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卷02-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训练(新高考)(解析版)_第1页
预测卷02-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训练(新高考)(解析版)_第2页
预测卷02-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训练(新高考)(解析版)_第3页
预测卷02-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训练(新高考)(解析版)_第4页
预测卷02-2023年高考语文大题训练(新高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预测卷02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一段画跋中的话,日后却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奉为圭臬的一种艺术观,

以及倡导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然而,笔墨如何随时代?随什么样的时代?这“笔墨”是指狭义的中国画

技法与形式,还是泛指中国画的精神与内涵?不同的解读使得中国画的面貌与走向居然大相径庭。我这里

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

文学与时代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但文学与时代在思想与精神上并不是一种同构与同质的关系。文学既

有可能与时代同步,也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还有可能是落后甚至悖谬于时代。文学有先进与堕落之分,

时代亦有光明与黑暗之别。在这种意义上,我觉得不能把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简单地理解为“跟随”

时代,介入时代、表现时代以至于引领时代或许更接近石涛之本义。因此,文学批评在面对文学与时代的

时候,既不能脱离文学而在时代精神上凌空蹈虚,亦不能够囿于文学而置时代精神于不顾,文学批评的艰

难与复杂状态由此而生。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感觉很多批评家是食西方20世纪文学理

论与批评方法而不化,导致与文学创作不同程度的错位。换言之,很多批评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中国文

学创作的进程中来。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

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当然,它会给文学理

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20世纪西方文论与批评方法所达到的高度是应当承认

的,但一些批评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的生搬硬套,一定程度上让近20余年的许多中国文学创作没能真正

吸收它的非凡成果。这样讲并不是排斥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借鉴,而是说,生搬硬

套的结果只能使一些当代文学批评者在缺乏作家关注、没有读者参与的情况下自我狂欢或自娱自乐。亦可

谓,批评未随时代。

石涛的另一句话是“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二进一步延伸说,思想、精神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文

学批评置作家鲜活的创作与时代的发展于不顾,而是囿于学术体制与学术规范,或沉浸在某一套理论批评

体系与话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批评如何称得上“随时代”?

哈罗德•布鲁姆说,“想象性的文学处于真理和意义之间”,这就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所谓“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华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

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文学批评如果不能够与所处的时代相融合,不能够

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这样的文学批评肯定不是好的文学批评,更遑论伟大的

文学批评。

(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

材料二:

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发言,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文学批评区别于文学理论和文

学研究之所在。这一功能在文学批评的诸多维度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将它称为文学批评的“核心”

或“基石”也不为过。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几乎可以作为时代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社会发展风向标,有时

甚至担当着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功能,引领着时代美学的发展。对20世纪80年代批评家来说,

“现实/时代的'吸引'”是他们学术研究的直接动因,“而们的研究,也成为对现实/时代的话语介入”。朦

胧诗的批评实践在这一诗歌潮流的成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不仅对诗歌美学逐层阐解,

也敏锐地把握住了诗歌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的变化;现代派文学的美学观是在批评探讨中逐渐成熟

的,在黄子平、许子东、李劫、李洁非的批评文本中,现代主义、现代意识、当代城市青年的精神轨迹被

一一勾勒出来;先锋文学则在文学批评中棋逢对手,获得了比文本表层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阐解,作家与

批评家共同以智性和才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也铭刻下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时代特征。这

些批评实践在不同的精神维度和升降处进行了标本式的勘察与处理,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的面相。

但是,在当下,我们却离文学批评的这一重要功能越来越远。我们今天面临的精神状况的复杂性远远

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当今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急剧转型的“大时代”。

这个时代的触角全面地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生产机制,文学批评却反向地呈现出了失语的状态,或者至少没

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有效性和深入性。这个“失语”不是不发声一当下的批评生态可以说是多元

的、活跃的、热闹的,而是指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脸性和复杂性的途径。

那么,文学批评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回应这个丰盛的“大时代”,折射和提取出时代的精神肖像呢?

