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_第1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_第2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_第3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_第4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一章法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法的含义和社会主义法的含义及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法的涵义与法治精神的灌输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示范、案例分析。学时分配:4教学内容:案例导入:塞车误行程旅行社不退款,身未动,心已远,旅游本应是轻松愉快的。可有一帮旅客,却因赶不上预订的高铁而被迫取消行程,空欢喜一场,不仅如此,旅行社还不退款,这该怎么办,2015年4月10日,东莞某鞋材公司与某旅行社公司签订《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合同约定:旅行团名为贺州、桂林、阳朔高铁四天,报名人数为29大4小1婴,初定出团日期为2015年4月30日,旅游费用成人1500多元/人,小孩近800元/人,总价48000多元,派导游全程陪同,高铁时间4月30日下午5时后,5月3日中午1时后,4月10日下午转定金50%,余款回团后7天付清。2015年4月13日,东莞某鞋材公司向某旅行社公司转账支付旅游费24000元。后经双方协商确定出发乘坐的高铁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晚8时。4月30日,旅行社在下午4时30分接上述旅行团团友,约下午5时从东莞出发前往广州南火车站,却在广深高速公路遭遇大堵车,直至晚8时20分才赶到火车站,错过预订的高铁,旅行行程被迫取消。旅行社称,由于收取的大部分旅游费用都已经实际支出,仅能退回鞋材公司2139元。鞋材公司不能接受旅行社的说法,双方协商不成,鞋材公司遂把旅行社告上法院。请同学们分组(一组代表旅行社,一组代表鞋材公司)进行讨论,庭审时,旅行社提出五点抗辩意见:一、错过预订的高铁是因为高速公路堵车导致,这种情况属于意外事件,且是旅行社已尽合理的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并非旅行社违约。二、旅行社已在意外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了补救措施,即与旅客沟通改为大巴前往目的地,旅游团完全可以继续履行合同继续旅游,但旅客拒绝。三、旅行社在意外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了适当的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尽量减少旅客的损失。但实际支付了车票、保险、酒店、租车、导游费用21000余元,能够退还的款项2000余元已经主动退给鞋材公司。四、即使认定未能按时搭乘高铁是旅行社的原因导致,旅行社也仅仅是部分违约,而非根本违约,不足以达到鞋材公司据此要求解除合同的程度。鞋材公司认为,高速公路塞车不属于意外事件,旅行社应当可以预见,由于旅行社选择行车路线不当,才会遭遇塞车,旅行社应当负责。鞋材公司要求旅行社双倍返还定金19228元、退还预交的旅游费21861元(扣除已退还的2139元)、支付违约金4800元及按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支付滞纳金,以上共计46140元。后经法官调解,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某旅行社公司退还原告某鞋材公司17379元(含已退还的2139元)。第一节法的基本知识一、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意志的形成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归根到底受制于客观规律。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所以说,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正因为法是意志的产物,所以才可以说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论是由统治阶级的代表集体制定的,还是由最高政治权威个人发布的,所反映的都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而不纯粹是某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个别人的任性。当然,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正式代表以整个阶级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为基础所集中起来的一般意志。第三,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这里,他们之所以用“法律”,是由于法律是法的“一般表现形式”。但通观法的历史,法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只有法律这一种。除法律之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由国家认可的习惯、判例、权威性法理、法学家的注解等。所以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用的“法律”普遍化为所有法的形式。这样就可以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二)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把法的本质首先归结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开始触及到了统治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本质。但如果认识停止于此,仍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要彻底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到那决定着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内容。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代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关系代表生产过程中的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发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因素的决定意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是根本因素,在于它一方面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为社会成员,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根本的社会关系,其他一切关系包括法律关系在内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地理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一般说来只有通过生产关系才能作用于法。除了物质生活条件以外,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首先,在社会体系中,法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作为社会规范,法既区别于思想意识和政治实体,又区别于非规范性的决定、命令,如法院判决。其次,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意思是一致的,因为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调整人的行为,同时也就调整了社会关系。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它就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因此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这种统一性是建立在国家权力和国家意志的统一性基础之上的。法的统一性首先指各个法律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其次是指除特殊的情况外,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从法的统一性又可以引申出来法的普遍适用性,即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任何人的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的违法行为也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制裁。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者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利益或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者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的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后者要求人们不得做出一定行为。正是由于法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形式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是否具有国家强制力,是衡量一项规则是否是法的决定性标准。必须指出,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从终极意义上讲的,即从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意义上讲的,而非意味着法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系统化的暴力。也不是说,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惟一力量。第二节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法对于巩固、改善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切实有效地保证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对敌人的反抗和破坏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首先在于它的阶级本质,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所体现的这一意志既体现了它的阶级性,又体现了它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它所体现的共同意志首先是指工人阶级的意志。