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小康经济是建筑在小心侍候土地、尽力保持地力、使人们老是可以取资于地面上
培植的作物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到中国乡村里去观察的人,都很容易见到农民们怎样把土里长
出来的,经过了人类一度应用之后,很小心地重又回到土里。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
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甚至当生命离开了躯壳,这臭皮囊还得入土为安,在什么地方出生
的,回到什么地方去。
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
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些依赖矿产来维持生活的人看来是迂阔的。海外的华侨可以劳苦终日,
一文一文地储蓄了寄回家乡,死后还要把棺材遥远地运回去安葬;那种万本归源的办法是西洋
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自己就有一个老祖,中了举,派
到云南去做官,受不住瘴气,死在任所。他的弟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跋涉长途去运柩回吴江,
经了好几年,遇着各种困难,完成这在现代文化中认为毫无必要的使命,但在我们家谱上却大
书特书,认为是历代事业中最伟大的一课。这类事情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值得我们细加思索
的。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
从社会上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样,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乡下人
为孩子提名,最普通的是“阿根”,人也有根的,个人不过是根上长出的枝条。他的茂盛来自
这个根,他的使命也在加强这个根。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资料、供给他教育文化的社会,小
至一家一村,大至一乡一国。唯有根固的枝叶才能茂盛,也只有枝叶茂盛的根才能固。不论是
人才还是物资,如果像采矿一样只取不回,经过一个时期这地方必定会荒芜。取与回的循环可
以很广,很复杂,但是却不能转不过来。循环越大,水准越高;但是能维持任何水准,必须有
个循环。采矿式的消耗,性质上是自杀的,自杀可以慢性,但终必有枯竭的时限。一个健全的
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
(摘编自费孝通《损蚀冲洗下的乡土•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
材料二:
大半个世纪前,费孝通曾用“乡土中国”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
并精辟地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然而,昔日的“乡土中国”在城镇化和
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似乎离人们渐行渐远,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背后是乡村社会成片地、急剧
地消失。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们平均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委会,平均每天
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纵观各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农村的衰落乃至终结是进入城市时代经
历的普遍现象或规律,但像中国这样规模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深的案例尚属
罕见。
后乡土中国的去乡土性与近现代性实质上是相伴而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与
城市化进一步弱化了农民对土地的情结。乡土社会里,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
是变态。后乡土中国恰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大量人口为寻求农业以外的谋生机会而选择向城
市流动,从而频繁地出入乡村。过去五年间,全国农民工数量以年均3.9%的速度持续增加,
外出农民工占总量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左右。这些规模庞大的群体“候鸟式”往返于城乡之
间,是造成后乡土中国高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此外,高流动性还表现在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
梯度选择上,返乡农民受家庭经济实力的限制往往会先从农村迁移到乡镇,待经济进一步好转
再迁移到县城,甚至区域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而原先的农村宅基地则多半处于荒废状态。
(摘编自李迎成《后乡土中国——审视
城市时代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
材料三:
农业生产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本。从生活角度来观察农业生产行为,可以称之为“农
活”。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与动植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创造性劳作中对生活真谛的体悟。因
此,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其独特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完整的人”的设计与
培养。然而,现代化的魔力、经济利益的驱使正挑战着祖辈固守的农耕传统。那些没有经济价
值或低产的品种被迅速淘汰,如何利用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为
了达到这个目的,传统的农耕技术被摒弃,顺应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农耕制度被现代化工具和技
术改写。大棚技术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周期,嫁接技术让小果实植物长出硕果,激素饲
料缩短了家禽、家畜的出栏时间。这种生产方式的革新,改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人们对科技的笃信与虔诚,也使农事信仰对人的约束与规范日趋松弛。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传
统耕作制度中所蕴涵的生态文化观已明显淡化,农耕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几乎是空白,迫于生
计外出打工使他们游走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丧失了与自然和农业接触的机会。他们不再是农业
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为的是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的机械化相比,传统的农业
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有些已经落伍了,但它们所蕴含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巧用自然规律的发
