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解析版)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指定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滤镜技术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滤镜下唯美浪漫的画面和外表完美无瑕的人物,本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观剧体验,但却日渐成为被诟病的对象,一些热门剧集甚至因为滤镜滥用导致口碑崩塌,观众对滤镜滥用的不满,直接原因是画面的失真。

在滤镜的超厚“粉底"笼罩下,画面中正常的光线、阴影、轮廓被抹杀了,所有角色的皮肤都嫩白透亮,五官轮廓不清,甚至连80岁的老翁脸上都看不到皱纹,衣服没有纹理和质感。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艺术之美,植根于其所反映的生活之真。滤镜的过度使用,使电视剧的画面脱离了剧情设定,也脱离了生活真实。与演员真实的皮肤状态一起被掩盖的,还有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充满戏剧张力的眼神和微表情。这种细节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高饱和的美颜镜头无法呈现的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滤镜的滥用则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在一些热播剧集的带动下,电视剧制作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调色法则,古装剧追求“高级”的低饱和度、是疑剧的色调越来越暗沉,甜宠剧的柔光愈加刺眼……滤镜风格成为最显眼的类型标志,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却被忽略了。

滤镜滥用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可谓滤镜滥用的直接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滤镜是技术发展对影视制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高清镜头和高分辨率的屏幕前,演员脸上的任何细微瑕症都会清晰地呈现给观众,柔光、磨皮等滤镜技术的使用则可有效遮盖瑕疵,改善观感,并给精益求精的制作方带来贴合影片风格的视觉美感。但凡事过犹不及。滤镜的普及也使观众对美的标准更加严苛,容貌焦虑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契合剧情的真实面容、自然的韵味和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因其不“美"而成为一种“罪过”,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这使我们不能不反思:技术的运用,应当如何平衡适应观众审美需求与实现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关系

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是滤镜滥用的另一重要原因。影视剧的制作需要全局通力配合,画面呈现不仅包括后期的调色、特效处理等,也包含了服化道、美术、灯光的设计和摄像等前期工作。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无不在场景、道具等细节上用心,以不同的光影色调丰富影像画面,朝造画面层次,以恰当的色调风格配合剧情的呈现。当影视制作进入数字时代,后期制作的可操作空间增加,一些主创忽略了前期拍摄的重要性,盲目依赖后期制作。同时,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制作粗糙、缺三沟通、流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使“一键滤镜"成为弥补前期不足、跟风热门色调的捷径。合理使用滤镜,需要整个行业作出改变

电视剧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表达。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只能建立在真实的观感基础上。滤镜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国产剧的创作需要更加走心,尊重现实生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更加契合题材内容的表达,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

(摘编自吕珍珍《滤镜滥用:“真”之不存,“美"将焉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过程中使用滤镜技术会导致艺术创作同质化和观众对电视剧的不满。

B.滤镜技术的滥用掩盖了演员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势必影响到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使用滤镜技术可以有效遮盖容貌上的瑕疵改善观感,但其也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

D.一些影视制作主创人员轻视前期拍摄,盲目依赖后期制作,也是导致滤镜滥用原因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滤镜滥用”直指批评的对象;“‘真’之不存,‘美’将焉附"化用成语,形象地说明“真”的重要性,立场鲜明。

B.本文是一篇针砭影视作品制作中“滤镜滥用"的时事评论,总体上看,先立后破;行文中有些段落如第③段则先破后立,以破为主。

C.文章第5段在剖析一些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导致滥用滤镜时,概述优秀电视剧制作情况进行对比论证。

D.文章先点明滥用滤镜技术引起观众不满的事实,再剖析滥用滤镜技术之因并指出其严重后果,最后回应标题,指出正确做法,条理明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滤镜抹杀了影视作品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与艺术之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观背道而驰。

B.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是滤镜滥用的重要原因,同时,异化的大众审美又催化了更先进的滤镜技术的诞生。

C.真实的观感造就了影视作品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忽视这一点,滥用滤镜技术,必然导致作品“失真”。

D.尊重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规律,使表达与题材内容相契合,以适应观众审美需求,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是国产剧的发展正道。

【答案】1.A2.B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使用滤镜技术,会导致艺术创作同质化和观众对电视剧的不满"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是“滤镜的滥用”“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行文中有些段落如第③段先破后立”的分析不准确,第③段先提出观点,再分析滤镜滥用的危害,不是“先破后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滥用滤镜抹杀了影视作品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错误,原文“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却被忽略了"是说“被忽略了”,而抹杀的是“画面中正常的光线、阴影、轮廓"。

B.“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是滤镜滥用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可谓滤镜滥用的直接推手";“异化的大众审美又催化了更先进的滤镜技术的诞生”错,原文“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选项说反了。

C.曲解文意,“造就了”错,根据原文,“真实的观感"只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句玩笑话:喜欢收藏的人均是“仓鼠转世",对物品有一种由衷的爱。事实上,的确有许多人格特质影响着我们的囤积行为。

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导致囤积行为。有患者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或情感能量。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根深蒂固的完美主义倾向、高标准、优柔寡断、控制需求、对保留物品重要性的强大信念——尤其对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而言,物品的囤积被视为一种补偿。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以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寄托行为。对这些人来说,物品代表着稳定持久,在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保持着不变的特性。积攒的物品象征着与往日愉快回忆和美好时光的链接,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囤积的人未必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宅男,事实上,喜欢囤积的人也许对干净有序有更强烈的需求。因为囤积也可能是强迫性人格的一种特征。这样的人可能会非常认真、细致、过度关注细节、完美主义,或不断追求控制,通常既囤积又注重秩序感。

