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难点突破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点突破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比较型诗歌鉴赏题,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考量,多选取有关联点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对背诵篇目的记忆熟练程度,又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从不同层面考查考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和“审美鉴赏与创造”。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命题的指向一般比较具体,例如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2022年高考中,新高考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都考查了诗歌的比较鉴赏,更加凸显比较阅读。考生应注意两点:①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在命题上指向教材、联系教材,体现了新高考贴近课堂、回归教材的趋向;②关联的诗歌作品都是经典佳作,所以考生对学过的佳作必须烂熟于心,做到灵活运用。考查角度解释说明形象比较鉴赏诗歌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亦指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对于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拥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如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语言比较鉴赏语言比较鉴赏题可分为字词句比较鉴赏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鉴赏题两类。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作者的整体风貌而言的。如2019年全国Ⅲ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表达技巧比较鉴赏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如2022年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思想情感比较鉴赏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的不同引起的。比较情感态度题,多侧重于“求异”,但也有“求同”的,还有“求异”兼“求同”的。如2022年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四角度“知同辨异”,解答比较鉴赏题1.形象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解答形象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2.语言比较鉴赏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字词句”比较题和“语言风格”比较题两类,这两类比较的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解答语言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3.表达技巧比较鉴赏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对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4.思想情感比较鉴赏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的不同引起的。思想情感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通常有两个:一是比较鉴赏某一句或某一联诗句的思想情感,二是比较鉴赏整首诗的思想情感。解答思想情感比较鉴赏题要做好“四个关注”:【真题改编】写景抒情1.(2023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答案】C【解析】“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诗歌结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鸡鸣、犬吠之声来反衬居住地的静谧美好的景色,突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并无心情变化。(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心静如水、平和静谧的内心状态;②心境投射到外物: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景象,如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解析】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指的是自身的观点、情感会投射到景物中。题干问的是“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那么我们就要关注诗人的心态和诗中景物的特点,先分析诗人的心态,然后分析这一心态与诗中景物的关联。结合诗歌标题可知,此诗写于诗人归家途中,而首句中的“归思清”直接点出诗人的心态,此时的他心境澄清,心态平和。然后分析在这一心态的影响下,诗中景物的特点。由“浑恐是蓬瀛”可知,归家途中的景物优美,让人如入仙境。因为诗人的心态是平和静谧的,所以在他的眼中,“桥横水木”“寺倚云峰”,宁静安详;“翠羽湿飞”“红蕖香袅”,灵动明快。据此即可得出答案。2.(2019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诗人在颔联中描绘的是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示例)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的高度赞美之情。(3)(改编题)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示例)①情景交融:“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但景中含情,有了人的情怀,因此云的流连也是作者的流连。这说明作者沉迷于画中,久久不忍离去。②用词精当:“众木俱含晚”,暮色苍茫中,连林间的树木也含着晚意。一个“含”字用得极其精当,画师配色之精妙,使每棵树木都给人一种夜晚即将来临的感觉。赠友送别3.(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此处应是词人在想象来年送别友人,而非“真实描写”。(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示例: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解析】“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的意思是,春天将尽,东边的溪山风景秀丽,可以与你同游,去观赏那江水中倒映柳树的影子和隐在雪中的梅花零落,充满画面感。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词人想象与友人相聚同游东溪而欣赏到的美景,是词人因即将与友人相聚而心生欢喜心境的外部投射,展现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4.(2022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答案】B【解析】“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自然会夸赞那里的风景。