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2021年12月目录前言 前言一、任务的由来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采矿许可证已到期,矿山现阶段为采矿权延续办证阶段,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2009年第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的要求,矿山需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为此,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日编制《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二、编制目的查明并评估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措施,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使矿山环境得以恢复或重建,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小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影响,促进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类与矿山环境和谐相处,保持当地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持,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监管验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依据。三、编制依据本设计方案主要依据国家、地方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文件等进行,主要有:(一)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4、《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59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12、《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二)技术规范、标准依据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条文释义(国土资源部,2009年);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1998);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1993);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7、《地表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9、《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国土资发[2004]208号);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12719—2021);12、《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13、《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黑财建[2013]294号);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2016年12月);1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19);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19);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GB/T21010—2017);1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三)编制依据及主要基础技术资料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l0301—2011);4、《大兴安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5、《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6、《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7、《关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大国土资函〔2012〕16号;8、《大兴安岭呼中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四、方案适用年限(一)矿山设计服务年限根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资源储量简测报告》,采矿许可证内可开采资源量为103344.8吨。矿山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根据矿山生产情况估算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3.44年。(二)本方案服务年限根据矿山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的完整性以及施工安排的合理性,本方案设计规划治理与复垦年限为生产服务年限期满延后4年,其中,复垦工程实施期1年,监测管护期3年,因此确定本方案服务年限为7.44年,即自2022年1月-2029年5月。本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替代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五、编制工作概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规范依据要求,方案中所用原始数据一部分来源于现场调查,一部分由矿山企业提供。引用数据来源于各种技术资料,引用资料均为评审通过的各类报告。我单位承诺,方案所采用的资料数据、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经审核确认,真实可靠,如出现问题由我单位负责。1、前期工作(2021年12月2到12月5日)(1)资料收集。广泛收集了项目区及周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土壤项目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2)野外调研。实地调查项目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地下水水位水质、地形地貌景观,土壤、水文、水资源、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损毁情况等,并针对区域内林地等主要地类进行土壤剖面挖掘,实地拍摄影像、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做文字记录。2、拟定初步方案(2021年12月6日到12月8日)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整理,确定方案的服务年限,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损毁预测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分区、土地复垦标准及措施,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目标,确定主要治理工程措施,预测算工程量,估算治理费用,初步确定土地复垦方案。3、方案协调论证(2021年12月9日到12月11日)对初步拟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从组织、经济、技术、费用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4、编制方案(2021年12月12到2021年12月25日)根据方案协调性论证结果,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标准,优化工程设计、估算工程量以及投资,细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计划安排以及费用、技术和组织保障措施,编制详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5.质量评述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中的编制指南编制,完成的野外工作量能够对矿山的基本资料调查清楚,达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程度,完成了编制指南中所要求的工作量。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0-1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1收集资料份52调查点地质地貌点个63地质灾害点个84野外调查路线长度km2.965野外调查面积km20.316拍照点个10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工作程序图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一)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东坡,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3°21′54.21″-123°22′07.45″;北纬:52°16′32.77″-52°16′39.28″。矿区位于呼中镇西北约40公里处,矿区内无重要交通路线通过,矿区西侧500m处为呼中至漠河公路。区内交通较方便。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1-1。