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四章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学案_第1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四章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学案_第2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四章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学案_第3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四章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学案_第4页
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四章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卤族元素

❷课标要求

1.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了解卤族元素单质的制备方法,认识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和应用。

f考点一/,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H必备知识房各

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AMnCb+Ckt+240,离子方程式:Mno2+

4中+2加一4/+2上0+d2t。也可以用高锌酸钾、重倍酸钾、氯酸钾

等氧化剂代替二氧化锦。如2KMnO,+16HCl-2KCl+2MnCl2+5Cl2↑+8H20o

件微簸用KMnoi与浓盐酸反应制Ck的发生装置不用酒精灯加热。

(∏)(In)(IV)

⑴发生装置(I部分)

①特点:固体+液体A气体。

②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③试剂:A中盛放浓盐酸,B中盛放二氧化镒。

(2)净化装置(U部分)

组成盛放试剂试剂的作用

C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D浓硫酸干燥氯气

t⅛B⅛拔干燥Ck可以用盛有CaCb的干燥管或U形管。

⑶收集装置(m部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装置(IV部分)

①导气管要伸入液面以下;

②F中盛放的试剂: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

止污染环境。

(5)验满方法

操作现象结论

观察到集气瓶内充满了黄绿

观察法

色气体

证明已

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集

试纸变蓝经收集

气瓶口

满气体

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集

试纸先变红后又褪色

气瓶口

(1)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与Mn不反应,且随着反应

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不可能全部

参加反应。

⑵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k后,再拆卸装置,避免

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用NaOH溶液吸收Ck,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澄

清石灰水中含Ca(OH)2的量少,吸收不完全。

[理解辨析]

1.判一判(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⑴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k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为1:4。()

⑵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k中混有的HC1。()

(3)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干燥CI2。()

(4)常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尾气中的Cl2。()

解析:(1)在该反应中,4molHCl只有2mol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l2,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o

(2)CI2与NaH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b中混有的HClo

(3)碱石灰与Ck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h。

(4)Ca(OH)2溶解度小,其饱和溶液不能将Ck吸收完全。

答案:(I)X(2)X(3)X(4)X

含0.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能否得到0∙1molCl2?

为什么?

提示:不能。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不能再被Mno2氧化,

同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反应过程中HCl也会挥发而损失。

Ca(ClO)2.KelO3均能将盐酸中的Cr氧化成Cb,试分别写出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1)o

(2)o

答案:(I)ClO+Cl+2H—Cl2↑+H2O

(2)C1O3+5CΓ+6H-3C12↑+3H20

、『关键能力有厂

逊—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与检验

1.已知高镒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下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实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

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D)

A.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

C.②和③处D.②、③、④处

解析:KMnol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因此不需要加热,①

正确;Cb为黄绿色、可溶于水、有毒性的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

收,因此②中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②不正

确;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但是要长进短此③不正确;氯气与金属反

应时,为了充分反应,应该把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且反应需要加热,

为保持气压平衡及防止尾气污染环境,还应有出气管和尾气处理装置,

④不正确。

2.(2021•江苏七市调研)氯化氢和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舍勒发现将软镒矿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可产生氯气,该方法仍是当

今实验室制备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Deacon曾提出在催化剂作用下,

通过氧气直接氧化氯化氢制备氯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

式为4HCl(g)+0z(g)一2Cb(g)+2H2θ(g)ΔH=-116kJ∙moΓ*0实验

室制取Ck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D)

ABCD

丛浓盐酸

气体Cb

I饱和NaOH

Λ∖MnO

2I1I怖∙盐水3I‘溶液

制备Cl2净化Cl2收集Cl2尾气处理

解析:该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A错误;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将氯

气中的杂质气体氯化氢除去,再通入浓硫酸干燥,顺序出错,B错误;用

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应用双孔胶塞,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错误;氯气

