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阳市食物中毒事务应急预案庆阳市食物中毒事务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刚好限制和消退食物中毒事务及其危害,快速查明缘由,实行有效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务的扩散和事态的扩大,抢救中毒病人,指导、规范和做好食物中毒事务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阔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平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甘肃省食物中毒事务应急预案》及《庆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1.3事务分级依据食物中毒事务的性质、危害程度、中毒及死亡人数等,划分为特殊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较小(Ⅴ级)五个级别。
中毒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时,或造成严峻影响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务进行处理。
具体分级如下:
I级:
为特殊重大食物中毒事务,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Ⅱ级:
为重大食物中毒事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Ⅲ级:
为较大食物中毒事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但无死亡病例;或中毒人数在100人以内,死亡1-9例。
Ⅳ级:
为一般食物中毒事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Ⅴ级:
为较小食物中毒事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2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的、群体性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峻损害的食物中毒事务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1.5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仔细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要刚好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据食物中毒事务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医疗卫朝气构依据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坚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食物中毒事务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刚好、有效地对食物中毒事务和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务进行监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要充分敬重和依靠科学,开展防范和处理食物中毒事务的科研和培训,为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供应科技保障。
加强与环境爱护、商务、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平安生产监督、公安、农业等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共同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事务。
2组织体系及职责2.1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市卫生局成立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发生的特殊重大、重大和较大食物中毒事务的应急处理工作。
对全市发生的特殊重大和重大食物中毒事务,应刚好恳求省卫生厅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支援,指导应急处理,我市应主动协作,做好相关应急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由市卫生局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局法监科、办公室、防保科、医政科、中医科及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限制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的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法监科,负责日常工作。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本级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一般食物中毒事务和较小食物中毒事务的应急处理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依据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应急响应;依法统一组织、指挥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向本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指挥机构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组建与完善食物中毒事务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预案,组织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专业人员进行有关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学问和技术的培训。
2.2食物中毒事务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及职责发生食物中毒事务时,依据应急处理工作须要,可在事发觉场设立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由相应反应级别的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当指挥。
其职责是:
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食物中毒事务的报告、调查处理工作。
2.3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专家组及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组织成立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专家组。
主要职责是:
对确定食物中毒事务级别以及实行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事务处理提出询问建议;参与制订、修订预案和技术方案;对事务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对事务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询问看法;担当领导小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职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和医疗救治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担当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化、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演练、食物中毒事务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2.4.1卫生监督机构2.4.1.1市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辖区内特殊重大、重大和较大食物中毒事务的卫生学调查、取证、限制和查处工作,刚好将食物中毒事务进展及处理状况报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
(2)建立和培训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和人员。
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食物中毒事务调查处理供应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运用。
(4)定期进行食物中毒事务汇总分析,撰写本市年、季食物中毒事务分析报告,并报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
2.4.1.2县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辖区内一般食物中毒事务和较小食物中毒事务的卫生学调查、取证、限制和查处工作,刚好将食物中毒事务进展及处理状况报送县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
(2)建立和培训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和人员。
(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运用。
(4)定期进行食物中毒事务汇总分析,撰写本县年、季食物中毒分析报告,并报送县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
2.4.2疾病预防限制机构2.4.2.1市疾病预防限制机构(1)负责辖区内特殊重大、重大和较大食物中毒事务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现场采样及试验室检测工作,快速确定食物中毒事务的缘由及危急因素,并刚好将结果报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及有关医疗救治机构。
(2)建立食物中毒常规检测试验室,负责食物中毒事务的病因学检测。
(3)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务的健康教化,提高社会各界和公众防范食物中毒的意识。
(4)依据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食物中毒事务进行网络直报。
2.4.2.2县区疾病预防限制机构(1)负责辖区内一般食物中毒事务和较小食物中毒事务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现场采样及试验室检测工作,快速确定食物中毒事务的缘由及危急因素,并刚好将结果报送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抄送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及有关医疗救治机构。
(2)建立食物中毒常规检测试验室,负责食物中毒事务的病因学检测。
(3)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务的健康教化,提高社会各界和公众防范食物中毒的意识。
(4)依据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食物中毒事务进行网络直报。