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解析】由“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可知,诗人把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寄托在飒飒作响的芦花中。由“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可知,诗歌结尾并不是直接抒发诗人的不舍之情,而是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即事感怀5.(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答案】A【解析】“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卖花担子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树头枝底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而要认真阅读经典,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就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6.(202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醉落魄·人日【注】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答案】A【解析】“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人情苦向南山觅”表达的是人们对寻觅春色的执着。(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在家庭中亲人应维系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解析】“翁前子后孙扶掖”写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从“翁”“子”“孙”可知长幼之序,词人意在告诫做人要孝悌仁爱。“商行贾坐农耕织”用“行”“坐”“耕织”点明了三种行业的人物特征。商、贾、农各安其所,各司其业,其他行业的人也应如此。托物言志7.(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答案】A【解析】“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欧阳修的诗借画眉鸟托物言志,是一首咏物诗;而文同的诗则是借画眉鸟的鸣声烘托气氛,并非咏物诗。(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解析】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鸟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禽》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描写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让人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的对比,衬托出了诗人闲散淡泊、悠然自得的形象。8.(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答案】D【解析】“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理解错误。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解析】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一般从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整体风格上入手。本词开篇“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并称鹭鸶为“汝”“君”,整体上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口语化的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3)(改编题)这首词构思奇特,请联系全词,简析这首词“奇”在何处。

【答案】示例:①题目奇。古诗文中赠文颇多,辛弃疾也有多篇,但本词却赠给鹭鸶,让人称奇。②通篇构思奇特。全词纯然是词人对鹭鸶之言说,没有鹭鸶之回言。③词中所说之事奇。所说之事是词人为鱼儿求情,虽为鱼儿求情,却也为鹭鸶指出生路所在。④道理奇。词人对鹭鸶晓之以理,要它体谅主人的心意,推己及人,与溪中的鱼儿泯去物我,浑然相处。【解析】首先看诗歌标题。这首词的标题是“赠鹭鸶”,“赠”表明是赠词,“鹭鸶”是所赠的对象,作为赠词,一般赠予人,而本词是赠予鹭鸶,这是奇特的地方。然后看全篇的构思。从“溪边白鹭,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听君飞去饱时来”等诗句来看,句中的“汝”“君”都是指鹭鸶,这都是词人对鹭鸶所说的话,但词中并没有鹭鸶的回答,这是奇特之处。接着看词中所叙之事。“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这是说溪中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词人替鱼儿向鹭鸶求情,但也给鹭鸶指出生路:“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词人由眼前溪边而想到远浦别渚,由清溪中的鱼儿想到泥沙中无数舞动的虾鳅,告诉鹭鸶去那里饱食美餐,这是奇特之处。最后看词中所讲的道理。“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词人对鹭鸶晓之以理,要它体谅主人的心意,推己及人,与溪中的鱼儿和谐相处,这是奇特之处。边塞征战9.(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纪怀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北斗星与银河高高地悬在苍茫的夜空中,苍茫空阔。B.诗歌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C.诗歌颈联一转,诗人的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也为下文“炬火驿前迎”做了铺垫。D.诗歌尾联以纪怀收束。诗人在秋夜抱病作诗,希望有人举着火把在大散关战斗,为国效力。【答案】D【解析】“希望有人举着火把在大散关战斗,为国效力”错。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渴望重返战场、为国效力的愿望。(2)(改编题)诗歌尾联与诗人的《书愤》一诗中都提到了“大散关”,试分析尾联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表达的共同情感。

【答案】示例:诗人壮心不已,念念不忘当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解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现在仍然记得当年的战斗生活: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的捷报频传。“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诗人仍旧想着“大散关”,想到军营的人举着火把前来迎接自己,可见诗人病中依旧惦念着收复中原,体现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爱国思想。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壮心不已,心系抗金前线,想要为国建功立业,驱逐金人的爱国情怀。10.(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②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说”意味着诗人是第一次前往北庭,诗人只能凭传闻描绘前往轮台之路上的景象。B.颔联通过写春风不来、汉使罕至衬托出苦寒的恶劣环境,为尾联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C.