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开展海洋事业。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开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根底。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拟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1〕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3〕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方面各具特色。二、山川秀美1、复杂多样的地形〔具体地形区见书本P11〕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山地最大,丘陵最小〕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沿北纬32°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2、季风的影响〔1〕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2〕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3〕季风的风向和特点:风向和来源特点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降水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偏北风寒冷枯燥〔4〕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利〔积极影响〕: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弊〔负面影响〕: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灾害,如涝灾、旱灾及寒潮等。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母亲河〔中国水系图见书本P17〕〔1〕河流: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的湖泊是纳木措。〔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流。我国气候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我国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数量众多。〔3〕长江和黄河的比拟长江黄河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长度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东海(上海市)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河段分界——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主要景观武汉港、虎跳峡、三峡工程“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水文特点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下游泥沙大量沉积〕。治理措施做好防洪工作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共同流经省份青海、四川〔4〕长江流域洪灾频发原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性,使长江流域普降暴雨。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三、地域差异显著1、秦岭—淮河分南北〔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3〕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1月均温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mm。1月均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mm。河流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民居特色注重通风、散热、防雨注重防寒保暖交通工具公路、铁路和水运陆路交通饮食习惯喜吃米饭喜吃面食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东西部的划分详见书本P26〕〔1〕东部西部地形和气候平原广阔,气候湿润高原、山地面积广阔,气候干旱资源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人口少,且分布比拟稀疏民族主要是汉族人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城市众多,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稀少,如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产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通信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齐备,交织成网,通信兴旺。主要是陆路和航空运输,线路比拟单一,通信落后。教育和人才教育兴旺,人才资源丰富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经济水平兴旺相对落后〔2〕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通过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差距,使东西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开展。〔3〕西部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3、交流与互补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开展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的实例: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实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四、综合控究五——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西望福建,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是我国东南海上门户。〔2〕台湾的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其中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岛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等。2、认识台湾的特色〔1〕台湾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蝴蝶王国、东方糖库等美称。〔2〕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开发时间早,自然环境优越。〔3〕台湾各地特色鲜明:台北——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标志性建筑是101大楼。新竹——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苗栗——农业兴旺,茶园遍布。彰化——农业兴旺,种植水稻台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流淌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肉亲情。高雄——台湾最大港口,台湾南部最大城市。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润炎热,冬季枯燥寒冷〕1、红松之乡〔1〕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2〕红松的用途:木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耐腐蚀,是建筑、造船、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香和松节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3〕林区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等。〔4〕林区现存的问题:由于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而掠夺性的开发,也破坏了林区的生态环境。〔5〕林区应对危机的措施:提高林区木材的知名度;合理采伐森林;开展森林食品、旅游;开展木材深加工产业等。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位置和特点: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2〕存在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3〕黄土高原文化: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鼓舞——腰鼓等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1〕位置和地位: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2〕历史地位:建城3000多年,作为王朝都城也有800年历史,主要朝代有元、明、清。〔3〕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①天安门及其广场,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分布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②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心脏。③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④国家体育场,即鸟巢,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景观。⑤胡同和四合院,表达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二、南方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1〕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以平原为主。〔2〕生产特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3〕水乡古镇:盛泽、南浔、乌镇、周庄等。古镇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农副业、手工业一直比拟兴旺,四通八达的水路又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4〕生活特色:水是水乡最大的特色,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往往临河建屋。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2、富庶的四川盆地〔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盆地内部地形以丘陵为主。〔2〕四川盆地农业兴旺,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其原因:北有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成因: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4〕自然资源:天然气、芒硝等矿产居中国之冠;千年盐都——自贡〔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都生活在这里。〔5〕巴蜀文化:川剧、变脸、川菜等。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1〕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2〕珠三角是现代化农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3〕珠三角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本钱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还有它是著名的侨乡。〔4〕珠三角的工业产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这里还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1〕位置和地位: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2〕上海的开展历程:200多年前,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鸦片战争后,一跃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开展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3〕浦东的工业产业:金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钢铁产业——宝钢集国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制造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航运业——上海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三、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1、丝路明珠〔新疆〕〔1〕位置和地形: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和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这里沙漠连绵,绿洲星星点点的分布,水资源短缺。