。在人际交往中,好奇心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际好奇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情感需求、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探究欲望。本文将探讨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人际好奇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探究欲望。它不仅仅是对他人基本信息的好奇,更是对他人情感、思想、动机等方面的探究。人际好奇促使人们主动与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情况,并试图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人际好奇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多种功能。人际好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通过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人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人际好奇有助于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当人们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时,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行为,减少误解和偏见。人际好奇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人类通过了解他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指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探究欲望。在人际交往中,认知好奇心表现为对他人的背景、经历和观点的探究。人们通过了解他人的生活经验和观点,可以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情感好奇心:情感好奇心是指对他人情感和情绪的好奇心。它推动人们去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体验他人的情绪变化。情感好奇心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共情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和理解。社交好奇心:社交好奇心是指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好奇心。它推动人们去探究他人的社交网络、角色和互动方式。社交好奇心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交能力,促进社会融入和文化交流。人际好奇是推动人们深入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动力。通过认知好奇心、情感好奇心和社交好奇心的作用,人际好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推动社会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人际好奇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对他人的好奇心,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增强共情能力,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理解。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避免过度探究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好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hàoqí。泛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充满新鲜感。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很多发明创新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在客观上给人类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很多发明创新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满足自己的荣誉感,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在客观上给人类带来了技术的进步。②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夫以淫乱之臣,忽隐其讳;正朔之后,反呼其名。意好奇而辄为,文逐韵而便作。”③明刘基《题钱舜举马图》诗:“吴兴公子雅好奇,欲把丹青竞天巧。”①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是以因牋,先白委曲。”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因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著名科学家都可以说是具有好奇心的人。