工人阶级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意志,及其领导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意志,还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意志。?这种法所代表的共同意志,并不是这些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意志的机械的总和,也不是自发地形成的,它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经济和阶级结构决定的,但阶级意志的内容还要受经济以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是在归根到底由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教材:洪帅.旅游政策与法规.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阅读书目:1、韩福文:《旅游政策与法规》,辽海出版社,2006.2、安徽旅游局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3、魏震铭:《旅游法规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法规常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9、后智钢等,《旅游法规和政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0、韩寿祥,《旅游法规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1、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编:《旅游法规文件选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思考题:1.法的本质是什么,第2章旅游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旅游法产生的背景,掌握旅游法概念,树立依法兴旅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旅游法律的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的确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讲授法,多媒体;学时分配:4教学内容:案例导入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事件(视频导入)经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和昆明市旅游执法监察支队联合调查,相关视频曝光的情况属实。涉事导游系昆明思远导游服务公司注册的导游陈春艳。该导游于4月4日经昆明风华旅行社有限公司委派,承担“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昆明、大理、丽江段的带团任务。4月12日,该导游带团由丽江返回昆明,赴西双版纳前,于上午11时许,在云南密玉珠宝有限公司购物消费后,因游客购物量较少,该导游便在旅游车上对游客讲出侮辱性语言,强迫游客购物,并威胁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游合同,遂被游客录像时长5分钟左右。事后,经部分游客向相关组团社及地接社昆明风华旅行社有限公司反映后,涉事旅行社已于4月20日向部分游客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500元。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之规定,拟对陈春艳作出吊销导游证的处罚。另外,经调查,风华旅行社还存在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的情形,“不向临时聘用的导游人员支付本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导游服务费”“要求导游垫付或者向导游收取费用”等,拟对其作出责令停业整顿的处罚,并对旅行社直接负责人处2万元罚款。同时,将涉事导游及旅行社记入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目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正向涉事导游及旅行社发出听证告知书,之后再依程序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当事人如何回应,陈春艳告诉记者,当天所带的团是一个“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游”的低价团,合同上签的就是“旅游购物团”。“我是按合同来带团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进几个购物店。这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说导游黑心,还骂我讽刺我。本来是要一直带他们去西双版纳的,因此就没有再跟了。”陈春艳坦承,像这样的低价团,只有游客多多购物消费,自己才拿得到带团的酬劳。“如果团费是交够的,咱们导游应得的报酬旅行社也给了,(那么)该怎么玩就怎么玩,怎么还会产生这样的事呢?”“事实上导游接这种团也是有压力的。我带了四五天的行程,最后还要被指鼻子骂,谁愿意?”说到这里,陈春艳把头埋得更低了。陈春艳入导游这行时间不短,三十出头的她,算算已经在这行当里干了六七年了。她说自己当初也是抱着对这份职业的美好愿景入行的,但这些年下来,她越发觉得实在太累。问题:同学们分析该案例产生的背景和如何依法处理,如何保护导游合法权益,第一章旅游法概述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旅游活动的不断升温,旅游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旅游内容的不断增加,旅游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为了调整旅游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保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并落实有关产业内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业的法制建设,逐渐形成、发展并完善旅游法的体系,规范旅游及旅游行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一部对旅游法律、法规进行研究的教材中,如何对旅游法等概念做一个科学的界定、如何全面深入地了解旅游法律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问题。第一节旅游法的立法与渊源一、旅游法概念界定旅游法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及狭义角度来分析。广义上的旅游法,通常认为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狭义的旅游法仅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旅游基本法或是单行法。我国当前尚未制定专门的旅游基本法,在此,我们立足于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旅游法的科学内涵。1(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带有旅游特点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包括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组织者与被组织者关系,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行社之间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还包括旅游者与各旅游服务行业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等等。2(旅游法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所构成的有机的法律体系。它既包括一个国家的旅游基本法,也包括在其他法律、法规中涉及调整旅游活动的规范和条文。例如,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偷盗、抢劫事件由《刑法》的相关规范来调整,而在旅游过程中发生旅游者与各服务行业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事件就由《民法》、《合同法》来调整。如果牵涉到涉外因素,还可能要求助于相关的国际公约或条约来解决其法律纠纷。3(我国现行旅游法主要由法规构成。法规包括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而现行调整和规范旅游行为的主要是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并且为了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据此类推,旅游法规则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所制定的调整旅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这些法规包括《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二、旅游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一般指法的效力渊源,它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我国当前旅游法的制定情况,其渊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规制我国经济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规范就是旅游法的渊源。2(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是狭义上的、作为法的渊源的法律,具体指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尽管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专门规制旅游业的法律,但是许多法律中的具体规范都直接或间接与旅游业相关联,这些规范也是旅游法的法律渊源。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到旅游业管理的法规是旅游法的渊源。目前我国规范旅游行政法规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及有权的国务院其他直属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中有关旅游管理和经营的规范性文件是旅游法的渊源。目前国家旅游局就制定了一系列旅游管理的部门规章。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等。5(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开发部和实际需要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到旅游经营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旅游法的渊源。