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诗学是主张阴阳协调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清浊之分或阴阳之分,不仅概括了人的气质的两大类别,而且表示了对每种气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两类气质之间关系的理解。用这个根本的原则来考察人的气质,不同的人所禀受的气虽有阴阳之分,但这只是说总的倾向。事实上,每个人的气质中,都有阴阳两种成分,不会是绝对的、完全的阴,或绝对的、完全的阳。人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阴阳协调。文学艺术也需要阴阳协调,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例如陶渊明,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恬适的诗句,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那样“金刚怒目”式的诗句。例如李清照,她既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类婉约凄清的诗句,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样慷慨雄豪的诗句。更深一层说,在陶渊明的平和中,就含有不向世俗低头的奇崛;在李清照的凄清中,就含有对爱情的坚贞执著。总而言之,阴阳二气既是相生相克,又在变化中调和。这一观念,是中国气质论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诗学文气论的精华。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刚柔,也是中国哲学的常用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阴阳,指的是世界万物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和对应的属性。凡向上的、向外的、动的、明的、热的、强的为阳,向下的、向内的、静的、暗的、冷的、弱的为阴。阴阳的彼此作用,作成和推动万物的孳生、发育和发展。刚柔,指的是事物的两种性质或者状态。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在有的论者那里,刚柔可以和阴阳等同。《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都包含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易·系辞上》一再讲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唐人所作《晋书·文苑传》说:“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作者性情的刚柔,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刚柔。阴阳这对范畴由对立的两面组成,每一事物其阴与阳的量度有多少之别,其发展变化有阴与阳各自增减、升降、消长之别,阴与阳的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在每一事物中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或阳胜阴,或阴胜阳,因而才各有个性,生出亿万的品类。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一有一无。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雄健、豪放、壮伟的属阳刚,秀雅、婉约、冲淡的居阴柔,这都是就其总体倾向而言。细细体味、分析,则好的作品两种兼具,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都不成其为好文章。从纯审美的角度说,两者不应有高下之分;区分高下,是加入了社会价值判断的结果。清代姚鼐和许多前人一样,不是平均地、平等地对待阳刚和阴柔两大风格类型,他在《海愚诗抄序》中说:“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摘编自王先需《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材料二: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往往因创作家性格的偏向,作品也因而或刚或柔。历来艺术家对于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他们畏避的。《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阳刚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西方评论家所说的“宇宙的情感”,在中国文学中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陈子昂《幽州台怀古》(《登幽州台歌》)、李白《日出东方限》诸作以外,很少能看到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大多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摘编自朱光潜《两种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哲学对“阴阳”“刚柔”作了阐释,并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B.作者认为,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C.虽然也有刚柔混和的“美”,但这种“美”并不是朱光潜所论说的重点。D.中国诗人很少愿意“凭视八荒”,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作家的性情偏向阴柔,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创作风格偏向阴柔,但这种风格只是总体上的倾向,并非绝对。B.在文学作品中,因“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样,或阳胜阴,或阴胜阳,所以作品就会各有个性,呈现出不同的风格。C.历来的艺术家认为“两种美”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这与王先需“好的作品两种兼具”的观点相比,有着较大不同。D.《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这可佐证中国诗人是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豪放大气,《绝句》“春风花草香”清丽温馨。B.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褚遂良的书法轻盈飘逸。C.石涛的《竹石图》苍劲恣肆,唐寅的《临水芙蓉图》娇艳俊秀。D.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十面埋伏》铿锵激越,《梅花三弄》柔和舒缓。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阴”“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D5.请结合以上材料的相关论述,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两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中体现的“阳刚”。(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北方的河张承志①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那天,为了避免暴露扒车者身份,他只是查对着一本薄薄的《革命串联地图》,猜测着卡车前进的方向。他只猜对了一点:这车从绥德东关一钻出来,就根本没有去什么军渡或宋家川,而是一头向东南扎下去,顺着无定河的大深沟,顺着“曲流宽谷”。②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买了些白荞麦面皮的、包着粉条、菜和一点清油的馅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③接着这卡车将要开到黄河边去,顺着无定河最后的一段河谷一直开到黄河西岸。这辆解放牌卡车马上就要登上那段路程。