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第1页
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第2页
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第3页
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第4页
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口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又是经济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因此,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大规模人口迁移形成人口集聚,导致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当前中国人口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将变得更容易,更多的人口也将通过迁移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人口集聚可以为集聚地区带来丰富的人力资本,为集聚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上的保障。目前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人口集聚无疑为集聚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迟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也可以借鉴既有经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人口迁移目的地主要是城市,因此人口集聚对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是产业救国不断优化升级,迁移人口中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就业,对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总体上,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下,研究如何有效通过人口政策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从集聚角度研究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区域视角研究中国各省区人口与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界定人口集聚概念,介绍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从户籍制度和人才政策两方面讨论中国形成人口集聚的制度条件,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分析中国形成人口集聚的现实基础;利用四分位图、Moran’sI指数分析中国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通过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分析中国人口集聚的吸引中心,并且通过对比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特征,考察二者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将区域经济分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用人口密度作为衡量人口集聚程度的指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得出重要结论;根据本文所得结论及中国目前经济和人口现状,提出加强人才吸引政策,合理配置人口资源、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和鼓励就业人员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就业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部分对人口集聚、流动人口、农民工和经济增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人口集聚的相关理论,包括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人口迁移成因与劳动力市场理论和人口与经济互动的中心外围理论;梳理了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与数理模型、经济发展阶段论和经济集聚理论。第三章介绍促成中国人口集聚的制度条件和现实基础。制度条件主要从户籍制度和人才政策上分析。户籍制度方面将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历史根据改革开放和新世纪分为三个阶段。中国户籍制度依次经历了改革开发前的严格户籍管理时期、改革开发后的户籍管理逐步放松时期和进入新世纪后的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时期,整体上,人口流动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可能之后,随着新世纪中国户籍制度变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国人口集聚发生的制度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中国人口集聚趋势将更加明显。人才政策方面,各地区从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在信贷、税收、场租等方面给予人才极大的优惠和便利方面制定相应人才吸引政策。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整体上,发达地区将在人才引入的地方人才竞争比赛中占得有利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快人口向发达地区集聚的速度。现实基础主要从区域经济差异角度进行分析,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GDP、人均GDP和GDP增速排名,发现,中国区域经济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程度高,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不同年份中国各省的GDP增速排名变化较大。通过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等统计指标绘制走势图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明显,并且具有扩大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省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发达地区始终保持了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产出上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为中国人口流动集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动力。第四章是中国人口集聚表现与空间分布特征。首先,对中国人口集聚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四分位图发现中国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均存在东高西低的特征。根据全局Moran’sI指数,中国人口密度在空间分布上显著的正相关,即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如中西部、东北),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空间强相依性特征,根据局部Moran’sI指数,再次印证了此结论。其次,研究中国人口集聚的目的地中心指向,计算人口迁入规模、迁出规模,发现,人口流动迁入所呈现出的集中化趋势尤其明显,即流动迁入人口日益向几个中心地区集聚,计算净迁入率、净迁出率,进一步表明在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人口迁入地分布高度集中,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计算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发现,中国的省际人口迁移吸引中心全部位于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迁移进一步向中国东部地区集聚。最后,分析中国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区域的一致性。通过四分位图、全局Moran’sI指数和局部Moran’sI指数发现,中国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空间上比较集中(如中西部、东北)。在此基础上,对根据人口集聚指标对省份的分组情况与根据经济集聚指标的省份分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人口集聚高的省份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基本上是一致。根据本章研究,得出中国的人口集聚格局和经济集聚格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五章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本章第一部分对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进行分析,包括人口集聚对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三组模型实证研究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衡量区域经济的指标有人均GDP和GDP增速,衡量人口集聚的指标为人口密度,考察的其他人口指标包括城镇化率、人口抚养比、人力资本存量和非农就业人口比重,此外,模型中还包括由物质资本存量、非农经济比重、财政分权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组成的控制变量。实证结果发现:一是人口集聚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而人口集聚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则存在正向影响;二是城镇化水平、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是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其中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作用较强,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较弱;三是人口集聚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四是人口集聚变量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五是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