2.4.3医疗救治机构各级医疗救治机构负责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和报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食物中毒事务记录档案;配备必要的抗菌、解毒药品和抢救设备;一旦接诊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快速组织技术力气,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尽可能减小食物中毒事务造成的损失,同时刚好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应当采集保留好病人的吐泻物、血、尿和剩余食物等临床标本,帮助疾控机构做好食物中毒的病因诊断。
2.5应急队伍组建2.5.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平战结合、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食物中毒事务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应从医疗卫朝气构中选拔年轻有为、工作仔细负责、有实际工作阅历的临床救治、疾病预防限制、试验室检测、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置工作。
2.5.2各级医疗卫朝气构要分别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分别担当临床救治、流行病学调查、试验室检测、卫生监督等应急工作任务;要分别制定药品、器械、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现场救治设备、消杀灭药械、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物资,以保证应急任务的执行;市中心血站应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务,要全力协作做好血液供应工作。
2.5.3各级应急队伍必需听从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必要时,市卫生局对全市应急队伍统一进行调度,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必需听从和协作。
3监测、预警与报告3.1监测全市建立统一的食物中毒事务的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
包括:
食物中毒事务监测报告、卫生监督、试验室监测和群众举报电话、网络等。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医疗卫朝气构开展食物中毒事务的日常监测工作,设立食物中毒事务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实行24小时值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质量。
3.2预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卫朝气构供应的监测信息和食物中毒事务本身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刚好做出预警。
3.3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务,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务及其隐患,也有权向各级政府举报不履行或者不依据规定履行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食物中毒事务报告必需真实刚好,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物中毒事务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涉食物中毒事务或疑似食物中毒事务的报告。
3.3.1责任报告单位(1)有关单位,包括食物中毒事务发生单位、与卫生保健工作有亲密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教化机构等。
(2)各级各类医疗卫朝气构。
(3)卫生行政部门。
3.3.2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朝气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负责人及公民。
3.3.3报告时限和程序接到食物中毒事务报告的各级医疗卫朝气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马上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刚好实行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状况。
发生特殊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务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可干脆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卫生厅报告,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发生较小食物中毒事务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6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4报告内容食物中毒事务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依据事务的严峻程度、事态发展和限制状况刚好报告事务进程。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疑似食物中毒事务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和拟实行的措施。
报告的主要内容:
发生食物中毒单位、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危害程度、中毒缘由判定、危害范围及实行的主要措施,须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事务处理结束后,要刚好写出结案报告,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3.5报告方式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网络直报。
4应急响应和终止4.1应急响应4.1.1应急响应的原则发生食物中毒事务时,事发地的县区和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分级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
遵循食物中毒事务发生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状况,刚好调整预警和反应级别,以有效限制事务,削减危害和影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朝气构对在学校、区域性或县、市级重要活动等期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务,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快速、有效限制食物中毒事务,维护社会稳定。
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理要实行边救治、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实行有效措施限制事态发展。
特殊重大食物中毒事务(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重大食物中毒事务(Ⅱ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较大食物中毒事务(Ⅲ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一般食物中毒事务(Ⅳ级)和较小食物中毒事务(Ⅴ级)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4.1.2应急响应的措施4.1.2.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坚持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各司其职、亲密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削减食物中毒事务对人民群众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1)组织协调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刚好处置食物中毒事务;(2)依据专家组的建议,确定是否成立现场指挥部;(3)依据工作须要,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与应急处置工作;(4)开展医疗救治。
马上组织食物中毒事务所在地医疗卫朝气构和医护人员刚好到达现场,接受统一指挥和调遣,主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5)开展食品卫生学问宣扬教化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实力,消退群众心理障碍;(6)组织本级专家组成员对食物中毒事务的处置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务概况、病人救治状况、现场调查处理状况、实行的措施、效果评价、处理看法等。
4.1.2.2各级医疗机构(1)对中毒人员状况及事态发展作出快速、精确的评估,主要包括中毒事务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中毒人员的病情,拟实行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援问题。
(2)接诊、收治、转运中毒人员,本着先治重症后治轻症病人的原则,实行重症和一般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病人进行解除或确诊;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得拒绝接收中毒病人。
(3)帮助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依法报告相关信息。
(4)做好医院内现场限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
(5)对中毒病人依据现场救援、分类转运、后续救治、康复诊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6)做好救治阅历总结,积累相关学问和阅历,主动开展沟通与合作,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4.1.2.3各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1)对食物中毒事务进行网络直报。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依据预案,制定调查安排和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中毒事务累及人群的发病状况、分布特点调查分析,快速确定可能病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等进行分类,确定事务级别;对中毒病人及同餐人员进行追踪调查,查明发病链,刚好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限制措施;对事务的危害范围、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评价,实行主动措施,尽可能削减危害。
(3)开展试验室检测。
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采集足够标本,分送相关试验室,尽快查明事务缘由,对无实力检验的有关项目,刚好报送上级疾控机构进行检验。