目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大都制定了旅游管理条例,如湖南省就制定有《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6(地方规章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到旅游业经营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旅游法的渊源。三、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状况1(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立法(1)旅游行业立法现状。我国目前针对旅行社、导游人员以及出境旅游市场相继做了立法规定。针对旅行社企业的立法规定。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旅游业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旅游立法工作从此进入建设性发展阶段。为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期间国家旅游局相继配套出台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全国微文深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组织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发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等。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新形势的变化,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又修订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增加了有关“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内容。针对导游人员的立法规定。1995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是旅游行业的第二部行政法规,明确了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定、导游证制度、导游员分等定级、导游员工作职责与处罚,为建立政治业务素质双过硬的导游队伍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贯彻好这个《条例》,国家旅游局1999年8月出台了《导游证管理办法》,2001年12月出台了《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增加了对导游员实行分级管理、登记制度、记分管理、年审管理的规定,强化了对导游人员的日常管理。国务院这两个行政法规和国家旅游局制定的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旅游业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针对出境旅游市场的立法规定。1997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出台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经过5年的发展,为了适应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公民出国出境旅游的需要,国务院决定2002年7月1日起实施《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这是旅游行业的第三部行政法规,从管理手段上向法制化方向迈出一大步。根据新的管理办法,全国出境游组团社由67家扩大到528家;10月28日,国家旅游局又发布了《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使出国游管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旅游资源管理立法状况。旅游资源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有: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工作的几点意见》等。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此外,国家旅游局、公安部、交通部、财政部、民航总局、质量监督局等部门在旅游饭店管理、旅游交通管理、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价格管理、旅游外汇管理、旅游财税管理、旅游经营管理、旅游纠纷管理等方面也颁布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使旅游法制建设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旅游法规、规章初具规模,旅游行业管理由行政化向法制化转化。2(旅游立法缺陷我国旅游业立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远远落后于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旅游经济要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旅游业是综合性强、跨部门多、协调性突出的产业,既需要宏观调控法律进行规制,也需要市场法律进行调整。目前我国虽然已有三项行政法规颁布实行,但其只覆盖旅游业部分种类,对于旅游饭店、景区、旅游交通等却鞭长莫及,对于世界遗产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更是爱莫能助,致使旅游业发展出现行业管理法律真空,难以适应发展需要。(2)落后于入世后国际旅游交流新形势的发展。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业对外开放门户全面敞开,出国出境游人数从2001年的1212万人次猛增到2004年的2880万人次,中国游客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世界各国的消费、购物之高令外国人刮目相看,但随之而产生的涉外旅游投诉问题也日益增加。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市场准入的门槛降低,使美国运通、法国雅高、日本交通公社等世界旅游大亨蜂拥而入,但我国的旅游法制不完善,使外国投资经营者在遇到法律缺失问题时往往因困惑而却步。3(加快旅游业法制建设的主要对策(1)认清新世纪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增强旅游立法的紧迫感,适应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更为迅猛。世界旅游业发展形势对我国有利。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2)树立正确的旅游立法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服务发展,服务开放,服务社会,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旅游法是旅游经济衡权法,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平衡协调原则。旅游法要求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经济的调控的协调行为必须置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中来加以评判,政府对旅游经济的调控和协调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准则,但又要防止其他以社会利益为名造成对社会个体利益和权利、对旅游市场经济的过分干预,弱化以致虚化社会个体乃至整体利益。(3)加快步伐,整合旅游法规、规章,拓展旅游法源基础,建立覆盖全面、关系明晰、体系完备的旅游产业基本法――《旅游法》。除了宪法可作为我国旅游立法最根本的法律基础外,我国现有的《民法通则》、《刑法》、《出入境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合同法》、《民用航空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我国旅游法立法法律类的重要法源基础。另外,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的《旅游管理条例》为我国旅游法立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法规类法源基础。我国制定旅游法,还可以借鉴国外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立法先进经验。第二节旅游法律关系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旅游法律关系是指受旅游法律所调整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它体现为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平等的合同关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行社之间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以及旅游者与各服务行业之间的平等的合同关系等。但并非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旅游法律关系,只有那些受旅游法律、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方能列入其中。例如,在旅游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结成的友谊关系或异性之间产生的爱情关系等都不属于旅游法律关系的范畴。二、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及内容三要素构成。旅游关系的当事人,通过享受一定的旅游权利和承担一定的旅游义务,相互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现实的旅游法律关系。其中,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4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组织以及旅游者;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内容包括各主体相互之间的各种权利及义务。(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1(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指对旅游、旅游经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相关行政机构,是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我国主要包括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大致有以下5种模式:?