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用作尾气处理,D正确。

避其他含氯化合物的制备

3.(2021•山东青岛检测)无水氯化铝可用于生产高分子混凝剂,极易

潮解,遇水爆炸。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饱百够水

B.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①f③f④f⑤f⑥f②

C.装置②可以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代替

D.酒精灯的点燃顺序,应该先①后⑤

解析:无水氯化铝遇到水会发生反应A1C13+3H2O-Al(OH)3+3HC1,氯

化氢结合水滴挥发,形成白雾,A正确;①产生氯气,③除去氯气中的氯

化氢杂质,④除去水蒸气,⑤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⑥作为缓冲收集装

置,②用来吸收未反应的氯气,所以顺序为①③④⑤⑥②,B正确;不能

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无水氯化铝遇水会反应,如果用氢氧化钠溶

液,水蒸气会沿着导管进入反应装置,导致氯化铝的损失,C错误;先点

燃①处的酒精灯,产生氯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⑤处的酒精灯,这样可

以防止⑤中的铝粉加热时和管中的氧气反应,导致产物不纯,D正确。

4.(2022・陕西咸阳检测)CkO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

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Cl2O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02。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Cb的沸点为

-34.6℃;HgO+2Cb—HgCb+Cb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20稀释,减小爆炸危险

C.从装置⑤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l2O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炸

解析:制取Cl2O需要干燥纯净的氯气,所以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

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A项正确;高浓度的Cl2O易爆炸,所以通入干燥

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l2O稀释,减小爆炸危险,B项正确;⑤是收集

Cl2O的装置,所以温度低于3.8℃,此时氯气是气体,逸出的气体主要

是空气和剩余的Cl2,C项不正确;CbO与有机物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

炸,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胶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胶管燃烧和爆

炸,D项正确。

►考点二,

H必备知识∕⅞各

一、卤素单质的提取

1.氯的提取一一氯碱工业

阳极产物:曳

海水一粗盐理M饱和食盐水曳≡4

阴极产物:H2、NaOH

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J⅛⅛t+2NaOH+5f。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Br+S-Bn+2NaCl;

②Br2+S(λ+2H2θ-2HBr+H2SO∣;

③2HBr+Cb-Bn+2HC10

(1)流程

H2OCl2

海带警海.奸T过滤H⅛H提纯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b+2「一2仃+年

∣e⅛拔海水或海带中获得浪和碘,都涉及化学变化,但是海水获得

氯化钠是物理过程。

二、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性质

F2Cl2Br2I2

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状态气态气态液态固态

水溶液颜色浅黄绿色橙黄色黄褐色

有机溶剂

黄绿色橙红色紫红色

中的颜色X

(1)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2Fe+3B∙=2FeBi'3,但L与Fe反应生

成FeI2o

⑵都能与乩反应生成HXE+Hz_2HX(X=F、CKBr、I)□

⑶都能与水反应:X2+H20≡≡HX+HX0£例外)O

(4)都能与碱溶液反应:X?+2HaOH=NaX+NaXO+IWH例外)。

(1)物理性质

F?ʤBr?I;

颜色淡黄绿色读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逐渐加深

熔、沸点气体气体液体固体,逐渐升高

密度一逐渐增大

水溶性一A逐渐减小

⑵化学性质

3+

氧化性(X2)F2>Cl2>Br2>(Fe)>I2>(S)

还原性(X)F<CΓ<Br<(Fe2+)<IX(S2^)

①与Q化合能力一逐渐减弱

②与水反应程度一逐渐减弱

③溶液中的置换反应:CL+2Br_2C1+Br2,

Br2+2Γ-2Br+I2

④与一些还原性物质(SO2、SO,、Fe2∖H2S等)反应,如Bn与So至、

2

3

Fe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r2+SO+⅛0-2Br+SOf+2H'、

2,3

Br2+2Fe2Fe+2Brɑ

I丘微⅛拔F?与水剧烈反应,故F?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水溶液中将卤素

单质置换出来。

(D卤化氢(HX)

HFHClHBrHI

熔、沸点一逐渐升高升F特别高,除外)

密度一A逐渐增大

酸性一逐渐增强

稳定性一逐渐减弱

还原性一逐渐增强

微点拔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在HX中最高。由于F、CK

Br.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H-X键长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弱,导致氢

卤酸酸性逐渐增强。其中氢氟酸是唯一弱酸。

⑵高卤酸HXot(X=C1、Br、I)酸性一逐渐减弱

⑶卤化银

AgFAgClAgBrAgl_

颜色白色~浅黄色^^⅛⅞*逐渐力口深

溶解度一逐渐减小

感光性一逐渐增强

(I)F无正价,无含氧酸,非金属性最强,F?用电解法制取;FZ与水剧烈

反应:2F2+2H2θ-4HF+θ2;HF熔、沸点在HX中最高,在标准状况下为

液体(沸点19.54℃),氢氟酸是弱酸,剧毒,有强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保存在铅制器皿或塑料瓶中。CaFz不溶于水,实验室常用CaFz(萤石)

