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B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前,一些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到文学批评的正常运行。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文学的双
翼,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可以有良好的私人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应该影响到文学批评,否则批评家
的工作就很难做到理性与客观。但当下一些文学批评活动,深受作家与批评家个人关系的影响,
出现了“人情批评”,彼此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抹不开面子,而某些商业因素使得这种关系更
为复杂。
除了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外部的影响也很突出,其中的代表就是商业文化。在现代社
会,商业文化通过市场行为、商业运作等多种方式,深刻地介入到社会文化之中,文学自然难以
例外。在当下,要求文学批评完全与商业文化隔离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二者应该保持必要的
距离。只是在现实中,商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不少文学批评活动直接或间接的
主宰。一些文学批评家也已经习惯于按照商业文化的邀请来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
文学成为他们与商业文化进行交易的筹码,文学因素已经退居边缘。
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使当前文学批评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人情批评”严重。其中既包
括作家个人的人情,也包括商业因素介入下的“人情”。这些因素的介入,严重影响文学批评的
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浓郁的圈子化色彩。一个典型表现是文学评价偏向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
其他地区的文学被严重忽略。近年来受到文学市场、文学评奖等青睐的作家作品,大多数都来自
中心地带,文学批评就像一束光,照不到其他地方。三是远离文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泛滥。在非文
学因素的主导下,批评家们逐渐习惯从非文学角度来进行文学批评。久而久之,从文学角度出
发,针对文学自身的批评反而被边缘化。
这样的结果是,文学批评逐渐丧失了基本功能,并对整个文学生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文学
批评也自然逐渐失去读者和作家的信任,社会信誉不佳,整体文学生态也随之受到伤害。各种非
文学批评的盛行,文学评价的基本标准不清晰,结果使优秀文学被埋没,影响优秀作家的创作积
极性,也影响普通读者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心。这对文学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显然非常必要。精神内涵是文学本体的重要
内容,如对人性的重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命运其同体的关注等,是评价一位作家、一部
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回归文学本体,不是回到纯粹的形式,不是“向内转”,而是对文学
独特思想内涵、表达形式的重视。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时,主体上还是应该从文学出
发。同样,从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来评价文学的艺术性,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要
求。
文学是美的艺术,特别是语言美的艺术。关注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韵律等,是文学批评不可忽
略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立足于文学中心的原则进行文学批评活动。也就是要尽可能排除文学外因
素的影响,保持文学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减少文学生态中其他环节对文学批评活动的干预
和影响,避免让商业因素过多介入到文学批评活动中。在文学批评的内在层面,还要始终以文学
为中心,坚持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文学的标准。
当前文学批评状况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要改变文学批评的非文学现状,
让它真正回归文学本体,需要批评家乃至整个文学界长期的自觉和努力。就其基本方式来说,最
重要的是批评家的精神自律,就是要有文学情怀和道德自律精神。
(摘编自贺仲明《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
材料二:
好的文学批评,一定是批评家对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含英咀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很
多年前,我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文字,就深深体味到这样“咀华撷英”的美妙感受。像李健吾这
一代评论家,大多愿意将自己对作家文本的真切感受和思考,深深地植入对作家的故事、人物、
语言和细节的感受、体悟之中。批评家以其激情和才情对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倾情阐释和解
析。这样,就使得他的文学评论文字,充满体悟和感性的张力,评论的激情在文本世界中,对应
着作家的性情,同时捕捉那些令人激动的细部和美妙的心理、精神的瞬间,正可谓“随物婉转”
“与心徘徊”,念兹在兹,“情往以赠,兴来如答”。而且文字中,仍不乏理性的思辨和精神的
沉淀。艾布拉姆斯曾经提出过批评家和作家之间是“镜与灯”的关系。说到底,批评就是一种审
美的再创造,因为真正的文学批评,其最高的境界都应该是洞烛幽微,以“隐曲之心”显露出对
人性、存在世界深刻的把握。对于蕴藉在文学文本中的文化意蕴,还要有深邃的感悟。
(摘编自张学昕《文学批评的“镜与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ʌ.目前,一些文学批评家因为和作家有良好私人关系,以致于他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活动时抹不开
面子,出现了“人情批评”。
B.除了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外部因素中商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对文学批评产生的直
接或间接影响最大。
C.非文学因素介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它使文学批评逐渐失去读者和作家的信任,社会信誉降
低,还会使整体文学生态受到伤害。
D.好的文学批评是批评家以其激情和才情对文本进行的“不遗余力”的倾情阐释和解析,是一种
审美的再创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商业文化已经深刻地介入到社会文化之中,因此要求文学批评与商业文化完全隔离是不
现实的。
B.最近几年受到文学市场、文学评奖等青睐的作家和作品,大多数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而其他
地区的文学被严重忽略。
C∙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首先要从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关注文学作品的叙
事、节奏和韵律等。
D.李健吾这一代评论家,大多愿意将自己对作家文本的真切感受和思考写入评论中,以期让读者