旅游委员会模式。美国、前苏联及保加利亚均采用此种模式。?旅游部模式。目前有意大利、埃及、叙利亚、巴拿马、尼泊尔等20多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旅游局模式。旅游局在行政级别上略低于部,但其直属内阁单一行使旅游管理职能。在我国,国家旅游局是统一管理和领导国内和国际旅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各地旅游局分管各地方旅游事务。?非中央机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最高旅游行政主管机构不属于政府部门,而是由政府资助其全部或部分经费,但以独立法人的地位对旅游活动及旅游事务进行管理。目前世界上约有30多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混合职能模式。这是指旅游管理职能和政府其他职能结合在一个机构里。如日本在运输省下设国际运输观光局;韩国在交通部下设旅游局;印度的旅游与民航部门合为旅游民航部;法国的工业、邮电与旅游合成工业、邮电旅游部。上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法律关系的其他主体之间构成一种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导游员的管理,对旅行社经营的监督管理,其对应的法律关系属于行政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畴。(2)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也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它包括各类旅行社、旅店、旅游交通运输部门、旅游商店和旅游景区(点)等。这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要遵循相应的游饭行政法规和原则,如在企业成立之时应向工商部门申报登记,取得合法的主体地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价格法》,如有违反上述法律行为,则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旅游活动中,大部分的关系都发生在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理论上讲,他们之间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合同关系,但基于多方面的原因,旅游企业往往占据了强势一方位置,他们利用手中的信息及实践资源,强迫旅游者接受某些额外的服务或承担某些额外的费用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民法通则》、《合同法》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旅游法律纠纷多样化、旅游投诉尖锐化,迫切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全国旅游产业的基本法――《旅游法》来规范旅游企业的运营。(3)旅游者。旅游者又称为旅游消费者,是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此为国际联盟所下定义。1881年出版的《牛津辞典》解释为:“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外来游客。”本书认为后者更为合适。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旅游者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如根据国籍的不同,旅游者可分为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根据旅途过程中参与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个体旅游者和团体旅游者等。作为旅游活动及旅游法律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主体,可以说,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其他一切旅游法律关系也都没有意义。但在旅游关系中,基于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者通常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旅游活动的延时性及其产品的无形性使预先交付了货币的旅游者一方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确定,只有进入实地旅游阶段才能真正体验产品;而旅游企业很容易在预先拟定的格式合同中配置对自己有益的风险责任,扩大自己的权益,用一些含蓄语言和“霸王条款”免除自己的责任,转嫁商业风险。鉴于此,旅游法应对旅游者进行特殊保护,以平衡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4)旅游组织。旅游组织是根据发展旅游业的某一方面的目标而设立的、由一定成员组成的社会团体。以成员的范围为标准,旅游组织可以划分为全球性旅游组织和区域性旅游组织,如世界旅游组织属于全球性旅游组织;以成员的构成为标准,旅游组织可以划分为民间旅游组织、政府间旅游组织和混合型旅游组织,如中国旅游协会是民间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协会则是混合型组织。旅游组织通常依国家有关的法律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而设立,由相对稳定的成员组成,有自己的章程、组织机构、行动目标和活动经费,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与旅游有关的活动,且不具有营利性质。2(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法律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实体。它可以是天然物,也可以是生产物;可以是活动物,也可以是不活动物。旅游法律关系中的物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可以作为主体的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或者其他物质财富。这些物品或者物质财富通常能为人们所控制,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在旅游者与景区的合同关系中,由于旅游者支付价金取得了对景点的参观权以及某些娱乐设施的使用权,因而景点及娱乐设施就成了旅游者实施权利的对象,即客体。又如旅游者在景点购买的各种纪念品,由于旅游者支付了相应的对价(货币)获得纪念品的所有权,因而各种纪念品也就成为法律关系中的客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旅游活动中,并非所有能为人们实际控制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对于海洋、山川、水流、空气等人类公共之物和文物、军事设施、武器等危害人类之物,国家对其作了必要的限制,均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从而不可能成为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2)行为行为是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之一,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包括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管理行为。旅游服务行为是指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为旅游者提供一系列分工合作的劳务活动,如导游服务、组织游览、代订客房等。旅游管理行为是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行使与其担负的旅游职能相适应的旅游管理活动。如旅行社根据旅游合同安排导游员,做好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实践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对旅游者的服务行为及管理行为往往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除了旅游者自身对景点的参观实践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旅游企业向旅游者提供的服务,所以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作为客体的大部分都是这种旅游服务和管理行为。(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成果,如旅游企业的专利发明、专有技术、商标图案等。这些智力成果的价值虽然难以直观地以金钱衡量,但是它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让通常是有偿的。因此旅游企业特定的智力成果也可作为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在某一景点创造性地设计某种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这种文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活动,它结合了当地景点的特色以及特有人文背景,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异域风情。3(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旅游权利和承担的旅游义务,它反映着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要求,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1)旅游权利旅游权利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旅游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而享有的权能或者利益,即旅游法律法规对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的旅游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地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的旅游行为的规定。它通常表现为:?旅游权利享有者在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权益。如旅游者有权与旅行社缔结各种合同,享用本国的旅游产品,在其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依法维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有权依法对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限制;旅游企业管理部门有权在经营范围内从事各项旅游服务活动。?权利享有者有权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或者抑制一的行为。