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8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8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8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8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年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评估样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评估样卷分为样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评估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评估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样卷上答题均无效。

4.答卷结束,教师必须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绽开(zhàn)人声鼎沸(fú)拈轻怕重(zhān)

B.着落(zhuó)粗犷(kuànɡ)刨根问底(páo)参差不齐(chēn)

C.侍弄(sì)静谧(bì)哄堂大笑(hōnɡ)随声附和(hè)

D.干涸(hé)哺乳(bǔ)杞人忧天(qǐ)怪诞不经(d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烂曼大相经庭漠不关心

B.遮蔽骄媚截然不同美不盛收

C.慷慨缥缈惊慌失措眉开眼笑

D.澄澈热沈骇人听闻由然而生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圆满完成发射任务时,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全体科研人员长期奋战,就算休息时,也翻来覆去睡不好觉。虽然已经憔悴不堪,却还在想着攻克难关。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遭遇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勇敢前行,就定能柳暗花明。

A.喜出望外B.翻来覆去C.憔悴D.柳暗花明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12月8日晚,岳池县“快乐岳池。岳战越勇"篮球擂台赛在岳池县体育馆正式开赛。②开幕式现场,两支参赛队伍陆续进场,在庄严的国歌声后,本次比赛正式拉开帷幕。③随着裁判员的开球,双方队员慢慢地高高跃起:开始在球场上奋力拼抢。④运动员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传球投篮、传球、防守,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团队协作精神。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①武胜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特有的嘉陵江地城环境及气候造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②“近年来,我们持续讲好武胜美食故事,挖掘特色食材,荟萃武胜美食,促进产业融合,提振餐饮消费”。武胜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说。③他们将挖掘、传承、开发、创新、推介一批独具特色的美食,④打造具有武胜特色的“一桌饭"。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分别代称20岁、30岁和50岁。

C.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D.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③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④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⑤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①②⑤④③B.②⑤③④①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②⑤③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几年前,《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此次回归,节目组选择了重读《红岩》《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某站网友为这个节目给出了9.5分的评价。

②“去看看这本书吧”,从《一本好书》第一季开始,这样的呼吁几乎每期都会出现,像一个烙印,印在节目扉页,提醒观众这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量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节目总导演直言,这样的现状令他难过,“我们节目每年推荐十一本书,如果能够带动观众读其中的两三本,那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材料二:

①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读两头",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今天的青少年基础知识并不差,各种技艺的训练也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但人们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文化视野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其实与缺乏“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②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无论传播介质、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这些书会让人终身受益。怎样挑选好书?首先是选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一般来说,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更可信。另外,要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有很多阅读推广人士呼吁要读整本书,其实,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

材料三:

①当前,高考、中考在进行重大改革,力图改变考试带来的题海战术、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端,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在这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②这体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初中阶段加强了名著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等,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这就把语文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8.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本好书》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深受好评。

B.呼吁观众们“去看看这本书吧"是《一本好书》节目的初心,它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

C.张颐武认为,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关的书籍,往往是“功利性”阅读。

D.张颐武建议中的“读两头",一是指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二是指多读有价值的新书。

9.下列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读书建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都要读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

B.读书就要读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这点与张颐武的观点是一致的。

C.读好书还要注意书的版本,最好挑选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来阅读。

D.对于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不充分的作品,没有必要阅读。

10.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总结了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准备在班上交流。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课外阅读,我们可选择先贤书和有价值的新书,而不要读“功利性”的书。

B.学习之余,我们每天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把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C.读《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整本书阅读,也可以反复读。

D.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注意学习阅读方法,如默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等。

二、积累与应用(21分)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诗人以月为信使,遥寄挚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秋词》一诗中,表达对秋天独特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词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2)连用五个地名在绝句中是十分罕见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这样写的妙处。

名著阅读。

13.七年级(1)班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从“朋友圈”或“黑名单"中任选一题举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①“朋友圈”人名:_____________,理由___

②“黑名单"人名:_____________,理由___

(2)孙悟空在取经成功后,开了一个“功成名就”庆功宴。孙悟空最想邀请谁来参加这次宴会呢?孙悟空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以孙悟空的口吻发表感言,表达对他的感恩,并说明感恩的理由。

备选人物:菩提祖师唐僧如来佛祖猪八戒

综合性学习。(6分)

14.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临近期末,班级开展了以“走进文学部落"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班级要创立班刊,你是编辑部成员之一,请你为班刊拟一个文雅的名字,并写出拟名的理由。

班刊名称:

拟名理由:

(2)同学们献计献策,为班刊设计了“班级新闻”“佳作欣赏"“好书推荐”等栏目。作为“班级新闻"栏目的编辑,你想跟班长小华约稿,你会怎么说呢?

