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_第2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_第3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_第4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课了》教学目标: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平安有益的嬉戏。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嬉戏”。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挚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2、学说话。“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嬉戏。”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嬉戏?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二、课中操。我学老鹰飞飞,我学马儿跑跑,我学鱼儿游游,我学青蛙跳跳。我在可爱的学校,欢乐得像只小鸟。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三、行为指导。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1)下课以后,打算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2)要大小便的小挚友上厕所。(3)休息一会儿,做平安有益的嬉戏。(4)上课铃响,立刻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常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活动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2

《走路的平安》[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化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留意道路平安。详细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留意道路平安,过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公路上玩等。[背景知识]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平安规则.1、不准在公路上玩嬉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闲聊而遗忘视察行路状况。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5、过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平安帽。放学时应排路队。……二、在上学、放学,外出活动的路上,除了交通平安外,还有很多须要提示一年级小学生的平安事项,如跌跤,坠落,溺水,以及其他来自危房、建筑工地等地方的不平安因素。须要平常留意视察、预防。[教学过程]一、本课的活动须要老师打算一些关于道路平安方面的详细案例,特殊是当地的案例。同时须要老师了解学校及学校旁边道路交通平安的详细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二、活动指导。活动一

哪些小挚友做得对?哪些小挚友做得不对?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让大家看书上的插图。请孩子们探讨。活动二

公路上是人来车往的地方,我们须要留意什么?老师以案例谈话和探讨的形式,告知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留意交通平安。活动三

我们怎么过公路?1、横穿公路要走过街天桥。(1)过街天桥的图片。(2)说旁边我们走过的过街天桥。2、横穿公路要走地下通道。(1)看地下通道的图片。(2)说旁边我们走过的地下通道。3、横穿公路要走人行横道。(1)我们怎么通过人行横道?(2)过公路先看看左边的公路,再看看右边的公路。(3)我们来试试怎么通过人行横道.活动四

放学路上我们还要留意什么?(略)

3《我的家》[教学目标]1.

能说出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2.

学会及家人的沟通,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意。3.

感受家庭能满意个人物质和情感须要。[背景知识]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每个人自诞生起,就在各自的家庭中生活。家庭生活不仅是人生生活的起点,而且还将伴随其一生。同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及社会休戚相关。因此,家庭是人们相识社会的重要窗口,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文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说说我的家。指导学生相识自己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四周的环境。课文的三幅插图,一幅是典型的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图,通过图中孩子的介绍可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住址。另一幅是典型的城镇中套结构布置的俯视立体图,第三幅图是大树下的家,通过图中女孩子的介绍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的结构及家庭四周环境。教学时,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语言或图画来描述自己的家。第二部分:相识家庭成员。课文中供应了一幅五口之家的图,四、五个学生在作介绍,因为每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四、五个同学的介绍是不同的。教学时,老师必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关系。第三部分:我们都爱自己的家。课文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学会及家人沟通,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意,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事。[教学过程]一、老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我的家包括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四周的环境和家庭人员,在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及家庭人员沟通,怎样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变为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二、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相识自己家庭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一些家庭结构等方面的浅显知识,学会及家人沟通和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同时感受到家庭能满意自己物质和情感须要,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家庭生活的实力。三、活动指导。活动一

说说我的家。老师可通过谈话:“你们想不想请老师、同学到自己家里去玩,则你的家在哪里?”来导入活动。依据学生的实际,老师可供应一些句式,让学生介绍。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中的小挚友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家四周有什么景物?可引导学生用“他家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有什么”来表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结构。活动二

相识家庭成员。说说你家里有哪些人。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可分别出示其各人员的称谓,并形成结构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家庭人员的关系。活动三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老师让学生看看课文中插图,图中小挚友是怎样去爱自己的家的。你平常在家里是怎样做的?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打算怎样做?可让学生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演一演。老师可补充一些及家人沟通的方式和表达对家人爱意的详细做法。活动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4《乘车去泗阳》[教学目标]1.

知道去泗阳须要乘车。2.

了解乘车时的文明习惯。[背景知识]小学生乘车礼仪1.遵守乘车秩序,排队上下车,上下车时不拥挤,不打闹和高声喧哗。2.在公共汽车上行为要文明,不拥挤,不打闹。不携带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3.在公共汽车上用语要文明,不说脏话、粗话,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不高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和司机开车。4.爱惜公物,不要随意搬弄开关和器具。5.乘车时当心看管好自己的钱物,下车时记得带好东西。假如拾到物品,主动交公。乘车平安小常识(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张上车,简单乘错一路,因为公共汽车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简单发生损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教学过程]一、老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去泗阳旅游怎么走?乘车时要留意哪些平安事项?二、活动要引导学生知道乘车要文明,学会乘车礼仪,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三、活动指导。活动一

