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统编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
(1)时间;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
(2)母亲;新娘
(3)C
诗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可知,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解析。
(3)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故解析为:(1)时间;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
(2)母亲、新娘
(3)C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1)B;B;B
(2)①凉月如眉挂柳湾。②半夜鲤鱼来上滩。
(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诗
(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诗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解析为:(1)①B;②B;③B;
(2)①凉月如眉挂柳湾。②半夜鲤鱼来上滩。
(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3)要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由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述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述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A
(5)《宿建德江》表述的是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述了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
(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诗人由现实中稻花的香气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诗句的意思,比较判断正误。A:错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描绘了一幅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B、C、D正确。
(5)鉴赏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解析为:(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A
(5)《宿建德江》表述的是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述了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3)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
4.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描写的季节是。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①“乱花”的意思是(
)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
②“渐”的意思是(
)
A.渐渐。B.进。
③“欲”的意思是(
)
A.副词,将要。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
②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
③“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④“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低、泥、蹄、堤;春季
(2)B;A;A
(3)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4)正确;错误;正确;正确
(5)诗人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诗
(1)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知描写的是春季。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词语理解诗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解析为:(1)1、低、泥、蹄、堤2、春季
(2)①B;②A;③A
(3)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4)正确;错误;正确;正确
(5)诗人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文韵脚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的掌握。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
三万里:
南望: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述效果。
(3)这首诗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天将要亮。;形容很长,三是虚词。;远眺南方。
(2)“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痛惜祖国大海河山流失,也怨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表述出希望早日统一疆土,结束战争的深切愿望。
诗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将晓:天将要亮。三万里:形容很长,三是虚词。南望:远眺南方。(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3)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痛惜祖国大海河山流失,也怨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表述出希望早日统一疆土,结束战争的深切愿望。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文言文阅读
6.(2019·天津模拟)根据括号里的解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1)刻舟求剑。
(2)如。;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文言文阅读
(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述准确为好。其中“若”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故解析为:(1)刻舟求剑。
(2)这里的“若”的意思是:如。;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7.(2019·湖北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清代的。“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述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述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1)纳兰性德;词牌名
(2)思乡之情切;气候之恶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
(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测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考查对古文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内容即可。
(3)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故解析为:(1)纳兰性德;词牌名
(2)思乡之情切;气候之恶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文的意思。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8.(2018·淮安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②。”其邻人之父③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④,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①雨(yù)的:下雨。②盗:小偷。③父(fǔ):老人。④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部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被偷。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翻译:他家人以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3)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
A.听取意见要看对方是否亲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D.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1)B
(2)C
(3)D
语段阅读;文言文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节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音节划分,即把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停顿;另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即把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或短语作一个停顿。在朗读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选择。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解析为:(1)B
(2)C
(3)D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诵②,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④谖(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方织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这个道理。
(1)正在;割断
(2)①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呢?②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3)割断她的织物;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文言文阅读
(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解析为:(1)①正在;②割断(2)①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呢?②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3)割断她的织物;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一句可以看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弦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长于;②良好;③善良,慈善;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多愁善感
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①;②;③;④;⑤;③;①;②;③;④;⑤;①
(3)B
文言文阅读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此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大。参见点评后的译文。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述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A、C、D正确。
故解析为:(1)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绝:①;②;②;④;⑤;③;善:①;②;③;④;⑤;①(3)B
(1)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3)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①使人:叫人。②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④请:要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⑦好:喜欢。
(1)联系解释与土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③宣王死,湣王立。
(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
(1)①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②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③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2)他没有真材实学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需要把握重点实词的含义,确保翻译的通顺、连贯、准确。
(1)注意:请,请求;处士:没有管制的普通知识分子。翻译为: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廪食:官府供食。翻译为: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湣王:齐宣王的儿子。翻译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
(2)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没有真才实学,所以就逃跑了。