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喜欢玩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也尝试孵了一天,这也可以。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事出夸张。但这不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后的结局吗?越学,越不敢想象,越把自己禁锢在死的知识里,思维越是萎缩,终于成为不敢想不敢说的人,于是被社会称誉为“成熟”。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张标签了事。直到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在磨砺,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他走到那位老婆婆跟前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棒能够磨成针吗?”老婆婆笑着说:“不怕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白从这句话中得到了很深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变得很努力,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好奇带领他走上成功之路。教育不只是让孩子们会回答问题,也不只是为了获得高分数的。无论如何,决不能让孩子失去好奇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一台探测火星任务的火星车,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它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第四台火星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是截至2012年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2019年10月,美国航天局表示,“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发现了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坑内曾有盐水湖,显示出气候波动使火星环境从曾经的温润、潮湿演化为如今冰冻、干燥的气候。好奇号(英语:Curiosity)是一辆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辖下的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的盖尔撞击坑,为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计划的一部分。好奇号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东部标准时间10:02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入火星科学实验室航天器,并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协调世界时05:17于伊奥利亚沼着陆。好奇号经过56,300万千米的旅程,着陆时离预定着陆点布莱德柏利降落地只相差4千米。好奇号的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气候及地质,探测盖尔撞击坑内的环境是否曾经能够支持生命,探测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后人类探索的可行性。好奇号的设计将是项目中的火星2020探测车任务设计基础。2012年12月,好奇号原本运行2年的探测任务被无限期延长。2014年6月24日,好奇号在发现火星上曾经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之后运行满一个火星年的探测任务。由儿童和青少年命名火星车是NASA的惯例。2008年11月18日,一项面向全美五岁至十八岁学生的为火星车命名的比赛开始。2009年3月23日至29日,普通公众有机会为九个进入决定的名字进行投票,为火星车的最终命名作为参考。2009年5月27日,NASA宣布六年级的华裔女生马天琪(ClaraMa)的“好奇”最终赢得了胜利。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凭着望远镜中看到的火星影像和头脑中的想象,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乃至火星人。但当最早的着陆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海盗1号和2号在1976年触及火星表面的时候,人们大失所望,来自海盗2号的照片显示了一个寒冷、贫瘠、干燥、显然死掉了的行星。然而,也是在同一时期,科学家在地球海洋底部的深海热泉里发现了极端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生命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卫星。1962年,前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是人类向火星发射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美国发射了水手4号探测器,并成功飞到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射十余次火星探测器,仅6次实现火星着陆。1996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探者号探测器。这开启了新的探索火星的时期,一系列的轨道器和着陆器被送往火星。探测的结果让科学家了解到,火星其实蕴藏着活力。