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1页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2页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3页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4页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目录一、责任感相关概述 1(一)责任感的内涵 1(二)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 1(三)幼儿责任心的培养目标 21.让幼儿获得对责任的认识 2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23.培养幼儿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2二、幼儿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分析 2(一)社会需求的负面影响 2(二)老师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 3三、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 3(一)从身边做起,让孩子明确责任感 3(二)家庭、幼儿园共同教育,落实幼儿责任感 51.幼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教育 52.增强的父母与幼儿相互之间的沟通,强化责任意识 63.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7(三)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7(四)树立榜样,让幼儿形成责任感 7参考文献 9摘要幼儿阶段是个体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各项内容培养的最佳时刻。在幼儿时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责任感的养成,对于幼儿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孩子百般宠爱,甚至溺爱,一切事情都替孩子去做,使得大多数的幼儿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比如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责任感对于个体来讲十分重要,会对个体将来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意义与必要性做了阐述,并且对当前幼儿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责任感的一些措施,包括明确幼儿的责任感、家庭与幼儿园联合教育、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树立榜样等,对于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幼儿责任感缺失培养PAGE9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刘冬雨一、责任感相关概述(一)责任感的内涵责任感,也叫做责任心。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应当承担责任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人的责任感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社会和他人的客观需求在个体身上引起的主观认知和内心体验。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各种责任关系的反映。人生活在社会中,对国家、社会、组织、他人甚至是自己都具有责任,构成了各种责任关系。马克思说:“作为一个特定的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你就会有规定、使命、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生成相应的内心体验,做出责任的行为,使他们产生责任感。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事情父母都安排好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幼儿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幼儿不知道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去做,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他做错了事情会怪在父母的身上,去幼儿园忘了带一件东西也会怪罪在父母的身上,埋怨父母忘记给他们带了。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和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各种表现是不令人满意的,自私、破坏、攻击、懒惰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些情况反映出孩子们没有形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事实上,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二)培养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承担的义务,对群体共同活动、行为规范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包括自我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等。个人的责任感是社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核心品质。责任感一旦产生,将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不仅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需要,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坚强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格和社会意义。首先,责任感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格中处于基础地位,高度的责任感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责任感的强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是否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的标准。其次,责任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成员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意识程度和履行情况,往往是社会成员素质高低的判断依据。如果社会成员都能够把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内心深处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成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三)幼儿责任心的培养目标幼儿责任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1.