展理念却是我们一定要存留的。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
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
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另一半文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
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之根。
(摘编自孙庆忠《乡土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保持地力是指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将从土地中获取的重新还给土地。
B.落叶归根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它维持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有机循环。
C.土地情结弱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宅基地荒废都是去乡土性的表现。
D.现代农业技术极力追求经济价值,传统的生态文化观和农耕经验已被摒弃。
【解析】A项“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错,材料一说的是“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
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可见,原文说的是人的生命只是地力有机循环的一环,
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但是并不是说人不依靠土地维持生命。B项“它”指代错误,由材料
一”那种万本归源的办法是西洋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可见,维持了中国乡
士社会的有机循环的是万本归源,而不是落叶归根。D项“极力追求”错,材料三“如何利用
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可见,原文只是说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脱
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并不是说现代农业技术极力追求经济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农村人口一味放弃土地涌向城市,这于乡土社会来说是一种采矿式的消耗。
B.农村的衰败是城镇化的普遍结果,这也反映了现代性与乡土性之间的矛盾。
C.孩子们不了解有哪些应季的水果蔬菜,与技术对农耕制度的改变不无关系。
D.外出务工者的增多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解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错。材料三是“如果我们的子孙丧失了对这些生产、
生活经验的传承能力,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疏离。就此而言,保护农业文化遗
产表面上是保存农村文化,保留和城市文化相对应的另一半文明,更为长远的意义则在于存留
现在的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这是农耕民族生存与发展之根”,可见,原文只
是说外出务工者的增多不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说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的一项是(3分)(B)
A.《诗经・米莒》篇描写妇女边采米营边唱歌的场面,展现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B.京西涧沟村,凭借明清以来的庙会文化和玫瑰花的采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
C.“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们崇尚的许多美好品质都在农业劳动中形成。
D.经历过完整的春种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粮食,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解析】“京西涧沟村,凭借明清以来的庙会文化和玫瑰花的采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业”的做法体现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能体现“综合的人性”,所以不能证明“农业劳动
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
4.材料一围绕“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展开论述,请梳理其论述思路。(4分)
答:首先,从人与地的物质联系(从“地力”角度入手),论述人与土地的有机循环;其
次,以海外华侨落叶归根、乡里老祖运柩还乡为例,从人与土地(故乡)的情感联系进一步证明
其自然的有机循环;最后,以根与枝叶为喻,用采矿作类比,从人与社会的生命联系,得出结
论:一个健全的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
5.2020年9月,教育部要求“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
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要求的现实意义。(6分)
答:①农业劳动充满“综合的人性”,有助于培育完整的人。②提供与自然和农业接触
的机会,存留与自然和谐相处、巧用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③传承农业生产生活经验,留存现
代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的联系。④建立人和土地的联系,维持有机循环,在现代化与城市
化背景下强化土地情结。.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马走进屠场
萧红
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
的动物。
王婆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
大树林子里有黄叶回旋着,那是些呼叫着的黄叶。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树棵,仿佛是
关落下来的大伞。凄沉的阳光,晒着所有的秃树。田间望遍了远近的人家。深秋的田地好像没
有感觉的光了毛的皮革,远近平铺着。夏季埋在植物里的家屋,现在明显地好像突出地面一般,
好像新从地面突出。
深秋带来的黄叶,赶走了夏季的蝴蝶。一张叶子落到王婆的头上,叶子是安静地伏贴在那
里。王婆驱着她的老马,头上顶着飘落的黄叶;老马,老人,配着一张老的叶子,他们走在进
城的大道。
王婆她自己想着:一个人怎么变得这样厉害?年青的时候,不是常常为着送老马或是老牛
进过屠场吗?她寒颤起来,幻想着屠刀要像穿过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脱落了!
她茫然晕昏地停在道旁,头发舞着好像个鬼魂样。等她重新拾起短枝来,老马不见了!它
到前面小水沟的地方喝水去了!这是它最末一次饮水吧!老马需要饮水,它也需要休息,在水
沟旁倒卧下了!它慢慢呼吸着。王婆用低音、慈和的音调呼唤着:“起来吧!走进城去吧,有
什么法子呢?”马仍然仰卧着。王婆看一看日午了,还要赶回去烧午饭,但,任她怎样拉缰绳,
马仍是没有移动。
王婆恼怒了!她用短枝打着它起来。虽是起来,老马仍然贪恋着小水沟。王婆因为苦痛的
人生,使她易于暴怒,树枝在马儿的脊骨上断成半截。
又安然走在大道上了!经过一些荒凉的家屋,经过几座颓败的小庙。一个小庙前躺着个死
了的小孩,那是用一捆谷草束扎着的。孩子小小的头顶露在外面,可怜的小脚从草梢直伸出来;
他是谁家的孩子睡在这旷野的小庙前?