和研究者产生共鸣。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的文艺评论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它与以往有着继承关系。
B.一个评论家要有见解、情怀、品位,也要有胆识与魅力,还要高屋建甑。
C新时代要求文艺评论家胸怀全局、大局,有政治意识、思想文化品质和智慧光芒。
D.从《文学思潮与当代小说》一书中,读者可感受到文艺评论家心灵的悸动及其对艺术美的追求
和再创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理解批评家与作家之间“镜与灯”的关系。(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梁衡
①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
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
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
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央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②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陇亩,他是抱着儒
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的。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
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而且除让他施展胸中的兵学、地学外;还要挖掘他腹中的农林水利之
学。
③面对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曾多
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
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
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
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
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
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
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
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④由于这样顽强地坚持,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时,生态建设也卓有成效。他在西北
十多年,刚到西北时的情景是“土地芜废,人民稀少,弥望黄沙白骨,不似人间光景”。到他离
开时,中国这片最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条绿色长廊。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
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驰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
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
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左
宗棠的绿色情结也还远不只是沿路栽树。他不但要三千里路绿一线,还要让万里河山绿一片。至
少还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种桑养蚕,引进南方的先进耕作,还亲自在酒泉驻地栽了几百株桑示
范。蚕桑随之在西北逐渐推广。二是美化城镇,改善环境,听说国外有“公园”,左将总督府的
后花园修治整理,定期向社会开放。
⑤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秦宫,黄巢烧长安,前
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
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就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⑥柳树是一种易活好栽,适应性很强的树种,但也有一个缺点,不像松柏那样耐年头。我们要
找千年的古柏很容易,千年的古柳几不可能,甚至百年以上的也不多见。所以对左公柳的保护、
补栽,成了西北人民的一个情结,也是官方的一种责任,历代出台的保护文告接连不断。这一半
是为了保护生态,一半是为了延续左公精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护文件是晚清官府在古
驿道旁贴的一张告谕:“昆仑之阴,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
剪勿伐,左公所植。”可以看出,此告谕的重点不在树而在人,是保护树但更看重左公精神的传
承。
⑦我们发现在清和民国两代的政府文告中总少不了这样的词汇:左公、先贤、遗爱、遗泽等,
要知道这是官方的公文啊,但仍难掩对左宗棠的尊敬。民国时还将左宗棠修缮过的兰州城门改名
“宗门”,由省长亲笔题写,在众多研究左宗棠在西北的著作中最权威的一本是1945年初版于重
庆,经王震将军提议又在1984年重印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此书从书名到内文,凡说到左宗棠
时概不直呼其名,都是尊称''文襄公",可见清和民国两代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只是进入当
代后因极“左”政治影响才有了一个小的反复。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的再认识,又不觉想起了这位
在西北栽树的湖南人。
⑧岁月无情,从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树到现在已一百四十多年,要想拜谒一下左公亲植的柳树
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档案记载,1935年时的统计,平凉境内还有左公柳七千九百七十八棵,而
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肃森林》记载,全省境内的左公柳只剩二百零二棵,其中大部分存于柳湖
公园,有一百八十七棵。看来我十年间两到柳湖还是来对了,这里确是左公遗泽最多处。但198年
到如今又过了十五年啊,斗转星移,大树飘零,左公柳还在锐减。
⑨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时空一会左公的音容。只见湖边星星点点,隔不远处就会现出几
株古柳.躯干总是昂然向上的,但树身实在是老了,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如布满山川戈
壁的西北地图:齐腰处敞开黑黑的树洞,像是在撕心裂肺地呼喊:而它的根.有的悄无声息地抓
地入土,吸吮着岸边的湖水,有的则青筋暴突抱定青石,如西北风霜中老人的手臂。但不管哪一
棵.则一律于枝端发出翠绿的新枝,密浓如发,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柳
湖公园正在扩建,岸边补栽的新柳柔枝嫩叶随风摇曳,如儿孙绕膝。而在柳湖之外,已是绿满西
北.绿满天涯了。我以手抚树.读着左公柳这本岁月的天书,端详着这座生命的雕塑。古往今来
于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文本二:
①综观众多作家的历史文化散文,可以看出他们在创作理念上具有某些一致性,即:追求文、
史、哲的融合,用诗性话语在叩问历史的沧桑中对历史进行深度的意义拷问。
②创作历史文化散文,作家应是一只脚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于
现在。他立足于现在而与历史倾心交谈,但他的宗旨绝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从对过去的追
