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命题大赛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

2023-2024上学期命题大赛初二语文试题

(120分钟15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大明湖的曾堤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湖心,微风在天地间酝酿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诗中的主角,在澄清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薄纱,(xiāng)嵌在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xiāo)应和着。眼前的明湖秋景,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不是冬的憔(cuì)。是什么?我说不出,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mì)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

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niàngdènghèkuàngB.hàngchénghékuáng

C.niàngchénghègungD.hàngdènghègung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馕嵌云宵憔悴静谧B.镶嵌云霄憔悴静谧

C.馕嵌云霄樵悴静秘D.镶嵌云宵樵悴静秘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B.老师试图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满意。

C.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张明和方军像亲兄弟,整天形影不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某中学七年级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随着网络的发展,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开始逐渐取代以“串门”为代表的传统社交模式。的确,近半数人认为网络社交平台承担了一部分“串门"的功能。此外,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宅文化”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串门文化"带来冲击。相关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在非工作时间更喜欢宅在家里。那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简要谈谈,并说明理由。

(2)为了使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班委会决定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王老师参加,并期望他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如果让你去邀请王老师,你会怎么说呢?

二、(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B.其一犬坐于前狗

C.投以骨把D.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7.下面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博学而笃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抱有希望。

D.“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划一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司马光身上获得的启示。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

【注释】①落日五湖春: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面对面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传递深情。

C.“飞鸟没何处”一句,“飞鸟"隐喻友人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13.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4.下列说法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咏雪》出自其中的《言语》篇。

B.“不亦乐乎”“温故知新"“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这些成语都来自《论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垂问"“奉陪”“劳驾"“惠存”属于敬辞,“愚兄"“拙作”“鄙人"“寒舍”属于谦辞。

D.王先生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王大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王小宝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王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五)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6)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梦境抒发自己渴望以身报国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7分)

16.七年级(6)班在语文课上开展了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名著分享活动。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2)第二组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认为“鲁迅也有朋友圈”,并就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所画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②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四、(31分)

(一)(共10分)

17.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喧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病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草,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1)文章写了塞外动人的春天,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绘的是百鸟报春图

B.第③段描绘的是黄河开冻图

C.第④段描绘的是百花闹春图。

D.第⑤段描绘的是平沙落雁图。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引用诗句,写古代诗人们常常认为塞外是永久的荒凉,引起读者兴趣。

B.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拟声词形象地写出白乌鸦和长颈雁报春时的情景。

C.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清明时节塞外人们对春雨的珍视。

D.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的思想感情。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二)(共21分)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③_______

(2)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文章第⑩段写道:“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请你揣摩并写出母亲此时的心理。(60字以内)

五、(60分)

19.在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事、物为我们的成长增添馨香,让我们在芬芳中更好地成长。成长的馨香,是《走一步,再走一步》里勇敢迈出的那一小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捕鸟趣事;是《童年》里慈爱的外祖母给阿廖沙带来的光明……

请以“成长路上一缕馨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中心中学

2023-2024上学期命题大赛初二语文试题

(120分钟150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大明湖的曾堤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湖心,微风在天地间酝酿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诗中的主角,在澄清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薄纱,(xiāng)嵌在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xiāo)应和着。眼前的明湖秋景,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不是冬的憔(cuì)。是什么?我说不出,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mì)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

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niàngdènghèkuàngB.hàngchénghékuáng

C.niàngchénghègungD.hàngdènghègung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馕嵌云宵憔悴静谧B.镶嵌云霄憔悴静谧

C.馕嵌云霄樵悴静秘D.镶嵌云宵樵悴静秘

【答案】1.C2.B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字音的识记。

酝酿(yùnniàng):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

澄清(chéngqīng):意思是指杂质沉淀,液体变清。形容水干净而清澈;

应和(yìnghè):应声唱和;

粗犷(cūguǎng):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故选C。

【2题详解】

考查字形的识记。

镶嵌(xiāngqiàn):指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也指以物嵌入,作为装饰;

云霄(yúnxiāo):天际,高空;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静谧(jìngmì):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B.老师试图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满意。

C.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张明和方军像亲兄弟,整天形影不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恰当;

B.两全其美,指做事时照顾到两个方面,使双方都得到好处。使用恰当;

C.诲人不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厌倦。句中表明要向任何人学习,不合语境;

D.形影不离,意思是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使用恰当;

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语意不明、可将“基本”和“完成"两词去掉一个;B.语言赘余,可将“切忌”与“不要"去掉一个;C.两面对一面,可在“是”字后加上“能否";D.没有语病。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某中学七年级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随着网络的发展,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开始逐渐取代以“串门"为代表的传统社交模式。的确,近半数人认为网络社交平台承担了一部分“串门”的功能。此外,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宅文化"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串门文化”带来冲击。相关数据显示,近半数的人在非工作时间更喜欢宅在家里。那么,你对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请简要谈谈,并说明理由。

(2)为了使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班委会决定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王老师参加,并期望他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如果让你去邀请王老师,你会怎么说呢?

【答案】(1)示例一:我不赞同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这种捧着手机、看着电脑的交友方式,其实淡化了人际关系,只能让朋友之间更加疏远。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时代的交友方式符合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十分便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学生。我们班正在举行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邀请您担任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针对网络时代交友方式的变化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我赞成网络交友的方式。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朋友,吸纳多元化的文化,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和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2:我不赞成网络交友。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根据“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结合题干“班委会决定邀请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王老师参加,并期望他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提供的信息来拟写即可。口语交际题,注意称呼和语言得体。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学生代表。我们班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邀请您担任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您有时间吗?