2004年登陆火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已经发现,火星在过去曾经是温暖和湿润的,甚至可能存在过海洋。但是后来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自那时起,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就围绕考察火星是否曾经支持生命存在而进行,好奇号火星车亦进一步推进美国宇航局“跟着水走”的战略。2008年11月18日,一项面向全美五岁至十八岁学生的为火星车命名的比赛开始。2009年03月23日至29日,普通公众有机会为九个进入决赛的名字进行投票,为火星车的最终名称作为参考。2009年05月27日,NASA宣布六年级的华裔女生马天琪所起的“好奇”这个名称最终赢得了胜利。2011年11月26日,“好奇”号火星车于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41号发射台发射升空。美国航天局电视台画面显示,“好奇”号的升空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10时02分00秒211毫秒(北京时间23时2分)。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2012年9月27日,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探索火星地貌时,遇到一块外形奇特金字塔形状的岩石。美国宇航局以去世的一名员工杰克·马蒂耶维奇命名这块岩石。这块金字塔形“杰克·马蒂耶维奇”(JakeMatijevic)岩石将首次测试好奇号最先进的分析仪器。漫游车将首次利用α粒子-射线光谱仪(APS)检测该岩石的组成成分。漫游车将于同一个火星日再次启程,它已经连续形成了138英尺(42米)的距离,是当前(2012年9月27日)最长的旅程。7周前,好奇号着陆火星,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火星任务,将利用10项仪器评估在盖尔环形山精心挑选的研究地区,后者提供的环境条件被认为适合微生物生命存在。2012年8月6日凌晨1时30分(北京时间6日13时30分),新型火星探测器“好奇”号计划着陆火星表面。作为一个星际间太空飞行器,“好奇”号的能量来自钚,大小只有一辆小型机动车大小它已经从地球出发,旅行了八个半月了。“好奇”号携带的计算机会控制着陆过程,放慢速度,小心登陆火星表面。因为火星和地球之间存在时间差,地球上的科学家将在火星车着陆14分钟后才得到反馈。不过,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此后,还得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才能确认着陆成功与否。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车2012年8月19日首次使用高能激光枪击打火星岩石,以期分析火星岩石矿物成分。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利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钻取了火星表面一块基岩的样品,这是首次通过钻探获取火星岩石样本。NASA称这是好奇号自2011年八月抵达火星以来所取得的最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着陆后,地面控制人员将指示好奇号利用携带的科学设备分析样品,分析其矿物和化学成分,以确定火星上是否有水,是否有或曾经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采用2台(其中一台为备用)IBM特制型号的电脑,可以承受-55和70度气温变化以及1000戈瑞的辐射水平。硬件:IBMPowerPC750为基础的RAD750处理器(可以提供400MIPS运算能力),256KBEEPROM,256MBDRAM,2GB闪存。软件:NASA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VxWorks由WindRiverSystems(已被Intel收购)开发,是在大量嵌入式系统中采用的实时操作系统。之前的火星探测器(旅行者、勇气号、机遇号)、火星侦察轨道器都采用VxWorks。好奇号与地球的直接数据带宽大约8Kbit/s左右,但与火星探测器2001火星奥德赛号的最理想传输带宽则能达到2Mbit/s,而2001火星奥德赛号与地球的带宽为256Kbit/s。当探测器从漫游车上空飞过时,每次能通信八分钟,最多能传输250Mbit的数据,而这250Mbit数据需要花20多分钟才能传输到地球。寿命:“好奇”号的设计寿命是一个火星年,也就是大约687个地球日,或者669个火星日。减速伞: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减速伞是飞往火星的最复杂的太空舱。设计必须考虑到它的庞大体积和重量,它是被发往这颗红色行星的最大的火星车,需要降落在火星上的精确位置上。隔热板:“好奇”号的隔热板和圆锥形后壳是有史以来在这方面最大的。它们使该火星车的外壳宽达15英尺(5米),比以前的火星车使用的隔热板都大,甚至比把宇航员送往月球的“阿波罗”号飞船使用的隔热板还大。用来保护火星车“机遇”号和“勇气”号的隔热板宽5英尺(6米),“阿波罗”号使用的隔热板宽不足13英尺(4米)。它在这颗红色行星上降落过程中,为了把高温挡在外面,这个隔热板是用一种被称作酚碳热烧蚀板(PhenolicImpregnatedCarbonAblator,PICA)的材料制成的。这是火星任务第一次使用这么大的隔热板。酚碳热烧蚀板是由美国宇航局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发明的,这种材料作为美国宇航局回归地球的太空舱“星尘(Stardust)”号的隔热板,首次飞入太空。科学家利用“星尘”号太空舱收集一颗彗星的粒子并于2006年把样本带回地球。核电池提供稳定动力:“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因为使用了核动力。