与浓硫酸在铅皿中反应制备HF气体:CaF2+H2SθK浓)2CaSoI+2HFt。

(2)Bn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液澳易挥发且有毒,通常

用水液封保存,不能用橡胶塞。

(3)I2易升华,淀粉遇L变蓝。食用盐中加KI03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4)AgF易溶于水,无感光性。AgBr可用于感光材料,AgI可用于人工

降雨。

三、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3溶液(稀HNO3)——沉淀法

(生成白色沉淀,则含有C「

未知液I生成淡黄色沉淀,则含有Br-

I生成黄色沉淀,则含有「

2.置换一一萃取法

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_加入CCL(下层)或汽油(上层L

未知液嬴“振荡

口f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Br-

有机b3E.)

I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

3.氧化一一淀粉法检验I

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或双氧水)加入淀粉溶液

未知液振荡振荡蓝色溶液,表明有I

[理解辨析]

1.判一判(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义”)

⑴类比Fe与Ck的反应判断Fe与12反应时生成FeI3。()

⑵浓瞌01能干燥HC1,所以浓你0他能干燥HBr、HIo()

⑶加碘盐能使淀粉变蓝。()

(4)HCI中少量的Cb可以利用CCL除去。()

解析:⑴Fe与用反应生成FeI2o

(2)浓H2SO4能氧化HBr、HIo

(3)加碘盐中含KIO3,而淀粉遇L变蓝。

答案:(I)X(2)X(3)×(4)√

ME(CN)2]的结构简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

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n和L之间。

⑴写出(CN)2在常温下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在KB3KI、KCN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答案:(1)(CN)2+2NaOH=NaCN+NaCNO+H2O(2)21+Cl2-I2+2C1

、『关键能力有厂

Y题,组—海水提取浪、碘

1.“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澳的工艺流程如下:

浓缩、酸化

后的海水^τ*fz

(含Br)Ji

空气、水蒸气Clj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进入吹出塔前,Br被还原成了Br2

2

C.经过吸收塔后,澳元素得到了富集

解析:进入吹出塔前,发生反应:Ck+2Br_2Cl+Br2,澳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Br被氧化,A项错误;根据流程,从吹出塔进入吸收塔的物质除

Bm外,还有空气、水蒸气、过量的氯气等,B项错误;吸收塔中发生的

反应是S02+Br2+2H20-2HBr+H2S01,海水中C(Br)彳艮小,因此吸收塔的

目的是富集澳元素,C项正确;蒸储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Br

_Br2+2C1,存在化学变化,同时也存在物理变化,D项错误。

2.(1)地球上99%以上的漠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澳有“海洋元素”

的美称。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浪占世界浪年产量的]左右。海水中的浪

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海水提澳的常用方法,

工艺流程如图:

①步骤m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请分析不直接用“滨水混合物I”而要用“滨水混合物∏”进行蒸

镭得到液澳的原因O

⑵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

在。以海带为原料从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灼烧干海带通常在中进行(填仪器名称)。

②步骤I名称是,步骤III名称是,步骤II现

象是。

③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⑴①步骤HI中浪单质被二氧化硫还原成溪离子,离子方程式是

+

S02+Br2+2⅛0-2Br+4H+S0^0②“澳水混合物I”中澳浓度太低,

不利于直接蒸储,因为效率低下成本太高,而经过步骤III、步骤IV,浪

被富集了,“滨水混合物II”中浸浓度高,利于直接蒸馈,综合经济效

益大。(2)①实验室在用竭中灼烧固体,故灼烧干海带通常在用竭中。

②步骤I名称是过滤,步骤HI是从碘的四氯化碳中分离出碘,可采用

蒸储的方法,步骤II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过程,故现象是溶

液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紫红色。③反应①是在酸性条件下,把滤

液中的碘离子用双氧水氧化成碘单质的反应,则离子方程式为

2Γ+2H¾02—I2+2H20O

答案:⑴①SO2+Br2+2H2O==2Br+4H'+S0f②"滨水混合物I”含澳

浓度低,直接蒸储,处理量大,成本高;而“滨水混合物∏”是将澳水浓

缩了,进行蒸储得到液澳,成本低⑵①用烟

②过滤蒸播溶液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紫红色③2I+2H'+

H2O2-I2+2H20

卤素的性质

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一一定被氧化

2+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不一定被氧化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

