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模拟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布了名为“月球溶洞穴基地”的设想方案,依据该方案我国月球基地将布局在月球天然溶洞穴中,以规避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等问题。我国月球基地建成后将承担天文观测、空间实验和资源勘探等多项科研任务。下图示意地球表面热量交换过程(虚线为大气上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地球表面比较,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缺失图中() A.①和②环节 B.①和④环节 C.②和③环节 D.④和⑤环节2.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无法种植作物,主要是因为缺失()①有机质②矿物质③水分④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读图可知,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温度过高,夜晚没有④大气逆辐射温度过低,从而昼夜温差大,故D符合题意。月球表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因此具备①③环节,月球不具备②环节,但②与保温效应无关,由此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析】矿物质来自于岩石风化,月壤和地表土壤都有矿物质,②不符合题意;月球的质量太小,引力不足以形成大气层,昼夜温差大,没有水,也没有生命活动,因此月壤中不存在水分、空气和有机质,①③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一般认为,地磁场的形成与地核中液态铁的流动有关。地磁场可有效屏蔽太阳风挟带的高能粒子,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2023年4月24日,受“耀斑爆发”影响,地球磁场发生强烈扰动,出现“磁暴”现象。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距地表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地磁场形成有关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太阳“耀斑爆发”现象出现在()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5.“磁暴”现象发生期间,同时出现()①极光现象减少②太阳黑子活动减弱③通讯故障增多④太阳风活动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3.C4.C5.D〖解析〗【3题详析】据材料“地磁场的形成与地核中液态铁的流动有关”可知与地磁场形成有关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外核,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选C。【4题详析】题考查太阳活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耀斑、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太阳风;太阳内部没有太阳活动。故选C。【5题详析】“磁暴”现象时,说明太阳活动增强,同时还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太阳的黑子数增多;极地夜空出现极光现象;高速带电粒子流增多,太阳风活动增强。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雀鳝为肉食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地区。1亿年前的白垩纪,雀鳝和恐龙曾共同生活在地球上。2023年,云南曲靖的三叠纪(约2.44亿年)海相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古鱼类化石(下图),被认为是雀鳝的祖先,为揭示雀鳝鱼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雀鳝起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7.雀鳝和恐龙共同生活的时代,地球上() 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哺乳动物大量出现 D.无脊椎动物繁盛8.地质历史时期云南曲靖曾为浅海环境,石灰岩分布广泛。因而当地可能存在的典型地貌景观有()①石林景观②雅丹地貌③溶洞景观④海蚀平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6.C7.A8.C〖解析〗【6题详析】由材料信息”三叠纪(约2.44亿年)”“被认为是雀鳝的祖先”可知,雀鳝起源于中生代,中生代距今0.66亿-2.52亿年,C正确;前寒武纪距近5.41亿年前,A错误;古生代距今2.52亿-5.41亿年,B错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D错误。故选C。【7题详析】由上一题可知,雀鳝和恐龙共同生活的时代为中生代,中生代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A正确;古生代是蕨类植物及无脊椎动物繁盛的时代,BD错误;哺乳动物大量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故选A。【8题详析】由设问可知,云南曲靖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发生溶蚀作用,地表形成石林景观,地下形成溶洞,①③对,C正确;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不会出现在湿润的云南,②错,云南曲靖曾为浅海,石灰岩分布广泛,说明海洋沉积作用显著,而海蚀平台是侵蚀作用形成,④错,由此可知ABD错误。故选C。“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水汽 D.杂质10.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A. B. C. D.〖答案〗9.D10.A〖解析〗【9题详析】通过“‘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可知,“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杂质,排除ABC,故选D。【10题详析】A图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无异常,没有逆温现象存在,对流运动活跃,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CD图中存在逆温现象,只是厚度位置有所差异,故A正确。泰晤士河流经伦敦市中心,注入北海。1953年2月1日(腊月十八),大西洋上的风暴使泰晤士河口附近海水位迅速升高,随后大量潮水涌入城市,导致伦敦市瘫痪。为此当地在河口修建起防洪闸,并建立防洪预报系统。图1为泰晤士河及防洪闸位置示意图,图2为伦敦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外海相比,泰晤士河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较低,是因为() A.纬度高,海水温度低 B.泰晤士河径流量大 C.气温低,海水蒸发弱 D.气候湿润降水丰沛12.导致大量潮水涌入伦敦市的影响因素有()①河道形态②洋流③风暴④天文大潮⑤海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13.泰晤士河水闸的开启和关闭主要取决于河流和海洋的水位差,推测水闸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冬春季 B.春夏季 C.夏秋季 D.秋冬季〖答案〗11.B12.B13.A〖解析〗【11题详析】与外海相比,泰晤士河入海口附近有泰晤士河注入,带来大量淡水资源,稀释海水盐度,B正确;外海和入海口纬度相当,海水温度差异不大,气温差异也不大,AC错误;外海和入海口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差异小,D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泰晤士河河口呈喇叭口,外宽内窄导致潮水进来容易上涌,①正确;洋流常年都存在,但当地的潮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②错误;根据材料显示,大西洋上多发的风暴潮易引发潮水上涌,③正确;材料显示“1953年2月1日(腊月十八),大西洋上的风暴使泰晤士河口附近海水位迅速升高,随后大量潮水涌入城市”可见天文大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④正确;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等引发,具有突发性,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B。