有囤积癖问题的人们通常会过度地收集并保存物品,而且在抛弃杂物时表现得异常困难,当囤积问题严重到开始让人无法在家中生活得舒适安全时,它就成了问题。不过,一般来说,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囤积者。

首先表现为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其次表现为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此外,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而且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同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

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曾用来治疗强迫性神经症,而囤积癖一度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因此,当时的治疗不够有针对性,参与者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然而,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在改善心情、减少焦虑方面或许有些帮助,因此对囤积癖治疗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囤积症在信息化社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比如,订阅上百个公众号,每日接受消息轰炸:找资料下载的时间是阅读观看的几倍,下载之后便不想打开;凌乱的电脑桌面。这些如今看来十分平常的行为常被称作数字囤积症。传统的囤积者往往用各种价值存疑的物件把家里堆满,并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与自我焦虑。但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一些数字囤积者却对自己的收藏品津津乐道:它们只占用很少的物理空间,并且自己也能从与其他囤积爱好者或对数据感兴趣的人交换、分享内容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信息收藏与囤积症呢?数字国积并不是说我们储存了多少信息,而是我们对数据有没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如果有,就不是囤积。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到“数字囤积症”的诊断标准,长期积压文件也会带来整理压力,占据大量储存空间,让设备存储永远不足。一旦信息过载,就会影响思考、计划,并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所以,为了您的身心健康,不妨定期收拾一下电脑,清理不需要的文件,这对提升工作效率与保持情绪状态均有好处。

(摘编自唐义诚《你为什么总是舍不得扔掉旧物》)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致人们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创伤经历和人际关系的缺失。

B.爱收藏不等于有“囤积癖",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一些条件,才可被确诊为囤积者。

C.有囤积癖的人往往喜欢过度收集物品,又很不舍得扔掉,而一旦扔掉,就感到痛苦。

D.不同于传统囤积者,一些数字囤积者能从与他人交换、分享收藏品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仓鼠转世”的玩笑话形容人们喜欢收藏的行为,既轻松幽默,又生动形象,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如指出喜欢囤积的人未必就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他们可能很注重秩序感。

C.针对囤积癖的早期疗法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针对性不强,反而不如更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药物治疗。

D.正常的信息收藏和数字囤积症的区别不在于储存信息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对储存的数据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

6.大量囤积行为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A5.C

6.①传统囤积者囤积的物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工作。②传统囤积者要承受被社会污名化、自我焦虑以及在社会交际、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③数字囤积者过度收集的数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会带来整理压力,且信息过载会影响思考、计划,使囤积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主要的是创伤经历和人际关系的缺失”错,曲解文意,影响人们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许多人格特质,创伤经历以及人际关系的缺失等,但文中并未说明哪些是最主要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C.“早期疗法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反而不如更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药物治疗”错,曲解文意,原文是“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且“药物治疗"是“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不能说“认知行为疗法"不如“药物治疗”。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可知,传统囤积者囤积的物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工作。

②结合“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与自我焦虑"可知,传统囤积者要承受被社会污名化、自我焦虑以及在社会交际、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

③结合“长期积压文件也会带来整理压力,占据大量储存空间,让设备存储永远不足。一旦信息过载,就会影响思考、计划,并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可知,数字囤积者过度收集的数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会带来整理压力,且信息过载会影响思考、计划,使囤积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喝啤酒

冯骥才

酷暑的毒日头把空气里的水分吸干,热风不停地往人们的喉咙里吹。于是,嘴巴像冒火苗的灶口,气管像热气回荡的烟囱,胸腔像灼烧的大炉膛。你难受得要哭却哭不出来一一眼泪也早被晒没了。

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但这正是啤酒缺货的季节,只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才有。然而,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

餐厅这个细高细高的服务员,身穿银灰色的西装,喉头下边系着一个黑蝴蝶似的领花。不知是这颇具气派的环境,还是这个洋打扮的缘故,他显得神气十足。他用睥睨的目光瞥着这个布裤布衫、脑门上汗津津、土里土气的小伙子,仿佛说:“你这副德性也想到这儿来喝啤酒”

他的脸儿好冷,简直像冰箱的制冷板。

冷脸儿不但不能给这个买不到啤酒而恼火的小伙子降温,反而把他的火气加倍激起来,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

冷脸儿服务员嘲弄似的打量着他,理也不理。

如今东西归谁掌握,谁就大权在握,神气一时。求人的事,嘴硬可就甭想得到便宜。这样,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

胖胖的餐厅经理走过来。老于世故使他的腔调随和些,啤酒却一滴不舍。

“走吧,小伙子,这酒不供应。”

“供应谁?"小伙子挑战似的问。

不等经理开口,玻璃门“吱”一响,走进一个高高的外国青年。满头乌黑的卷发像歪七扭八的小弹簧,方格衬衫包裹着他壮美结实的身子,肩挎一个带许多口袋和拉链的紫红色皮包。一副特大的深棕色眼镜几乎盖住上半张脸。弹回来的玻璃门从他身上扇出一股外国人身上常有的香水气味。这气味钻进冷脸儿的服务员的鼻孔里,比鼻烟更快地使他振奋起来。这时,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他先用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自信的神气打量了小伙子一眼,跟着就对冷脸儿服务员帅气地一扬手打个招呼,用流利的英语讲起话来。

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笑、和蔼、亲切、礼貌、谦恭,都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脸上。他脸皮的“温度"随之上升,变成热脸儿服务员了。

随后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请这位外国人坐下,身子灵活地转来转去,眨眼工夫,餐桌上便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酒菜:沙拉、酱牛肉、白鸡和皮蛋,再有便是啤酒!一瓶、两瓶、三瓶!这些特制的青岛啤酒,在那细长的纯度很高的玻璃瓶里闪出诱人的光亮!

