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告知书教材_第1页
安全告知书教材_第2页
安全告知书教材_第3页
安全告知书教材_第4页
安全告知书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告知书东营市海科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车辆种类有:原油、汽油、柴油、氯气、丙烯、烧碱、原盐运输车辆等,运输介质涉及到危险化学品二类、三类、八类等,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序号工作内容风险序号工作内容风险1办公过程火灾16装卸车管理过程摔伤2触电17油、汽泄漏3灯管爆裂18渣油烫伤4电脑辐射19油气中毒5显示屏爆炸20氯气中毒6摔伤、碰伤、挤伤21丙烯泄漏7噪音伤害22烧碱腐蚀8车辆管理及运输过程车辆伤害23车辆维修过程器械伤害9油气中毒24挤伤、砸伤、碰伤10氯气中毒25零配件的保管过程火灾11潜在的火灾、油箱爆炸26触电12油、汽泄漏27汽、柴油的存储过程油罐火灾爆炸13轮胎爆炸28油气挥发14丙烯泄漏爆炸29加油过程火灾爆炸15烧碱泄漏腐蚀30油气中毒一、油罐车辆油品泄漏,且没有着火1、现场秩序管理1.1立即打电话与公司车辆调度联系,同时打电话报警。1.2利用安全岛、警戒线隔离事发现场;组织现场维护秩序人员。封闭附近水源、水沟、流出和流入的地方。1.3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确认。2、柴油运输车应急处置2.1理化特性及危害2.1.1理化性状及用途稍有粘性的棕色易燃液体,密度:0.87~0.9,闪点:55℃,沸点:282~338℃,自燃点:257℃,不溶于水。柴油是一种混合物,一般工业柴油含有链烷烃和一些环烷烃,并含有不等量的芳香烃,按用途可分为船用柴油、车用柴油等。主要用作柴油机的燃料。2.1.2毒性柴油为高沸点成份,故使用时由于蒸汽所致的毒性机会较小。柴油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醛类和不完全燃烧时的大量黑烟。黑烟中有未经燃烧的油雾、碳粒,一些高沸点的杂环和芳烃物质,并有些致癌物如3.4-苯并芘。最高容许浓度:无规定。2.1.3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柴油的雾滴吸入后可致吸入性肺炎,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眼睛接触: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柴油可致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多见于两手、腕部与前臂。2.1.4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吸入柴油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易兴奋,皮肤长期接触柴油,出现接触性皮炎。妇女出现月经异常。2.1.5火灾和爆炸柴油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高热、吸烟和过氧化剂,应有防爆设备和工具。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灭火机、石棉毯灭火。2.1.6化学反应性极易溶于脂肪,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2.1.7人身防护吸入:如空气中柴油蒸汽过高,应戴有褐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口罩。眼睛:如空气中柴油蒸汽浓度较高时,可使用密封护目镜。皮肤:使用涂有聚乙烯脂的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冲洗器具。2.1.8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半卧位、吸氧,就医。皮肤: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冲洗,彻底清除皮肤污染。眼睛: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口服:误服者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2.1.9安全和处理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避免长期反复接触。如有泄漏,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2.2泄漏物品堵漏和导入应急罐车2.2.1切断事故车辆所有电源;2.2.2对泄漏部分采用堵漏器强行堵漏;2.2.3对车载罐体进行静电消除;2.2.4打开事故车辆的人孔,把防静电软管插入罐车底部。利用防爆油泵把剩余柴油导入应急罐车内。2.2.5把现场被泄漏物品污染的水源,导入应急罐车;拉回公司应急储备罐内。2.2.6现场的可燃气体测试,测试后利用强力见机进行机械通风,通风效果消弱可燃气体的空气中的密度;通风到爆炸下限的3%。2.3罐车清洗油气浓度的排除步骤2.3.1清洗前的准备工作防护设施:施工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戴橡胶手套。消防设施:干粉灭火器、干沙现场环境:清退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和火种。2.3.2剩余油品输送完毕后,利用防爆工具打开人孔;2.3.3用防爆强力风机连接风管,导入罐体进行2小时强力排风;2.3.4做好可燃气体测试;2.3.5把现场被污染的水源导入罐车内一并运输到基地进行无公害处理。3、汽油运输车应急处置3.1理化特性及危害3.1.1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密度:0.67~0.71,闪点:-58~10℃,沸点:50~150℃,自燃点:255~530℃,爆炸极限:0.76~6.9%,蒸汽密度:4,不溶于水。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一般工业汽油含有丁烷的烷烃和一些环烷烃,并含有不等量的芳香烃,按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和溶剂汽油等。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并用于橡胶、制鞋、印刷、油漆、洗染行业,也用作机器零件的去污剂。3.1.2毒性为麻醉性毒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3.1.3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大量吸入蒸汽可引起麻醉症状、兴奋、酒醉样,步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等。吸入高浓度蒸汽后,很快出现昏迷。误将汽油经口吸入肺内,则引起吸入性肺炎,当时就出现剧烈的咳嗽与胸痛。眼睛接触:接触高浓度汽油蒸汽出现流泪、结膜充血。皮肤接触:皮肤浸泡于汽油20~30分钟,可造成红斑、水疱等浅度灼伤。3.1.4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吸入汽油蒸汽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易兴奋,有的出现癔病症状,也称“汽油性癔症”,皮肤长期接触汽油,出现干燥、角化性皮炎。妇女出现月经异常。3.1.5火灾和爆炸汽油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应有防爆设备和无火花工具。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灭火机、石棉毯灭火。3.1.6化学反应性极易溶于脂肪,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3.1.7人身防护吸入:如空气中汽油蒸汽超过暴露限值,应戴有褐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口罩。眼睛:如空气中汽油蒸汽浓度较高时,可使用密封护目镜。皮肤:使用涂有聚乙烯脂的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冲洗器具。3.1.8急救吸入: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半卧位、吸氧,病情重者送医院治疗。对吸入汽油者,让患者咳嗽以便咳出一些汽油,并送医院诊治。皮肤: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彻底清除皮肤污染。眼睛:用清水冲洗。口服:用水充分漱口,给患者饮水约250ml,不可催吐;一切口才都应请医生治疗。