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国际贸易关系第1节国际贸易若干理论第1节国际贸易若干理论一、绝对成本说(一)历史背景亚当·斯密简介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人工厂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代表作: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说,也称为绝对利益论。(二)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1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其原因有三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2)分工可以避免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的时间损失。(3)分工有利于简化劳动的技术发明创造。他以制针业为例来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0枚/天→4800枚/天)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亚·SM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专业化生产,→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的。因此,斯密这个理论业称为绝对利益理论。实证:通过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酿酒和制造毛呢的实例加以说明。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一)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当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业资产阶级同地主贵族阶级的矛盾。
2、在经济方面,资产阶级同地主贵族的斗争主要表现在《谷物法》存废的问题上。
《谷物法》主要内容:
《谷物法》规定,必须在国内谷物价格上涨到限额以上时,才准进口,而且这个价格限额不断的提高。《谷物法》限制了英国对谷物的进口,使国内粮价和地租长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谷物法》作用:
维护地主贵族阶级利益。,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非常不利。因为(1)国内居民对工业品的消费因吃粮开支增加而相应减少。(2)工业品成本因粮价上涨而提高,削弱了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3)因限制谷物进口而招致的国外报复,亦不利于英国工业品出口
(二)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假定前提-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以一系列简单的假定为前提,主要为:1、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2、自由贸易3、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4、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5、没有运输费用6、不存在技术变化7、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8、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三)比较优势说的主要主要内容
李嘉图在阐述比较利益论时是由个人推论到国家亚当·斯密认为,各国均有一种产品生产成本低于他国而具有绝对优势,按绝对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各国均获益。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大卫·李嘉图在阐述比较利益论时,是从个人情况谈起的
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的“论对外贸易”一章中讲述“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的例子“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
甲都比乙强分工制帽强20%乙制帽制鞋强33%甲制鞋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2、分工的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某一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此交换双方都有利。
实证分析: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的比较成本
(四)比较成本说的例外情况比较利益论包含比较利益法则的一种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比例相同时,没有互惠贸易发生。只是,比较利益论的这一例外情况极少发生,因而对比较利益论并无多大影响。见下表实例:比较成本说的例外三、要素禀赋说(一)产生的背景1、简介赫克歇尔、俄林和萨谬尔逊赫克歇尔和俄林都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是俄林的老师。赫克歇尔(1879---1952)瑞典,老师俄林(1899---1979)瑞典,学生俄林于1922年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到英国剑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192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年25岁。1925—1965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与企业管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代表作:《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35)、
l977年俄林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萨谬尔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同年人哈佛大学深造,1936年和1941年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的创始人。代表作:《经济学》(1948年出版)
该书中几乎探索了经济学中的所有主要问题,该书一版再版,新世纪帐幕刚拉开,第17版就已面世,该书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萨缪尔森于197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个美国人。萨缪尔森在美国经济由中盛走向极盛、再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1941年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合著并发表了《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一文,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要素禀赋论。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二)要素廪赋论的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四要素”+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多要素”+科学、技术、信息等)要素价格:则是指生产要索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生产要素与要素价格表2要素禀赋与要素富裕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生产要素数量要素富裕:指在一国生产要素中某种要素所占的比重>别国某种要素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别国某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衡量要素的丰裕程度有两种方法:(1)以生产要素供给总员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供给比例大于别国的同种要素供给比例,则该国相对于别国而言,该要素丰裕;(2)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于别国丰裕(三)理论的假设条件-11.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2种商品、2种生产要素。即:2-2-2模式2、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3、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理论的假设条件-24、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5、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6、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四)要素廪赋论的主要内容要素禀赋说的主要内容(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说和广义的要素禀赋说)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H—O理论)广义的要素禀赋说:除了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以外,还包括要素均等化说(H—O—S理论)1、狭义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H--O)
