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诗词曲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复习说明:

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的要求,诗词鉴赏作为主观题考查是09年上

海语文中考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也是我校广大师生面临的•个挑战。因为以往只要背诵积累,

习题限于若干诗句的默写(或理解默写)填空而已。现在却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等方面来鉴赏古诗词。从几次区统考的情况来看,学生答此种类型试题普遍感觉困难,得分

率非常低。究其原因有:答非所问;审题不当任意发挥;生搬硬套术语;不能迁移,弄错诗

意;答题不规范,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的“言传”等。因而,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准确把握鉴赏角度,就成了我们初三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能欣赏优秀古诗词的意境,清楚的表达

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反映了一种语文素养上

的要求。

为此,我们选了诗词曲鉴赏这一专题给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对诗词曲鉴赏专题有一个

整体的把握,来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品评、鉴赏诗词曲的能力。

专题复习目标:

1、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进而能对诗词分析综合。

2、能够结合诗词,用恰当的语言鉴赏评价诗词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点。

3、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

专题课时安排:

4课时。本专题复习教案由四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1课时。

专题设计思路:

根据中考对诗词曲鉴赏的基本要求:①读懂诗句,理解诗词的内容、主旨,把握诗人抒

发的感情。②理解诗词借景抒情、运用修辞、注重炼字炼句等艺术特点。结合我们学生古诗

词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确定此专题复习的重点是:鉴赏诗词语言、表达技巧,结合内容准

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

教学中,从古诗词的题材内容入手,帮助学生储备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通过典型例题

解析,归纳总结,讨论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

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以此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专题教学过程:

专题复习时,①教师示范讲授(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诗词

鉴赏兴趣)、②学生合作交流(刚开始进行诗词鉴赏有一定难度,组织学生有效地讨论合作

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和③学生练习体验(通过经典的练习,使学生体验感悟诗词魅力并

掌握诗词鉴赏的规律),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诗词曲分类梳理

考试范围的20篇诗词曲,内容庞杂,为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把握,理解和记忆,设

计给诗词曲按内容分类梳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中,教师按内容给诗词曲大致分为5类,即:①描绘山川美景,赞美祖国河山;②

表达报效祖国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怀:③表达思念故乡、思念友人的情愁别绪;④抒

发伤时惆怅、表达志趣心境;⑤揭露剥削阶级的横征暴敛,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学生

合作讨论,明确各诗词的大致内容后,并把20篇诗词曲归类。在归类过程中,有些篇目归

类兼而有之(例如《黄鹤楼》,既可以归到①描绘山川美景一类,也可以归到③表达思念故

乡一类),设疑故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主动归类的意识,进一步熟悉诗词内容。

第二课时把握诗词曲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诗词是情感的产物,诗人的情感往往借助景、物来表达,这时的景和物成了诗人思想感

情的载体,这就是意象。欣赏时要通过领悟诗歌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

情感,从而进入诗词的意境,领会诗词的主旨。我校学生缺乏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这

是诗词欣赏的致命不足,因此,设计诗词情境鉴赏。并由此出发设计可能命题的角度: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词)中的某句话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题型的设计由浅到深,除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外,也让学生明白对诗词的鉴赏要由表

象到内涵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题目有对象、有季节,王维诗

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给学生方法点拨,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交流,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赏析诗词曲的表达技巧

初中生对诗词曲的表达技巧的赏析有一定难度,它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

上。考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表现手法,有可能考修辞手法。初中学生对古诗词

的表达技巧了解的不多,因此,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木术语,了解常见的古诗词艺术手法,为

古诗词的鉴赏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饰方法等内容,激活学

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明确在古诗文中,诗人也常用这些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师生共同归纳

总结这些方法: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用典抒情)

(二)表现手法:1、衬托;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3、对比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在学生回忆了解这些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分类练习,在此过程中进行方

法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第四课时品味诗词曲的语言

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在诗词中更加突显。有许多诗词因语言的精心锤炼而成为后人推

崇备至的文学典范。这些诗词往往因•字词的独特运用,使境界顿生,让人百般品味。而

我们的学生语言积累薄弱。语言品味对进一步理解诗词主题内容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时

