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

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剧集市场蓬勃发展,每年都有几百部的上新、逾万集的播出,人们

对优质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类作品:它

们具备精品剧的品相,一开始就给足人们观剧期待,然而随着剧情推进,陆续

出现人物形象不连贯、剧情不合逻辑、结尾仓促等问题。比如,前不久一部非

常火的家庭剧,情感刻画细腻、演员演技精湛、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始播就赢

得广泛好评。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整体质量下降,口碑随之滑坡。这类“半

部好剧”的现象当前比较普遍。

相比于泛泛之作,“虎头蛇尾”的作品更令观众感到遗憾。剧集出现这些问

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不扎实。剧集体量大、播出周期长、收看门槛低等特

性,使其具有“陪伴”属性,能否迅速与观众建立共情,是很多编剧创作时首

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吸引眼球,编剧会在剧集开头设置各种悬念,埋下各式伏

笔,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多线叙述的开展,人物不断增

加,故事变得复杂,很容易出现情节衔接不畅、人物设置前后矛盾等问题。如

何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编剧在动笔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可以

为每个角色设置一份详尽的人物报告,这样不仅会让一个个角色立体丰满,还

可以有效减少情节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好的编剧不仅栗保持“局外人”的客观

冷静,随时审视故事前后的连贯性,还要在情感上完全投入到作品中,与剧中

人物同呼吸、共欢笑,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可感可信,否则很容易把角色变

成仅仅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虽然起初惊艳,后期却黯然失色。

剧集创作是团体协作的项目,避免出现“半部好剧”现象需要整个行业提供

支持。很多剧集拍摄周期紧张,只有故事大纲或者前几集内容就立项拍摄,没

有给“一剧之本”留有足够创作时间。为赶进度,有的作品往往多个编剧联合

创作,这种情况尤需整体统筹,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问题。

“半部好剧”现象,也与当前剧集盈利模式有关。《中国电视剧风向标报告

2020》显示,仅2020年1月至8月,上新电视剧60部、网络剧162部,当前

网络视频平台是剧集播映的重要渠道,剧集也是各平台吸引会员以增加营收的

重要抓手。在这些视频平台上看剧,往往前几集免费,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购买

“会员资格”。因此,制作方往往在一部剧的前几集上花费最多心血:将节奏

紧凑、高潮迭出的内容前置,吸引观众掏钱观看。

倾力打造作品“开头彩”本无可厚非,但作为集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人们提

供精神食粮的文艺创作者,如果只追求“短平快”、赚“快钱”,让一部有可

能成为精品剧的作品止步于“半部好剧”,就会格外让人“恨铁不成钢”。

“半部好剧”的“希望”在于,它显示出当前剧集创作者具备打磨精品的潜力,

而差的这一口气,恰恰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为了写《大工匠》,

编剧高满堂曾长期在工厂体验生活;为拍好《大江大河》,主创团队对细节严格

把控,小到一碗肉在剧中年代怎么吃,都认真“考据”一番。水平有高低,质

量有高下,但创作态度和创作追求决定着作品最终呈现的品格。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士兵突击》《大明宫词》

《闯关东》《潜伏》《父母爱情》,再到走出国门并受到海外观众欢迎的最新网络

剧,经典的诞生都是主创人员耐得住寂寞、用心创作的结晶。期待我国剧集创

作去掉浮华浮躁,重视创作规律,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摘编自任飞帆《让“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材料二:

且看,《和平饭店》前10集,陈数、雷佳音搭档的反差萌清新脱俗,情节推

进中,悬念迭着悬念,叫人一秒都不舍得快进。可10集过后,易容、掉包、制

毒、徒手劫刑场等反逻辑、反常识的剧情一再出现,把之前累积的好感消解殆

尽。《台湾往事》前15集完全有成为经典的潜力,但从第16集开始,关乎家国

情怀的正剧就变成俗套的神剧,连骑个自行车都要动用技术抠图。《美好生活》

也不例外,前20集凭细节戳中了中年心事,靠演技赢得了生活质感,但20集

之后几乎所有出场人物都有了三角四角情感纠葛。于是,这些剧集的网络评分

无不高开低走。

“半部好剧”谁之过?祸首就是如今国产剧的通病——注水。本应是戏核突

出、节奏流畅的好故事,出于商业原因,硬生生被大量啰唆又俗套的“凑集数”