如旅行社有权要求旅游者按照旅游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和路线旅游,有权拒绝旅游者临时改变旅游行程的要求等;原则是旅游者则有权要求旅行社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各项旅游服务工作。?当权利享有者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从而导致自身利益无法实现时,有权请求国家予以保护。如旅游者可依据我国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侵害自己权益的旅游企业进行投诉并要求经济赔偿等。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旅游权利进行不同的分类。依据权利主体的不同,旅游权利可以划分为旅游者享有的权利、旅游经营者享有的权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享有的权利。根据权利的内容不同,旅游权利可划分为各旅游主体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诉讼权利等。在旅游活动中,常见的旅游权利主要有人身权、财产权以及诉权。此外,旅游企业依法享有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也是重要的旅游权利。旅游权利主体的人身权在此是指与旅游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通常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在旅游活动中,权利主体的人身权主要是旅游者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此外,旅游企业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也包括在广义的人身权范畴之中。旅游活动中的财产权,则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与经济内容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旅游活动中,权利主体的财产权主要是指旅游者的财产安全权,旅游经营者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等。而旅游权利主体的诉权,则是指广义的诉讼,即旅游权利主体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2)旅游义务旅游义务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必须履行的责任。一般情况下,主体享有旅游权利的同时也须负有一定的旅游义务。如旅行社收取了旅游者一定的价金后,就必须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而旅游者在享受旅游权利的同时,也负有爱护旅游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义务。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义务主要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包括模范地遵守它们自身制定和发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不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更不能以权谋私;?所有的管理行为、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有义务赔偿因其执法上的过失所造成的旅游企业的损失;?在代表国家进行的国际旅游交往中要遵守国际法有关原则,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我国旅游企业所要承担的旅游义务主要有:?实体性义务。旅游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要遵守有关旅游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主要包括工商行政、财政金融、卫生、进出口、税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合法经营。?程序性义务。旅游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要依法履行各种审批和登记手续,按有关规定从事经营。?对旅游者的义务。主要包括尊重旅游者、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遵守与旅游者之间签订的合同,做好为旅游者服务等各项工作。如果旅游企业的行为给旅游者造成了损失,则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旅游者要承担的旅游义务主要有:?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爱护风景名胜资源,如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和各类旅游设施等。?信守合同承诺。旅游者在违反其与旅游企业签订的旅游合同时,必须依法赔偿旅游企业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支付合理的旅游服务费用。教材:洪帅.旅游政策与法规.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阅读书目:1、韩福文:《旅游政策与法规》,辽海出版社,2006.2、安徽旅游局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3、魏震铭:《旅游法规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法规常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9、后智钢等,《旅游法规和政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0、韩寿祥,《旅游法规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1、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编:《旅游法规文件选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思考与练习,.什么是旅游法,它有哪些特点,旅游法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有自己的特点。(1)旅游法是调整旅游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旅游法是调整旅游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而非一个单一的法律文件,这一规范体系以旅游为主线统一起来。其既包括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大法——旅游基本法,也包括涉及旅游活动各领域内单行的旅游法律、法规、规章,还包括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的有关旅游的法律规定;既包括国内规范,也包括国际规范。(2)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包括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旅游涉外因素的关系(如外国旅游企业和中国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都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特点,这也是旅游法区别于其他法的一个显著标志。例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会和旅游企业之间结成权利义务关系,旅游者同时也会与其他的法律关系主体形成社会关系,但这些关系不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体现不了旅游活动的特点,所以不属于旅游法的调整范围。,.什么是旅游法律关系,它有哪些特征,旅游法律关系是指由旅游法确认和调整的,在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以下特点:(1)是受旅游法律规范调整的具体社会关系。旅游法律关系反映的是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法律关系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反映。但由于旅游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因此,旅游法律关系无论是从主体范围,还是权利、义务内容范围来看,都是十分广泛的。(2)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旅游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之所以能成为法律关系,就在于法律规定了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确认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国家维护旅游活动秩序的重要保障。(3)其产生、发展和变更是依据旅游法规进行的。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以旅游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由于法律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会根据旅游活动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旅游法律规范进行修订、补充或废止,从而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简述旅游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旅游法律关系权利的享有者和旅游法律关系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企业、旅游者和境外旅游组织;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由物、行为和精神财富三部分组成;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什么是旅游法律事实,它分为哪几类,旅游法律事实,是指能引起旅游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即事件和行为。1)事件。又称为法律事件,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事件的特点是:它的出现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所引发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既可以来自于社会,也可来自与自然,另外也可来自时间的流逝,如各种时效的规定等。2)行为。又称为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简述我国旅游立法体系。