旨在通过炼字炼句来把握诗词。

教学中通过实例来品评诗词中某个字词的艺术效果,师生互动并总结鉴赏的方法。再通

过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品味诗词的语言。

通过4课时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通过巩固练习部分,进一

步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词曲的能力。总之,设计诗诃鉴赏专题复习,不仅让学生初步具有鉴

赏诗词的技巧,更希望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附:专题复习具体内容

第一课时诗词曲分类梳理

考试范围的20篇诗词曲,按照内容,学生交流初步进行分类,使学生对这些诗词曲有

一个整体的印象。复习中设疑:《黄鹤楼》、《望洞庭湖送张丞相》可以归入哪类?学生讨论。

(-)描绘山川美景,赞美祖国河山

《望岳》唐杜甫

全诗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结尾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抒发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优美风姿。

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山居秋暝》唐王维

诗人描绘了深山宁静、优美的景物和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

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诗人描绘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雅、清静、清幽,表现了作者欢快与空灵的心境。抒发自己

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作者由荷塘做中心,再写荷塘堤上起舞的沙鸥,然后又由荷香延伸到

周围,进而延伸到天边,由中间到四周层层展开,一点到面连及整个江南,景物迭出,各具

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天净沙•秋》元白朴

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勃勃生机。诗人将秋11

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表现了词

人心情从凄凉悲伤到开朗乐观的变化。

(-)表达报效祖国的抱负,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怀

《诉衷情》宋陆游

词中作者回顾自己当年回忆当年从军戍边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表达了词

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悲怆苦闷的愁苦情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建立功名的壮怀。然而山于

朝廷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腐朽,使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自己白发已生,年岁蹉花,

种种理想,尽成空梦,“可怜白发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表达了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

命运的爱国精神。

(Ξ)表达思念故乡、思念友人的情愁别绪

《一剪梅》宋李清照

这首词摄取了残败的红藕、冰凉的枕席、云中的大雁、月下的西楼、东流的江水等景物,表

达了自己形单影只、思念离家远行的丈夫、愁情无限的情感。

《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

这支小令可分为两个层次,两层的写法完全不同。前三句为第一层,写离别相思之情,用直

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层,是以景托情,而景中含情,言尽而意不尽。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这是一首小令。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列出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是全篇的主旨。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送友人》唐李白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四)抒发伤时惆怅、表达志趣心境

《登高》唐杜甫

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体,

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这首词写元宵节灯市。写灯、写观灯的人,更主要的是描写日夜思念的“那人”。而“那人”

是作者自己人格的象征,是写自己被统治阶级所排斥而又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隐喻作者在

遭受排斥打击后仍不肯随波逐流的品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这首酬赠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

积极、乐观精神。

(五)揭露剥削阶级的横征暴敛,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

《卖炭翁》唐白居易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横征暴敛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

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第二课时把握诗词曲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诗词是情感的产物,当诗人的情感不能自已时,往往借助景、物来表达,这时的景和物

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这就是意象。欣赏时要通过领悟诗歌意象的寓意,把握诗词的内

容、感知诗人的情感,从而进入诗词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

诗词情境的鉴赏

可能的命题角度: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词)中的某句话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方法点拨:

1从分析诗词题目入手。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有时能揭示诗词写作的时间、

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词解读的切入口。认真分析诗词的题目会给我

们整体把握内容提供一些重要的提示。例如《送友人》、《四块玉•别情》、《诉衷情》、《望洞

庭湖送张丞相》、《水仙子•咏江南》等,从标题即可以感知诗词内容和感情基调。

2从作者的背景入手。了解一些诗人(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境遇。例如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重要诗人词人,尤其应该熟悉。

3阅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的写作内容(离情别绪、游子思乡、山水风光、壮志难酬、

杀敌报国、托物言志等),然后找出描写诗词形象(主要是景物)的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描

写所营造的情境氛围:或闲适淡泊,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凉,或雄浑壮丽,或和谐静谧,

或开阔苍凉等等。

4依据诗词情境氛围理解诗句中作者寄予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失望、伤感、恬

淡、闲适、乐观、忧国忧民……或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还有一点容易忽视的是,不要轻视忽视诗词中的注释,古诗词鉴赏的命题选材仍以“浅

易”作为标准,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命题人常常要作些有意的提示,试卷上没有多余的文