3.1.9安全和处理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泄露时戴氧气呼吸器收集漏夜密封,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并转移到安全场所,防止汽油进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3.2泄漏物品堵漏和导入应急罐车3.2.1切断事故车辆所有电源;3.2.2对泄漏部分采用堵漏器强行堵漏;3.2.3对车载罐体进行静电消除;3.2.4打开事故车辆的人孔,把防静电软管插入罐车底部。利用防爆油泵把剩余汽油导入应急罐车内。3.2.5把现场被泄漏物品污染的水源,导入应急罐车;拉回公司应急储备罐内。3.2.6现场的可燃气体测试,测试后利用强力见机进行机械通风,通风效果消弱可燃气体的空气中的密度;通风到爆炸下限的3%。3.3罐车清洗油气浓度的排除步骤3.3.1清洗前的准备工作防护设施:施工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戴橡胶手套。消防设施:干粉灭火器、干沙现场环境:清退与施工无关的人员,切断一切电源和火种。3.3.2剩余油品输送完毕后,利用防爆工具打开人孔;3.3.3用防爆强力风机连接风管,导入罐体进行2小时强力排风;3.3.4做好可燃气体测试;3.3.5把现场被污染的水源导入罐车内一并运输到基地进行无公害处理。4、原油运输车应急处置4.1理化特性及危害4.1.1理化性质及用途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之间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60~3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还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原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生产各种油品等,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4.1.2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易燃,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危险。4.1.3健康危害石油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对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鲜石油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有: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睛流泪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增加。4.2安全措施4.2.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4.2.2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烟。4.2.3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场所内,应该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带有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4.2.4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4.2.5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4.2.6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4.2.7当进行灌装原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原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4.2.7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4.2.8保持容器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类物质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灌装时,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4.2.9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4.3应急处置4.3.1人员救援吸入: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观察呼吸。如果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考虑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时给吸氧,帮助通气。食入:禁止催吐。可给予1~2杯水稀释。尽快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尽快就医。冲洗之前应先摘除隐形眼镜。4.3.2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4.3.3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气产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洁净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体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备处理。雾状水能抑制蒸气的产生,但在密闭空间中的蒸气仍能被引燃。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二、油罐油品泄漏并着火在运输途中,因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罐体破裂、阀门失灵,原料油泄露及火灾时,驾驶员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快把车开置路边停车,押运员同时拨打应急小组组长电话,通报具体情况,如有人身伤亡或重大火灾时应及时拨打110、119报警,把受伤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并送往医院,并说明人员伤亡情况或火灾情况,然后拨打保险公司95518报警。驾驶员把车停稳后,应及时关闭泄露阀门,如果罐体泄露或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应及时用沙、土围提或灭火器扑救,放置事故扩大,在车周围20米处设置警示标牌,并疏散人员。应急小组接电话后应了解车辆的具体情况和地点,组织抢救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视情况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领导。三、氯气车辆途中泄漏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剌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3.214,标准状况下1个体积的液氯可汽化成484个体积的氯气。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1.1危险特性:氯本身不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对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1.2健康危害:氯为黄绿色具剧烈剌激性气体。氯气外溢经呼吸道吸入,遇水迅速生成次氯酸、盐酸和新生态氧,引起局部强烈剌激,导致支气管痉挛、化学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和肺水肿。1.3临床特征:氯气剌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剌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有少量干性罗音。轻度中毒: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双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X线胸片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症状加重,有轻度发绀、双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双肺弥漫性哮鸣音。