那段路他曾经饿着肚子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换了挡,发出一种均匀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④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十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路的。他把取后一块白荞麦粉条馅饼塞进嘴里,用两只手握牢车厢板,开始专注地望着渐渐向前方倾斜下去的高原。⑤“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唤着他。他转过身来“喂,你是去河底村么?”那女的轻轻问他。他觉得她满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⑥他和她互相谈了一会儿。她告诉他自己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绍说他是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⑦“我想拍几张新鲜点的黄河照片”她解释说“就上这趟车”。河底村那儿的黄河和无定河相汇,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新鲜点。⑧“放心。用得着的时候,我会帮你忙。”他结束了谈话。⑨他又转身抓住车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岁月真能消蚀一切哪,饿着肚子走了半天的路,居然也会被忘掉。那时你才二十岁,衬衣口袋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注】黄河还有多么远?”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三十里到四十里,从二十里又到四十里。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共四十里,因为你走了半天整。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后来你在一个山梁上看见一个老汉在毛棚下卖西瓜,你咬咬牙掏出五毛钱买了一个。你和那老汉聊天,说你从延安来,还到过延川和延长的油矿。老汉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三延的女子没人看。”你觉得蔫了半截。不过那瓜真甜。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所以叫河畔枣。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快活得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般轻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野兔子,那青灰色的兔子在这黄土世界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稣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⑩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⑪“快看!黄——河!”⑫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⑬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节选自张承志《北方的河》,有改动)【注】嗑:方言,意思是“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是因为眩目的阳光,还有来自内心的迷茫,对这个小镇他竟然一点都回忆不起来。B.来到自己珍存了十几年的回忆之地,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他的胸腔,这表现了他重回旧地时无法言说的激动。C.面对黄河磅礴壮观的景象,年轻时的他目瞪口呆,惊惶失措,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个体生命的渺小。D.黄河是主人公梦想萌发的地方,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王国的过程交织着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双线交织,明线是“他”坐车去看黄河,暗线是途中“他”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B.小说夹杂着方言俚语,还多次描写当地的风味食品,具有浓郁的西北文化特色。C.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写出了黄河辽阔浩莽的景象。D.小说以时间、空间交错的方式叙述,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坚定执著、顽强不息的形象。8.文中第⑨段为什么如此详细描写“他”寻找黄河的经过?请联系全文阐述。(5分)9.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节选自《史记》)材料二: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节选自苏轼《周公论》)10.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罚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代理,与《论语》待坐章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B.绌,同“黜”,指废黜,“绌”与今天的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C.患,弊病、毛病,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D.疾,憎恨、痛心,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了周。周公本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B.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C.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D.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国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2)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14.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秋夕望月张九龄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江城之月,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光的清明旷远,彰显了磅礴之势。B.诗人描写梦中所见之景。他在梦里仿佛与月相望庭中,内心生出思念之情。C.诗人通过感官和色彩描写,描绘出江城月下秋景图,笔触鲜活,状物生动D.诗人写诗围绕“望月”二字展开,以月光开篇,又以月光煞尾,一气呵成。16.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必也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2)2023年9月-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一句来夸赞杭州人口众多,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3)请写出古代诗歌中前后两句都运用叠词来写景抒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相关文字,完成18~20题“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①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②,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③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跟上时代的脚步,编织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已经是目的地营销推广的必修课。