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装填钚-238二氧化物的热源和一组固体热电偶,可以将钚-238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力。这一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也高于太阳能电池板。该系统足以为“好奇”号同时运转的诸多仪器提供充足能量。“好奇”号的设计行程将超过19公里,并将在火星表面攀登高山。1997年,由“火星探路者”号携带升空的“旅居者”号火星车着陆。与这位重约10公斤的老前辈相比,“好奇”号要先进得多。天空起重机:美国宇航局专门为“好奇号”火星车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着陆程序。该火星车进入这颗红色行星的大气后,将借助一个大降落伞把它的隔热板及后壳扔掉,以减慢下降速度,然后再利用被称作“天空起重机(SkyCrane)”的推进器慢慢下降。这个起重机将利用电缆把该车放在火星表面,然后它会飞走最后坠毁。首次使用一种被称作“天空起重机”的辅助设备助降。由于难度高、风险大,美国航天局称之为“恐怖7分钟”。“天空起重机”和“好奇”号组合体在经过大气摩擦减速和降落伞减速后“天空起重机”开启8台反冲推进发动机,进入有动力的缓慢下降阶段。当反冲推进发动机将“天空起重机”和“好奇”号组合体的速度降至大约每秒75米之后,几根缆绳将“好奇”号从“天空起重机”中吊出,悬挂在下方。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缆绳会被自动切断,“天空起重机”随后在距离“好奇”号一定安全距离范围内着陆。“好奇”号于2011年11月26日发射。它将在火星表面着陆探测,以查明火星是否曾经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与到2011年仍在火星上探测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比,“好奇”号个头要大得多,所携带的探测设备更多、更先进,在火星表面的连续行驶能力更强,它将是下一个10年中美国火星探测项目的“开篇之作”。其它设备桅杆相机:(以下简称MastCam)是“好奇”号的主要成像工具,负责拍摄火星地貌的高解析度彩色照片和视频,供科学家进行分析。MastCam由两个照相系统构成,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上方的一个桅杆上。在“好奇”号在火星表面行进时,MastCam能够获得很好的视野。MastCam拍摄的照片将帮助任务组驱动和操控“好奇”号。火星手持透镜成像仪:(以下简称MAHLI)功能相当于一个超级放大镜,允许地球上的科学家更细致地观察火星上的岩石和土壤。这台仪器可以拍摄小到只有5微米(不及一根人发的直径)的地貌特征彩色照片。MAHLI安装在“好奇”号的5关节7英尺(约合1米)机械臂末端,本身就是一个工程学奇迹。形象地说,这台仪器就是科学家的一个高科技手持透镜,将对准他们希望对准的任何地方。火星降落成像仪:(以下简称MARDI)是一台小型摄影机,安装在“好奇”号的主车身上,负责拍摄“好奇”号降落火星地面过程的影像。届时,这辆火星车将借助一个悬浮的火箭动力太空起重机完成降落。MARDI将在“好奇”号距离火星地表1英里(约合6公里)或2英里(约合2公里)时启动,此时的“好奇”号将丢弃隔热板。在“好奇”号触地前,这台仪器将以每秒5帧的速度拍摄影像。MARDI拍摄的录像将帮助“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组规划“好奇”号的火星之旅,同时为科学家提供登陆地——直径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的盖尔陨坑的地质信息。火星样本分析仪:(以下简称SAM)是“好奇”号的心脏,重83磅(约合38公斤),占到“好奇”号所携科学仪器总重量的一半左右。SAM由3个独立的仪器构成,分别是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激光分光计。这些仪器负责搜寻构成生命的要素——碳化合物。它们还将搜寻与地球上的生命有关的其他元素,例如氢、氧和氮。SAM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内。“好奇”号的机械臂通过车外的一个进口将样本送入SAM。所采集的一些样本将来自于岩石内部,利用机械臂末端2英寸(约合5厘米)的钻头钻入岩石提取。这是第一个安装可提取岩石内部样本的工具登陆火星的火星车。化学与矿物学分析仪“(以下简称CheMin)可用于确定火星上的矿物类型和数量,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颗红色星球过去的环境。与SAM一样,“好奇”号的机械臂通过车外的一个进口将样本送入CheMin进行分析。分析时,这台仪器向样本发射射线,根据射线的衍射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克里斯普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表示:“在我们看来,这就像是在变魔术。”射线衍射是地球上的地质学家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从未在火星上使用过CheMin将帮助“好奇”号进一步了解火星矿物的特征,超过它的前辈“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化学与摄像机仪器:(以下简称ChemCam)可以向30英尺(约合9米)外的火星岩石发射激光,使其蒸发,而后分析蒸发的岩石成分。借助于这台仪器,“好奇”号可以研究机械臂无法触及的火星岩石。ChemCam同样可以帮助任务组在远处确定是否应该派遣“好奇”号前往一个特定的地带进行探测。ChemCam由几个不同组件构成激光器安装在“好奇”号桅杆上,旁边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架小型望远镜。3台光谱仪安装在车身上,通过光纤与桅杆上的设备相连,负责分析蒸发的岩石样本中受激电子发出的光线。