三、阅读与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3分)

树王(节选)

阿城

①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②我们向这棵树王走去。待有些走近了,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那人将头缓缓扬起,我心中一动:是肖疙瘩。

③肖疙瘩并不站起来,将双肘盘在膝上,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一个脸都是紧的。李立望望树说:“老肖,你说这树,从什么地方砍呢?”肖疙瘩只直直地望着李立,嘴紧紧地闭成一条线。李立招呼我们说:“来吧。"便绕开肖疙瘩,走到树王的另一侧,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扬起手中的刀。

④肖疙瘩忽然说话了,那声音模糊而陌生:“那里不是砍的地方。”李立转过头来看着肖疙瘩,将刀放下,有些惊奇地问:“那你说是哪儿呢?"肖疙瘩仍坐着不动,只把左手微微抬起,拍一拍右背:“这里。”李立不明白,探过头去看。

⑤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只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又用右手指住胸口:“这里也行。"大家都呆住了,我也觉得心忽然跳起来。

⑥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这棵树砍不得吗?”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这里砍得。"李立真的恼了,冲冲地说:“这棵树就是要砍倒!它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肖疙瘩问:“这棵树没有用吗?"李立说:“当然没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烧柴?做桌椅?盖房子?”肖疙瘩说:“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肖疙瘩说:“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李立哈哈笑了:“人定胜天。老天爷开过田吗?没有,人开出来了,养活自己;老天爷炼过铁吗?没有,人炼出来了,造成工具,改造自然。”

⑦肖疙瘩不说话,仍立在树根当中,李立微笑着,招呼我们。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提了刀,走近大树。李立抬起刀,说:“老肖,帮我们把这棵树王砍倒吧。"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

⑧李立举起刀,全身拧过去,刀从肩上扬起,寒光一闪,却没有砍下的声响。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李立狂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浑身扭动起来,刀却生在肖疙瘩手上,肖疙瘩将嘴闭住,脸涨得青亮青亮的,筋在腮上颤动。大家“呀"地一声,纷纷退后静下来。

⑨寂静中忽然有支书的说话声:“肖疙瘩!你疯了!”

⑩大家回头一看,支书远远地过来,队长仍站在原地,下巴垂下来。

支书走近了,指一指刀:“松开!"李立松开刀,退后了半步。肖疙瘩仍摆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支书说:“肖疙瘩,你够了!”说着伸出手:“把刀给我?"

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鸟,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千干的极短促。

支书走开,又回过身,缓缓地说:“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盯着。原来护着这树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

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飞离大树。鸟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有删改)

15.阅读全文,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简要说说肖疙瘩的心理状态。

(1)李立要求肖疙瘩砍树时,肖疙瘩_。

(2)支书的批评让肖疙瘩无力改变结局时,肖疙瘩___。

16.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7.文中反复写肖疙瘩身材矮小,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的作用。

18.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树王"的深刻意蕴。

(二)记叙文阅读(12分)

春雨鸡油菌

范宇

①我十分喜欢春雨,如果一定要说有点什么缘由,那么可以说喜欢它生发万物。在村庄里,春雨过后,极易滋生出一味野菜。这野菜长在山野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鸡油菌。

②连续下了几日的雨,院子里的香花落了一地,好不容易有点放晴的征兆,结果一丝阴云飘过来,又飘起了雨,一下又是好几日,终于放晴了,暖暖的阳光照在正打盹的小黄狗身上,祖父抽着旱烟,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看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之后祖父拉长了声音叫我:“阿宇,走,上——山——去!”

③不用多问,祖父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一上山寻找鸡油菌,鸡油菌最容易在春雨中扎根土壤,等春雨一结束,便破土生长。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但在村庄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早已将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了解得透透彻彻。因此鸡油菌的自我保护反而成了暴露他行踪的重要线索。

④祖父是寻找线索的一把好手,常常能在石崖边或大树背后的草丛中,迅速而精准地发现鸡油菌的踪迹。鸡油菌状如一把朴素的伞,伞盖和一小节伞柄在地面之上,而大部分的伞柄却扎根在泥土里。这便需要采摘的人将泥土撬松,然后一鼓作气将伞柄从泥土里拔出来。

⑤祖父从来不会空手而回,往往都能采上十几朵,即便运气不佳,也至少有五六朵。采摘到的鸡油菌,祖父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篾条串起来,然后将篾条扣成一个圆,套在手上,下山路上频频低头打量。我跟在祖父的后面,嚷着要拿鸡油菌,祖父总会逗我一番,然后笑容满面地将篾条套在我的手上,采摘鸡油菌的往往不止祖父一人,有时会碰个正着,但其他人往往收获甚少,因此祖父的脸上总是春风满面、得意扬扬。

