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1页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2页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3页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4页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针对目前浙江省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

区在保护规划编制、审查、管理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规范和指导省内各地开展历

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

省文物局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本导则。

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在编

制、审批、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现状情况,并结合新时代要求,广泛吸收行业最新研

究成果,在征求相关专家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导则。导则共含九部分内容:

总则、术语、总体编制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

划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保护规划成果要求、附则和附件等。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文物局负责管理,由浙江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浙江省

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导则》编制组(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28号,邮政编码31003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朱振通李鑫葛鹏飞徐明黄贵强程红波

赵霞汤芳菲张俊杰王瑞馨赵浩梁爽

孙霖周俊吴洵陶诗琦胡孝君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郑赫、张书恒、张捷、陈乙文、宋丹妮

2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1编制目的

为规范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

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规文件和规范,结合现阶段国家对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新要求及浙江省实际情况,从服务于规划编制、审

查、管理和实施四方面出发,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及其管理

工作。历史地段、传统村落等保护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

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7)《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8)《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9)《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

承的意见》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的意见》

(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

止破坏行为的通知》

(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

通知》

(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

知》

2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评

估工作的通知》

(16)《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

(17)《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

(1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19)《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2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21)《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十四五”规划》

(22)其他现行国家和浙江省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政策

文件

(23)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

以及其他相关规划

4编制原则

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原则;

(2)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

(3)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4)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

(5)保护历史环境与地方传统的原则;

(6)遵循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的原则;

(7)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原则。

5指导思想

保护规划应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

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为目标,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

度,全面深入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遗产活起来的指导

思想。

6编制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应为市(县)域、镇域、村域,

可在此范围内划定重点范围。

3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7编制组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所在地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在国家规定的

时间内组织编制完成相应的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

护规划可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一同编制报批,也可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8编制单位资质

承担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国家规

定的资质。

9编制期限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城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规划

期限相一致;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期限应与所属城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

10编制深度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与城市、镇国土空间规划中专项规划的深度相一

致,重点保护的地区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名镇保护范围内等可适当进行深

化,保护与管理措施需具有可操作性。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深度要求与村庄规划相一致,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

度。保护范围内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深度应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

11规划审议、审批与备案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先经组织编制机关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

议。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批。

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将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和备案的保护规划。

4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12规划实施监督与评估

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

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监督与检查等具体工作,

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状况进行体检与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应

及时纠正、处理。体检和评估的结果内容将运用于下一轮保护规划修编中。

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按保护规划要求做

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保护与监督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保护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

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向主管部门查询。

13规划修改

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原则上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邀请专家进行充

分论证并由保护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

规划修改。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确需修改保护规划的情

形遵照《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规定。

14公众参与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

众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保护规划报送审批文件中应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

理由;经听证的,还应附具听证笔录。保护规划经批准后,应由其组织编制机关及时

向社会公布。

15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规划除符合本导则的有关要求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保护类规范标准的规定。其他类现行的规范标准与保护

相适宜的可按此执行;与保护不相适宜的,在规划提出相应调整理由或替代措施等,

经专家论证、政府审批公布后,方可作为保护管理依据执行。

5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第二章术语

1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

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经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或省、自治区与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予以确认的,保

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

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乡镇和村庄。

3历史文化街区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

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4保护规划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等,以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

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5历史城区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

区和老城区。本导则特指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需要保护的地

区。

6历史地段

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

貌和民族、地方特色并保存一定文化环境的地段。

7文物古迹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地下与

水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等。

8不可移动文物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与重大

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

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

6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9文物保护单位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10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文物集中分布的地区,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为地下文物埋藏区。地下

文物包括埋藏在地面(水面)之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11历史建筑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

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12传统风貌建筑

除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外,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形

成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13历史环境要素

除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之外,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台阶、

铺地、驳岸、树木等景观及物质要素。

14保护区划

为有效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

等保护对象所划定相应保护区的具体边界,通常分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也可

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

15核心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中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

片,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完整,保存状况较好,应重点保护的区域。

16建设控制地带

为协调传统风貌,在核心保护范围以外允许建设,但应严格限定其中建(构)筑

物的性质、形式、体量、高度及色彩等的区域。

17环境协调区

在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以外,划定的以协调传统风貌、保护自然地形地

貌与生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18保护

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勘测、评估、登录、修缮、维修、改

善、利用的过程。

7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19修缮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20改善