阿尔法粒子射线分光计:(以下简称APS)安装在“好奇”号机械臂末端,负责测量火星岩石和泥土中不同化学元素的数量。届时,“好奇”号将让APS与样本接触,APS通过发射射线和氦核进行分析。这些“弹药”能够将样本中的电子撞出轨道,进而产生射线。根据放射出的射线的特征能量,科学家能够确定元素的类型。“机遇”号和“勇气”号安装了早期版本的APS,用于揭示水在影响火星地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子反照率动态探测器:(以下简称DAN)安装在“好奇”号主车身背部附近,将帮助火星车寻找火星地下的冰和含水矿物质。这台仪器将向地面发射中子束,而后记录下中子束的反弹速度。氢原子往往延缓中子的速度,如果大量中子速度迟缓,便说明地下可能存在水或者冰。DAN能够发现地下6英尺(约合2米)浓度只有1%的水。辐射评估探测器:(以下简称RAD)体积与一个烤面包机相当,在设计上用于帮助准备未来的火星探索任务。这台仪器负责测量和确定火星上所有类型的高能辐射,包括快速移动的质子和伽玛射线。RAD的观测数据允许科学家确定宇航员暴露在火星环境下时将受到多大剂量的辐射。这一信息也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辐射环境对火星生命的产生和进化构成多大障碍。火星车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REMS)安装在“好奇”号桅杆中部,是一座火星天气监测站,负责测量大气压、湿度、风速和风向、空气温度、地面温度以及紫外辐射所有这些数据汇聚成每日和每季报告,帮助科学家详细了解火星环境。火星科学实验室进入、降落与着陆仪:(以下简称MEDLI)并不是“好奇”号携带的仪器之一。这一装置内置在隔热板中,负责在“好奇”号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在“好奇”号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MEDLI也负责测量隔热板经受的温度和压力。这些信息将帮助工程师了解隔热板的状况,同时利用这些数据改进未来的火星探测器。导航相机:好奇号在桅杆上装有两对导航用的黑白3D相机,每个有45度的视野。主要用于辅助地面控制人员规划好奇号的行动路线。化学相机:用高能镭射在远达七米外气化分析目标,通过分析过程中发出的强光,来测定目标物的成分。避险相机:好奇号在四个角落的较低位置各装有一对避开障碍用的黑白3D相机,每个约有120度的视野。它们主要用来防止好奇号意外撞上障碍物,并在软件的帮助下,让好奇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行走路线。机械手臂:好奇号的机械手臂备有钻头,可钻入岩石内部采集样本,并在机身内进行化验,将分析结果及时回传地球上的NASA。携带这些“科学武器”的“好奇”号相当于一个标准的野外地质学家,其能力足以令此前的任何火星着陆器相形见绌。以核燃料钚提供动力的“好奇”号在火星表面的连续行驶能力和机动能力都更强。美国航天局火星探测项目主任道格·麦奎斯申认为,“好奇”号是航天局“极为重要的旗舰项目……重要性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当”。好奇号火星车拍到的日偏食2012年9月,好奇号火星车拍摄了大量火星日偏食的照片。地球上的日食由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穿过形成,火星上的日食则由火星的两颗卫星所致。照片中,太阳被火卫一遮住,好像被“咬”了一口。2012年9月27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他们在“好奇号”传回的火星照片上发现,在盖尔陨石坑(GaleCrater)北部边缘和夏普山(MountSharp)之间有许多已经聚合成砾岩的碎石,这些碎石应该是非常湍急的河水流过时带到这里的。根据这些碎石的大小和形状,科学家估算出这条古老火星河流的流速为大约9米/秒,深度大概相当于人的脚踝到臀部之间的高度。一些碎石已经被磨得十分圆滑,证明它们是经过了漫长的旅程到达这里的。2012年10月7日,在首次收集火星土壤样本时,好奇号火星车发现地面上存在一个尺寸很小的不明物体,好似银片或者其他某种物品的碎片。10月8日,由于发现地面上的一个明亮物体——可能是从“好奇”号上脱落的碎片——项目组决定不使用机械臂。“好奇”号拍摄了这个物体的照片,以帮助项目组进行鉴别并评估可能对样本收集带来的影响。2013年9月,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火星表面土壤按重量算约2%是水分,这意味着每立方英尺(不到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能够获得约1升的水。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员2013年9月26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好奇”号携带的样本分析仪,将其登陆火星后获得的第一铲细粒土壤加热到835摄氏度的高温,结果分解出水、二氧化碳以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质,其中水的质量约占2%。论文第一作者、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劳里·莱欣说,“现在知道火星上应该有丰富的、可轻易获得的水”,这是“最令人激动的结果之一”。今后如果有人登上火星,只需在火星表面铲起土壤,然后稍稍加热,就可获得水。2014年4月,好奇”号探测器从火星上发回的最新照片中出现一抹神秘的亮光,引发外界热议。有人说,亮光看起来很像人造光,不排除这个红色星球上“存在智能生命的可能”。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很诡异的白色“亮点”。由于在周围暗灰色的背景中显得很突兀,因此有猜测称,这很可能暗示火星上存在地下智能生命形式。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更大的可能是照片成像过程中出现了小问题,以前有很多类似的“火星生命论”都被证实是错误的。