让幼儿获得对责任的认识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前提是让孩子能够对自己应负责任与负责任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因为,道德知识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幼儿如果知道什么是责任、为什么人们需要负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的道理,就会使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有所明确,便会提高幼儿自身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例如,一位母亲要求孩子每天上床睡觉前都要将尿盆拿进卧室,结果在几天之后孩子忘记了。那天晚上母亲没有提醒,没有帮助他。孩子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小便不得不跑去厕所。第二天,母亲就拿这件事情来向孩子讲述责任感的问题,让孩子明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而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从那以后,孩子的自觉性就提高了。可见,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作为给幼儿讲道理的案例会帮助幼儿获得对责任感的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的自觉行动。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对于自己所负的责任的积极态度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不仅能够使孩子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情感一旦获得,它将深化幼儿对于责任感意义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其在积极克服困难负责到底的同时,在幼儿获得责任感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行为评价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心理素质都将得到加强和发展。3.培养幼儿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是个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同时,责任感这种心理品质也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不断引导,通过成人经常启发、帮助和监督,才能真正形成。幼儿在特定的行为中可以不断地验证他对责任的认识,克服心理缺陷,如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时间短、需要不能延迟满足等,看到负责任后的结果和不负责任的坏的结果的比较,最后形成稳定的责任感。二、幼儿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分析(一)社会需求的负面影响社会需要决定其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是基于价值取向决定的。重视学历、忽视能力的社会现实,一直在左右父母和教育机构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者的目光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关注考试的分数和毕业率。由于家庭、社会、行政部门的评价标准的压力,导致许多教育者选择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而忽视了对责任感等重要的个人道德品质情感的培养。(二)老师和家长不恰当的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养和孩子的责任感具有紧密的联系。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是幼儿缺乏责任感的主要因素。父母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的水平越高,则幼儿的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就会变得越低,父母民主水平较高,孩子的责任感就会达到更高层次。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表明,幼儿的道德情感很肤浅、易变,通常以成人的评价为起因,孩子的责任心主要来自他们所接触的成年人。幼儿缺乏责任感,父母和幼儿园教师是主要负责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成人无原则的溺爱和庇护使孩子失去了负责任的机会,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能力一切都由家长代替,由父母安排,而不是由孩子自己承担,让孩子放任自己的过失,而父母承担孩子本应自己承担的后果。过度的溺爱使孩子不知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必须学会照顾自己,这种照顾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此外,成人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也是导致幼儿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成年人本身的言行缺乏道德和责任意识,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一些家长和老师忽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苛刻地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相关规定,一旦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便对孩子施以严厉的惩罚措施;有些家长或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其所从事的工作和孩子的请求是不一致的,行为和道德相脱节。所有这些原因,均会导致孩子不会负责任、不敢负责,缺乏责任感。三、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一)从身边做起,让孩子明确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需要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感。从新华词典中可以知道,责任感又叫责任心,是指自觉的将份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将其加以细分,责任感分为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幼儿因为年龄和经验等各种原因,理解能力不强,太复杂的解释,幼儿不仅难于接受,更谈不上消化和吸收,所以老师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启发孩子们,通过具体的比喻和亲身的体会,加强孩子们对责任感的认知。例如:老师教好学生是他们的责任,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是他们的责任感的表现;门卫老人开关门是他的责任,在特定的时间开关门是他的责任感的体现;厨房的叔叔阿姨做饭是他们的责任,做清洁卫生的食物是他们的责任感的表现;农民种植是他们的责任,精耕细作是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下面举一个较为经常发生的案例:案例一:下午点心时间——吃香蕉下午起了床,保育员老师送来了点心——黄黄的香香的大香蕉。“哇!我喜欢吃!”好几个小朋友围着桌子,馋样儿溜溜。我为孩子们每人分得一只香蕉之后坐下来为女孩们扎小辫。“老师,我没有吃到!”一会儿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是谁没分到?”老师赶紧追问。“我……”怯怯的声音来自潘潘,一个大个子的小男孩儿。“我……我不会剥!”小明举着手中的香蕉。“哈……不会剥?真没用!”“老师你看我会剥!”顿时教室里象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起来。小明拿着香蕉,尴尬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在有滋有味地吃着。