但要注意的是,能让游客长时间停留并重复访问的目的地,从来都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捷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商业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做支撑的,这一点倒是对每一代的消费者都适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如果你是某地的文旅局局长,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吸引年轻游客前来观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重庆一年四季都有雾,但是主要集中在深秋到来年春季。大雾锁城时常会带来生活上的一些不方便,①。抗战期间,日军曾出动大批飞机对重庆实施长时间、战略性的大轰炸,每到这时市内一切活动就陷于停顿。只有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的雾季,弥漫的浓雾会给山城罩上一层天然的防空网,使日机的空袭无法肆虐。每到这时,是重庆城里最热闹的时候,文艺界也会举行大规模的盛大演出,史称“雾季公演”。重庆的雾,②,不同于中东部地区那些因工业污染导致的雾霾。重庆位于平行岭谷谷地,受到狭长而不开阔地形的影响,白天地面气温高,蒸发作用比较强,导致城市空气中容纳了较多的水汽。而到了风速微弱的夜里,谷地保温保湿作用显著,在城市的上空常常出现逆温层,限制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热量、水汽的扩散,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夜间辐射降温幅度大,地面很快就冷却,③当空气温度下降到使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时,空气中所含水汽凝结形成雾。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面是重庆多雾成因的示意图,请根据上边的文字,将示意图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诗学是主张阴阳协调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清浊之分或阴阳之分,不仅概括了人的气质的两大类别,而且表示了对每种气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两类气质之间关系的理解。用这个根本的原则来考察人的气质,不同的人所禀受的气虽有阴阳之分,但这只是说总的倾向。事实上,每个人的气质中,都有阴阳两种成分,不会是绝对的、完全的阴,或绝对的、完全的阳。人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阴阳协调。文学艺术也需要阴阳协调,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例如陶渊明,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恬适的诗句,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那样“金刚怒目”式的诗句。例如李清照,她既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类婉约凄清的诗句,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样慷慨雄豪的诗句。更深一层说,在陶渊明的平和中,就含有不向世俗低头的奇崛;在李清照的凄清中,就含有对爱情的坚贞执著。总而言之,阴阳二气既是相生相克,又在变化中调和。这一观念,是中国气质论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诗学文气论的精华。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刚柔,也是中国哲学的常用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阴阳,指的是世界万物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和对应的属性。凡向上的、向外的、动的、明的、热的、强的为阳,向下的、向内的、静的、暗的、冷的、弱的为阴。阴阳的彼此作用,作成和推动万物的孳生、发育和发展。刚柔,指的是事物的两种性质或者状态。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在有的论者那里,刚柔可以和阴阳等同。《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都包含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易·系辞上》一再讲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唐人所作《晋书·文苑传》说:“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作者性情的刚柔,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刚柔。阴阳这对范畴由对立的两面组成,每一事物其阴与阳的量度有多少之别,其发展变化有阴与阳各自增减、升降、消长之别,阴与阳的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在每一事物中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或阳胜阴,或阴胜阳,因而才各有个性,生出亿万的品类。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一有一无。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雄健、豪放、壮伟的属阳刚,秀雅、婉约、冲淡的居阴柔,这都是就其总体倾向而言。细细体味、分析,则好的作品两种兼具,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都不成其为好文章。从纯审美的角度说,两者不应有高下之分;区分高下,是加入了社会价值判断的结果。清代姚鼐和许多前人一样,不是平均地、平等地对待阳刚和阴柔两大风格类型,他在《海愚诗抄序》中说:“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摘编自王先需《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材料二: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往往因创作家性格的偏向,作品也因而或刚或柔。历来艺术家对于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他们畏避的。《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阳刚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西方评论家所说的“宇宙的情感”,在中国文学中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陈子昂《幽州台怀古》(《登幽州台歌》)、李白《日出东方限》诸作以外,很少能看到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大多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摘编自朱光潜《两种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哲学对“阴阳”“刚柔”作了阐释,并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B.作者认为,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C.虽然也有刚柔混和的“美”,但这种“美”并不是朱光潜所论说的重点。D.中国诗人很少愿意“凭视八荒”,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并未对“刚柔”属性作划分,只是材料一第二段认为“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B.“第一个”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只说“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但这不能说明“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D.“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错误,强加因果。