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道保温规范及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设备管道保温规范及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设备管道保温规范及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设备管道保温规范及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设备管道保温规范及设备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备管道保温规范一、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的设备和管道(含管子、管件、阀门等)必须保温。1)、外表面温度大于50℃;2)、表面温度不大于50℃,但工艺需要保温的管道;3)、介质凝固点或冰点高于环境温度的管道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或管道可不保温:1)、要求散热或必须裸露的管道;2)、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管道法兰;3)、内部有绝热,耐磨衬里的管道;4)、须经常监视或测量以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5)、工艺生产中的排气、放空等不需要保温的管道。三、防烫伤保温表面温度超过60℃但工艺要求不保温设备或管道,需要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它措施防止烫伤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温:1)、距地面或操作平台面高2.1m以内;2)、距操作面小于0.75m。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管道必须保冷:1)、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温升或气化的管道;2)、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的管道;3)、需防止在环境温度下,表面凝露的管道五、保温前具备的条件1)、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应在防腐及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如需先做保温层,应将管道的接口及焊缝处留出,待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将接口处保温。2)、建筑物的吊顶及管井内需要做保温的管道,必须在防腐试压合格,保温完成稳检合格后,土建才能最后封闭,严禁颠倒工序施工。3)、保温前必须将地沟管井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遗留的杂物,应随时清理,确保地沟畅通。(一)、保温层材料的选择1、保温工程所用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备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其规格、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保温材料的选择应根据管道介质温度、管道材质及所处环境选择。3、选择不同材质的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表格SEQ表格\*ARABIC1材料名称密度kg/m3抗压强度MPa含水率%吸湿率%增水率%最高使用温度℃硅酸钙管壳≤240≥0.5≤7.5650岩管壳100~150300(矿)缝毡60~120≥5≤98400棉板80~160400硅酸铝卷毯120~200≤0.5800硅酸镁铝制品200~220≥0.4800岩棉-硅酸铝复合管壳120~200700表格SEQ表格\*ARABIC2材料岩棉缝毡硅酸钙板硅酸铝卷毯岩棉硅酸铝复合卷毡(板)介质温度℃保温厚度mm≤1507080602008090702501001009030011011010035012012011030/8040013013012030/9045014013030/10050015014030/110(二)防护层材料的选择1)软质、半软质绝热材料的保护层宜选用0.5mm镀锌或不镀锌薄钢板;2)、硬质绝热材料的保护层宜选用0.5mm~0.8mm铝或合金铝板,也可选用0.5mm镀锌或不镀锌薄钢板。一)、一般规定1)、当采用一种保温制品保温层厚度大于100mm,保冷层厚度大于80mm时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逐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当采用两种或多种绝热材料复合结构的绝热层时每种材料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2)、保温制品的拼缝宽度当作为保温层时不应大于5mm.当作为保冷层时不应大于2mm.在保温层施工时,同层应错缝上下层应压缝,其搭接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当外层管壳绝热层采用粘胶带封缝时可不错缝.3)、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线45度范围内,当采用大管径的多块硬质成型保温制品时,保温层的纵向接缝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应偏离管道垂直中心线位置。4)、保温设备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无规定时可不必保温。5)、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敷设保温层并应密封。6)、施工后的保温层不得覆盖设备铭牌,可将铭牌周围的绝热层切割成喇叭形开口,开口处应密封规整二)施工工艺1)、保温层采用镀锌铁丝、包装钢带捆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硬质保温制品的保温层,可采用16号-18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但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600mm的管道或相应的设备.应在捆扎后,另用10号-14号镀锌铁丝或包装钢带加固,加固的间距宜为500mm.②、半硬质及软质保温制品的保温层,应根据管道直径及设备的大小,采用包装钢带14号16号镀锌铁丝进行捆扎,其捆扎的间距对半硬质保温制品不应大于300mm.对软质毡垫不应大于200mm.③、每块保温制品上的捆扎件,每延长米不得少于三道。④、不得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2)、双层或多层的保温层保温制品,应逐层捆扎。