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海大华中学高一语文名校期末联考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

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

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

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

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

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

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

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

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

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

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

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

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

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

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

会中能遇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

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

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

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

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

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

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

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

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

盛唐气象》,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

征,体现了盛唐气象。

B.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

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C.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

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D.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

两大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

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B.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

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C.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

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D.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

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

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B.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

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C.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

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D.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

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参考答案:

1.C2,B3,B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

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无关

的”错,也有关系。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

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

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

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错,

应该是“豪迈,飘逸的风格”。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

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是“充分体现”而不

是“一定体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跟着杂志去打工

二根宝贝似的手握杂志,背了行李站在城市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自发的劳务市场。街的

两边站满和他一般模样的人,他们像摆进农贸市场任由城里人挑拣的农副产品。

二根是第一次出来,是熟读了这本印有打工维权须知的杂志后才壮了胆子来的。

法宝一般的书啊,好比走夜路刚好遇见了手电筒,他很庆幸。

有人过来拍他单薄的肩膀:“我厂里缺人,去吗?”二根看着那人的大肚子,结

巴着问:“你给多少钱啊?”“你是新人,1000元一个月,等熟练了涨到1500元。”

二根有些动心,他记起杂志里的话,问:“我们有医疗保险吗?"那人拧了眉

头,上下打量二根,说:“有。”“有养老保险吗?”“有。”“节假日加班的话是给

300%的工资吗?”那人笑了,露出被茶叶水泡黑的牙:“给呀。”二根也笑了:“好,我

跟你去签用工合同。”那人说:“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

周围几个农民模样的都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表明他们和二根划清了界限,不是同

伙。

那人大喊一声:“I000元一个月,有去的吗?”

周围的几个人立刻围住他,还有闻声往这边小跑的。那人挑了三个年轻的,走了。

走时还特意朝二根扭过头,用鼻子很响地哼了声。

二根愣了,翻开杂志又看。是啊,文章里就是这么说的啊,我一句话也没问错啊,

农民工要享受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啊。

过了好一会儿,又有人凑到二根面前:”干建筑的活,1500块一个月,怕脏怕累

吗?”

“不怕,农村出来的什么也不怕。管吃管住吗?”

“管,,

“给……买保险吗?”二根嗫嚅地问。有了刚才的被人奚落,底气明显不足。

“保险?什么保险?”

“医……医疗和养老保险啊。”

“咱是雇民工,不是请爹回去养着。”那人边说边抬起脚,板着脸往前面走去,三五

分钟就领了人折返来。

街上的人少了起来,早晨和他并肩站立的人被一批一批地带走。也没听他们讲什

么条件啊,就问了多少工钱、什么工作就急急跟了去,有的连什么工作好像都没问,生怕

答应晚了被别人抢了机会。难道他们没有听说过农民工该有自己的权益和保障?

到了正午,二根肚子响起来。二根摸了摸衣兜里不多的钱,舔舔干裂的嘴唇,咽

了口口水,权当吃了中饭。二根又翻看了几页杂志,就把它顶在头上遮日头。

太阳偏了西,街上的人更少了,更是不见了来雇工的人。

二根心里急起来,额上沁出汗。肚子饿得难受,他就蹲在地上。

这时,远处有个声音喊:工地上要挖土方的,一天40元……

二根慌忙站起来寻找,想立即就跟定了那声音。起得急了,那本杂志“哗”地一下掉在地

上。

二根匆匆瞥了眼,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二根第一次来到劳务市场,感到“很庆幸”,因为他已经熟读了手上印有打工维权须

知的杂志。

B.劳务市场上有许多和二根有着“一般模样”的人,这些人对二根的“大笑”表明了他

们同情心的泯灭。

C.“你不是两条腿的人,是三条腿的蛤蟆吧?这么金贵!”预示着虽然那人对二根的问

题有问有答,但二根的工作却泡了汤。

D.小说的最后是二根毫无顾虑地去追逐“一天40元”“挖土方”的活,寥寥几句,却给

人一种异常无奈与痛苦之感。

E.小说夹叙夹议,通过叙述跟着杂志去打工的二根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的现实问题。

(2)文章以“跟着杂志去打工”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

⑶二根对杂志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并据此回答这一变化反映出主人公怎

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一

(4)小说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作者是如何表

现这一主题的?试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

参考答案:

(1)CD

(2)主体客体颠倒,醒目,传神,凝练;为小说悲剧情节的展开设定了独特氛围。

(3)先是“宝贝似的手握杂志”,把杂志看成是“法宝一般的书”;后来是“翻看了

几页杂志”“顶在头上遮日头”;最后是“匆匆瞥了眼”。这种变化反映了二根由高兴到

无奈直至沮丧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4)以小见大,通过写一个农民工的遭遇来表现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客观呈现故

事,不加分析、议论或抒情,让读者自己去评鉴、感悟;巧用对比,通过二根与其他农民

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现中心。

(1)A项,他“庆幸”的原因是自己拥有这样一本“法宝一般的书”;B项,其他农民工

的“大笑”说明他们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把二根当成了另类;E项,“夹叙夹

议”错,小说中没有作者的议论,全是客观呈现。

(2)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醒目、传神是其一般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往往会从形式

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因此,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也应从这两个角度思考。

⑶这篇小说从结构上来看,由三个片段组成,这三个片段是二根打工求职的三个阶段,

也表现了二根对杂志的三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变化正是其心理变化的反映。考生照此思