拖垮。为了多放广告凑集数,往剧情里硬添加不必要的人物、情节,甚至一些

段落重复剪辑,“闪回”段落越来越长。常常是十集之前,该放的戏剧钩子都

已放置,观众也多“上钩”,此时在酒里兑水还是在水里兑酒,浓度全凭资本

诉求。如果一集能卖1200万,多剪五集就能多卖6000万,何乐而不为!反正

拖拖拉拉几十集,只要关键悬念一直在,观众再不耐烦,在没有更好的剧集替

代前,也不至于一怒弃剧。

电视剧行业,本应剧本至上,却成了经济账本为王,结果是,精品剧不精,

水剧更水。要避免“龙头烂尾水蛇腰”的“半部好剧”频频出现,需要平台自

身把好品质关,更需要创作者沉静下来,少些商业投机,回归初心。

(摘编自王彦《电视剧高开低走半部好剧,谁之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部好剧”总是前面几集或者十几集精彩,给足人们观剧期待,但后面

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B.编剧在剧集开头设各种悬念、埋各式伏笔,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建立共

情,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和保持其观剧欲望。

C.像《和平饭店》《美好生活》等网络评分高开低走的作品,都应该像《士兵

突击》《潜伏》一样从“半部好剧”成长为精品力作。

D.编剧在剧情里注水,使情节拖拖拉拉,剧集愈来愈多,根本原因是为了实

现商业盈利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虎头蛇尾”的剧作比泛泛之作更令观众感到遗憾,是因为它们有成

为精品的基础,观众的期望值较大。

B.编剧保持“局外人”的客观冷静,能增强故事前后的连贯性,使作品中的

人物更完整,使读者共情。

C.材料一以《大工匠》《大江大河》为例,意在说明创作者要贴近生活,才能

够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D.如果《台湾往事》15集之后的各集,依然能关乎国家情怀,就可以成为经

典,就能改变评分高开低走的趋势。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举出的家庭剧例子,论证了现实生活中有“半部好剧”现象存

在。

B.文章主体部分从剧集创作、盈利模式等多方面指出了“半部好剧”的成

因。

C.从文章第四段数字的对照看,网络视频平台已是当前剧集播映的重要渠

道。

D.文章基于观众具有发现精品的潜力,提出了让“半部好剧”成精品的观

点。

4.两则材料都揭示了“半部好剧”出现的原因,请简要概括其各自的侧重点。

5.如欲为“半部好剧”寻找出路,请结合材料分析从编剧方面应如何来做。

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妈妈

王愿坚

我问:“刚才那个女同志是谁?”

旁边的同志说:“同志们都管她叫老妈妈。算咱这个医院的副队长,又是政

委、看护员、炊事员、采购员……反正这洞里的事她一手包干。人倒是个好人,

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灵,嘴又啰唆……”听着听着,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天放亮的时候,外面的联络员传递回消息:“外面到处是敌人,在找伤员。”

一听这情况,洞里顿时乱了起来。旁边的老刘第一个放大嗓门儿喊着:“唉!

这下子可完了,完了……”我也急得不知怎么是好。

正在这时,老妈妈忽然霍地站了起来,走到老刘跟前,厉声地说:“老刘呀,

什么完了,完了!你想想,你说这话能对得住长征路上的那些同志不?……”她

从腰里摸出一件什么东西,用力抖了抖,里面铮铮作响,“这是特委留下的钱,

我可以偷着下山买米给你们做饭吃;钱花光了,我就是下山讨饭,也不能让你

们饿着……”

她说完话,洞里鸦雀无声。

山上的松涛呼啸着,风,把早晨的浓雾一团团地刮进洞里来。

休息了一会儿,老妈妈欠起身,低声叫道:“主力上下来的张同志,你能到

外面来吗?”