文言文的学习要注意实词的积累,平时多诵读,体会其含义。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这里的“子”指的是。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1)孔子
(2)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排比;反问;与朋友切磋学问
文言文阅读
(1)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义。这里的“子”指的是孔子。(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愠”,怨恨。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考查修辞方法,这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解释理解字义。(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本题主要考查对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平时注意多练。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
A.圆圆的月亮。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
A.越过中间。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由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述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述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4.课外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的韵脚是,描写的季节是。
(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①“乱花”的意思是(
)
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
②“渐”的意思是(
)
A.渐渐。B.进。
③“欲”的意思是(
)
A.副词,将要。B.欲望。
(3)解释下面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
②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
③“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④“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
三万里:
南望: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述效果。
(3)这首诗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6.(2019·天津模拟)根据括号里的解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7.(2019·湖北模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清代的。“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述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述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8.(2018·淮安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②。”其邻人之父③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④,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①雨(yù)的:下雨。②盗:小偷。③父(fǔ):老人。④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部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被偷。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翻译:他家人以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3)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
A.听取意见要看对方是否亲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做人不要多管闲事D.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诵②,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④谖(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方织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这个道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一句可以看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弦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长于;②良好;③善良,慈善;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怀不善多愁善感
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①使人:叫人。②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④请:要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⑦好:喜欢。
(1)联系解释与土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②廪食以数百人。
③宣王死,湣王立。
(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这里的“子”指的是。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解析解答部分
1.(1)时间;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
(2)母亲;新娘
(3)C
诗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可知,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解析。
(3)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故解析为:(1)时间;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
(2)母亲、新娘
(3)C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2.(1)B;B;B
(2)①凉月如眉挂柳湾。②半夜鲤鱼来上滩。
(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诗
(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诗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解析为:(1)①B;②B;③B;
(2)①凉月如眉挂柳湾。②半夜鲤鱼来上滩。
(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3)要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A
(5)《宿建德江》表述的是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述了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
(1)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诗人由现实中稻花的香气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诗句的意思,比较判断正误。A:错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描绘了一幅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B、C、D正确。
(5)鉴赏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解析为:(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A
(5)《宿建德江》表述的是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述了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3)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
4.(1)低、泥、蹄、堤;春季
(2)B;A;A
(3)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4)正确;错误;正确;正确
(5)诗人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诗
(1)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知描写的是春季。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诗词语理解诗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解析为:(1)1、低、泥、蹄、堤2、春季
(2)①B;②A;③A
(3)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4)正确;错误;正确;正确
(5)诗人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文韵脚的把握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的掌握。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
5.(1)天将要亮。;形容很长,三是虚词。;远眺南方。
(2)“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痛惜祖国大海河山流失,也怨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表述出希望早日统一疆土,结束战争的深切愿望。
诗
(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将晓:天将要亮。三万里:形容很长,三是虚词。南望:远眺南方。(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3)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痛惜祖国大海河山流失,也怨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表述出希望早日统一疆土,结束战争的深切愿望。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6.(1)刻舟求剑。
(2)如。;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文言文阅读
(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述准确为好。其中“若”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故解析为:(1)刻舟求剑。
(2)这里的“若”的意思是:如。;船已经在前行了,但剑是不会前进的,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7.(1)纳兰性德;词牌名
(2)思乡之情切;气候之恶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
(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测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考查对古文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内容即可。
(3)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故解析为:(1)纳兰性德;词牌名
(2)思乡之情切;气候之恶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文的意思。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8.(1)B
(2)C
(3)D
语段阅读;文言文阅读
(1)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节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音节划分,即把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停顿;另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即把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或短语作一个停顿。在朗读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选择。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解析为:(1)B
(2)C
(3)D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合作保证金协议书
- 娱乐场所合同档案维护策略
- 环保企业文职人员劳动合同
- 酒店式公寓租赁协议及家电清单
- 奶茶加盟连锁合作合同
- 消防设施简易施工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公司装修装饰合同标的详细
- 建筑防腐翰林府施工合同
- 企业合同管理指南
- 餐饮服务锅炉房安装协议
- 机器人等级考试一级真题8套
- 朝花夕拾狗猫鼠赏析
- 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
- 2022年死锁银行家算法实验报告
- 财务决算会议发言稿与财务决算工作讲话
- 中国医科大学21秋学期《系统解剖学(本科)》实践考试试题答卷
- 04柯汉琳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相关任务群单元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新一代PMO有效赋能组织战略落地课件
- 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13.5逆命题与逆定理角平分线参考课件
- 高处作业许可证(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