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技术及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_第1页
软件测试技术及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_第2页
软件测试技术及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_第3页
软件测试技术及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_第4页
软件测试技术及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编码:C308课程学分:2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相关专业软件测试技术SoftwareTestingTechnique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属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也是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详细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包括软件测试技术、测试管理理念、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先进的软件测试工具等等。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了解测试组织计划、测试流程管理以及测试文档的建立和测试规范化管理知识,具有独立承担实施测试项目的能力,全面了解测试相关技术、工具、方法,并掌握关键实施技巧。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测试概述1、软件测试的发展2、对软件测试的误解3、软件测试的改进方法4、测试工程师的素质教学要求:1、掌握:测试的基本概念2、理解:测试工程师的素质3、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1、软件测试的定义2、测试的目的和原则3、测试信息流程4、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5、测试设计中的系统分析方法6、测试方法7、软件测试的策略教学要求:1、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原则、流程2、理解: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3、了解:软件测试的策略第3章测试过程1、引言2、软件测试的策略方法3、测试过程4、软件项目计划过程(制定SVVP)5、系统测试过程6、集成测试过程7、单元测试过程8、测试文档和检查单(CHKLIST)教学要求:1、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2、理解:测试文档和检查单3、了解:软件项目计划过程第4章单元测试1、单元测试概念2、单元测试设计3、单元测试用例设计4、单元测试的执行5、单元测试的评估6、单元测试实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步骤7、单元测试的一些考虑和定义8、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设计9、单元测试工具教学要求:1、掌握:单元测试的概念、方法2、理解:单元测试的一些考虑和定义3、了解:单元测试工具第5章集成测试1、集成测试基本理论2、集成测试的基本方案3、集成测试的实施教学要求:1、掌握:集成测试的基本方法2、理解:集成测试的实施第6章系统测试1、确认测试(ValidationTesting)2、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的概念3、系统测试的标准过程4、质量可靠性评估5、如何做好系统测试教学要求:1、掌握: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2、理解:系统测试的标准过程3、了解:质量可靠性评估第7章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概述2、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3、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案例分析教学要求1、掌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设计测试用例第8章软件评价与测试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2、软件评价与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3、在CMM中加入软件评价及测试KPA的意义4、测试的主要评测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软件能力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软件评价与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作用3、了解:在CMM中加入软件评价及测试KPA的意义、测试的主要评测方法第9章软件质量与软件度量1、质量、质量特性与质量职能2、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4、质量保证与测试5、软件度量6、一个简化的软件度量与软件测试的实例教学要求:1、掌握:质量、质量特性、质量职能2、理解: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3、了解:质量管理方法第10章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1、概述2、面向对象测试模型(Object-OrientTestModel)3、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OOATest)4、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OODTest)5、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OOPTest