【13题详析】北海冬春季受风暴潮的影响大,易引发海水上涌,倒灌进入伦敦市区,所以冬春季泰晤士河水闸的开启和关闭频率最高;其他季节受西风的影响差异不大,海水上涌现象不是特别明显,BCD错误,故选A。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参加“地理模拟实验设计”大赛时,利用烧瓶、玻璃导管、酒精灯、玻璃板、冰块和托盘等材料设计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所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中() A.甲环节模拟海面降水 B.乙环节模拟海水蒸发 C.丙环节模拟地面蒸发 D.丁环节模拟太阳辐射15.有同学质疑该装置无法完整模拟“海陆间循环”过程,是因为其缺失了()①下渗环节②地下径流环节③地表径流环节④植被蒸腾环节⑤海水蒸发环节 A.2项 B.3项 C.4项 D.5项〖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析】由材料可知,图示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则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酒精灯加热模拟太阳辐射(丁);烧瓶中的水被酒精灯加热,变成水蒸气,模拟海面蒸发过程(丙);然后水蒸气在导管中运动到玻璃板下方,模拟水汽输送环节(乙);玻璃板上放置冰块,所以玻璃板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后凝结成水滴下落到托盘上,模拟陆地降水过程(甲);托盘中的水汇聚,模拟地表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读图可知,托盘不渗水,缺少下渗环节,形不成地下径流;此外,没有绿色植物参与,无法模拟出植被蒸腾,所以缺失了3项;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模拟出了海水蒸发、地表径流,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11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排名,厦门名列前茅。夏天,厦门受海陆风影响,可以减轻暑热;冬天,厦门少有严寒。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厦门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图1示意厦门的海陆位置。(1)厦门白城沙滩海陆风显著,请在图2中,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并在图中方框中填写出近地面气压状况。(2)说明厦门夏季的海陆风能够减轻午后暑热的原因。(3)说明城市“热岛”现象对厦门陆风强弱的影响。〖答案〗(1)(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近地面空气由温度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近地面吹海风),对陆地起到降温作用。午后海陆温差更显著,海风更强劲(3)受城市“热岛”现象影响,夜晚城市地面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偏高,气压偏低,陆风减弱〖解析〗本题以厦门海陆位置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海陆风的原理、影响及强度变化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夜晚海洋降温慢,海洋上方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陆地降温快,陆地上方的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高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小问2详析】由设问“午后暑热”可知,只需分析白天的热力环流。由于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海洋增温慢,气压高;陆地增温快,气压低;近地面空气由温度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近地面吹海风),对陆地起到降温作用,午后海陆温差更显著,海风更强劲。【小问3详析】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两地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热力环流就会更显著。由设问“陆风”可知,只需分析夜晚的热力环流。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较海洋更低,然而受城市“热岛”现象影响,城市地面温度较自然状态下偏高,气压偏低,海陆的温差减小、气压差也随之减小,陆风减弱。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热带季雨林茂密。因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当地天然林面积曾显著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通过建立国家公园等措施,海南热带雨林得到有效保护。表为海南岛中部某区域(海拔200~400米)不同林地土壤粒径组成。下图为热带季雨林和橡胶林景观。林地类型土壤类型土壤深度(cm)土壤粒径组成(%)砂粒粉粒黏粒天然林红壤0-3060.3618.6620.9830-6046.7722.6230.6160-12047.9822.1929.83橡胶林红壤0-3063.8115.4319.7630-6052.9517.4129.6460-12052.2718.8328.90(1)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比,简述海南岛热带季雨林植被的突出特征。(2)读图,简述当地季雨林改种橡胶后,对区域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读表,与橡胶林比较,说明天然林土壤粒径差异有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4)海南岛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东北地区黑土更低,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垂直结构复杂;植被种类丰富;多藤本植物,有板状根和茎花等现象。(2)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蒸发增加;降水(可能)减少。(3)(天然林)在一定深度(30-120厘米)处的粉粒和黏粒占比更大;(天然林)粉粒和黏粒占比大,保水效果更好,土壤含水量更高。(4)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少;降水多,淋溶作用显著。〖解析〗本题以海南岛植被为背景材料,涉及植被的类型、水循环、土壤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热带季雨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更充足,降水量更大,植物生长更旺盛,垂直结构更复杂;植被种类更丰富;多藤本植物,有板状根和茎花等现象,各月都有花开。【小问2详析】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可从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来分析。据材料可知,改种橡胶后,地表植被较单一,间距较大,对地表径流阻滞作用减小,下渗减弱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蒸发增加,森林云雾减少,降水(可能)减少。【小问3详析】读图表可知,在30-120cm土壤深度,天然林砂粒比重小于橡胶林,粉粒和黏粒比重大于橡胶林,粉粒和黏粒孔隙更小,吸水性更强,保水效果更好,土壤含水量高。【小问4详析】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北所处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热量更充足,降水量更大。气候湿热,微生物活跃,微生物分解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少;降水多,淋溶作用显著,会使得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被淋移、淋失,土壤肥力降低。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暑假,某研学小组前往成都西岭雪山开展地貌野外考察。同学们到达游客中心后,发现有索道、步行栈道和公路等上山路径。同学们选择沿栈道拾级而上,穿行于盛夏的林海中,考察当地地貌,再沿公路返回。图1为西岭雪山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计算同学们沿栈道爬升的高度,推断此次考察中坡度最大的路段(甲、乙、丙、丁),并说明推断理由。(2)说明在三条上山线路中公路线路最长、最曲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