目前我国立法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1)国家大法:《专利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合同法》等;(2)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3)国务院行政法规:《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办法》等;(4)旅游部门规章:《旅游行政处罚办法》、《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等;(5)地方旅游管理条例;(6)其他部门相关法律制度第3章旅游合同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合同法,掌握旅游合同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合同法法律的构成要素;合同法律关系的确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讲授法,多媒体;学时分配:4教学内容:案例导入:旅行社可以放弃对旅游者违约责任的追究吗,十一黄金周前夕,某旅行社和张先生、李先生两家各9人共18人签订了去云南的旅游合同。旅游合同签订后,旅行社和旅游者各自进行准备工作。就在出团前两天,张先生家发生了车祸,死亡一人,受伤三人。张先生要求取消行程,解除旅游合同,并愿意按约承担违约责任。考虑到张先生家的不幸,旅行社没有收取张先生一家的违约金,全额返还旅游团款。由于张先生一家已经放弃了旅游行程,旅游团旅游人数不足,旅行社告知李先生取消旅游行程的原因,希望李先生也不追究旅行社的违约责任。李先生则坚持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李先生向旅游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承担责任。同学们判断一下下,李先生要求合理吗,法理分析:一、法律规定1、《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2、《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一)旅游合同不得随意解除。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旅游合同签订后,对旅行社旅游者具有同等的约束力。两家旅游者都不得轻易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解除合同,否则就必须承担违约责任。因此,不论是旅行社,还是张先生、李先生的家人,都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积极妥善地履行合同,在获取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相应的义务。(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解除旅游合同。在旅游者和旅行社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旅游合同可以解除;在不可抗力发生导致旅游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比如长时间的冰雪天气,导致旅游行程被取消等,旅游合同也可以解除。除此之外,提出旅游合同解除的方当事人就属于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从纯粹的法律上说,张先生的家庭变故,导致其部分家庭成员不能履行旅游合同,并不是约定或者法定的旅游合同解除条件。如果解除旅游合同,张先生仍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旅行社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旅行社也有权利收取违约金,其行为并无不妥。当然,从纯粹的人情角度说,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旅行社还坚持要收取张先生家人的违约金,不合乎常理。所以,旅行社出于人道主义,放弃收取张先生家人的违约金,其行为值得称道。(三)旅行社应当向李先生支付违约金。旅行社放弃向张先生家人主张违约金的权利,是旅行社和张先生家之间的法律关系,旅行社坚持要求旅行社向他们支付违约金,则是另一层法律关系,两个法律关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能混为一谈。旅行社放弃收取张先生的违约金,并不必然导致李先生放弃向旅行社索要违约金的结果,虽然旅行社放弃索要旅行社违约金行为更符合社会大众观感,但我们也不能强行要求李先生放弃对旅行社违约责任的追究,如果李先生愿意放弃追究旅行社的违约责任,则另当别论。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张先生、李先生已经向旅行社交纳了全额团款,旅行社也已经接受了团款,在旅行社和张先生、李先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张先生、李先生分别是旅游合同的债权人,而旅行社处于债务人的地位。法律规定,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具体而言,旅行社收取张先生的违约金是权利,放弃收取张先生的违约金符合法律规定;而义务则必须履行,具体而言,旅行社向李先生支付违约金是合同义务,是否收取违约金的权利在李先生手里,和旅行社无关。就违约事件而言,不论张先生家里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不参加团队旅游就是违约行为,其性质不会因为张先生家的变故而改变。相对于张先生,旅行社是债权人,而相对李先生而言,旅行社是债务人。也就是说,旅行社按合同约定,向张先生主张违约金是旅行社的合法权利,也是作为债权人的合法权利。旅行社愿意放弃违约金的追究,应得到尊重。同样,李先生主张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总之,旅行社可以放弃张先生的违约责任,但必须向李先生承担违约责任,支付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第一节旅游合同概述一、旅游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旅游合同概念:是指平等主体的旅游者、旅行社、旅馆、旅游交通部门以及其他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部门之间达成的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旅游合同是无名合同,即在《合同法》中未列名。但是从旅游活动的本质与实践来看,应属于民事合同的范畴,受《合同法》的调整(不属于经济合同法)。(二)旅游合同的特征:1、合同主体的单一性:即旅游者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之间,不存在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同。2、旅游合同标的的特殊性:服务。3、旅游合同行为的对等性:主要表现为债权与债务关系。4、旅游合同方式的综合性:可分为委托、承揽、服务、运输、保险等多种类型。二、旅游合同的作用1、保护旅游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规范旅游经营者的服务行为3、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三、旅游合同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1、身份平等2、是自愿原则的前提3、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二)自愿原则1、基本含义:A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旅游合同当事人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C任何违背当事人意志的旅游合同都是无效或者是可撤销的合同。2、具体表现:A缔结合同自愿B自愿选择当事人C自愿约定合同内容:合法是前提D自愿选择合同的方式E自愿协议补充、变更、解除合同F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注意:旅游合同自愿原则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自愿原则将受到限制:(1)缔约强制:如接待不同肤色的人,出租车拒载等(2)强制规范:必须配备领队、全陪导游等。(三)公平原则权利义务对等,不得乘人之危,不得显失公平等。(四)诚信原则也称“帝王原则”,是指旅游合同的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以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如“附随义务”、“缔约过失”等。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致使合同未能成立,并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窃取商业秘密的;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的;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四、旅游合同的内容1、当事人基本情况2、标的3、数量和质量4、价款和酬金5、履约的期限、地点、方式6、违约责任7、解决争议的方式第二节旅游合同的订立与担保旅游合同的订立是指旅游合同当事人之间依法对旅游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的法律行为。它是旅游合同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一、旅游合同当事人的资格(一)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包括: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三)具有合法代理资格:是指当事人委托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1、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2、代理人必须是向第三人作出意思表示;3、代理人必须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作出意思表示;、代理人签订的旅游合同由当事人(被代理人)承担权利和义务。4注意:1、有委托代理的授权书;2、委托签订的合同必须盖章;3、“表见代理”二、旅游合同订立的形式1、口头合同: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适用于即时清结的合同。2、书面合同: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电子邮件、传真等。此外还有推定形式和默示形式。推定形式: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进行意思表示。默示形式:试用买卖形式;事先预定形式。三、旅游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要约:1、是指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可以向特定的人、也可以是非特定的人发出。2、要约的条件:(1)内容具体明确:品名、数量、价格、交货方式、违约责任(2)表明经受要约人同意后,即受该意思约束。