据埃菲社2014年12月8日报道,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最新采集到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盖尔陨坑中心位置的夏普山的形成之谜:夏普山极有可能是数百万年前大型河床的沉积物累积、风化形成的,而这对证明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有力支持。“好奇号”探测器在夏普山采集到的信息表明,火星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存在过比较温暖的气候,平均温度高于零摄氏度,这给湖泊等水循环系统的出现提供了环境。在这段时间内,盖尔陨石坑可能多次变成湖泊又多次蒸发干涸,湖泊中的沉淀物经历不断的风化,层层交替累积形成了夏普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帕萨迪指出,“‘好奇号’继续在夏普山150米处低岩层进行采集研究,所取得的数据都在支持这一假设——夏普山是由湖泊沉积物沉淀风化形成的。希望2015年‘好奇号’能获得更多的数据来最终证实这一假设。”2019年10月,美国航天局表示,“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发现了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坑内曾有盐水湖,显示出气候波动使火星环境从曾经的温润、潮湿演化为如今冰冻、干燥的气候。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综合英国《每日邮报》以及美国太空网的有关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科学家们已经获得确凿的证据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水。但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那里是否存在过,或者至今仍然存在着生命?科学家们可能即将能够对这个问题给出同样确凿的回答,因为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近期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发现。好奇号上的一台设备探测到空气重甲烷含量的异常升高,科学家们认为甲烷的形成可能与细菌类生命体的活动有关——如果被证实,那么这将是我们首次探测到另一颗星球上的生命迹象。好奇号火星车科学组成员,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苏希·阿特莱亚(SushilAtreya)表示:“这种现象,即甲烷浓度出现暂时性上升,随后很快再次下降——告诉我们这里存在一个本地来源。有很多种可能性,可能是生物成因的,也可能是非生物成因的,比如水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前在轨道上运行的探测器也曾经检测到火星大气中存在甲烷信号。然而所有此前的发现都不能与此次探测到甲烷含量的突然上升相比,加上出现这一现象的位置——盖尔陨坑恰好也是被认为是数十亿年前存在液态水活动的区域。2012年8月,好奇号火星车在这个直径约96英里(约154公里)的陨坑内着陆,此后便一直在开展对周围地区的地质考察。近日,美国宇航局表示,科学证据显示盖尔陨坑在过去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或许这里曾经存在过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这项最新发现已经在《科学》上刊出,这是好奇号上搭载的可调制激光光谱仪(TLS)的分析结果——这一设备的原理是使用强烈的激光来进行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其分析结果显示一个非常低的甲烷含量背景值,而在短短60个火星日内,其含量便飙升了超过10倍。在连续4次测量中,好奇号发现甲烷含量从69ppbv(十亿分之一体积单位)一路飙升至2ppbv。这一测量值飙升发生的区域高程差在655英尺~985英尺之间(200~300米),并且距离测得低背景值的地点仅有短短的62英里(约1公里)。而当好奇号继续向前行驶大约1公里的路程之后,高的甲烷含量读数便消失了。在这篇最新的文章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克里斯·韦伯斯特(ChrisWebster)博士领衔的一个研究组写道:“在60个火星日的时间里高水平的甲烷含量持续存在,以及在47个火星日的时间里出现的突然下跌并不符合混合效应的结果,而更像是存在某个本地的甲烷来源,其一旦消失,空气中的甲烷气体便迅速消散了。”当时的风向显示这个甲烷本地来源应该位于好奇号以北方向。在地球上,生命是产生甲烷的主要来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多种非生物成因可以形成甲烷气体。好奇号此前探测到火星大气中的低甲烷背景值可以被解释为太阳辐射导致有机物质降解时的产物,这些有机物质可能是由陨石带到火星上来的。然而甲烷含量如此突兀的飙升需要存在一个本地来源来进行解释,而这不太可能与撞击火星的彗星或陨星有关。因为如果真有一颗彗星或陨星坠落在附近导致出现了甲烷含量的如此上升,那么这个坠落的岩石直径必须有几米,而它将会在地面上留下一个明显的陨坑,但好奇号在附近并未发现这样的迹象。与此同时,甲烷气体含量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出现飙升,无法用冰层中捕获的火山气体释放来进行解释,而用土壤中甲烷气体的释放看来也难以对此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对于给出结论非常谨慎,但表示生命活动造成甲烷气体的产生的确是多种可能性的其中之一。