乘车去泗阳。创设情境:知道了泗阳很美,想去泗阳旅游怎么走?乘汽车去好了。不正规的车不能乘,不要坐超载车,先去车站售票处买票。活动二

文明乘车乘车时应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算是文明乘车?不能乱丢垃圾;行车时要系好平安带;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乘公交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活动小结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5《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及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骄傲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奇妙情感。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阅历和主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民族骄傲感。2,通过各种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共享合作及沟通的欢乐。实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社会调查实力,及人沟通、合作的实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节日相关的小吃制作竞赛,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背景知识]我国有五千年历史绚丽的文化,地域广阔,传统节日众多。传统节日凝合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奇妙传闻,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度重阳的情形。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被视为团聚的象征,人们常常望日思乡,怀念亲人,渴望亲人团聚,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挂花酒是一个良好的习俗。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吧。通过活动,一起去感受中华民族节日的特点,韵味,情感,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及创新精神。[教学过程]活动一,活动打算1,问题: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你最宠爱的是哪个传统节日?2,物色好熟识当地节日掌故的有关人物,以便调查采访,力求扶植和支持。3,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活动二,分组

确定探讨的小主题,落实任务依据学生宠爱的传统节日,自主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自主选取活动的小主题,并指定小组探讨性活动安排。1,分组;依据自行要调查的传统节日归类分成几个小组。2,依据学生已经驾驭的知识特长和最感爱好的问题自订安排。3,担当任务(1)

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2)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3)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4)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5)

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活动三:社会调查,收集,探讨,沟通,创作1,依据须要事先的安排组织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2,假如你遇到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也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和记录;3,对调查采访获得的素材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探讨;4,构思创作节日文艺,制作节日食品,祥瑞物。

活动四:分组沟通,展示,表演,操作1,口头沟通(1)

各小组将自己的主要探讨成果向全班汇报(2)

讲解并描述传统节日的由来;(3)

讲解并描述有关节日的故事传闻;(4)

朗读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民族、谚语。2,展示:(1)

已裹好的粽子;(2)

已做好的月饼;(3)

出示彩灯、龙舟、中华绳结;3,表演有关节日的文艺(个人或团体)活动五:总结收获和存在的问题1,讲收获,谈体会2,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发表意见6《清明节的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探讨。初步驾驭一些统计的知识。(2)培育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实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肯定的说明。(3)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看法:

从学生的爱好动身,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觉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育学生敬重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办法的思想。3、价值取向:培育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实力,以及表达、沟通的实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相识,规范自己的行动及言行,以科学的看法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背景知识]1、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相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2、论证探讨问题的合理性;3、制订调查、探讨、总结方案;4、查找资料:学生调查、探讨、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5、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觉分析问题;6、沟通汇报:沟通、探讨分析缘由、完成活动总结;7、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制作小白花;8、活动延长:总结完善报告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选题分组

相识了解清明节一㈠课前任务: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2、视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4、记录自己调查、视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详细的事例,可列表呈现)㈡、引入主题:春风里的清明节㈢、相互介绍: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相互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沟通。二学生沟通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1利用沟通的时间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及见闻;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化思索,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主动有益的,最终整理写出汇报。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及品质。三找寻、确定探讨话题

1老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训练大家的视察实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训练大家的交际实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日的消费状况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实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闻、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视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实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觉,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2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探讨采集主题。四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安排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汇报及延展

“今日的清明季节”一

㈠总结前课任务: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视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状况。2、小组整理要求: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调查要写出详细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觉共性问题㈡、引入主题:“今日的清明季节”㈢、相互介绍: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觉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相互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㈣、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二

小组汇报

学生评价(训练评价实力)1主题明确2小组成员都有参及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4有自己小组的思索或相识(针对不良现象,有真确看法)三

评出小组活动成功完成的小组四

朵朵白花寄予哀思:教学生制作小白花(面巾纸、细线、剪刀、别针或细铁丝、固体胶、半透亮纸)a面巾纸白花

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发觉制作的方法b花心式白花

老师在疑难处予以解答五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沟通结果总结补充完整。延长:请父母参及设想或提出意见,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最终整理写出汇报。7《过端午》[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端午节都有了更加深化的了解,特殊是端午节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休戚相关。2.培育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组员之间的组织合作实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力。[教学过程]一、话说节日、导入主题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底蕴的传统文化,而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过10来天将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五月端阳师:对、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个月前我们一起走近了五月端阳,通过每一小组自主确定活动小主题到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课外活动探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信任我们对五月端阳有了新的相识,新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将这一个来月的活动成果及大家一起共享吧!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汇报“端午探源”的成果。二、小组成果汇报★第一小组汇报“端午探源”