冷脸儿服务员,不,现在是热脸儿服务员了,一边勤快地给这外国青年摆好吃喝,一边还没忘记朝站在那边的小伙子瞥一眼,仿佛有意气气那小伙子,又像回答刚才那小伙子的问话:这啤酒是供应谁的都不知道?瞪大眼瞧瞧吧!

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他是不死心,还是下不了台?这热脸儿服务员神气够了,脸儿“唰”地重新变冷,走过来打算轰他了。哪料,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冷脸儿服务员惊呆了,上来要干预,外国青年对服务员微微一笑,摆摆手叫他别管,同时又对这小伙子客气地打个手势,请他随便吃喝。

疑团在冷脸儿服务员脸上转了几圈,就转到他心里,这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人家外国人就是有钱,否则怎肯任凭陌生人随便吃他的东西?可是这外国人为什么连丝毫惊讶也没表现出来呢?他琢磨不透这是怎么回事,忙把情况报告给胖经理。胖经理眨了眨胖嘟嘟的眼皮,看看眼前的情景,也找不出准确的答案来。瞧瞧!这小伙子居然与外国青年同用一个酒杯——你一口,我一口,难道他们认得?可他们谁也不搭理谁呀。对,肯定这小子不会英语,没法开口。可外国青年却不时抬起头对这小伙子露出难以理解的一笑,是开心的笑?客气的笑?谦让的笑?猜不准。看样子他俩绝不认识,这外国青年不是傻瓜就是阔佬,这小伙子没准是个……是什么呢?冷脸儿服务员打定主意,要在这小子离开餐厅前,把他扣住盘问一番,如有问题,便扭他到派出所去。胖经理同意这么做。他们就倚着柜台等候,目光双双紧紧盯着小伙子的一举一动。

小伙子看到了那边一胖一瘦两个人投来的目光,表现得若无其事,索性放开肚子大吃起来,直把一桌子酒菜一扫而光。外国青年站起来付了账。两人一前一后向门口走去。

冷脸儿服务员再也按捺不住了,几步蹿上,好像手执着“逮捕证"一样,冷冰冰的脸皮又降下温度。他伸出胳膊阻截这小伙子。忽然外国青年开口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了一句地道的北京话:“你干什么?”

“他……"冷脸儿服务员没法解释自己要做的事。

“他是我朋友,我请他。怎么了?”

“你"冷脸儿服务员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突然讲起中国话的外国青年。

忽然,这外国青年把棕色的大眼镜一摘,呀!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中国人!

“你!你!怎么……”冷脸儿服务员蒙了。

这假外国青年一条胳膊搭在那小伙子肩膀上,笑呵呵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

吃惊的目光就像一对惊叹号停在冷脸儿服务员瞪圆的眼睛里。他望了望胖经理。胖经理满脸迷惑的表情,完全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两个青年得意扬扬地推门走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8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生动描绘出酷暑中人的痛苦状态,生发出“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的感慨,由此引出小伙子买啤酒的故事。

B.服务员面对买啤酒的小伙子是“冷脸儿服务员",面对外国青年是“热脸儿服务员”,变脸的速度堪比契诃夫《变色龙》中巡警奥楚蔑洛夫。

C.冷脸儿服务员和胖经理都猜不透小伙子与外国青年的关系,他们想扣住小伙子盘问,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

D.外国青年说出地道的北京话,亮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表扬了冷脸儿服务员“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颇有讽刺的意味。

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伙子三次不肯走的原因。

9.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物资短缺的改革开放前期,尽管当下看起来不一定符合现实,但仍然耐人寻味。请结合小说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7.C8.①依旧想买啤酒。尽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他,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买啤酒的念头。②想知道啤酒卖给谁,生气。他询问为什么不卖,服务员并没有回答,他感觉受到嘲弄,格外生气。③想出了对策。发现服务员热情招待的外国青年是自己朋友假扮的,决定过去吃喝。

9.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作者塑造的“冷脸儿服务员”“胖经理"等形象生动真实,现实生活中如他们一样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人依旧有很多。②从主题的角度看,作者通过讲述“喝啤酒”的故事,讽刺了崇洋媚外的“冷脸儿服务员"等人,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对现实社会仍有警示意义。③从情节安排上看,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伙儿为什么能和“外国青年”一起吃喝,吸引读者,结尾处“外国青年"亮明中国人的身份,照应前文的悬念,起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错,想扣住小伙子盘问,是对小伙子的恶意揣测,也属于趋炎附势的表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第一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小伙子因为天气热,想喝一大杯冰凉的啤酒,结果餐厅服务员不卖给他,而他依旧想买啤酒,所以尽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他,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买啤酒的念头。

②第二次,“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小伙子问为什么不卖,遭到冷脸服务员不理睬,他感觉受到嘲弄,格外生气。他不走,是想知道啤酒到底卖给谁。

③第三次,“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这次不走是因为小伙子想出了对策。他发现冷脸服务员对外国青年格外热情,而外国青年是自己朋友假扮的,他就过去大吃大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小说中“冷脸儿服务员"“胖经理”这类形象从事的是餐厅服务行业,但他们对中国的小伙子不理不睬,甚至鄙夷蔑视,而对穿着打扮时髦的外国青年却格外热情周到,他们代表了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一类人,这类人在当时的生活中很具有典型性,塑造的形象很真实生动。

②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讲述了一个小伙子想和一杯啤酒,结果被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服务员嘲弄拒绝,他的朋友假装外国青年,得到热情招待,最后他和朋友终于痛快地喝了啤酒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喝啤酒”的故事,讽刺了崇洋媚外的“冷脸儿服务员"等人,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对现实社会仍有警示意义。

