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7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7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7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7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古代文人常将鸟写入诗歌,借其抒发人生的感慨。王湾遥望大雁归去,用“①②”(《次北固山下》)来抒发自己离乡远游的愁绪;刘禹锡仰视青天白鹤,用“③,④"[《秋词》(其一)]来表露奋发进取的豪情;马致远借“鸦”来渲染气氛,用“⑤,⑥,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将自己的无限愁思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

(2)古文使人智慧。在《诫子书》中,诸葛亮用“⑦,⑧”阐述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的不利影响;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⑨,⑩"强调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màn,真个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tōng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欢笑不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迷màn()神tōng()广大路径()奏乐()

(2)下面是学习委员设计的《西游记》情节思维导图(节选),其中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情节是(填写字母);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A.三打白骨精C.国斗法E.真假美猴王C.误入

(3)请参照下面的示例,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

3.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班长振华同学想邀请阅览室吴老师于11月15日下午3点在班级给大家做读书知识的讲座,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

振华:吴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振华。

吴老师:振华同学,你好!

振华:吴老师,打扰了!①,请问您方便吗

吴老师:没有问题,我会做好安排,准时参加。

振华:②

(2)下面是李华在“好书分享会”上的发言稿的部分文字,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4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大门。欣赏《济南的冬天》,我们看到了镶上银边的山尖,看到了贮蓄绿色的水藻;走近《植树的牧羊人》我们见到了坍塌的钟楼,见到了干涸的不毛之地;【甲】品味《纪念白求恩》,我们知道了对待工作不能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的态度;徜徉《动物笑谈》我们了解了怪诞不经的科学实验方法,认识了神采奕奕的大鹦鹉可可……【乙】自然风物、人情百态犹如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语文学习真是让我们流连忘返啊!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建议。(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建议。(2分)

(3)活动中,同学们对诸葛亮这一人物颇感兴趣,振华同学搜索到赵孟頫手写真迹《出师表》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局部),由此可断定该书法字体是()(3分)

A.小篆B.隶书C.行书D.楷书

(4)讲座结束后,振华同学就“如何学习古诗文"这一话题对吴老师进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醉人的红

吴有君

①车子一点点驶近深秋中的大片红颜枫,火焰一般醉人的光芒令人激动不已,它点燃了拜谒者崇敬的目光,也反衬了远处来龙山、磨盘山、麒麟山等比肩山体的清新背景。

②这里的红枫屏蔽了天空,如巨伞,把长方形、南北向布局的土黄色广场罩在跟前。这,就是当年著名的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军区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的“红军广场”。

③往北,我轻轻地移步,脚下还是初始风貌的地面:质地硬扎、格调暖黄。一抬头,一座亭,乡风乡韵,滞留了行人的脚步。耳麦随即导来了电波“我们看到的是红军广场的司令台。"

④1932年3月底的枫树下,杀虎铲、二齿钳和铁锹随双手挖方填土,畚箕等竹篾盛具随双肩运来了小山似的红土和片石……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中,走来了穿着淡蓝色红军装的高个子,深邃双眼的他顾环四周,不停地用笑脸和手势向劳动大军频频回应。他,就是赣东北苏维埃主席方志敏。

⑤他于1899年8月21日诞生在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在1922年的一个春天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领导人。两年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⑥1933年11月18日,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红军广场隆重召开。“独臂将军”刘畴西代表中央政府授予方志敏同志“红旗勋章"一枚、红十军奖旗一面。刘畴西说道“这是中央政府对为苏维埃政杈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的鼓励和嘉奖”在喧天的喜庆中,他走到主席台前,恭敬地接受勋章。

⑦时间,由欢天喜地的表彰走到了1934年11月24日相拥话别的一天。

⑧他在司令台上借当天的全省党的积极分子大会和群众大会,部署红十军北上抗日和苏区的留守发展工作。会后,他将与生死与共的母亲妻儿及其父老乡亲作辞行。因为,会前中央军委指示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与来自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进行合编,成立拥有八千余人的“红十军团"。事实上,中央的红七军团本身来自方志敏缔造的赣东北的老十军。

⑨中央军委任命他为“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指示他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向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宁沪杭方向进军,在战略上策应中央红军正在进行的反“围剿”。

⑩他顾全大局,6天的准备后,就决定今天会后无条件执行命令,从红军广场挥师北上。会场上响起了他的誓言“党要我做什么,虽死不辞"他又面向群众,深情地说道“为了可爱的中国,我们就要离开苏区了,我们就会回来的,这一天并不遥远。”

可惜的是,他这一走并没有回来。在之后赣东北的怀玉山,他下令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迅速突破国民党二十倍于己的包围圈,自己留下来接应抗日先遣队主力部队,后不幸被捕。

1935年8月6日,南昌下沙窝,国民党卑鄙无耻的枪声,扼杀了一个年仅36岁的极其宝贵的生命。

方志敏同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虽然走了,但他战斗过的红军广场还在,他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还在。

伫立眼前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的起始点,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方志敏同志及其红军将士的脉动和心跳。抬头仰望,红枫展示的何止是醉人的风景,亦是先烈傲雪的风骨!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段写作者离红枫林越近越激动的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又引出下文。