X线胸片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沬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双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有的严重窒息,中、深度昏迷。可伴发气胸、纵隔气肿等。X线胸片示广泛的化学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1.4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造成污染,水吸收液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2、报告程序2.1液氯汽车罐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时,司机应立即向公司调度报告。2.2调度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了解、判断事故的大小及危害程度,根据《预案分级响应条件》,确定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指挥部或事故现场,夜间生产调度同时报告公司值班人员。2.3指挥部成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将事故情况按专业线条报告集团相关部门与政府专业管理部门。2.4事故如造成员工伤亡必须及时报告公司工会主要负责人,以使工会组织能履行有关职能,及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3、应急处理措施3.1罐车驾驶员、押运员报告当地公安部门、运输公司调度,并将车辆开到远离行人的安全地点,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报告时根据事故情况建议设定警戒区域。3.2当地公安部门组织无关人员向上风向疏散,通知下风向邻近作业人员佩带好防毒面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3运输公司调度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3.4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通知指挥部成员,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指令,联系相关部门前往事故现场增援。3.5罐车驾驶员、押运员佩带好防毒面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关紧槽罐进出口阀门,检查泄漏点,用压罩或专用抢修工具处理。4、人体伤害的现场急救措施4.1现场有吸氯者,抢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迅速将其转移到无氯气污染的安全地点静卧,将吸氯者的衣裤、钮扣及裤带松开,使其呼吸畅通。如衣服上吸附了氯气,为防止第二次污染,应及时更换衣服。如有可能,给予输氧。对于呼吸停止者,实行人工呼吸。4.2液氯冲入眼睛内,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用37度硼酸水冲洗,冲洗时间在25分钟以上,直至将眼睛内的氯气冲洗干净。4.3人体被液氯冻伤,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被冻伤的部位至少150分钟,在24分钟内,在患处涂上药膏,并用清纱布包扎。5、紧急处置5.1发生泄漏事故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5.2报警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5.3关阀、断源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5.4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5.4.1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寻找和抢救伤员,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5.4.2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氯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人员疏散、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5.4.3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5.5稀释降毒在泄漏点上风位置,用带架水枪以开花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喷射,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和减少有毒气体向空中排放。为了提高效果,可以在消防水中加入苏打粉或其他碱性物质。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设置隔离沟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6、现场洗消处理根据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7、现场恢复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进行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等。四、丙烯运输泄漏处置1、理化特性外观与气味: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pH值:无资料。熔点/凝固点(℃):-185相对密度(水=1):0.5沸点、初沸点和沸程(℃):-50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5饱和蒸汽压(KPa,25℃):602.88(0℃)燃烧热(KJ/mol):2049临界温度(℃):91.9临界压力(MPa):4.62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77闪点(℃):-108爆炸上限%(V/V):10.3自燃温度(℃):460爆炸下限%(V/V):2.4气味阈值:无资料。分解温度(℃):无资料。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易燃性:极易燃。急性毒性:大鼠吸入LC50(mg/m3):658000mg/m3/4h。吸入40~50%时,对小鼠、大鼠、猫和狗起麻醉作用;浓度为20~50%时,引起猫和狗心律不齐;在高浓度70%~80%时,猫和狗都能因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呼吸停止而迅速死亡。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小鼠吸入35%本品,20次,引起肝脏轻微脂肪浸润。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吸入,会起到麻醉。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对上呼吸道有刺激。2、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轻度麻醉作用。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流泪、咳嗽、胸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感觉异常、呕吐、眩晕、四肢无力、步态蹒跚、肌张力和肌力下降、膝反射亢进等。可有食欲不振及肝酶异常、严重中毒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直接接触液态产品可引起冻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事故响应: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安全储存:贮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废弃处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3、防护、急救措施3.1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防护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3.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意义。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轻度麻醉作用。