③从情节安排上看,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在小伙子与外国青年一起大吃大喝的时候,小说着意描写餐厅服务员和胖经理的表情和心理,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小伙儿为什么能和“外国青年"一起吃喝?创设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这外国青年把棕色的大眼镜一摘,呀!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中国人!”“外国青年"亮明中国人的身份,解开悬念,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适当则有血气之诸生皆为得其所而安然长。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晋文公反国,赏从其亡者,而陶狐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圃①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大夫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

秦小主夫人②用阉而生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入。边境小吏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欲从焉氏塞入,守关将领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以抗,奉命曰:“寇在边。”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国都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大夫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利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

【注】①唐圃:即场圃,种菜的菜园。②秦小主夫人:指小主的母亲。小主:此处指秦出公(出子)即位时年仅两岁,所以称之为“小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A连B立C是为D献公E怨右F主然G而将H重罪之I德菌改J而欲K厚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指主持、掌握,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当”意思不同。

B.因,指依靠、凭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之以饥馑"中的“因”意思不同。

C.入,文中指使……进入,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中的“封”用法相同。

D.之在外者,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主要根据君主对赏罚、爵禄施予的情况来了解君主的为人,如果君主赏罚分明,施予合理,那么大臣都愿意为君主竭尽其力。

B.晋文公给臣下颁发赏赐有自己的考量,陶狐虽然曾跟随他流亡,但因为只是菜园的劳工,所以并不符合晋文公赏赐大臣的三条标准。

C.秦小主夫人因为任用宦官发生变乱并失去民心,原本流亡魏国的公子连趁机入秦,原本被派出拦阻的将士却主动迎接公子连回国。

D.在大夫监突看来,守卫郑所的右主然坚决不放公子连进入秦国的举动是合理的,在他的劝说下,公子连最终赦免了右主然的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

(2)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

【答案】10.CEI

11.A12.B

13.(1)您回国做了国君,三次颁赐爵禄,而陶狐却都不在其中。请问这样做是什么道理?

(2)凡是奖赏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偏爱他,惩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憎恶他,因为是要看赏罚之事将会导致什么结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公子连被拥立为国君,这就是秦献公,(秦献公)怨恨右主然并准备重重治他的罪,他感激菌改并打算重重奖赏他。

“公子连立"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在C处断开;

“是为献公”为判断句,故在E处断开;

“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句式一致,故在l处断开。

故选CEI。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适应、相当;如果。句意:晋文公(的做法)大概与此相符了。/如果要与秦国?相比较,那么胜负和存亡的命运还不容易轻易判断。

B.正确。依靠、凭借;接续。句意:打算借群臣和百姓之力从郑所之塞回国。/接下来又有饥荒。

C.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进入;使……成为疆界。句意:不让公子连入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

D.正确。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在国外的秦国的公子多着呢。/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是菜园的劳工"错,原文“若赏唐圃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是晋文公以假设的方式解释他不封赏陶狐的原因——陶狐是与“唐圃之劳徒"一类的人,并不是说陶狐就是“唐圃之劳徒”。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反",通“返”,返回;“爵禄三出"宾语前置,应为“三出爵禄”;“敢问",谦辞,表示向对方提出问题。

(2)“以”,因为;“用",因为、由于;“归”,归趋、归宿。

参考译文:

人们无法了解天,他们依据四季的更替、寒暑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了解天。四季的更替、寒暑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适当,一切有血气的生物就都会为了各得其所而平安地生长。臣子也无法了解君主,他们根据君主对赏罚、爵禄的施加来了解君主。君主的赏罚、爵禄施加得适宜,那么无论关系亲的还是疏的、离得远的还是近的,贤明的还是不贤的都会尽他们的力量为君主所用了。

晋文公回国后,奖赏曾追随他流亡的人,而陶狐没有份。左右的人说:“您回国做了国君,三次颁赐爵禄,而陶狐却都不在其中。请问这样做是什么道理?"晋文公说:“以道义辅导我、以礼仪教导我的人,我认为应受最高的奖赏。用善言教导我、以才干辅助我的人,我认为应受次一等的奖赏。违背我的欲望、屡次指出我过失的人,我认为应受末一等的奖赏。这三个等级的赏赐是用以奖赏有功之臣的。如果要奖赏园艺场的劳工,那么陶狐将是第一个受奖的。”周朝的大夫内史兴听说这事后说:“晋文公将会成为霸主呀!从前圣王把德行放在首位而后考虑力量,晋文公(的做法)大概与此相符了。"

秦国的出子之母任用宦官而发生变乱,群臣心中不快隐匿不出,百姓憋着一肚子怨气非议国君。公子连逃亡在魏国,听说这事后,打算借群臣和百姓之力从郑所之塞回国。边境小吏右主然把守关口,不让公子连入境,说:“我有我做臣子的原则,不侍奉两个国君。还是劝公子快快离开吧。”公子连离去,进入翟国,想从焉氏塞进入,把守关口的将领菌改放他入境。出子之母听说这个消息,非常惊恐,命令官吏兴兵抵抗,官吏接到命令说:“敌寇在边境入侵。"当士兵和官吏开始出发时,都说“去打敌寇”,中途就改变说:“不是打敌寇,是迎接国君。"公子连于是和士兵一道进来,到了国都雍,包围了出子之母,出子之母自杀。公子连被拥立为国君,这就是秦献公,(秦献公)怨恨右主然并准备重重治他的罪,他感激菌改并打算重重奖赏他。大夫监突劝谏说:“不行。在国外的秦国的公子多着呢,如果这样就会使臣子们争着放流亡的公子回国了,这对君主不利。”献公认为很对。因此赦免了右主然的罪,而赏赐菌改以大夫的爵位,赐给把守要塞的人每人二十石米。献公可说是善于实行赏罚的了。凡是奖赏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偏爱他,惩罚一个人并不是因为憎恶他,因为是要看赏罚之事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如果导致好的结果,即使憎恶他也应奖赏;如果导致不好的结果,即使偏爱他也应惩罚:这是先王之所以能够治理混乱、安定危难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万岁楼

