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调查发现,某地区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0%,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被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C.该地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2D.该地区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红绿色盲基因频率不相等2.中国赛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9年,中国“蚂蚁森林”项目再获此殊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C.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D.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4.某植物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育种工作者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A对a完全显性)的该植物幼苗的芽尖,该幼苗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成植株(甲),从中选育出子代四倍体品系(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的根尖细胞中最多含有8个染色体组B.乙植株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个染色休组C.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断裂导致染色体加倍D.自然状态下,甲植株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5.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C.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经研究,该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B.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C.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D.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COVID-19感染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全身乏力等,其中发热与机体的免疫增强反应有关。COVID-19感染人体后,作用于免疫细胞,后者分泌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这些物质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进一步引起发热症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属于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2)内源性致热原直接或通过中枢介质作用于下丘脑____________的神经细胞,通过系列生理活动使产热增加,如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增强;散热减少,如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体温达到一个更高的调定点,此时机体的产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3)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41℃~42℃)对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普遍增强影响,其中包括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和B细胞介导的_______。8.(10分)乳腺炎和口蹄疫分别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两种严重疾病。研究者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转乳铁蛋白肽(抗细菌)和人干扰素(抗病毒)基因的双转基因奶牛新品种。下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图2为培育流程。(1)培育双转基因奶牛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项)。(2)牛乳铁蛋白肽基因能在转基因奶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人干扰素基因则可在全身细胞表达,这与构建表达载体时________的选择有关。据图可知,干扰素基因与____________基因可同时转录,基因工程过程中主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3)将基因导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前,需用________将其处理成单个细胞。成纤维细胞无法直接发育成个体,需要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诱导,以实现细胞核的________。(4)研究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筛选出____________(填“牛乳铁蛋白肽”或“干扰素”)基因成功表达的胚胎进行移植。9.(10分)实验者分别用4种不同浓度的CO2(Ⅰ0.03%;Ⅱ0.05%;Ⅲ0.07%;Ⅳ0.09%)对黄瓜幼苗进行处理,探究CO2浓度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15天后每隔7天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幼苗固定CO2的速率不能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从代谢角度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5〜29天中,Ⅱ、Ⅲ、Ⅳ的净光合速率都呈现___________趋势;在第29天,各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各组净光合速率下降,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中,Ⅳ的胞间CO2浓度大于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但是过量堆积在神经元之间又会成为神经毒素,引起神经元的损伤、衰老及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传来时,突触前神经元会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填内正外负、内负外正)。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2)当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持续作用会导致______________过度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因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而膨胀损伤甚至涨破。(3)研究发现,雌性激素等甾体类激素可以防护某些神经毒素的毒性,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人体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运输来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11.(15分)如图为前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前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加工过程需要蛋白酶催化_____________的断裂。脂肪酶不能催化该加工过程,这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_性。(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性。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都含有胰岛素基因,但胰岛素基因只能在胰岛B细胞内得以表达,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转基因获得的大肠杆菌中获取的前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需在体外用蛋白酶切除信号肽和C肽。不能从转基因大肠杆菌中直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以饥饿处理的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小鼠的活动状态探究经过低温(4℃)保存过的胰岛素是否具有生理活性,请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小鼠的具体活动状态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题意分析,由某地区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0%,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可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10%,假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Xb的基因频率为10%,XB的基因频率90%,该群体中女性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2×10%×90%=18%;女性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8%÷(1-1%)=2/11。【详解】A、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B、发病率的调查需要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这样获得的数据越接近真实值,即调查数据的准确性,B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地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XBXb、XBY),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2/11×1/4=1/22,C正确;D、该地区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不相等,但基因频率是相等的,D错误。故选D。2、B【解析】

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2.土地流失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详解】A、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C正确;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可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B。3、D【解析】

分析图甲: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①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②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后期。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图2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详解】A、图乙中a时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图甲还缺少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的过程,不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B错误;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从2n变为n,则n=1,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于着丝点分裂,减二后期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为2n,后变为n,则n=1,C错误;D、图甲③过程为着丝点分裂,图乙ab段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表示图甲③过程,D正确。故选D。4、B【解析】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详解】A、被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的芽尖,甲植株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不会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根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乙是经选育获得的四倍体品系,乙植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即含有8个染色体组,B正确;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与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无关,与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有关,C错误;D、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率不高,即甲植株多数枝条基因型为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4,少数枝条基因型为AAaa,其自然状态下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占1/36,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育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5、C【解析】

1、免疫是指正常机体所具有的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详解】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免疫功能增强,效应T细胞攻击癌细胞,A错误;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错误;C、由题意可知,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C正确;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故选C。6、B【解析】

据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可以通过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即图中①、③过程表示翻译;②、④表示+RNA的复制过程,其先合成-RNA,再合成+RNA。【详解】A、由过程①和③过程可知,+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RNA不能,因此可判断+RNA上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RNA上没有,A错误;B、过程②和④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的数量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的数量相等,B正确;C、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C错误;D、HIV是逆转录病毒,增殖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作用,不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免疫活性物质体温调节中枢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解析】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免疫活性物质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因此免疫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活性物质。(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内源性致热原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散热减少的途径包括: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体温达到一个更高的调定点,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41℃~42℃)对特异性免疫应答有普遍增强影响,其中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8、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启动子新霉素抗性限制酶、DNA连接酶胰蛋白酶全能性抗原—抗体杂交干扰素【解析】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据图分析,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牛乳铁蛋白肽基因和人干扰素基因)、标记基因。图2为转基因奶牛的培育过程,该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2为转基因奶牛的培育过程,该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2)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牛乳铁蛋白肽基因能在转基因奶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人干扰素基因则可在全身细胞表达,这与构建表达载体时启动子的选择有关。据图可知,干扰素基因与新霉素抗性基因可同时转录,基因工程过程中主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将基因导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前,需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将其处理成单个细胞。成纤维细胞无法直接发育成个体,需要用去核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诱导,以实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4)研究者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出干扰素成功表达的胚胎进行移植。【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组成,识记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掌握核移植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原理,利用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性分析解决问题是该题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核移植过程解决问题。9、光合作用酶的含量和活性、C5的含量等限制CO2的固定升高长期使用高浓度CO2会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Ⅳ的胞外CO2浓度高,利于CO2由外界进入叶肉间隙;Ⅳ的净光合速率低,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慢【解析】

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都增大。【详解】(1)从代谢角度分析,幼苗的光合作用酶的含量和活性以及C5的含量等限制了CO2的固定等因素,导致幼苗固定CO2的速率不能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2)由图可知,在15〜29天中,Ⅱ、Ⅲ、Ⅳ的净光合速率都呈现升高趋势;在第29天,各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各组净光合速率下降,该现象说明长期施用高浓度CO2会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3)由实验结果可知:IV的胞外CO2浓度高,利于CO2由外界进入叶肉间隙以及IV的净光合速率低,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慢等原因导致Ⅳ的胞间CO2浓度大于Ⅲ。【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图形判断光合作用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之间的关系。10、内正外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交流钠离子升高固醇体液【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过量堆积在神经元之间又会成为神经毒素,引起神经元的损伤、衰老及死亡。【详解】(1)当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膜内外电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