并应对各层表面进行找平和严缝处理。4)、当弯头部位保温层无成型制品时,应将直管壳加工成虾米腰敷设,公称直径等于小于70mm的中低温管道上的,短半径弯头部位的保温层,当加工成虾米腰,施工有困难时,可采用软质毡垫绑扎敷设。三)保护层施工工艺及要求1、直管段金属护壳的外圆周长下料,应比绝热层外圆周长加长30-50mm.护壳环向搭接一端应压出凸筋.较大直径管道的护壳,纵向搭接也应压出凸筋,其环向搭接尺寸不得少于50mm.2、管道弯头部位金属护壳,环向与纵向接缝的下料裕量,应根据接缝型式计算确定。3、方形设备的金属护壳下料,长度不宜超过1m.当超过时,应根据金属薄板的壁厚和长度,在金属薄板上压出对角筋线。4、弯头与直管段上的金属护壳,搭接尺寸高温管道应为70mm-150mm.中低温管道应为50mm-70mm.保冷管道应为30mm-50mm搭接部位不得固定.5、在金属保护层安装时,应紧贴保温层。硬质保温制品的金属保护层,纵向接缝处可进行咬接,但不得损坏里面的保温层或防潮层。半硬质和软质绝热制品的金属保护层纵向接缝可采用插接或搭接。6、水平管道金属保护层的环向接缝应沿管道坡向,搭向低处。其纵向接缝,宜布置在水平中心线下方的15-45°处,缝口朝下。当侧面或底部有障碍物时,纵向接缝可移至管道水平中心线上方60°以内.7、垂直管道金属保护层的敷设,应由下而上进行施工接缝应上搭下。8、管道金属保护层的接缝除环向活动缝外,应用抽芯铆钉固定。保温管道也可用自攻螺丝固定。固定间距宜为200mm,但每道缝不得少于4个.9、静置设备和转动机械的绝热层,其金属保护层应自下而上进行敷设。10、环向接缝宜采用搭接或插接。纵向接缝可咬接或插接,搭接或插接尺寸应为30mm-50mm.11、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对于不可避免的踩踏部位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六、保温工程验收1、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按本规范规定进行工序的质量检查,按照公司制定的保温工程质量验收表填写,保温层验收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施工。2、质量检查的取样布点为;设备每10㎡,管道每10m应各抽查2处,当工程量不足10㎡或10m的,抽查其中有一处不合格时,应在不合格处附近,加倍取点复查.仍有1/2不合格时,应认定该处为不合格.3、保护层的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管道金属护壳的环向接缝应与管道轴线保持垂直,纵向接缝应与管道轴线保持平行。②、金属保护层的接缝方向应与设备管道的坡度方向一致。③、金属保护层的椭圆度(长短轴之差)不得大于10mm管道及设备保温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厚度+0.1σ-0.05σ用钢针刺入2表面平整度卷材5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涂抹10设备管理制度目录1、设备采购、验收管理制度2、设备安装验收、拆除管理制度3、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5、滑模机具管理制度6、小型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7、设备检查管理制度8、设备事故分析追查管理制度9、设备报废管理制度10、设备台账、信息报表管理制度11、设备内部、外部租赁管理制度12、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3、电气设备防雷、防雨措施14、设备定期检修制度15、库房管理制度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附件:设备管理制度汇编编号-01设备采购、验收管理制度为加强机械设备采购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和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工程处设备管理部门年初制定设备采购计划,生产急需计划外的设备,需编制设备购置补充计划,经处主管领导审核后报公司审批。二、大型设备的采购,由公司集中进行或委托工程处进行;对于中小型设备,由工程处自行采购,通过招标或比价、综合评选,保证质量前提下,采购价格相对较低的设备。三、对不适宜招标的少量设备,要进行详细地考察了解,选择合适的产品。四、确定工程设备采购供货方后,应签定详细的供货合同,内容包括产地、品牌、等级、数量、价格、型号、供货时间等,按照合同规定,保证及时供货。五、设备进场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组织验收,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办理入库手续,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单》,并对设备进行建账管理。六、设备验收时必须认真审核合同,保证设备与合同内容相一致;保证质量检验合格证、出厂合格证等证件齐全有效;技术资料齐全。各项合格后,方可开具《设备验收单》,相关资料归档。编号-02设备安装验收、拆除管理制度一、施工设备分为特种施工设备和一般施工设备,特种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三种。特种设备的安装、拆除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一般施工设备由项目部负责安装与拆除,并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资料。本制度适用于一般设备。二、从事施工设备安装、拆卸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当经国家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机械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三、进行施工设备安装、拆卸作业前,应当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有关标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安装、拆卸《安全技术交底》,由技术人员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四、施工设备在进行安装、拆卸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对该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吊装作业时应统一指挥、安监员监督。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执行。