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言诗人身在异乡,因思乡而登上万岁楼眺望故乡,但乡思未减,反而更甚。

B.颔联上句写诗人托鸿雁传书而不能,下句写日落时分猿猴啼叫,引发无限伤感。

C.颈联叙写诗人登楼望远之所见,古堤、冻浦、远岸、枯杨,满目凄凉,意境渺远。

D.尾联上句中的“同袍友",泛指兄弟、同僚、朋友,“偶”字传达出意外之感。

15.本诗和杜甫的《登高》同为登高抒怀之作,在结构安排和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15.①结构安排:《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本诗首联和尾联叙事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情,景穿插交错,转换自然灵动。②思想情感:《登高》通过刻画眼前之景,渲染悲秋的氛围,抒发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本诗通过刻画眼前之景,借叙写偶遇故人,喜得家书之事,抒发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颔联上句写诗人托鸿雁传书而不能"错误,颔联上句写天气渐冷,鸿雁南飞,以此暗示诗人有家难归,竟不如雁,并未提及鸿雁传书之事。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和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结构安排:《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本诗首联和尾联叙事抒情,首联写作者站在万岁楼上,眺望故乡,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作者意外地遇到了一位老友,并且收到了家书,这使得他非常高兴。中间两联写景,情,景穿插交错,转换自然灵动。颔联描写了寒冷的天气和飞过的雁儿,这些景象触动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令他感到伤心,而太阳下山时,猿猴的哭声更是激起了作者的悲伤之情。颈联描写了一片冻结的河流,河岸上的枯杨树与远处的景象相映成趣。

②思想情感:《登高》通过刻画眼前之景,渲染悲秋的氛围,抒发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两联诗人选用急风、高天、猿啸、江渚、白沙、飞鸟等意象,渲染悲秋的气氛。颈联的“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指诗人已到暮年。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尾联写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诗通过刻画眼前之景,借叙写偶遇故人,喜得家书之事,抒发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联写作者因思乡而登上万岁楼远望,不但未减乡思,反而思乡之情更浓。颔联写天气渐冷,鸿雁南飞以及日落时分猿猴悲哀的啼叫,引得作者“垂泪”“断肠",抒发无限伤感之情。颔联以作者登高所见,古老的堤岸、冻结的河流和近岸的枯杨,叙写满目凄凉之感。尾联写作者因偶遇同袍,得到家书而分外欢喜。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友情和家书的珍视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小慧在研读古诗词时,发现唐宋诗词中常以“空山”来突出环境的寂静清幽,你觉得她读到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同是天涯沦落人②.相逢何必曾相识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吴丝蜀桐张高秋⑥.空山凝云颓不流(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霏、暝、桐、凝、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拉松是A,对个体的体能和营养状况要求极高。日常训练和赛期是否能够保证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充足的水分补给都对跑者的运动表现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目前对我国马拉松运动人群的营养状况研究较少,②根据仅有的小样本研究显示,③该人群存在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营养知识缺乏等问题。④因为马拉松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代谢,⑤因此经过多年的日常耐力训练,⑥增大最大吸氧量和体内糖原存储量,⑦对提高运动成绩相当有效。⑧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⑨因此日常训练中碳水化合物需要达到8-12G/KG/D(每千克体重每天用量)⑩可以选择米面和薯类食物。路跑容易出现肌肉丢失等状况,因此蛋白质摄入需要达到1.4-1.8G/KG/D,可以选择瘦肉、鱼类、大豆和蛋类。液体补充量为3-5L/D,可根据尿液颜色和口渴感选用白开水和运动饮料等。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糖储备最多只够完成80%的马拉松距离。即在经过35KM的奔跑消耗后,B。如果想要跑得更快更好,需要在比赛前大量摄入含糖丰富的食物,比如通过摄入主食、含糖饮料和水果等,来提高糖储备。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A:B: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A一项长时间的耐力运动B糖储备已近枯竭

18.②仅有的小样本研究显示;④由于马拉松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代谢;⑧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日常训练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对个体的体能和营养状况要求极高"强调马拉松需要耐力,是一项时间长的运动,应填:一项长时间的耐力运动。

B处,前面说“人体内的糖储备最多只够完成80%的马拉松距离”,而“在经过35KM的奔跑消耗后"意味着糖储备消耗很多,应填:糖储备已近枯竭。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④“因为"与“因此”语意重复,把“因为"改为“由于”;

⑧“主要是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语序不当,“主要”作定语修饰直接“来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令已是三月了,在盘山步道的两侧,迎春花与月季花的藤蔓紧密缠绕,黄的花与红的花竞相绽放。它们仿佛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列队欢迎我的到来。沿着盘山步道行走,会与许多虫子①,最常见的有蚂蚁、马陆、毛毛虫、西瓜虫等,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无论雨前还是雨后,无论何时到风山,在盘山步道上,在台阶上,我都能看见它们幼小奔波的身影,一副②的样子。也许,人在生病之后,怜悯心更重,对什么都多愁善感,深感人生之艰辛,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脆弱。那天,瞄着行进中的蚂蚁、西瓜虫等,我的心莫名地颤动了一下,有意放慢脚步给它们让路。我每一步的抬起与放下都③,生怕一个闪失,给幼小的生命造成致命的伤害。