对建、构筑物采取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保护方式。

21整治

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风貌完整性的保持、建成环境品质的提升所

采取的各项活动。

8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第三章总体编制要求

1主要任务

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调研和评估基础上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

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利用与传承的规划措施。

2主要内容

保护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2)保护措施、利用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3)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的保护要求;

(4)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及其保护要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核心保护

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保护要求;

(5)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

筑、历史环境要素名录及其保护要求;

(6)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地名文化遗产和其他专项遗产

名录及其保护要求;

(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

(8)展示、合理利用及传承的措施与建议;

(9)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3规划总则

主要包括保护规划编制的目的、范围、依据、保护框架、内容与重点、历史文化

价值与特色、规划期限与目标等。

4现状调研与评估

编制保护规划,应对各时期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现状、保护情况

等开展普查、调查和评估,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历史沿革:建制沿革、聚落变迁、重大历史事件等。

4.2市(县、镇、村)域内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相关的选址环

境。

4.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与历史形态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传统轴

线、街巷、重要公共建筑及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和界面特征等保存和演变情况。

9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4.4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镇、村:

(1)人口和社会经济:区域内居住人口状况,必要时调查和分析历史文化街区

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数量、从业状况、业态分布;

(2)建筑物和构筑物:区域内年代、质量、风貌、高度、材料、功能状况、产

权状况等信息;

(3)交通及市政设施:区域内的道路状况、停车设施状况、市政设施状况;

(4)用地功能:区域内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和问题。

4.5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

藏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文物古迹等的详细信息。

4.6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和其他专项遗产的详细信息。

4.7历史环境要素: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牌坊、戏台、围墙、石阶、铺地、古

闸、堤坝、驳岸、挡墙、驿道、古树名木等的保存状况。

4.8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非遗名录、地名文化遗产、非遗代表性传

承人、保护及传承基地、非遗景区等;方言、习俗、传说、民间文学、传统艺术、手

工艺及其工具和产品、传统表演艺术、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名人典

故和街巷、老字号、店铺名称等。

4.9基础设施、公共安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4.10保护工作历程:从对象申报前、申报过程、批复后分阶段总结在管理机构设

立、资源目录构建、建筑保护修缮、配套设施建设、法规标准制定、规划编制、资金

保障等各方面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4.11保护工作主要问题:总结在资源普查和保护、管理机构运行、人才和资金投

入、技术规范制订、建设项目管控、活态传承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5.1历史文化价值:在各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对对象的历史、艺术、科学、

社会和文化等价值的评估。该评估应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地理等方

面,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等五个历史时期和突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集

中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见证多民族交流融合。此外,价值评估应与国

家、省和市(县)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中相关价值认知内容相衔接。

10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5.2历史文化特色:在各项调查工作和价值评估基础上总结提炼对象在历史沿

革、区域整体空间格局、地域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色。

6保护对象及相关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1)市(县、镇、村)域内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相关的选址环

境:山、水、风景名胜区、线性遗产、生态廊道等;

(2)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视线通廊及与其相互依

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4)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

区;

(5)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6)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和其他专项遗产;

(7)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牌坊、戏台、围墙、石阶、铺

地、古闸、堤坝、驳岸、挡墙、驿道、古树名木等;

(8)反映本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遗存或载体;

(9)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7保护范围划定要求

在综合评价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与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划定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保护范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

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各保护范围按照如下方法划定。

7.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历史城区和其他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7.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较为完整、历史建筑和传

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地区划为核心保护范围。在核心保护范围之外划定建设控制地

带。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应边界清晰,便于管理。

7.3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区划,

以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为准。

7.4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包括历史建筑本体和必要的建设控制区。

11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8格局与风貌管控

编制保护规划,应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

空间尺度、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提出保护要求。

9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保护要求

编制保护规划,应确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提出保护范围内建

筑物、构筑物、环境要素的分类保护整治要求和基础设施改善方案。

10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申报建议

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

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且未列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镇、村、街区,保

护规划应将其列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拟推荐名录。

11历史地段申报建议

对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

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并保存一定文化环境,且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段,保护规

