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_第1页
2021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_第2页
2021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_第3页
2021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_第4页
2021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

授课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

目标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

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L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重点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

难点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

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

目标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设计意图:通过

(师生齐背《草》)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

导入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的语言美。】

()分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一一

《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一一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1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设计意图:初步感受

2.学习会写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

“暮、吟”(课件出示5)文中的障碍。】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

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

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

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

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新课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

教学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分钟(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

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设计意图:有序的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

2

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入地积累知识。】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

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

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

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设计意图:让学生在

(生配乐朗读)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

2.谈感受。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力。】

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课堂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进

及拓展延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

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

伸()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分钟对课文的理解。】

《暮江吟》

板书白居易

内容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J”。

3

日暮(milmti)吟诵(yinren)瑟瑟(s6bi)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

一、muVyinVseV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似乎拟人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

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第二课时(课件出示11)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

教学

目标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设计意图:提醒学生

导入

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

()分

钟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方法。】

4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设计意图:自学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生字,通读全诗,为学

“降”和“逊”是翘舌音。诗做准备】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

输”

(课件出示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

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

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

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

新课

教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

()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分钟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

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

料。)(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

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

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

之一。)

5

(-)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

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

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

17)(教师板书:横岭侧峰)(教师板书:变

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

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

(教师板书:远近高低)(教师板书:千姿百

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

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设计意图:有针对性

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练习,既能巩固知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识,又能激发兴趣」

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

___________羞到__________/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

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

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

(“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

6

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设计意图:通过不同

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

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想感情产生共鸣。】

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

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

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

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

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

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

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

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

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

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

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

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

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

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2.【设计意图:充分朗读

认读标拼音的字。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方法。】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

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

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

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

股幽香。

8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教师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

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

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

《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课件出示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

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

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

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

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

来欣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

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

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

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

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

不屈,好吗?

9

五、作业(课件出示25)【设计意图:学习课外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诗句,更利于拓展延

伸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

2.伸,开拓学生视野,积

()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

分钟累素材。】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题西林壁》

苏轼

横岭]

}变幻莫测

侧峰」

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

1千姿百态,

息]低.

板书

内容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

卢钺

雪白

1人各有所长

梅香J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阁()章()

峰()阔()障()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真珠——缘——

三、我会理解。

10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

一、锋利山峰阁楼阔气文章障碍

二、可爱珍珠因为

三、1.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

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

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

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

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

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

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

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

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

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教材分析】

11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

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

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

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

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

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

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

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邦(音gul)(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涅曾

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

民风淳朴,白涅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

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

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

H^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

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

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

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

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