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1《老子》四章 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四章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课《老子》四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

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C.强行者有志强行:强制进行

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C.其脆易泮

D.起于累土

4.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5.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自见者不明___

(2)其安易持___

(3)其微易散_________

(4)不贵难得之货_____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此书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次是中寿、下寿。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于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是的,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愿埋骨乡梓,甚至不屑以他的同胞为伍,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

老子的行踪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①____。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②____,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③____。

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出现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在江苏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B.“顺——山——倒——”每当森林里响起这样的喊声,她就知道伐木工人又放倒了一棵树。

C.想赢的不能赢,怕输的反而输——这就是竞赛的辩证法。

D.我的朋友,你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啦——你已经踏上了自由的国土。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__,"。

(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和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3)《老子》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道理。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文本二: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藏室"是藏书之所。

B.“合五百岁而离”与“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两句中的“离”字含义不同。

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有辅弼天子之任;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指出了圣人遵从“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如圣人以不欲为欲,以不学为学,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加干预。

C.有人认为老子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始祖李耳,也有人说他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还有人认为他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D.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学说。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传,实属难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5.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

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

C.埏埴以为器埏:揉和

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

B.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

C.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

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也是“有用"的,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文本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二十二章)

10.请说一说你对文本一的理解。

11.具体分析文本二中老子的“不争"观,并说说其与文本一中孔子的“不争”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C

【解析】强行:勤勉而行。

2.D

【解析】该项的“也"都是语气词,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顿;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断和肯定。A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B项中的两个“之"均为代词,“它,它们”。C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3.A

【解析】B项,“行"同“形”;C项,“泮"同“判”,分离;D项,“累"同“蔂”,土筐。

4.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中的“自知"是“知自”的倒装,是“知道自己"的意思。D项是宾语前置句,“是以”是“以是"的倒装,解释为“因此”。

5.(1)形容词用作动词,显明。

(2)形容词用作名词,安然未生变的时候。

(3)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微的时候。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

6.A

【解析】“战国时期"错,应该是“春秋时期”。

7.D

【解析】文中的破折号和D项的破折号均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A项,标示话题的转换。B项,标示声音的延长。C项,标示总结上文。

8.【答案】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以他的同胞为伍"中的“以”应改为“与"或“同”等。二是语序不当,“不愿埋骨乡梓"与“不屑……为伍”应互换位置。

9.【答案】①神出鬼没②雪泥鸿爪③比肩而立

【解析】第①处,根据后文“神龙见首不见尾"可知,此处可填“神出鬼没”之类的成语。神出鬼没:形容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第②处,根据“就算他是飞鸿"“也还是留下了”可知,此处可填“雪泥鸿爪"之类的成语。雪泥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第③处,根据“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可知,此处可填“比肩而立"之类的成语。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在一起。形容距离很近或人数很多。

10.(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二、能力提升

1.C

【解析】“其学”为后面句子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见"的主语应该是“老子”,宾语为“周之衰";“去”的主语也应该是“老子",“乃”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乃"前面需要断开,排除D项。

2.C

【解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错误。结合“宫玄孙假"分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曾祖父。B项,前者指分开,后者指离开。

3.A

【解析】结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分析,老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4.(1)【答案】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关键词:“从事"“几”“慎")

(2)【答案】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关键词:“或”“莫"“然”)

5.【答案】①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顺其自然。②除去自身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孜孜以求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

【解析】

原文答案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答案①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答案②

参考译文

文本一:略。

文本二: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驾着车出去做官,赶不上时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孜孜以求的神态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作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不求名声为宗旨。他在周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位隐居的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被封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人信奉老子学说的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清静无为,百姓就能自己变得正直守义。

6.B

【解析】当:在。

7.D

【解析】代词,自己的。

8.D

【解析】应为“自胜”比“胜人"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