图1-1项目区交通位置图(二)矿山性质及规模矿山名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矿种:脉石英建设规模:3万吨/年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矿山剩余服务年限:3.44年矿山投资规模:50万元开采深度:934米-887米标高。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坐标见下表: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点号2000大地坐标备注XY15794292.520524917.000矿区面积:0.05Km2开采深度:934-887米标高25794292.520525167.00035794092.520525167.00045794092.520524917.000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矿山建设规模矿山开采矿石类型主要为脉石英,拟申请采矿许可证内可开采资源量103344.8吨。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剩余服务年限为3.44年。矿山建设总投资为50万元。(二)工程布局该矿山设计为露天开采,其主要工程为地表矿山生产工程。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区面积为5.0000hm2,其中采矿许可证范围内在矿体周边会随着开采的进行逐步形成露天采矿场,在采矿场南部布设排土场、工业广场及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排土场面积为0.0798hm2,工业广场面积为0.0802hm2,办公区面积为0.0200hm2,矿区临时道路面积为0.0600hm2。按照《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开采终了境界线的范围,确定露天采矿场面积为0.2440hm2。矿区总体工程布置见图1-2。图1-2矿区总平面布置图(三)开采对象、开采方式及开采深度(1)开采对象本矿区开采矿种为脉石英。(2)开采方式1)开采方案矿床因埋藏较浅,覆盖层厚度不大,地形起伏明显,故采用露天开采。采矿方法采用爆破采矿、机械铲装和汽车运输相结合。设计开采台段2个,首采为905m台阶平台,底平台为887m平台,台阶坡面角为60-75°、最小开采底盘宽度17米。本次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仅做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类比同类开采矿山的采矿技术。采场要素:台段高度:29米、18m;最低开采标高:887米;台段工作坡面角:60-75°;开采终了边邦角:60°;安全平台宽度:4米;清扫平台宽度:4米;最小底盘宽度:17米。2)开拓运输方案矿床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最大采深47m,自上而下开采,水平掘进,掌子面爆破落矿。采用公路运输,矿山运输公路可依地形通至各开采水平;在矿床开采后期,形成凹陷露天矿,运矿公路可通过出入口进入各开采水平台段,出入口设在矿坑北侧。3)采矿工艺矿山为露天开采,首先确定887米为最终开采水平,根据矿岩稳固程度及矿山机械性能,首采开采段高为29米,底采开采段高为18米,台面坡面角60°—75°,台阶宽度4米,最终边坡角60°,采底宽17米。矿山共划分887m和905m等2个台阶。开采工艺:矿体围岩、第四系覆盖层,使用推土机剥离,矿石即采即运。(3)排土场在采坑南部设一排土场,由推土机直接清运,排放。用以储存采矿等工业活动剥离的表土。(4)矿坑排水矿体出露地表,适于露天开采。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西部见有地表季节性河流,最低开采标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且地形高差明显,开采方式为露天阶梯式开采。开采前期为山坡露天矿,大气降水易于排放,在开采后期则形成凹陷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预留平台坡度满足排水要求,使露天采坑内不积水。基岩裂隙水不很发育,对开采无大影响。(5)矿山运输系统运输方式采用汽车运输,掘沟工程用全断面一次掘进平装车掘沟法构制运输道路,调车方法为单线折返式,采掘工作面为移动公路。铺设公路材料采用采坑废料。(6)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由于矿体埋藏较浅,只需进行简单的剥离后,即可进行露天开采。矿体为石英脉,围岩由变酸性熔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岩组成。岩石较坚硬、裂隙不发育、构造简单、稳固性好,不易发生不良工程问题。开采相对高差小于47米,所以,开采最初边坡角确定为60-75°,最终边坡角为60°。图1-3矿山开采终了境界示意图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该矿山目前处于办理采矿权延续阶段,尚未进行开采。五、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现状矿山现处于申办采矿许可证阶段,现状暂时未遭到破坏,暂未形成终了开采平台,未对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工作。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气候属寒温带半干旱区,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每年9月下旬结冰,翌年4月解冻,无霜期仅100天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28℃-30℃,七月份平均气温20℃-28℃,年降水量4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月平均降水量为60mm-80mm。(二)水文a)水文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矿区西侧300米,有一季节性小河,最低侵蚀基准面与矿区最低标高相对高差大于50米,即使在洪水期,也不会影响矿区的生产安全。b)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岩石风化带裂隙水,但赋水性很弱,对采矿活动影响不大。矿床充水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1)风化带裂隙水是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在采矿过程中,直接进入采场采坑是风化带裂隙水。风化裂隙水由静储量水和动储量水两部分组成,两者水量均很小,动用储量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2)地表水是采坑充水的直接因素矿山处于一斜坡地带,斜坡东高西低,东坡汇水面积量小,但区内平均年降水量约400mm,当降雨量特大或降雨持续过长时,地表水直接进入采场的,矿山开采时预留一定地面坡度,用于后期地表水排除。矿山是台阶式露天开采,自然排水条件好,采坑积水可自然排泄,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区内无地表水系,仅在矿区西部部约300m处有一条季节性小溪通过。矿床最低开采标高为887.0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805.00m。项目区地表水系图见图2-1。图2-1项目区地表水系图(三)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属中低山区。海拔均在800m以上,相对高差300-550m,最高峰为北部的白卡鲁山,海拔1398m。图2-2项目区地貌(四)植被矿区主要树种有樟子松、杨树、桦树、落叶松、水曲柳等混杂林。图2-3矿区典型植被——松树(五)土壤矿体之上的残坡积层,几乎全部由脉石英组成。矿体之外的第四系残坡积物,由腐植土及呈棱角、次棱角的石英脉碎石、变酸性熔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岩组成,厚度1-3m,平均2m。腐殖土层厚度为10-30cm。土壤质地为砂质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6%;项目区属典型的森林沼泽浅覆盖景观区,区内植被发育,以针叶乔木为主,有落叶松、樟松及少量马尾松,还有阔叶的杨树、桦树等,落叶松是该区的主要经济树种,是重要的林业资源。项目区土壤剖面见图2-4。图2-4项目区土壤剖面照片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岩性矿区内主要分布有早奥陶系-早志留系倭勒根岩群大网子组(O1S1d)变酸性熔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岩,吉祥沟组(O1S1j3)三段绢云微晶片岩、绢云绿泥片岩、绿泥微晶片岩、夹变流纹岩等,吉祥沟组(O1S1j1)一段绢云黑云微晶片岩、黑云微晶片岩、绢云微晶片岩夹石墨片岩。岩石属低级变质岩系。(二)地质构造区内构造较简单,仅在区域北部见有两条性质不明的推测断层,贯穿全区。区域构造表现为复式褶皱。区内断裂主要为北西西向和北东向。北东东向片理、破碎带较发育。沿北西西向断裂有热液石英脉侵入。从区域上看,石英脉的形成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关系密切。(三)工程地质该矿山地质断裂构造不发育,岩石坚硬,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分,本区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烈度Ⅵ度,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四)矿床地质特征可开采矿体为侵入到早奥陶系-早志留系倭勒根岩群大网子组(O1S1d)变酸性熔岩、变英安岩中的石英脉。石英脉呈脉状产出,地表为北西向脉状,倾角90°。控制长度96.8米,推测长143米,探槽中石英脉宽36.2米,自然露头出露宽度分别为14米和6米。露头出见于矿体的东西两端。矿体矿石类型为乳白色脉石英,半透明及乳白色,油脂光泽,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分布于近地表1-3米以下至矿体最低可采标高的石英脉中。经取样分析,SiO2在98.43-99.84%之间,平均品位99.3%;Al2O3在0.094-0.69%之间,平均品位0.21%;Fe2O3在0.10-0.40%之间,平均品位0.21%;CaO在0.008-0.069%之间,平均品位0.04%。