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1页
2021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2页
2021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3页
2021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4页
2021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部分:气候水源土地能源走向成本统一物质与能量资源短缺新热量水分洋流自然环境的整体认知命题视角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西伯利亚属于高纬度地区,近年来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第1题,由信息①②可知,西伯利亚纬度高,气候寒冷,越年积雪面积减小,说明气温上升第2题,由信息①②可知,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因近年来气温升高,表层冻土大量融化,因而湿地面积增加第3题,由信息②可知,洼地上原来是草地,说明西伯利亚的地带性植被为草地信息②:西伯利亚地区因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的变化状况分别是:平地上的耕地减少;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尝试解答]1.A2.D3.C命题视角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4~6题。4.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5.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6.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新高考)第一部分专题知识突破[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第4题,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使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长白山北坡林线海拔提升且近年刚刚稳定,所以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第5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岳桦结实是在夏季(生长季),结实线稳定,意味着夏季(生长季)升温不大。而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推测应该是冬季升温幅度大第6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由此可知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也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推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是岳桦结实线稳定信息②: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尝试解答]4.A5.C6.D命题视角三:人类活动中的整体性原理分析(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7~8题。7.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8.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图示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第7题,材料中明确指出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图中有河流,提供水源,河流两侧应该村落密集,所以地名“河”是水文;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所以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柳”指的是植被第8题,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且都与水有关,说明乙地区命名时的地理环境应该和甲地相似——河流较多,地表水丰富。而图中乙地河流稀少,该地又是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以得出乙地的气候趋于干旱,河湖干涸,地表水减少,风沙活动变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较大信息②: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中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尝试解答]7.A8.D1.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eq\x(\a\al(确定该自然地,理要素的种类))→eq\x(\a\al(分析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eq\x(\a\al(分析该要素,的形成原因))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四大应用应用方向主要内容(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各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3.理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因素①气候:热量和降水。②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③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④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⑤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⑥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⑦优势物种。积雪是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完成1~3题。阿勒泰地区积雪观测气象站位置分布示意图1.阿勒泰地区冬季积雪深度深、积雪日数长、分布面积广,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A.降低冬季风速 B.河流冬季补给增加C.降低土壤湿度 D.加剧冬季寒冷程度2.下列积雪观测气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A.布尔津站 B.青河站C.哈巴河站 D.福海站3.多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表明,东部青河站与富蕴站冬季积雪日数减少,但最大积雪深度增加。该现象可佐证阿勒泰东部区域()A.洪涝灾害减少 B.初雪日期提前C.降水强度增加 D.气温下降显著1.D2.B3.C[第1题,积雪在冬季融化数量极其有限,且阿勒泰地区冬季河流结冰,少量的积雪融水并不能补给河流;积雪使地表更加平滑,不会降低风速;积雪覆盖减少了土壤蒸发量,且开春季节积雪大量融化导致土壤湿度增加,A、B、C错误;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故积雪持续日数长会减少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加剧冬季寒冷程度,D正确。故选D。第2题,从纬度和地形来看,图示阿勒泰地区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与其他气象站相比,青河站位于最东部,到达此处的水汽最少,但其积雪深度最深,说明青河站冬季降雪量是图示气象站中最多的;青河站水汽少却降雪多,其原因只能是地势更高,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抬升作用更强,导致降雪更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最大积雪深度增加,则来年春季积雪融水更多,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冬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冬季气温上升,相应地,初雪日期推迟,A、B、D错误;积雪日数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水次数减少,因此最大积雪深度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降水强度增加,C正确。故选C。][学科素养题]——地理研学中的物种探索(2020·河北沧州市模拟)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4.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高度 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 D.人类活动5.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A.0m处 B.4m处C.8m处 D.12m处6.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C.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4.D5.B6.D[第4题,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D正确。第5题,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B正确。第6题,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D正确。]自然环境的差异表现命题视角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表现(2020·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3题。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第1题,图示区域的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东欧平原东侧,且中间有南北走向的高大乌拉尔山脉。