“他们很少肯……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是一种艺术表现,“《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的原因是“他们以……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故选C。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作家的性情偏向阴柔,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创作风格偏向阴柔,但这种风格只是总体上的倾向,并非绝对。B.在文学作品中,因“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样,或阳胜阴,或阴胜阳,所以作品就会各有个性,呈现出不同的风格。C.历来的艺术家认为“两种美”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这与王先需“好的作品两种兼具”的观点相比,有着较大不同。D.《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这可佐证中国诗人是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D.“……,这可佐证……”错误,关系混乱。“《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可佐证“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或佐证“过激烈的颜色……都是使他们畏避的”。故选D。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豪放大气,《绝句》“春风花草香”清丽温馨。B.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褚遂良的书法轻盈飘逸。C.石涛的《竹石图》苍劲恣肆,唐寅的《临水芙蓉图》娇艳俊秀。D.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十面埋伏》铿锵激越,《梅花三弄》柔和舒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A.证明的是“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但不能支撑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B.前者属于阳刚美,后者属于阴柔美。符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C.前者属于阳刚美,后者属于阴柔美。符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D.前者属于阳刚美,后者属于阴柔美。符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故选A。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阴”“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概念、图表的能力。D.第三个框内的“加入社会价值的判断,尚阳下阴”错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从纯审美的角度说,两者不应有高下之分;区分高下,是加入了社会价值判断的结果”可知,加入社会价值的判断,就会区分高下。而“尚阳下阴”仅是姚鼐的主张,原文有“清代姚鼐……在《海愚诗抄序》中说……尚阳而下阴”。故选D。5.请结合以上材料的相关论述,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两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中体现的“阳刚”。(6分)【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豪迈洒脱,其词风格豪放。②词作中“大江”“乱石”“惊涛”等意象营造出雄奇壮阔的意境,词人咏赞江山胜迹,颂扬历史英雄人物,这些都属于“骏马秋风冀北”一类的阳刚美。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文字,雄浑苍凉,有一定的“宇宙的情感”。《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刚直果敢,其诗慷慨悲凉。②诗中“天地”“悠悠”,意境广阔渺远,“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情感直接而强烈,属于“过激烈的情感”一类。③古今俯仰,天地广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悠悠”,极具“宇宙的情感”。(结合以上两篇作品中的任何一篇加以分析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章观点进行鉴赏的能力。阳刚美主要体现在诗人的风格、诗歌景物营造的意境和诗歌情感上、特征上,具有如材料一所说“雄健、豪放、壮伟的属阳刚”等特点。诗人的风格、气质上看,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形成了乐观、旷达、豪迈、洒脱的创作风格;陈子昂因才华不得施展形成了慷慨悲凉的创作风格。这些风格都属于阳刚的特点。从诗歌景物营造的意境上看,《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了“大江”“乱石”“惊涛”等意象,赞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尤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这些都属于“骏马秋风冀北”一类的阳刚美。《登幽州台歌》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意境苍茫遒劲。从诗歌情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诗歌文字雄浑苍凉,有一定的“宇宙的情感”。《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情感直接而强烈,属于“过激烈的情感”一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悠悠”,极具“宇宙的情感”。(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北方的河张承志①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那天,为了避免暴露扒车者身份,他只是查对着一本薄薄的《革命串联地图》,猜测着卡车前进的方向。他只猜对了一点:这车从绥德东关一钻出来,就根本没有去什么军渡或宋家川,而是一头向东南扎下去,顺着无定河的大深沟,顺着“曲流宽谷”。②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买了些白荞麦面皮的、包着粉条、菜和一点清油的馅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③接着这卡车将要开到黄河边去,顺着无定河最后的一段河谷一直开到黄河西岸。这辆解放牌卡车马上就要登上那段路程。那段路他曾经饿着肚子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换了挡,发出一种均匀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④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十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路的。他把取后一块白荞麦粉条馅饼塞进嘴里,用两只手握牢车厢板,开始专注地望着渐渐向前方倾斜下去的高原。⑤“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唤着他。他转过身来“喂,你是去河底村么?”那女的轻轻问他。他觉得她满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⑥他和她互相谈了一会儿。她告诉他自己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绍说他是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⑦“我想拍几张新鲜点的黄河照片”她解释说“就上这趟车”。河底村那儿的黄河和无定河相汇,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新鲜点。⑧“放心。用得着的时候,我会帮你忙。”他结束了谈话。⑨他又转身抓住车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岁月真能消蚀一切哪,饿着肚子走了半天的路,居然也会被忘掉。