MgO在0.006-0.044%,TiO2在13.8-286×10-6,Cr2O3在5.76-18.8×10-6之间。(五)侵入岩沿北西西向断裂有热液石英脉侵入。从区域上看,石英脉的形成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关系密切。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属黑龙江省行政区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8.1%。大兴安岭地区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24个镇,11个乡,41个社区、80个村委会;46个林场;6个地方林场。全区26个少数民族,全区总人口51.6万,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素有“绿色宝库”之美誉。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结构由原来的单一木材生产向多元化发展。农业已成为我区发展最快的产业,并大踏步向生态农业方向迈。2018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全区财政收入完成4025万元,较2017年增长73.5%。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56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647元。2019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亿元。全区财政收入完成6825万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13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792元。2020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6亿元。全区财政收入完成6936万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899元。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根据呼中区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矿区总面积5.0000hm2,其中乔木林地3.8180hm2,占总面积76.36%;灌木林地1.1820hm2,占总面积23.64%。2、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中土地为大兴安岭呼中区国有土地,土地权属明晰。按权属单位地类统计情况见下表。现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及面积统计表见表2-1。表2-1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土地权属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区内面积矿区外面积总面积比例(%)大兴安岭呼中区03林地0301乔木林地3.818003.818076.360305灌木林地1.182001.182023.64合计5.000005.0000100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区内主要的人类活动是采矿活动。采矿活动造成的破坏主要是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矿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附近无村民的活动,对矿山的生产活动无影响。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呼中区人民政府近几年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并取得了明显实效。对已有的废弃采坑进行了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主要是对采场边坡及采矿场覆土和栽植松树、杨树、对工业场地进行土地翻耕后恢复植被等,同时增加矿山的监测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效果。矿山采取的治理复垦技术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并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本矿山附近区域矿山尚未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周边矿山后续将陆续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和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图2-5项目区附近生态修复树种-松树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毁损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以及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含水层、土地资源等的破坏和影响。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确定矿区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季节性冻土冻融,其它地质灾害不发育。方案编制人员结合企业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相关资料,讨论并初步确定了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复垦目标。其后项目组技术人员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和开采现状等调查工作,调查区面积约0.31km2,收集了矿山及其周边地区有关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开采现状等资料,经过实际测量、充分调研以及走访调查等工作后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研究,最终编制完成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表3-1矿区调查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1收集资料份52调查点地质地貌点个63地质灾害点个84野外调查路线长度km2.965野外调查面积km20.316拍照点个10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1、评估范围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或说明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评估范围包括矿山用地范围、矿山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矿山开采为露天开采,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采现状和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拓系统、开采方式、工程布置及相关文件规定,确定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及矿区外的影响范围。表3-2评估区范围坐标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序号XY序号XY15794429.4741524689.9335793924.8641525293.6525794433.5441525303.9645793925.7841524693.55根据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为5.0000hm2,矿区范围外影响面积25.38hm2。现状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及矿区外的影响范围,面积为30.38hm2。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满足未来生产需求,预测未来矿山开采新增破坏区域为矿区范围内的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及矿区外的影响范围,面积为30.38hm2。2、评估级别a)矿区重要程度分级矿区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矿区无重要交通要道和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B.1)可确定矿区重要程度分级为较重要区。表3-3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及其它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它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它类型土地注:项目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b)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1)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与区域含水层、地表水体无水力联系,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很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岩石风化中等,多属于较硬的地质岩组,但岩组结构较复杂,节理、各类结构面较发育,同时由于开采面角度近乎直立,局部有风化裂隙对岩体岩石质量及完整性有一定影响,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3)褶皱和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质构造条件简单;4)现状条件下矿山存在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危害小;5)矿区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坡度小于20°,地形起伏变化中等,相对高差较小,地形条件简单;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可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见表3-4)。