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病

理学的任务是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

代谢等方面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

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

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为临床

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C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病理

理论。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与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病理生理学中基本病理过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XC、

休克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机体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

4.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观察、描述常见疾病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病理变化的能力。

2.能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大体与镜下、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理论

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FI标】

1.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建立正确的疾病观。

2.培养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刻苦的学风。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任务、地位;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具有理解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制作流程及基本操作技术的能力。

【教学内容】

1.阐明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内容。

2.讲述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讲清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简述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病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疾病概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

2.熟悉疾病的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能力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阐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概论

简述疾病的常见病因种类,原因与条件的相互关系。

笫三节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讲清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因果转化、损害和抗损害反应、局部与整体的

相互关系这四大基本规律,举例说明。

第四节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简述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细胞、分子机制。

第五节疾病的转归

重点阐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简述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凋亡、再生、

肉芽组织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的病理变化特

点,坏死的病变特点、类型、结局,肉芽组织的形态、成分和功能。

2.熟悉萎缩的原因及种类,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再生的种类,瘢痕组织的

形态及作用,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基本过程。骨折愈合过程。

3.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病理性色素沉着

的特点,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及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熟练观察萎缩、肥大、变性、坏死、肉芽组织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变化的

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简单介绍组织损伤的原因。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1.阐明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定义。

2.讲述萎缩按病因的分类。

3.简述适应性反应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第三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重点阐明变性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

着、病理性钙化的病理变化。

2.阐明坏疽的概念、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结局。

3.简述各种变性的常见原因和结局,凋亡的定义和形态学改变。

第四节损伤的修复

1.阐明肉芽组织的形态、功能。

2.讲清创伤愈合的过程和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3.简述再生的类型,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再生过程,影响再生修复的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炎症、渗出、炎症介质、脓肿、蜂窝织炎、用、痈、炎性肉芽肿的概

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炎症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特点。

2.熟悉炎症介质的种类,渗出的过程及意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

3.了解炎症的原因。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的能力。

2.能熟练观察和描述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能熟识各类炎症的主要病变特

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1.阐明炎症的概念。

2.简述炎症的原因。

第二节炎症介质

1.阐明炎症介质的概念。

2.讲述炎症介质的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阐明炎症中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炎细胞的种类、形

态和功能。

2.讲清液体、白细胞渗出的过程、机制、意义。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

1.重点阐明炎症的分类及渗出性炎症的主要恃点,用、痈、炎性肉芽肿、炎

性假瘤的概念,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区别。

2.讲述变质、增生性炎症的分类及病变特点。

第五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讲述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充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

第六节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

简述炎症的临床分型和炎症的结局。

第五章肿瘤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肿瘤、异型性、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概念,掌握肿瘤

组织和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肿瘤的命名原则,癌和肉瘤的区别。

2.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肿瘤生长的生长速度、扩散机制,肿瘤的分

级和与分期,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分类,常见的上皮性肿瘤、间

叶组织肿瘤主要病变特点。

3.了解肿瘤的代谢特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初步具备区别肿瘤增生与炎性增生的能力。

2.能理解肿瘤的异型性的含义,初步具有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和识别良性和

恶性肿瘤、癌和肉瘤的病理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阐明肿瘤的概念,讲清炎性增生与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第二节肿瘤的特性

1.重点阐明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途径。

2.讲述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3.简述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肿瘤扩散的机制,恶性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三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讲述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局部和全身影响。

第四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阐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重点阐明良、恶性肿瘤的命名原则,举例讲解。

2.讲清癌与肉瘤的区别。

3.简述肿瘤的分类。

第六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阐明癌前病变,I、口、in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早期浸润碍的概

念。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1.讲述常见上皮组织良、恶性肿瘤和间叶组织良、恶性肿瘤主要病变特点。

2.简述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其他肿瘤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八节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简述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掌握水肿、凹陷性水肿

的概念及水肿发生机制。

熟悉心性水肿的发生机制,熟悉钾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

响。

3.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原则,了解肺水肿、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

发生机制。

【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解释各种脱水的原因以及如何影响机体的变化的能力,能用水肿的发生

机制解释各种类型的水肿。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1.阐明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2.简述三种脱水的防治原则,水中毒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节水肿

1.阐明水肿、积液、凹陷性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生机制。

2.简单介绍水肿的分类及心性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

影响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

简单介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章酸碱平衡紊乱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各型