那时你才二十岁,衬衣口袋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注】黄河还有多么远?”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三十里到四十里,从二十里又到四十里。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共四十里,因为你走了半天整。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后来你在一个山梁上看见一个老汉在毛棚下卖西瓜,你咬咬牙掏出五毛钱买了一个。你和那老汉聊天,说你从延安来,还到过延川和延长的油矿。老汉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三延的女子没人看。”你觉得蔫了半截。不过那瓜真甜。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所以叫河畔枣。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快活得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般轻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野兔子,那青灰色的兔子在这黄土世界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稣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⑩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⑪“快看!黄——河!”⑫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⑬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节选自张承志《北方的河》,有改动)【注】嗑:方言,意思是“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是因为眩目的阳光,还有来自内心的迷茫,对这个小镇他竟然一点都回忆不起来。B.来到自己珍存了十几年的回忆之地,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他的胸腔,这表现了他重回旧地时无法言说的激动。C.面对黄河磅礴壮观的景象,年轻时的他目瞪口呆,惊惶失措,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个体生命的渺小。D.黄河是主人公梦想萌发的地方,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王国的过程交织着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表现了他重回旧地时无法言说的激动”错误。由原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可知,此时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他的胸腔,是因为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表现了他的着急,急得心火上蹿。故选B。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双线交织,明线是“他”坐车去看黄河,暗线是途中“他”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B.小说夹杂着方言俚语,还多次描写当地的风味食品,具有浓郁的西北文化特色。C.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写出了黄河辽阔浩莽的景象。D.小说以时间、空间交错的方式叙述,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坚定执著、顽强不息的形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小说以时间、空间交错的方式叙述”错误。小说是以空间转换的方式叙述,没有与时间交错叙述,只是插叙了途中“他”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故选D。8.文中第⑨段为什么如此详细描写“他”寻找黄河的经过?请联系全文阐述。(5分)【答案】①交代故事背景,展现当地风土人情;②强调过程的艰苦性,与下文“该记忆无法遗忘”形成呼应;③塑造主人公无畏顽强的人物形象,表现鼓励追求理想的作品主旨;④舒缓叙述节奏,使小说具有摇曳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黄河还有多么远?’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交代故事背景,展现当地风土人情;“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所以叫河畔枣。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吃得肚子发胀,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强调过程的艰苦性,与下文“该记忆无法遗忘”形成呼应;“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看见了黄河,他是个勇敢豪放的追河人,塑造主人公无畏顽强的人物形象,表现鼓励追求理想的作品主旨;详细描写寻找黄河的经过,使情节更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舒缓叙述节奏,使小说具有摇曳之美。9.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他”是小说主要的叙述人称,表现的是主人公当下坐车前往黄河的情节及所思所感,使用第三人称,更加客观冷静;②“我”更侧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更强烈地表现出当年初到此地的慌张和如今故地重游的兴奋;③“你”集中在回忆爬黄土山、初遇黄河的叙述中,增强了对话和审视意味,表现了主人公年轻时的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的能力。“他”是小说主要的叙述人称,“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觉得有些心跳,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表现的是主人公当下坐车前往黄河的情节及所思所感,使用第三人称,更加客观冷静;“我”更侧重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当“我”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时,面对大河时是目瞪口呆、惊惶失措;“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十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路的”“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新鲜点”,如今故地重游“我”感到兴奋,更强烈地表现出当年初到此地的慌张和如今故地重游的兴奋;“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你”集中在回忆爬黄土山、初遇黄河的叙述中,增强了对话和审视意味,表现了主人公年轻时的生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材料一: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节选自《史记》)材料二: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节选自苏轼《周公论》)10.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罚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答案】B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周公执掌他的权力,凭借成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这样做的,如此而已。“周公执其权”主谓宾齐全,后面B处断开;“以王命”是状语,修饰“赏罚”,“天下”是宾语,后面E处断开;“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后面G处断开。故选BEG。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代理,与《论语》待坐章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同。