入足量的AgNo3溶液,一定能产生淡黄色沉淀

解析: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生

成,Fe?’被氧化但不一定全部被氧化,没有实验现象说明Br部分被氧

化或完全被氧化,A错误;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Fe2+,B正确;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一

定有Fe"生成,C错误;没有实验现象说明Br部分被氧化或完全被氧化,

所以向分液后的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不一定生成淡黄色

沉淀,D错误。

4.(2021•重庆月考)废定影液含[Ag(S2O3)2--和Br-等,实验室从中

回收Ag和Bn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银离子,

过滤、洗涤、干燥,灼烧AgzS制取金属Ag;制取Cb并将Ck通入滤液

中氧化Br,再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2S时,需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2s制取Ag

2后,无需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进行干燥除杂

D.用装置丁分液时,,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

解析: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一,需用玻璃棒引流,不能搅拌,故A错

误;AgzS应该在日烟中灼烧,故B错误;用装置丙制备Ck后,无需通过

饱和食盐水、浓硫酸进行干燥除杂,HCl易溶于水,氯气置换出澳单质,

故C正确;用装置丁分液时,水层在下层,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和澳单

质在上层,应从上口倒此故D错误。

谴⅛am卤素离子的检验

5.鉴别NaCl溶液、NaBr溶液、Nal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C)

①碘水、淀粉溶液②氯水、CCl4③澳水、苯④硝酸、AgNo3溶液

⑤氯水、苯⑥CCL、淀粉溶液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②④⑤D.④⑤⑥

解析:①无法鉴别三种溶液,③无法鉴别NaCl和NaBr溶液,⑥无法鉴

别三种溶液。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B.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能一次鉴别NaC1、NaBr、Kl三种失去标

签的溶液

%CCL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浅黄色的淡水,加入CCL振荡静置后,上层显橙红色

解析:还有很多氧化剂(如HNO3、£等)能将I氧化为I2,A错误;碘单质

的CCl.,溶液显紫色,C错误;CCl1的密度比水大,下层显橙红色,D错误o

走进新高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2中含有的HCI杂质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2020•全国I卷)

2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n的强(2020・江苏卷)

C.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2018•浙江11月选考)

D.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镒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2017・全国

I卷)

解析: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

验室用二氧化镒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且二氧化镒是粉末状

固体,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备氯气,D项错误。

2.(2021・湖南卷,8)KI。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

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6I2+11KC1O3+3H2O^

6KH(IO3)2+5KCl+3Cl2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产生22.4L(标准状况)Cb时,反应中转移10molA

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2制备漂白粉

。3的存在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I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到+5

价,转移电子数为6X5X2=60,所以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

氯气需消耗2mol碘单质,转移20ɪnole,A错误;该反应中L为还原

剂,KClCh为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

确;工业上常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C正确;酸性条件下,I

与IO3反应生成I2,淀粉遇L变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

验1。3的存在,D正确。

3.(2021•广东卷,17)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

舍勒在研究软镒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

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

的单质,并命名为ChIorine(中文命名“氯气”)。

(1)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实验室制取干燥Cb时,净化与收集Cb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

为。

(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已分

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Cl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o

(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实验任务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

②查阅资料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

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

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时,L(AgCl)=

×10^'0o

③提出猜想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

猜想b:AgCI在水中的溶解度S(45°C)>S(35°C)>S(25℃)。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I、n、m(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I

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进行表1中实验1〜3,记录数据。

表1

实验测试温度电导率/

试样

序号/℃(uS∙cm')

1I:25℃的AgCI饱和溶液25Ai

2II:35℃的AgCl饱和溶液35A2

3111:45C的AgCl饱和溶液45A3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25C的AgCl饱和溶液中,C(Cl)=

mol∙L∖实验结果为A3>A2>Ak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

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

以成立的理由有o

⑥优化实验小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