表3-4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c)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该矿山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D)属小型矿山。表3-5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表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产量备注大型中型小型硅石万吨≥2020~10<10d)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级别的确定综上所述,矿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依据《技术要求》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表A)可确定评估区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见表3-6)。表3-6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及有关资料研究,并结合当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水文、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开采方式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区不具备产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主要存在季节性冻土冻融,冻土冻融在采矿区地段普遍发育,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的危害程度应为小,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2、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1)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通过本次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以往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矿山开采后,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和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1)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形成边坡,开采方法采用人工劈石及少量爆破,由于爆破震动、雨水冲刷等可能失稳引发局部脱落,尤其失降水过程中,其强度和稳定性将不断降低,易造成岩体块石脱落,或因切削山体地震效应的影响使山体上部松散岩土体高速坠落于坡角,形成不稳定斜坡。矿床内岩、矿石均为硅石矿,均属块状坚硬和较坚硬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定性较好,预测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后企业应加强对不稳定斜坡的监测,每年对危岩进行清理。预测矿山建成后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较轻。(2)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通过本次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及以往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1)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形成边坡,开采方法采用人工劈石及少量爆破,由于爆破震动、雨水冲刷等可能失稳引发局部崩脱落,尤其失降水过程中,其强度和稳定性将不断降低,易造成岩体块石脱落,或因切削山体地震效应的影响使山体上部松散岩土体高速坠落于坡角,形成不稳定斜坡。矿床内岩、矿石均为大理岩,均属块状坚硬和较坚硬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定性较好,预测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山开采后企业应加强对不稳定斜坡的监测,每年对危岩进行清理。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较轻。(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含水层影响现状评估矿山暂未发现有较大的断裂构造导水,采场涌水主要来自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入渗后,直接进入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随着矿山开采范围的逐渐增大,对构造裂隙的破坏程度会加大,可能使构造的导水性增加,使采场涌水量增加。矿山未来开采造成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的下降和地表水体的漏失的可能性小,矿区不存在选矿、冶炼等对水资源产生影响的工程活动,对矿区及周围居民生产生活供水影响较小。采场涌水无有毒有害物质,所以,矿山生产过程不会对当地的地下水造成污染。综上所述,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矿区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2、矿区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该矿山内无污染物源,矿山生产活动中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及“有毒有害”废水排放等。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不会漏失,不会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预测矿山在未来的生产活动中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评估矿山尚未进行正式开采,矿区矿区地形地貌景观暂时未遭到破坏。综上所述,现状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轻。2、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本矿山建设过程中预测对地质环境、地质地貌景观的主要影响:主要是采矿对矿体的开挖会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占用土地、林地资源将逐年增加,但主要集中在矿区内。评估区范围西部为呼中区至漠河公路,该公路距离采矿区距离在500m以上,采矿活动对公路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矿区附近无较重要水源地。现状条件下,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为开采面、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开采面破坏了地表植被,也改变了原生的地形地貌形态,使被破坏区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视觉不美观,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面积为0.2440hm2。排土场影响一般区为0.0798hm2,工业广场影响一般区为0.0802hm2,办公区域影响一般区为0.0200hm2,矿区临时道路影响一般区为0.0600hm2,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项目区共破坏地形地貌面积为0.4840hm2。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预测影响程度较严重。综上所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预测影响程度严重。(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影响现状评估矿山现有露天采场的凿岩污水在凿岩点周围流散,入渗到表土层。除雨季外,一般不产生大规模汇流而是就地分散蒸发和渗入岩土。雨季期,现有露天采场会因降雨汇水流顺势而下而产生积水,经沉淀澄清后的水可用潜水泵和水管装入洒水车中,由洒水车装载用于作业区洒水降尘、矿区道路降尘、场地绿化和复垦绿化等。现有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采矿废石,不会对周边土壤造成污染,但压占和挖损将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项目区排土场地、运输道路的表层土壤因场地平整被压实,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露天采场土壤在基建期挖除,被挖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土壤肥力。土壤表土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植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层次。表土层是土壤肥力集中、水分相对优越的土壤,土层松软,团粒结构发达,能够较好地调节植物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表土剥离堆放或压覆会一定程度上扰乱这种结构,使土壤养分含量及肥力状况受到影响,影响植被正常生长。