划应提出申报历史地段建议。历史地段保护范围面积宜不小于0.5公顷。

12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要求

编制保护规划,应依据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对文物保护单位、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建议。

13历史建筑保护要求

编制保护规划,应对历史建筑,以及符合历史建筑认定标准、尚未被列为历史建

筑的建(构)筑物提出总体保护要求和保护整治措施。对符合标准而尚未列入历史建

筑的建(构)筑物应将其列入拟推荐历史建筑名录。

14传统风貌建筑与其他建筑划分

在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区、镇村,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建筑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划分为传统风貌建筑

与其他建筑。

15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和其他专项遗产保护要求

编制保护规划,应对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和其他专项遗产,

以及符合上述遗产认定标准、尚未被列入相应遗产名录的各类遗产提出总体保护要

求。对符合标准而尚未列入上述专项遗产的各类遗产应将其列入拟推荐名录。

12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16非物质文化保护要求

编制保护规划,应发掘传统文化内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规划

要求。

17展示利用

编制保护规划,应在保护的前提下,明确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的目标和内

容,核定展示利用的环境容量,提出展示、合理利用与传承的措施与建议。

18消防保障方案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确因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有关的消

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消防机构会同同

级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19保护管理

保护规划应提出实施管理措施,包括法规、政策和资金的保障,人才的培养、宣

传教育工作等。

20上版保护规划实施评估

修编保护规划时,应对上版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包括各类保护范围

线及保护措施的控制成效,各类文化遗产要素保护情况,拟推荐保护对象申报及公布

情况,实施项目完成情况等评估,并指出本次修编对评估结果的具体反馈。

13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1规划总则

1.1规划目的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编制的目的。

规划说明书应从背景、问题和需求等角度对规划编制目的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2规划范围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的范围和面积,历史城区范围和面积,如需还要表达中心城

区所需研究区域的范围和面积。(注:此“如需”是指中心城区内除历史城区外尚存在

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且各资源间关联度较高的情况)若名城边界与相邻行政区

域之间有历史文化遗产相关联现象,可把关联区域列为研究范围。

规划图纸应绘制规划范围图,图中表达上述规划文本需要明确的范围和面积。

规划说明书应对上述规划文本需要明确的范围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并与上版规划

范围(新编保护规划则为申报文件的范围)进行比较,对更改范围部分作出专题论证

分析。

1.3规划依据

规划文本应明确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

件、行业技术规范、上位和相关规划等。

1.4保护框架、内容与重点

规划文本应明确名城保护框架、保护内容与保护重点。保护框架应以坚持整体保

护的理念,包含市(县)域、中心城区(如需)、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

段)、历史文化遗存(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层次。保护内容应在各层次保

护框架下明确相应各类保护对象的等级和数量。保护重点应结合历史文化价值与特

色,提炼和明确在各层次保护框架下的保护要点。

规划图纸应绘制市(县)域、中心城区(如需)、历史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分布

图和保护规划图(可分层次和分类型表达)。图中应明确名城市(县)域、中心城区

(如需)、历史城区三个层次下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分布类型、等级、位置和名称(重要

点)。历史城区层面深度应表达出其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划。

规划说明书应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4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1.5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规划文本应评估和提炼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具体要求详第三章。

规划说明书应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6规划期限与目标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实施的起止年限,提出规划分期,并制定分期目标和总体目

标。

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分期及相应目标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市(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1市(县)域保护结构

规划文本应明确市(县)域层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格局,提炼点、线和面域

管控结构及相应管控措施。

规划图纸应绘制市(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构图。图例宜含保护核心、河道

或古道等线性文化廊道、古村落或文物群等历史文化集聚片区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保护结构及其相应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2自然(山水)格局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市(县)域整体自然格局状态,强调对与历史文化价值有密切关

联的自然山水的整体保护,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衔接,从生态保护和展示利用

角度,提出与山水相关联的保护区域的相应管控措施。

规划图纸应绘制市(县)域自然(山水)格局保护规划图。图例宜含生态核心、

生态廊道、各类自然保护地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整体自然格局状态,及与历史文化价值有密切关联的山体和水系

的保护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3*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中心城区所需研究区域内总体保护结构,及结构中各构成要素的

主要保护管控措施。(注:中心城区内除历史城区外尚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且

各资源间关联度较高,建议增加此章节内容。)