颈联简单地勾勒了诗人旅途中即将见到的美丽的边塞风光,反衬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担忧。D.尾联表达了诗人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思乡之情;既点明了诗歌主旨,也升华了主题。【答案】C【解析】“美丽的边塞风光”分析错误。这里是用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对未来的担忧”于诗无据。(2)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诗人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写作手法不同。(3)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示例)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从全诗的内容看,以雄心豪气为主,以私情为辅。咏史怀古11.(2020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答案】B【解析】“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从诗歌后两联来看,诗人是说史书所流传的并不是真正的精华,文字也难以记载高人贤士的精神,俗儒只会守着史书中的糟粕。全诗重在评论史书,表达了读史应该具有的态度,并不是评论历代高人贤士。(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示例)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前两联基本意思是古人历经辛苦终于功成名就,但是最终要由别人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由于对当时的情况不清楚和后世的误传,更加难辨真假。据此,可以得到第一问的答案。后两联意思是史书流传的并不是真正的精华,文字也难以记载高人贤士的精神,俗儒只会守着史书中的糟粕。据此,可以得出第二问的答案。1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日诗人站在荒凉郊外远望泾水依傍着的村庄,陷入了极度哀愁。B.颔联写出了诗人对过度放牧和开垦田地导致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痛惜之情。C.颈联写暮色中的积雪苍山,云烟残阳笼罩树木,营造出了黯淡消沉的氛围。D.全诗以“望”字引领全文,寓情于景,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所见所思。【答案】B【解析】“对过度放牧和开垦田地导致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痛惜之情”错,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2)(改编题)诗人为什么在结尾说“不堪回首思秦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联“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统摄全篇,点明诗人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思乡怀人13.(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答案】D【解析】“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的是闲适自在的心情。(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②开篇言志,表明词人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解析】“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中,“看破”“放轻”直接表达词人不被尘世、浮名牵绊的闲适;“身闲心太平”,直接表达身心闲适的情感;“登山真率饮”“穿林自在行”“苔纸闲题溪上句”,用自由自在的行为来表现词人的闲适;“菱唱遥闻烟外声”,渲染出一种闲适的氛围。14.(201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注】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一个“犹”字,已融对好友表示理解、为好友抱不平的情绪,总领全诗。B.诗人特地绕道沙口堰,与朋友刘禹锡漫步水心亭,欣赏繁花,寄情山水。C.颈联描绘出和州拂晓时“江城绕白雾”,雨后“山光郭外青”的画面,两幅画由近及远,有动有静。D.诗人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好友刘禹锡可能做的事、见的景、感的情,真切地表达出来。【答案】B【解析】“诗人特地绕道沙口堰”错。颔联的句意是:每当送客之时,您都会特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则大多漫步登上水心亭。可见是刘禹锡“特地绕道沙口堰”,而非诗人自己。(2)(改编题)诗人笔下的刘禹锡是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寄情山水,闲适自在;②志趣高洁;③怀才不遇,知音难觅。【解析】回答诗人笔下刘禹锡的形象,要根据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闲向春风倒酒瓶”意思是刘禹锡被贬后寄情于和州的山水,在大好春光中饮酒赋诗,写出了刘禹锡的闲适;“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是写刘禹锡绕道送客、赏花,可以看出刘禹锡志趣高洁;“醉中高咏有谁听”是说刘禹锡的“醉中高咏”无人听其意,体现了他的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山水田园15.(2019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答案】B【解析】“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两句是写田埂笔直如线,田水粼粼闪光。此处的“如线”是笔直如线之意,而不是指田埂“蜿蜒起伏,时隐时现”。(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首先弄清语言风格主要有哪些种类,然后找到两首诗中能体现语言风格的内容,最后加以概括作答即可。本诗可扣住景物描绘的修饰语来分析,如“东西”“嘤咛”“竹枝”,可以得出本诗语言具有清新明快、通俗浅显、富有民歌俚曲神韵的特点。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从“闻笛赋”和“烂柯人”可知都用了典故,再从全诗中有哲理性的句子分析,可得出其语言具有言简意深、含蓄深沉、语言雅丽、感情浓郁等特点。(3)(改编题)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诗作描绘了春天田园的自然美: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流露了诗人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浓浓的喜爱之情。②诗歌描绘了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这样的叙述和描写中得到了自然的表达。16.(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答案】B【解析】“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诗中描写的并非“农闲时节”,而是农忙时节。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中的“酿酒”“砧”和尾联的“饷田”均营造了一种忙碌而充实的田园生活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答案】示例:①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②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解答时先翻译这句: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再概括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生活场景,赞扬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怡人、温馨。