(1)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不同,是区域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前提)(2)生产要素不同→要素价格不同(丰裕----价格下降)(3)要素价格不同→商品的生产成本不同(4)生产成本不同→商品价格不同(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
2、要素价格均等化说(H—O—S理论)1、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是一种趋势(1)赫克歇尔和俄林,进一步论述了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说。按照这种理论,虽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要素价格均等劳动→取得实际工资、同等资本→获取的利息、同样土地→得的地租。同等其运行过程的实例:澳大利亚:土地资源丰裕→土地价格低↓→地租低↓→土地被大量廉价使用↑出口密集型产品→对土地需求增加↑→地租提高↑英国:劳动资源丰裕→劳动价格↓→
工资低↓→劳动力被大量廉价使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提高↑(2)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主要原因如下:(p77)①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而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充分流动,即使在国内,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向另一个部门,也是不充分便利的;③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它们的结合不能任意改变,这种整体性和固定性的结合,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④集中大规模生产必然使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高点,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低点,从而阻碍了生产要素价格完全均等。
2萨谬尔逊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1)他认为,国际贸易会导致各种要素相对价格的完全均等化。(2)进一步论证了两国要素的绝对价格均等化问题。(五)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1)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和输出利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输入利用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生产所生产的商品。(2)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
主要结论-2(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地租、利润等)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4)为实现根据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四、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一)产生背景1、经济背景19世纪,贸易自由竞争时期英国德国政治上分裂、封建割据局面、德意志境内依然小邦林立直到1848年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政治上的统—
经济上其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到1848年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机器制造业。工业上仍以工场手工业和分散的小手工业为主,工厂生产的比重很小。外贸上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为了发展德国经济.国内围绕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一派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另一派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美国2、李斯特简介李斯特(1789-1846)德国都平根大学的教授,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早年在德国提倡自由主义。1825年作为外交官出使美国,受美国汉密而顿的影响,并亲眼看到美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成效,乃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在184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二)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
主要内容1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落后的国家没有开放市场的条件2各国所处的经济阶段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有所不同(李斯特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1)原始未开化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4)农工时期(德国)实行保护贸易(5)农工商时期(英国)3保护的对象-----幼稚工业保护的对象的条件是:(1)幼稚工业:①只有刚刚开始发展,有发展前途的工业②并有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没有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的不保护(2)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部门现在的问题是:-幼稚工业的范围过于宽泛。应该细分4保护手段和时间保护手段(1)禁止输入:对某些工业品可以实行禁止输入。(2)关税: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征收高关税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
保护时间(最长30年)五、超保护贸易政策1、
产生背景:
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2)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3)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见下表)(4)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反危机方案,主张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竞争。2.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1)凯恩斯立场的转变凯恩斯(1883-1946年)立场的转变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他是一个自由贸论者在大危机之后,转向推崇重商主义,认为保护贸易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2)凯恩斯的反危机方案,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不足消费不足反危机方案扩大消费扩大投资扩大有效需求危机的原因扩大投资扩大消费实现国民经济平衡:Y=C+I+G实现国民经济平衡:Y=C+I+G+(X-M)在外贸方面3、对贸易乘数原理
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
△
Y=K×△I
马克户普和哈罗德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Y=K×[△I+(△X-△M)](△X-△M)顺差↑→
黄金↑
→
支出↑
→利息↓
→
投资↑
(△X-△M)逆差↑→
第二节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关系一、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变化(三足鼎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后德、日是战败国,
英、法两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确立了世界中的霸主地位,成为超级大国(政治,经济、军事)
美国(世界霸主→优势渐弱)美国:战后成为世界霸主,
70年代后,优势逐渐被削弱
在国内,工资成本↑→→劳动生产率优势减弱↓出口商品竞争力日益削弱↓.1988年美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债务比率不断扩大。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1985制成品出口局世界首位的国家美国联邦德国日、德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13.7%11%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也使美国面临来自外部的巨大竞争压力西欧(p1232)