规划图纸应绘制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构图。

规划说明书应对中心城区总体保护结构,及结构中各构成要素的主要保护管控措

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5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2.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名城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要求,以及各名城

之间整体关系的管控措施。保护对象含已公布和拟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

城名单。

2.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市(县)域内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规划编

制和保护管理要求,以及各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之间整体关系的管控措施。保护对

象含市(县)域内已公布和拟推荐申报国家、省和市级(如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和传统村落名单。

规划图纸应绘制市(县)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图。图例应

含已公布和拟推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如有)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规划说明书应对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其之间形成集聚区的管控措施,及拟推

荐申报各层级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历史城区保护

3.1保护区划与管控要求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及其环境协调区(如有)的范围和面积,并分别对历史

城区及其环境协调区提出总体控制要求。

规划图纸应绘制历史城区保护范围规划图,含历史城区及其环境协调区(如有),

及其内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已

公布和拟推荐的各类文物古迹的保护区划。

规划说明书应说明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如有)范围划定依据,总体保护状况

和威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历史城区范围应

是在综合分析城市在不同时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根据保护格局和延续风貌的要求来

划定,含重要的山水格局要素(如相对独立、规模适中的山体和水体);含古城墙范围

及城墙防御体系所涉及范围(如护城河);含与历史城池有着密切联系的外围地区(如

紧邻的关厢、码头地区)和历史关联性的历史地区,尤其是与名城价值特色密切相关

的地区。在历史城区保护范围外围可依据实际情况划定环境协调区。

3.2山水格局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山水整体格局保护要点,并针对山体自然背景、水体

16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走向和岸线形态、滨水界面景观风貌提出管控措施。

规划说明书应对山水整体格局保护要点和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3传统街巷保护

规划文本应提炼街巷总体格局状态,及根据街巷现状保存状况进行分类保护管

控。文本应提供历史城区内历史街巷分类保护一览表。

规划图纸应绘制街巷保护规划图,并明确街巷分类。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传统街巷现状图,并对现状街巷的空间格局、总体风貌、分类

情况及管控措施等进行分析。

3.4城市视廊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重点控制的视线通廊及保护控制要求。视线通廊常含

文化景观视廊、山体视廊和水系视廊等。视廊范围内具体建筑高度应根据视线分析进

行严格控制。

规划图纸应绘制视廊控制规划图,图中明确重要自然和文化景观标志物,视线廊

道及其保护视域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各类视线通廊及保护控制要求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5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文本明确历史城区内文物古迹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街巷两

侧、历史城垣、视线廊道、历史城区内其它区域和外围环境协调区等的建筑高度控制

要求。建筑高度根据各类保护要素对历史城区和必要的外围环境协调区内的新建和改

造建筑要求进行分类控制。高度控制采用檐口和屋脊双控,明确檐口与屋脊高度。当

涉及多重控制要求时,应从严控制。

规划图纸绘制高度控制规划图,明确高度管控范围和要求。

规划说明书绘制建筑高度现状图,并对历史城区和外围必要环境协调区内的新建

和改造建筑高度管控范围和要求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6传统风貌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传统风貌集中区域风貌控制要求,重要节点区域风貌

控制要求和一般区域风貌控制要求。风貌控制要素含新建与改建建筑的形式、体量与

色彩等。

规划图纸应绘制传统风貌控制规划图,图中明确在整个历史城区内分区域风貌管

控范围及措施。

17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规划说明书应对现状风貌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估,并对风貌控制区域的划分方式作

必要的分析说明。

3.7历史城区功能定位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的功能定位,及对现状功能进行调整的建议。

规划说明书应对现状功能进行调整的原因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3.8用地布局调整与人口容量控制

规划文本应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历史城区用地性质与功能布局内容,并可结

合保护管控要求进行适当优化调整。文本宜对历史城区进行人口容量调控规划,并提

出分期实施及管理建议。

规划图纸应绘制用地规划图,图中地块应参照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分类标准和相应

图例对历史城区内用地进行分类标注,并列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用地现状图,并对与国土空间规划关于用地布局的衔接情况,

