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探析(定量论文)10000字】_第1页
【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探析(定量论文)10000字】_第2页
【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探析(定量论文)10000字】_第3页
【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探析(定量论文)10000字】_第4页
【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探析(定量论文)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分析目录TOC\o"1-3"\h\u导论 导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健康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不平等现象突出。其中,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的特征就是突出反映。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54岁以下各年龄段的农民两周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显然,健康是以体力劳动创造财富的农民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但由于仍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应对措施,农民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农民在一生中最重要黄金年龄阶段里所呈现的这种患病年轻化特征,更易引发学者们对农民群体健康状况的担忧。在当今社会,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中之重,其发展的过程和意义都值得我们深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主要是针对在农村的一种相互之间帮助,来是农民的医疗费用的负担得以减轻的在医疗方面的保障制度。这个制度的出现使得在农村的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以防止发生“因病致贫”的现象的大量的出现。它为全世界的国家在解决有关于医疗保障的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式。尤其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是非常的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非常的有效的解决了在发展中国家对于在农村投入医疗的费用不足的问题。在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所以解决好农民的医疗健康问题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河南省又是中国的人口大省,所以河南省的农村地区进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有利于确保广大农民的利益的。一、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1、新农合医疗制度涵义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新农合医疗制度,指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医疗制度是以合作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等方面问题,对医疗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原则进行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制度。它不仅有效的保障了公民医疗权利,而且对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意义重大。狭义上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指政府运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功能,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公民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的制度。广义上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指除了狭义上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内容外,还包含了对农民提供的专门的医疗保险服务,公共医疗服务的保障制度、农村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有助于提高农村整体健康水平的保障性举措。医疗保险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条件下,政府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个人应对未来医疗费用开支风险,以此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效而又相对成熟的措施。根据管理方式和参与对象的不同,医疗保险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两大类。其中,社会医疗保险一般由政府强制推行,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筹集基金。我国新农合制度具有一般社会医疗保险的最根本的特性,又与一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有所不同(关系及特征如下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图1-1:新农合、社会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关系2、新农合医疗制度的特点新农合的特点是:(1)强调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2)实现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缴纳的三方共同筹资。2003-2008,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的政府投入总额达到新农合筹资总额的近80%。(3)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逐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着重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4)以县为单位进行筹资和管理。(5)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6)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实行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新农合制度。与过去传统合作医疗(即建国初期至20世纪末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农合的“新”主要体现在:(1)更加强调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原则,政府补助力度空前加大;(2)重点解决农民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得到明显加强;(3)实行县级管理,而不是原来的乡镇级管理,扩大的统筹范围和社会公济范围。3、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滞后等问题。建立与完善新农合制度,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推行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根据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报告》,新农合医疗制度覆盖的农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账户中支付,65.5%的门诊患者需完全自付医药费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医药费用得到报销,获得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34.60ro。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农民减轻经济负担,为农民在医疗服务上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第二,推行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和表现是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初步报告》中显示,79.2%的农村人口完全没有得到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医疗完全是自费,这就大大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乃至精神负担。农民由于承担不起高额的医药费,有病不就医、未愈就要求出院的现象十分普遍。新农合制度的推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医疗保障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第三,推行新农合制度,有利于完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阶段我国农村疾病防治体系较为脆弱,一旦出现疑难性、传染性疾病,农村地区往往难以控制。据2006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感染手足口病4.1万病例中,农村地区占大部分,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这暴露出我国农村应对疾病的防治、控制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农村疾病防治体系。