综上所述,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评估影响程度较轻。2、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影响预测评估本项目水污染源有矿坑涌水等。本项目在开采过程中,利用集水坑收集大气降水及山坡汇水,汇水经沉淀澄清后由潜水泵提升到洒水车内,用于生产洒水降尘及绿化。本工程采用湿式凿岩,同时对各工作面、采区、各装卸处及易发生扬尘的运输线喷水降尘用水,这些水部分进入矿石、废石,其它沿矿床下渗,整个采矿生产过程无生产废水排放。预测矿山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仍是采矿废石及表土,不会对周边土壤造成污染,压占和挖损将继续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项目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露天采场及矿区道路等各单元的挖损和压站将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土壤肥力。综上所述,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评估影响程度较轻。(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分级分区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分区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表E)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采用因子叠加(半定量)分析法,将评估区划分为1级1个区,即1个较轻区(Ⅲ),详见附图1。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Ⅲ)面积30.38hm2,占评估区面积的100%。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少,危害程度较轻,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表3-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级表评估分区包括范围面积(hm2)单因子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较轻区(Ⅲ)采矿证范围及影响区域30.38较轻较轻较轻较轻较轻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分区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表E)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采用因子叠加(半定量)分析法,将评估区划分为3级3个区,分别为1个严重区(Ⅰ),4个较严重区(Ⅱ)和1个较轻区(Ⅲ),详见附图3。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主要为包括露天采矿场(Ⅰ),面积为0.2440hm2;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Ⅱ)主要为排土场(0.0798hm2)、工业广场(0.0802hm2),办公区(0.0200hm2),矿区临时道路(0.0504hm2);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Ⅲ)为除了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以外其他区域(Ⅲ),面积为29.91hm2。表3-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分级表评估分区包括范围面积(hm2)单因子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水土环境严重区(Ⅰ)露天采矿场0.2440较轻较轻严重较轻严重较严重区(Ⅱ)排土场0.0798较轻较轻较严重较轻较严重工业广场0.0802较轻较轻较严重较轻较严重办公区0.0200较轻较轻较严重较轻较严重矿区临时道路0.0504较轻较轻较严重较轻较严重较轻区(Ⅲ)其他区域29.91较轻较轻较轻较轻较轻3-9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级表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占用破坏基本农田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hm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hm2占用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2较严重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10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2—4hm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较轻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hm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m2注: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根据相关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破坏环节包括矿石开采、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建设等环节。对土地的破坏时序主要有以下几种:a)场地平整→地面建筑物→压占土地;b)矿石开采→矿石、废石堆放→压占土地;c)矿石开采→开成采空区→土地挖损。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永久压占永久压占压占外运出矿表土剥离采掘场外部道路剥离物排土场卡车运输卡车运输卡车运输外部道路永久压占卡车运输图3-1矿山生产工艺流程图(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该矿山正处于办理采矿证阶段,尚未开采,矿区范围内基本保持了原始的地貌形态。(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根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白鲁山硅石矿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按照类比法的预测方法,推测出预测损毁区。预测破坏土地类型主要有矿区范围内开采导致的挖损土地、排土场堆放表土的压占土地、工业广场压占土地、办公区压占土地和矿区临时道路压占土地。a)矿山开采挖损土地采矿挖掘是矿区破坏土地的主要方式,以采矿最终境界计算,预计将破坏土地面积0.2440hm2,损毁类型及程度为重度挖损。b)排土场压占土地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在采坑南部布设排土场,排土场高1.30m,坡面角35-45°。排土场内堆放的主要为矿区剥离的表层腐殖土。排土场压占的土地面积为0.0798hm2,损毁类型及程度为轻度压占。c)工业广场压占土地在采矿场南侧,排土场东部布设工业广场,工业广场面积为0.0802hm2,主要用于采矿机械设备的停放及其他工业活动,损毁类型及程度为轻度压占。d)办公区压占土地在工业广场东部布设办公区,办公区面积为0.0802hm2,办公房屋为简易活动板房,主要用于采矿活动的临时办公,损毁类型及程度为轻度压占。e)矿区临时道路压占土地为满足交通运输要求,在工业广场及办公区北部布设矿区临时道路,临时道路面积为0.0600hm2,损毁类型及程度为轻度压占。f)预测结果根据上述拟破坏土地的预测,确定本项目需进行复垦的土地共0.4840hm2。从破坏类型上看,重度挖损土地面积为0.2440hm2,轻度压占面积0.2304hm2;预测损毁土地面积为0.4840hm2,其中损毁乔木林地0.4192hm2,损毁灌木林地0.0648hm2。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确定该矿未来开采对土地造成的损毁为露天采矿场挖损和排土场的压占造成的土地损毁。拟损毁土地面积和类型见表3-10。表3-10拟损毁土地面积及类型单位:hm2损毁区域损毁方式损毁土地利用类型小计露天采矿场挖损林地0.2440排土场压占林地0.0798工业广场压占林地0.0802办公区压占林地0.0200矿区临时道路压占林地0.0600合计0.4840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分区原则及方法1)分区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③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保护措施与治理措施并举的原则;④立足矿山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可操作性的原则;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⑥依据评估结果,采取就上分区的原则。2)分区方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前提下,结合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资源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等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3-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根据分区原则和分区方法,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及矿山开采方法,将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1个,主要为露天采矿场,面积为0.2440hm2。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为4个,分别为排土场,面积为0.0798hm2;工业广场,面积为0.0802hm2;办公区,面积为0.0200hm2;矿区临时道路,面积为0.0600hm2。