特别是优化调整部分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9道路交通优化

规划文本应通过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历史城区的交通条件,明确历史城区内

限制性和倡导性交通方式与措施。历史城区应保持或延续原有的道路格局,保护有价

值的街巷系统,保持特色街巷的原有空间尺度和界面。历史城区的交通组织应以疏导

为主,应将通过性的交通干路、交通换乘设施、大型机动车停车场等安排在历史城区

外围。

历史城区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应选择合适的公共交通车

型,提高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率;宜结合整体交通组织,设置自行车和行人专用道、

步行区,营造人性化的交通环境。历史城区应控制机动车停车位的供给,完善管理制

度,采取分散、多样化的停车布局方式。不宜增建大型机动车停车场。

历史城区内道路及交叉口的改造,应充分考虑历史街道的原有空间特征。历史城

区内道路、桥梁、轨道、公交、停车场、加油站等交通设施的形式应满足历史风貌的

管理要求,对现有风貌不协调的交通设施应予以整治。

规划图纸应绘制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图中标明历史城区范围内各层级道路、停

车场和公共交通设施位置。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图,并对历史城区内道路交通规划作必要的

分析说明。

18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3.10绿地和开放空间建设引导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绿地和开放空间体系建设管控要求,加强对沿城墙区

域、滨水空间、集中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点附近绿地和开放空间

等的重点保护和建设引导。

规划图纸应绘制绿地与开放空间保护规划图,图中标明历史城区范围内绿地和开

放空间的位置、类型和范围。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绿地与开放空间现状图,并对绿地和开放空间建设引导措施作

必要的分析说明。

3.11市政设施规划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给水、排水、电力、环卫、综合管线等专项市政设施

工程要求。历史城区内应积极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与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组织等统筹

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历史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分借鉴和延续传统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

历史遗留设施的作用;

(2)对现状已存在的大型市政设施,应进行统筹优化,提出调整措施;历史城区

内不应保留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场)、区域锅炉房、高压输气与输油管线

和贮气与贮油设施等环境敏感型设施;不宜保留枢纽变电站、大中型垃圾转运站、高

压配气调压站、通信枢纽局等设施;

(3)历史城区内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站点,直接为历史城区服务

的新增市政设施站点宜布置在历史城区周边地带;

(4)当市政设施及管线布置与保护要求发生矛盾时,应在满足保护和安全要求的

前提下,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A历史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应与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B管线宜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当受条件限制需要采用架空或沿墙敷设的方式

时,应进行隐蔽和美化处理;

C当在狭窄地段敷设管线无法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安全间距要求时,可采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满足管线安全运营管理要求。

规划说明书应对各类市政设施规划布局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12防灾设施规划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面对的主要防灾类型,并健全相应的防灾安全体系。

19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针对防火,消防通道、消防站、各类消防设施须按照有关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配备。历

史城区确因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区域,应制订相应的消防安全保障

方案要求。历史城区防灾设施规划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防灾和环境保护设施应满足历史城区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

(2)历史城区必须健全防灾安全体系;

(3)历史城区内不得设置生产、贮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工厂和仓

库;

(4)当历史城区外的污染源对历史城区造成大气、水体、噪声等污染时,应提

出治理、调整、搬迁等要求;

(5)历史城区防洪堤坝工程设施应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相协凋,保持滨水特

色。对历史留存下的防洪构筑物、码头等应提出保护与利用措施;

(6)历史城区的内涝防治措施应根据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气候特征、雨水管

渠系统、防洪设施现状和内涝防治要求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与城市竖向规划、防

洪规划相协调。

规划说明书应对各项防灾要求与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4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保护

4.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管控要求与发展引导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含核心保护

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和面积,及相应保护管控要求,并提出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与保护

展示目标。

规划图纸应绘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规划图,图中标明街区两划范围,和街区

内各层级文物古迹(含拟推荐)的本体范围及文保单位的保护区划。

规划说明书应说明保护范围划定依据,总体保护状况和威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并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4.2历史地段保护区划、管控要求与发展引导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各个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和面积,及相应保

护管控要求,并提出区域发展功能定位与保护展示目标。

规划图纸应绘制历史地段保护范围规划图,图中标明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和历史

地段内各层级文物古迹(含拟推荐)的本体范围及文保单位的保护区划。

20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规划说明书应说明保护范围划定依据,总体保护状况和威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并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5文物古迹保护

5.1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

藏区保护

规划文本应列表梳理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

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等文物保护对象名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规划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

