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操前读材料_第1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操前读材料_第2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操前读材料_第3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操前读材料_第4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操前读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手册纲要(下册)第一单元操前读材料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文明的产生1、条件2、标志:城市、阶级、国家、文字二、早期文明的特点1、地理分布: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多临近大河流域2、总体特点: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三、早期文明的概况(一)西亚: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条件: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兴起过程:3、成果(1)政治制度:君主专制(2)法律: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特点:①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②保护私有财产。③施行同态复仇法。(以牙还牙)(3)文化成就:①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③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④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⑤战车: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二)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地处于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尼罗河提供了联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兴起过程:3、成果(1)政治制度:君主制:法老(国王)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2)文化成就:①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②象形文字。③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④金字塔的建造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⑤莎(suō)草纸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三)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1、自然环境:①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生产工具的进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2、兴起过程3、成果(1)国家制度:种姓制度a、实质: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b、特点: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c、社会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等级名称职业一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二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三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四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五、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d、影响: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①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持社会安定。②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消极:③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限制社会的阶层流动。④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⑤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印度的统一与团结。(2)文化成就:①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②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③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④在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四)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1、兴起条件2、兴起过程3、成果(1)政治①贵族寡头政治: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代表。②民主政治: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A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B实质:奴隶制民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C评价:进步性:①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②民主氛围推动文化的繁荣③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局限性:①范围:仅限于男性公民②性质: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③方式: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2)文化成就①文学:神话、悲剧和喜剧。②史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人文主义的起源)。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走出孤岛:古代文明的扩展(一)农耕文明的扩展1、原因。可能性: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②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必要性:③在生产力水平有限发展的情况下,农耕文明需要新的土地。2、扩展的概况(1)古埃及: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2)两河流域:①古代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到地中海沿岸。②亚述从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二)海洋文明的扩展1、原因。可能性:①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必要性:②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不适宜农业发展;以工商业为主的经济需求。2、概况: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殖民国家。3、分析古希腊扩张的特点?①分布广泛,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点状分布;②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没有形成统一帝国。二、文明连接:古代世界的帝国(一)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1、兴起:①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②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王权至上,君权神授。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完善的税收系统。④统一的货币制度(发行官方货币)。3、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因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而灭。(二)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建立了地跨欧亚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①中央:君权神授,君主专制。②地方:行省制,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要职。③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3、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三)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1、发展历程:①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邦建立。②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③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④公元1-2世纪:空前繁荣。2、统治:①中央:实行帝制。②地方:行省制。③战俘和被征服的居民沦为奴隶④罗马法(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⑤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⑥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3、衰亡(1)原因:政治危机:①行省各自为政。②官僚体系与职业军队加重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不断。经济危机:③农业衰退、工商业萎缩、城市衰败。④边境压力加大,蛮族入侵。(2)表现:①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5世纪后期,在内外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三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疆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统治政治:完善的官僚系统①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②地方:行省制经济与社会:③完善的税收系统④统一的货币制度政治:①中央:君权神授,君主专制②地方:行省制文化:③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政治:①中央:实行帝制②地方:行省制③战俘和被征服的居民沦为奴隶经济:④发展海外贸易法律:⑤罗马法文化:⑥基督教定为国教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所灭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公元4世纪末帝国分裂(四)概括三大帝国的共同点。①依靠军事征服(武力扩张)建立帝国。②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三大洲。③实行君主专制,帝国的维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能力与制度运行的效率。④依靠官僚体系和军队、行省制度等措施加强控制。⑤文明不断传承与发展。三、互鉴发展:文明的交流(一)特点:①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②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二)表现(1)技术的传播农耕技术①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②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2)文化的传播神话③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雕塑艺术④希腊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⑤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阿拉马字母—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多种字母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经贸往来丝绸之路汉朝和罗马帝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①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③2世纪,已经有罗马的商人来到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三)影响/基本规律积极:①维护统治②传播先进文化(希腊文化等)③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④有利于文明的发展。⑤缓和民族间的矛盾。消极:交流的背后,也存在对被侵略地区的掠夺。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补充:西欧中世纪简史(5-15世纪)】①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的入侵下,西罗马帝国灭亡。②日耳曼灭西罗马,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先后经历墨洛温王朝(481-751)和加洛林王朝(751-843)发展到查理大帝时统一西欧,称查理曼帝国(768-814)。③后帝国三分,三个儿子签订《凡尔登条约》把法兰克分成了东西中法兰克三国,即今天法意德的雏形。