(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理论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产生于1880年。经济学使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即将推出的产品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一种产品,即每个人的消费量都不会导致产品的消费量的减少”。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是由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准公共产品是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的一部分,是两者之间的产品,如教育,国防,医疗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准公共产品。卫生服务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当消费者使用医疗资源时,它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使用。招生专家的数量每天都有,比如说是有限的,一部分老年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由于数量有限,会影响其他老年人看病的需求,因此病老百姓形成了竞争性的关系。然而,医疗产品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如预防性传播疾病(性病),因此,医疗产品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个人必须支付的费用的一部分,国家也应支付部分的成本,尽可能地确保医疗服务的供应,以满足人民的需求。2、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WelfareEconomics)是一个庞大的话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目标,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研究目标,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社会制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在第二十世纪初,福利经济学第一次出现在英国,A.C.庇古发表《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符号,它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结果。联合王国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继续对福利经济学理论进行修订和补充。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本瑟姆的功利主义,本瑟姆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以提高幸福和获得最大幸福为目标;同时,资产阶级道德原则的缓和和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追求幸福的人,以及“最幸福的人”的思想是最高追求的功利主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福利经济学家目前的经济系统的规则和操作目标评价系统的评价和研究,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起点,研究社会和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福利的重要领域。福利经济学倾向于建立一个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能一边倒,不能极端的只注重公平和效率中一方,应该实现合理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能够做到在社会普遍的公平的前提下,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福利经济学理论是适用于中国当前环境和改革发展阶段的。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对成功的分享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矛盾与危机,福利经济学理论是一个有益的方式去解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不平等问题。二、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概况(一)发展概况所谓“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费用补偿问题。1、参合情况河南省新农合的首批试点工作从2003年7月份正式开始,因此通常我们将2003年7月到2004年12月归为第一个运行年度。第一个运行年度新农合制度仅覆盖农业人口342万人,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新农合覆盖范围也在逐年扩大。2011年新增酸陵等9个试点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912万人。2012年试点县市区数达到43个,覆盖农业人口2463.5万人。2013年新农合县市区达到99个,覆盖农业人口4796.9万人。2014年全省新农合实施县市区达到122个,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到2015年全省参合率为91.22%。2009年到2015年间,河南新农合参合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仍略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相差2.97%。表2-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制度历年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社会保障制度历年统计年度启动县数(个)覆盖农业人口率(%)参合人数(万元)参合率(%)河南省我国中部地区全国平均20111417.96594.7065.2071.5375.6620124348.511857.2075.3980.2580.6620139994.283935.0482.0384.5486.20201412297.844501.4688.6989.4991.53201512299.104618.1991.2292.1594.19注: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吉林、黑龙江、海南10个省份。2、基金支出情况河南省2006-2015年统筹基金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依次为80.60%,88.82%,90.20%,103.62%,省统筹基金平均使用率为94.43%,到2015年12月,河南省新农合总补助人次数为3321.9328万人次,统筹基金支出为10225261.4万元。表2-2:河南省新农合统筹基金支出表年度补助人次统筹基金计划支出(万元)统筹基金实际支出(万元)统筹基金实际支出占计划支出比例(%)2011138898915475.1512524.9080.942012353398081513.0765697.5780.6020135005815187196.53166260.2488.8220147031696351508.27317044.5190.20201515169648442295.10458322.15103.62统筹基金支出主要用于住院补助、定额住院分娩补助、大病特殊门诊补助、体检补助等,其中累计住院补助占累计统筹基金支出89.95%,累计定额住院分娩补助占累计统筹基金支出2.45%,累计大病特殊门诊补助占累计统筹基金支出2.71%,累计体检补助占累计统筹基金支出0.76%。3、农民住院率2015年河南省使用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住院人次数达881284次。7年间住院率从4.57%增长到8.26,增长幅度较大。表2-3:河南省2009-2015年住院率年份住院率比例(%)发展速度(%)定基比发展速度(%)(环比)20113.540.780.7820124.741.041.3420135.391.181.1420146.631.451.2320158.261.811.254、住院补偿政策对14个市州中的补偿政策信息完整的71个县(市、区)农合补偿政策进行分析,并对这71个样本县2007年到2009年间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起付线的高低与次均住院费用(r=0.8067,p=1)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r=0.6211,p=1)的高低有正相关关系,封顶线的高低与次均住院费用(r=0.0483,p=1)无相关关系、与次均住院补偿费用(r=0.1986,p=1)有正相关关系。表2-4:河南省2012-2014年新农合起付线、封顶线的分布情况项目级别中位数最低最高起付线省级4007002000市级3005001200县级100300500乡级50100200封顶线未分级别60000600010000(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1、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阻碍依然存在尽虽然二者同属于农村医疗服务系统,但是人事政策迥然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属于国家正式职工,享受国家卫生工作人员待遇,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即便有较高的学历和资质,仍然属于个体医生或者农民,不能享受到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相关工资福利待遇。这种极其明显的身份差异,使村医这一庞大而重要的群体被边缘化王京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之构建[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58-60。虽然两家都属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但人员政策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属于国家工会的官员,享有国家卫生人员的薪酬,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学历和任职资格,仍属于医生或农民,不能享受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这种极为明显的身份差异,使村医这一庞大而重要的群体被边缘化。