)6、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OOUnitTest)7、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OOIntegrateTest)8、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OOSystemTest)9、测试用例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面向对象测试的方法2、了解:面向对象测试工具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前导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是上机操作,主要内容为:1、面向对象软件的单元测试;2、软件质量度量和测试评估;3、用测试工具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六、本课程课外练习的要求作业包括上机作业和笔头作业两种,上机作业要求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学生交上机作业源代码。七、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2、使用MSPowerPoint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20%、上机20%,期末考试60%三方面综合评价。九、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软件测试的有效方法》,兰雨晴,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教材:《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JohnD.McGregor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十、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章节内容总学时讲授课时讨论、论文、实验、设计备注第一章测试概述22第二章软件测试基础22第三章测试过程22第四章单元测试642第五章集成测试22第六章系统测试22第七章测试用例设计方法642第八章软件评价与测试22第九章软件质量与软件度量22第十章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642大纲撰写人:大纲审阅人:责任教授:系(教研室)主任:学院负责人:关于软岩工程实用加固技术研究可研报告项目背景和必要性项目实施阻碍因素软岩加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项目实施技术极其分类一、项目背景和必要性由于深部岩体处于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使得深部岩体表现出的力学特性与浅部开采时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伴随着硬岩矿井向软岩矿井的转型。在浅部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加固理论、设计方法及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深部巷道加固的要求,尤其是深部软岩巷道加固涉及及实际的需要。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受高应力的影响,软岩问题愈加严重,深部围岩处于软岩状态,施工条件趋于复杂化,巷道及硐室加固的难度和劈坏程度不断增加。底臌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巷道底臌使断面缩小,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性能走,因底臌而造成巷道报废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生产和威胁安全。软岩巷道加固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高效而经济的软岩巷道加固方法,是目前矿井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软岩是我国煤炭系统的习惯用语。它的概念已不是狭义的字面含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软岩包括松散型软岩、破碎型软岩、流变型软岩、膨胀型软岩和高地应力型(硬岩软化型软岩)。而软岩多松散破碎,结构疏松,容重低,孔隙率较高,强度小,稳定性差,并且易吸水崩解,膨胀性强。因此,软岩巷道自稳性差,围岩压力大,来压快,自稳时间短,变形量大且持续时间长,速度快,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如何能够很好的加固软岩巷道,是中国也是世界煤炭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二、项目实施阻碍因素目前,软岩加固还有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能够得到解决,就很难实施加固工程。造成软岩巷道地压显现剧烈,加固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1、岩层成岩年代晚,胶结程度差我过软岩矿区主要分布在开采新生界第三纪褐煤和开采中生界上侏罗纪的褐煤矿区。这些矿区煤层顶底板岩石都非常松软破碎,易风化,因此怕风,怕水,怕展。岩石强度低煤矿软岩多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等,单向抗压强度都比较低。由于岩石强度低,表现在围岩松散、软弱,在中等或稍高应力水平状态下就能产生较大的围岩变形,加固困难。节理发育,岩体破碎有些矿区,虽然岩石强度很高,但由于节理比较发育,岩体破碎,加固也十分困难。所以,在岩块强度高的节理化地层中,也可能表现出软岩特征。围岩应力水平高岩石强度低是形成软岩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岩石强度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地应力紧密相联。如果岩体强度低,但地应力绝对值也低,就表现不出软岩特征。