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1_第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1_第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1_第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1_第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有)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1秋滨州期末)阅读《新兵邱少云》,回答问题。

①1950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3师侦察连担任侦察班长。这年初春,我奉命到四川省仁寿县招募新兵,这里地处深山区,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特别穷苦,民风淳朴,因此,翻身农民参军的积极性特别高,邱少云就是这次我在仁寿县招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的一个新兵。

②邱少云没有出过远门,刚开始见人很怯生,来部队后没几天,就慢慢地和大家混熟了。他和我很谈得来,很快发展到几乎和我形影不离的程度。我上山砍柴,他非跟着我去不行,当地山高林密,我怕出意外,没有让他去,他就在家帮炊事班打杂活儿,又是挑水又是择菜,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③后来,他硬是缠着跟我上山砍柴,他说在家干活干惯了,不干活心里发急,吃饭也不香。每次他都争着挑柴火,我心里越发感到这个小伙子可亲可爱。慢慢地一有空闲,他就叫我给他讲战斗故事、教他学打靶、学投手榴弹。

④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扛来了爆破筒,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我说“学爆破可不是件容易事,很危险。”邸少云说“爆破筒杀伤力大,能炸毁碉堡,____能多杀敌人,我____不怕危险。”我见他热情这样高,就忘记了疲劳,耐心地教他怎样把保险盖儿打开,怎样拉导火索……邱少云____没有多少文化,____很爱学习各种实用技术,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手枪、步枪、冲锋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初步懂得了使用爆破筒的要领,进步非常快。

⑤晚上,他干脆把铺盖卷儿搬到我的铺位旁边,听我讲故事。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大军南下横渡万里长江,讲到深入滇西剿匪,从进军西南讲到解放南京,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些问题,从听故事中明白了穷人为什么受压迫、共产党人才真正是替劳苦大众做事的好人等许多道理,更加坚定了他这辈子要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1)给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两个合适的关联词。(填序号)

A.既然……就……

B.只要……就……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2)短文主要讲了新兵邱少云的哪几件事?写在下面。

(3)读读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关注这些细节描写,新兵邱少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要写在下面。

2.(2021秋台山市期末)阅读《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回答下面问题。

①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②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③“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④“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⑤“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⑥“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⑦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⑧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⑨“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⑩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那是一只废弃的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大学毕业后,她参加了一家著名企业的招聘,有幸进到最后的面试。面试时,主考官突然问道:“作为翻译,仪表是十分重要的,请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

她坦然一笑,从容谈起为朱老师浇花的经历。最后,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老师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而我自己想说的是,决定一个人的,是他的心,而不是他的外貌。”话音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

(1)朱老师请小樱子帮忙浇花,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浇花。

B.老师知道小樱子爱花,想和她分享养花的乐趣。

C.老师想给小樱子锻炼的机会,帮助她恢复健康。

D.老师想借浇花引导小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

(2)下列说法中,与选文意思相符的是。(多选)

A.“她激动得脸都红了”是因为小樱子没想到老师居然会这么信任她。

B.“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小樱子布满阴霾的心”指老师的话驱除了小樱子的自卑。

C.主考官认为残疾人不适合当翻译,所以问小樱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

D.从文中朱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得知她是一位关爱学生、懂得教育的老师。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①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②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4)小樱子在帮朱老师浇花这件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依次是:(用文中词语回答)

惊恐——————惊喜——

(5)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你觉得短文的题目好吗?请结合文段说说理由。

3.(2021秋交口县期末)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一选自鲁迅《好的故事》

(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还读过他的作品:《》。

(2)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昏沉的夜”象征着。

(3)“何尝有一丝碎影”,这句话换个说法是:。从这个句子我们感受到的心情。

(4)选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说话的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的中断

D.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5)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认识了忧郁又乐观坚定的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认识的鲁迅用一句话来概括是:。

4.(2021秋洋县期末)现代文阅读。

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了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指着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肯定地图错了?”

“我摆过拼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了。不过,在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再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也许会被别人认为太幼稚了。我们似乎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解析;“难得糊涂”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的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为加点字注音。

①颠倒

②幼稚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形容事情奇怪或不合情理,使人无法理解。

②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要保证意思不变。

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呢?