屠场近着了,城门就在眼前;王婆的心更翻着不停了。
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马,为了耕种,伤害得只有毛皮蒙遮着骨架。现在它是老了!秋
末了!收割完了!没有用处了!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
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
王婆的心自己感觉得好像悬起来;好像要掉落一般,当她看见板墙钉着一张牛皮的时候。
那一条小街尽是一些要坍落的房屋;女人啦,孩子啦,散集在两旁。地面踏起的灰粉,污没着
鞋子,冲上人的鼻孔。孩子们抬起土块,或是垃圾团打击着马儿,王婆骂道:“该死的呀!你
们这该死的一群。”
这是一条短短的街。就在短街的尽头,张开两张黑色的门扇。再走近一点,可以发见门扇
斑斑点点的血印。被血痕所恐吓的老太婆好像自己踏在刑场了!她努力镇压着自己,不让一些
年青时所见到的刑场上的回忆翻动。但,那回忆却连续的开始织张:一个小伙子倒下来了,一
个老头也倒下来了!挥刀的人又向第三个人作着势子。
仿佛是箭,又像火刺烧着王婆,她看不见那一群孩子在打马,她忘记怎样去骂那一群顽皮
的孩子。走着,走着,立在院心了。四面板墙钉住无数张毛皮。靠近房檐立了两条高杆,高杆
中央横着横梁;马蹄或是牛蹄折下来用麻绳把两只蹄端扎连在一起,做一个叉形挂在上面,一
团一团的肠子也搅在上面;肠子因为日久了,干成黑色不动而僵直的片状的绳索。并且那些折
断的腿骨,有的从折断处涔滴着血。
在南面靠墙的地方也立着高杆,杆头晒着在蒸气的肠索。这是说,那个动物是被杀死不久
哩!肠子还热着呀!
满院在蒸发腥气,在这腥味的人间,王婆快要变做一块铅了!沉重而没有感觉了!
老马——棕色的马,它孤独地站在板墙下,它借助那张钉好的毛皮在搔痒。此刻它仍是马,
过一会它将也是一张皮了!
一个大眼睛的恶面孔跑出来,裂着胸襟。说话时,可见他胸膛在起伏:“牵来了吗?啊!
价钱好说,我好来看一下。”
王婆说:“给几个钱我就走了!不要麻烦啦。”
那个人打一打马的尾巴,用脚踢一踢马蹄;这是怎样难忍的一刻呀!
王婆得到三张票子,这可以充纳一亩地租。看着钱比较自我安慰些,她低着头向大门走去,
她想还余下一点钱到酒店去买一点酒带回去,她已经跨出大门,后面发着响声:“不行,不
行,……马走啦!”
王婆回过头来,马又走在后面;马什么也不知道,仍想回家。屠场中出来一些男人,那些
恶面孔们,想要把马抬回去,终于马躺在道旁了!像树根盘结在地中。无法,王婆又走回院中,
马也跟回院中。她给马搔着头顶,它渐渐卧在地面了!渐渐想睡着了!忽然王婆站起来向大门
奔走。在道口听见一阵关门声。
她哪有心肠买酒?她哭着回家,两只袖子完全湿透。那好像是送葬归来一般。
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那个使人
取了钱走去。
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
(选自《生死场》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小孩被弃尸于颓败的小庙前,反映出这是一个贫穷、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展现出
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苦楚。
B.板墙钉着的一张牛皮、门扇斑斑点点的血印使王婆感到惊恐,她为老马的命运揪心,
内心痛苦、自责却又无可奈何。
C.王婆拿到钱准备离开,老马又跟在她身后,想跟她回家,表现出人与马之间的温情,
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
D.王婆受到地主的压榨,生活过得十分的拮据,为了缓解生活带来的压迫,不得不将老
马卖给屠夫来换取一些钱财。
【解析】“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说法错误,原文主要表现出人与马之间的温情,
并没有讲到人与人之间的冷酷。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XB)
A.小说开头采用有限视角展开叙述,逐步呈现“老马走进屠场”的过程,吸引读者深入
地感受老马的悲惨命运。
B.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颓败、凄冷、肃穆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痛苦、悲怆的内
心,暗示着人物命运。
C.小说虚写“屠场”,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同时运用象征手法,真实表现了在地主阶
级压迫下农民的生存环境。
D.小说语言朴实清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人物心理的刻画,生命卑微状态的描述,使
得作品充满了悲悯情怀。
【解析】A项“小说开头采用有限视角展开叙述”说法错误,应该是全知视角。C项“小
说虚写‘屠场'”错误,应为实写。D项“小说语言朴实清新”错误,写的是旧时代贫民的悲
剧命运,并不清新。
