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不能只重视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很多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教育教学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有着很多的误区,难以取得预期教育效果,导致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调适。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与建议展开探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合理建议。关键词:心理健康;义务交易;思想教育;小学生一、绪论(一)研究意义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意识刚刚萌发,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到周边大环境影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若不对其加强正确引导,非常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育部关于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心理健康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然而,很多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存在偏差,教育教学过程存在误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了解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对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有很大帮助。(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小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社交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很多国内外学者曾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曾发表论文与专著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给本文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下面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观点: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二十世纪初期就有政府政策涉及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因此,国外相关研究起步早,文献资料较多。学者Ugure-Semin在论文中指出,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会感受到压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自我调适,就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师有必要加强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W.Damon也在论文中指出,小学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交技巧,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处理中,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困惑或问题。教育家EricMaskin也曾在著作中谈及,小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竞争压力,成绩的公开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想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心理,就需要教师的针对性教育引导,及时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综上所述,外国学者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给予了肯定。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论文数量并不多,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数量约398篇,1990年之前没有系统的研究论文出现。1990年后,开始出现相关论文与专著。进入2000年,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相关研究开始增多。2010年后,相关研究开始爆发式增长,相关研究论文大多在这之后发表,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张媛媛在论文中指出,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有限,但已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自我认知,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程洁瑜则认为,当前国内在小学教育阶段,普遍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实践中存在缺失,很多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乐观。姚玮认为小学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萌发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心理健康引导,大部分小学生缺乏亲社会意识,强调互惠,非常容易形成不良思想,应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综上所述,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国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不乐观,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小学生并未得到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应作出相应改革。(三)研究方法与思路1.研究目标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掌握的资料及专业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2.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误区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介绍法,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分析结果,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文献研究法: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研究,调查了小学生教育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行为特点,了解心理问题成因,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展开分析,结合资料提出相关建议。经验介绍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情况,提升本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访本市周边中小学,听取相关教师的经验、经历,了解存在的实际问题。3.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介绍法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探讨小学生心理状态,归纳研究意义;其次,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归纳分析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从而为本文后续建议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结合个人专业能力实际,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措施。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中小学,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教育阶段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受认知、情感、行为影响。实际上,小学生也有自己的社交圈,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发育,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也会日益复杂。而人际关系的变化,就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其中包括: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亲情关系、同学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人际关系良好的小学生,通常更加开朗,愿意主动与教师接触,心理状态更加健康。而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独处,性格偏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社交观念,进行针对性的人际关系教育,使其能够自我调适人际关系,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社交问题,避免影响心理健康状态。2.行为能力心理状态决定行为,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行为活动就是心理活动外在表现的一部分。若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就会做出异常行为,甚至是过激行为,表现出攻击性。若不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发不受控,甚至部分小学生在成长后,仍会保留这些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通过正确的行为引导与矫正,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自身行为的对错,使其树立正确行为思想,形成正确价值取向。3.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是指为适应环境,进行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上的适应性改变。实际上,小学生心理状态敏感,环境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较大影响。低年级的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就经常会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适应性较强的学生,能快速接受新环境,在新环境中自我调适心理状态,可以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梳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快速适应新环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健康成长发展。4.学习心态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就是一种挑战,一种竞争。在生活中,很多家长、老师会拿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这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小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就会倍感学习压力。随着学习压力的加重,学习难度的提高,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形成厌学情绪,抵触参加学习活动。而学习能力较强,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相对来说积极性更高,心理健康状态更高,更容易适应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心态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学习活动,避免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可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深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行为习惯表现出的就是人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会体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而性格与心理有直接关系,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容易养成不良行为,出现性格偏执的情况。很多小学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性格偏执的学生,具有攻击性,在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出现争抢行为,甚至攻击其他小朋友。教师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心理问题,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力,便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学生心理状态好,遇事就可以保持乐观心态,选择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暴力,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努力去克服,而不是选择逃避。2.矫正小学生心理问题实际上,通过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全国小学生17.92%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情况。尤其是近些年,留守儿童增多,2021年全国留守儿童达到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其中很大一部分小学生都开始出现轻度心理障碍。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了自卑心理,看待事物消极,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而一部分非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备受爷爷奶奶宠爱,很多时候都以自我为中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如:妒忌、羡慕、报复等意识倾向。显然,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缺乏关爱,缺少及时的教育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便可有效矫正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使其保持良好心态。3.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心理状态与生理发育有直接关系,很多研究表明,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发育有密切联系,身体健康的基础是心理健康,心舒则体壮,两者相互影响。例如,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心理压力后,学习效率下降,出现情绪紧张、烦燥不安、心情抑郁等问题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状态,便表现出多动、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且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育,身体发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很大的要求,学生非常容易感受到学习压力。