(摘编自曹霞《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ʌ.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是复杂的,文学批评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文学批评既要立足于作家、作品本身,也

要彰显出时代精神。

B.文学批评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既可以引领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也利

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C.成功的文学批评,往往融入了作者对于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引领文学思潮,促进文学发展,

丰富文学的美学内涵。

D.文学批评处在文学创作最前沿,并直接参与文学创作进程,因而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

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但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文学批评的现

实问题不尽相同。

B.文学批评既能影响作家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个人文学作品的创作,又能影响到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以及读

者对文学的鉴赏。

C.时代精神的日趋复杂化,以及不断显现的文学批评生态的多元化、活跃性等,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

越趋向于单一化。

D.文学批评者传递、弘扬时代精神,一方面要关注现实,把握时代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融入作品,挖掘

其先进精神因子。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高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大旗,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引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

B.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比如先秦时期的代表是诸子散文,唐宋时期代表则是唐诗宋词,

明清时期却是小说戏曲。

C.鲁迅先生主张的“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的思想,成为当时进步文艺青年的座右铭,其作

品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启蒙。

1).别林斯基在《致果戈理的信》中,批评果戈理的错误立场,抨击沙俄时代的黑暗现实,致使果戈理将其

《死魂灵》第二部付之一炬。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如何让文学批评彰显或引领时代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C

3.B

4.首先由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引出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论题;接着阐述文学批评要正确处理好跟文学

与时代的关系;然后批判文学批评生搬硬套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而不随时代的错误做法;最后点明文学批评

当随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5.①拒绝生搬硬套文艺理论,文学批评要关注作家创作、读者参与和时代发展。

②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或:

文学批评要与所处的时代相融合,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

③深入有效地为时代画像(或:担当起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责任),为读者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

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因而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

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错。由材料一中“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

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

当然,它会给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可知,文中并未说就传达时代精

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故选1)。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

化”于文无据。由材料二“这个‘失语’不是不发声一当下的批评生态可以说是多元的、活跃的、热闹的,

而是指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可知,文中并未说导

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发言。

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J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代表性文学,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样式。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第一段“我这里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

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由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引出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论题;

接着,第二段“文学与时代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但文学与时代在思想与精神上并不是一种同构与同质的关系”

“文学批评在面对文学与时代的时候,既不能脱离文学而在时代精神上凌空蹈虚,亦不能够囿于文学而置

时代精神于不顾”,阐述文学批评要正确处理好跟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然后,第三、四段“对20世纪90年

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感觉很多批评家是食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而不化,

导致与文学创作不同程度的错位。换言之,很多批评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中国文学创作的进程中来”“生

搬硬套的结果只能使一些当代文学批评者在缺乏作家关注、没有读者参与的情况下自我狂欢或自娱自乐。

亦可谓,批评未随时代”,批判文学批评生搬硬套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而不随时代的错误做法;最后一段,“所

谓'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华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

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点明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生搬硬套的结果只能使一些

当代文学批评者在缺乏作家关注、没有读者参与的情况下自我狂欢或自娱自乐。亦可谓,批评未随时代”“‘文

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华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

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可知,拒绝生搬硬套文艺理论,文学批评要关注作家创作、

读者参与和时代发展。由材料一“,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华

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可知,积极参与文学

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马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或:文学批评要与所

处的时代相融合,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由材料二“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

批评几乎可以作为时代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社会发展风向标,有时甚至担当着塑造时代思潮范式

和精神模型的功能,引领着时代美学的发展”“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

和复杂性的途径。那么,文学批评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回应这个丰盛的‘大时代’,折射和提取出时

代的精神肖像呢?”可知,深入有效地为时代画像(或:担当起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责任),为

读者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

(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黎明前的故事

茹志鹃

这个故事发生在解放以前,虽说是故事,但事情都是真实的。

当时,在上海某一条里弄里,住了一个很特别的人——秦易名。他的妻子叫韩慧,是小学教员。一个

女儿叫米米,十一岁;一个儿子叫小小,八岁,都上学了。这些,当然都不是他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特别

的地方,别人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傻气,是个呆子;有的却说他是个大好人;有的又说他是“娘

