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B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B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B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B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春季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评卷(B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卷(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气魄(pò)

挚痛(zhì)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惩罚(chěng)

懊恼(ào)

亘古(gèn)

C.屏障(píng)

山巅(diān)

滋长(zī)

参差(cī)

D.惨白(chǎn)

默契(qì)

镐头(gǎo)

胡骑(j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臆测

绝壁

摇篮

泛滥

B.暇疵

装潢

穿带

魄势

C.坦荡

景至

翘手

浩荡

D.恫吓

字贴

蚱蜢

杳然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新闻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

B.在益阳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为政之道、修身之方。

C.资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总面积差不多15平方公里以上。

D.只要尊重一切生命,才能最后尊重人类自己。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D.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①黄皮肤的群落②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6.下列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B.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C.他看着护城河发呆,心中明白那护城河是保卫京城的一道屏障。

D.天气晴好,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7.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当户织(门)当窗理云鬓(窗户)

B.军士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策勋十二转(记)

C.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

D.赏赐百千强(强壮)出郭相扶将(外城)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③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④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⑤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⑥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A.②⑤④③①⑥

B.②⑤①⑥③④

C.①⑥②⑤③④

D.②⑤③④①⑥9.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给他提意见的时候,要求他洗耳恭听了,他也点头称是,但转过身,就全忘了。B.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在那瞬间妙手回春了。C.校长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给我们谈心时总是高谈阔论,让我们受益匪浅。D.他的学说在当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10.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B.“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1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作者为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B.《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C.《土地的誓言》作者为著名作家端木蕻良,他的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1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D.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13.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D.“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二、默写题14.默写填空。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当代青少年也应该心系祖国,奋发向上。我校七年级将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5.【活动一】小杰对“国”字的书写作了一些探究,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你认为最恰当的“国”字是(

)A.

B.

C.

D.16.【活动二】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上组织了“爱国名句我来说”展示会,请你也找出两条关于爱国的名句,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名句一:____________________名句二: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与欣赏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①诸少年皆次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③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注】①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文中是村、街坊的意思。②次:编次。③数:音shuò,屡次,多次。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2.翻译下列句子。(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4.你知道古今中外还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吗?请列举几个。1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木兰歌韦元甫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攴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欲闻所戚戚

___________(2)有子复尚少

___________(3)朔风裂人肤

___________(4)易却纨绮裳

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3.诗中画线句已演变成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4.说说你对“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中“喜”的理解。5.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寻找最后的红色娘子军①四月的琼海,潮湿闷热,暴露在阳光下的每一点时间都变成了一种煎熬。②琼海市人民医院ICU病房里,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战士、百岁高龄的卢业香老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与十七八岁时当红军、打敌人、穿密林、吃草根的那些生死战役相比,如今的她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显得如此平静。老人1月17日入院,腿部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令她时常高烧到39摄氏度以上,呼吸都需要机器辅助……③此时,没人知道卢业香老人还会不会醒来;但我们都知道的是,红色娘子军光荣的历史早已深深刻在人们的心里。④作为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地和主战场——海南省琼海市,历史印记并不难寻。⑤城市唯一“像样”的雕塑,就是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群像;大规模的旅游景点中就有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近几年,琼海市委、市政府还出资为在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战士修建了“红军路”,公路直通战士的家门口;补贴资金重建房屋;每月发放3000元的生活补助;全部医疗费用实报实销……⑥人们在雕塑群像前,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了解她们的那段历史,了解她们承受过的苦难,了解她们所追求的信仰。⑦看到那部叫《红色娘子军》的电影,那台叫《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剧;听到《红色娘子军军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的旋律,内心激情澎湃。我们虽然了解那段历史,但我们无法感受到,那时琼海一年四季滚滚的热浪,随时可以吞噬光明和生命的密林里的凶险,山路的崎岖,台风暴雨的肆虐;还有那些枪林弹雨,那些几倍于己的敌人……⑧这是大多数人对红色娘子军的了解,其实历史远不止于此。⑨在电影、歌曲描述的故事之外,少有人知道,1932年年底,红色娘子军在海南红军主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解散。但敌人并没有放过她们,连长和指导员中先后有五人被捕。她们经历了严刑拷打,长期的牢狱折磨,却没有一个人变节,没有一个人出卖组织。尽管她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极其重要的、足以改写琼崖革命进程的核心机密。⑩战士王学葵在《我们谁都没有出卖同志》一文中回忆道:“……我们站稳革命立场,保持革命者的气节,谁都没有变节动摇,谁都没有出卖同志……”⑪如今,这些文字就像躺在病床上的卢业香老人一样,看上去那么平静。但在这种平静之下,翻涌着女革命者坚定的信仰与追求。(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19.细读第②段和第⑨段,请你概括红色娘子军的事迹。20.请你结合全文揣摩首段,说说你从“煎熬”一词中读出了什么。21.请你分析第⑧段的作用。22.学校举办主题为“树立革命信仰,传承革命精神”的宣传活动,请你完成宣传活动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目的树立革命信仰,传承革命精神观看电影《红色娘子军》了解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初步感知其信仰和精神举办“传承红色娘子军精神”主题演讲大赛缅怀先烈,珍爱生活,增进对红色娘子军精神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泥土的声音樵夫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抔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花蕊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还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接触土地,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吗?苦。累吗?累。即使父亲两腿沾满泥土,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就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有删改)2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4.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有何作用?25.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本文③④两段借用不同的景物,表达了不同的心理感受。请分析这两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心理感受。26.文章数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7.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作者在语言和写法上都精雕细琢。请你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五、写作题28.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