忆、阐释中揭示它对现在的影响和历史的内在意义,从而开创一片“以史明思”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王充间《论散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紧紧围绕标题“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组织材料,写出了左公在西北植柳的巨
大贡献和人们对他的纪念。
B.③、④两段文字对于读者把握作品内容有提示作用,读者可以由此出发,想象西北边陲茫茫的
大漠中,连绵不断、伸向天边的绿柳。
C.文章⑦、⑧两段,作者把充分的事实和史料相结合,介绍了左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左宗棠
治理西北边陲的现实意义。
D.作者着重强调了左宗棠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官场上,即使放在整个中国
历史的长河中,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运用类比的手法,写出了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够迈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植树栽
柳I、种桑养蚕、美化城镇,播撒建设的种子。
B.文本融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古思今,情感充沛,思
想深邃,给读者以深沉的思考和艺术的享受。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一些文言文,并运用了不少四字词语,文白相杂,增加了作品的文化
内涵,并凸显了厚重、典雅、优美的文风。
D.文本情理并重,以评带传,所写的人物在百年历史中已有定论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这种评价又
是不落窠臼的,从深层重新来诠释人物。
8.文本一第⑨段画线句子体现了散文的语言之美,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9.文本二中
说:“创作历史文化散文,作家应是一只脚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另一只脚又牢牢地立足
于现在”,文本一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成功,请据此简要谈谈文本一在材料选用方面的安排及
其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
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
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诸大
夫蹴然口:“先君王也。”文王日:“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
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
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
问日:“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味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文本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浜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
向若④而叹目:“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
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
北海若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
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
知。I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I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浚:河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
“墟”,指所居之处。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
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IL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可以指成年男子。少年,古代指小孩。
B.列士,周代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责为献诗讽喻君主。文中泛指各级官员。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这里表示对臧丈人的尊重。
D.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不作回应,早上颁布实施
法令,而到晚上就遁匿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B.文王并非看准臧地老者的才华,而是看好他钓鱼的心态。说明文王虽未与之言,却已是心灵相
通了。臧地老人治国的成功正合文王无为治国之意。
C.《庄子•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
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庄子•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
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4.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庄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寒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年轻夫妇分别的场景,男子与妻子分别,戍守边关。
B.画衣上绣的花能将蜜蜂引来,说明绣花逼真生动,同时也表现了思妇装扮的用心。
C.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远征的离人。
D.诗人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这首诗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
16.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思想情感和意境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
(H)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
河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H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
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
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①;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
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少女般亭亭玉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
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
滴。站在池塘辟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②。那些早早开放
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
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潮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③.