字,诗词后的注释,常常为我们提供了暗示。

复习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表

现的画面。

一轮明月高挂蓝天,月光透过松枝照下来,清澈的泉水淙淙地在山石上流淌。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深山宁静、优美的景物和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对洁净纯朴的山野生活的

喜爱和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思想。

学生练习交流2: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2、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一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段曲折的道路。

学生体验感悟3: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上的名作,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成了千古名句,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可能的理解有①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或②发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或③发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切的豪迈气概;或④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第三课时赏析诗词曲的表达技巧

初中生对艺术技巧的研究判断有一定难度,它建立在对各种艺术手法掌握的基础上。考

试时有可能考表达方式,有可能考表现手法,有可能考修辞手法。初中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

和掌握的不多,因此,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术语,了解常见的古诗词艺术手法,为古诗词的

鉴赏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用典抒情)

(-)表现手法:1、衬托;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3、对比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一、表达技巧(主要艺术手法)的鉴赏

可能的命题角度: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方法点拨: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

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反衬、用典、动静结合等。

(-)表达方式:a借景抒情、融情入景;b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复习示例4:阅读《一剪梅》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这首词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这首词摄取了残败的红藕、冰凉的枕席、云中的大雁、月下的西楼、东流的江水等景物,表

达了自己形单影只、思念恋人、愁情无限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二)表现手法:反衬、用典

反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种表现手法。若不加注意,容易造成误解。因为用于反衬的内

容常常与诗词的主旨相反,因此,须作分析与训练。

用典可以大大拓展诗词的容量,深化诗意。用典本是•种优点,但对于不熟悉典故的读

者来说,可能成了难点。因此,在教学复习中应多加提示,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典故,至少不

要从字面上去误解。

复习示例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作者用了两个典故。请分别说说作者用

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怀旧”句借向秀对嵇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借晋人

王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学生练习6: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首词下阕为什么先描写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妇女?

词人先描写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妇女,反衬出那人甘于寂寞、不慕繁华、不随波逐流的美好

品格。

2、在王国维论述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个境界中引用了“众里寻他T-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赋予它什么内涵?

王国维引用这儿句诗句比喻成大事'业者都经过艰苦的努力奋斗,终能达到目标,实现心中的

愿望的道理。

(三)运用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

学生交流7: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回答问题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11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J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友人离去比作蓬草那样随风飘转到万里之外,行踪不定,

形单影只,表达了对友人瓢泊生涯的关切之情。

2、清朝词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试列举这首诗中的诗句作说明。

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写的是眼前景:离群的马萧萧嘶鸣,难舍难离;表现的是

离人的情:依依惜别,深情无限。诗人借景抒情,情真意深。

第四课时品味诗词曲的语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

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许多诗词因语言

的精心锤炼而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文学典范。这些诗词往往因∙字一词的独特运用,就使境

界顿生,让百般品味而经久难忘。因此,鉴赏诗词就得感知妙语。

品味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鉴赏)

可能考查方向: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炼字);对寻常词语的品味与理解;

鉴赏方法: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

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说效果)。

复习示例8: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蒸”是“弥漫”之意,写吐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蒙H龙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

“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

2.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

学生体验9:阅读《诉衷情》,回答问题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回忆当年从军戍边的经历,而今山河破碎,胡人嚣张,两鬓白发,壮志难酬,表达了

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悲怆苦闷的痛苦情感。

2、古人写诗填词,极为讲究用词。请从这首词中选取一处,说说用词的精当。

如“泪空流”中的“空”,写吐了词人竭力想收复失土,但由于投降派当政,因而•切理想

都成空想的悲愤心情。

巩固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景色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卜呈现的优美风姿。

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诗人抓住西湖景物特点描绘议论、并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表现了诗

人时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曲从哪些方面突出了秋天的景色?

这首词写了“老树寒鸦”,“飞鸿”,写了“白草红叶黄花”,从而突出了秋天的景色。

2、从景物描写的画面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变化?

这首词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表现了词人心情从凄凉悲伤到开朗乐观的变

化。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通过秋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猿猴在风中哀啸、树叶飒飒飘落、江水滚滚奔涌等景物,写出了诗人悲伤哀愁、

颓唐苦痛的心情。

2、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穷苦潦倒的窘迫处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典故有什么好处?

颔联借用向秀作《思In赋》和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感情发达更加丰富,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