五、施工设备每次安装完毕后,作业人员应当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转,试运转合格后,由设备管理员组织安监员、技术员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编号-03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管理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保证设备及附属装置、随机工具整洁、完好、齐全。3、完成各项生产任务,降低能源消耗4、如实填写运转记录。5、参与本机事故分析及修理后的验收工作。6、对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的,有权拒绝执行并可越级上报。二、设备维修、保养1、施工设备严格执行例行保养和“三级”保养规定,并有保养记录,由设备管理部门存档。2、处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施工设备的使用年限,检修周期,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施工现场的使用保养情况,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报处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3、坚持例行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要及时进行修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5、设备检修后,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设备管理部门保存。三、设备大修1、大修原则(1)在规定使用期限内,施工设备的多数总成即将达到极限磨损程度,经技术鉴定,需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恢复性修理。(2)正常情况下,按施工设备各自规定的大修周期安排大修。(3)施工设备已超过大修间隔期,仍能保持正常技术状况的不大修。(4)虽未到使用年限,但从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等角度综合衡量符合报废情况的不予大修。(5)超过使用年限,但维修得当,设备状况尚且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继续使用不再大修。2、大修要求(1)处设备管理部门每年年初制定设备大修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2)大修方案由承修单位编制,设备管理部门审核,经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3)修理范围为全部解体,对所有基础件、零部件都要检查鉴定,按照大修技术标准进行修复或更换。零部件修复、加工的材料、精度和装配间隙必须符合原设计标准。(4)设备大修完毕后,必须进行性能实验,包括空运转,负荷运转。(5)大修合格的施工设备,要达到或接近出厂时的性能,使设备完全恢复精度和额定能力。(6)设备大修过程中,修理单位应及时准确填写大修记录。3、大修验收施工设备大修完毕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修理单位共同验收。设备验收的内容:(1)外部检查:主要是设备装配的完善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其中包括润滑情况、紧固情况及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2)空运转试验和负荷试验:包括起动性能、操作性能、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否达到正常使用的技术要求。(3)设备试验后的复查:主要是检查设备通过各种试验后有无不正常现象,消除试验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紧固等工作。(4)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修理单位共同签署验收单。(5)大修记录及验收单由设备管理部门存入设备档案。4、保修(1)在保修期内,设备发生严重损坏或故障时,应通知承修方派人共同检验,分析原因,明确责任。(2)在保修期内,设备出现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时由承修单位提供修理记录、验收记录等,设备管理部门提供运转记录、保养记录等,以此明确责任。附件:设备分级保养规定(一)设备分级保养原则1、运输车辆、起重设备、大型土石方机械等执行多级保养制,即例行保养、“三级”保养。2、中小型机械设备,一般简单的电器设备执行两级保养制,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设备分级保养标准1、例行保养:例行保养是操作人员在每班作业前后和运输中进行的保养,重点是检查、清洁、润滑、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1)每班前必须对施工设备进行例行检查;(2)交接班进行例行检查时,设备应停止使用;(3)一般情况下不准带电保养,确有必要,应有保护措施;(4)检查电气设备时,应有专业电工参加,要切断电源,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标识,工作完毕要相互通知才能合闸;工作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5)施工设备表面的油污要及时清除;(6)填写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2、一级保养一级保养是以润滑、紧固为重点,通过检查紧固处的外部紧固件,并按润滑周期加注润滑油,清洗滤清器或更换滤芯。3、二级保养二级保养是以紧固、调整为重点,除执行一级保养的作业项目外,还需调整发动机、电器设备、操作、传动、制动、行走等主要部件,以及紧固内外所有的紧固件。二级保养由专门从事该专业工种的修理工负责,操作人员参加。4、三级保养三级保养是以消除隐患为目的,除执行一、二级保养作业项目外,应对总成件进行解体,可更换部分零件,并对机身进行必要的防腐作业。三级保养由二级保养规定的人员实施。5、换季保养指入夏、入冬前对设备进行的保养,主要是更换适应本地区、本季节的燃油和润滑油,由操作人员实施。6、磨合期保养指对新购及大修的设备在磨合期内进行的保养,应按不同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由操作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完成。7、停放保养指对临时停放一个月以上的设备进行的保养,以清洁、润滑、防腐为主,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定期进行。8、分级保养的时间周期保养类型时间间隔备注例行保养不超过8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不超过100小时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不超过300小时进行一次三级保养不超过1000小时进行一次各类设备的保养周期有所不同,可视设备类别缩减或延长。