(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解析】先明确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用完整的句子表述出来。再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并点明情感效果。①“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多、热闹,富有动态感,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了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②“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最新模拟】写景抒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过蜀道山张说①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②,攀磴陟崔嵬。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③心幽哉。【注】①张说:曾两度使蜀,本诗为初使时作。当时他年二十余,对策乙等,被授为太子校书,年少得志。②峭蒨(qiàoqiàn):高耸挺立。此处指高耸挺立的山。③缅邈(miǎnmiǎo):遥远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了阳春三月,山中百花展枝盛开的景色,这明媚的春景正反映出诗人欢快的心情。B.蕴藏于颈联描绘诗人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C.尾联表达了蕴藏于山水中的高深的意趣。只有经历险阻之人,方能体验到山水那缅邈无际的真精神。D.这首行旅诗在描写蜀道山水时移步换景,在对山水的礼赞中,表现出青年张说的朝气与胸怀。【答案】B【解析】“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错,“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不是在半山腰上看到的景色,应是登上山巅才能看到的景色。半山腰云雾缭绕,视野不开阔,只有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才能为尾联抒发“高深意”做铺垫。(2)本诗中间两联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它们在描写蜀道的特点和运用的表现手法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都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蜀道高和险的特点。张诗既通过“峭蒨”“崔嵬”等词正面描写了蜀道的险峻,还通过白云飘在半山腰,清江水在山脚流淌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蜀道的高峻。《蜀道难》先以擅长高飞的黄鹤“不得过”,擅长攀缘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快阁用黄山谷韵①程文德北风吹雨暗江城,快阁登临欲晚晴。水落鱼龙②双渚阔,云开文武③远山明。渔舟乱逐轻烟放,霜树时惊返照横。纳纳乾坤皆快阁,未应偏与白鸥盟。【注】①此诗为次韵诗,诗人为明代贤臣。黄山谷,即北宋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写有名篇《登快阁》。②鱼龙:双渚之名。③文武:文笔、武姆二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叙写诗人与古人黄庭坚一样在秋季雨后登上高阁赏晴,以“欲”字直陈欣喜之情。B.第三句语意蕴藉,既实写雨落在鱼龙双渚上,江面开阔,也点出诗人舒畅的心情。C.颈联比拟生动,赋予渔船人的情态,写出渔船因雨势盛大而四处躲雨的热闹场景。D.数百年后,诗人登临快阁和诗前人,语陈意新,境界阔大,胸怀广远,气韵端方。【答案】C【解析】“雨势盛大”和“四处躲雨”理解错误,本句是说雨过天晴后,渔舟在薄薄的水雾中四散竞发。(2)本诗与《登快阁》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一样,都写到了“白鸥”,但各有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本诗尾联:开阔包容的天地应像快阁此刻的景象一样阔大明朗,不应该偏偏跟白鸥订立盟约。反用白鸥的典故,表明诗人深感天地广大,自己不宜归隐,而应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心态。②黄诗尾联:诗人想象自己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正用白鸥的典故,表明诗人归隐的决心。赠友送别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丰都李尉①李商隐万古商於②地,凭君泣路岐③。固难寻绮季④,可得信张仪。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注】①李尉:名不详,当时因失意而前往四川丰都做县尉。②商於:古地名。李商隐有《商於》诗:“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③岐:同“歧”,岔(道)。④绮季:汉高祖时,绮季曾辅助太子(刘盈),使之得以不被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交代与李尉相遇、相送之地,下句紧扣诗题,点明送别之意及当时的心境。B.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写到歧路,但二者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C.颔联借用张仪欺诈楚怀王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的感慨。D.颈联写雨来则燕先觉,叶阴则蝉遽知,其中“燕”和“蝉”均有诗人自比之意。【答案】D【解析】“均有诗人自比之意”错,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颈联是借“燕”和“蝉”来指李尉,表达对其仕途失意的同情和对其前途的忧虑。(2)本诗尾联表达了对李尉的关切之情,有学者评论此联:“细读真使人欲泣。”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薄暮望乡,思情更加凄切;②山路参差,行路愈发艰难;③前途未卜,内心落寞惆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注】,我思君处君思我。【注】语出《楚辞·招魂》,指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一事,表达希望朝廷召他们回去的愿望。苏轼与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每思还朝,有所作,未能如愿,故有“飞魂”之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无风花自谢,点明词人送别友人的时节。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以植物的变化、园林的寂静渲染离别的氛围。C.上片景中含情。“落日有情还照坐”,点出两人促膝长谈,不忍言别。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实写友人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之景。【答案】D【解析】“实写友人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之景”错,“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是想象之景,应为虚写。