⑥当然最得意的不是年迈的祖父,而是年少的我。

⑦鸡油菌被送进了厨房,我迫不及待地舀水来清洗,然后满怀期待地等着从地里归来的母亲,母亲最会用鸡油菌做花祥百出的美味佳肴,最常做的是青椒炒鸡油菌。这道菜的做法特别简单。与普通的家常菜大同小异,首先下菜油,七八分熟时,倒入几粒花椒和少许生姜片之后,将切成条的青椒倒入翻炒至青椒有虎皮时,放入鸡油菌,炒个两三分钟,放适量的盐和味精,就可以起锅了,如此炒出来的鸡油菌青黄相间,色泽鲜亮,清香四溢,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咀嚼特别有嚼劲儿,母亲总会特别在意一点,她从不用刀切鸡油菌,而一定要用手撕成小条,她说刀切的鸡油菌被炒会破坏那股来自山野的清香之气。无论如何,只要有母亲炒的鸡油菌,我就能多吃两碗饭,哪怕撑得不行,也还想再加半碗。

⑧有时家里买了肉,或杀了鸡,正好祖父又采摘了一些鸡油菌,还能享受到母亲做的肉丝菌汤和鸡油菌烧鸡,这两道菜对我而言要比青椒炒鸡油菌更美味,因为在那些贫瘠的岁月里吃一回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后离开村庄,这两道菜我也没能吃上多少回。

⑨在无论春雨如何缠绵也长不出一朵鸡油菌的城市里,我常常怀念鸡油菌的味道,有时想想也会忍不住流口水。偶尔一场春雨过后,会有三五个农人拎着鸡油菌到城里来卖,他们拎鸡油菌的方式,和祖父当初一样,一根篾条将这鸡油菌串起来,然后将篾条套在手上。

⑩每次我遇见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然后炒一道青椒鸡油菌或煲一个肉丝菌汤,只是无论怎样调味,我做的鸡油菌总是少了些味道。

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每念及此: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

19.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___→祖父采摘鸡油菌得意而归→→“我"买农人的鸡油菌做菜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字。

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

22.文章以“春雨鸡油菌”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①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②,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③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④而去。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释】①铳(4)炮:火枪、土炮。②潦(lǎo)水:停而不流的积水。③蟠(pán):盘伏,盘曲。④拏(ná)空:凌空。

2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乃霹雳孥空而去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弛担持刀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

(3)家人尽奔___

(4)乃霹雳拏空而去___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下车引之

B.以刀劈狼首非学无以广才

C.其行重拙其一犬坐于前

D.龙乃出乃悟前狼假寐

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转侧其中,身尽泥涂。

27.【甲】文的屠户和【乙】文的龙都遇到了困境,屠户遇到的困境是_,龙遇到的困境是_________________。【甲】文启示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启示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选填:迅速出击等待时机)。

四、作文(40分)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40分)

28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事物。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收到或送出礼物,这些礼物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书写规范,字迹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9.题目

一本好书会激发了你的兴趣,一次偶遇会改变你的思想,一次谈话会让你幡然悔悟,一个微笑会让你勇气倍增……正是这些和你相依相伴的事物,让你变得更坚强,更自信,更优秀……

请以“因为______,我变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23年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评估样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评估样卷分为样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2.学生答题前,请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评估号等信息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评估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样卷上答题均无效。

4.答卷结束,教师必须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绽开(zhàn)人声鼎沸(fú)拈轻怕重(zhān)

B.着落(zhuó)粗犷(kuànɡ)刨根问底(páo)参差不齐(chēn)

C.侍弄(sì)静谧(bì)哄堂大笑(hōnɡ)随声附和(hè)

D.干涸(hé)哺乳(bǔ)杞人忧天(qǐ)怪诞不经(dà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人声鼎沸(fú)——fèi,拈轻怕重(zhān)——niān;

B.粗犷(kuànɡ)——guǎng,参差不齐(chēn)——cēn;

C.侍弄(sì)——shì,静谧(bì)——mì。

故选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歧烂曼大相经庭漠不关心

B.遮蔽骄媚截然不同美不盛收

C.慷慨缥缈惊慌失措眉开眼笑

D.澄澈热沈骇人听闻由然而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烂曼——烂漫,大相经庭——大相径庭;

B.骄媚——娇媚,美不盛收——美不胜收;

D.热沈——热忱,由然而生——油然而生;

故选C。

3.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圆满完成发射任务时,所有人都喜出望外。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全体科研人员长期奋战,就算休息时,也翻来覆去睡不好觉。虽然已经憔悴不堪,却还在想着攻克难关。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遭遇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勇敢前行,就定能柳暗花明。

A.喜出望外B.翻来覆去C.憔悴D.柳暗花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不符合“按照预定计划圆满完成发射任务”的语境,可改为“欢欣鼓舞";

B.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来回地翻动身体。使用正确;

C.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使用正确;

D.柳暗花明:原义是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比喻在曲折艰辛之后,忽然绝处逢生,另有一番情景。使用正确;

故选A。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12月8日晚,岳池县“快乐岳池。岳战越勇”篮球擂台赛在岳池县体育馆正式开赛。②开幕式现场,两支参赛队伍陆续进场,在庄严的国歌声后,本次比赛正式拉开帷幕。③随着裁判员的开球,双方队员慢慢地高高跃起:开始在球场上奋力拼抢。④运动员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传球投篮、传球、防守,展现出了精湛的技艺和团队协作精神。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③句“随着裁判员的开球,双方队员慢慢地高高跃起:开始在球场上奋力拼抢"分析,句子用词不当,“慢慢地高高跃起”用词不当,根据后面的“奋力拼抢"可知,“慢慢”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迅速地高高跃起"。