洞外,是一块光坪。太阳已经露脸了。从弥漫的大雾里看去,像个通红的大

火球。她搀着我向一棵大树走,忽然自言自语地说:“大妈,有开水吗?我可

要开的。”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一怔。迎着朝阳,我眯着眼睛仔细地打量起了她。苍

老的脸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门牙也残缺不全,在她的左眼下,有一个

黄豆大的疤痕•……懊,想起来了。三年前秋天,我奉命到潮汕地区去和一个新成

立的组织接头。这是我们约定好的联络暗语。她就是我的联络人。她比三年前

老多了,看上去约有六十岁的样子,嘴角上添了皱纹,鬓角也花白了。

她把我扶到树下一块石头上坐好,收敛了笑容,说:“老张,这里就咱两个

在党,得把这担子担起来。”

我们把事情商量好了,又回到洞里。大概因为我是主力上来的,又是个干部,

大家都同意我暂时负责。我拿过那支驳壳枪来擦着。这工夫,老妈妈早已趁着

雾大、不会暴露目标的时候,点上了火,烧了开水;她把开水舀出来一些,冲

了盐水;又把来下到锅里。然后,端着一茶缸盐水,挨个给伤员擦洗、包扎伤

口。她这一切做得那么仔细,那么沉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似的。这

种镇定的情绪感染着洞里的所有人,大家都安定下来了,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

容。

老妈妈把事情弄完了以后,抄起一根竹杖,对我说:“我去了。”

时间真难熬啊,太阳已经落了,还不见老妈妈回来。我出去瞭望了好几次,

除了遍山荒草、大树、怪石,什么也看不到。更难的是粮食没有了,同志们都

在忍着饿呢!

黄昏时分,我决定顺着山路去找找看。我沿着小路往下爬了约莫半里路,实

在爬不动了。我靠着一棵大树,四下戚望了一下,远远地看见路旁草丛里好像

有一个人影在蠕动,我警惕地掏出了枪,问了声:“谁?”一个微弱的声音回

答:“是我。”我走上去一看,正是老妈妈。只见她脸上、手上满是血迹,两

肘两膝上的衣服也破了。她趴在地上,头前放着一个包包,她用手和头顶着那

个包包,正吃力地往山上爬。我连忙跑上去,激动地叫了声:“妈妈!”她见

我来了,咧开干燥的嘴唇笑了笑。我用一只手拎着东西,她扶着我,就上了山。

她一进洞口,就忘记了劳累,挤在人堆里,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像多久不

见的亲人一样。她摸着年龄最小的和母子的手,抱歉地说:“孩子,饿坏了吧;

上了几岁年纪,走道不利索,真是……来”说着,解开了包包。这个包包简直是

个杂货摊,里面有约莫十来斤的一小袋米,有打糕,有窝窝、红薯、干红薯丝

子,有一块豆腐,有一个小南瓜,还有几卷各种颜色的布——大概是给我们包

伤口用的。她把可吃的东西按人们的伤情轻重分了分。

同志们饿了一天,现在每人都拿着一样东西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洞里的

空气顿时活跃了。正吃着,忽然和花子喊了声:“老妈妈哪里去了?”

我连忙跑出洞来找,只见她老人家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两手捧着一样东西

在吃呢,见我去了,忙把手里的东西掖在衣服底下藏起来。我好奇地抢过来一

看,原来是一块草根、菜叶、红薯丝、烂南瓜杂拌的窝窝。我眼眶子一热,一

把抱住她:"妈妈,您……”

“别嚷,别嚷,别叫同志们听见。”

我硬把自己手里的一块煮红薯和她换过来。这天夜里,我被老妈妈的行动感

动着,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老妈妈早早做好了饭,换完了药,又下山

了。

一个白天,我把老妈妈下山讨饭的经过和她瞒着大家吃的东西给大家说了说。

最爱嚷嚷的老刘也怔怔地沉默了一天,最后才对我说:“老张,我的伤势轻,

有什么事只管叫我干,要不,我对不住妈妈呀!”……

日子过得飞快,我已经康复了。黄昏,我收拾停当,就要上路了。走出了好

远,回转头来看时,只见老妈妈还站在岭头上向我张望,她那花白的头发,迎

着山风,微微地飘动着。

1955年10月8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老妈妈暗语的提示下,又通过辨认她的容貌,认出她是当年的联