娘腔”。事实是这样:他在里弄里是个公用的人,他没有工作,但每天比谁都忙,哪家吵嘴了,要他来调

停;哪家女人生孩子,买不到红糖,他就骑上脚踏车,给到处去觅。这些事情,大家只觉得他呆气,好笑。

有些老年人更觉得他这么个壮壮实实的男子汉大丈夫,不出去做事赚钱,反在家里给老婆孩子烧饭,洗衣

裳,多古怪。不过这些古怪事情,大家见惯了,也就不以为怪了。

上面说过的这些事情还不算特别,他最特别的事情,大概也只有他的两个孩子,就是米米和小小才知

道。这就是爸爸的那个阁楼。每次夜里米米或小小起来小便,总听见爸爸住的阁楼上,有一种很轻很轻的

声音,一到白天,这种声音又没有了。而且平时这阁楼总用锁锁着,除了爸爸自己,谁也不能上去,甚至

连妈妈也很少上去。米米和小小想上去看看,这小小的阁楼上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有一次,米米和小小有

机会上了楼,就见妈妈帮着爸爸往一个煤球箱子里收东西,似乎是一些灯泡和无线电的零件。爸爸、妈妈

一见他们上来,好像都吃了一惊,不过也没说什么。米米和小小不知为什么,忽然也心里怦怦地乱跳起来。

一天,阁楼上又发出那种很轻很轻的声音,夜已深了,一切似乎都很安静,米米迷迷糊糊地也入了睡

梦。

突然,米米和小小给一阵猛烈的骚乱声惊醒了,一睁眼,姊弟俩就给面前的景象吓呆了。妈妈脸色灰

白,直挺挺地站在床前,阁楼上“砰崂哗啦”,乱成一片。一会,就见几个穿短衫的人,拿枪押着爸爸下

来了。爸爸双手被铐着,人好像一下变瘦了,嘴角破了,血一滴一滴地向下流。米米和小小一动不动地躺

在床上,睁着眼,迷惘地看着爸爸,①卷卷赶紧用肩一擦了擦嘴上的皿,对米木、小小笑了笑说:“不要

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些。”妈妈一听这话,就转过头去了。那些人给妈妈也铐上了手铐,说:

“走!”几个人过来就推着走了,爸爸走到门边,又回头看了一下。

不知是爸爸逮去的第几天,半夜里,米米给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吵醒了。

“爸爸!爸爸回来了?”小小也坐起来喃喃着。米米赤着脚站在地上,看他们把爸爸拉上了阁楼,关

上了楼门。

一会,那个非常熟悉的很轻很轻的声音就嗒嗒地响了起来。

小小一听这声音,猛地想起一件事来:曾经有一次,小小夜里醒来,问过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妈妈想

了想,就倚在床上,沉静地说道:“小小,这是一只奇怪的鸟,在给好人唱歌,它唱的歌从来不肯给坏人

听到。它从晚上唱到天亮,一边唱一边飞,许多漂游在大海里的人,一听到它的歌,就知道海岸不远了。

许多迷失在森林里的人,一听它唱歌,就找到了方向。要是它一停止唱歌,许多人就会丧失勇气,迷失方

向,所以它永远是一边唱一边飞,唱得嘴里流血了,它还是唱,没有力气了,它还要唱。有坏人要打它,

它就飞到更高的云层里去唱,它飞着唱着,一直到天亮……

“啪哒”一声,那个轻微的嗒嗒声停止了,接着就听见爸爸轻快地说道:“对不起,我收不到。”

“啪!啪!”两声,好像是动手打了,接着又是“哗啦”一声,似乎所有的枪都顶上了子弹。有人轻

轻地问道:“你收不收?”米米一把紧抱住弟弟,屏住了气,四周的空气也似乎凝固了。静止了一会,爸

爸又说话了,声音还是那么轻快:“我不想收了,收也是白收,你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米米和小小

都深深地换了一口气。接着就听到刚才那个轻轻说话的人又开口了,声音还是很轻,不过这一次,一字一

字都是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要放明白些,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你只要把那边的报收过来,你就可以和

你老婆一起回家……”

②“嗨嗨……我倒是想回家,就是收不到报,所以也不敢想……嗨嗨……”爸爸笑了。米米更紧地抱

住了弟患,但弟弟却在想,奇异的鸟不肯给坏人唱歌,妈妈讲过的,它只唱给好人听的……阁楼的门开了,

③那些人上看爸爸下来了。爸爸名于彳艮长,脸也变得,黑了,他微微笑着,两排牙齿显得又白又亮。他的腿

好像跛得很厉害,走路简直像是在用一条腿跳。那些人推着他走,④爸爸只来得及回头向米米、小小笑了

笑说道:“喂、不要哭,爸爸不会死……”话没说完,就跌跌撞撞地被推出了门。米米和小小愣了一刻,

赶紧追到门外去看,不禁又呆住了:一辆汽车停在弄堂口,在弄堂里,爸爸在爬着走,一条腿歪歪斜斜地

拖在身后……爸爸的腿已经断了……

炮声,伴随着江南的春雷隆隆地从北边滚来。解放军过了长江,直向南,向南,日夜地向南进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秦易名很古怪,他做事没有原则,总是无理由地为里弄居民做各种琐事,也不收取报酬。