故选C。

5.下列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①武胜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特有的嘉陵江地城环境及气候造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②“近年来,我们持续讲好武胜美食故事,挖掘特色食材,荟萃武胜美食,促进产业融合,提振餐饮消费”。武胜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说。③他们将挖掘、传承、开发、创新、推介一批独具特色的美食,④打造具有武胜特色的“一桌饭"。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B.有误,②句中第一个句号应在双引号内,第二个句号应为逗号;

故选B。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分别代称20岁、30岁和50岁。

C.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D.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代称20岁、30岁、40岁和50岁。

故选B。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③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④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⑤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①②⑤④③B.②⑤③④①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②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阅读所给五句话,横线处前文是问句“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后面应是解释,即②“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然后具体论述,⑤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句紧承其后,指出“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①④两句比较,①句是对④句的补充解释,所以④在前,①在后。据此,顺序为:②⑤③④①。

故选B。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几年前,《一本好书》第二季回归,这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此次回归,节目组选择了重读《红岩》《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某站网友为这个节目给出了9.5分的评价。

②“去看看这本书吧",从《一本好书》第一季开始,这样的呼吁几乎每期都会出现,像一个烙印,印在节目扉页,提醒观众这才是节目的初心所在。“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量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节目总导演直言,这样的现状令他难过,“我们节目每年推荐十一本书,如果能够带动观众读其中的两三本,那是一个特别大的进步。"

材料二:

①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张颐武: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读两头”,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今天的青少年基础知识并不差,各种技艺的训练也比我们当年要全面得多,但人们常常抱怨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文化视野还存在相当多的缺陷,这其实与缺乏“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②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无论传播介质、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能变的,那就是读好书。所谓好书就是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这些书会让人终身受益。怎样挑选好书?首先是选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其次是在版本上下功夫,一般来说,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更可信。另外,要处理好精读与速读的关系。有很多阅读推广人士呼吁要读整本书,其实,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

材料三:

①当前,高考、中考在进行重大改革,力图改变考试带来的题海战术、抑制学生可塑性等弊端,鼓励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在这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②这体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例如:初中阶段加强了名著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查阅作者传记资料等等,重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这就把语文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8.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本好书》是一档被称为全民阅读“试衣间"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深受好评。

B.呼吁观众们“去看看这本书吧”是《一本好书》节目的初心,它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

C.张颐武认为,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直接相关的书籍,往往是“功利性"阅读。

D.张颐武建议中“读两头”,一是指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二是指多读有价值的新书。

9.下列关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的读书建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阅读方式怎么变,都要读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含量大,叙述技巧高超的书。

B.读书就要读各类经典作品和被广泛称道的新作,这点与张颐武的观点是一致的。

C.读好书还要注意书的版本,最好挑选名家著译、名社出版的书来阅读。

D.对于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不充分的作品,没有必要阅读。

10.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总结了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准备在班上交流。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课外阅读,我们可选择先贤的书和有价值的新书,而不要读“功利性"的书。

B.学习之余,我们每天要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把教材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C.读《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些经典著作,我们要整本书阅读,也可以反复读。

D.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注意学习阅读方法,如默读、圈点批注、对比阅读等。

【答案】8.B9.D10.A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全民阅读说了这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人均年阅读量,还是非常低。好多有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养成终身阋读的习惯,很多在校大学生,除了教材之外的阅读几乎是零,我们竟然还有这么漫长的路要走”可知“成功实现了全民阅读"不符文意;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对于经典、对于真正的好作品,才有必要去精读,甚至要反复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而对那些思想文化、知识、审美含量都不充分的作品,速读没有什么不好”可知,“没有必要阅读"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一方面多读久经考验的经典,这些经典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多读有价值的新书,了解当下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接触时代的前沿,这对于打开视野很有帮助。二是多读些闲书,在生活中熟悉‘非功利性’的阅读,也就是阅读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不直接相关的书籍”可知,“不要读‘功利性’的书"于文无据;

故选A。

二、积累与应用(21分)

11.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诗人以月为信使,遥寄挚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秋词》一诗中,表达对秋天独特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江春入旧年②.铁马冰河入梦来③.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④.我寄愁心与明月⑤.随君直到夜郎西⑥.自古逢秋悲寂寥⑦.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嘹、寄、愁、随、寂寥。

12.古诗词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两字的妙处。

(2)连用五个地名在绝句中是十分罕见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1)示例:(1)“入"“流”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月映清江、月影随江流动的美景,动感十足,暗含秋夜行舟之事。