3、要约的撤回和撤销:撤回: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撤销:必须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4、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如: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等视为要约邀请;而悬赏广告、投标、拍卖、自动售货机等作为要约。如:旅行社的商业广告、招徕广告等,一定是缺少明确的要件,如价格、违约责任、履行方式等,不然也视为要约。(二)承诺1、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2、承诺的要件:(1)必须是受要约人发出,其他人不行;(2)必须是对要约内容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3)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作出;(4)必须与要约内容一致,不得修改。(否则构成反要约)3、承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或者是行为作出。(行为,即按照交易习惯、或者是约定俗成实际开始履行合同,第一次发货,收了;第二次,涨价了,不收了。)4、承诺的迟延和撤回:迟延:在合理时间内,但又未能按时到达,有效承诺。撤回:即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可以撤回。四、旅游合同的担保旅游合同担保的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定金1、定金的概念:定金是由合同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以保证债权实现的担保方式。(1)定金罚则----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是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2)定金应当以书面的形式约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20%;超过主合同标的额20%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或者是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可以适用定金罚则;(4)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约定内容的比例,适用定金罚则;(5)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则不适用定金罚则。、定金与押金2不同点:押金不具备救济功能;押金通常是超过或者是等于合同标的额的;押金没有双倍返还。相同点:都属于金钱担保的范畴;都有返还的法律效果;都有证明合同成立和押保合同履行的功能。3、定金与预收款:不同点:无担保的性质;违约时,只如数退还及利息即可;预收款可以是价款的全部或是更多。相同点:都属于预先给付金钱的范畴;合同执行后,都可以抵作价款。4、定金与违约金:A定金预先支付,违约金事后补救B定金为双向担保,违约金是单向的C定金有“定金制裁”的特点,无权返还和双倍返还;违约金没有此罚则D定金为惩罚性责任,不以有实际损失为条件;违约金是补救措施,以补偿损失为目的。(二)违约金1、违约金:是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是法律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违约金是以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违约责任作承担形式。因此,违约金可以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应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当事人无权要求另一方偿付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应与违约损失额大体相当,如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可以请求增加(法院、仲裁机构);约定的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可以适当减少;2、既有违约金又有定金的:可选择适用一种,但不得同时使用。(三)保证是指当事人一方应另一方的要求,请第三方向另一方当事人保证自己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形式。(四)抵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是第三方用自己特定的财产来向对方保证自己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形式。(五)留置是指当事人一方对已经合法占有的对方财产,在对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有权扣留该财产,在扣留一定期限后,可依照法律规定以扣留财产折价或者是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多余部分返还对方)第三节旅游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旅游合同的生效1、主体合格2、意思真实3、内容合法二、无效旅游合同的判定(一)可撤销合同和可变更合同是指旅游合同成立后,存在法定事由,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确认准许变更或者是撤销有关内容的合同。合同变更和撤销的类型和条件:1、基于法律规定而变更的合同:A必须有法定事由:四个(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3)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4)因欺诈、胁迫订立的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合同B必须有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必须由受损方请求;C必须由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来行使变更权:必须由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其他任何机关均无权作出此类裁决。2、基于当事人约定而变更的合同:经合同当事人各方协商一致,可以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依照其规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变更的内容应当做明确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3、其他类型的合同变更(二)无效合同1、无效合同:是指已经订立的但是因违反法律规定而不被国家认可,不受法律保护,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2、合同无效:五条(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三、无效旅游合同的确认与处理(一)无效旅游合同的确认1、确认机构:只能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来确认。2、确认依据:上述五条(二)无效旅游合同的处理(1)返还财产:合同无效或者是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2)折价补偿:不能返还或者是没有必要的,应当折价补偿;(3)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过错;(4)没收归公: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是返还集体或第三人。第四节旅游合同的结果一、旅游合同的履约(一)旅游合同履行的原则1、全面履行的原则2、协作履行的原则3、诚实信用履行原则(二)旅游合同履行的规则1、协议补充履行规则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格或者是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是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是交易习惯确定。2、价格变动履行规则合同约定不明确的有关履行规则:六条(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有关履行规则: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以上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是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2)价款或是报酬不明确的履行规则:应当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是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3)履行地点不明确的履行规则: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履行规则: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履行规则: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履行规则:由履行义务的一方负担。3、替代履行规则:即当事人不得因变动而影响合同履行的规则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二、旅游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一)旅游合同的变更1、合同变更的概念:(1)合同主体的变更:在合同法中属于合同的转让,是广义的合同变更。(2)合同内容的变更:是狭义的合同变更,即内容条款的变更。2、合同变更的类型和条件:(1)基于法律规定而变更的合同:A必须有法定事由:存在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有欺诈胁迫行为;B必须有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必须由受损方请求;C必须由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来行使变更权:必须由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其他任何机关均无权作出此类裁决。