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3古诗对比赏析(解析版)
(建议用时:30分钟)
题型以简答为主,主观题居多,重点考察常识记忆、重点语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
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近几年有由考察知识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
满分技巧
首先,重点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设问、夸张、对偶等。
第二。要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反衬、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等。
第三,掌握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抒情和描写。
另外还要注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古诗词中常见体裁所对应的情感意向。
)艮时检测
一、诗歌鉴赏
1.(2022•浙江金华・统考模拟预测)下面这两首关于诗歌创作的绝句,两位诗人表达的观点一样吗?结合
诗句作出分析。
论诗十绝(其一)【南宋】戴复古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不薄令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窃攀屈宋©宜方驾②,恐与齐梁©作后尘。
注释:①屈宋:屈原和宋玉②方驾:并车而行③齐梁:齐、梁时期文风轻浮侧艳
【答案】示例:一样。戴诗写“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强调作诗贵在从自我出发,独抒胸臆,
一味蹈袭前人的脚步,是不可能产生超越原作的伟大作品的,创新才是诗歌创作应该遵循的不二法门。
杜诗写“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说的是“想要与屈原和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
精神和才力,否则就要步齐梁时期的后尘”,而这一点也要靠今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详解】本题考查对于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作答时应抓住关键词对诗歌进行理解。
戴诗诗句“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翻译为”应该让诗句从我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
脚后走”,结合关键词“自我胸中”“切忌随人”分析,作诗时应自出心裁,不能一味的模仿前人,这里要求
诗歌创作时应创新。
杜诗诗句“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翻译为“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
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结合关键
词“宜方驾”,体现出学习借鉴时也应当具备自我能力,要有自己的认识,同样也要求诗歌创作时应有创新
精神。
综上,两位诗人表达的观点一样。
(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甲】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久
【乙】
南乡子
[清]纳兰性德
何处淬吴钩③?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寒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注释]①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②楼兰:汉代时地处西域的楼兰国,此处泛指敌国。③吴
钩:钩,兵器,形似剑而弯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2.【甲】【乙】分别选择“天山雪”和“”等自然景象,描绘了边塞的环境特点。
3.【甲】【乙】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2.塞草霜风
凄寒3.【甲】先抑后扬,先描写边塞寒冷的自然环境和紧张的军旅生活,尾联情感高昂,抒发了将士
们奋勇杀敌、誓死卫国的豪情壮志;【乙】描写塞外荒凉凄寒之景和霸业成空、英雄白头的人生结局,抒
发了世事无常、兴亡难测的悲凉感慨。(意对即可)
【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根据自然景象的提示可知,甲文描写了五月的“天山雪”,乙文
描写秋天的“塞草霜风结合五月的“天山雪''和秋天的“塞草霜风”可知,写出J'边塞凄寒(清冷)等特
点。
3.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
(甲)诗根据“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意思“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
人”可知: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
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表现诗人甘愿
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乙)根据“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的意思“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
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可知,词人认为英雄建立的霸业终将消失,英雄也逃离不了白头老去的结局。根据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候。多少英雄只废丘”的意思"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
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可知,即使封侯,到最后也不过只留下一杯黄土,一片荒城。通过
描写塞外寒风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难测的悲凉感慨。
【点睛】参考译文:
(甲)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
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
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乙)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
只余飕飕的风声。塞草遍野,寒风呼啸,满地皆是秋色。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
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
的山丘之下而已。
(2022・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渡易水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泼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4.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的故事。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6.《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荆轲刺秦5.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
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
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即可)6.《雁
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
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
【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诗中“易水”•词是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临别时,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上一去兮不复返。”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的
故事有关。荆轲受燕国太子丹所托,以樊於期之头与督抗地图为饵求见秦国国君。意图刺杀秦君以消解
国家灭亡的危机。荆轲易水离别后,决心为之牺牲生命。在大殿之上,荆轲沉着冷静,展开督抗地图的
最后,图穷匕见,秦王长剑一时无法拨出,左右卫士在殿堂之下,秦王急起绕柱跑荆轲追不及,又受左
右人的干扰,秦王拔出剑斩杀荆轲,荆轲死前奋力掷匕首,不中秦王。秦王经此事件后决心立刻灭燕
国,燕国国君杀太子丹以求和。
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