编号-0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为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特制订此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塔式起重机、户外电梯、物料提升机。塔式起重机(一)选型项目经理部必须根据建筑物高度、所需要的覆盖面大小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等具体原因确定所需用塔机的型号,并提前半个月将《设备配置计划》和安装地点报请主管处长批准,设备管理部门准备。(二)安装1、砼基础的位置与制作。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的塔机基础图,做好砼基础,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地脚螺栓规格、型号、材质、安装必须满足说明书规定。砼基础的位置确定应考虑塔机的进场安装条件以及塔机的拆除退场条件;如需要附着装置时,必须综合考虑砼基础与建筑物的距离以及附着装置与建筑物的连接位置。砼基础制作完毕,由项目部安监、技术、设备管理人员与安装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2、塔机的进场安装。(1)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资质专业队伍进行安装。安装前必须由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塔机安装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经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审核、工程处总工程师审批后,由技术员向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严格交底,安监员监督实施。(2)参加安装的全体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塔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设备管理部门及时汇报,经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3)塔机安装后,必须进行检测、调试,包括:钢结构联结、各动作档位、安全保护装置、垂直度、接地电阻等。(4)塔机安装调试完毕,安装单位自检合格后,由设备管理部门、项目经理部共同进行整体验收,并报请当地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验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三)塔机的现场使用管理塔机验收后的现场使用管理由项目经理部负责。1、塔机的操作、指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2、塔机司机必须严格遵守《塔机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塔机保养规程》,并负责塔机日常保养工作,如实填写《施工设备使用保养记录》。3、项目部每月两次由安监员组织测量人员对塔机的垂直度、基础水平沉降进行检测,大风、雷雨后必须增加一次检测,并做好记录。4、处设备管理部门必须每季度对在用塔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钢结构、钢丝绳、联结螺栓、销轴、开口销以及塔机的性能、各安全保护装置等,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四)塔机的拆除1、塔机的拆除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必须由技术人员对塔机的各项性能、设备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塔机拆除技术方案》、《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经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审核、工程处总工程师审批后,由技术员向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严格交底,安监员监督实施。2、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塔机使用说明书要求施工,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设备管理部门及时汇报,经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五)塔机的检修1、塔机每次拆除后、安装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塔式起重机保养规程》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全面保养、检修工作。2、检修过程中,技术人员负责关键部位检修方案的制订、零配件更换鉴定、配件计划的拟订、技术指导、检修质量的过程把关、检修过程记录等。3、设备检修完毕,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二、户外电梯、物料提升机参照第一条“塔式起重机的规定”执行,具体要求按照《设备说明书》。编号-05滑模机具管理制度为了科学有序地搞好滑模机具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生产正常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一、滑模机具的管理1、滑模机具特指辐射平台、开字架、三角架、吊架、联系围圈、模板围圈、液压控制台、千斤顶、高压油管,分油器、螺栓等。2、滑模机具的管理权限:滑模机具由工程处主管处长监督,各工程处制定主管单位和滑模机具的存放地点。二、滑模机具的使用过程管理1、滑模机具组装、拆卸过程的管理。机具的设计、组装、拆除施工前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的设计、编制,报处总工审批后方可实施。2、滑模机具组装完成,由处安监、技术等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滑模施工过程中,对所有滑模机具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滑模机具的维修:机具拆卸后运至临时存放点,经维修后按规格码放整齐,回收的螺栓及其它配件检修后分规格装袋入库,并以书面形式列出清单两份,一份交项目负责人,处主管部门,配件由专业维修人员提出计划,处主管部门统一采购。三、滑模机具的报损原则滑模机具的报损需以书面形式报告处主管部门,经技术部门鉴定,由主管处长审批后,方可按报损处理,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机具丢失、损坏,由责任方承担维修及赔偿费用,组装用的螺栓必须坚持维修后再利用。