B.绌,同“黜”,指废黜,“绌”与今天的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C.患,弊病、毛病,与《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避也”中的“患”意思不同。D.疾,憎恨、痛心,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代理;夹。句意:于是就代理掌管国政。/夹在大国之间。B.错误。同“黜”,指废黜;不足。句意:(成王)废黜了殷的天命之后。/相比之下,显出不足。C.正确。弊病、毛病;灾祸。句意:儒者的错误,(就)错在名分与实际不相符。/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D.正确。句意:周公诛杀(他们),并不是憎恨他们。/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故选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了周。周公本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B.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C.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D.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国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错,原文“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应是将九鼎安放在了洛邑。故选B。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2)夫管、蔡之叛,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答案】(1)(成王)创制和匡正礼乐,制度从此改变,百姓和睦,颂歌四起。(2)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兴正”,创制和匡正;“于是”,从此,在这时;最后一个“兴”,兴起。(2)“非逆也”,判断句;“是”,这;“深知”,深刻了解。14.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①援引《书》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周公并无“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以此反驳儒者之言;②援引孟子的话是以此为基础生发议论,阐释自己的观点:即使周公有过,也是为形势所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可知,援引《书》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周公并无“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以此反驳儒者之言;②由“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可知,援引孟子的话是以此为基础生发议论,阐释自己的观点:即使周公有过,也是为形势所迫。参考译文:材料一:成王年少,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于是就代理掌管国政。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讨伐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晋唐叔得到吉祥的谷穗,把它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土接受(这吉祥的)谷穗,(并)宣布天子的命令。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还政给成王,(又)回到北面群臣的位置。成王在丰邑,派召公重新营建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反复勘察,最终修筑成,将九鼎安放在这里。(并)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央,四方来进贡的路程均等。”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向东讨伐淮夷,灭除奄,把他们的国君流放到薄姑。成王从奄回来,在宗周,作《多方》。(成王)废黜了殷的天命之后,(又)袭击淮夷,回到丰邑,作《周官》。(成王)创制和匡正礼乐,制度从此改变,百姓和睦,颂歌四起。材料二:议论周公的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期,评说的人观点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啊。凡是周公做的事,也(都)是不得已啊。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政事,周公执掌他的权力,凭借成王的命令赏罚天下,这是周公不得已这样做的,如此而已。现在(好多)儒者说: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自称为王而使诸侯朝拜。《尚书》说:“周公位居冢宰,匡正百工。(当时就有)管叔、蔡叔等散布流言。”这就(证明)周公不曾登上天子的位置并且自称为王啊。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儒者的错误,(就)错在名分与实际不相符。陈贾向孟子问道:“周公派管叔去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商人反叛。(如果周公)知道(管叔会这样做)还要派他去,这是不仁爱;(如果)不知道(还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依从孟子的说法,就是周公(也)不免有过错啊。管叔、蔡叔叛乱,并不是不服从,这是他们的智慧不能够深刻了解周公啊。周公诛杀(他们),并不是憎恨他们,是因为当时的情势不得不杀(他们)啊。管叔、蔡叔享有封地的时候,是周武王的时代。周武王的时代,不知道(后世)有周公、周成王的事。假如没有周公、周成王的事,那么管叔、蔡叔为何会叛乱?周公(又)为何要诛杀他们呢?所以说:周公处在礼法变动、(并且)圣人(武王)去世的时候啊。(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秋夕望月张九龄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江城之月,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光的清明旷远,彰显了磅礴之势。B.诗人描写梦中所见之景。他在梦里仿佛与月相望庭中,内心生出思念之情。C.诗人通过感官和色彩描写,描绘出江城月下秋景图,笔触鲜活,状物生动D.诗人写诗围绕“望月”二字展开,以月光开篇,又以月光煞尾,一气呵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描写梦中所见之景”错。颔联并非描写梦中所见之景。它的意思是诗人所思之人、所念之事如在梦中,而此刻自己只能独自在庭中与明月对望。故选B。16.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必也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诗的最后两句“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写诗人满怀深情却无人倾诉,辜负了美好的月光,表达诗人的惆怅之情。②“频”“空”二字说明诗人已长时间处于欲诉说而不得回应的状态,已多次辜负了美好月光,这种状况的“不止一次”,饱含诗人满腹的伤感与无奈。诗句感情真挚,沁人心脾,确实为大家之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含情不得语”说明诗人与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即使饱含深情也无法当面诉说。“含情”一词显示了诗人无尽的思念而“不得”则突显了诗人的无奈和心酸。“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我心中怀着深情却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多次辜负美好的月光。在这个月夜,诗人始终是孤独的,他满腹心事,却没有一个倾听者。最终,诗人只能把那些欲说还休的惆怅深埋在心底,独自咀嚼,暗自伤怀。