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一: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敌
军''比作"黑云”,又运用“城欲摧”来极言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把“铠甲”比喻成“金鳞”,赞颂守城将
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两句诗写出两军对垒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
示例二: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压”字,写出了敌军人多势众,状写出兵临城下、大兵压境的情形,突
出表现了危急的情势。从色彩运用上看,"黑'’字突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金鳞”中一个"金”字,与
"黑''字对照,表现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精神饱满、严阵以待的状态,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危急的情势。
6.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半卷红旗临易水”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
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与担负的任务有关,都与实战的氛围契合。突现了战事的紧张
状态。“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像荆轲一样无所畏惧,勇往
直前,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
《渡易水》中的“易水潺凌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意思是: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
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
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正是为
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
7.(2022•浙江衢州•统考一模)小江组打算做一期“和美乡村”主题小报,准备从下面的诗歌中选择一首编
入,请你帮忙挑选,并运用诗歌鉴赏的知识简述选择理由。
[甲]村居[北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乙]村晚[宋]雷震
稀。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
【答案】【示例1】我选甲。甲诗说“牛背无人卧”,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回村;牛背
上,双双乌鸦伫立,都悠闲自在。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节奏缓慢,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而乙诗以
牧童的“横牛背”“无腔信口吹''来表现自由自在的生活,略有喧闹之感。对比之下,我认为甲诗更能展现宁
静祥和的乡村之美。
【示例2】我选乙。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夕阳”“落日”这样的意象,但是甲诗中夕阳西下,寒鸦回巢,给
人一种傍晚时分村庄孤寂的感觉,与“和美乡村”要求不符;而乙诗“落日”挂在山头,与青山一起倒映在水
中,色彩绚丽,牧童的“横牛背'”'无腔信口吹”,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象,更符合“和美乡
村”的意境。
【示例3】我选乙。甲诗的“尽”和“稀”,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清冷的图画,诗人触景生情,时光已逝之
感、寂寞之情油然而生,这与“和美乡村’'意境不符;而乙诗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写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
景象,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池塘变得生动热闹起来,色彩绚丽,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和
谐美丽的乡村景象。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村居》诗中的“水绕陂田竹绕篱”一句,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
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
得寒鸦两两归”两句,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
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
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
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
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据此分析,诗歌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可
入选“和美乡村”主题小报。
而“榆钱落尽槿花稀”一句,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尽”和"稀"两字,槿
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
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无人卧”三
字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寒鸦”给人的印象是凄清忧伤的,“带
得寒鸦两两归”也给人时光己逝之感、寂寞之情油然而生,从这一角度思考,不符合“和美乡村''主题小报
温馨和美的主题。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
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
"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
ill,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
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匕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
新,有「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
闲自在的情致。这都体现了宁静祥和的乡村之美,可选入“和美乡村”主题小报。
示例:我选乙。甲诗“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一句"夕阳""寒鸦''给人夕阳西下,寒鸦归巢的孤
寂之感,让人不免生出寂寞凄清之感。而乙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一联写出青山绿水的明
丽色彩,“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牧童的“横牛背”“无腔信口吹”与上两句一起构成悠然
自得、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象,更符合“和美乡村”的和美意境。
8.(2022•浙江金华.统考一模)古往今来,无数名家都书写少年。请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结合诗句内容,
探究古人笔下理想的少年形象。
少年行(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赠少年
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咒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①淮阴市:淮阴侯韩信曾在此受胯下之辱,后来却成为一代名将。诗人以此为典勉励自己。
【答案】古人笔下的理想少年形象体现在两位诗人刻画的少年形象的共同点上:少年游于“咸阳""江海'’这
一地点,可见少年是朝气蓬勃,四处游历,一直行走在路上的。/以“相逢意气为君饮”“酒酣夜别”这一举
动,可见少年无论是欢聚,还是离别,都奔放刚健、意气风发,彼此互相勉励,具有豪情壮志。/以“月照
高楼”“系马高楼”这一美好环境,烘托少年的志向远大、豪放不羁,有豪迈气概。古人笔下的理想少年形
象还具有以下特点:以“淮阴侯''的典故,写出少年即使遭遇挫折,一时不顺,仍不懈努力,坚定志向,渴
望有一番作为。/从“咸阳游侠多少年'’中的“侠”可见少年应该具备重义轻生、救人于危难、仗义疏财等侠
客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古人笔下的理想少年形象体现在两位诗人刻画的少年形象的共同点上:
从《少年行》“咸阳游侠多少年”、《赠少年》中“江海相逢客恨多”可知,少年游于“咸阳""江海''等这些地
点,可见少年是朝气蓬勃,四处游历,一直行走在路上的;
从《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赠少年》中“酒酣夜别淮阴市”这些行为动作可知,少年无论是欢聚,