四、滑模机具账务管理滑模机具由主管部门管理建账,集中管理,年底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形成书面报告。五、滑模机具的调配主管部门坚持以生产实际出发,根据项目部提出的计划,主管处长审批后调配,调配必须做到手续齐全,数量清楚,不允许私自外租。六、滑模机具的购入原则机具的购置和增加,主管部门根据工程需要提出计划,经过主管处长审批后,方可购置加工。编号-06小型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为了科学有序地搞好小型手持电动机具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性能和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小型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项目部应保证其机具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注明其完好状态。按各种不同工具,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熟悉机具性能。手持电动工具在作业前应检查机具的外壳,手柄不出现裂缝、破损,电缆软线及插头等完好无损,开关动作正常,保护接零连接正确、牢固、可靠。凡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相关使用规定而造成机械损失及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的,对责任人处罚500~1000元,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对责任人处罚100~500元。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完毕要及时清理、保养,长期不用要交库房保管;库房内应摆放整齐,保持干燥、通风。编号-07设备检查管理制度为规范公司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安全性和利用率,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一、公司每半年进行一次设备大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季节性检查,由主管副经理组织公司设备大检查,检查成员由公司设备、安检等管理部门人员组成。二、工程处每季度进行一次设备大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季节性检查,由主管副处长组织处设备大检查,检查成员由处设备、安监等管理部门人员组成。三、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设备大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项、季节性检查,项目经理部由生产副经理组织本项目设备大检查,检查成员由设备、安检等人员组成。四、检查组依据公司有关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内容见“设备检查表”。五、检查组对检查出的问题,开据不合格整改通知单,按“五定”原则限期整改,将整改情况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六、检查组针对检查出的问题,有权按照公司、处有关文件规定对被检查单位或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七、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在所辖范围内进行通报,通报报上一级主管部门。附件:设备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及标准标准分评分办法扣分原因得分1组织机构工程处有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有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项目有设备管理人员。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岗位责任制。5每有一项不符合扣2分2规章制度设备奖惩管理办法;滑模机具管理制度;设备报废管理制度;设备安装验收、拆除管理制度;设备采购、验收管理制度;设备检查管理制度;设备事故分析追查管理制度;设备台帐、信息报表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小型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10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3日常管理有设备需求计划;设备管理台帐;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设备安装、验收、检测记录;设备运转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操作人员台帐,设备租赁合同。有新设备入场验收资料;设备调拔(调入、调出)手续齐全。对设备状况进行标识;操作人员懂得设备操作规程,,做到“四懂三会”。20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4持证上岗设备操作人员按规定持有效证件上岗。5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5设备自检情况起重吊装设备和户外电梯有每月2次检查记录。项目部对设备现场使用管理情况、完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帐卡物是否相符进行每月一次检查并有记录。设备检查中发现问题有整改记录。20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6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现场观察设备,无跑冒滴漏,污染土壤及带病运行情况,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报废配件、垃圾等集中处理,不造成污染,作业后及时清理机器,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各类润滑油脂、容器、存放符合规定,现场设备用电符合公司“施工临电规定”,传动部位防护罩齐全,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操作规程牌按规定悬挂,设备的存放应符合防雨、防晒、防砸等要求。30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7外租设备有租赁合同并在处设备管理部门有备案。设备及操作人员纳入本单位管理。5每有一项不符合扣2分8分包单位设备管理分包单位的设备有专人进行管理,在租赁或分包合同中明确分包方执行公司的管理体系。