图示区域虽然靠近北冰洋,但因北冰洋水温较低,蒸发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且题干是比较东西差异信息②: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第2题,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与苔原带相比,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信息③:图中显示该区域的纬度位置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南部更接近亚欧大陆内部第3题:气候的干湿与降水和蒸发有关。在降水量相似的情况下,南北差异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纬度的不同,南部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南部较干[尝试解答]1.D2.A3.B命题视角二:垂直地域分异及其表现(2020·全国卷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4~6题。4.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5.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 B.暖干C.冷湿 D.冷干6.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第4题,因为该地火山锥降水差异小,所以阴阳坡自然带主要因为热量条件而产生差异,因此阳坡林线高、雪线高第5题,林线升高是由于热量增加,雪线降低是由于降水增多第6题,火山喷发会彻底破坏原有景观,因此若干年后该火山锥会慢慢恢复原有景观,火山喷发后景观恢复的过程中,林线从下往上发展到上限,雪线从上往下发展到下限信息②: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尝试解答]4.A5.A6.B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植被变化: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植被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6)山地中的雪线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的雪线高;而阴坡、迎风坡的雪线相对较低。(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 B.秦岭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1.D2.C[第1题,根据图中甲、乙两山地经度、甲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乙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可知,该山地为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经度在98°40′E以西,秦岭位于100°30′E以东,A、B错误;祁连山脉位于温带,纬度较高,山地基带植被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山地属于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甲山地位于横断山脉西段,离西南季风源地近,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带来湿润气流,在甲山地基带形成常绿阔叶林。随着西南季风的不断深入,受重重山岭阻挡,到达乙山地时,西南季风势力大大减弱,基带受焚风作用影响形成干热河谷灌丛,C正确。乙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而与乙山地基带同海拔的甲山地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此可知,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与海拔无关,A、B错误。即使乙山地基带原生植物遭破坏,新生长的植被依然应该是干热河谷灌丛,而不会是常绿阔叶林,D错误。][学科素养题]——山地景观的错落有致(2020·山东等级考)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3~5题。3.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5.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3.B4.A5.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分布在1000~2800m,垂直分布高差小,而且面积占比也小,B正确,A、C错误。黔桂喀斯特山区针叶林分布面积占比最大处位于600~800m,海拔低。太行山区针叶林分布面积占比最大处位于2200~2400m,海拔较高,D错误。第4题,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山体陡峭,垂直分异更明显,A正确。水分和热量充足,通常会使针叶林的分布高度变高,B、D错误。针叶林分布高度与土壤肥沃程度关联度低,C错误。第5题,太行山区农田分布上限低,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农田分布上限高,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即使在较高海拔处,热量条件也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B正确。]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命题视角一: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a)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b)。图a图b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a所示的()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澳大利亚区域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地理位置第1题,从信息②可推知,有特色地下住宅的澳大利亚某地的气候应为热带沙漠气候,结合信息①可推知图中四地中,只有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由信息④可知,特色地下住宅上覆有厚厚的土体和岩石,而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为地下住宅内部带来新鲜的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第3题,结合信息③可知,修建地下住宅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炎热天气,联系信息②可推知,该地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与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特征相类似信息②:澳大利亚某地的气候与自然景观特征:气候干旱、年温差大、景观荒凉信息③:澳大利亚某地的特色地下住宅的形成初期是为了应对炎热天气信息④:某地特色地下住宅的示意图,图中有通天井这一构造[尝试解答]1.B2.D3.B命题视角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4~6题。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加剧第4题,由信息①可知,长白山位于东北,冬季积雪较多,一般而言,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第5题,由信息①②可知,冻害是由于气温过低导致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风力大,冻害多发第6题,由信息②可知,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缩短,而积雪对地表有保温作用,因此雪期缩短后,积雪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信息②: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无关;冻害高发区为西北坡[尝试解答]4.C5.D6.C命题视角三:自然灾害与防治(2020·山东等级考)如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8.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审答流程]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古河道位于图中东部第7题,由信息①②可知:图中东部地势较低,西偏北地势最高。滑坡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坡体整体下滑的现象,因此滑坡体会向东南低处区域滑动第8题,古河道最先存在,因此③最早,古河道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山体发生滑坡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阶地,因此②发生相对较晚;堰塞体堵塞古河道在①处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湖水不断上涨,在堰塞体西侧地势较低处,河流侵蚀形成了一条新的河道④信息②:树枝状冲沟最终汇入河流信息③:图中①②③④地理事物代表发生的不同顺序[尝试解答]7.C8.D1.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空间,提供了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也造就了人类活动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2.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1)影响气候:使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多发,气象灾害频率加大等。(2)影响地形①有利:改造不利地形,减少地质灾害,拓展发展空间。②不利:不合理的改造易导致灾害频率加大。(3)影响水文①有利: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发挥航运功能服务人类,科学灌溉发展农业等。