④与此同时中法兰克后被东和西兼并⑤东法兰克奥托一世936即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962年教皇加冕于他,号称神圣罗马帝国,以正统自居进行十字军东征(1096-1291)攻打东部伊斯兰和拜占庭帝国但失败。神圣罗马帝国持续八百年,于1806年结束在拿破仑手里。⑥西法兰克变为法兰西王国,其中安茹伯国跨海到英国建立安茹王朝。后与卡佩王朝争继承权并诉诸战争(1337-1453)即百年战争,法胜。一、中古时期的西欧文明(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些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3)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3、政治: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2)内容:①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③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3)特征:①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依次互为主从,(封君)不可越级管理。③土地和兵役的交换,是契约关系,是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4)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5)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比较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异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时间公元5-15世纪公元前11-8世纪(BC1046-BC771)纽带以土地为纽带以血缘为纽带统治方式各级封建主不可越级统治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同1、目的相同:维护统治;2、分封内容都是土地;3、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4、结果相似:地方都权力大,都造成割据4、经济:庄园和农奴制(1)内容土地分配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阶级关系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自由农民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租佃领主土地耕种,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2)特征:部门齐全;自给自足;封闭独立(3)比较奴隶与农奴,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异:①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任,没有任何自由,缺乏生产积极性;②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受到的束缚更宽松,更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西欧社会生产的发展。5、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1)经济:①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②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③既依存又斗争,教权高于王权;(3)思想:④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材料: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1、政治:王权加强。(1)背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表现:①英格兰: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较为的强大王权。②法兰西: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西和葡: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城市兴起,城市自治。(1)城市兴起(10—11世纪起)原因①政治:封建社会走向稳定。②经济: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城市自治A原因: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②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B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C影响:①经济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②市民阶层的壮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③有利于王权的加强与国家的统一。④促进大学兴起。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进理性、世俗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图解欧洲的新变化】二、中古时期的东欧文明(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395~1453年)1、帝国兴盛表现①经济发展: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②领土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③法律文献: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攥》、《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权》。【补充:罗马法的发展】2、帝国衰落(1)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②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落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2)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帝国灭亡。(二)俄罗斯的发展(1)基辅罗斯①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②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①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②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③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3)俄罗斯帝国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西亚: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一)阿拉伯帝国1、发展历程2、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1)政治: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以掌握财政和税务部门最为重要。(2)经济①国内:经济繁荣,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②对外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3)文化繁荣A表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①吸收与融合: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②交流与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B原因:①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②经济:阿拉伯帝国农业、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物质基础)。③文化:自身文化的包容性,兼收并蓄的政策,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④地理: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对东西方文化广泛吸收借鉴。C影响:①保存和传播欧洲古典文化,为文化复兴奠定基础。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促进文化交流。③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二)奥斯曼帝国1、发展历程①13C: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②14C中期:逐步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③1453年:奥斯曼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位首都。④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1)政治①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阶级: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2)经济: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3、思考: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①东西方贸易:奥斯曼帝国扼亚非欧三大洲要冲,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促使西欧国家致力寻找新的商路,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②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灾难。③地区局势: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国际关系紧张,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④文化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一)笈多帝国|320-540(二)德里苏丹国|1206-15261、建立4世纪初13世纪初2、统治①政局稳定,②经济繁荣,③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④宗教: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①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政教合一)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③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三、东亚:日本与朝鲜(一)日本1、大化改新(1)背景:①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②唐文化的影响。(2)标志: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开始改革。(3)内容:①中央集权律令制国家;②土地国有,租庸调制;③私地部民改为编户齐民(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幕府统治(1)背景: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②经济:6—7世纪,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社会结构:武士集团形成。(2)建立: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3)特征:①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②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③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4)对外政策: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二)朝鲜1、历程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②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③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④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一、独立起源:古代非洲文明(一)独立起源——西非班图文明1、概况:①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②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③手工业:掌握了冶铁技术。2、特征:独立起源3、扩展:班图人活动区域由西非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二)东非文明——阿克苏姆王国1、阿克苏姆王国(1)发展:①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②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2)统治:①对外贸易发达。②王权发达,奴隶制国家。③信仰基督教。2、沿海城市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2)时间:10-15世纪。(3)统治:①经济:园艺业为主。②政治:奴隶制国家。③文化:信仰伊斯兰教。④外贸:阿拉伯商人把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运往非洲;把非洲的黄金、象牙和奴隶运往印度、波斯和中国(三)西非文明——三大帝国(8—15世纪)1、兴起: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先后兴起。2、统治:①对外贸易发达(控制西非的商路和黄金贸易)②奴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