“来,老师教你!”老师示范着让小明尝试着剥香蕉,但他无力的手指怎么也剥不开香蕉。“在家里吃香蕉谁帮你剥?”“外婆!妈妈!爸爸!还有……”小明神气地说。“小明现在上幼儿园了,说明小明……?”“长大了!”没等老师问完小朋友们就抢着回答。“长大了的孩子会怎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们又是异口同声。“现在小明剥不开怎么办呢?”“可以用牙咬!我就是咬开来再剥的!”一个神气的声音。“小明,你行的!”老师把香蕉塞到小明手中。终于,小明甜甜地吃着瓣成两半的香蕉。在幼儿园里,老师教孩子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对于幼儿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让幼儿自己学习去做,尽量让他们能够做好。要有耐心,不能嫌麻烦、怕浪费时间,一次做不好就鼓励孩子再来。目的不仅仅在于孩子自己能完成,而是强化孩子能够主动去负责的意识,让孩子明白这是负责任的、有责任感的表现。上述案例中小明的情况,由于不会剥香蕉皮而不能吃香蕉,而受到小朋友们的嘲笑,这是经常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案例,老师正好抓住这一案例,让幼儿明确责任感。幼儿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小事情,就像案例中的大多数幼儿一样能够自己剥香蕉。教师作为一个密切接触幼儿的角色,在培养责任感方面尤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每一个机会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将其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研究课程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游戏活动中去,顺势进行指导,从幼儿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培养孩子爱幼儿园、爱集体、爱家庭,使他们明白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在幼儿园里,要学会尊重教师、爱护同学,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学习用品,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家里,帮妈妈和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负责任的表现等等。简而言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首先必须让他们知道你有什么责任,责任感都表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做的是负责任的表现。(二)家庭、幼儿园共同教育,落实幼儿责任感当今社会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百般宠爱,学校条件相对不一样,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社会竞争激励等等因素,很难真正让幼儿对责任感转化成实践进行落实。然而,在学校,老师还是尽全力的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为了落实幼儿责任感的教育,在工作中,老师尽可能提供每一个机会给幼儿,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如:捡起积木、整理书籍、自己大小便、捡废纸、浇花、独立完成作业等等,让幼儿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自然会形成一种责任感。但是目前,许多家长往往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去劳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儿童日常家务时间是0.2小时。在美国,儿童做家务时间是1.2小时,如果一个孩子家庭层面的责任感很难建立,那么他未来在社会上就很难会有社会责任感。可见的家务是培养幼儿责任感的良好的机会。但有些父母会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些家长说让孩子做家务是委屈了孩子;另一些人则争辩说,做家务不需要学习,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一个对家务一无所知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缺乏生活的本领;体验不到做家务的辛苦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的,所以家长想让孩子参与家务是落实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教育的表现。在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现孩子责任感教育分为三种情况:1.幼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教育大多数幼儿在家里呆的时间较长,所以要抓住在家庭里对幼儿的日常教育,特别是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借以培养和落实幼儿责任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笔者记录了一个例子:案例二:“我让我的孩子学刷碗”一位家长的诉说,“我女儿吃好晚饭就刷碗,这是她每天要做的工作!”在一次家长会上我班丽丽小朋友的妈妈这样说。“哇,你的孩子真懂事,她能坚持吗?”许多家长脸露惊讶之色。“一开始她只是觉得好玩,没几天就不想刷了!”“那现在还坚持住吗?”许多家长很好奇的问。“坚持住了!因为我用了发工资的形式进行督促,每天刷好就得一个硬币!”丽丽的妈妈说。“我告诉她,每天刷碗就像爸爸妈妈坚持上班一样付出辛苦才有收获!否则的话什么也没有!”“后来有一天,女儿说要用她刷碗得的钱买油画棒!”丽丽妈笑眯眯地说。丽丽妈紧接着说:“女儿说,我自己有钱,我要用我自己劳动得的钱来买,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就像我一样天天刷碗很辛苦!”在上述案例中,丽丽的母亲教育孩子做家务,而且坚持下来。丽丽帮助家里清洗碗碟,作为家庭责任,坚持每天洗碗,是责任感得以落实的表现。幼儿单纯,并且自控能力弱,没有父母的明确的行为指导与监督,幼儿自己明确的责任就不能实现,培养责任感也只是空谈。父母可以对家庭劳动时间、内容做明确的要求,让幼儿有自己明确责任,并监督实施。也可以让幼儿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家务,比如:让幼儿帮助父母擦桌子、扫地,平时,幼儿的小手帕,穿的小袜子让幼儿自己洗;照顾老人;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帮助他们的家庭来买一些小物品。当然,适当的赞美可以激励幼儿做家务的愿望,更可以让幼儿获得参与家里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通过这种形式,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独立、自信的实践能力,使得幼儿能够融进家庭的劳动中,认识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并能进行落实。2.增强的父母与幼儿相互之间的沟通,强化责任意识让所有的父母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是的家庭教育主要角色;让所有的幼儿都只知道作为一个好孩子,没有责任是不行的。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父母和孩子都是一样的成员,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责任。这样,才能够对责任感的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对家长的教育或训练的责任行为,片面和主观扭曲的理解和评价。