因为怀着满腹心事,即便今夜的月光清明旷远,诗人也兴致缺缺,没有心情赏月。对诗人来讲,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因为长时间处于惆怅满怀的状态,诗人已经多次辜负了美好的月光。②“频使桂华空”,该句运用嫦娥掷桂花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频”一词表明诗人与家人聚少离多,常常思念家人,而“空”则是说自己因为思乡而陷入苦闷忧郁无心赏月。“频”“空”二字说明诗人已长时间处于欲诉说而不得回应的状态,已多次辜负了美好月光,这种状况的“不止一次”,饱含诗人满腹的伤感与无奈。诗句感情真挚,沁人心脾,确实为大家之作。诗人运用凝练的字词将思乡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使人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满腹愁思,并与之共情。体现了王国维之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2)2023年9月-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一句来夸赞杭州人口众多,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3)请写出古代诗歌中前后两句都运用叠词来写景抒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闻道有先后②.术业有专攻③.参差十万人家④.重湖叠巘清嘉⑤.青青河畔草⑥.郁郁园中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巘”“暧”“萧”“萋”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相关文字,完成18~20题“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①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②,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③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跟上时代的脚步,编织与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已经是目的地营销推广的必修课。但要注意的是,能让游客长时间停留并重复访问的目的地,从来都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捷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商业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做支撑的,这一点倒是对每一代的消费者都适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①津津乐道;②心驰神往;③素昧平生(素未谋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热点成为人们”推断人们很有兴趣的谈论,故可填写“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第二空:依据“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推断令年轻人一心向往,故可填写“心驰神往”。“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第三空:依据“相聚在一起”“迅速熟络”推断让相互不认识的年轻人快速熟悉起来,故可填写“素昧平生”或“素未谋面”。“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未谋面”:指从来没有见过面。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案】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并非(或“并不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不搭配,修改为“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二“并非是”表述赘余,改为“并非”或“并不是”。20.如果你是某地的文旅局局长,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以吸引年轻游客前来观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做法。(4分)【答案】①借助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功能,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旅游项目;②举办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③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类高品质服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原文“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心驰神往,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可知,借助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功能,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旅游项目;由原文“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可知,举办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由原文“但要注意的是,能让游客长时间停留并重复访问的目的地,从来都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便捷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商业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做支撑的,这一点倒是对每一代的消费者都适用”可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类高品质服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重庆一年四季都有雾,但是主要集中在深秋到来年春季。大雾锁城时常会带来生活上的一些不方便,①。抗战期间,日军曾出动大批飞机对重庆实施长时间、战略性的大轰炸,每到这时市内一切活动就陷于停顿。只有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的雾季,弥漫的浓雾会给山城罩上一层天然的防空网,使日机的空袭无法肆虐。每到这时,是重庆城里最热闹的时候,文艺界也会举行大规模的盛大演出,史称“雾季公演”。重庆的雾,②,不同于中东部地区那些因工业污染导致的雾霾。重庆位于平行岭谷谷地,受到狭长而不开阔地形的影响,白天地面气温高,蒸发作用比较强,导致城市空气中容纳了较多的水汽。而到了风速微弱的夜里,谷地保温保湿作用显著,在城市的上空常常出现逆温层,限制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热量、水汽的扩散,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夜间辐射降温幅度大,地面很快就冷却,③当空气温度下降到使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时,空气中所含水汽凝结形成雾。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①但也并非没有好处②基本上是受地貌影响产生的辐射雾③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大雾锁城时常会带来生活上的一些不方便”“抗战期间……弥漫的浓雾会给山城罩上一层天然的防空网,使日机的空袭无法肆虐”,推断①处和上文构成了转折关系,是说大雾锁城的好处,可以填入“但也并非没有好处”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下文“重庆位于平行岭谷谷地,受到狭长而不开阔地形的影响……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推断②处是说重庆的雾主要是受地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