(2)基于当事人约定而变更的合同:经合同当事人各方协商一致,可以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依照其规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变更的内容应当做明确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3)其他类型的合同变更(二)旅游合同的转让合同转让即合同主体的变更,是指当事人将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者是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合同的转让分为债权转让和债务转让;也可以经过对方同意,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1、转让债权的:无须债务人同意,但是必须通知债务人;不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转让人不得撤销转让通知;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2、转让债务的:债务人将合同义务的全部或者是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经过债权人同意;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也应该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3、合同当事人转让权利或者义务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当事人应依照其规定办理相应手续。三、旅游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一)旅游合同的解除合同解除是指应该成立生效的合同因发生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情况,或经当事人协商一致而终止。可以分为:合意解除、法定解除。、合意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实现约定的情况或者是经当事人协商一致而解除合同。12、法定解除: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当事人应依照其规定办理相应手续。(二)旅游合同的终止合同终止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使合同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在客观上已不再存在,合同权利与义务归于消灭,即合同的消灭。1、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合同解除;23、债务相互抵消;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5、债权人免除债务;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个人;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况。合同终止后,优势当事人还负有后合同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第五节违反旅游合同的责任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二、违约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一)严格责任原则的概念:合同法规定违约责任不要求证明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只要有违约发生,就必须承担责任。其意义:一是有利于促使合同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义务,二是有利于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二)不可抗力:1、不可抗力的概念只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有:地震、旱灾、洪灾、台风等;社会现象有:政治骚乱、罢工等。2、不可抗力的条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3、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1)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是全部免除责任,法律规定的除外;(2)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4、遭遇不可抗力一方当事人的义务(1)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2)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这两项义务,则不能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三、违约责任的承担(一)违约责任的承担主体:1、一方违约时违约责任的承担在合同履行中,无论是哪一方,只要是其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即应当承担违约责任。2、双方违约时违约责任的承担在合同履行中,双方当事人同时都违反合同履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即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3、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责任的承担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合同一方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属于另外的法律关系,另案处理。(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继续履行又称实际履行、强制性实际履行。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强制债务人实际履行合同义务。但是,有下列情况的除外:(1)法律上或者是事实上不能履行;(查封、丢失、损毁等)(2)债务的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者是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2采取补救措施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债权人在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强制债务人实际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合同履行情况要求债务人采取补救履行措施。如: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和报酬等。3赔偿损失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是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的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4支付违约金5定金罚则四、违约责任赔偿损失规则是指赔偿损失数额的确定规则,主要有以下四种:1、等额赔偿规则:即赔偿实际损失,包括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2、赔偿限制规则:即不得超过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3、经营欺诈惩罚赔偿规则:若有欺诈行为,除赔偿损失外,还应增加惩罚性的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费用的一倍。4、减少损失规则: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的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五、预期违约(一)预期违约的概念:预期违约是指在旅游合同订立之后,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是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合同救济方法。其目的是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损失,使可能遭受的损失提前获得法律的救济,防止其遭遇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1、预期违约的合同是有效合同。、预期违约的时间是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届满之前。23、预期违约的主张可以是旅游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4、预期违约必须有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发生。(三)预期违约的法律效力:预期违约是可选择的违约补救手段。在明示预期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一般可以直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在默示预期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一般可以终止履行合同,要求对方提供充分的履行保证(如对方经营状况极差),如在合理的期限内对方未能提供充分的担保,守约方可以解除合同;如提供了充分的履行担保,守约方则应赴会履行合同(如继续支付定金或发货)。教材:洪帅.旅游政策与法规.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阅读书目:1、韩福文:《旅游政策与法规》,辽海出版社,2006.2、安徽旅游局编:《旅游政策与法规》,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3、魏震铭:《旅游法规与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法规常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后智钢等,《旅游法规和政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910、韩寿祥,《旅游法规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11、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编:《旅游法规文件选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90.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旅游合同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签订的合同,是指旅游者和提供旅游服务方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在特定的旅游活动中权利义务的协议。2、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已经形成的合同,由于违反法定事由而导致法律不予认可其约束力的情形。无效的合同,国家不予确认,从订立时就不具有法律效力。3、定金;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双方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时或者在订立合同后履行前,依据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预付给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4、违约责任;违反合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