规划图纸应汇总历史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图则。

5.2历史建筑保护

规划文本应列表梳理历史城区内已公布和拟推荐历史建筑名录,并依据《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保护管

理要求。

5.3其他文物古迹保护

规划文本应列表梳理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

产等其他文物古迹已公布和拟推荐名录,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要求。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6.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规划文本应列表梳理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和传承人名录,各类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名录。

6.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措施

规划文本应提出针对性的非遗保护传承措施,如在保护制度和模式、展示利用方

式、拓展保护资金渠道等方面,以加强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6.3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规划文本应列表梳理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名录,如老字号、传统地名以及街巷名

称、名人文化等,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7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

7.1市(县)域展示与利用

规划文本应明确市(县)域历史文化展示与利用主题、线路和方式。

21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7.2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

规划文本应明确历史城区内历史文化展示与利用主题、分区、文化资源点、配套

设施、主题线路和方式等。

规划图纸应绘制历史城区展示与利用规划图,图中标明历史城区内展示、利用与

传承主题、分区、文化资源点、配套设施、主题线路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7.3文物古迹展示与利用

规划文本应对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

筑、工业遗产等文物古迹展示与利用的主题、功能等方面进行明确和引导,并提出文

物古迹传承的措施与建议。

规划说明书应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8规划实施措施

8.1管理规定协调

规划文本应明确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配套管理文

件的完善和加快制定措施,和相关政策研究策略。

8.2相关规划协调

(1)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调

规划文本应明确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情况,特别是对土地使用规划图

的协调和优化调整情况。

规划说明书应说明历史文化名城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等现状,分析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并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规划文本应提出与生态环境、文物、水利、宗教和旅游等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

调的内容和措施。

规划说明书应对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的协调内容和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8.3管理机制与资金保障

规划文本应提出优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责建议,明确建立文化保护管

理人才培养机制和长效资金保障制度,并智慧化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平台的实施举

措。

22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8.4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规划文本应提出在从规划编制到实施监督整个过程,加强公共参与和宣传教育的

路径和措施。

9近期规划实施

9.1近期规划重点

规划文本应提出近期规划和实施重点,明确需要编制详细规划的重点区域或地

段,提出详细规划编制应遵从的重要要求。

规划说明书应对近期实施重点和详细规划编制要求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9.2近期实施项目

规划文本应明确近期实施项目类型和具体项目列表。

规划图纸应标明近期建设实施项目类型、名称和位置。

规划说明书应对近期实施项目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3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1规划总则

1.1规划目的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编制的目的。

规划说明书应从背景、问题和需求等角度对规划目的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2规划范围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的范围和面积,古镇(村)范围和面积。

规划图纸应绘制规划范围图,图中明确上述规划文本需要明确的范围和面积。

规划说明书应对上述规划文本需要明确的范围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并与上版规划

范围(新编保护规划则为申报文件的范围)进行比较,对更改范围部分作出专题论证

分析。

1.3规划依据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编制的依据,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

策文件、行业技术规范、上位和相关规划等。

1.4保护框架、内容与重点

规划文本应明确名镇名村保护框架、保护内容与保护重点。保护框架应以坚持整

体保护的理念,包含镇(村)域、古镇(村)、历史文化遗存(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

遗产)三个层次。保护内容应在各层次保护框架下明确相应各类保护对象的层级和数

量。保护重点应结合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提炼和明确在各层次保护框架下的保护要

点。

规划图纸应绘制镇(村)域、古镇(村)历史文化遗产现状分布图和保护规划

图。图中标明镇(村)域内历史文化遗产类型、等级、位置和名称等,以及古镇

(村)保护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类型、等级、位置、名称和保护区划。

规划说明书应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5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规划文本应提炼出名镇名村在镇村选址、空间格局、建筑风貌、传统文化和人文

精神等方面的价值与特色。具体要求详第三章。

规划说明书应从历史沿革、镇(村)域自然及文化特色、古镇(村)山水格局及

24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形态变迁、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1.6规划期限与目标

规划文本应明确规划实施的起止年限,提出规划分期,并制定分期目标和总体目

标。

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分期及相应目标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镇(村)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1镇(村)域保护结构