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王婆的形象。(4分)
答:①王婆是一个生活穷困,被逼着卖马交租税,无奈看不到希望的农村底层妇女形象。
②慈爱:对老马的爱,王婆用低音、慈和的音调呼唤。③善良:想到老马要被杀,内心不忍,
很痛苦,最后是哭着回家。④易怒:因为苦痛的人生,王婆易于暴怒,用树枝抽打马儿。_
9.文末写道“王婆半日的痛苦没有代价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请结合
文本探究这句话的意蕴。(6分)
答:①“半日的痛苦”指老马辛劳一辈子,最后却免不了被杀剥皮,在这半日中,王婆
内心很痛苦;但是卖马换来的三张票子,刚到家就被地主的使人取走了,所以说王婆半日的痛
苦没有代价了。②“一生的痛苦”指王婆辛苦一辈子也不过如老马畜生一般活着,付出了痛苦
而没有任何回报,最后也难逃一死,所以说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没有代价的。③反映了那片
土地上农民的贫穷与辛酸生活,一种几乎令人绝望的生存状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嘉沧,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沧故家贫,带且埃。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授检讨。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学要。嘉淹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上
召诸大臣示之,且曰:“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侍,徐对曰:“嘉渣诚狂,然臣
服其胆。”上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胆。''擢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迁祭酒,命在南书房
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期满引见,嘉沧言镐等皆可用;上诘之,又言从仁实不堪用。上乃
大怒,斥嘉渝反覆欺罔,夺职,交刑部治罪,当挟诈欺公律拟斩.上语诸大臣日:”孙嘉沧
太慈,然不爱钱。”命兔罪,在?哥银库效力行走。嘉沧出狱,径诣库。果亲王允礼时领户部,
疑嘉海故大臣,被黜,不屑会计事;又闻蜚语谓嘉淡沽名,收银皆不足。乃莅视,嘉渣方持衡
称量,与吏卒杂坐均劳苦。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覆之,无丝毫赢结。事上闻,上愈重嘉鹿
十二年,命署河东盐政。
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嘉沧来京,以侍郎候补。迁刑部尚书,总理乌于箪事。河南郑
州有疑狱,命使者往勘,仍不得实。上命嘉沧往讯,得其冤状,十余人尽脱之。
乾隆三年四月,迁吏部尚书,仍兼管刑部事。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劾总河朱藻贪劣误工,
命偕尚书讷亲往鞫,得实,论如律。十月,授直隶总督。时畿辅酒禁甚严,罹法者众。嘉沧疏
言:“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民生计,而滋扰乃至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
疏上,诏弛禁。
十七年,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卒,年七十有一,谥文定。
嘉沧居官为八约,曰:“事君驾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
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用以自戒。既以直谏有声,乾隆初,疏匡
主德,尤为时所慕。四年,京师市井传嘉沧疏稿论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高宗谕步军统
领、巡城御史严禁。十六年,或又传嘉沧疏稿斥言上失德有五不可解、十大过,云贵总督硕色
以闻。命求所从来,遣使者督澈。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
宗知无与嘉渝事誉丕替嘉渝益.包抑2一尝著书述《春秋》义,自以为不足,毁之。
(节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渔事/眷不
替/嘉渔益自抑
B.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渔事/眷不
替/嘉渔益自抑
C.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渔事/眷不
替/嘉渔益自抑
D.转相连染/历六省/更三岁/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高宗知无与嘉渔/事眷不