(2)请简要分析词中“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两句所运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运用典故,词人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们回去的愿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想象、直抒胸臆)的手法,既写出两人的深厚友情,又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想象之景的照应。即事感怀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贺新郎·端午刘克庄①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纟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②,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③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④。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⑤。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注】①刘克庄:南宋词人,一生关心国事,志在收复失地,却仕途坎坷,屡遭挫折。②结束:装束、打扮。③灵均:屈原名平,字灵均。④纫兰佩、怀椒糈:佩秋兰于身、持香酒礼神。⑤角黍:粽子。(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十分巧妙,用石榴花、钗符、艾虎等物点明节令,照应“端午”。B.“儿女”等句写青年们争夸装束,兴高采烈;游人观渡,热闹非凡。C.“慵”与“争”形成对比,表现词人对“年少争旗鼓”的羡慕之情。D.“溪雨急,浪花舞”一句,描绘了赛龙舟的争渡场面,极富动态美。【答案】C【解析】“表现词人对‘年少争旗鼓’的羡慕之情”错,由“逢场慵作戏”可以看出词人是懒得参与。(2)有人评价此词“以历史为镜,抒写悲愤之心”,请结合下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以历史为镜:用屈原投江的典故,影射现实(或讽刺、揭露、批判统治者)。抒写悲愤之心:①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②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悲愤;③对奸佞小人的愤懑之情。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①。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②蝇头二万言。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①元元:百姓。②课:阅读。(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诗人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得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易懂,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答案】C【解析】“捶胸顿足”错。“堪笑处”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摸着肚子大笑。(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纵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谋福祉。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百姓。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其对是非得失的看法,也会觉得有可笑之处。④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如辛弃疾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托物言志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野菊李商隐【注】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注】李商隐,生于晚唐,入仕后一直处于牛李党争夹缝中,后又被牵连,遭受排挤和打击。此诗正是他郁郁不得志、精神苦闷之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不仅在苦竹园的南边,而且有椒坞在旁边。B.野菊不仅生存环境恶劣,还生不逢时,处于萧瑟的寒秋中,备受风霜困扰。C.一条小路上,“我”独自走来;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我”乘着酒兴想起往事。D.诗歌构思精密,采用借代的手法,句句写菊,却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答案】D【解析】“采用借代的手法”错,应是象征或托物言志;“句句写菊”错,颈联没有写菊。(2)清胡以梅《唐诗贯珠》评曰:“此虽咏野菊,细绎通篇词意,多寓言伤感。”这首诗抒发了哪些伤感之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示例:①以咏菊抒发对自身悲苦命运的伤感之情;②以欣赏菊花的高洁抒发自己孤芳自赏的寂寞之情;③想要摆脱位卑职微、生活困窘的处境却又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礬①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②,出门一笑大江横。【注】①山礬:南方野生花木,春天开小白花。②恼:撩拨,触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水中仙女借喻水仙花,状写其与水中月影交相辉映的轻盈形态。B.颔联移情入物,写出了水仙花幽愁哀怨的神韵;又以问句出之,诗情由流丽曼妙转为峭拔劲挺。C.颈联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仙之淡香素雅,让人倾倒,将形相似而花开早晚有别的花与水仙论排行。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将花形和人情相融,写花亦写人,既赞花之美,又感谢友人赠花之兄弟情深。【答案】D【解析】“感谢友人赠花之兄弟情深”于文无据,诗中的“兄弟之花”是着眼于花形、花香、花时来写的。(2)前人论此诗尾联:“旁入他意,最为警策。”就是说尾联另出新境,言简意奇,深切动人。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依据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观花忽有所感,推门见江,诗境由狭小转为阔大,豁然开朗。②诗情由柔婉哀怜变为明朗豪迈,意蕴深远。③尾联表现了从沉浸中自我摆脱的顿悟之乐,促人深省。边塞征战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代边将贾岛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①。三尺握中铁②,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注】①陇头:借指边塞。②握中铁:握拿在手中的铁,指代手中所握刀、剑等兵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边地的落日和浮云为背景,将刚刚结束惨烈战斗的持戈战士的英勇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B.颈联写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斗牛,以极简笔墨写出边将的雄风豪气。C.尾联夹叙夹议,报效国家不拘于人的出身贵贱,好男儿应奋发有为,誓将扫平敌寇,抒发了边将的卫国决心。D.在诗中,贾岛化身为戍边老将,讲述戍边卫国的生活,意气风发,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答案】C【解析】“夹叙夹议”错,尾联是边将直抒胸臆,是融入了情感的议论,并没有叙事。