路组织答案即可。

⑷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题时要深入理解小说的主

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紧扣文本,言之有据。探究小说的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既要考虑

小说这种文体的共性特点和一般规律,也要考虑文本本身的特点。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

贷”“套路贷”案件,涉及诈骗、寻衅滋事等多个罪名,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

人。被害人是深圳某高校的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

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货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

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日有媒体报道个别在校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

向其借款用于消费,最终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一

些非法机构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进行催贷,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全国学生资助

管理中心日前发出今年第2号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天上不会掉

馅饼。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

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

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

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网贷

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要在思

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扎紧“藩篱”。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

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

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

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货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

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

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

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

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

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货机构用较低的门

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

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

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

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

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必给合理追求贴标签,更

不应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

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

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形式,聚焦校园安全,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教育警示。文

艺汇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到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4.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法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

识其套路有关。

B.在网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金融理财能力低下是大学生容易

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

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变成“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长和学校一样有责任正确引导学

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

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

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

人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所以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

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会有新骗局出现。

6.从政府的角度,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

析。

参考答案:

4.C5.C

6.①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

联合起来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

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

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错

误,”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货机构用较低的

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可见,"当代……超

前消费”这个原因表述错误,与“虚荣心”不对等。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

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

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

行诈骗、敲诈之实”中的“其”指代的是“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

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四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

贷,应该严厉禁止的是非法校园贷。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从政府的角度,要采

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

措施,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考生注意只需从“政府角度”考虑。

依据材料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

园贷''套路贷'案件,涉及诈骗、寻衅滋事等多个罪名,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

11人”可知,政府应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并要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

依据材料二“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

力,切勿盲目信任”、材料三“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

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可知,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加

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督促,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

依据材料三第一段“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可知,政府部

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贷市场;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

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可

知,政府部门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考生据此可以整合出答案。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

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

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

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

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

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

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

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

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

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

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

亭。”

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南边

B.以属客而告

之属:劝酒

C.今天不遗斯

民遗:赠送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名:命名

6.以下各组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②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B.①吾以名吾亭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D.①官吏相与庆于庭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为仲卿母所遣B.为亭于堂之北

C.赐之以雨D.自缢于庭树

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

数语。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

重要性。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

言外,颇见匠心。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

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

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参考答案:

|5.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C((:刈遇弃。

6.【理解常见文言虑词】B(B介词,用tA代词,他的/形容词词头,多么,C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副词,互相/偏指“她''卜

7.【指析句式】A(A被动句,BCD为状语后直句上

8.【文意理解】D(注意文中“而吾亭适成”几个字).

9.【断句和翻逢】“

(1)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赚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

可得耶/今天不濠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断句对两处得I分,共4分).

⑵①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才因此忧愁起来.(“雨”、“方”、句意各I分),

②假若上天下珍珠,受塞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痘袄.(“使“、“以为”、句意各1分),

5.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9分,翻译8分,共17分)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

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

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

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

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

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

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

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

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

日:“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

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

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

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

之道。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绩:纺织

B.宁能衣其夫

子衣:

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把……当作

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

妇谢:感谢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分)()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②徙舍学宫之傍③孟

母以刀断其织

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⑤妇辞孟母而求去⑥孟子谢,遂留

其妇

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D(谢:道歉)

9.B(①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内容,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⑤孟子妻子

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

10.C(孟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11.⑴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习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英名。(“及”、“卒”,大

意各2分)

【文言文参考诠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落地.(因此)孟子小时候,

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美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

的地方啊!”于是(带蓿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惭起了奸揩商

人等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段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

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

面的学I可)7.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

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什L》、《乐》、《春秋》

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塞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I可道:.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翦刀把织好的布煎断.孟子

见状害怕极了,就1可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霓断这布一样.

2分

s

⑵现在如果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第一个“而”、

“是”、大意各2分)

有德行的入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

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

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

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

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

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

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

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

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

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

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

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

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

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

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

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

军都校。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

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

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

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碧,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

城将陷,审琦意港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

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又

从平瓦桥关。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

泰宁军节度。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泽、潞平,改领

武成军节度。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建隆二年八月朔,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日: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

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

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日:“酒,天之美禄;

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

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

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

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珊

郡王,撼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②襟: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

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

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

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

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文中的“八月朔”,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

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原来是周朝官员,性格耿直严谨,很受周祖的信任。周世宗时,跟从周世

zK

征伐,因为作战有功,连续被提拔。

B.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因为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凭借王审琦骁勇善战,攻

了舒州城。世宗赞赏他,先后提拔他做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C.宋太祖即位后,也很信任王审琦,让他做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在跟从

祖出征的时候,受了伤,太祖亲自来探望他。

D.王审琦多次受提拔,在两个朝代做官都受到礼遇,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作战

敢,有谋略,并且管理政事宽容、简单,让人敬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3分)

(2)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4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参考答案:

4.B5.B

6.B(“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是恭帝即位后提拔的,不是周世宗提拔的)

7(1)(3分)开始,王审琦得了急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来看他,等到他死了,又到

他家里去,哭得很悲伤。

(2)(4分)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

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的呢?

(3)这与用刀刺人而死后说:“不是我,是年岁的错”有什么区别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请你以“小张”的身份,为“脚”和“鞋”评评理。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有一定的思

想内容,60字左右。(4分)

鞋不合脚,脚被鞋磨破了。双方为此发生了争执。

脚说:“我光脚的时候好好的,穿了你才被磨成这样,疼死我了,这难道不是你的

错?咱请小张评评理,看是谁的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