(2)诗中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赏析。

本题“入"是映入的意思,“流”是流动的意思,两个动词准确传神的写出了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明月,映在青衣江中,仿佛和江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月影映清江"的优美画面。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地名:根据“峨眉山月半轮秋”可得:峨眉山。根据“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得:平羌。根据“夜发清溪向三峡”可得:清溪、三峡。根据“思君不见下渝州"可得:渝州。作用: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空间转换的迅速和作者的行程。前两句写景,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江行体验。末句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名著阅读。

13.七年级(1)班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从“朋友圈”或“黑名单"中任选一题举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①“朋友圈”人名:_____________,理由___

②“黑名单"人名:_____________,理由___

(2)孙悟空在取经成功后,开了一个“功成名就”庆功宴。孙悟空最想邀请谁来参加这次宴会呢?孙悟空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以孙悟空口吻发表感言,表达对他的感恩,并说明感恩的理由。

备选人物:菩提祖师唐僧如来佛祖猪八戒

【答案】(1)①.“朋友圈":藤野先生②.藤野先生对“我”关心和帮助,帮“我"修改讲义,帮“我”处理匿名信事件。(长妈妈长妈妈寻购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③.“黑名单”:衍太太④.衍太太唆使“我们"吃冰,怂恿“我”回家偷首饰。(陈莲河陈莲河是一个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他颠倒黑白,不分是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

(2)示例:菩提祖师。尊敬的师祖,您是教授俺老孙十八般武艺和神通变化的始祖恩师。还记得俺老孙初到您门下时,俺的猢狲。性情与您那儿的师徒门风很不相称,是您亲自给俺取了“孙悟空"这一名字,叫俺开始由山野猢狲向道门弟子蜕变,您的恩德俺老孙没齿难忘!如果没有您,就没有俺老孙今日的修成正果!感谢您,师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的人影视他值得尊敬和怀念的师友,如藤野先生、长妈妈、范爱农等;被鲁迅拉入“黑名单"的应是一些心术不正、欺世盗名、是非不分的人,如:陈莲河、衍太太、一些日本学生等。结合这些人的性格和事件简单表述理由即可。

如: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的人可以是长妈妈;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我"不禁对关心孩子的长妈妈充满尊敬和感激。

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的人可以是陈莲河;陈莲河故作高深,开的药方上总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在“我"父亲的病不见好转时,又说“我”父亲有什么冤愆,陈莲河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情境语言的表达。注意表达时要先选好人物,然后是以孙悟空的口吻发表感言,感言内容要与人物契合,符合故事的情节。

示例:

唐僧:尊敬的师父,您好!您是俺的又一任师傅。还记得俺老孙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指山下时,还是一只生性顽劣、只知玩乐争斗的毛猴。是您揭开了五指山的封印,让俺老孙重获自由;是您一次次的教导我要潜心向善,坚定意志;是您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教导俺老孙要明辨是非,区分黑白善恶;是您的谆谆教诲让俺老孙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也让俺老孙确定了为人的信仰;更是因为您,我们的取经团队才能够凝心聚力、精诚合作,一起度过难关,化险为夷。所以,您是俺老孙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请受俺老孙一拜!

如来佛祖:尊敬的佛祖,您好!忆起当年,不胜唏嘘。当年的我,是一致顽劣泼猴,天地无所畏惧,四方狂妄横行。如果不是您的警醒,我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强中自有强中手。正是您教会了我虚心和低调。您的五指山不仅镇压了我的肉身,也让我躁动难安的内心得以涤荡、明净。从您这儿,我习得了规矩,也明悟了人应当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道理。还有那次与六耳猕猴斗法,全天下人都无法分辨谁是真猴王的时候,是您帮助我证明了身份,让我得以继续取经。您是俺老孙取经路上的一盏明灯,谢谢您!

八戒:亲爱的悟能师弟,虽然在取经路上我经常骂你“呆子",说你好吃懒做,畏惧困难。但是你也有很多优点,你憨厚老实、吃苦耐劳、壮实能干。每一次遇到脏活、累活的时候,你虽然嘴上不情愿,但是每次事情都能够做的很稳妥。比如下井背被害的乌鸡国国王,去流沙河底引河妖上岸,这些都是让我很感动的事情。特别是那次三打白骨精,我与师傅发生了矛盾,一气之下返回了花果山,也是你前来花果山将我激回了取经团队。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也没有今天。取经之路,正因为你而变得富有趣味。师弟,谢谢你!

综合性学习。(6分)

14.文学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临近期末,班级开展了以“走进文学部落”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班级要创立班刊,你是编辑部成员之一,请你为班刊拟一个文雅的名字,并写出拟名的理由。

班刊名称:

拟名理由:

(2)同学们献计献策,为班刊设计了“班级新闻"“佳作欣赏”“好书推荐"等栏目。作为“班级新闻”栏目的编辑,你想跟班长小华约稿,你会怎么说呢?