规划文本应明确镇(村)域层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格局,提出点、线和面域

管控结构及相应管控措施。

规划图纸应绘制镇(村)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构图。图例应含保护核心、廊

道、片区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保护结构和相应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2自然(山水)格局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镇(村)域整体自然格局状态,强调对与历史文化价值有密切关

联的自然山水的整体保护,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内容衔接,并从生态保护和展示利

用角度,提出对与山体和水系相关联保护区域的相应管控措施。

规划图纸应绘制镇(村)域自然(山水)格局保护规划图。图例应含生态核心、

生态廊道、各类生态片区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整体自然格局状态,及与历史文化价值有密切关联的山体和水系

的保护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3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名村保护规划不含此章节)

规划文本应明确镇域内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

要求,以及各对象之间形成古村落带或集聚区的管控措施。保护对象含已公布和拟推

荐国家、省和市级(如有)名村和传统村落名单。

规划图纸应绘制镇域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图。图例应含已公布和拟

推荐国家、省和市级(如有)名村和传统村落。

规划说明书应对已公布和拟推荐各级名村和传统村落,及其之间形成集聚区的管

控措施等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25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3古镇(村)保护

3.1保护区划与管控要求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面积及管控

要求。古镇(村)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构成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在保

护范围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环境协调区。各区划划分方式如下。

(1)核心保护范围:将传统风貌较为完整,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

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及其紧密依存的环境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核心保护范围内应

严格保护历史空间格局、传统风貌、视线通廊、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依存的景观环境。

(2)建设控制地带:在核心保护范围之外,为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的

完整与协调,避免核心保护范围内外风貌产生冲突,应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对其中的

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建筑控制地带内应对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依存的景观环

境制定具体的保护要求。

(3)环境协调区:在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与其外围的自然区域、农业生

产区域以及其他相邻区域的环境存在较强的空间和景观联系时,宜将其划为环境协调

区。环境协调区内,应对其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和有特色的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具有重

要生态功能的区域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规划图纸应绘制古镇(村)保护范围规划图,图中明确古镇(村)核心保护区、

建设控制地带界线、环境协调区(如有)。

规划说明书应说明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如有)范围划定

依据,总体保护状况和威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文本结论作必要的分析说

明。

3.2*山水格局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山水整体格局保护要点,并针对山体自然背景、水

体走向和岸线形态、滨水界面景观风貌提出管控措施。

规划图纸应绘制古镇(村)山水格局保护结构图。图例应含生态保护核心、蓝绿

廊道、历史水网体系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山水整体格局保护要点和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3传统街巷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街巷总体格局,及需根据保存状况对街巷进行分类管控。文本应

26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提供古镇(村)历史街巷一览表。

规划图纸应绘制街巷保护规划图,并明确街巷分类。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传统街巷现状图,并对现状街巷的尺度、界面特征、铺装材料

等进行分析,对分类管控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3.4视廊保护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重点控制的视线通廊及保护控制要求。视线通廊常

含文化景观视廊、山体视廊和水系视廊等。视廊范围内具体建筑高度应根据视线分析

进行严格控制。

规划图纸应绘制视廊控制规划图,图中明确重要自然和文化景观标志物,视线廊

道及其保护视域等。

规划说明书应对视线通廊及保护控制要求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5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文本结合文物古迹、历史街巷、视廊等对建筑高度不同要求,明确在古镇

(村)范围内分区域建筑高度管控措施。高度控制采用檐口和屋脊双控,明确檐口与

屋脊高度。当地块涉及多重控制要求时,从严控制。

规划图纸绘制高度控制规划图,明确高度管控范围和要求。

规划说明书绘制建筑高度现状图,并对各个区域建筑高度管控措施作必要分析说

明。

3.6建筑分类保护与整治

规划文本应对古镇(村)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进

行调查统计,提出分类保护整治要求,可分为以下六种措施:

(1)保护:对所有经政府和主管部门公布的各类保护名录(包括文物保护单位、

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组织公布

的各类单项遗产、国家各部委公布的单项遗产、历史建筑等),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等相

关法规政策文件进行严格保护。

(2)修缮:对已公布为历史建筑和拟推荐历史建筑,应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名村保护条例》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修缮。

(3)改善:对于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与传统风貌无冲突的其他建构筑物,

应进行保护和修缮,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原状和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其内部允许在不损坏历史信息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设施改善,以改善居住、使用条