I不仅狸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
瓯]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
“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撇在后边,口,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
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
花。②-,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的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
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缸,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涧水涡,却有鱼儿在
跳跃。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清冷的雪水和怪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喜悦
B.在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清冷雪水,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边的愁思和哀怨
C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D.在清冷的雪水和怪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边愁绪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福处不
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是能够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人是有智慧
的,能够了解自我的人是高明的。
《人民日报》曾指出:“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
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
阅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时代青年,请结合自身的发展,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
l.B;2.Λ;3.D;4.作者首先指出了当前影响文学批评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然后归纳受这些
因素影响的文学评论的特征,指出文学评论受这些外部因素影响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
地提出了“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的观点,并论述了如何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
怀抱,最后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论证。
5.①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就像“镜与灯”一样,他们能够相互照亮,相互鼓舞,实现某种内在的
精神互证,并且对各自美学品质和意味相互诠释。
②批评家作出的批评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像“镜与灯”一样,能洞烛幽微,以“隐曲之心”
显露出对人性、存在世界深刻的把握。
解析:
LB.“商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对文学批评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最大”于文无据,由材料
一第二段“只是在现实中,商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不少文学批评活动直接或间
接的主宰”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商业文化已经直接或间接地主宰了不少文学批评活动,而没有说
商业文化对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大还是小。
2∙B.“大多数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文学评价偏向社会文化的
中心地带”。C“首先要从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第五段“在这种
情况下,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显得非常必要。精神内涵是文学本体的重要内容是评
价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同样,从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来评价
文学的艺术性,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要求”可知,原文没有说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首
先要从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D.“以期让读者和研究者引起共鸣”于文无据。材料二第
一段举李健吾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好的文学批评,一定是批评家对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含英
咀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故选:Ao
3.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好的文学评论是批评家对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含英咀华’、艺术再
创造的过程”。A.强调文学批评对以往有着继承关系。B.强调评论家的见解、情怀等素养。C.强
调评论家要有大格局。D.强调批评家对作家文本的感受思考和对艺术的再创造,所以D项与材料
二观点相符。故选:D0
4.材料-共有7段。第1、2段“当前,一些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到文学批评的正常运行”“除
了文学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外部的影响也很突出,其中的代表就是商业文化”指出了当前影响
文学批评正常运行的外部因素;第3段“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使当前文学批评呈现出这样几个特
征”“一是”“二是”“三是”归纳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文学评论的特征;第4段“这样的结果
是,文学批评逐渐丧失了基本功能,并对整个文学生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指出文学评论受这
些外部因素影响的危害;第5、6段”在这种情况下,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显然非常
必要”“关注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韵律等,是文学批评不可忽略的内容”“在文学批评的内在层
面,还要始终以文学为中心,坚持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文学的标准”提出了“让文
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的观点,并论述了如何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第7段
“要改变文学批评的非文学现状,让它真正回归文学本体,需要批评家乃至整个文学界长期的自
觉和努力”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深化论证.