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流泪、咳嗽、胸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感觉异常、呕吐、眩晕、四肢无力、步态蹒跚、肌张力和肌力下降、膝反射亢进等。可有食欲不振及肝酶异常、严重中毒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直接接触液态产品可引起冻伤。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4、消防措施特别危险性: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气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发生火灾时,可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扑救。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消防人员须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灭火时,消防人员须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5、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护工作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环境保护措施: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6、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配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储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宜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施和合适的收容材料。7、运输信息及废弃7.1运输管理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1077联合国运输名称:丙烯。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包装标志:易燃气体。包装类别:Ⅱ类。包装方法:钢制气瓶。海洋污染物:否。运输注意事项: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7.2废弃处置方法:—产品:废弃物用控制焚烧法处置。—不洁的包装:建议与生产厂商联系,将空的容器返还给生产商。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8、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3号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15098-200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20576-2006~GB20602-2006,不包括GB20600-2006)。《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剧毒化学品名录》: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五、烧碱运输管理1、特性1.1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pH值:强碱性熔点/凝固点(℃):318.4(NaOH含量≥99.5%)相对密度(水=1):2.12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390(NaOH含量≥99.5%)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20℃):0.13(739℃)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资料。自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下限%(V/V):无资料。气味阈值:无资料。分解温度(℃):无资料。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1.2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无资料。皮肤刺激或腐蚀:本品为强碱的高浓度水溶液,具有强碱性,对皮肤可造成严重的腐蚀和损伤。眼睛刺激或腐蚀:本品为强碱的高浓度水溶液,具有强碱性,对眼睛造成可严重的损伤。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生殖毒性:无资料。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吸入危害: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腐蚀眼、皮肤和呼吸道;吸入蒸汽引起咳嗽、咽喉刺痛、灼伤感、气短;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发红、疼痛、起泡;眼睛接触引起严重灼伤、眼睛发红、疼痛、视觉模糊。误服可造成口腔和咽喉灼伤、腹痛、咽喉和胸有灼烧感、恶心、呕吐、休克。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金属腐蚀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食入,操作后彻底清洗。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稀释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避免与酸类、两性金属等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溶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严禁与酸类、两性金属等混储。废弃处置:若可能回收使用。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3、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吸入蒸汽可引起咳嗽、咽喉刺痛、灼伤感、气短。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发红、疼痛、起泡。眼睛接触引起严重灼伤、眼睛发红、疼痛、视觉模糊。误服可造成口腔和咽喉灼伤、腹痛、咽喉和胸有灼烧感、恶心、呕吐、休克。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及时的医疗和特殊的治疗。4、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具有腐蚀性,对人体有害。遇高热可分解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强酸可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特殊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方向灭火。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5、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6、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与酸类、两性金属等接触。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酸类、两性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7、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2监测方法:火焰光度法。生物限值:无资料。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触其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8、废弃处置8.1废弃处置方法:—产品: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稀释后倒入废水系统。—不洁的包装: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后处置,清洗后的废水经中和处理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