要求:1.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能出现影响评分的校名,人命,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湃”应读作“pài”;B.“哺”应读作“bǔ”,“惩”应读作“chénɡ”;D.“惨”应读作“cǎn”。2.答案:A解析:B.“暇”应写作“瑕”,“带”应写作“戴”;C.“至”应写作“致”,“手”应写作“翘”;D.“贴”应写作“帖”。3.答案:A解析:B.缺主语,“在”和“让”去掉其一。C.“差不多”与“以上”矛盾。D.关联词搭配有误,将“只要”改为“只有”。4.答案:D解析:D项没有使用比喻。5.答案:A解析:先有黄土地,才能有人,有人才能创造出文化,所以答案应选A。6.答案:B解析:“重蹈覆辙”指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用在此处不合适。7.答案:D解析:“强”应为“有余”。8.答案:D解析: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应用能力。D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使用正确。A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只能用于听别人讲话,不能用于要求别人听自己讲话,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望文生义。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能力。B直接引用中,说话人以插入语形式在中间的,“说”字后不能用冒号,应用逗号。C该句子中有一对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要用分号。故应将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D省略号和“等”字不能同时用,可删去省略号。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A最后一课的作者为法国小说家都德。12.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加快”与“规模”不搭配。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随着”或“使”。D.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审议”后“通过”。13.答案:B解析:A项,语气稍显强硬,且没有明确指出油炸和烧烤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C项,语气太过强硬。D项,只是从“节俭”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劝说,没有指出油炸和烧烤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结合题干的要求,B项表达最合适。14.答案:1.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型默写。根据题中的提示和要求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识书法字体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精”“忠”“报”三个字字体比较庄重,横画长而直画短,是隶书。A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B项,曲笔弧线,古拙多变,是篆书。C项,从字体的形状与笔画可以看出为隶书。D项,书写自由,活泼有神,是行书。16.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17.答案:1.D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穆桂英、樊梨花、秋瑾、梁红玉、秦良玉、贞德(法国女英雄)等。解析:1.“易”的意思是换。2.【文言文大意】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她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队伍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了十二余年,屡次建立功勋。啊!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18.答案:1.(1)忧愁的样子

(2)年少,年纪小

(3)北方

(4)更换2.(1)早晨驻扎在雪山之下,傍晚住在青海湖的旁边。(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3.厉兵秣马4.“喜”是因为木兰在沙场征战多年后,终于回到父母身边,父母见到木兰,十分高兴。5.《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的结尾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的赞美。解析:【古诗大意】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的体力已经逐日衰减。老父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埋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穿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携着宝剑。早晨驻扎在雪山之下,傍晚住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突袭燕地军营,抓住了于阗的酋长。将士们得胜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至极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乐器。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多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世上哪儿有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19.答案:①病房里平静地与死神较量;②反“围剿”失败后,面对严刑拷打和牢狱折磨坚贞不屈。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②段“与十七八岁时当红军、打敌人、穿密林、吃草根的那些生死战役相比,如今的她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显得如此平静”可概括为:病房里平静地与死神较量;根据⑨段“红色娘子军在海南红军主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解散……她们经历了严刑拷打,长期的牢狱折磨,却没有一个人变节,没有一个人出卖组织”可概括为:反“围剿”失败后,面对严刑拷打和牢狱折磨坚贞不屈。20.答案:老人在病痛中饱受折磨,表达了作者对红色娘子军战士的关爱与敬重。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煎熬”的本义为长时间用水煮。结合第②段“琼海市人民医院ICU病房里……如今的她在与死神的较量中显得如此平静。老人1月17日入院,腿部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令她时常高烧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