5每有一项不符合扣1分编号-08设备事故分析追查管理制度由于使用、维修、管理不当等原因而造成设备非正常损坏的统称为机械事故。一、按损失价值大小程度划分标准1、一般事故: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为2000-20000元,或因损坏造成停工7-14天。2、较大事故: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为20001-50000元,或因损坏造成停工15-30天。3、重大事故:设备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1以上,或因损坏造成停工31天以上。4、非责任事故:指事前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行为。5、设备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虽不属上述规定,但事故性质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也可定为重大设备事故或特大设备事故。二、按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性质划分标准(一)责任事故1、操作不当:工作前检查不周、操作不当或误操作,工作粗心大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盲目开快车或超速、超载等所造成的事故。2、维护保养不善:不按规定进行保养、润滑不良、调整不当、紧固不牢或安全装置失灵所造成的事故。3、施工措施不力: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妨碍设备正常作业,又未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不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盲目进行作业等所造成的事故。4、修理质量不良:修理质量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事故。5、管理不严:设备技术状况不良,带病运行,而事先又未经科学分析,做出技术鉴定和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的事故。6、违反纪律:未经培训人员操作、学员擅自独立操作,操作者擅离工作岗位等所造成的事故。7、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或指挥失误所造成的事故。(二)非责任事故1、凡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而引起的事故。2、凡因设计、制造等先天缺陷,而又无法预防和补救所造成的事故。三、设备事故的范围1、仅设备遭到不正常破坏的单纯机械备事故。2、由于设备发生事故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3、由于设备发生事故引起其它性质的灾害,如火灾、停工、停电等。4、由于设备原因(设备本身不一定受到损害)而引起的人身伤亡或职业病以及环境污染等。四、事故处理原则1、事故发生后应先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于事故的分析处理。2、各类事故发生后,都应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任何人不得隐瞒实情,弄虚作假。3、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五、事故处理程序1、一般事故由工程处安监、技术、设备管理部门调查处理,并填写《设备事故报告》,由设备管理部门备案。2、较大事故由公司安监、技术、设备管理部门调查处理,由设备管理部门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并备案。3、重大事故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按上级要求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六、设备事故责任1、设备事故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领导责任。2、责任划分无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指导书未经技术交底就安排作业,谁安排,谁负主要责任。作业措施不当,措施审批者负主要责任,编制者负直接责任。违章指挥,指挥者负主要责任。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安全设施不全,带病运行,对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力,由设备管理部门负主要责任,使用部门负直接责任。3、下列情况造成设备事故者,既负主要责任,又负直接责任:不按技术交底作业,违章操作;工作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各种失职;擅自拆除、毁坏、挪用、解除安全装置。七、设备事故处罚1、一般设备事故视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给予500~1000元的处罚。2、较大设备事故视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给予1000~5000元的处罚。3、重大设备事故视责任大小与责任性质给予有关责任者留厂察看的行政处分、给予2000~10000元的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其它处罚执行公司有关规定。编号-09设备报废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公司的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设备报废条件1、设备使用时间已达到折旧年限或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均可进行报废处理。2、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大修后不能使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3、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无改造意义;4、修理费用高,不如更新合算;5、属于淘汰机型、无配件来源;6、正常报废的设备必须提足折旧费,对未提足折旧费的,要在报废时一次提足,才能批准报废,但由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提前报废的机械设备,可不补提折旧费。凡符合以上其中之一者,可申请报废。二、设备的报废必须经处主管领导审批,报公司批准后方可报废。三、设备报废手续1、处组织相关部门(财务、经管、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