王京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之构建[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58-60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延伸下实行的,这种二元社会结构同时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在这样一个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城乡居民巨大收入差距的大背景下,城乡的医疗市场却保持着统一,并且政府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上是严重倾向于城市,全国的医疗价格和医药价格亦都是按照城市的标准而制定的,这就表明广大农村居民要以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支付按城市标准制定的高昂医疗费用。我国城乡地区实施的是完全不同的,完全脱离了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共支出,大部分农村居民实行自费和不完善的合作医疗制度。二元和医疗市场统一共存的现象,城市和农村的制度,直接导致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严重影响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的形成,长期以来,政府在财政投入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已取得了严重的城市偏好,绝大多数的资金和资源都集中到了大中城市的医院中,反之,广大农村地区可享用的资金和资源却甚少,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医疗保障的城乡二元直接导致了卫生资源、重城市轻乡镇的问题。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城乡二元要素,导致城乡卫生资源供给与消费的严重失衡,可谓医疗保障成为了中上层人士的福利,底层民众的鸡肋,使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一再失去其公平性。2、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不足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因为地方政府的政治能力进一步弱化,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对农村医疗保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弱化。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所带来的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在提高医疗保障支出方面的效应和税费改革对公共卫生方面削弱的效应不具有替代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资金主要由农民、县政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提出,但在大多数欠发达和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财政、企业发展滞后。因此,他们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广大农民则成为了合作医疗的主要筹资人。因此,许多县和乡镇政府财政困难,无力的合作医疗资金的投资,导致合作医疗基金规模过小,资金严重短缺。稳定并有适当规模的医疗保险基金,以确保有效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顺利发展。但是,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筹资困难,资金数额偏低。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的卫生资源相当短缺,无论是从医疗费用、医疗设施还是从医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上都尚未达到当地医疗和卫生防役的规定水平。从县、乡、村三级网络配备上讲,也没有按照各级医疗机构的规定来分配医疗资源,县医院的配置基本到位,乡和村的配置则相差很大。从卫生资源的使用上来说,也出现了严重“重城轻乡”的现象。大中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高端精密设备大都集中在城市,相反,在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设备则是陈旧的,效率也是低下的;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现有的医护人员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由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得知,2011年时,农村的医务人员有52.2%是中专学历,33.9%是大专学历,5.6%是本科学历,甚至还有8.3%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农村医生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城市医生相比是甚低的,同时,在数量上也是远抵不过城市水平闰薇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19.。闰薇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19.3、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是个人(或家庭)支付加各级财政补贴。具体资金水平往往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参保人口和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和家庭经济负担的政府能力。这一融资机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这种融资机制几乎是静态的,不能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会不断提高,医疗费用的增加等因素的适度调整,导致医疗费用的限制。其次,该地区基本上实行“无差异”,即同一体系的保险集团支付同样的待遇。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投保人在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方面的差异,让低收入参保人反映了沉重的负担。再次,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中,由于在一些领域的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使得农民没有充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因此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农民要统筹大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缺乏,与旧制度的相模糊。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人数不高,自愿参加人数少,长期实施缺乏信心。最后,由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农民参与政府的大部分,一个小农户,但农民的价值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互助意识相对薄弱,也导致一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健康是没有必要参加合作医疗,只有在与疾病的人认为被保险。农民对资金的自愿捐款,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比较大,没有被保险人或者自首现象时有发生,难以控制。(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问题产生的原因1、流动人口较多缺乏有效的约束,为党建立提供医疗服务体系,且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足,不能解决“看病贵”等问题。而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存在漏洞,农民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差距还不只是重复参保的问题。流动人口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报销比例很低,可以从目前的社会流动中转移是中国的增长趋势。随着医疗卡制度的不完善,跨区域的使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加,持卡人远程医疗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单一的制度安排难以有效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中国是在城市的过程中,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到城市赚钱生活。农村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政策实施存在现实困难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目前在法律保障制度和实施机制环节还是相对缺失和薄弱的。虽然实施机制中己经包含了合法的筹资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运作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司法机制,但这些机制尚且不够健全,仍然缺乏对运作和筹资的强有力的监督。在我国,国务院及其他部委所颁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多以“规定”、“决定”、“通知”等形式出现,这一系列的通知、决定等都突出的体现了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层次偏低。