B.夜里阁楼上“很轻很轻的声音”“轻微的嗒嗒声”等暗示了爸爸的身份,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出了铺垫。

C.爸爸的腿受伤了,只能在弄堂里爬着走,这是爸爸被捕后受到严酷迫害的表现,揭示了敌伪特务的残忍。

D.“炮声,伴随着江南的春雷隆隆地从北边滚来”一句采用拟物修辞格,形象生动写出革合进程发展迅猛。

7.关于文中妈妈回答小小''这是什么声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只聪慧的鸟”,它为了避开坏人的干扰,特选择在晚上唱歌。

B.这只鸟的歌声具有魔力,能给漂游的人们导航方向,增添勇气和力量。

C.“鸟”“唱歌”“海岸”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值得细细揣摩品味。

D.妈妈的话语转移了小小的注意力,消除了他的疑惑,守护了相关秘密。

8.“有包孕的片刻”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是“指最有含义,最耐人寻味,最能引人想象的片刻”,

它能让作品产生丰富意蕴。小说划线处多次写到爸爸的“笑”,请选取三处简要分析。

9.故事、价值、视角是判断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在要求,请结合文本简析《黎明前的故事》入选“100

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理由。

【答案】6.A

7.D

8.①爸爸赶紧用肩膀擦了擦嘴上的血,对米米、小小笑了笑说:“不要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

些。”这是爸爸意识到姐弟俩“吓呆了”,用笑来缓和紧张气氛,不让孩子太害怕,鼓励孩子,凸显出爸爸

为孩子着想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②"嗨嗨……我倒是想回家,就是收不到报,所以也不敢想……嗨嗨……”

爸爸笑了。这是爸爸故意在与敌人周旋,这里的笑是对敌人的轻蔑,嘲笑。③那些人押着爸爸下来了。爸

爸胡子很长,脸也变得黑了,他微微笑着,两排牙齿显得又白又亮。这是一名革命战士面对危险和困难时

泰然自若的笑,表现其满腔忠诚、临危不惧的坚强品格。④爸爸只来得及回头向米米、小小笑了笑说道:“喂,

不要哭,爸爸不会死……”这是爸爸在关心和安慰孩子,内心充满了对孩子的不舍,同时表现出对革命的

必胜信心。

9.①故事情节具有吸引力:小说讲述了秦易名秘密接发电报被捕后英勇不屈的故事,故事性强,具有强烈

的吸引力。②主题价值具有引领性:小说歌颂了革命者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引领读者思考生活的价值和

意义,明晓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③儿童视角具有亲和性:小说大量篇幅采用儿童视角,通过米米和

小小的见闻来展开故事,让孩子读了有亲切感。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他做事没有原则”分析错误,

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急人所急,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妈妈的话语转移了小小的注意力,消除了他的疑惑”分

析错误,“妈妈的话语消除了他的疑惑”说法过于绝对,没有依据,文章中没说“消除了她的疑惑”。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第一处:爸爸赶紧用肩膀擦了擦嘴上的血,对米米、小

小笑了笑说:“不要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些。”分析:据前文“姊弟俩就给面前的景象吓呆了”

“米米和小小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睁着眼,迷惘地看着爸爸”可知,两个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既迷茫又恐

惧,爸爸意识到这种情况,所以用笑来缓和当时紧张气氛,故作镇定,目的是给孩子做一个表率,不让孩

子太害怕,是对孩子的鼓励,凸显出爸爸为孩子着想以及面对敌人勇敢无畏的精神。第二处:"嗨嗨……我

倒是想回家,就是收不到报,所以也不敢想……嗨嗨……”爸爸笑了。分析:这里的笑,是爸爸为了掩盖

真相,故做镇定,目的也是转移敌人的视线,宁死不屈,表现他对敌人的轻蔑,嘲笑,似乎告诉敌人无论

他们想什么办法,都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第三处:那些人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胡子很长,脸也变得黑