5.“镜与灯”是一种比喻,形象地解说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批评家以其激情和
才情对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倾情阐释和解析评论的激情在文本世界中,对应着作家的性情,同时
捕捉那些令人激动的细部和美妙的心理、精神的瞬间”可知,批评家和作家之间,就像“镜与
灯”一样,他们能够相互照亮,相互鼓舞,实现某种内在的精神互证,并且对各自美学品质和意
味相互诠释。结合“好的文学批评,一定是批评家对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含英咀华’、艺术
再创造的过程”“批评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因为真正的文学批评,其最高的境界都应该是洞
烛幽微,以‘隐曲之心'显露出对人性、存在世界深刻的把握”可知,批评家作出的批评就是一
种审美的再创造,像“镜与灯”一样,能洞烛幽微,以“隐曲之心”显露出对人性、存在世界深
刻的把握。
答案:
6.C;7.A;8.①用词之美:妙用“昂然向上”“布满”“敞开”“抓地入土”“抱定”“绽
出”“绿满”等动词,分别写出了古柳的沧桑,新柳的盎然。
②修辞之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格,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古老而又生机盎然的状态。如古柳
的表皮”如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树根“如西北风霜中老人的手臂”;树洞“像是在撕心
裂肺的呼喊”,新枝“绽出恬静的微笑”,“新柳柔枝嫩叶……如儿孙绕膝”。
③句式之美:画线句整散句相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语言变化多姿,读来朗朗上口。用灵活的
语言形式,写出了柳树姿态的多样化,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9.材料选用方面:①文章对一代名将左宗棠的在西北栽树的事迹进行叙写,这是“一只脚站在往
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
②同时描述了现在的左公绿柳之路和柳树的景象,揭示了他的千秋伟业给当代人带来的深深思
考:和平重于战争,生态高于政治。环境第一,生存至上。启示人们今天不但要保护好左公柳,
还要传承左公精神,重视生态保护,多植绿柳。艺术效果:这种选材安排使得文本的当代思想价
值远远超过史料价值,能够为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科学的价值参考。
解析:
6.C.第⑧段主要写左公柳几近消失,现实中我们对西北边陲治理和保护得不够好。选项中“介绍
了左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左宗棠治理西北边陲的现实意义”表述有误。
7∙A.第③段说“面对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住今
来西北曾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运用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写出了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
治家,能够迈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植树栽柳、种桑养蚕、美化城镇,播撒建设的种子。类比手
法的两个对象是相同的,第③段中对比的两个对象是不同的,选项中“文本运用类比的手法”表
现有误。
8.文本一使用了叠韵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整散结合,音韵和谐,流畅自然,生动形象。
“古柳,躯干总是昂然向上的”“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赋予自然物以人的特征
“昂扬向上”“吸吮着岸边的湖水,有的则青筋暴突抱定青石”“绽出恬静的微笑”“撕心裂肺
地呼喊",把树写活了,亲切、生动、可爱,美好,富有感染力,一方面写古柳生存环境的恶
劣,苍老、和饱经磨难和沧桑感,但依然倔强顽强地绽放新枝,与自然对抗,努力存活生长,彰
彭显生命力的顽强。比如“星星点点”“黑黑的”属于叠韵词,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几个“有
的”“绿满”间隔反复,相关的句式整齐,“密浓如发,披拂若裾”,不仅增强了表现力和音乐
美,而且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丰富了内容,饱满了树的形象特点”。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如
“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如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如西北风霜中老人的手臂”“翠
绿的新枝,密浓如发,披拂若裾”“岸边补栽的新柳柔枝嫩叶随风摇曳,如儿孙绕膝”,表现秋
日的暖阳中美好温馨的画面。
9.先看文本中作者的选材和布局如何体现历史和现实的融合:第②③④⑦段写历史:“左宗棠在
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陇亩,他是抱着儒家‘穷则独善其
身的思想,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的。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
北”“面对赤地干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曾
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由于这样顽强地坚持,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时,生
态建设也卓有成效。他在西北十多年,刚到西北时的情景是'土地芜废,人民稀少,弥望黄沙白
骨,不似人间光景到他离开时”“我们发现在清和民国两代的政府文告中总少不了这样的词
汇”。写现实的句段有:第①段写现实“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
又密的柳树”;第③段结尾回归现实“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
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第④段也兼及现实‘'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
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第⑥段写现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护文件是晚清官府在古
驿道旁贴的一张告谕:。可以看出,此告谕的重点不在树而在人,是保护树但更看重左公精神的
传承”;第⑤段评价历史人物难以永恒长久,与第六段柳树的常青形成对照:第⑧⑨段写今天,
“岁月无情。但1998年到如今又过了十五年啊,斗转星移,大树飘零,左公柳还在锐减”“那
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时空一会左公的音容。只见”“我以手抚树,读着左公柳这本岁月的天
书,端详着这座生命的雕塑。古往今来于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
了”。第②③④⑦段以回顾并评价历史为主,写左宗棠在西北的伟大建树以及深厚而长远的思想
观,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敬重感,左宗棠困境中不屈不挠顽强地坚持,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
时,生态建设也卓有成效,值得后人仰慕赞叹。第①⑤⑥⑧⑨段等段涉及现实,或交代行程或抒
发议论感悟。选材及布局充分体现了散文特色一一形散神聚。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内容丰富,中
心突出,思想深厚,耐人寻味。艺术效果上看:散文中如能恰当地融进作家的感悟,投射进史家
穿透力很强的冷隽眼光,实现对意味世界的深入探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