②不利:造成水污染、围湖造田、淤塞河道、水患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影响生物: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导致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出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5)影响地质环境:不合理及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质结构,易出现地表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影响土壤: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及不合理的废弃物排放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或土壤污染,失去农业生产的价值,进而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以及危害人类生存。(2020·临沂市4月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距今约4350~3950年)和东周两个文化时期聚落分布。据此完成1~2题。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东周时期聚落分布1.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地势平坦C.水患较少 D.土壤肥沃2.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A.暖干 B.暖湿C.冷干 D.冷湿1.C2.C[第1题,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热量充足。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不具备选项A、B、D的优势;但台塬比冲积平原地势高,离河流远,受洪涝灾害影响小。且水患灾害多少,是河流两岸聚落选址必须考虑的因素。第2题,龙山时期,聚落多位于汾河的中上游和两侧高地,而东周时期聚落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和河谷低地。汾河中上游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水量少;汾河中下游纬度低,热量好,水量大。河谷低地比两侧高地热量和水源更充足。依此说明水源和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了聚落的变迁。因此可以判断东周时期气候冷干。][学科素养题]——识准特性斗白蚁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据科学观察,在250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危害性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防治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的链条”。据此完成3~4题。中国白蚁分布图3.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和热量 B.纬度和地形C.海陆位置和降水 D.坡向和气温4.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A.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B.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C.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D.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栖息环境3.B4.D[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因此其分布受温度制约。我国白蚁分布北界东部主要受纬度影响,纬度高的地区气温低,不能分布。而分布北界的西部纬度低,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低的地区不能分布。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白蚁的危害巨大。而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因此穿山甲非常关键,但是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因此白蚁危害大。保护穿山甲,依靠生物界本身的生物链,便可消灭白蚁,保护森林。且投入资金少,便可打破“恶性链条”。]————————————[知识网络]————————————————1.(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 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1)D(2)C(3)A[第(1)题,读图可知,8月(夏季),自西向东离长江口越远,浮游植物的密度越大。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流水携带的泥沙含量大,越靠近河口,含沙量越大,水体透明度差,影响光合作用,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第(3)题,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较夏季少,所以总体上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由于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更靠近河口,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2.(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隔离,形成湖盆。山脉的隆升,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会缩小。山脉的隆升,影响到了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导致其后向干旱化发展,湖泊逐渐演化为内陆湖。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里海的形成是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而地中海和黑海演化为湖泊的原理与里海相同,因此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与亚欧板块持续挤压,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消失,地中海和黑海水域封闭,最终变成湖泊。[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1.高考考查特点环境变迁是近年来高考命题中的重点,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关于环境变迁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两大角度上:角度一是反映环境的时间变迁分析,多质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角度二是反映环境的空间变迁分析,实质上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相关内容,命题多以各种形式的统计图表为背景进行设问,巧妙切入对核心知识的考查。2.主观题与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相关的三个设问方向真题示例设问展示设问分析2019·全国卷Ⅰ·T37(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某一要素或现象形成成因分析2020·全国卷Ⅲ·T37(2)(3)(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015·全国卷Ⅰ·T37(1)(2)(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地理事物的差异分析2015·全国卷Ⅰ·T37(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以环境变迁为核心分析地理现象的答题思路2.主观题三类设问的思维模型(1)某一要素或现象形成成因分析——运用整体性原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思维来推理“因”。下面以沼泽的形成、河流(或湖泊)渔业资源、某岛屿特有物种多等为例分析说明。思维线索答题术语沼泽的形成来水→河流多,排水→地势,下渗→冻土、土壤结构,蒸发→温度河网稠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面积广(地下岩石坚硬),不利于水分下渗;纬度高/地势高,温度低,蒸发弱河流(或湖泊)渔业资源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主要有水域面积、饵料水域面积大,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空间;×××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大型捕食者少某岛屿特有物种多从地理位置(长期孤立)、气候湿热、地形复杂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分析该岛屿与大陆长期隔离,气候湿热,物种丰富,地形多种多样,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地理事物的差异分析——运用差异性原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各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组合和影响的差异,分析时应主要遵循以下思维模板:(3)分析地理事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要素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人类工业、农业、交通等生产影响的考查会在后面专题深入探究。本专题以地理环境对滑雪场、避暑胜地影响等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答题思路。思维线索答题术语滑雪场结合材料分析该地的地形有一定坡度、降雪多及积雪时间长短、环境优良等受××影响,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地形有一定坡度,受××影响,环境优美避暑胜地结合材料从温度、降水(湿度)、天气(晴朗)、环境优良等方面分析纬度/地势高,气温凉爽;受××影响,空气湿润、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环境优良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读下图,完成1~3题。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