了,他微微笑着,两排牙齿显得又白又亮。分析:尽管爸爸被敌人所折磨,但是他脸上依然挂着笑,没有

一点退缩和屈服的样子,这是一名革命战士面对危险和困难时泰然自若的笑,通过他的笑,表现了一种满

腔忠诚、临危不惧的坚强品格,通过他的笑,表现了一种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第四处:爸爸

只来得及回头向米米、小小笑了笑说道:“喂、不要哭,爸爸不会死……”分析:被那些人推走后,爸爸已

经抱着必死的决心,这很可能是与家人的最后一面,这笑是爸爸在关心和安慰孩子,内心充满了对孩子的

不舍,同时表现出对革命的必胜信心。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的能力。故事情节具有吸引力:文章主要讲述的是解放前

一名地下党被捕入狱直至遭到迫害的故事。主人公叫秦易名,叙述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日常

生活中,主要是为里弄居民做各种琐事,也不收取报酬,实际上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晚上秘密接发电报,

暗中进行自己的革命事业,他所做的这些,就连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不知道,使孩子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吸

引读者去一步一步的了解他的真实身份,所以故事性极强。主题价值具有引领性:小说通过叙述秦易名秘

密接发电报被捕后英勇不屈的故事,歌颂了他作为一名革命战上,面对危险和困难时的泰然自若、大义凌

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告诫我们现代年轻人在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的同时,也激励我们如何面对

人生,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像老一辈革命者一样,发扬他们的坚强、爱国的品质,创造更美好的未

来,使主题更深刻。儿童视角具有亲和性:小说的主要情节略去了那些残忍的战争场面,血腥的搏斗场景,

而是以两个孩子的口吻,叙述爸爸的真正工作和身份,以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使

得画面更温馨,让孩子读了更亲切,便于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对他们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

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学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

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

州,与众谋日:“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勺车,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

南控带二广,与溪崛蛮獴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目:“军政之敝统率

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

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

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

庶使夷僚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弃疾豪爽尚气节,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

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

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目:“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

膊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

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f尊勺,悲壮激烈,有《稼轩

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德祐初,加赠少师,连忠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

者不追/冒名者不举/

B.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

者不追/冒名者不举/

C.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

者不追/冒名者不举/

D.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

者不追/冒名者不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的是“皇帝所在地”。

B.缓急,意思是“紧急的事情”,“缓”是助词,本身无义•相同的现象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

同”,“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去来

C.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多以它为词的别名。如《稼轩长短句》就是以辛弃疾的号命

名的词集。

D.谥,谥号,褒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文中指朝廷赐予辛弃疾“忠敏”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为耿京掌书记时,奉表归附宋朝,得到宋高宗的召见和嘉奖,他受命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

但耿京已被张安国、邵进已杀害。

B.湖南连结两广,与溪恫蛮僚相接,僚人因为风俗顽劣剽悍,时常骚扰地方,辛弃疾建议朝廷创建一支专

由帅臣调度的军队,威服夷僚。

C.辛弃疾认为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他肯定北方人重视农业,养生手段不求助别人,所以贫富比

较均衡,因此用“稼”来命名轩。

D.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同事吴交如死后没有棺材收殓,他赠助钱财并报执政赏赐银绢;朱熹死时,

门生旧友不敢送葬,他写悼文哭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14.辛弃疾在湖南为政时为何要专门建湖南“飞虎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0.C

11.D

12.A

13.(1)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就从众人中捆绑他离去,金将没能追上。(2)南方人多经商,

故而不利农业,再加上兼并的忧患,就有贫富不均了。

14.①风俗顽悍,武备空虚;②军政之弊,上卒不堪一击;③辎重受损,为害不小;④壮我军武威,威慑

獴人。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军政之弊,在于统兵将领不能长期任职,士兵被差

出或私自占有用于役使,几乎没停止过。士卒则以优闲自得,躲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

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不查问。“统率”是词组,统辖率领、统兵将领。

不宜断开,排除AB。“略无”是词组,全无、毫无、几乎没有。不宜断开,排除Ao“窠坐”是“利”的宾

语,“利”是意动用法,构成动宾结构。不宜断来。排除BD。故选C。

H.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重点词的含义的能力。A.正确。B.“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