他们在论文中写道:“我们在火星上持续超过一个火星年的测量显示,在火星上存在微量的甲烷气体,其产生机制可能有超过一种,或者是多种可能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盖尔陨坑靠近火星赤道,这是在大约35亿~38亿年前一颗陨星撞击火星时形成的。在它的中央位置存在一座高山,名为“夏普山”,其高出周围地形超过5500米。这座山的山麓以及盖尔陨坑边缘岩壁似乎显示出流水冲刷侵蚀的痕迹。好奇号做出的另外一项重要成果是发现盖尔陨坑内的细粒土壤中存在水分。平均每立方英尺(约028立方米)土星土壤中的水含量约为量两品脱(约合1升)。当然它们并非是自由水,而是以与矿物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与此同时好奇号还在一块被称作“Cumberland”的岩石上的钻孔粉末颗粒物中检测到不同的火星有机物分子,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物质中检测到确凿的有机物成分。这些有机物有可能是在火星上形成的,但也有可能是由陨石从其他地方带来的。好奇号项目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杰·萨蒙斯(RogerSummons)表示:“首次在一块火星地表岩石中检测到有机碳物质具有重要意义。有机物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有关它们形成与保存条件的信息。”他说:“反过来,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了解地球-火星之间的差异,并帮助我们判断由盖尔陨坑所代表的沉积岩层是否或多或少是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的环境条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去往夏普山的山麓并寻找其他可能含有更多种类有机质的岩石。”研究人员此次还报道了好奇号在古老湖床的Cumberland岩石中检测到30多亿年前与矿物相结合的水分的结果,这一结果显示古代火星失去了其绝大部分水体并在那之后继续丧失其水分。12月18日,好奇号已经接近夏普山山麓,而在未来数月内它将开始逐渐爬坡。科学家们非常急切地希望对这座山开展探索,这是因为这里存在大量裸露的沉积岩层,从而让科学家们有机会探查火星的漫长历史。有关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可能将由欧洲空间局(ESA)的ExoMars探测器给出解答。这辆重300公斤的火星车按计划将在2019年着陆火星。ExoMars火星车将装备一个5英尺(约2米)长的钻探机,并将装备检测生物标记的设备。不过ExoMars火星车的着陆区将不会是盖尔陨坑。由于其着陆精度不如好奇号,因此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山的盖尔陨坑被认为是具有高风险的着陆区。而在此之前,12月3日,科学家们宣布,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探测到了复杂的有机化学环境,并探查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搜寻的一类有机物可能存在的信号,这种有机物可能对于原始生命的产生有所帮助。好奇号搭载的“火星样品分析仪”(SAM)从其检验的火星土壤样品中发现了氯,硫,水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信号,所谓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的化合物。然而,科学组还尚无法确定这些化合物是否真的来自火星,还是随着好奇号被从地球带来的污染物。在此间于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期间,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SAM设备首席科学家保罗·马哈菲(PaulMahaffy)表示:“SAM对于有机物无法给出确切性探测。”好奇号项目科学家约翰·格洛岑科(JohnGrotzinger)表示:“尽管马哈菲的设备检测到了有机物的信号,但首先我们必须确认这些物质是否的确来自火星。”之所以专门进行这样一次信息发布,是因为上周有一条流言盛行,称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有了“巨大的”发现。为此,美国宇航局此番专门举行发布会,试图平息这一谣言。好奇号所进行的观测中还包括高氯酸盐,这是一种由氧气与氯之间相互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此前美国宇航局的凤凰号着陆器曾经在火星的北极地区检测到这种化合物的存在。好奇号的SAM设备使用一个微型炉子对火星土壤与尘埃样品进行加热,并对其释放出来的气体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化学成分。实验中所采用的火星土壤样品则是由好奇号机械臂上的一个勺子设备抓取并送样的。当好奇号将含有高氯酸盐的样品放在SAM炉子中加热时,它会释放出氯化甲烷化合物,这是一种含碳的有机物质。美国宇航局官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里的氯显然是火星本地的,但其中的碳有可能来自地球,由好奇号从地球带到了那里。由于SAM设备的检测灵敏度极高,因而被检测出来。”这项发现是好奇号对其沿途一片风成尘土沙粒覆盖区域进行考察时做出的,这片区域被称作“岩石巢穴”(Rocknest)。这片区域地势平坦,距离好奇号的首个考察目的地——高度约5000米的夏普山山麓一片被称作“格列尼格”(Glenelg)的区域仍然还有数英里的路程。夏普山(MountSharp)是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区,巨大的盖尔陨坑中央高高隆起的一座高山。2016年1月4日,NASA公布火星探测器“好奇号”(Curiosity)传回的360度“纳米布沙丘”(NamibDune)照。这也是好奇号自2012年8月登陆火星以来,人类首度近距离目睹火星风采。