〔2〕历史地位:2000多年前,这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3〕生产特色:利用坎儿井开展绿洲农业。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葡萄、哈密瓜、石榴、香梨等。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展能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4〕坎儿井的好处: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防止污染,保证水质;自流灌溉,无需动力〔5〕新疆开展绿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良好的热量条件和灌溉条件。2、草原风情〔内蒙古〕〔1〕位置: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2〕生活特色:牧民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冬季加里衬抵御寒冷〕;住——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卸〕;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行——骑马、勒勒车;节日——那达慕大会;艺术——长调、蒙古舞等。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1〕位置和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2〕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开展的意义: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开展;有利于新疆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3〕乌鲁木齐经济开展的有利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兴旺的交通网络,非常便捷。〔4〕乌市的开展成就: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从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四、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2〕生产特色及成因:高原畜牧业兴旺,靠天养畜。成因:青藏高原草场广布,适合耕种的土地少;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3〕独特的牲畜: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独特的作物:青稞。〔4〕生活特色:延续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物生活。衣——藏袍;住——帐;行——骑马;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等。〔5〕青藏铁路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经过加工的牛羊肉产品等高原特产通过该铁路走向全国各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投资创业,促进青藏地区与内地的各方面交流,促进该地的经济开展。2、高原圣城——拉萨〔1〕位置和地位:西藏首府,位于西藏东部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2〕别称和成因:日光城。成因: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3〕圣城的表达:宗教——藏传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市;节日——雪顿节;习俗——转经;日常生活——朝圣。〔4〕拉萨的新貌: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独特休闲方式:打林卡。五、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1、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2、社会调查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拟定提纲;第三步:实施调查;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3、社会调查的方法:查阅资料法〔间接调查〕、实地调查法〔直接调查〕、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4、社会调查的成果形式:一般形成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板报形式公布,也可以是一幅饱含信息的地图,还可以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一、规那么的演变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那么、懂规那么、守规那么。2、规那么的含义:人们生活的标准和准那么。3、规那么的形式:在现代社会,许多规那么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比方法律、公约等;但社会中还存在一类规那么,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各地的风俗习惯。4、规那么的作用: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用品的标准,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构建和谐社会。5、规那么,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从无到有的规那么:太空交通法那么、宠物法等。原因: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从有到无的规那么:农业税条例等。原因:不符合开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的规那么:跳石——斑马线;烟花禁放——限放等。原因:生活的需要不断完善二、传媒的行程1、文化传播的途径:教育、日常交往、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旅游等2、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文字、电子、网络等3、群众传媒的产生,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群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播送、电视、互联网等。4、群众传媒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根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影响社会舆论等5、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群众传媒,还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三、生活的故事1、随着时代的开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补缀补又三年,量入为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现在:适时的更新换代,寅吃卯粮,超前消费。2、代际差异的含义: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会产生“代沟”。3、正确认识代际差异:代际差异仿佛是一圈圈年轮,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防止的,但也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坚守。四、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1、区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开展、经济开展、历史沿革等。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各种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一般上,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3、描述区域的变化: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实是事件的真实情况,观点那么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第八单元文明探源一、原始先民的家园1.史前时代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按生产工具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史前时代,人类取得的巨大进步有: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创造,定居生活的实现等。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拟黄河流域时间火的使用社会组织外貌特征生产工具周口店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群居保存古猿特征打制石器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人工取火与现代人无异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4、新石器时代的新表达在: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和生活用具陶器。5、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时间:一万年前影响:①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良成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原始手工业的开展;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定居生活。6、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九千年前的西亚地区。定居的好处: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开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7、区域自然环境房屋特点作物动物陶器相同点浙江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通风防潮水稻牛黑陶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3、都开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4、都会建造房屋,建立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陕西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气候低温少雨半地穴式防风避寒粟猪彩陶二、早期文明区域1、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创造以及阶级的分化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3、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克里特文明中美洲文明〔印第安文明〕位置非部东北部亚洲西部南亚地区欧洲东南部美洲中部文明产生距今5500年距今5500年距今4500年距今4000年距今3000年城市孟斐斯乌鲁克城摩亨佐·达罗米诺斯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4、文字创造的意义:①能够帮助人们记忆和交流信息②有利于文明的传承和开展③标志着人们辞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三、中华文明探源1、距今一万年前后,我国出现了文明时代的曙光。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原因详见P109手工业:陶器制作到达领先水平。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社会结构:开始出现私有制,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古代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精神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