我年轻的时候,很少思考生命、死亡之类的问题,习惯了天南海北地阔荡,走路咚咚响,呼呼生风,对什么都毫无畏惧,极少留心脚下幼小的生命,更遑论给一只虫子让路了。我委实不敢相信,这个近乎严苛的要求,却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0.句式的灵活使用可以使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21.文段多处使用了副词和关联词,强化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分析加点副词“更”和关联词“却"的表达效果。

【答案】19.①.不期而遇②.永不停歇③.谨小慎微

20.示例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两个短句形成对偶,前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干净利落。

示例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或行色匆匆”“或慢慢吞吞"和“步履仓促”“四平八稳"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

21.更,是程度副词,表程度加深,更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出人意料,表现出作者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转变的惊奇之情。

却:表转折,关联词之前是严苛的要求,用转折关联词引出要求是从自己的内心发出的,同样表达了对自己的转变的惊奇之意,写出作者现在对生命的敬畏。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沿着盘山步道行走”推断作者遇到什么并没有事先期待,故而遇到虫子属于意外,故可填写“不期而遇"。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第二空:依据“看见它们幼小奔波的身影”推断虫子们好像永远也不会停止奔波,故可填写“永不停歇"。永不停歇:永远不会停下来歇息。

第三空:依据“生怕一个闪失,给幼小的生命造成致命的伤害”推断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故可填写“谨小慎微"。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鉴赏句式可以从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

“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是短句,干净利落,简洁凝练,“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是长句,给读者悠闲舒缓、不疾不徐的感觉。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长短错落,既有节奏感,又有舒缓有致。

“或行色匆匆”“或慢慢吞吞"和“步履仓促”“四平八稳"构成两组对偶句,“行色匆匆”对“慢慢吞吞",“步履仓促”对“四平八稳",结构一致,句式整齐,给人以典雅感。“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寻觅着”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整散结合,既有韵律美,又有变化美。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更",是程度副词,表程度加深,更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出人意料,如“极少留心脚下幼小的生命,更遑论给一只虫子让路了”,“更"字有出人意料之意,由作者的举动表现出作者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转变的惊奇之情。

“却”表转折,关联词之前是严苛的要求,如文段中说“这个近乎严苛的要求",此处用转折关联词引出要求是从自己的内心发出的,如“却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转折连词突出了对自己的转变的惊奇之意,写出作者现在对生命的敬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且易于获取。然而,这种信息的丰富性似乎并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精神富足。相反,我们常常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数字海洋”中的“精神孤岛":挑战与应对

自人类文明步入数字时代以来,我们的生活被信息的海洋所包围。如同卡尔·萨根所言:“我们都是由星尘所组成,而宇宙在我们体内。”现如今,我们可以说:“我们都被信息所浸润,数字世界就在我们生活中。"信息的丰富性与易获取性,理应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滋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却常常感受到精神的孤独与空虚。

“信息爆炸”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提出,他用这个词描述了社会信息量急剧增长的现象。如今,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数亿用户每天发布和分享着海量的信息。然而,当我们沉浸在数字海洋中,却往往发现自己在精神上成为了一座孤岛。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数字时代的信息过载导致我们在筛选和处理信息时面临巨大压力。大脑在应对过多信息时会分泌压力激素,使我们处于焦虑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久了,就会导致精神疲惫和孤独感。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等平台的算法设计往往倾向于推送符合我们喜好的信息,这种“信息茧房"效应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陷入自己的小世界里,失去了与外界的多元联系。

要应对数字时代的“精神孤岛”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个人需要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对信息的辨识和筛选能力。正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家ReneeHobbs所说:“媒介素养不仅仅是理解和使用媒介的能力,更是通过媒介参与社会、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我们应该学会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算法推送的信息。

其次,我们需要倡导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数字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例如,我们可以参加线上社区、加入兴趣小组、参与公开讨论等方式,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观点和经验。通过这些互动,我们可以打破“信息茧房”的束缚,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后,社会层面也需要加强对数字时代信息环境监管和引导。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健康、多元和平衡传播。此外,教育体系也应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纳入课程中,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并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个人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面对这个挑战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多元和充实的数字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关注的是数字时代下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但同时也容易陷入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困境。这是因为,信息丰富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结果,我们如果对海量信息不加筛选,必然被这些“平等的垃圾"所淹没。此时,我们的精神成长无法正向获得,就会在复杂信息面前变得肤浅与表面,在复杂信息裹挟而来的低级快乐里更加孤独与空虚,被精神孤岛囚禁。此外,大数据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生产方式是“算法”,算法会打造信息壁垒,形成信息茧房,长此以往,我们困在其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切,也就无所谓精神富足了。

试题要求考生以“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下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的问题。对此,考生可以从数字时代的信息丰富入手,分析人们容易陷入信息焦虑的原因。例如,过多的信息让人难以专注,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同时,人们也容易在追求信息的过程中失去与他人的联系和沟通,导致精神上的孤独。考生还可以探讨如何平衡信息的获取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例如通过筛选信息、减少社交媒体的依赖、增加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来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此外,考生还可以从更深层次探讨数字时代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例如,数字技术让人们更加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追求;数字世界的虚拟性也让人们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人们对真实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考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寻找解决精神孤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若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观点的鲜明和逻辑的严密。同时,要注意论证的充分性和说服力,合理运用事实和引用经典名言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立意:

1.偶尔屏蔽复杂信息,学会享受孤独。

2.别被信息绑架,数字时代更呼唤成长和自由。

3.告别精神孤岛,拥抱精神追求。

4.筛选信息更专注,多读经典丰人生。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指定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滤镜技术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滤镜下唯美浪漫的画面和外表完美无瑕的人物,本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观剧体验,但却日渐成为被诟病的对象,一些热门剧集甚至因为滤镜滥用导致口碑崩塌,观众对滤镜滥用的不满,直接原因是画面的失真。