这些照片拍摄日期是2015年12月18日,透过Mastcam彩色相机拍摄到高解析度的火星图像。纳米布沙丘是位于“夏普山”(MountSharp)西北方的巴格诺沙丘群(BagnoldDunes)中的沙丘之一,纳米布沙丘位于夏普山底部,过去被科学家誉为“黑暗地区”,但透过高解析度图像让科学家得以了解火星上发生的情况,也成功对沙丘进行第一次近距离调查。好奇号距离纳米布沙丘底部大约7米远,以仰角28度拍摄,纳米布沙丘高度约5米,可以清楚看到沙粒从迎风面的顶端滑落后所形成的特殊纹理,也可以看出在火星风和小型山崩的影响下,这些沙丘波纹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在地球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背风坡,因此NASA的科学家们判断这些照片应该是位于纳米布沙丘的背风侧。2018年6月7日,美国航天局研究人员说,“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岩石和大气中发现新证据,说明这颗红色行星可能曾经存在生命,甚至可能仍存在生命。2019年1月31日,美国研究人员在分析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采集的最新数据后发现,火星上盖尔陨坑的岩石层疏松多孔,密度比原本预计的低。新发现及相关测量技术有助人类进一步了解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研究团队成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加布里埃尔介绍说,按照化学和矿物学仪器确定的岩石矿物组成估计,盖尔陨坑组成材质的密度约为每立方米2810千克,而他们借助新方法测算出的密度要低得多,只有每立方米1680千克。研究人员表示,火星岩石层密度较低可能是其多孔结构所致,新发现不仅有助人类进一步了解火星岩石层,所采用的密度测量方法还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2021年1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好奇”号火星车上的一项新实验,在火星上发现了以前未知的有机分子。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2022年2月,好奇号漫游车在火星表面拍到了一张相当奇特的照片,照片中的岩石类物体看起来像一朵小花,甚至可能是某种类型的有机特征,但好奇号团队确认这个物体是一个矿物形成物,具有由水析出的矿物形成的精致结构。这被称为diagenetic晶体簇。Diagenetic意味着矿物的重新组合或重新排列,这些物体由三维晶体簇组成,可能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2012年8月22日,美国宇航局通报“好奇”探测器携带的“气象站”之上的一台风况显示传感器损坏。传感器损坏的原因尚未查明,工程师们估计是“好奇”号着陆过程中火星表面石块飞溅,击中了传感器电路,破坏了布线。“气象站”记录空气和地面温度、空气压力和湿度、风速和方向,这些参数由遍布巡视探测器的传感器提供。位于小型吊杆正面的风力传感器未受影响,但只剩下一个传感器,这对全面了解火星上的风状况带来了困难,也降低了“好奇”号探测特定方向风速和风向的能力。2012年9月11日,当“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最终展开机械臂钻入火星表面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希望不要在这个布满尘埃的红色星球发现水,因为“好奇”号的一个钻头未经严格消毒,其表面所携带的细菌可能给火星造成污染。美国航天局2013年3月1日表示,由于主计算机出现故障,“好奇”号火星车已进入名为“安全模式”的最小活动状态,其科学工作也已全部暂停。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好奇”号项目经理理查德·库克表示,故障出现于2月27日,当天“好奇”号未向地球传回记录的数据,也未按计划进入睡眠状态。地面工程师检查后发现,故障与主计算机闪存崩溃有关。尽管崩溃原因未明,但科学家推测可能由宇宙射线中的高能粒子所致。2013年3月18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项目首席科学家约翰·格罗青格说,由于17日晚第二次遇到计算机故障,“好奇”号再次进入名为“安全模式”的最小活动状态。出现的新故障是由于计算机系统要删除的一个文件与“好奇”号正使用的文件有关联,删除过程中发出错误提示,“好奇”号随即进入“安全模式”。格罗青格说,“这起并非罕见或不同寻常的事件”,仅意味着“好奇”号投入科学工作的时间再次被推迟。若不是出现这次故障,“好奇”号原本将于18日恢复科学工作。目前来看,解决故障可能需要“两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长为24小时39分钟35秒)。根据奥巴马政府的太空战略,美国将以火星为太空探索的新目的地。美国航天局计划到2030年代中期,将宇航员运送至火星轨道。“好奇”号于2011年发射升空,它将扩大美国宇航局对火星的探索领域,并将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行星是否存在水。该火星车收集的数据,或许还有助于科学家弄清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火星的可居性问题。该火星车还将对这颗红色行星的气候及地质情况进行评估,为人类探索任务做准备。2014年8月6日,是美国宇航局官方研发的最先进的好奇号火星车着陆火星两周年的纪念日。在它第一年的工作中,好奇号火星车达成了它预定的科学目标,即判定火星过去是否曾经存在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在一个名为黄刀湾(YellowknifeBay)的地点,好奇号发现了一些含有粘土矿物的沉积岩层,这表明在数十亿年前这里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