(2)本诗颔联写景生动形象,情感蕴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案】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雨后初晴,天气寒冷,沾着露珠的野草正在哭泣;边塞的夜晚,泉水潺潺流动,发出呜咽鸣响,营造出边塞凄凉悲伤的意境氛围,巧妙地为下文赞扬将士们为国奋战的英勇顽强品质做铺垫。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②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注】①天骄:借称唐朝时的吐蕃。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城外狩猎,白草连天,烈火熊熊,骑兵在秋日的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D.全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嫖姚”的典故来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答案】B【解析】“疲于奔命”错,颈联凸显军情紧急,行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而非“疲于奔命”。(2)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①这首诗前四句写吐蕃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的勇猛强悍。②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现出“中国之武”。③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在描写敌兵时没有贬损和丑化,于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烈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咏史怀古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用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中“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最终确立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确立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错。“君臣已定势三分”是指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非确立了曹操的霸主地位。(2)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这一古事,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①苏辙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②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筹笔驿①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②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③,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注】①筹笔驿:因诸葛亮曾在此筹划伐魏之事,故名。此诗是诗人罢梓州幕还京,途经此地有感而作。②降王:刘禅。③忝:谦辞,表示因辱没他人而感到惭愧。(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眼前之景,猿鸟敬畏当年的军令,风云守护曾经的栅栏,衬托诸葛亮的军威。B.颔联写历史之事,诸葛亮徒然挥笔运筹,而刘禅终乘驿车投降,实在令人扼腕。C.尾联“恨有馀”是诗眼,诗人拜谒武侯祠,吟哦《梁父吟》,怨恨之情油然而生。D.本诗咏怀古迹,写人烘云托月,写史虚实结合,议论抑扬交替,可谓别具一格。【答案】C【解析】“怨恨之情油然而生”错,“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2)《历代诗评注》:“通用故事,操纵自如,而意亦曲折尽达。”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借典抒情,表意曲折。借用管仲、乐毅的典故,曲折表达了对诸葛亮才高功败的遗憾之情。②借古喻今,抒情委婉。写诸葛亮才比管乐,而终因关羽、张飞命丧而大业未成,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③以虚衬实,情感含蓄。虚写历史,实衬现实,借写管乐、武侯、关羽、张飞,含蓄表达现实中诗人壮志难酬的遗憾。④问而不答,蕴藉无穷。关羽、张飞殒命后,诸葛亮的结局如何?下句设问而不答,遗憾之情蕴藉其中。思乡怀人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他乡七夕孟浩然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时间——七夕,地点——他乡,“旅馆”一词表明此刻诗人身份是“游子”,呼应标题。B.颔联“空怀故国楼”表达了对往昔国都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故国”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同义。C.“绪风”是微风,其吹在身上已不那么炎热,“新月”是农历每月初的月亮,也称“蛾眉月”。D.颈联以对初秋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愁苦,尾联的反问表明诗人的愁绪已到了无法排遣的程度。【答案】B【解析】“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同义”错,由“空怀故国楼”可知,此处“故国”指家乡,而李煜词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指南唐,其表达的是亡国之痛。(2)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孟浩然的诗歌“像一杯白开水,惟其如此,乃有醇味”。意思是孟诗风格清淡,蕴含的情感却是醇厚的。请结合本诗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

【答案】清淡:①取材于日常生活。如本诗取材于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的游子思乡思亲的个人小事。②立意简省。整首诗歌只选择了绪风、新月、河汉等简单意象,且没有复杂的情感寄寓其中。③语言平畅,结构平直。诗歌内容就是写在旅馆看见新月,想念家乡的妻子,因景怀人,平铺直叙,简洁明白。醇厚:①写羁旅之愁,先是在“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感,加之“七夕”本是夫妻团聚之时,再以“旅馆”点明特定场所,层层叠加,愁味愈浓。②天上的牛郎织女相逢、相聚,地上的夫妻分离,相见无期,运用对比手法,使愁苦更甚。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咏春雪寄族人治书思澄①何逊②可怜江上雪,回风起复灭。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朝莺日弄响,暮条行可结。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注】①思澄:何思澄,东海郯(今山东临沂)人。天监十五年(516)迁治书侍御史。②何逊:南朝梁文学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江上春雪随风起落,“可怜”一词点出诗人对春雪的怜惜之情,统领全诗。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雪本想与梅花互相映和,却反而要悲伤自己如玉屑般的命运。C.颈联用春来婉转啼唱的黄莺和行将结条的新柳反衬即将融化的春雪,自然引出尾联。D.全诗既摹出春雪形态,又咏出春雪神韵,融抒情、描写、议论于一体,堪称精妙。【答案】A【解析】“点出诗人对春雪的怜惜之情”错,“可怜”应为“可爱”之意,与诗末点题句中“非矫节”相呼应,赞美春雪坚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