中的“缓急”意思是紧急的事情,“缓”是助词,本身无义。句意:遇有战事等紧急情况士卒不堪一击。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同"单指'‘异'’,不同。''同”是助词,本身无义。句意:奖惩功过,不

应有所不同。“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去来”意思是来,“去”是助词,本身无义。句意:我来江口独自

守着空船。C.正确。D.“谥,谥号,褒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错误。谥号可分为为上谥或美谥,带

有赞美的性质;其次是中溢或平谥,表示平庸或者同情,最后是下谥或恶谥,带有批评的性质。可知“褒

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错误,还有中谥、下谥。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受命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错误,原文是“高宗劳师

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可知是高宗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

耿京。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众中”,从众人中;“缚”,束、捆绑;“即众中缚之

以归”,省略句,“(辛弃疾)即)众中缚之以归”;“不及”,赶不上、没能追上。(2)“末”,古代指工商业、

经商;“病”,弊、不利;“患兴”偏义副词,指“患”,祸患,灾祸;“侔”齐等、相当。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从“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端蛮僚接连,

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湖南连接两广与溪恫蛮獴相接,糠人时有骚扰风俗顽悍,朝

廷武备空虚。可概括为:风俗顽悍,武备空虚。从“军政之敞,统率不一……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

则卒伍不堪征行。”军政的弊端在于统兵将领不能长期任职,军队中教阅废弛。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

战事等紧急情况士卒不堪一击。可概括为:军政之弊,士卒不堪一击。从“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

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调大军,从千里之外来讨伐,军威已挫,辎重也受损失,为害不小。可概括为:

辎重受损,为害不小。从“庶使夷僚知有军威,望风慑服。”专门建湖南“飞虎军”,可使夷猿知我军武威,

而望风慑服。可概括为:壮我军武威,威慑糠人。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地区豪杰纷起抗金。耿京聚兵于U东,称天平

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任掌书记,并劝耿京南向归宋。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辛弃疾

奉表归宋,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辛弃疾,高兴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封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节

度掌书记,并封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召他南归。此时,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北返到海州时,

与随行者商量:“我遵主帅之命来归朝,不料事态有变,何以复命?”于是,与海州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

全福等约定,直奔金营,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就从众人中捆绑他离去,绑着他离去,金将没

能追上。张安国被送往行在,斩首于市。朝廷仍授给辛弃疾原官职,改任为江阴佥判。

调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被召入朝任大理寺少卿,又调为湖北转运副使,改为湖南转运副使,不

久,任漳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酮蛮糠相接,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只因其

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又上疏说:“军政之弊,在于统兵将领不能长期任职,士

兵被差出或私自占有用于役使,几乎没停止过。士卒则以优闲自得,躲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

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

事等紧急情况士卒不堪一击。甚至调大军,从千里之外来讨伐,还没开仗,则军威已挫,辎重也受损失,

为害不小。希望照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三牙、

枢密院,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僚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为帅时,他曾说:

“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人多经商,故

而不利农业,再加上兼并的忧患,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

棺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

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

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善长写词,

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1233),赠为光禄大夫。德祐初,朝廷加赠辛弃疾为

少师,谥号为“忠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令狐相公寻白阁老见留小饮因赠注

刘禹锡

毅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夸。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注]诗歌约写于830年。令狐相公指令狐楚,字毅士;白阁老指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故称“阁老

当时令狐楚受党派争斗影响,任职调动甚是频繁;刘禹锡与白居易则在长安任闲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交代了朋友聚会的缘起,且首联的“酒”与题目中的“饮”相照应。

B.令狐楚喜逢知己且相与对饮,乐知天命惜时赏花,表现了其洒脱乐观的性格。

C.颔联赞扬了两位朋友的文章成就突出,为人情致高雅,不辜负岁月美好年华。

D.诗人以事入诗,能够做到论由事出,情随论至,全诗无生硬之感,明白晓畅。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①尾联意思为:希望我们都有正直刚强之气,还能相约欣赏人间的美景,可谓知音共赏。

②诗人之间不以功业相勉,而以隐逸相期,或可证诗人对自己以及诗友的政治前途都已失去信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乐知天命惜时赏花”错误。“毂士更逢酒,乐天