(4)制定应急工作方案。
依据工作要求,制定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工作技术方案。
(5)技术培训。
有安排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以适应工作的须要。
(6)督导检查。
组织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院内感染限制及下级疾控机构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1.2.4各级卫生监督机构(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状况的监督检查。
(2)信息报告。
实行应急值班制度,刚好汇总、分析、报告事务信息。
依据有关规定,对食物中毒事务刚好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报告。
(3)对食物中毒事务开展卫生学调查,进行取证,对剩余食物及可疑食物及用具实行限制措施。
(4)对食物中毒事务进行调查处理,帮助卫生行政部门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5)制定应急监督检查方案。
依据工作要求,制定食物中毒事务应急监督检查方案。
(6)人员培训。
有安排地组织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教化,不断提高应急执法监督实力。
4.2应急响应的终止4.2.1终止条件中毒食品已消退,中毒相关危急因素已被有效限制,最长潜藏期内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72小时以上。
4.2.2终止程序特殊重大和重大食物中毒事务,报请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卫生部报告。
较大食物中毒事务,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和较小食物中毒事务,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请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恳求,刚好组织专家对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供应技术指导和支持。
5现场调查处理5.1现场调查处理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由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处理。
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依据医疗救治优先于卫生防控的原则,做到边救治、边调查、边限制、边处理。
5.2现场调查处理程序5.2.1核实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物中毒事务报告后,应具体记录和核实发生食物中毒事务的单位、时间、地址、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
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刚好抢救患者外,要爱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等。
5.2.2指派专业应急队伍赴现场处置食物中毒事务经核实后,卫生行政部门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同时,马上指派各类专业应急队伍携带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和采样工具、医疗救治药械等,赶赴食物中毒事务现场,依据各自职责进行调查处理。
如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疾病,按相关传染病预防限制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如怀疑是以食物为载体的投毒案件,卫生部门应马上通知公安部门参与处理。
对于重大食品污染事故或以食物为载体的投毒案件,应刚好实行封存被污染食品的临时限制措施,对已售出或外运的食品要追踪去向,刚好通知涉及地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封存,并依据《食品平安事务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1)开展卫生学调查、取证和限制工作。
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及可疑中毒食品,填写卫生行政限制确定书,予以封存。
对已售出的可疑食品,设法追回,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公告追回。
对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等,责令其彻底清洗消毒。
(2)组织开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对采集样品进行检验,分析事务缘由,撰写相关报告,并按规定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限制机构,并通报同级卫生监督机构。
(3)组织开展对中毒人员的现场救治和转运工作。
5.3现场调查处理要求5.3.1流行病学调查(1)了解72小时的食谱,特殊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的人,人群中有比照意义的健康人也要做好个案调查。
(2)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务相关的状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殊是首发病例的状况,要尽可能具体、具体。
(3)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
(4)应对全部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完成后,由两名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分别签字。
5.3.2样品采集与送检(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复原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
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视察毒性强度及主要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
(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运用的抹布、可疑昆虫等视状况采样检测。
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小时内送检;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2小时内送检。
(3)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4)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5.3.3卫生学调查(1)对中毒餐次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卫生勘验,了解中毒餐次的菜谱、食物来源、原料质量、加工方法、储存条件、存放方式与时间、操作场所的卫生与消毒状况。
(2)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殊是在中毒发生前3天内人员变动、患病状况,有无不卫生习惯及操作过程的不卫生行为。
5.3.4食物中毒诊断原则严格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进行诊断。
5.3.5初步处理措施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标本的初步检验结果,初步认定食物中毒后,依法实行行政限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接着发生和扩散。
必要时应刚好通知中毒食品的来源地和流向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5.3.6食物中毒食品处理措施确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一般实行蒸煮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的还可加消毒剂杀菌后排放。
确定为化学性、动植物性、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应实行相应的分解、灭活措施后焚烧或深埋,严禁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动物饲料运用。
5.3.7食物中毒场所的消毒处理依据不同的中毒因素,对中毒场所应实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对接触细菌性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设备等用12%碱水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
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品的容器、设备等应针对毒物性质实行相应的消退污染措施,必要时应予以销毁。
5.3.8现场调查处理个人防护。
在处理化学性中毒、生物毒素中毒过程中,医疗卫生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防止中毒事务发生。
5.4信息通报依据食物中毒事务应急响应分级管理原则,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食物中毒事务信息。
涉及重大和特殊重大食物中毒事务信息通报,报省卫生厅统一向社会发布。
6善后处理6.1应急处理工作评估在食物中毒事务调查处理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刚好组织有关人员对食物中毒事务的调查处理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食物中毒事务种类和性质、事务对社会、经济及公众心理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对患者所实行的救治措施、调查结论、阅历和教训等。
评估报告应在应急反应终止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6.2资料收集整理参与调查处理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限制、医疗机构应分别将食物中毒事务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5624-2025应急避难场所通用技术要求
- 停车场资产转让及管理合同
- 个人租赁合同之三:设备租赁条款解析
- 度投资合伙人合同协议
- 影视器材采购合同
-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范本
- Module 6 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标准民间借款抵押合同
- 极速建站代理合作合同书
- 健身房经营权转让合同
- 《文化人类学电子》课件
- 静压桩施工技术交底
- 《酒店客房管理课件》
-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 医院维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3450-2019)
- 对北京古建筑天坛的调查报告
- E时代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第五单元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