(4)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A.盼望

B.失望

C.绝望

(5)根据文章内容,“小侄子”的性格特点可以概括为。

A、对事认真,明辨是非。

B、敢想敢说,富于冒险精神。

C、天真幼稚,童言无忌。

(6)本文最后一段中,“难得糊涂”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危害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7)本文以“对与错”为题,从主旨方面分析,“对”赞扬的是,“错”批评的是。

5.(2021秋遂川县期末)阅读。

①冬至一过,北风呼呼,全村性的车塘捉鱼,就开始了。每家出一个劳力,先把塘和大河连接处用土垫死,塘埂上装上一部八人踏的大水车,而那部水车伸到塘里的架子,定要有两个人跳到塘里去架的。村里订的规矩,谁架好了,谁就可以额外得到塘里最大的两条鲫鱼,算是对下塘“英雄”的奖赏。

②空气像凝结住似的,塘里结着薄冰。塘埂上站着密密匝匝的人。我们这些孩子都冷得直打寒噤。忽然村头的阿大、阿土两兄弟脱得精光,还对着瓶口豪爽地喝上满满一口烧酒,摆摆姿势,准备往水里跳,塘埂上顿时雀噪起来,阿土、阿大的脸也像将军一样威严。他们不就是我心目中的关公、浪里白条……这些英雄好汉么!我崇敬起他们来了。

③“英雄”终于跳入塘中,塘埂上一片吆喝:“阿土、阿大当心冷!”“真作孽!”作什么孽?对英雄说这种话简直……我狠狠地向说话人瞪了一眼。

④“英雄”们终于装好了车架子、皮肉紫涨地上了岸。水车,像得到作战令箭似的立即动了起来。

⑤塘底终于朝天了,塘底世界也尽收眼底。鱼儿在“劈里啪啦”地跳着;乌鳢头伏在塘泥里不做声;甲鱼却在塘底不安地来回爬动着……。

⑥这时,大家拎着篮子、铅桶、木盆……跳到塘底捉鱼了。鱼被倒在指定的晒场上进行分配。当然最大的四条鲫鱼会放在一边,等待“英雄”们来领赏。而我们这些孩子,等大人捉完鱼,也就学着“英雄”跳水的姿态下了塘,去扫荡一些残存的小鱼、小虾、河蚌。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尽收眼底:

(2)在第⑤自然段的“”上补写出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写一句即可)

(3)阿土、阿大跳入水中后,有人说“真作孽”。“真作孽”的意思是。

A.阿土、阿大不该这么做。

B.阿土、阿大受苦了。

C.阿土、阿大破坏了环境。

D.阿土、阿大肯定要生病,甚至死亡。

(4)用“”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文章分为三段,最合适的分法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你认为阿土、阿大是英雄吗?为什么?(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8)下列对文章写作目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江南农民的勤劳淳朴和集体劳动的乐趣。

B.反映了江南农民在劳动中配合默契、勇为集体做事的良好风气。

C.赞扬了阿土、阿大个人英雄主义的高尚行为。

6.(2022秋洮北区月考)

石缝间的生命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的叶,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儿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大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枝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竞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席之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1)在文中的“”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围绕中心意思,描写了石缝间的哪些生命?它们给带来怎样的感悟?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部分“这是一种本能”指的是什么?

(4)文中画“_____”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5)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第①自然段写到“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感动得潸然泪下”?

7.(2022秋晋中月考)阅读

一碗桃花面背后的奋斗史

①上午10点多,位于市城区锦东大道新付村的永康桃花面馆里,49岁的面馆老板许云峰和店员们开始了新一天的营业准备。

②“来一碗桃花面,加鸡蛋和丸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下单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中午12点刚过,不到20平方米的面馆里就坐满了顾客。

③厨房的大锅中,沸水不停翻滚,站在旁边的许云峰动作麻利地下面,搅面,捞面,盛入准备好佐料的碗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④1973年,许云峰出生在榆次区张庆乡永康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由于他家中兄弟姊妹多,再加上他喜欢研究厨艺,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学习烹饪手艺。经过潜心钻研、勤学苦练,许云峰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⑤桃花面是晋中特色面食,是古时战乱年代人们因陋就简而创新的家常面食。从“逃荒面”到“桃花面”,蕴含着无限美好的寓意。许云峰出师后,为了贴补家用。就在街头摆摊卖起了桃花面。不久后,经人介绍,许云峰和妻子相识、成婚,为了日子过得更好,只要榆次哪个村赶大集,他们就起早摸黑摆摊卖面。日子虽然辛苦,但夫妻俩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因为搭棚子,没水没电,我每次出摊得提前准备很多东西。回想起来,当初创业真是十分艰辛。”许云峰说。

⑥由于手艺好、口味佳,加上诚信经营,小摊的顾客越来越多。2008年,许云峰在王湖村租了一间门面房,开起了永康桃花面馆,来吃面的人越来越多。后来面馆搬迁到新付村,慕名而来的顾客仍然很多。

⑦经过多年奋斗,许云峰在城里买了房、落了脚,可他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见到生活困难的人,他常常免费提供热汤热面。加入晋中市义工协会后,他奉献爱心的干劲更足,常常为环卫工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自家店里的食物。

⑧“环卫工人和困难群众都可以来面馆免费吃饭。”许云峰说创业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会不遗余力地回馈社会。大家称他“桃花哥”,这家面馆的知晓度越来越高,他的先进事迹也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晋中晚报》9月5日刊登)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行云流水”的意思。

(2)短文中说媒体争相报道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被争相报道?