27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4)保留: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的,可作为保留类建筑。

(5)整治改造: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且质量评定为“差”的其他建筑,根据对历

史风貌的影响程度,可以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对与历史

风貌有冲突的建筑采取改造措施。

(6)拆除:对违建、临时建筑(棚屋)、与历史风貌存在严重冲突的建(构)筑

物,可采取拆除重建、拆除不建等措施,且拆除量应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当采取拆除

重建的方式时,应符合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当采取拆除不建的方式时,应改为公共开

放空间,或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宜居性。

规划图纸应绘制建筑分类保护规划图,图中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提出保护整

治模式分类。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建筑现状图,分别从年代、质量、层数、功能四个方面对现状

建筑进行划分,并对分类的划分方式和管控措施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7古镇(村)发展目标与定位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及对现状功能进行调整的建议。

规划说明书应对现状功能进行调整的原因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3.8用地布局调整与人口容量控制

规划文本应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古镇(村)用地性质与功能布局内容,并可

结合保护管控要求进行适当优化调整。文本宜对古镇(村)进行人口容量调控规划,

并提出分期实施及管理建议。

规划图纸应绘制用地规划图,图中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分类标准和相应图例对

古镇(村)内用地进行分类标注,并列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用地现状图,并对与国土空间规划关于用地布局的衔接情况,

特别是优化调整部分作必要的分析说明。

3.9道路交通规划要求与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车行、人行等各类交通体系。古镇(村)的对外客货

运道路应结合镇(村)域道路交通统筹规划,不改变传统街道,不影响名镇名村风

貌。此外,车行和人行交通要满足以下要求:

(1)车行交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应减少和控制机动车通行,以引导

28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和控制车行交通对历史环境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响。

(2)人行交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应形成完整的人行通行系统,

兼作专用消防通道,充分利用各类空地作为疏散避难场所。

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的历史道路设施的维护与修复宜采用传统工艺和

材料。对核心保护范围内新旧道路在宽度、做法、材质等方面应统一考虑,协调设

计。

规划图纸应绘制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图中标明名镇(名村)古镇(村)内各层

级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设施位置。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图,并对古镇(村)内道路交通规划作必要

的分析说明。

3.10绿地和开放空间建设引导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绿地和开放空间体系建设管控要求,加强对沿古镇

(村)边界区域、滨水空间、集中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点附近绿

地和开放空间等的重点保护和建设引导。

规划图纸应绘制绿地与开放空间规划图,图中标明古镇(村)范围内绿地和开放

空间的位置、类型和范围。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绿地与开放空间现状图,并对绿地和开放空间建设引导措施作

必要的分析说明。

3.1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与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规划图纸应绘制公共服务设施保护规划图,图中标明在古镇(村)内公共服务设

施类型、位置和规模。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并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求与措施作必

要的分析说明。

3.12市政设施要求与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给水、排水、电力、环卫、综合管线等专项市政设

施工程要求。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提出适宜的改善市政设施规划方案,避免影响传统

风貌和地域特色,避免破坏传统建筑和构筑物,还应注意以下要求:

(1)在古镇(村)内新增的各类工程管线和设施宜埋地或隐蔽敷设,应避免新增

管线设施与历史景观和传统风貌的保护产生矛盾;

29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2)应充分利用传统的给排水设施,作为给排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宜设置锅炉房、储气站、调压站,敷设燃

气管道。

规划图纸应绘制市政设施规划图,按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力电信

工程、环卫设施、燃气工程六个层次分别绘制图纸。图中应明确各类管线的走向、管

径、检查口位置。

规划说明书应绘制市政设施现状图,即按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力

电信工程、环卫设施、燃气工程六个层次分别绘制图纸,并对市政设施规划措施作必

要的分析说明。

3.13防灾设施规划要求与措施

规划文本应明确古镇(村)内面对的主要防灾类型,并健全相应的防灾安全体

系。名镇名村防灾措施应以防御与减轻突发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安

全,建立健全符合名镇名村条件的防灾安全体系,避免产生各种灾害和次生灾害,并

规划可行的防灾预警方案。具体防火措施应注意以下方面:

(1)名镇名村的防火措施应包括火灾易发高风险区的消防措施;

(2)布局消防站(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