酸碱中毒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

体的影响。

2.熟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及对机体的影

响。

3.了解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发病原因和机体的临床表现,分析机体出现何种酸、碱平衡失调。

【教学内容】

第一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I.阐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C

2.简单介绍酸、碱的概念及来源。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

讲述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意义

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重点阐明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

对机体的影响。

2.比较介绍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

响。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简单介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第八章缺氧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

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了解影响机体也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和氧中毒。

【能力培养目标】

能独立分析各型缺氧常见原因及血氧变化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常用的11氧指标及其意义

讲清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与特点

重点阐明各型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简述缺氧引起呼吸、循环、血液、中枢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简单介绍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氧疗和氧中毒

简单介绍缺氧的基本治疗原则。

第九章发热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及作用,发热的发病机制。

2.熟悉发热的分期及热代谢特点。

3.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解释发热的临床表现并熟悉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发热的原因与发生机制

1.讲述发热和过热的概念,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及种类。

2.阐明发热的发生机制。

笫二节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重点阐明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讲述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和各器官功能变化。

第四节发热的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发热防治原则。

第十章休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休克的发病机制。

2.熟悉休克的原因、细胞代谢变化及机体各帑官的功能变化。

3.了解休克防治的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结合休克微循环的变化解释其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讲述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分类。

2.简述休克的原因。

第一节休克的发病机制

1.重点阐明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时微循环变化和发生机制。

2.简述休克时细胞变化及发生机制。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各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

简述休克时各器官的功能隙碍。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休克防治原则。

第十一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

2.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分期和分型。

3.了解DIC的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结合临床表现独立分析引起DIC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讲清DIC的概念。

2.重点阐明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简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DIC的分期和分型

简单介绍DIC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讲清DIC的常见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DIC的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DIC的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小体的概念,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变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心肌梗死的部

位、病变和合并症;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各期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恶性高血

压的主要病变特点。

2.熟悉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亚急性、急

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基本病变;慢性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

流动力学变化及主要病变;冠心病的原因及心绞痛的分型。

3.了解风湿性关节炎、脑病、皮肤病变、动脉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心肌病的

分类及各类的主要病理变化,心肌炎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病变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的能力。

2.能熟练观察和描述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的大体及显微镜下

的病变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湿病

1.重点阐明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变特点。

2.简述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简单介绍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炎、皮肤病

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第二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简述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病因及机制。

第三节心瓣膜病

1.讲述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主要病变。

2.简单介绍其他心瓣膜病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动脉粥样硬化症

1.重点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理变化。

2.讲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3.简单介绍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阐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部位、病理变化和合并症。

2.简述冠心病的原因,心绞痛的定义及类型,心肌硬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的

概念。

第六节高血压

1.重点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缓进型高血压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病理变

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急进型高血压的主要病变。

第七节心肌病

简单介绍心肌病的分类及各类的主要病变。

第八节心肌炎

简单介绍病毒性、细菌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心力衰竭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心力哀竭的概念、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以及机体的临床表现。

2.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中偿反应。

3.了解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结合临床病例独立分析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1.讲述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和诱因。

2.简单介绍心力衰竭的分类。

第二节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重点阐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简述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四节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讲述心力衰竭时所出现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I.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肺肉质变的概念,肺硅沉着病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大、

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支原体性、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

因及临床联系。

3.了解支气管扩张症、支原体性肺炎及肺硅沉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联系及并发症,鼻咽癌、喉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的能力。

2.能熟练观察和描述慢性支气管炎、大、小叶性肺炎的大体及显微镜下的病

变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重点阐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及

临床联系。

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

阐明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简述其病因及机制。

第三节肺炎

1.重点阐明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肺肉质变的概念。

2.比较讲述支原体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

3.简述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四节肺硅沉着病

讲述肺硅沉着病的病理变化,简单介绍其病因及分期。

第五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讲述肺癌的分型和主要病理变化、扩散途径。简单介绍鼻咽癌、喉癌的病理

变化°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呼吸衰竭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独立分析临床病例,解释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因与发病机制

1.讲清呼吸衰竭的概念,I、n型呼吸衰竭的特点。

2.重点阐明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笫二节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简述机体酸碱平衡紊乱及各系统的功能变化。