努力让所有的父母感觉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家务的锻炼,是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让所有的幼儿都意识到在家里做家务,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每个幼儿的责任和义务。让父母建立幼儿肯为家庭的力量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开始的思想;使幼儿明白自己能够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为父母分担家务是好孩子的表现,以此产生一种劳动荣誉感。父母、孩子之间产生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即为家庭出力而骄傲,坐享其成与衣来顺受是可耻的行为。因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得到大多数家庭的支持。下边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案例三:幼儿课间休息——聊天“菁菁,你的衣服上怎么会有两朵小花?”一个和菁菁同桌的小朋友手指着她的衣服说。“不是小花,肯定是她穿脏衣服的。”一个调皮的小男生说,“是啊是啊,一定是脏衣服,昨天都没有的。”“不是的,是刷碗的时候不小心弄脏的。”菁菁用手压在衣服的污渍上,委屈的说。“我妈妈从不让我刷碗。”“我家都是保姆阿姨的事。”“我家也是!”……顿时间,教室里的小朋友都围在菁菁的周围,你一句、他一句都在看她的衣服,都在吵个不停,教室里乱成了一团。菁菁再也忍不住了委屈的哭了出来。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对做家务持有不同的观点,导致了扭曲的理解和错误言行,认为做家务是父母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也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责任感。原因在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因此,应该更多的交流,让更多的家长和幼儿都认识到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幼儿责任感培养的教育中。那样,菁菁不仅不会被同学们笑话,还会受到钦佩与表扬。现在的家庭都比较富裕,父母对幼儿的宠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这种习惯也会产生大量的负面影响,包括在幼儿中间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幼儿将来的生活。这需要增加父母双方、幼儿与幼儿、父母和幼儿之间的沟通,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才可以让幼儿区分正确与错误。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上。父母要有教授好的价值观的责任意识,从而指导幼儿的行为,并逐步建立幼儿的责任感。一旦幼儿形成责任感,也不会出现案例中对于菁菁做家务的错误的认识与嘲笑。3.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幼儿园是儿童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幼儿,在幼儿园发展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和温习。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幼儿对责任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幼儿园的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儿童的家庭责任感。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和家庭责任相关的活动或比赛,如:厨房竞赛、我是个粉刷匠、我来管篮子、我来做清洁、我是家里的小大人等等。通过不同的形式,让所有的幼儿都可以参与,可以体会劳动的艰辛,同时也可以从劳动力得到快乐,让更多的孩子参加劳动,爱劳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锻炼,提高幼儿的家庭责任感。(三)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幼儿不仅是家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为了让他们将来成为真正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承担哪些基本的社会责任。第一,热爱祖国。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具体到家乡,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对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的关心,会唱国歌,升国旗的时候要行注目礼,爱护国旗和国旗挂图等。第二,努力学习技能。作为社会的一员,对社会做贡献是自己的责任,但幼儿太小,责任心只能体现在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上。第三,遵守社会规范。学会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让幼儿理解它的意义和遵守某些行为守则是很必要的。具体表现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老师和长辈、不说脏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等。第四,保护环境。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确作为地球的主人应当具有的责任,教育他们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具体表现在不乱丢垃圾、不踩草坪、不乱摘花朵、不随地吐痰、不刮涂抹、不随地大小便等。幼儿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必须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训练必须从小事开始,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幼儿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付出,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的环境清洁。逐渐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树立榜样,让幼儿形成责任感每个幼儿都有其固有的遗传和生物基础,幼儿的个人发展会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限制孩子发展的可塑性。幼儿有强烈的倾向去模仿,教师不仅是他们的支持者、指导、合作伙伴,也是他们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经常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范”就是榜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让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否则不仅使孩子不相信老师解释的所有的行为守则,失去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甚至有时模仿老师的一些不良行为。下面举一个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案例四:安静阅读天空下着小雨,户外活动眼看要被取消。孩子们垂头丧气的坐回到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书吧!图书里有好看的图画,还有有趣的故事呢!”“好!”孩子们的眼睛马上又“发光”。每人一本图书之后,老师用“嘘”的动作请孩子们安静。孩子们心领神会,轻轻地翻阅图书,教室里只有翻书页的声音和几句悄悄的“心得体会”。“哟!你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