围岩应力水平高,表现在三个方面:1)巷道埋深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一些原本稳定性好的围岩也显现出软岩的特征;2)构造应力大3)集中应力作用连接处巷道、受邻近巷道掘进影响的巷道等,其围岩均承受一定的集中应力,从而使围岩由稳定状态过渡到软岩状态。岩石吸水膨胀遇水膨胀地层,多含有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成分,亲水后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巷道开挖在这种软岩地层中,若治水措施不当,极难加固。因此,若想要对软岩能够进行有效的加固,就必须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软岩加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新奥法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工程师在总结前任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心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新奥法,目前已经成为地下工程的主要设计施工方法之一。1978年,米勒教授曾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并且将其概括为22条。1980年,奥地利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把新奥法定义为:一在岩体或土体中设置的使地下空间的周围岩体城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环结构为目的的设计施工方法。其核心是利用围岩的自撑作用来支撑隧道,促使围岩本身变为加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围岩与构筑的加固结构共同形成为坚固的支撑环。新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方法,也不是单纯的加固方法,而是充分利用和调动巷道围岩强度与自身承载能力,按岩石力学、围岩加工共同作用原理制定的一套地下工程涉及、施工、加固、监测新概念。它是先用工程类比法确定第一次锚喷的参数,随之进行围岩的监控量测。经过量测信息反馈来调整加固参数。利用现代岩石力学中围岩与支架共同作用的理论,利用一次加固的变形、手链以至局部开裂来释放围岩中的部分能量,延续一段时间后,再用二次加固补强,来解决一般的软岩加固问题。新奥法必须重视加固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将涉及、施工、量测结合起来,这是国际上新奥法的精髓。量测采用现代测试技术收敛计对围岩变形和支架受力进行量测。新奥法使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岩层及任何形状大小的巷道断面。用新奥法进行巷道掘进,可以保证质量,保持稳定性,延长巷道的使用寿命,降低施工费用,还可以减少20%的巷道掘进量,实属一种良好的软岩巷道加固方法。应变控制理论日本山地宏和樱井春辅提出了围岩加固的应变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隧道围岩的应变随加固结构的增加而减少,而容许应变则随加固结构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通过增加加固结构,能较容易地将围岩应变控制在容许应变范围内。加固结构的涉及则是由工程量测结构确定了对于应变的加固工程的感应系数后确定的。能量支护理论萨拉蒙等人提出了能量支护理论,认为加固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共同变形,在变形过程中,围岩释放一部分能量,加固结构吸收一部分能量,但总的能量没有变化。一二年,主张利用加固结构的特点,使支架自动调整围岩释放的能量和加固体吸收的能量,加固结构具有自动释放多余能量的功能。轴变论和开挖系统控制论于学馥等人于1981年提出轴变论,认为巷道塌落可以自行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围岩破坏是由于应力超过岩体强度极限引起的塌落是改变巷道轴比,导致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的特点是高盈利下降、低应力上升,并向无拉力和均匀分布发展,直到稳定而停止应力均匀分布的轴比是巷道最稳定的轴比,其形状为椭圆形。近年来,于学馥等人运用系统论、热力学等理论提出-开挖系统控制理论,开挖干扰了岩体的平衡,这个不平衡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联合支护技术该技术是在新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冯豫、陆家梁、郑雨天、朱效嘉为代表。重要观点为对于巷道加固,一味强调加固刚度是不行的,要先柔后刚,先让后抗,柔让适度,稳定加固。锚喷-弧板支护理论该理论是对联合支护理论的发展,其要点为对软岩总是强调放压是不行的,让压后要坚决顶住,即强调联合支护理论的先柔后刚的刚性支护行事,坚决限制围岩向中空位移。松动圈理论该理论是董方庭教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凡是裸体巷道,其围岩松动圈都接近于零。此时巷道围岩的弹塑性虽然存在,但并不需要加固。松动圈越大,收敛变形越大,加固厚度就越大。因此,加固的目的在于防止围岩松动圈发展过程中的有害变形。关键部位藕合组合支护理论该理论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何满朝教授提出的,认为地下工程的破坏是由于加固体与围岩在强度、刚度、结构上存在不藕合造成的,巷道的加固应该从其变形力学机制入手,对症下药。复杂巷道加固应分为两次加固,一次加固为柔性加固,二次加固为关键部位的藕合加固。围岩动态工程分类理论该理论从基于诊断具体巷道围岩的结构组合及应力环境下巷道的破坏形式和特点出发,对巷道围岩破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实现面向巷道围岩不同部位有针对性的定量控制。此外,还有高强度弧板支护理论、位移反分析理论、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理论、极限跨度及平衡理论、灰色系统决策理论、优化理论等。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较大、自成体系的主要是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新奥法在很多国家得以成功应用。