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
战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欧洲经济复兴。1948年4月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即采纳国务卿马歇尔的主张,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英、法、德等国经济迅速恢复。
欧洲开始实行经济一体化一体化背景:由于西欧各国地缘上接近,经济上历史性联系广泛,各国要求加强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抗争苏联,西欧各国也希望通过联合来达到政治上的独立。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经济地位的提高1958年1月1日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6国)。内部各国之间逐步降低、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率。欧共体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在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1960年的33.2%1988年的37.%,远超过美国。1978年建立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协调各成员国经济、财政、信贷政策,并发行统一货币1986年欧共体已从最初的6国扩大到12国。1993年,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之后,其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得到发展。1992年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共同体内部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的计划,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如期启动,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又连入了一个新阶段。2004年5月欧盟东扩25国(东欧10国加入)2007年1月欧盟扩大27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日本(p123)在二战中,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经济恢复很快。首先,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美国军事订货款对日本重建工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其次,美国在日本推行市场经济改革,为日本造就了市场竞争的环境;再次,日美之间实行单一货币汇率,(即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比价)为日本重新进人世界市场提供了契机。国民生产总值于1954年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并于1967年超过联邦德国。◆日本政府将“贸易立国”作为不变国策,一直把重点放在出口方面,◆日本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减经贸关系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对美贸易巨额顺差,
对欧共体各国贸易巨额顺差。日本发展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2.发达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发展由于战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必然导致各国贸易关系的变化。战后至今,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已经历了三个时期,相互问贸易关系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第一时期(战后初期-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发达国家经济上升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各国出口贸易增长十分迅速。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战前各国出口贸易的年增长率②发达国家间相互贸易在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错综复杂
美国绝对的市场竞争能力日趋减弱。日、欧则想尽量摆脱美国的控制。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立国战略也使美国的贸易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在经济上升时期,各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日渐扩大第二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这二时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缓慢增长、停滞与通胀加剧的“滞胀”时期,其贸易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滞胀加剧了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贸易保护主义加强。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增长速度超过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原因在于对外投资可以绕过贸易壁垒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技术竞争成为发达国家贸易竞争的核心。④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欧共体不断加强内部合作1993年实现欧洲统一大市场。1988年美加签订自由贸易协议
GATT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并取得了重大成果。7国首脑会议就世界经济的敏感问题和多边经济关系定期进行磋商第三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变:美国经济时冷时热欧共体则进一步致力于内部经济的联合日本则加快其经济进程和对世界市场的占有。90年代发达国家贸易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①美国和泛美经济联合。
1992年8月美、加、墨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货币一体化最终形成。
1993年11月,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
1999年1月欧元的启动,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③日本的亚太计划。日本曾多次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圈的倡议和计划,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美国的牵制,这一计划的实现条件还不成熟。二、经济互助会的发展及其解体1.经互会的产生和发展。经互会成立:1949年1月成员国最初6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后来4国:东德、蒙古、古巴、越南首先,经互会内部各国问的关系初期主要通过年度贸易协定来协调东欧各国与苏联的对外贸易。之后不断提高合作程度。50年代开始协调各国国民经济计划60年代开始建立国际机构和经济及科技合作组织体系,进行劳动分工,加强科技同经济的直接联系。70年代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但是70年代中期以来,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8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苏联在本国改革中强调科技进步是生产集约化核心同时苏联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长期合作计划做法,强调以市场机制来协调各国间合作。苏联国内外政策的重大变化对经互会各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东欧各国都先后在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其次,经互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隔离→缓和→恶化→再缓和)隔离状态二战以后,进入“冷战”时期,
东西方关系处于隔离状态,双方的贸易额很小。
逐步解冻: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三和一少”方针后东西方关系逐步解冻
(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1957年美国宣布放弃对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贸易限制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缓和又推进一步。东西方贸易随之迅速发展。1975年与1960年相比,经互会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增长了19倍,同时,东西方的经济合作、科技合作和信贷关系也不断加强。再次恶化: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东西方关系再次恶化。西方国家再次宣布对苏联和东欧各国进行贸易限制,双方贸易额迅速下降。1985年苏联宣布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新一轮缓和新一轮缓和的开始标志:
1987年戈尔巴乔夫访美同时苏联加强了与日本、韩国以及欧共体各国的联系。因此,从80年代末开始,双边贸易再次迅速发展经互会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再次,经互会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伊拉克、印度、利比亚、伊朗、阿富汗和埃及等国战后,经互会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较为稳定。经互会向这些国家主要出口机器设备从这些国家主要进口食品和工业原料经互会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大多带有援助性质,合作条件比较优惠。2、经互会的解体经互会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出现不少问题和矛盾,致使经互会于1991年2月宣布解体。历时42年之久的经互会正式宣告结束。经互会成员国在合作和一体化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和矛盾表现在:①利益不均的矛盾。由于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其他成员国的总和,经互会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东欧国家,使成员国的平等、互利、互助原则流于形式。②存在严重缺陷的合作机制给大多数成员国造成很大负担,使经互会内部产生离心倾向,经互会的根基并不坚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剧变,它们决定转向市场经济,实行私有制,把自己的对外经济关系转向西方。而这时苏联已提出向市场经济过渡,逐步把外贸重点转向西欧和亚太地区,削弱了经互会对外经济发展的作用,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p128)1、发展中国家的兴起2、南南经济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3、南北经济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下面具体讲一下:1、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二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已取得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的一些具体表现:▲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亚、非29国参加(周总理参加,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64年)共有12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规定,并成立了“77国集团”,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力量。第二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68年)会议通过了普遍优惠制关税决议,于1971年7月1日起执行。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商品流通总量,进入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石油出口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甚至高出发达国家1/3以上;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增速更是惊人,它们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一些低收入国家发展也较快,如中国大陆,近几年来,每年的增速也在10%以上。2.南南经济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贸易的迅速发展:从1960一1970年1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相互贸易额增长了85%,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的限制因素:①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贸易分布不平衡,为数众多的国家仍因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而市场狭窄;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稳定,市场容量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牵制;③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出口和进口都对发达国家的市场的依赖性。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很不完整。发展南南经济合作,扩展贸易采取的措施:◆建立了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行业性的经济组织。◆地区性的经济组织主要可分为三类:①自由贸易区,如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阿拉伯经济联盟理事会等;②关税同盟,如安第斯集团、中非关税及经济联盟等;③共同市场,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又有新的发展1985年南亚7国成立南亚经济合作联盟,1986年巴西、阿根廷签署一体化协议,取消两国间资本货物税,1987年底阿拉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6国通过建立“海湾国家共同市场”计划◆行业性经济组织如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国家咖啡组织、东南亚木材生产者协会、加勒比食糖出口国集团它们:首先协调出口价格
其次也进行生产协调,必要时限产保价最后还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促进成员国的生产发展。
3.南北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南北贸易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①向发达国家出口是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②向发达国家的出口是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③通过进口引进设备和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步伐,取得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对发达国家而言: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和燃料是其工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国际分工使一些传统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既是对其整体经济结构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不可缺少的消费需求的一种满足,因此南北经济关系具有市场结构上的互补和不可替代性,南北经济关系并不是对称的,表现在:①市场依赖结构的不对称。南方对北方市场依赖的程度远大于北方对南方市场的依赖程度②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对称。发展中国家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价格的不稳定和长期下降趋势处于不利地位)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基本格局并未变化,因此,在这种不对称的经济格局下发展起来的南北关系并不健全,它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单一出口结构、单一收入和单一贸易方向结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发展不利。第三节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协调)一、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是关于关税与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于1947.10.30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
(23个成员方)1948.1.1生效,1995.1.1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128个成员方)
总部设在:日内瓦1、历史背景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是:在国际投资方面
要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在国际金融方面
需要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在国际贸易方面
需要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分别产生了世界银行(WB)(1945.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12)对于第三个问题的解决,由于拟议中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夭折而由关贸总协定代行。2、GATT产生过程