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农村医疗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这些立法由于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很难进行统一,最终导致农村医疗保障的立法严重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虽然,对农村医疗保障在整体上己有了立法,但是关于许多内容方面的立法还处于空白阶段。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是按照第一法规,实施后的顺序进行的。但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首先要进行试点,而政策引导和执法,则行政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导致当前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随意性大。3、农民对政策的信任不足农民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农民健康风险意识,并没有体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点,广大农民不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义,他们只能从自身的短期利益考虑,认为自己身体好,没有必要参加“新农合”,还有一些农民甚至认为是拿自己的钱去补偿别人。农民在医疗保障的需求方面,把它作为了一项投资来对待,希望能从农村医疗保障上得到回报,但是事与愿违,很多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障,等到生病、买药、看病后想获得补偿和报销时却遭到拒绝,这样的事情让农民感到自己被骗了,认为农村医疗保障就是骗钱的把戏!因此,广大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信心不足,不愿意积极参加。其次,从目前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广大农民认为农村医疗保障是搞不起来、搞不好、也搞不久的,如果参保缴费,以后搞失败了,就是有去无回;即使搞起来了,对他们也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很多地区的农民认为,如果自己和家人得病可以到村、镇的卫生所进行就医,医生熟悉,看病放心,效果还好,费用便宜,来回方便。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障,交了钱,还不一定得大病,即使得了重病、花了贵钱也未必能得到报销,就此,广大农民认为农村医疗保障对自己没什么切实的用处。目前,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民尚不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存在,即便知晓这一制度也对其不了解,可能只从字面意思上了解这一制度可能与“疾病”、“医院”有关系,但是到底与疾病和医院有着怎样联系、安排、要求等都一无所知。曾经一位来自新疆的农民问道“农村医疗保障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与农民有什么关系?要怎样参加?”对此,感到非常可悲,这一制度本为农民而服务,然而农民与它却为“陌路”。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对策(一)创新新农合运行管理模式,优化统筹补偿方案在新医改背景下,探索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建立“省统筹、县管理”的新农合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新农合政策制度、筹资标准、补偿政策、基金管理、服务监管、信息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全省统一。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新农合管理机构的责任,充分发挥县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在农村居民参合缴费、医疗服务、报销审核等方面的监管作用,确保新农合的基金安全有效运行。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将门诊逐步引向乡村医疗机构,将住院主要引向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引导农民合理就医流向,推动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及时调整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严格控制报销目录外的药品、检查、耗材费用,进一步缩小政策报销比和实际补偿比间的差距,使参合农民更大受益。(二)提升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利用率1、加强新农合对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随着新农合筹资金额和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则政开支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有限的财政资金下,新农合可以钊对不同收入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并制定不同档次的保险金额,使得高收入群体可以选择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新农合对低收入者的保障力度。2、建立转移接续机制,提高人员流动方便性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的影响,导致农村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这样的现象需要国家进一步发展吸引高素质医学人才流向农村的优惠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此外,以满足参保人员流动的需要实现医疗保障系统集成,也就是说,参保人员所在地发生转移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保,并且能够实现尽快加入新地区的医疗保障系统中。探索不同地区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就能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两项医保制度之间衔接的问题,居住地点、身份改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转换、延续。要注意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期限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转化率,并采取补偿参保人健康保险基金等问题的方式。(三)鼓励广大农民参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者是农民,农民要参与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市场的监管。将组织农民参与监督,加强农民利益诉求,提高农村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透明度,充分发挥农民监督的作用,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合理的同时也监督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防止因为切断医护人员收入与药品收入的联系,导致的缺乏工作积极性的情况。探讨三方(卫生机构)、医疗需求方(农户)和(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的有效机制。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扶弱救困、邻里互助的美德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整体长远意识、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要调动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知识,自觉参与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地贯彻和落实以上所提出的宣传方法和途径,力争使广大农民从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浅认识逐步转向对其的深了解,从而树立起他们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打消各种顾虑,进而提高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寻求社会各界力量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支持1、强化上级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中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是农民群众第一次受益,保障农民最基本的健康作为公共福利的目标,中央政府应承担,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和其他公共服务,包括社会责任。此外,中央政府对农民的健康投资也应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增加而逐步扩大。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整筹资标准,拓宽筹资渠道,完善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结构。2、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由分割的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过渡,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工,这一批人最终还是应该规划到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当中;由此可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务工务农的全体家庭成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