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27/wKhkGWX9TkeAYQ1CAAI9wapUW14263.jpg)
![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27/wKhkGWX9TkeAYQ1CAAI9wapUW142632.jpg)
![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27/wKhkGWX9TkeAYQ1CAAI9wapUW142633.jpg)
![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27/wKhkGWX9TkeAYQ1CAAI9wapUW142634.jpg)
![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3/27/wKhkGWX9TkeAYQ1CAAI9wapUW142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
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
C.庐冢(cǒng)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缪(liáo)
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
5.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
材料一:
词原本是当时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多用于公私宴饮、市井娱乐,即为了“应歌"与“佐欢”,故被称作“艳科"。而诗的表现疆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为诗人“耳目之所接",并且“杂然有触于中”,就都可以“发于咏叹"。苏轼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念、儿女情长的樊篱中解救了出来,将其引向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友情谊等等全部涵盖进去。
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词体所不能承担的。苏轼认为词只有像诗人的诗歌那样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诗人之诗,不过句子尚须保持长短不齐,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将诗中常见的乱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广阔壮美的意象写入词中,以一个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气,一洗脂粉俗气。这就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题序,交代了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大量典故入词,使词既可以浓缩性地叙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猎打虎的过程,用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词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词",乐的地位要高于词,词要合乐、谐律。苏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它由一种依赖音乐传播的歌词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如他的《蝶恋花》,按照词律,这一词牌本为双叠,上下片各四仄韵,字数要相同,节奏要相等。而这首词因为前后感彩不同而节奏各异,不能说是词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诗律以填词的影响。有人认为苏词“不协音律”,其实苏轼并非不懂音律,当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音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会对音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选自《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有删改)
材料二:
从维护词体的独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诗、合于诗的动机出发,当时便有人反对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做法,如陈师道指出其“虽极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欲采用此种文体进行创作,必先具有一种与此种文体“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才易于发挥词体的特长功能,才可能创作出本色当行的精美词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种心性与情思,因其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秦少游灵心悱恻,善怀多感,故其词极具倩美神韵,本色当行。而以此种情思为诗,诗亦不免沾染上词的色彩,而招来“女郎诗”、“诗似小词"之讥。与之相反,苏词则被称作“男性的词”,“小词似诗",盖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观所深具者也。从根本说来,唯有性格情思与一种文体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为这种文体本色当行的作家。而苏轼“以诗为词”,不能成为当行本色的词家,其内因正须由此寻出。
晁补之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者,应即在上述缠绵不解之一种。对于苏轼来说,决定了他缺乏缠绵婉结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种“苏轼式"风韵。何谓“风韵”就其实质而言,实乃心性品格的外在体现。心性品格,则又为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所共同形成。由于苏轼吸收了儒家善处穷通、乐天知命,道家清静恬淡、逍遥齐物和佛家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他浸心艺文的愉悦感和博学多识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这便造就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气质。苏轼的词中不仅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样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说来最容易产生柔婉深微、悱恻缠绵的情感的后两类作品中,他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这正是由其通脱的性格决定的。人们熟悉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够证明这一点。他所偏好,所择取者,在那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因为唯有这些,才与他那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相合,才宜于传达出他的这种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这样,其作品的风貌怎么可能与珠圆玉润、低徊唱叹或婉媚柔融、悱恻绵丽等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一致呢苏轼“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同时也是根本原因,的确在于其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势有所不得不然也。
(选自刘石《苏轼“以诗为词"内因说》,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最初词是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其功能也只是“应歌”与“佐欢",与诗相比很弱。
B.《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C.王国维认为词体语言的特色是韵味深长、含蓄深远,能够把诗歌不能言说的细腻情感表达出来。
D.秦少游之所以擅长写本色当行的词,是因为他灵心悱恻,善怀多感,而这恰恰是苏轼所无之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不严格按音律填词,有的还不太讲究,但他并非不懂音律,只是有意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
B.苏轼心性气质的形成,是由于他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部分哲学观和人生观,以及自身的浸心艺文和博学多识。
C.苏轼的词气象开阔、意境高远、笔法随意挥洒、格调直率透彻,与本色当行一派的词作相比,面貌、内涵大不相同。
D.苏轼性情品格与词之文体特性不相符合,是他“以诗为词”、改变传统词创作固有面目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所述观点的一项是()
A.“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
B.“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能改斋漫录》
C.“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碧鸡漫志》)
D.“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4.请概括苏轼“以诗为词"对以往词作的突破。