仍对花”,开篇既以搬上(令狐楚)与乐天(白居易)对举,复以酒与花并列,恰因为饮酒赏花是对方此际

的最爱。依据注释“白阁老指白居易”可知“乐天”是指白居易,因为其字为“乐天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是令狐楚、刘禹锡和白居易三人之间的酬唱之

作。开篇诗歌以饮酒和赏花为乐,表达了知己相聚洒脱乐观的情状。诗中描写对方虽然仕途显达却已萌生

退隐之意,说明诗人已敏锐地体察到了对方心弦的颤动。这才引出尾联“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的殷

切期望一一“浩然气”正是他们相交相知的精神基石。不以功业相勉,而以隐逸相期,或可证诗人对自己

以及诗友的政治前途都已失去信心。

(H)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指出了质朴与文采配置不适当的两句是“,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一一”两句直接指明了屈原“怨”

的原因。

(3)贾谊《过秦论》中,“,”两句指出陈涉的士兵出身不好,

难以与九国的军队抗衡。

【答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谪成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谤”“谪”“成”等,要理

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中国艺术正处于波澜壮阔之大时代,

需要抓住机遇,将时代创造的无限可能转化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就油画创作者而言,要扎根生活沃土,

同时广泛涉猎、,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凡和新颖之处,创作出真正的创新作品。

艺术创新应(①)。恰当的艺术形式会使内容因充实生动而而内容的时代性会令

形式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艺术作品一味地追逐外在形式的创新,追求所谓“纯粹的艺术”,

(2).这种:‘©两':的前途是短暂的。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才能生生不息,反之即是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3)。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们要思考,

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当代世界文化有机融合,给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仲舒处于西汉的稳定时期、惟有他可以声称“天不变,道亦不变”。

C.包身工的身体属于带工老板,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答案】17.C

18.(1)博采众长(2)熠熠生辉(3)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19.(1)追求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2)而忽视对深层内容的挖掘、思考(3)艺术要在继承的

基础上创新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反语或讽刺;B.表示引

用;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处,语境有“广泛涉猎”,强调善于吸取,可用“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2)处,语境指创新艺术形式对内容产生的作用,可用“熠熠生辉”。

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3)处,此处“反之”意味着与“生生不息”意思相反,强调短暂,可用“过

眼云烟(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昙花一现:比

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处,此处是艺术创新应遵循的标准,下文“恰当的艺

术形式会使内容……”“内容的时代性会令形式……”强调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统一关系,应填:追求艺术形

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2)处,前文强调追求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此处“艺术作品一味地追逐外

在形式的创新”就会忽略对内容的挖掘,应填:而忽视对深层内容的挖掘、思考。(3)处,文本主要说的

是艺术创新,下文“优秀传统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强调创新要以继承为基础,应填:艺术要在继承的

基础上创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Il(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

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人们还记得,三名字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

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

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星空浩

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

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

光?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

20.文中括号处衔接最恰当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三名航天员都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也大开

眼界、倍感新鲜。

B.不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三名航天员都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

开眼界、倍感新鲜。

C.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

眼界、倍感新鲜。

I).无论新春写春联还是元宵弹古筝,都让三名航天员在太空拥有了别样的体验,也让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

大开眼界、倍感新鲜。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20.D

21.①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引起读者的思考;顿生波澜,避免

平铺直叙。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迎来

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上句“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

宫画展”可知,句子陈述的对象是“中国空间站”,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原则,所以衔接的句子主语也应该是

“中国空间站”,排除AB;“身处地球家园的我们大开眼界、倍感新鲜”的主语是“我们”,暗换主语,在“身

处”前加上“也让”,使句子主语变为“中国空间站”,排除C。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句子“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精心准

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运用广设间的修

辞手法,“我国航天事业怎样才能迎来新的荣光”提出“怎样才能”的问题,并进行回答“精心准备,确保

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保发射百下百全”,引起读者的思考;顿生波

澜,避免平铺直叙。句子“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

保发射百下百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三个“精心”、三个“确保”形成排比,突出了我国航天事业

迎来新荣光的具体做法;“精心准备,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心组织,确保发射圆满成功”“精心实施,确

保发射百下百全”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使句子富有气势。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科学家,在20岁时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坚持做了3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与此相关的

论文,也给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启发。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思路竟然是错的,这个问题

是无解的。于是有人评价这位科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