【答案】14.①.芳草园②.芳草萋萋,有美好的寓意。期待每位同学都充满青春活力,元气满满。

15.示例:小华,你是我们班的班长,最了解班级的动态。班刊中“班级新闻"这一栏目需要你的支持,期待你的稿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班刊名称的能力。班刊名称首先要紧扣活动主题“文学部落”,其次要文雅,要有文学气质,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选用中外诗词中的名句或词语。

示例:①班刊名称:生如夏花;②拟名理由:泰戈尔有诗云:“生如夏花之灿烂",班刊将成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和青春风采的舞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约稿时,一要紧扣班刊栏目的主题,如班级新闻是要关注班级动态,佳作欣赏是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好书推荐是推荐适合学生的文学名著等;二要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得体,开头有称呼,内容上要表达约稿的诚意,如使用“期待”“诚恳"等词。

示例:小华,你作为咱们班的班长,对班级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班刊正需要你的独特视角来丰富“班级新闻”。希望你能抽空写篇稿件,让我们一起分享班级的新鲜事!

三、阅读与理解(39分)

(一)记叙文阅读(13分)

树王(节选)

阿城

①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②我们向这棵树王走去。待有些走近了,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那人将头缓缓扬起,我心中一动:是肖疙瘩。

③肖疙瘩并不站起来,将双肘盘在膝上,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一个脸都是紧的。李立望望树说:“老肖,你说这树,从什么地方砍呢?"肖疙瘩只直直地望着李立,嘴紧紧地闭成一条线。李立招呼我们说:“来吧。”便绕开肖疙瘩,走到树王的另一侧,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扬起手中的刀。

④肖疙瘩忽然说话了,那声音模糊而陌生:“那里不是砍的地方。"李立转过头来看着肖疙瘩,将刀放下,有些惊奇地问:“那你说是哪儿呢?”肖疙瘩仍坐着不动,只把左手微微抬起,拍一拍右背:“这里。"李立不明白,探过头去看。

⑤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只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又用右手指住胸口:“这里也行。”大家都呆住了,我也觉得心忽然跳起来。

⑥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这棵树砍不得吗?"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这里砍得。”李立真的恼了,冲冲地说:“这棵树就是要砍倒!它占了这么多地方。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肖疙瘩问:“这棵树没有用吗?”李立说:“当然没有用!它能干什么呢?烧柴?做桌椅?盖房子?"肖疙瘩说:“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李立问:“证明什么?"肖疙瘩说:“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李立哈哈笑了:“人定胜天。老天爷开过田吗?没有,人开出来了,养活自己;老天爷炼过铁吗?没有,人炼出来了,造成工具,改造自然。"

⑦肖疙瘩不说话,仍立在树根当中,李立微笑着,招呼我们。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提了刀,走近大树。李立抬起刀,说:“老肖,帮我们把这棵树王砍倒吧。”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

⑧李立举起刀,全身拧过去,刀从肩上扬起,寒光一闪,却没有砍下的声响。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李立狂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浑身扭动起来,刀却生在肖疙瘩手上,肖疙瘩将嘴闭住,脸涨得青亮青亮的,筋在腮上颤动。大家“呀”地一声,纷纷退后静下来。

⑨寂静中忽然有支书的说话声:“肖疙瘩!你疯了!"

⑩大家回头一看,支书远远地过来,队长仍站在原地,下巴垂下来。

支书走近了,指一指刀:“松开!”李立松开刀,退后了半步。肖疙瘩仍摆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支书说:“肖疙瘩,你够了!"说着伸出手:“把刀给我?”

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鸟,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千干的极短促。

支书走开,又回过身,缓缓地说:“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盯着。原来护着这树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

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飞离大树。鸟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有删改)

15.阅读全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简要说说肖疙瘩的心理状态。

(1)李立要求肖疙瘩砍树时,肖疙瘩_。

(2)支书的批评让肖疙瘩无力改变结局时,肖疙瘩___。

16.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7.文中反复写肖疙瘩身材矮小,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的作用。

18.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树王”的深刻意蕴。

【答案】15.①.平静而坚定②.无奈又痛心

16.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鸟的速度之快,侧面表现烈日下树王的高大茂盛。(2)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肖疙瘩守护树王不成的无奈和心痛。

17.示例:①以肖疙瘩的“矮小",反衬树王的“高大茂盛”;②以外形上的“矮小",反衬肖疙瘩的高尚与勇敢;③以肖疙瘩个人的“矮小”,突出个人力量抗争的无力。(任答两点即可)

18.示例:①“树王"即巨树,象征着自然的伟力,是肖疙瘩的情感依托。②“树王”也是肖疙瘩的称号。肖疙瘩爱树、护树,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是名副其实的树王。③通过树王即将被砍,“真树王"竭力抗争但无法保护树王的故事,揭示了当代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结合第⑥段“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这棵树砍不得吗?’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这里砍得’”,第⑦段“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第⑧段“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可知,面对李立要求肖疙瘩砍树时,肖疙瘩平静、坚定而勇敢。