在滤镜的超厚“粉底”笼罩下,画面中正常的光线、阴影、轮廓被抹杀了,所有角色的皮肤都嫩白透亮,五官轮廓不清,甚至连80岁的老翁脸上都看不到皱纹,衣服没有纹理和质感。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艺术之美,植根于其所反映的生活之真。滤镜的过度使用,使电视剧的画面脱离了剧情设定,也脱离了生活真实。与演员真实的皮肤状态一起被掩盖的,还有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充满戏剧张力的眼神和微表情。这种细节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高饱和的美颜镜头无法呈现的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滤镜的滥用则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在一些热播剧集的带动下,电视剧制作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调色法则,古装剧追求“高级"的低饱和度、是疑剧的色调越来越暗沉,甜宠剧的柔光愈加刺眼……滤镜风格成为最显眼的类型标志,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却被忽略了。

滤镜滥用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可谓滤镜滥用的直接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滤镜是技术发展对影视制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高清镜头和高分辨率的屏幕前,演员脸上的任何细微瑕症都会清晰地呈现给观众,柔光、磨皮等滤镜技术的使用则可有效遮盖瑕疵,改善观感,并给精益求精的制作方带来贴合影片风格的视觉美感。但凡事过犹不及。滤镜的普及也使观众对美的标准更加严苛,容貌焦虑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契合剧情的真实面容、自然的韵味和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因其不“美”而成为一种“罪过",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这使我们不能不反思:技术的运用,应当如何平衡适应观众审美需求与实现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关系

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是滤镜滥用的另一重要原因。影视剧的制作需要全局通力配合,画面呈现不仅包括后期的调色、特效处理等,也包含了服化道、美术、灯光的设计和摄像等前期工作。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无不在场景、道具等细节上用心,以不同的光影色调丰富影像画面,朝造画面层次,以恰当的色调风格配合剧情的呈现。当影视制作进入数字时代,后期制作的可操作空间增加,一些主创忽略了前期拍摄的重要性,盲目依赖后期制作。同时,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制作粗糙、缺三沟通、流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使“一键滤镜”成为弥补前期不足、跟风热门色调的捷径。合理使用滤镜,需要整个行业作出改变

电视剧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表达。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只能建立在真实的观感基础上。滤镜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国产剧的创作需要更加走心,尊重现实生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更加契合题材内容的表达,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

(摘编自吕珍珍《滤镜滥用:“真"之不存,“美”将焉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过程中使用滤镜技术会导致艺术创作同质化和观众对电视剧的不满。

B.滤镜技术的滥用掩盖了演员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势必影响到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使用滤镜技术可以有效遮盖容貌上的瑕疵改善观感,但其也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

D.一些影视制作主创人员轻视前期拍摄,盲目依赖后期制作,也是导致滤镜滥用的原因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滤镜滥用"直指批评的对象;“‘真’之不存,‘美’将焉附”化用成语,形象地说明“真"的重要性,立场鲜明。

B.本文是一篇针砭影视作品制作中“滤镜滥用”的时事评论,总体上看,先立后破;行文中有些段落如第③段则先破后立,以破为主。

C.文章第5段在剖析一些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导致滥用滤镜时,概述优秀电视剧制作情况进行对比论证。

D.文章先点明滥用滤镜技术引起观众不满的事实,再剖析滥用滤镜技术之因并指出其严重后果,最后回应标题,指出正确做法,条理明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滥用滤镜抹杀了影视作品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与艺术之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观背道而驰。

B.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是滤镜滥用的重要原因,同时,异化的大众审美又催化了更先进的滤镜技术的诞生。

C.真实的观感造就了影视作品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忽视这一点,滥用滤镜技术,必然导致作品“失真"。

D.尊重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规律,使表达与题材内容相契合,以适应观众审美需求,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是国产剧的发展正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句玩笑话:喜欢收藏的人均是“仓鼠转世”,对物品有一种由衷的爱。事实上,的确有许多人格特质影响着我们的囤积行为。

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导致囤积行为。有患者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或情感能量。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根深蒂固的完美主义倾向、高标准、优柔寡断、控制需求、对保留物品重要性的强大信念——尤其对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而言,物品的囤积被视为一种补偿。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以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寄托行为。对这些人来说,物品代表着稳定持久,在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保持着不变的特性。积攒的物品象征着与往日愉快回忆和美好时光的链接,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囤积的人未必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宅男,事实上,喜欢囤积的人也许对干净有序有更强烈的需求。因为囤积也可能是强迫性人格的一种特征。这样的人可能会非常认真、细致、过度关注细节、完美主义,或不断追求控制,通常既囤积又注重秩序感。

有囤积癖问题的人们通常会过度地收集并保存物品,而且在抛弃杂物时表现得异常困难,当囤积问题严重到开始让人无法在家中生活得舒适安全时,它就成了问题。不过,一般来说,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囤积者。

首先表现为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其次表现为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此外,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而且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同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