20世纪70年代被介绍中国后,按该原理要求组织的许多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目前,国内外让un眼先到加固普遍是遵循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事实上,新奥法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隧道加固技术。我国软岩巷道加固技术的研究大体上是遵循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展开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采深不断加大,运用新奥法进行软岩巷道加固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①新奥法要求一次加固后达到变形相对稳定时再进行二次加固,等稳往往是等夸②新奥法的二次加固是全断面等强加固,而围岩荷载是不均匀分布的,因此常常在薄弱缓解失稳,进而导致巷道破坏③新奥法二次加固时间的选择,必须基于大量细致的现场应力、位移监测,但对如何利用量测结果,也缺乏明确的围岩稳定性的判据。过程比较繁杂,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不容易接受,可操作性差。虽然如此,但新奥法以其发挥围岩的自撑作用、动态性、针对性,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和控制设计原则,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项目实施技术极其分类1普通加固普通加固就是支架脱离了岩体之外,消极被动地承受岩体变形、破碎施加的能量,以支架自身的强度支撑围岩,在围岩发生变形时,加固有一定的可缩量。2锚杆的联合支护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软岩巷道稳定性,锚杆被广泛一用于锚网喷技术及锚注技术等。锚网喷技术中,锚杆锚固在未破坏的掩体上,阻止围岩松动变形和破坏,喷射混凝土喷层封闭围岩表面,支护锚杆间围岩,防止表面岩层冒落,喷层中铺设钢筋网,可增加喷层的强度和柔性,提高加固的整体性。锚杆、混挺土喷层和钢筋网三者组成的加固体与围岩紧密结合,共同承载,既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又在与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及时提供支护抗力,限制围岩产生有害变形,从而保持巷道稳定。锚注加固是兼有锚杆加固与注浆加固共同优点的一种加固方式。在巷道开挖以后,对巷道围岩进行喷浆封闭,防止外延进一步风化,然后在围岩中打入注浆锚杆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锚杆既有锚杆加固的特点,又能通过此锚杆对围岩进行注浆。通过注浆、浆液充填、压密裂隙空间,使围岩由注浆前的无约束松散状态变为由锚杆、浆体和围岩共同作用的具有承受抗压、抗剪切、抗拉等适应复杂应力、应变状态的加固体。3锚、网、喷支护锚网喷支护具有及时性、密贴性、柔性作用,具有技术先进、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适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随着高强锚杆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发挥锚网喷加固的效果,扩大了锚网喷加固技术的应用领域。锚网喷加固技术主要由喷层、锚杆、钢筋网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机理如下:1)由于喷层的施作几十且能与围岩密贴,所以,它具有能几十封闭围岩防止围岩风化与潮解、支撑和填平补强围岩、分配外力等作用。同时由于喷层中钢筋网的存在增强了喷层的柔韧性,提高了喷层的抗弯与抗变形能力,能减少裂缝的宽度和数目,使喷层应力分配均匀,整体性能得到改善。2)锚杆是锚网喷加固的核心部分,其通过与喷层的连接把阻止围岩破坏的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层中,有效地控制塑性区、破碎区的反战和围岩的变形,同时,由于锚杆的擂入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和整体性,大大增强了围岩的稳定性,锚杆预应力的存在使围岩在未发生大变形的情况下就收到外力的支护,有利于保持围岩固有的力学特性,并控制大变形的发生。针对不同的围岩,可采用不同的锚喷网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工艺。岩性较好时可采用分次完成加固的施工工艺,岩性较差时可采用一次完成就爱股的施工工艺。4锚、网、喷与U钢金属支架联合加固对特别松软、破碎岩层,采用锚、网、喷加固作用不明显时根据围岩变形的特点,采取锚、网、喷、作为一次加固,可使喷层及时封闭围岩,容易做到及时加固,提供一定的初锚力和较大的锚固力,能较好地满足特别松软、破碎围岩巷道第一阶段围岩变形的要求。当巷道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使用U型钢可缩性金属进行二次加固,以适应第二阶段围岩变形的要求。实现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厚壁加固。一是采用全场锚固全螺纹钢等强锚杆,增加围岩自承圈厚度,实现厚壁加固:二是进行锚索加固。由于锚索长度较长,能够深入到深部较稳定的岩层中,锚索对被加固岩体施加的预紧力高达200KN,限制围岩有害变形的发展,改善了围岩的受力状态,增加唉围岩自承圈厚度,实现厚壁加固:三是改变加固结构。在巷道的两底脚增加斜拉锚杆或巷道底板开挖城反底拱形并锚喷(梁)加固,从而形成完整的、封闭的加固整体。5高强锚杆、预应力锚索加固由于软岩巷道围岩开掘后围岩来压快、变形大,普通锚杆锚固力低且无法提供较大的初撑力阻止围岩变形,采用预应力高强锚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锚杆安装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这样就可以提供较大的初撑力,及较小巷道围岩的变形速度,同时高强锚杆又可以提供较大的锚固力,提高锚固体的自承能力。对于极软岩巷道,在惊醒锚网喷加固后虽然对巷道顶板起到了加固作用、改善并保持了顶板的整体性,但是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大雨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