第二空,结合第段“肖疙瘩仍捏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第段“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第段“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可知,支书的批评让他无力改变结局时,肖疙瘩无奈又痛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将鸟飞入树冠的速度比作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鸟飞进树冠的速度之快;“找不到踪影”侧面表现出烈日下树王的高大茂盛,树上群鸟飞鸣的和谐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神圣与伟大,引出了下文肖疙瘩以命护树的情节;同时和结尾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树王被砍的命运。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通过“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肖疙瘩在受到支书的批评后,面部神情的变化,男子汉的流泪和哽咽,体现了肖疙瘩在得知自己无力改变结局时,无奈又痛心得情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第①段“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第②段“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可知,以肖疙瘩的“矮小”,反衬树王的“高大茂盛";结合第⑤段“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只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第⑥段肖疙瘩的话“我看有用。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可知,以外形上的“矮小”反衬了肖疙瘩高尚与勇敢的护树精神;结合第段支书的话“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以及“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定着。原来护着树根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第段“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可知,以肖疙瘩个人的“矮小”,突出个人的力量与抗争的无力这一主题。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表面含义:“树王"是指文章首段那棵巨大的树,它是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意象,烈日下树王的高大茂盛,树上群鸟飞鸣的和谐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神圣与伟大,它也是肖疙瘩的情感寄托;“树王”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尊严,它的存在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深层含义:“树王"也象征着肖疙瘩,是肖疙瘩的称号,他是一个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树王”;树王即将被砍,“树王"肖疙瘩无力抗衡,这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人对大自然应时刻怀有畏惧之心,这种畏惧绝不代表胆怯,它是人类长久繁衍下去的一种保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人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自然。

(二)记叙文阅读(12分)

春雨鸡油菌

范宇

①我十分喜欢春雨,如果一定要说有点什么缘由,那么可以说喜欢它生发万物。在村庄里,春雨过后,极易滋生出一味野菜。这野菜长在山野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鸡油菌。

②连续下了几日的雨,院子里的香花落了一地,好不容易有点放晴的征兆,结果一丝阴云飘过来,又飘起了雨,一下又是好几日,终于放晴了,暖暖的阳光照在正打盹的小黄狗身上,祖父抽着旱烟,伸了个懒腰,然后看了看天,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之后祖父拉长了声音叫我:“阿宇,走,上——山——去!”

③不用多问,祖父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一上山寻找鸡油菌,鸡油菌最容易在春雨中扎根土壤,等春雨一结束,便破土生长。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但在村庄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早已将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了解得透透彻彻。因此鸡油菌的自我保护反而成了暴露他行踪的重要线索。

④祖父是寻找线索的一把好手,常常能在石崖边或大树背后的草丛中,迅速而精准地发现鸡油菌的踪迹。鸡油菌状如一把朴素的伞,伞盖和一小节伞柄在地面之上,而大部分的伞柄却扎根在泥土里。这便需要采摘的人将泥土撬松,然后一鼓作气将伞柄从泥土里拔出来。

⑤祖父从来不会空手而回,往往都能采上十几朵,即便运气不佳,也至少有五六朵。采摘到的鸡油菌,祖父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篾条串起来,然后将篾条扣成一个圆,套在手上,下山路上频频低头打量。我跟在祖父的后面,嚷着要拿鸡油菌,祖父总会逗我一番,然后笑容满面地将篾条套在我的手上,采摘鸡油菌的往往不止祖父一人,有时会碰个正着,但其他人往往收获甚少,因此祖父的脸上总是春风满面、得意扬扬。

⑥当然最得意的不是年迈的祖父,而是年少的我。

⑦鸡油菌被送进了厨房,我迫不及待地舀水来清洗,然后满怀期待地等着从地里归来的母亲,母亲最会用鸡油菌做花祥百出的美味佳肴,最常做的是青椒炒鸡油菌。这道菜的做法特别简单。与普通的家常菜大同小异,首先下菜油,七八分熟时,倒入几粒花椒和少许生姜片之后,将切成条的青椒倒入翻炒至青椒有虎皮时,放入鸡油菌,炒个两三分钟,放适量的盐和味精,就可以起锅了,如此炒出来的鸡油菌青黄相间,色泽鲜亮,清香四溢,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咀嚼特别有嚼劲儿,母亲总会特别在意一点,她从不用刀切鸡油菌,而一定要用手撕成小条,她说刀切的鸡油菌被炒会破坏那股来自山野的清香之气。无论如何,只要有母亲炒的鸡油菌,我就能多吃两碗饭,哪怕撑得不行,也还想再加半碗。

⑧有时家里买了肉,或杀了鸡,正好祖父又采摘了一些鸡油菌,还能享受到母亲做的肉丝菌汤和鸡油菌烧鸡,这两道菜对我而言要比青椒炒鸡油菌更美味,因为在那些贫瘠的岁月里吃一回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多年之后离开村庄,这两道菜我也没能吃上多少回。

⑨在无论春雨如何缠绵也长不出一朵鸡油菌的城市里,我常常怀念鸡油菌的味道,有时想想也会忍不住流口水。偶尔一场春雨过后,会有三五个农人拎着鸡油菌到城里来卖,他们拎鸡油菌的方式,和祖父当初一样,一根篾条将这鸡油菌串起来,然后将篾条套在手上。