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曾用来治疗强迫性神经症,而囤积癖一度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因此,当时的治疗不够有针对性,参与者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然而,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在改善心情、减少焦虑方面或许有些帮助,因此对囤积癖治疗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囤积症在信息化社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比如,订阅上百个公众号,每日接受消息轰炸:找资料下载的时间是阅读观看的几倍,下载之后便不想打开;凌乱的电脑桌面。这些如今看来十分平常的行为常被称作数字囤积症。传统的囤积者往往用各种价值存疑的物件把家里堆满,并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与自我焦虑。但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一些数字囤积者却对自己的收藏品津津乐道:它们只占用很少的物理空间,并且自己也能从与其他囤积爱好者或对数据感兴趣的人交换、分享内容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信息收藏与囤积症呢?数字国积并不是说我们储存了多少信息,而是我们对数据有没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如果有,就不是囤积。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到“数字囤积症"的诊断标准,长期积压文件也会带来整理压力,占据大量储存空间,让设备存储永远不足。一旦信息过载,就会影响思考、计划,并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所以,为了您的身心健康,不妨定期收拾一下电脑,清理不需要的文件,这对提升工作效率与保持情绪状态均有好处。

(摘编自唐义诚《你为什么总是舍不得扔掉旧物》)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致人们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创伤经历和人际关系的缺失。

B.爱收藏不等于有“囤积癖”,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一些条件,才可被确诊为囤积者。

C.有囤积癖的人往往喜欢过度收集物品,又很不舍得扔掉,而一旦扔掉,就感到痛苦。

D.不同于传统囤积者,一些数字囤积者能从与他人交换、分享收藏品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仓鼠转世"的玩笑话形容人们喜欢收藏的行为,既轻松幽默,又生动形象,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如指出喜欢囤积的人未必就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他们可能很注重秩序感。

C.针对囤积癖的早期疗法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针对性不强,反而不如更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药物治疗。

D.正常的信息收藏和数字囤积症的区别不在于储存信息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对储存的数据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

6.大量囤积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喝啤酒

冯骥才

酷暑的毒日头把空气里的水分吸干,热风不停地往人们的喉咙里吹。于是,嘴巴像冒火苗的灶口,气管像热气回荡的烟囱,胸腔像灼烧的大炉膛。你难受得要哭却哭不出来一一眼泪也早被晒没了。

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但这正是啤酒缺货的季节,只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才有。然而,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

餐厅这个细高细高的服务员,身穿银灰色的西装,喉头下边系着一个黑蝴蝶似的领花。不知是这颇具气派的环境,还是这个洋打扮的缘故,他显得神气十足。他用睥睨的目光瞥着这个布裤布衫、脑门上汗津津、土里土气的小伙子,仿佛说:“你这副德性也想到这儿来喝啤酒”

他的脸儿好冷,简直像冰箱的制冷板。

冷脸儿不但不能给这个买不到啤酒而恼火的小伙子降温,反而把他的火气加倍激起来,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

冷脸儿服务员嘲弄似的打量着他,理也不理。

如今东西归谁掌握,谁就大权在握,神气一时。求人的事,嘴硬可就甭想得到便宜。这样,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

胖胖的餐厅经理走过来。老于世故使他的腔调随和些,啤酒却一滴不舍。

“走吧,小伙子,这酒不供应。”

“供应谁?"小伙子挑战似的问。

不等经理开口,玻璃门“吱”一响,走进一个高高的外国青年。满头乌黑的卷发像歪七扭八的小弹簧,方格衬衫包裹着他壮美结实的身子,肩挎一个带许多口袋和拉链的紫红色皮包。一副特大的深棕色眼镜几乎盖住上半张脸。弹回来的玻璃门从他身上扇出一股外国人身上常有的香水气味。这气味钻进冷脸儿的服务员的鼻孔里,比鼻烟更快地使他振奋起来。这时,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他先用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自信的神气打量了小伙子一眼,跟着就对冷脸儿服务员帅气地一扬手打个招呼,用流利的英语讲起话来。

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笑、和蔼、亲切、礼貌、谦恭,都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脸上。他脸皮的“温度"随之上升,变成热脸儿服务员了。

随后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请这位外国人坐下,身子灵活地转来转去,眨眼工夫,餐桌上便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酒菜:沙拉、酱牛肉、白鸡和皮蛋,再有便是啤酒!一瓶、两瓶、三瓶!这些特制的青岛啤酒,在那细长的纯度很高的玻璃瓶里闪出诱人的光亮!

冷脸儿服务员,不,现在是热脸儿服务员了,一边勤快地给这外国青年摆好吃喝,一边还没忘记朝站在那边的小伙子瞥一眼,仿佛有意气气那小伙子,又像回答刚才那小伙子的问话:这啤酒是供应谁的都不知道?瞪大眼瞧瞧吧!

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他是不死心,还是下不了台?这热脸儿服务员神气够了,脸儿“唰”地重新变冷,走过来打算轰他了。哪料,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冷脸儿服务员惊呆了,上来要干预,外国青年对服务员微微一笑,摆摆手叫他别管,同时又对这小伙子客气地打个手势,请他随便吃喝。

疑团在冷脸儿服务员脸上转了几圈,就转到他心里,这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人家外国人就是有钱,否则怎肯任凭陌生人随便吃他的东西?可是这外国人为什么连丝毫惊讶也没表现出来呢?他琢磨不透这是怎么回事,忙把情况报告给胖经理。胖经理眨了眨胖嘟嘟的眼皮,看看眼前的情景,也找不出准确的答案来。瞧瞧!这小伙子居然与外国青年同用一个酒杯——你一口,我一口,难道他们认得?可他们谁也不搭理谁呀。对,肯定这小子不会英语,没法开口。可外国青年却不时抬起头对这小伙子露出难以理解的一笑,是开心的笑?客气的笑?谦让的笑?猜不准。看样子他俩绝不认识,这外国青年不是傻瓜就是阔佬,这小伙子没准是个……是什么呢?冷脸儿服务员打定主意,要在这小子离开餐厅前,把他扣住盘问一番,如有问题,便扭他到派出所去。胖经理同意这么做。他们就倚着柜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