生:纪念伍子胥

生:孝女曹娥说

师: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端午来源的几种说法,听了他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看来端午节来源各有说法,而且有剧烈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其实端午来源还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信任在坐的每一个人当我们提起端午就会想起一个人——屈原,对,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念屈原说师:深化人心,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的还是纪念屈原之说,我想这跟屈原本人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等等方面是分不开的。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代表跟我们一起共享“走进屈原,再探来源”的成果汇报。★第二小组汇报《走进屈原,再探来源》,他们以详实的资料清楚的整理思路向大家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有关屈原的状况。1、学生出示课件介绍屈原简介及生平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杰出政治家,他曾写了很多的诗篇被后人流传其中有《离骚》《九章》《天问》《招魂》等作品最闻名的悲壮诗是《离骚》……

2、请学生上台简述端午节及屈原的故事3、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屈原的作品师:像《离骚》中的很多诗词都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很值得我们推敲学习。屈原是一位忧国忧民,为民族献身的人。我们的端午节从形式上看虽为划龙舟,食粽子,其实质上也就是将屈原的这种民族精神一脉相传。师:那你们都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生:A、划龙舟

B、食粽子吃鸡蛋

C、悬艾叶、菖蒲、蒜头

D、系五彩丝E、佩香囊

F、饮雄黄酒等师:是的,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不少。记得我们第三小组“粽缘小队”探讨的课题是《端午食粽》,下面就请第三小组的代表为我们汇报他们的成果,端午习俗之一——食棕子★第三小组探讨的课题是《端午食粽》这个小队亲临龙霞某粽子作坊长,采访了工厂主任,参观了粽子的生产过程,向工作人员学习了怎样包粽子。1、学生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主要是源以纪念屈原的传闻;2、播放录象介绍泽雅粽子的总体特色:品质上乘、品尝独特、品种多样;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3、阅历介绍粽子的做法。4、请代表畅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师:粽子的确是一大美食呢!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发觉包粽子其实也挺讲究的,要包得有棱有角、又牢固,还需下点工夫好好学学。则这几天我们就在我们梧田四周听到锣鼓声声、叫卖声声,那就是我们五月端午的划龙舟,接下来请第四小组汇报“端午龙舟知多少”在汇报之前,先来观赏探讨“端午诗词歌谣”小组代表给我们带来歌曲《赛船》★第四小组汇报《端午龙舟知多少》。1、划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划船追逐挽救。他们追到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但是仍旧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都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2、展示小组课外访问龙舟制作负责人的纪实4、介绍划龙舟的意义及活动感受师: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会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来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面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为我们汇报“挂香囊、做蛋袋”★第五小组探讨的课题是“挂香囊、做蛋袋”1、香囊作品观赏:2、小组代表指导大家制作蛋袋师:同学们从这小小的蛋袋中我们感受到了端午的气息,就让我们携带自己亲自制作的蛋袋一起走进欢乐的五月端阳。三、谈感受总结

师:同学们,刚刚每一小组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一一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个来月每小组的点滴收获,在这收获之余,我想通过汇报之后,每个人对这次活动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或某些疑问,下面我们再相互沟通一下吧。

★同学之间纷纷谈感受或提出某些疑问同学们,我们今日的这堂课将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端午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将接着下去,我们将接着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养成传统节日铸造的中国传统文化。

8《牛郎织女的传闻》教学目标:知识及实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驾驭主要情节。2.相识牛郎织女的传闻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及方法: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解并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2.相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闻中的作用及意义。情感看法及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华蜜生活的追求和憧憬。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教学重点:1、驾驭主要情节。2、相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闻中的作用及意义。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闻中的作用及意义。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华蜜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肯定的社会历史缘由,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志向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闻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实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调、主动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宠爱。本文语言朴实、简洁、清爽自然,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夜空群星闪耀图。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二、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独创、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憧憬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志向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冲突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心情。三、阅读课文,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四、说故事竞赛。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讲牛郎织女的传闻。五、评比1、小组探讨,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2、全班集体评比。六、活动小结今日你兴奋吗?你想说些什么?9《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道张乐平的生平,感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2.了解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漫画故事中所反映的新旧社会时代变迁的缘由,增加对弱者的怜悯和对现在奇妙生活的热爱之情。[背景知识]1、漫画大师张乐平。张乐平诞生于1910年,原名张升,浙江海盐人。父亲是位乡村老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他最早的美术启蒙者。1923年,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30年代初期,常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马上引起广阔读者的留意。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第二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引起轰动。1949年,在宋庆龄支持下,张乐平创办了“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1950年,张乐平担当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张乐平还在《小挚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除了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水准。张乐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人民在肯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感情,人们称他为“人民画家”。2、“三毛”及《三毛流浪记》。“三毛”的形象最早诞生于1935年,1938年暂别读者,抗战成功后又在上海复活。1947年初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乐平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一个弄堂口发觉有三个流浪儿身上披着破麻袋,冻得簌簌颤抖,正围着一个刚熄火不久的烤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