B.本文句式灵活,如第③段画线句中长短句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

C.本文第⑦段既承接上文方志敏获得荣誉,又引出下文他执行任务而牺牲的内容。

D.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略写方志敏话别的场景,详写1933年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情景。

5.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走来了穿着淡蓝色红军装的高个子,深邃双眼的他顾环四周,不停地用笑脸和手势向劳动大军频频回应。

6.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写景的句子,请任选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7.文中在前文中称呼方志敏为“他”,为何在结尾处却改为“方志敏同志"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

8.本文以“醉人的红”为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分)

[二](16分)

材料一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用途可以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原薪炭林)。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和被子植物阶段。森林生命周期长、分布广、再生能力强、用途多、效益大,被誉为“地球之肺"。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森林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的树叶和枝干通过反射和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不同,导致林下的气温有所差异。它也是一台天然的“加湿器”。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蒸腾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会吸收部分能量,进一步降低森林区域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在“遮阳伞"加湿器”双重作用下,森林植被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蒸腾作用来调节森林内部的温度变化。实际上,小到一片树林,大到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植被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调节气候的功能。

(摘编自《森林是如何调节气候的》《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材料三10月30日至31日,2023年我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综合演练和技能竞赛在我省全椒神山国有林场举行。本次活动由我省林业局、安徽省总工会、滁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技能竞赛阶段,来自我省的20支竞赛队伍、160名队员围绕6个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参加演练的队员纷纷表示,通过演练,进一步熟悉了灭火流程,掌握了各类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火情处置能力。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全力开展责任落实、源头治理、基础建设、应急处置等工作,全省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得到显著增强,连续22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从“十三五"期间年均52,6起下降至现在的3起、受害森林面积从38.7公顷下降至1.1公顷。

(摘编自《防火于未“燃”!安徽开展森林防火“大比武"》,“人民网"2023年11月1日)

材料四近期,我省多方合作、全方面保障森林防火的扎实推进。

省级林长会议定期调度推进,统筹抓好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各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分工协作。各市、县要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网格管理任务。

统筹资金支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合理确定防扑火队员和村级网格员等待遇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险。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保险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将森林防火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纳入全省林长制考核,对森林防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因失职失责造成森林火灾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摘编自《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安徽日报》2023年11月2日)

9.根据《辞源》所载,汉语“森林”一词,最早见于《文苑英华》意为“树木繁茂",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意思的是()(3分)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C.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苏轼《犍为王氏书楼》)

D.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蔡希寂《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10.小梁准备用上面的材料制作一张名为“森林”的手抄报,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帮他设计三个板块。(3分)

板块一:板块二:板块三:

11.为什么说森林是“遮阳伞"和“加湿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原因。(4分)

12.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推进森林防火工作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6分)

[三](16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兑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太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黄琬传》有删改)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

(3)太后诏问所食多少诏:(4)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16.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分别妙在

哪里。(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翻开书卷,我们在《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天净沙·秋思》《峨眉山月歌》等诗文中寻找到了秋景、秋事、秋思、秋情……

秋天年年相似,心境各不相同,请以《秋天的》为题,记录自己独特的秋天感受。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1)①乡书何处达②归雁洛阳边③晴空一鹤排云上④便引诗情到碧霄⑤枯藤老树昏鸦

⑥小桥流水人家(2)⑦淫慢则不能励精⑧险躁则不能治性⑨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2(12分)(1)(4分)漫迪jìngyuè(每空1分)

(2)(4分)BC.车迟D.女儿G.小雷音(每空1分)

(3)(4分)示例一:专——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示例二:合作——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符合要求即可)

3.(13分)(1)(4分)①我们想邀请您于11月15日下午3点在我们班给大家做读书知识的讲座(2分)②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2分)

(2)(4分)①删去“的态度"或在“不能”后面加上“有"。(2分)②将分号改为逗号。(2分)

(3)(3分)C

(4)(2分)示例:吴老师,您好!有不少同学想学好古诗文,但不知道如何学,您有什么指导意见吗(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55分)

4.(3分)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本文略写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情景,详写话别场景。故选D.

5.(4分)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2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方志敏查看施工情况时的情态,表现了他的高大,沉稳和平易近人。(2分)

6.(4分)示例:写景句:这里的红枫屏蔽了天空,如巨伞,把长方形、南北向布局的土黄色广场罩在跟前。

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枫”比作“巨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枫的枝繁叶茂和壮观。红枫也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向上,生生不息。(举例2分,作用2分)

7.(6分)①前文使用第三人称,可以使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分)·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叙述方志敏同志从参加革命到牺牲的过程(1分)让读者较为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1分),②结尾处改为“方志敏同志”,更显得庄重、严肃,有助于表达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和赞颂之情,(2分)③这两种称呼的变化使文本能够更自然地衔接历史与现实,抒发情感,(1分)

8.(6分)①内容上:意蕴丰富,表面指的是壮丽的红枫风景让人沉醉,深层指的是方志敏同志及其红军将士的傲雪风骨让人崇敬,(2分)②主旨上揭示主题,赞颂了革命先烈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崇敬,(2分)③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④表达效果上: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