第三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变、并发症及临床病理

联系,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类型、各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肝

硬化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胃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原发性肝

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熟悉急性胃炎的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rohn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

病变,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

3.了解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食管癌、大肠癌的主要

病变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熟练运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的能力。

2.能熟练观察和描述胃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大体及显微镜下的病变

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胃炎

重点阐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简单介绍急、慢性胃炎的类型。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1.重点阐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及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1.重点阐明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比较讲述型肝炎的主要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四节肝硬化

1.重点阐明肝硬化的概念、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五节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I.讲述胃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原发性肝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简单介绍食管癌、大肠癌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中氨的毒性学说、神经递质异常学说和诱

发因素。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分类和其他发病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氨中毒学说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

1.阐明肝性脑病的概念。

2.简述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分类。

第一节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重点阐明氨的毒性作用、神经递质异常这两种学说。

2.简述血浆氨基酸失衡和其他毒物学说。

第三节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讲述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发因素。

第四节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简单介绍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病理类型以及各型的主要病变特点,肾

盂肾炎的感染途径,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及临床病理联系,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

【能力培养目标】

能熟练观察和描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的大体及镜下病变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1.重点阐明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常见的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和临

床病理联系。

2.简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膜性、轻微病变性、膜性

增生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第二节肾盂肾炎

1.讲述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和诱发因素,阐明急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

床病理联系。

2.简述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简述肾细胞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简单介绍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

病理变化。

第十九章肾功能衰竭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的概念,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和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时机体功能和代

谢变化。

2.熟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的发病经过。

3.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和防治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能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和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的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急性肾衰竭

1.讲述急性肾衰竭的概念,病因及分类。

2.阐明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简单介绍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的表现以及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慢性肾衰竭

1.讲述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及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2.简单介绍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发展进程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尿毒症

1.讲述尿毒症的概念和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2.简单介绍其发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第二十章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

联系。

2.熟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分

类。

3.了解子宫体癌、卵巢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症及

前列腺疾病的主要病变。

【能力培养目标】

具备观察和描述子宫颈卜.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以及葡萄胎、侵袭性葡萄

胎、绒毛膜癌的肉眼及镜下病理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子宫疾病

1.阐明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

2.简单介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癌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滋养层细胞肿瘤

比较讲述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卵巢常见肿瘤

简单介绍卵巢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

第四节乳腺疾病

1.讲述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分类。

2.简单介绍乳腺增生症。

第五节前列腺疾病

简单介绍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

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糖尿病

的概念、类型及主要病理变化。

2.熟悉甲状腺炎的的病理变化,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

3.了解甲状腺肿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能力培养目标】

具备观察和描述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1.阐明甲状腺肿的类型,解释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理变

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2.讲述甲状腺肿瘤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3.简述甲状腺炎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糖尿病

1.简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阐明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十二章传染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归,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转归,继发性

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伤寒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细菌

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脑脊瞄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

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病的常见部位及病变特点,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3.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制,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及主要病理变化,钩端螺旋

体病的病因及主要病理变化。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能熟练观察和描述结核病、伤寒、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核病

1.重点阐明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和转归,比较讲述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

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类型的区别。

2.简述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肺外器官结核病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二节伤寒

1.阐明伤寒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并发症。

2.简述伤寒的病因、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1.阐明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理变化。

2.简述其病因及传播途径。

第四节流行性出血热

简单介绍流行性由血热的病因、传播途径及主要病理变化。

第五节钩端螺旋体病

简单介绍其病因、传播途径及主要病理变化。

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讲述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其病因及传染途径。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1.讲述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简述其病因及传染途径。

第二十三章寄生虫病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血吸虫病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和后果,急、慢性虫卵结节的概念。

2.熟悉阿米巴病和并殖吸虫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

3.了解阿米巴病和并殖吸虫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结局。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能熟练急、慢性虫卵结节的形态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血吸虫病

1.讲述血吸虫虫卵引起的病理变化,急、慢性虫卵结节的主要特点。

2.简述其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肝病的主要病变特点。

第二节阿米巴病

简述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阐述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并殖吸虫病

简述并殖吸虫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四、教学时数分配与安排

教学学时分配与考试分值见卜表: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考试分值

绪论0.500.50

疾病概论1.501.51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4156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156

炎症42612

肿瘤42612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022

酸碱平衡紊乱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