国际贸易组织的构想是由美国国务院提出的1946.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负责国际贸易组织的筹建和宪章的起草工作。1947.4在日内瓦召开“联合国贸易与就业”第二次筹备会议会议主要内容:起草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23个成员方达成了123项双边关税减让协议汇编成一个单一的协定即《关贸总协定》(GATT),
1947.11――1948.3在古巴的哈瓦那“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举行哈瓦那会议审议并上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即《哈瓦那宪章》)《哈瓦那宪章》没有得到必要数量国家的批准,因而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计划未能实现。
1948.1.1GATT正是生效总协定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组织机构主要有缔约国大会;代表理事会;委员会、询组;总干事;秘书处等
(二)关贸总协定的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关贸总协定对战后国际经济生活中影响是巨大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大幅度降低了关税;
2.消除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实证:关贸总协定“八轮谈判”大幅度削减关税
历次谈判时间谈判地点与名称参加方数谈判主要议题谈判的主要成果11947.4-10瑞士日内瓦23关税减让1、
就45000项商品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35%21949.4-10法国安纳西33关税减让1、
成关税减让协议147项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35%31950.10-51.4英国托尔基39关税减让1、
达成关税减让协议150项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26%41956.1-5瑞士日内瓦28关税减让1、就3000项商品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15%51960.9-61.7瑞士日内瓦(狄龙回合)45关税减让1、就4400项商品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20%61964.5-67.6瑞士日内瓦(肯尼迪回合)54①关税减让②反倾销问题1、就60000项商品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应税商品平均关税降低35%
71973.9-79.4瑞士日内瓦(东京回合)99①关税减让②减少消除非关税壁垒③框架协议
81986.9-93.12瑞士日内瓦(乌拉圭回合)117共15项议题,可分4大类:①
市场准②
贸易竞争规则③“新领域”的议题
④贸易体制的程序问题
3.为各缔约方制定了一套处理国际贸易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解决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纠纷;4.增加了贸易透明度;
5.为各国在经济贸易上的谈判和对话提供场所;
6.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投资的发展。
必须同时指出,关贸总协定所发挥的作用与其提出的宗旨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要进千步发挥作用,还有待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二、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其的身为关贸总协定.1995.1.1日问世后,它与总协定并行了一年,于1996.1.1日事实取代总协定,2001年时世贸组织有成员方143个,
关贸总协定自“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建立国际贸易组织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在1990年初,当时担任欧共体主席的意大利首先提出了建立—个多边贸易组织的倡议。于是在1990.12月召开的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上同意就建立多边贸易组织进行协商。
1991.12月形成了一份“关于建立多边贸易组织的协定草案”.1993.12.]5日。“乌拉圭回合”结束时根据美国的提议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于1994.4.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获得通过《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议》,简称《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1995.1.1日开始运作,从而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关贸总协定就此结束。(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1地位不同。关贸总协定是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形式存在,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法人地位。世界贸易组织具有长期性和正式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人地位。2职能范围不同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只适用于货物贸易。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除了适用于货物贸易外,
还涵盖了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领域。3、争端解决机制不同关贸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
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
。4、强化了现有的贸易政策与保障条款5、较充分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争端解决机构争端解决机构,直接隶屑于部长会议或总理事会。争端解决机构下设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负责处理成员方之间基于各有关协定、协议所产生的贸易争端。
(三)
WTO的基本原则1、无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
定义: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MFNT)就是贸易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国对方最惠国待遇的两点要求:进口国必须对不同国家进入本国市场的同类货物一视同仁案例:我国入世为什么一定要先同美国谈?中美就小轿车进口关税达成协议:
2000年进口关税80-100%到2005年进口关税降为25%出口国必须对出口到不同国家市场的同类货物一视同仁
(案例)案例:印度出口退税案。印度的茶叶、烟草和糖,出口到其他国家――实行出口退税唯有出口到巴基斯坦――不实行出口退税同类产品”的规定案例:1964年德国对从瑞士进口的牛给予关税优惠德国对给予关税优惠的牛做了如下具体规定:
①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
②一年中至少有一个月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
③黑白花牛只有瑞士进口的牛符号以上3个条件适用的范围在贸易协定中适用的范围一般包括:(1)有关进口、出口、过境商品的关税和其他捐税;2)有关商品进口、出口、过境、存仓和换船方面的海关规则、手续和费用;(3)进出口许可证的发给及及其他限制。“最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合同
- 代办工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公寓房买卖合同违约责任规定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合并协议与资产评估合同2篇
- 船舶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XX离婚协议范本下载及财产分割服务3篇
- 广告合同书标准版
- 2025版虚拟现实企业间借款合同2篇
- 初中英语的工作计划锦集十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延期与绩效考核协议3篇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军工合作合同范例
- 2025年中国稀土集团总部部分岗位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超市柜台长期出租合同范例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 从0 开始运营抖⾳音号sop 文档
- Module7 Unit2 This little girl can't walk(Period 1)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4年01月1119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试题答案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卷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