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中,矿山可能引发、加剧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不稳定斜坡和冻土冻融,采矿场和其他区域(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矿区临时道路)对矿山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分级为严重和较严重级别;矿业活动对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影响较小,影响程度较轻;由于采矿工作形成的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矿区临时道路等,对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严重的影响;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污染影响程度较轻。对于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矿区临时道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开采,表土及废水等排放规范,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一般防治区:评估区内除了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以外的其他区域,面积为29.91hm2。该区域不受矿山开采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及植被破坏程度较轻,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为较轻,划分为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在开采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土地资源及植被的破坏,加强地质灾害巡视工作,确保矿山文明、安全生产。(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a)复垦区根据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区矿山开采损毁土地面积0.4840hm2,其中压占损毁土地面积为0.2400hm2,挖损损毁土地面积为0.2440hm2。复垦区内无基本农田。矿山开采结束后,将损毁区域定为复垦区,复垦面积与损毁土地面积一致,为0.4840hm2。包括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复垦区面积及类型详见表3-12。表3-12复垦区面积及类型单位:hm2权属损毁位置损毁地类损毁方式损毁面积备注大兴安岭呼中区露天采场乔木林地挖损0.1960灌木林地挖损0.0480排土场乔木林地压占0.0630灌木林地压占0.0168工业广场乔木林地0.0802办公区乔木林地0.0200矿区临时道路乔木林地0.0600合计0.4840b)复垦责任范围将复垦区内各损毁单元全部计入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面积即为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为0.4840hm2,复垦责任范围拐点坐标见表3-13。表3-13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序号XY序号XY15794199.8541524994.0385794130.8641525015.4125794180.6141525079.6695794151.4241525027.8535794138.7241525125.60105794147.5841525036.3745794124.3741525120.85115794148.1941525056.2355794121.9041525078.49125794141.8641525072.7665794126.0541525052.86135794143.4141525078.3275794113.8741525045.14(三)土地类型与权属项目区中土地为大兴安岭呼中区国有土地,土地权属明晰。按权属单位地类统计情况见下表。表3-14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土地权属情况表土地权属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区内面积矿区外面积总面积比例(%)大兴安岭呼中区03林地0301乔木林地0.419200.419286.610305灌木林地0.064800.064813.39合计0.484000.4840100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分析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资料,开展系统的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查明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危害程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类似矿区已经比较成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实施各项治理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存在的各类地质灾害,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通过现状评估与预测分析,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及水土环境污染。矿山灾害治理方式以监测工程为主,辅以危岩清理、卸载等预警工作,重在预防。灾害治理技术措施成熟可行,在国内各矿山均有应用。该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较轻,恢复治理措施主要以监测为主,此技术是可行的。露天采场、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矿区临时道路地区等矿山工程建设会对矿区原始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治理工程措施主要为覆土、植树种草。该区域降雨量较为充沛,有利于植被的存活和生长,此技术是可行的。针对矿山建设以及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方案提出的防治措施均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支撑,并适应评估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综合分析,技术上可行。(二)经济可行性分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正确处理矿山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治理工程过程中先首选矿山企业自有的设备和工程材料节约成本。为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依据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黑财规审[2019]7号)等文件规定,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基金制度。根据“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矿山应分阶段安排治理资金的预算支出,进行治理。基金由企业自主使用,根据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经费预算、工程实施计划、进度安排等,统筹用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矿山企业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预先计提基金费用,在预计开采年限内按产量比例等方法摊销,并计入生产成本,同时矿山企业需在银行账户中设立基金帐户,单独反映基金的提取情况;矿山企业的基金提取、使用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情况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上述规定为地质环境治理经费提供了保障。(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根据矿山项目建设的特点,通过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的调查与分析评述,结合矿山开采过程与人类生产活动行为分析,对复垦区及周围环境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协调性进行分析。1.土地损毁对土壤资源的影响本项目对土壤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改变,养分含量减少。矿山开采活动需造成0.4840hm2土地的土壤资源破坏。本方案将采取一定的预防控制和复垦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项目区内的土壤遭到损毁,具体为布设排土场,将剥离表土统一堆放,便于后期的利用。2.土地损毁对水资源的影响矿区不存在选矿、冶炼等活动,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土地损毁对生物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可知,项目区占地面积较小,对周边生物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总体而言,矿山开采引起水资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地表开采范围内的采矿场、工业广场、排土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等区域,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后期树木补种可恢复地表错动对生物的影响。因而,本项目的建设与生产对项目区内动植物的影响不大,环境总体协调性较强。