络人。

B.老妈妈铮铮作响的钱袋子,既说服了同志们,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

伏笔。

C.老妈妈拿回的食物包,种类丰富,让同志们吃得开心,而她自己累得没有

胃口。

D.老妈妈为了上山,头顶着包,用爬的方式爬山,是因为搞粮食太累,身体

衰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老刘这个人物面对敌人来找伤员时慌乱、悲观、不知所措,目的是

与老妈妈这个人物构成对比衬托的关系。

B.小说写“我”回忆三年前跟老妈妈接头时她的相貌与现在的相貌形成对

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小说叙写老妈妈点火,烧开水,冲盐水,擦洗、包扎伤口等一系列行为,

主要是为了突出老妈妈身体衰老的特点。

D.小说收笔写头发花白的老妈妈站在岭头为“我”深情送别的画面,不仅生

动感人,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8.小说中两处划线都是景物描写,请简要说明各有什么效果?

9.小说中为什么没有写老妈妈下山讨饭的情节?请从叙述艺术角度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繁昌县兴造记

宋•曾巩

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

平年始以为县。县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出入无门

关,宾至无舍馆。今治所虽有屋,而弹逼破露,至听讼于虎下,案牍浮节,

栖列无所,往往散乱不可省,而狱讼、赋役失其平。历七代,为令者不知几人,

恬不知改革,日入于坏。故世指繁昌为陋县,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

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

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

廊。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温,各以序为。自

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底Z七年十

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柿栗之货,

足以自资。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

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予知县之去陋名,而

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

夏令用荐者为是县,不惟兴利除弊可法也,而其变因循,就功效,独何其果

且速与!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

与!于是过子产矣。

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

之又难也。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

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

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全宋文》,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

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以纳四方之宾客/

B.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

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以纳四方之宾客/

C.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

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以纳四方之宾客/

D.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

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以纳四方之宾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宗,庙号名。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

宗。

B.簿书,古代官署中的文书、档案、簿册等物,以及私人的书籍、信件等。

C.庆历,年号名。“庆历七年”是用年号纪年,与前文“太宗二年”纪年法

不同。

D.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其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昌自唐朝设县以后,治所极为简陋,县令连听讼断案的大堂都没有,而

历任县令恬然自安,不曾改变,所以此县一向被认为是个陋县。

B.夏希道担任繁昌县令后,不仅大力修建治所,还使狱讼、赋役公平,使此

县户口从最初的三千余家增加到近万家,可谓让旧貌换了新颜。

C.繁昌是富庶之地,有美丽的景色,能干的县令又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些使繁昌非常繁华,有了极大的魅力,能够吸引行旅者来游。

D.作者认为夏希道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兴利除弊,卓有成效,在很短时间里

把繁昌治理得很好,非常懂得为政,可以说超过了古代的子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

(2)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柿栗之货,足以自资。

14.作者认为夏希道嘱托其写《繁昌县兴造记》的原因是什么?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壕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靖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

嘉峪关,感慨万端,写下此诗。严关:即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理位置非常险

要。

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结,城墙绵亘,似乎压低了陇

上层云。

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大漠苍茫,条件艰苦,令

人生畏。

D.尾联用“增函之固”来作比,以靖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雄伟、

险奇0

16.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林则徐“遣戍伊犁,出嘉峪关诗,风格高

壮……”。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里。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过秦论》中“,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的概括。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o

(3)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

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原因的句子是“,”。

六、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78年6月13日,人民作家柳青病逝于北京。他晚年仍倾尽全力创作《创业

史》,计划中的四部曲虽然最终未能完成,但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如若

灯塔一般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

文学创作对他而言,并非是吟风弄月式个人感怀的自我表达,而是包含着

并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意义。他不是的“干预生活”,而是直接到生

活中去。他地使用了将“作者的叙述与人物的内心独白”糅在一起的新的

手法,以便更好地展现各种人物心理的复杂转变。因为把人物写透了,所以他

笔下的人物才那样o

他不但写过《创业史》这样的小说作品,也写过《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这

样针对具体问题的非文学作品。他拿出稿费作为创办机械厂的费用,为村民解

决用电问题……人民也没有忘记他,(),才娃的原型更是情难自抑,泪如雨下。

正如贺敬之诗中所言:“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计划中的四部曲最终未能完成,但他留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