会、人生的意蕴深度,往往能把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里,从较深层面上增强对历史人
物、现实风物和自然景观的鉴赏力与审美感,使其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也会使单调的丛
残史迹平添无限的情趣。
答案:
10.C
11.A
12.C
13.(1)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
(2)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
谈论大道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
14.庄子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宜用排除法。“过”为动词,超过,是谓语,“江河之
流”作其宾语,“此其过江河之流”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比形于天
地”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少年,古代指小孩”表述错误。
“少年”在古代指青年男子。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
反而沾沾自喜”错,依据文本二中河伯“始旋其面目”及其对海神发出的感叹“今我睹子之难穷
也……见笑于大方之家”可知,河神自满后能够自我反省。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少:轻视,贬低。轻:轻视。弗:不。(2)语:谈
论。笃:局限。
1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有关“治理国家”的主张体现于文本一中。
由文本一“典法无更,偏令无出……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可
知,臧地老人在治理期间实行“无为而治”,从而使地方势力集团全都纷纷离散,政令通达上下
同心;各级长官不再树立夸耀个人的功德,政务相当劳绩统一。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庄子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文王在戒地游览,看见一位老人在水边垂钓,可是他身在垂钓却不像是在钓鱼;不是手拿钓
竿有心钓鱼,钓钩总是悬在水面上。文王想要起用他并把朝政委托给他,可是又担心大臣和宗族
放心不下;打算就此作罢放弃这个念头,却又不忍心天下的百姓得不到天子的恩泽。于是大清早
便召来诸大夫嘱咐说:“昨晚我梦见了一位非常贤良的人,他面是黑色的,有胡须,骑着一匹杂
色马,马蹄半侧是红色的,他对我大声呼喊说:'把你的朝政托付给那位臧地的老人,这样百姓
也就差不多解除了痛苦啦!'"诸位大夫惊恐不安地说:“这个显梦的人就是君王的父亲。”文
王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还是卜问这件事吧。”诸位大夫说:“这是先君的命令,君王还是
不必多虑,又哪里用得着再行卜问呢!”于是迎来了这位藏地老人并且把朝政委托给他。典章法
规不更改,偏颇的政令不发布。三年以后,文王在国内遍访考察,见到各级官员不立朋党,各级
长官不显功德。朋党纷纷离散,也就政令通达上下同心;各级长官不再显耀个人的功德,也就政
务相当劳绩统一。文王于是把臧地老人拜作太师,以臣下的礼节恭敬地向他问道:“这样的政事
可以推行到天下吗?”藏地老人默默地不作回应,漫不经心地推辞,早晨还行使政令而夜晚就遁
匿了,从那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
文本二:
秋天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
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
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洋向海神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
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孔子的
见识、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
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这是)因为受生活空间的局限;夏天的
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这是)因为受时节的局限: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
理.(这是)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
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
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
水却从不减少;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见有变化,无论是水涝还是干旱都不会有知觉。I这说明
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
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秉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
存在于大山之可[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满呢!”答案:
15.D
16.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春日景物描写,表达女主
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
对月下奇景的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的离情别绪和亲人的相思之苦,意境
空灵曼妙。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错误。结合诗句可知,诗人多
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
16.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代答闺梦还》描写了春闺女子
的相思离愁。前两句写的是女子和丈夫的分别,后面的内容为借景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用供暖设备维修协议
-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铣刨技术方案
- 实验小学孔子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 2024年劳动合同:高级管理人员雇佣与绩效考核细则
- 2024年地球深空探测土石方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商标权利人与许可使用人之间的商标使用协议
- 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方案
- 2024年叉车物流自动化改造项目合同
- 2024年公司设立及执照代办协议
- 2024年基于云计算服务共享协议的合同标的解析
- 项目计划书项目人力资源分配
-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基础知识填空
- 【多旋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分析6000字(论文)】
- 洒水车司机岗位作业规程
- 2016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答案
- 伤口造口护理新进展课件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善国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神经重症肠内营养病历分享
- 4.3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责任及质保协议正规范本(通用版)
- 北大荒2023年审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