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土地利用现状复垦区土地利用类型为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为0.4840hm2。表4-1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hm2土地权属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区内面积矿区外面积总面积比例(%)大兴安岭呼中区03林地0301乔木林地0.419200.419286.610305灌木林地0.064800.064813.39合计0.484000.4840100(二)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根据参评单元土地性质,对照拟定的待复垦地块主要限制因素与评价等级标准进行逐项对比,最后确定了矿区开发利用方案项目土地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露天开采平台: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为乔木林地。开采边坡: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主要为裸地。排土场: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为乔木林地。工业广场: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为乔木林地。办公区: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为乔木林地。矿区临时道路:通过复垦方向的类比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确定复垦方向为乔木林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复垦区的拟破坏土地进行的潜在的适宜性评价,根据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适当以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未来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牧、副、渔及其他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限制性及限制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1、评价原则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它规划相协调。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农业规划和林业规划等,兼顾和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协发展。b)因地制宜原则。矿山的开采将恶化土地利用的条件,土地复垦应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同时,复垦的方向应尽量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c)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在确定被损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其综合效益,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应符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土地复垦综合效益。d)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矿区土地破坏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土地要素的不同组合及其作用的消长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遭破坏的土地质量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如坡度、土壤质地等),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破坏土地的适应性,并按照主导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e)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矿山是生产型项目,其破坏土地的过程是一动态过程,复垦土地的适宜性也应随破坏过程及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土地复垦工作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保证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f)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复垦方案估概算成果合理、复垦资金落实,复垦技术措施合理,使复垦方案实施可行。2、评价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④《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⑥《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⑦《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⑧《土地复垦技术标准》。3、评价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土地对农林牧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及区域分布状况,都是通过评价单元及其组合状况来反映的。根据对复垦区拟损毁土地的预测,大兴安岭金峰矿业有限公司白鲁山硅石矿复垦区包括采矿场、工业广场、排土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五个部分。根据矿山开采的实际特点,将复垦区采矿场开采边坡复垦为裸岩石砾地,采矿场开采平台、工业广场、排土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用地复垦为乔木林地。4、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本项目矿区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矿区土地破坏特点、土地类型等有关指标,参阅有关矿区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经验,本方案土地适宜性评定方法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该法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因素对土地质量的作用或限制强度的不同,给定与该因素作用相对应的权重和评级指数,然后利用各评价单元的各个评价因素资料确定该单元各评价因素的评价指数,以加权指数和求得各评价单元的总分,根据总分值来确定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等。5、适宜性评价因子的选择参评因素的选择应选择那些对土地利用影响明显而相对稳定的因素,以便能通过因素指标值的变动决定土地的适宜状况。该矿土地利用受到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地质灾害和排灌条件等共性因素的影响。借鉴土地复垦经验,共选出8项参评因子,分别为: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灌溉条件、排水条件、有效土层厚度。6、适宜性评价限制性因素等级标准的确定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及各分级标准参考《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等资料,确定选择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灌溉条件、排水条件、有效土层厚度等作为宜性评价的因子,评价本项目待复垦土地的宜水宜旱,宜草宜林情况,确定各分级标准。90分以上为宜水田类,60~90分为宜旱地类,40~60分为宜草宜林类。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表4-2。表4-2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级标准各类参评单元适宜性评价一览表因子及满分指标权重指数土壤质地(12)壤土12粘土、砂壤土9重粘土、砂土6砂质土、砾质3石质0地形坡度(°)(15)<2152~5125~898~15615~253>250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5)>4%154%~3%133%~2%102%~1%50.6~1%3<0.6%1土地利用现状(15)平田15梯田、平地、菜地13梯地11坡地、望天田9园地7林地6牧草地、荒草地2裸土地、裸岩石砾地0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8)良好8轻度4严重0灌溉条件(10)有稳定灌溉条件10灌溉水源保证一般8灌溉水源保证差5无灌溉水源保证0排水条件(10)排水好10排水一般8排水差5无0有效土层厚度(cm)(15)>15015100~1501260~100930~605<300总分1007、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该矿土地复垦,通过将参评单元土地质量与待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林、牧评价等级标准进行比配,对开采边坡、采矿平台、排土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区临时道路进行评价,得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见表4-3。