(3)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错误的用“×”分别标出。

①第⑥自然段中的“慕名而来”正面写出许云峰桃花面味道好。

②短文主要介绍了许云峰桃花面馆由弱到强的创业历程。

③短文介绍许云峰创业历程时按照创业的时间先后顺序组材。

④第③自然段中,“下面,搅面,”中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才正确。

(4)短文题目是“一碗桃花面背后的奋斗史”,最后两段内容是否与题目不符?为什么?

(5)面馆设有留言处。请你以“涂水”的名义,用留言条的形式给面馆老板留言。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包含人物的品质特点。

8.(2022秋盐城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国之仁士——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国内外机构、报纸、网友对此消息纷纷发表感想或致悼词。

联合国: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民日报: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网友1:感谢袁爷爷无私地奉献,让许多人不再饿肚子。祝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您是中国的骄傲!

网友2:袁爷爷的离去,不禁让大家想起父辈们当年挨饿的故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很多庄稼颗粒无收。后来稍微好点儿了,但粮食依旧是稀罕物。袁爷爷科研团队的成果,让无数人摆脱了饥饿,他是人民的英雄,他的离去让我很伤心。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

1973年,实现三系杂交稻配套;1995年,突破两系法育种关;2000年,实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第一期目标;2014年,突破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大关……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

袁隆平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球1亿6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

在袁隆平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非洲许多国家,还在8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培养了14000多名相关技术人员。有人说:“袁隆平是终结饥饿的人。”

另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袁隆平曾梦到试验田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谷粒比花生米还大,他和助手们一起坐在瀑布般的稻子下乘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网友1和网友2表述的意思是:

(3)下列对材料二第2自然段列举的大量数据的理解,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全世界已经完全消除了饥饿

B.袁隆平不断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造福中国,造福人类

C.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60多个国家

D.杂交水稻每年的增产量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

(4)袁隆平有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请仿照材料三的写法,写清楚你的一个梦想。可以先写梦想是什么,再描绘梦想是怎样的。

(5)有人认为我国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粮食充足了,现在就没有必要那么节约粮食了,状状不同意这个观点。请替状状说明理由,且用上珍惜粮食的诗句或名言。

期末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1)考查了关联词。首先要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看它属于哪种关系,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能多杀敌人,我不怕危险”这两句话属于条件关系,故选:B。“邱少云没有多少文化,很爱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这

两句话属于转折关系,故选:D。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联系上下文可知,短文主要讲了新兵邱少云的4件事,分别是:邱少云帮炊事班打杂活儿;邱少云缠着跟我上山砍柴;邱少云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邱少云听我讲故事。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通过使用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邱少云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故解析为:

(1)BD;

(2)短文主要讲了新兵邱少云的4件事,分别是:邱少云帮炊事班打杂活儿;邱少云缠着跟我上山砍柴;邱少云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邱少云听我讲故事;

(3)短文主要讲了新兵邱少云的4件事,分别是:邱少云帮炊事班打杂活儿;邱少云缠着跟我上山砍柴;邱少云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邱少云听我讲故事。

2.(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朱老师请小樱子帮忙浇花,原因是老师想借浇花引导小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故选:D。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与选文意思相符的是A、B、D,C与选文意思不符。

C.从短文第13段“话音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这句话可知,主考官并不认为残疾人不适合当翻译,“掌声”是对小樱子的赞扬和肯定。

故选:ABD。

(3)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①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的成语是“娓娓道来”。

②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的成语是“望尘莫及”。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小樱子在帮朱老师浇花这件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先是惊恐(从文章第4段可知),接着是激动(从文章第6段可知),然后是渴望(从文章第7段可知),再是惊喜(从文章第8段可知),最后是豁然开朗(从文章第11段可知)。

(5)考查了中心句。中心句是能够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点明文章思想感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可知,本文的中心句是“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6)考查了标题的含义。我觉得短文的题目好。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中心,还一语双关,“破的花盆”实则指的是文中的小女孩,告诉我们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同样,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身体上有缺陷没有关系,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只要你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成功的脚步。

故解析为:

(1)D;

(2)ABD;

(3)①娓娓道来②望尘莫及;

(4)激动渴望豁然开朗;

(5)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6)我觉得短文的题目好。标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中心,还一语双关,“破的花盆”实则指的是文中的小女孩,告诉我们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同样,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外表,而是心灵。身体上有缺陷没有关系,只要你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只要你还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任何困难都阻拦不了你成功的脚步。