还是离别,都奔放刚健、意气风发,彼此互相勉励,具有豪情壮志;
从《少年行》“系马高楼垂柳边”、《赠少年》中“月照高楼-曲歌”可知,“月照高楼”“系马高楼”这一美好
环境,烘托少年的志向远大、豪放不羁,有豪迈气概。”系马高楼垂柳边”,写“高楼”,烘托出少年侠客的
豪迈气概;写“垂柳”,则烘托出少年侠客的风流、飘逸。而“月照高楼一曲歌”写出少年最后在高楼对明
月,诗人和派上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高楼”烘托出少年豪放不羁的情怀和豪迈的气概;
古人笔下的理想少年形象还具有以下特点:《赠少年》中,以“淮阴侯'’的典故,写出少年即使遭遇挫折,
一时不顺,仍不懈努力,坚定志向,渴望有一番作为。
《少年行》中,从“咸阳游侠多少年”中的“侠”可见少年应该具备重义轻生、救人于危难、仗义疏财等侠客
精神。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9.(2022.浙江杭州.统考二模)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阴崖竹
梅尧臣①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②。
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注释】①梅尧臣:宋代诗人。②扶疏:形容枝叶茂盛并向四面张开的样子。
历代诗人钟爱“竹”,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作。请以这两首诗歌为例,探究诗人喜爱"竹''的原因。
【答案】《庭竹》中竹在寒露中向上伸展,更具清操亮节;经历过劲风的考验,更显坚贞不屈、清和秀润
的本色;无论身处怎样的生长环境,仍旧能茂盛生长,H显生命力顽强,俨然有君子之风。《阴崖竹》中
写到竹生于背阳荒野之处,却生而有节,不畏霜雪,终年常绿。竹象征君子正直坚韧的品格。历代文人
墨客喜爱竹,意在借竹托物言志,抒发自己高风亮节、正直坚韧、坚贞不屈的志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以这两首诗歌为例,探究诗人喜爱"竹''的原因,可以从诗名、作者、诗歌内容分析。从诗名中暴露的景、
物,作者的生平事迹,明确诗的主题、基调。然后,从诗句中揣摩诗入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找出两首诗
共同点即可.《庭竹》中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明显流露诗人对竹的品质的赞赏,赞扬竹子笔直有
节气,落地生根、生命力顽强等优秀品质。《阴崖竹》的“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知。莫言霜雪多,终见
绿有余”诗句,诗人写到阴崖竹虽生于背阳荒野之处,生根在丛石之中,却生而有节,不畏风霜雨雪,终
年常绿,可以和松树的坚毅相比。两诗明面赞扬竹子坚强不屈、落地生根的品格,实则诗人在暗暗激励
自己,自比于竹,抒发自己正直坚韧、气节高尚、坚强不屈的志向。
竹子空心而挺拔,能曲能伸,十足的君子风度,文人喜欢以竹子来自比,象征自身刚直、纯洁、铮铮铁
骨虚怀若谷的君子,气节高尚的雅士等。诗人表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
不有,暗喻自己是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古代诗人写景、物,其实意在借景
抒情,借物明志。王国维的人间词画中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
10.(2022.浙江金华.统考二模)根据要求答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靖蜓域①蝶飞。
夏日途中
【唐】李廓②
树央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释】①峡(jia)蝶:菜粉蝶。②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
试)中。
夏日已至,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从诗作中寻访夏日踪迹。
小语:夏日诗作中,我最爱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
“(1)”等将江南初夏的田园之景刻画得真是生动形象啊。
小文:唐代李廓也曾在他的诗中写到夏日之景,“炎风”、"(2)”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
夏日气息。
我: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描写了夏日之景,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太一样,(3)。(请分析两位
作者各自抒发的情感。)
【答案】“菜花稀”(或"麦花雪白”)初蝉、戏蝶等。范诗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
动衬静。最后一句“惟有蜻蜓蛾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
活的喜爱之情。李诗“炎风”、"初蝉”等意象呈现了一幅夏日图景:诗中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
乱,作者以景衬情,抒发了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
【详解】(1)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范诗首句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可得:“梅子金黄”、“杏子肥”。根据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可得:
“菜花稀”、“麦花雪白这两句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充满着生机。
(2)根据李诗中的“树央炎风路”可得:炎风。根据“初蝉数声起”可得:初蝉。根据“戏蝶一团飞”可得:
戏蝶。炎热的夏风、鼓噪的蝉声、飞舞的蝴蝶,从中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热。
(3)考查比较阅读。
范诗:本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
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蚊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表现了作者对悠闲的
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李诗:前两闻写景,以炎风、行人、初蝉、戏蝶表现了夏日的炎热。联系尾联“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
辉”,结合注释“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可知,本诗作
为于作者科考不中之时,从作者描写的夏日炎热,行人稀少的夏H景色里,可以看出作者科举不中,才
华不得施展,抱负不能实现的失意与惆怅之意。
11.(2022•浙江衢州•统考二模)校广播站“经典传唱”节目的本期主题是走进爱国诗人辛弃疾。播音员准备
在开场吟诵辛弃疾的一首诗,你觉得下面诗词哪首更适合?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西江月•渔父词[南宋]辛弃疾
送剑与傅岩叟[南宋]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白鸥来
莫邪①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
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看。
别浦①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初三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史类)含解析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药学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英语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成像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护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0讲 时间管理:学习、工作、考试的时间分配
- 摄影基础第11节数码相机
- 店铺管理现状
- 2025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 创意漫画美术课件
- 厂房拆除及垃圾清运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高考重庆卷物理真题(解析版)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
- GB/T 44465-2024虚拟/增强现实内容制作流程规范
- DBJ50-T-390-2021公交停车港设计标准
- JB-T 8130.1-1995 恒力弹簧支吊架
- 烈焰卫士观后感450字
- HJ 179-2018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 DZ-T+0227-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 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建筑劳务用工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