表4-3待复垦土地质量各指标分值结果分区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有效土层厚度总分适宜性开采边坡0164105026不适宜采矿平台91004108552宜林宜草排土场121004108555宜林宜草工业广场11904108552宜林宜草办公区11904108552宜林宜草矿区临时道路11804108551宜林宜草8、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说明依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在充分尊重土地权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确定项目区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并划分土地复垦单元。1)开采边坡: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开采边坡太陡不具备复垦条件,故只对其进行修整,不复垦,面积为0.1308hm2。2)采矿平台:终采后对采矿平台进行平整、覆土,平整后复垦成林地是适宜的,复垦面积为0.1132hm2。3)排土场:终采后对场地进行平整、翻耕后复垦成林地是适宜的;复垦面积为0.0798hm2。4)工业广场:终采后对场地进行平整、翻耕、覆土,覆土后复垦成林地是适宜的;复垦面积为0.0802hm2。5)办公区:终采后对办公区进行拆除后进行平整、翻耕、覆土,覆土后复垦成林地是适宜的;复垦面积为0.0200hm2。6)矿区临时道路:终采后对场地进行平整、翻耕、覆土,覆土后复垦成林地是适宜的;复垦面积为0.0600hm2。复垦总面积为0.4840hm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见表4-4。表4-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评价单元复垦利用方向复垦面积(hm2)开采边坡裸岩石砾地0.1308采矿平台乔木林地0.1132排土场乔木林地0.0798工业广场乔木林地0.802办公区乔木林地0.0200矿区临时道路乔木林地0.0600合计0.4840(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水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14mm,该地蒸发量约为降雨量2倍多,复垦区的水资源处于负均衡状态,对生产有所影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项目生产运行所需水量较小,项目的运行不会对本地区的水源造成大的影响。2、土源根据采矿场、工业广场、办公区表土剥离以及排土场工程设计,表土剥离土方量为1033m3,设计覆土土方量为921m3。矿区剥离土源能满足项目区土地复垦需求,企业对剥离的表土分类堆放,并对存土场播撒草籽保障土壤活性,防治水土流失,以备土地复垦使用。(四)土地复垦质量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第592号令《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D1036-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等技术标准结合本项目自身特点,具体标准如下a)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0.2m以上;b)覆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不超过25°;c)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03%;d)土壤质地为砂质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e)排水设施满足场地要求,防洪满足当地标准;f)选择适宜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和抗逆性能好的树种;g)三年后植树成活率85%以上;g)三年后郁闭度60%以上。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一)目标任务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危害性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估结果,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的目标和任务。1、总体目标和任务⑴总体目标将矿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山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山。①提倡矿山废水、废液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对矿山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控制,将矿山建设成为绿色矿山,逐步实现矿业经济的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②进一步强化“采前预防,采中治理,采后恢复”的原则,突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标,根据本矿山开采过程中具体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和影响结果,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矿山建设、开采的不同阶段,采取先进、可行的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程度,避免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③对预测可能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监测手段,了解其发展情况,并通过监测结果来指导矿山的开采情况,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步治理,消除或减轻其影响,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最终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小到最低限度。④矿山开采结束后,根据监测结果来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对较陡的边坡进行清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⑵总体任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意义主要在于减小矿山建设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作用,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其地质环境治理的任务如下:①及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依据。②在采矿过程中,坚守规划红线,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中确定的矿界范围、进行开采,严禁越界开采。③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破坏土地资源的矿山建筑设施进行拆除,并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恢复治理。(二)预防措施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的台阶高度和坡度进行开采;(2)在矿山开采期间应加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监测,对存在不稳定斜坡隐患的区域,要及时消除隐患。2.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1)优化开采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林地;(2)对废石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3.土地复垦预防措施该矿山为新建矿山,今后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以及开采程度的加大,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面工程,从而减少损毁土地的面积。对占用的林地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堆放,优先用于复垦土地土壤改良。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一)目标任务1.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最大限度修复生态环境,努力创建绿色矿山,使矿业经济科学、和谐、持续发展。2.任务①对矿山现状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使矿区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消除;②对预测可能产生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预防和保护,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步治理,消除或减轻其影响,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最终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破坏降到最低限度;③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恢复植被和地貌景观,改善生态环境。④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有效掌握地质灾害情况。(二)工程设计终采后,矿山形成一个露天采坑,露天采坑最大开采高度为47m,最终边坡角60°,安全清扫平台宽4m,边坡具备基本稳定条件。开采过程中,注意对边坡进行适当的修整,清理危石、浮石,将松散、危险地段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