⑩每次我遇见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然后炒一道青椒鸡油菌或煲一个肉丝菌汤,只是无论怎样调味,我做的鸡油菌总是少了些味道。

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每念及此: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

19.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___→祖父采摘鸡油菌得意而归→→“我"买农人的鸡油菌做菜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的字。

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而是躲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

22.文章以“春雨鸡油菌”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19.①.祖父带“我"上山寻找鸡油菌②.母亲用鸡油菌给“我”做美味佳肴

20.示例:“躲"是“隐藏”“避开"的意思,在文中指鸡油菌隐藏在草丛中或大。树背后不显眼的地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鸡油菌不易被人发现的特点,侧面烘托祖父的精明能干和寻找鸡油菌的经验老到。

21.示例:作者成年后到城市生活,再也不能跟随祖父。上山寻找、采摘鸡油菌,也很难吃到妈妈用鸡油菌做成的美味佳肴。记忆中鸡油菌的美味不只是指其在山野中自然生长形成的美味,而且是指和谐温暖的亲情的美味,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野生活和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童年的怀念和留恋,以及对逝去的温暖亲情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城市中缺少的山野之气的遗憾和无奈。疑问结尾,引发思考。(意近即可)

22.示例:交代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语句概括。一般形式为:人物+事件。注意表述简洁通顺。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不用多问,祖父的用意再明不过——上山寻找鸡油菌”可概括出:祖父带“我"上山寻找鸡油菌;

第二空:第⑤段写祖父采摘鸡油菌得意而归,第⑩段写“我”买农人的鸡油菌做菜,故答案在⑥-⑨段中寻找。根据第⑦段“母亲最会用鸡油菌做花样百出的美味佳肴,最常做的是青椒炒鸡油菌"可概括出:母亲用鸡油菌给“我”做美味佳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躲"的本义是“隐藏”“避开"的意思。在文中,作者运用的是拟人手法,结合“鸡油菌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会长在特别显眼的地方”可知,指鸡油菌隐藏在草丛中或大树后不显眼的地方,生动形象地写出鸡油菌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易被人发现的特点;结合“但在村庄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早已将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了解得透透彻彻"可知,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鸡油菌的藏身之处,侧面烘托出祖父经验老到、精明能干。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上文“直到多年之后离开村庄,这两道菜我也没能吃上多少回”“在无论春雨如何缠绵也长不出一朵鸡油菌的城市里,我常常怀念鸡油菌的味道,有时想想也会忍不住吞口水"分析,“我”成年后到城市生活,再也不能跟随祖父上山寻找采摘鸡油菌,再也吃不到妈妈用鸡油菌做成的美味佳肴,就算“我"从城里买了鸡油菌来炒菜或煲汤,但“无论我如何调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从表层看,少的有鸡油菌在山野中自然生长形成的美味;从深层看,母亲做的鸡油菌饱含着母亲的关爱和与祖父上山采摘的快乐,而现在吃不到祖父采摘的鸡油菌了,也吃不到母亲炒的那样好吃的味道,因此还少的有和谐温暖的亲情的美味。故“我的心头总忍不住飘过一丝惆怅",这“惆怅”是对纯朴自然的乡野生活和美好童年生活的喜爱与留恋,是对逝去的温暖亲情的思念,也有对城市中缺少的山野之气的遗憾和无奈。“究竟少了什么味道呢?"以疑问结尾,能引发读者思考,意犹未尽,点明了文章主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结合①段中“我十分喜欢春雨,如果一定要说有点什么缘由,那么可以说喜欢他的生发万物。在村庄里,春雨过后,极易滋生出一味野菜。这野菜长在山野之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鸡油菌”的内容可知,介绍叙述对象“鸡油菌",设置悬念,“春雨”和“鸡油菌"有何关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所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与“鸡油菌”有关的一件件小事,“鸡油菌"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从寻鸡油菌、采鸡油菌、吃鸡油菌等小事中,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野生活和美好童年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以及对逝去的温暖亲情的怀念。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①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②,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③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④而去。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释】①铳(4)炮:火枪、土炮。②潦(lǎo)水:停而不流的积水。③蟠(pán):盘伏,盘曲。④拏(ná)空:凌空。

2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乃霹雳孥空而去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弛担持刀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

(3)家人尽奔___

(4)乃霹雳拏空而去___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下车引之

B.以刀劈狼首非学无以广才

C.其行重拙其一犬坐于前

D.龙乃出乃悟前狼假寐

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转侧其中,身尽泥涂。

27.【甲】文的屠户和【乙】文的龙都遇到了困境,屠户遇到的困境是_,龙遇到的困境是_________________。【甲】文启示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启示我们,在遇到困境时,要(选填:迅速出击等待时机)。

【答案】23.乃/霹雳孥空而去(或:乃霹雳孥空/而去)

24.①.解除,卸下②.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