二、(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B.其一犬坐于前狗

C.投以骨把D.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7.下面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博学而笃志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抱有希望。

D.“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答案】6.B7.C8.D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B.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故选B。

【7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

A.以:用/来;

B.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C.乃:均为“才";

D.而:表示转折关系/表示并列关系;

故选C。

【8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A.有误,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屠户做出了让步,可是狼仍然跟随,可见数的贪婪,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退让,应该勇敢斗争;

B.有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有误,结合文中“屠惧,投以骨"可知,“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恐惧之情;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变狡诈的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划一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1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司马光身上获得的启示。

【答案】9.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0.他小的时候担心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

11.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性因素,后天的刻苦努力才是关键。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的意思是:读书时下的力气多者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根据句意、虚词“者”和主谓之间要停顿可知,正确的句读是: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0题详解】

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重点词语:其,他;患,担心;不若,比不上,不如。

【1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知,司马光勤学苦读,将诗文背诵下来才停止,终身难忘,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启发我们勤学苦读;多读多背;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根据“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知,司马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思考,收获颇多;启发我们要多思考;

根据“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通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知,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有不足,于是勤奋学习,结果“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启发我们一个人要想成才,后天的学习最重要;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司马光,他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蘋③。

【注释】①落日五湖春: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②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③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面对面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传递深情。

C.“飞鸟没何处"一句,“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蘋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13.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2.D13.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前一句写诗人目送友人行舟远去,直至消失在长江尽头;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

D.尾联意思: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可以看出站在汀州上的是诗人,而并非是朋友。此时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诗人在遥望他。因此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分析。

颈联“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意思是: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描写诗人眼望着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远去,继而想象友人抵达太湖后欣赏夕阳下的明媚春色的情形。前一句是实景,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因此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斜阳里伫立,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伤别之情。

(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4.下列说法表述有错误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咏雪》出自其中的《言语》篇。

B.“不亦乐乎”“温故知新"“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这些成语都来自《论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垂问"“奉陪”“劳驾"“惠存”属于敬辞,“愚兄"“拙作”“鄙人"“寒舍”属于谦辞。

D.王先生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王大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王小宝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王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知识积累。

D.“四十岁"是“不惑之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豆蔻年华”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不能用来形容儿子。“王先生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王大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有误;

故选D。

(五)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6)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7)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梦境抒发自己渴望以身报国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②.影入平羌江水流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岐王宅里寻常见⑤.便引诗情到碧霄⑥.学而不思则罔⑦.回乐烽前沙似雪⑧.夜阑卧听风吹雨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淫、羌、窗、霄、罔、烽、阑”这几个字的写法。

三、名著阅读(7分)

16.七年级(6)班在语文课上开展了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名著分享活动。

(1)第一组同学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2)第二组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认为“鲁迅也有朋友圈”,并就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所画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②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

【答案】(1)①《父亲的病》②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③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2)①.藤野先生②.理由: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彰显了先生的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大爱。③.范爱农④.理由: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都有接触,范爱农在革命前对黑暗社会不满,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鲁迅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充满同情和悼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结合“父亲经‘名医’再三医治,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可知,应填《父亲的病》,《父亲的病》中,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结合“良师"可知,应填写“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通过写藤野先生为自己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事件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结合“益友”可知,应填写“范爱农"。“范爱农”出自《范爱农》,《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同时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展现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对之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四、(31分)

(一)(共10分)

17.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喧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草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病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草,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杨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1)文章写了塞外动人的春天,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绘的是百鸟报春图

B.第③段描绘的是黄河开冻图

C.第④段描绘的是百花闹春图。

D.第⑤段描绘的是平沙落雁图。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引用诗句,写古代诗人们常常认为塞外是永久的荒凉,引起读者兴趣。

B.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拟声词形象地写出白乌鸦和长颈雁报春时的情景。

C.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清明时节塞外人们对春雨的珍视。

D.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的思想感情。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答案】(1)D(2)C

(3)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D.第⑤段描绘的是百兽嬉春图。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C.“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清明时节塞外人们对春雨的珍视”错误,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写的是清明时节的塞外几乎没有雨水。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一句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连用四个“有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晒太阳”“说家常"“在散步”“比犄角"把动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动物的活动的多种多样描写的富有情趣,让人觉得亲切,表现牛羊马驼在春天里的快乐和惬意。

(二)(共21分)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③_______

(2)文章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文章第⑩段写道:“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请你揣摩并写出母亲此时的心理。(60字以内)

【答案】(1)①.母亲翻找螃蟹②.母亲发现螃蟹③.母亲放下螃蟹

(2)交代了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突出了母亲的善良,以及对孩子的爱;也为下文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举动作了铺垫。

(3)①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②“苍凉"一词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七岁的“我”体会到母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体会到母亲害怕失去孩子那种痛心,体会到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那种无奈悲凉的心理。

(4)示例:螃蟹同我一样,都是母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我出于一己之私,捉走螃蟹,让无数小螃蟹没有母亲,我怎能这样狠心?可是……可是不抓,我可怜的孩子这一点心愿就不能满足,我这个母亲也太没用了,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第⑤段“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中的“翻”字,可概括为:母亲翻找螃蟹;

根据第⑥段“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可概括为:母亲发现螃蟹;

根据第⑨段“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中的“放"字,可概括为:母亲放下螃蟹。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由第③段“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可知,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

再由“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可知,母亲同情一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个母亲,突出了母亲的善良,以及对孩子的爱;

也为下文母亲犹豫抓不抓这只母蟹的内容作了铺垫。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第⑧段画线句子“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