3.(1)考查了文学常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还读过他的作品《故乡》。

(2)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昏沉的夜”象征着社会环境的黑暗。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何尝有一丝碎影”,这句话换个说法是:没有一丝碎影。。从这个句子我们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失望和惋惜的心情。

(4)考查学生对省略号的作用的理解。从“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可知,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故选D。

(5)考查了思维拓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故解析为:

(1)故乡;

(2)社会环境的黑暗;

(3)没有一丝碎影对美好生活的失望和惋惜;

(4)D;

(5)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4.(1)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颠:diān跌落;倒下来。因此,“颠倒”的“颠”应读“diān”。稚拼音:zhì幼小。因此,“幼稚”的“稚”应读“zhi”。

(2)考查了解释词语含义。①莫名其妙:形容事情奇怪或不合情理,使人无法理解。②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3)考查了改陈述句。去掉“呢、问号”,加“都”即可。

(4)考查了根据词语意思填上空。盼望:殷切地期望;急切地期望。失望:失望丧失信心;希望没能实现。绝望绝望: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根据语境,应为“失望”,故选B。

(5)考查了概括人物性格。根据文章内容,“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在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可知“小侄子”的性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对事认真,明辨是非,故选A。

(6)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难得糊涂”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的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可知解析。

(7)考查了短文主旨。根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的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可知本文以“对与错”为题,“对”赞扬的是遇事认真,明辨是非,“错”批评的是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故解析为:

(1)diānzhi

(2)①莫名其妙;②不以为然;

(3)那只是一种装饰,谁都不会在意;

(4)B;

(5)A;

(6)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7)遇事认真,明辨是非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1)考查了词语解释。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考查了省略号的作用。结合第⑤自然段的内容可知,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是塘底其他生物的情况,写出一俩个即可。

(3)考查了对词语深刻含义的理解。作孽原意是做坏事。加上引号后,表示特殊含义,结合语境,“真作孽”的意思是阿土、阿大在寒冬腊月跳入结着薄冰的塘中,肯定要生病,甚至死亡。故选D。

(4)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塘里结了薄冰”“我们这些孩子都冷得直打寒噤”。衬托阿土、阿大的不畏寒冷;

(5)考查了给文章划分层次段落。文章以总引开头,先写车塘,后写捕鱼,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江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乐趣,引出“车塘捕鱼”。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车塘。按事情的先后,堵口、装车、架架子到车水,完整地写了车塘的情形。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捕鱼。先写大人捉鱼,后写孩子“扫荡”。故选B。

(6)考查了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简洁地可以概括为:记叙了冬至一过的一次车塘捕鱼的事。

(7)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联系上下文“他们不就是我心目中的关公、浪里白条……这些英雄好么?”“阿土、阿大当心冷!”“真作孽!”“阿大、阿土皮肉紫涨地上了岸”“大家拎着篮子、铅桶、木盆……跳到塘底捉鱼了。”“”可知,阿大、阿土勇敢入塘装车架子,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事情,而车塘捉到的鱼是分配给大家的。所以,阿土、阿大是英雄,因为他们为了全村的车塘捕鱼,不畏寒冷,下水架车。

(8)考查了对文章写作目的解读。文章真实地叙述了水乡车塘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江南农村的传统习俗、农民的勤劳淳朴和集体劳动的乐趣。故选C。

故解析为:

(1)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小螃蟹拼命地往土里扎;小虾无助地挣扎着;

(3)D;

(4)“塘里结了薄冰”“我们这些孩子都冷得直打寒噤”。衬托阿土、阿大的不畏寒冷;

(5)A;

(6)记叙了冬至一过的一次车塘捕鱼的事;

(7)阿土、阿大是英雄,因为他们为了全村的车塘捕鱼,不畏寒冷,下水架车;

(8)C。

6.(1)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一句话未说完用逗号。一句话已说完用句号。并列分句间用分号。即为: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选取了野草、蒲公英、松柏等事物表现倔强的生命,令人感动。最后一段内容写出了的感悟。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可知,这里的“本能”是指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

(4)考查了句段的作用。由③④段内容可看出“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这句话承接第③段对花草的描写内容,并引出第④段对松柏的描写。故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考查了修辞手法及作用。由“爬”“缚”两个动词可看出这是将松柏拟人化,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6)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在文章开头,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照应标题;同时“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述了对石缝间生命的敬佩、赞美之情,总领全文。“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之所以使“感动得潸然泪下”,是因为这种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故解析为:

(1),;,;,。

(2)描写了野草、蒲公英、松柏等生命。让感悟到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3)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

(4)承接上文对花草的描写,引出下文对松柏的描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拟人。赋予松柏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6)“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之所以使“感动得潸然泪下”,是因为这种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7.(1)考查了字词理解。“行云流水”原比喻文章、歌唱自然不拘执。文中指许云峰下面,搅面,捞面等整个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