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1.BA项,“藉”读“旧"。C项,“冢”读“zhǒng"。D项,“槊”读“shuò"。2.D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3.DA项,“徘徊"古义为“停留”,今义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项,“于是”古义为“在这个时候",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项,“美人"古义为“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古人常将其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为“美貌的女子"。4.BA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B项,古今义均为“漫游,游历”。C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D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今义:美貌的女子。5.(1)他)持酒面对大江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如今在哪里呢?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的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2)引发客对历史的回忆(联想)(或:引发客对曹操雄心壮志与惨败现实对比下的回忆);引发客对自身现实处境、未来无可期盼的悲叹;引发客对因命运虚无、生命短暂而应当及时行乐的感慨;引出客人对箫声悲凄的原因的交代;引出下文苏子劝说客人(实则为苏轼自我心理建设)的哲理议论。
二、1.CA项“只是"错误,原文为“多用于公私宴饮、市井娱乐,即为了‘应歌’与‘佐欢’”。B项将《水调歌头》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各自的特点混为一谈。D项“所无之处"错误,原文为“所欠缺”。2.B信息遗漏,原文有“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一语。3.A黄庭坚这句话评价的是苏轼的文章,并不是苏轼的词。4.①将诗的题材引入词中,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②将诗风引入词中,打破了“词媚"的传统观念。③将题序、用典等手法引入词中,纠正了词创作手法单一的弊端。④将诗律引入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5.①材料二采用了递进结构,首段写苏轼“以诗为词”受到时人的批评,次段从词的特点写苏轼缺乏缠绵婉结之情,末段写苏轼气韵是根本原由,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②运用了引证法。如引用王国维的话写词体的特点。③运用了对比论证。如将苏轼和秦观对比,写“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④运用了举例论证。如举《江城子》一例,论证苏轼写“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的词也表现出洒脱情怀。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
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
C.庐冢(cǒng)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缪(liáo)
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
5.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
材料一:
词原本是当时为了配合流行乐曲而填制的歌词,多用于公私宴饮、市井娱乐,即为了“应歌"与“佐欢”,故被称作“艳科"。而诗的表现疆域是无比广阔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为诗人“耳目之所接",并且“杂然有触于中”,就都可以“发于咏叹"。苏轼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念、儿女情长的樊篱中解救了出来,将其引向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友情谊等等全部涵盖进去。
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苏轼之前,无论是花间词派的“婉丽绮靡”,还是“一冯二主"的亡国之音,其实风格都大同小异,都没有摆脱“香软"、“婉约”的限制。严肃的题材和崇高的格调,似乎是词体所不能承担的。苏轼认为词只有像诗人的诗歌那样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诗人之诗,不过句子尚须保持长短不齐,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将诗中常见的乱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广阔壮美的意象写入词中,以一个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气,一洗脂粉俗气。这就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多数词作并无题序。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文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如《水调歌头》的题序,交代了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大量典故入词,使词既可以浓缩性地叙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猎打虎的过程,用冯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词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词",乐的地位要高于词,词要合乐、谐律。苏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它由一种依赖音乐传播的歌词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如他的《蝶恋花》,按照词律,这一词牌本为双叠,上下片各四仄韵,字数要相同,节奏要相等。而这首词因为前后感彩不同而节奏各异,不能说是词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诗律以填词的影响。有人认为苏词“不协音律”,其实苏轼并非不懂音律,当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音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会对音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选自《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有删改)
材料二:
从维护词体的独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诗、合于诗的动机出发,当时便有人反对苏轼这种“以诗为词”的做法,如陈师道指出其“虽极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欲采用此种文体进行创作,必先具有一种与此种文体“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恻幽约的情思,才易于发挥词体的特长功能,才可能创作出本色当行的精美词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种心性与情思,因其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秦少游灵心悱恻,善怀多感,故其词极具倩美神韵,本色当行。而以此种情思为诗,诗亦不免沾染上词的色彩,而招来“女郎诗”、“诗似小词"之讥。与之相反,苏词则被称作“男性的词”,“小词似诗",盖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观所深具者也。从根本说来,唯有性格情思与一种文体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为这种文体本色当行的作家。而苏轼“以诗为词”,不能成为当行本色的词家,其内因正须由此寻出。
晁补之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者,应即在上述缠绵不解之一种。对于苏轼来说,决定了他缺乏缠绵婉结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种“苏轼式"风韵。何谓“风韵”就其实质而言,实乃心性品格的外在体现。心性品格,则又为先天素质和后天修养所共同形成。由于苏轼吸收了儒家善处穷通、乐天知命,道家清静恬淡、逍遥齐物和佛家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哲学观和人生观,再加上他浸心艺文的愉悦感和博学多识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这便造就了他潇洒超旷的心性气质。苏轼的词中不仅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样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说来最容易产生柔婉深微、悱恻缠绵的情感的后两类作品中,他所表现出的仍然无不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流行坎止"的洒脱情怀。这正是由其通脱的性格决定的。人们熟悉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能够证明这一点。他所偏好,所择取者,在那开阔的气象、高远的意境、随意挥洒的笔法、直率透彻的格调。因为唯有这些,才与他那潇洒超旷的性格心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社团工作计划鼓励学生写诗
- 2025年羧甲淀粉钠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课件与练习
- 制冷空调培训课件
- 强化废弃物管理推动生物降解
- 构建系统耦合度控制与优化机制
- 关于员工培训的会议纪要及培训计划
- 功能、使用与维护指南
- α-Lactose-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Sodium-ethylparabe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双溪漂流可行性报告
- 采购流程各部门关系图
- 力士乐工程机械液压培训资料(共7篇)课件
- 英语单词词根
-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课件
-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整体及条款解读
- 村光伏发电申请书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课件
- 施工现场专项消防安全检查表
- 如何当好学校的中层干部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模拟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