因此,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适应学习活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消除忧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4.强化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社交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较大影响。而社会适应能力,关乎学生的心理,影响着学生的社交。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之一。虽然很多教师在尝试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有社交退缩情绪,有着自卑情绪,缺少社交信心。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社交中对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积极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解决社交问题,学生便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好社交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人友善,宽容处事。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保持良好形态,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既有家庭因素,也有教育因素,更有学生自身因素。要想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要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一)家庭环境从正常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小学生接触最多,最为亲近的人就是父母。毫无疑问,父母是小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就会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调试自己的心理问题。这类学生通常会更加开朗、自信,可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具备心理状态自我调适的能力。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行为方式有着错误导向,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家庭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此外,一些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物质生活,却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过于溺爱,对学生的要求百依百顺,造成了小学生性格缺陷,情绪控制能力薄弱,存在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另外,还有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待孩子缺乏耐心,经常打骂,也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二)教育环境小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师自身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极大的影响。教育环境出现问题,就非常容易影响学生心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例如,一些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的名校,基本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随意取消体育课,以成绩评价学生品行优劣,以成绩进行座位排序,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挖苦、讽刺,甚至打骂,非常容易给小学生带来心理阴影,影响小学生的心理。近些年,一些中小学生在受到教师侮辱后轻生的新闻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三)社会环境小学生是自然人,其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可塑性,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价值取向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一些学生喜欢看电视剧,经常看到享乐主义的相关内容,就会形成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对电视节目所表现出的情节进行模仿。显然,这样的节目体现的是利己主义,就会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若电视中经常播放价值取向正常的公益广告,学生受到影响后,就能促进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例如,一个小学生在看到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后,便模仿故事情节,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四)小学生自身小学生自身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的心理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有着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处于发育阶段,虽然心智尚不成熟,但也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的情况,必然影响心理健康。一些小学生自身存在弱点,就会形成不良心理倾向。如,一些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少,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善于自我管理,情绪控制,就会形成负面意识,产生不良心态,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部分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健康状态不稳定。然而,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也并不理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误区。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表面化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在提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上存在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敷衍应付,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只是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认为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不会形成心理问题。很少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例如,一些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调皮,扰乱课堂纪律,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是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另如,一些小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多次表现出攻击性,教师却将其视为正常表现,未采取引导措施。而这些不良行为,就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学生性格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过程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理论的支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思维,普遍是重理论轻实践,完全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德育教育理论为主,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理论化,并不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有效的矫正,未能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理论都有着本质区别,错误的理论化教育,不能改善小学生心理状态,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反感。(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化在研究中通过对相关教师的了解发现,很多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教育功能的发挥,误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显然,部分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片面化。实际上,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遇到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也有着较大差异。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仅要疏导小学生心理问题,更正确的是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硬化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教师能力有着很大关系。但实际上,很多小学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一些师资力量匮乏的小学,心理健康老师由其他普通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日常教学,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复杂性、特殊性,难以短时间内掌握,并将其进行实际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知识的匮乏,知识体系的单一,导致一些教师并不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非常生硬,教育过程与教育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很多小学都有明显的应试思维,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现象。在教学中,并未将心理健康融入在校生活,而是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却严重忽视日常教育。这样学科化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引导,停留在课程教育层面,无法发挥出引导作用。而且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处主角位置,忽视小学生的接受状态,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五、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通过对相关文献、案例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其教育功能未得到发挥,难以真正解决小学生不良心理问题。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一)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确要求,其指出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要求。因此,中小学应认真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确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教育活动中将保护小学生身心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发现小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把握最佳矫正时机。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协作来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学生形成负面情绪。(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教育,无法对小学生形成引导。而且小学生并不喜欢应试教育,理论化的心理教育,学生的接受度低。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思路,将理论嵌入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能力,建设专门的小学生心理咨询室,招聘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另如,组织趣味比赛、情景扮演,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消除学生在社交活动的胆怯心理。(三)强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教育职能,不仅要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还要引导小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应发挥出矫正功能和预防功能。因此,小学教师应正确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尚未形成的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引导、矫正,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功能。此外,为了强化心理引导效果,教师要积极家访,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家庭情况,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成长环境,进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四)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若教师自身存在问题,专业技能不过关,缺乏耐心,自然无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生硬化。因此,负责相关工作的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奠定基础。而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正确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避免生冷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此外,学校方面则要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五)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走学科化教育路线,要根据教育需求改革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接受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著名教育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