替/嘉澄益自抑
【解析】“乃坐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罪至死”的意思是才判定是江西卫千总卢鲁生假
托孙嘉洽名义伪造文稿犯罪,判处死刑。“坐"意为“判罪”,作谓语。“伪为”意为“伪造
文稿”,“江西卫千总卢鲁生伪为''作宾语,而“罪至死”意为“判处死刑”。所以应在“伪
为”和“罪至死”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A、C两项。“高宗知无与嘉凌事”意为高宗得知不
关孙嘉没事。“高宗”作主语,“知”作谓语,“无与嘉洽事”作宾语,故应在“事”之后停
顿,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耕读,指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耕读传家”、耕
读结合为价值取向,他们以农庄主、隐士、政府官员为主。
B.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所以称为封事。另
有“封章”一词,也指密封的奏章。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
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D.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
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解析】“而非教育行政机构”错。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孙嘉渔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有人说孙嘉渔收银入库时分量不够。果亲王视察,见孙
嘉澄和下吏仆役同样辛苦出力,且亲自称量,经核查所传为虚。
B.孙嘉渔能力出众,善断难案。河南有疑难案件,朝廷派使者查勘,不能查明真相。皇
帝指派孙嘉澄前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
C.孙嘉澄洞察民情,为民请命。国都及附近实行禁酒令,执行很严,犯法入罪的人很多。
孙嘉渔上疏说:酒关系到民生,不应该禁酒。皇帝下诏解除这项禁令。
D.有人假托孙嘉渔名义散布攻击皇帝失德的言论。经过最终调查得知,此事与孙嘉渔无
关,但是孙嘉渔还是采取了“无则加勉”的态度。
【解析】“孙嘉洽上疏说:酒关系到民生,不应该禁酒”原因错误。原文,“嘉洽疏言:
孟子曰君子不以所养人者害人,本为民生计,而滋扰乃至此,则立法不可不慎也'”,据此分
析,孙嘉洽认为禁酒本是为百姓着想,现在反而滋扰百姓,所以不应该禁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乃大怒,斥嘉渔反覆欺罔,夺职,交刑部治罪,当挟诈欺公律拟斩。(4分)
译文:皇帝于是大怒,斥责孙嘉渔言辞前后矛盾欺骗蒙蔽皇上,削除他的官职,交给刑
部治罪,判处他挟私欺诈朝廷,依照法律建议处斩。
(2)询所收银,则别置一所,覆之,无丝毫赢细。事上闻,上愈重嘉渔。(4分)
译文:问到他收纳的银两,原来另放一处,认真核查,发现没有丝毫多余或不足。把实
情上奏皇帝后,皇帝更加器重孙嘉渔。一
14.乾隆皇帝登基4年,孙嘉澄两触龙颜,试概括原因及结果。(3分)
答:①孙嘉一上书陈事被视为狂妄,经朱轼劝解皇帝气消,擢国子监司业。②孙嘉渔在
方从仁的任用上意见矛盾,被视为欺君罔上,后免罪,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一
参考译文:
孙嘉沧,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嘉沧家原本贫穷,他边耕种边读书。康熙五十二年成为进
士,改任庶吉士,得到检讨职务。世宗刚即位时,下令众臣都可以给皇帝写秘密奏章。孙嘉海
上疏禀奏三件事:请求皇帝亲睦自家亲属,停止施行捐款买官的措施,裁撤在西部的军力。皇
帝召集诸位大臣,将奏章拿给大家看,继而说道:“翰林院竟然容留这样轻狂的士子吗?”大
学士朱轼陪侍在皇帝身旁,缓缓回答道:“孙嘉沧的确狂妄,不过我佩服他的胆量。”皇帝过
了好一会儿笑着说:“我也佩服他胆大。”提拔孙嘉沧为国子监司业。雍正四年,升任国子监
祭酒,让他当值南书房行走。教习宋镐、方从仁等任职期满受到皇帝接见,孙嘉海进言说宋镐
等人都可以重用;皇帝深入追问孙嘉沧,他又说方从仁实在难当大任。皇帝于是大怒,斥责孙
嘉沧言辞前后矛盾欺君罔上,削除他的官职,交给刑部治罪,判他挟私欺诈朝廷,依照法律建
议处斩。皇帝对众大臣说:“孙嘉海太愚直,不过他不贪求钱财。”下令免除他的罪责,让他
在户部银库效力行走。孙嘉沧出狱后,径直到户部银库当值。果亲王允礼当时兼管户部,疑心
孙嘉海原是大臣,遭受贬黜,会不屑于从事财务杂事;又听流言说孙嘉凌沽名钓誉,收银入库
时不认真导致分量都不够。果亲王于是到场视察,只见孙嘉凌正手执衡器称量,跟下吏仆役杂
坐在一起,跟他们同样辛苦出力。问到他收纳的银两,原来另放一处,认真核查,发现没有丝
毫多余或不足。把实情上奏皇帝后,皇帝更加器重孙嘉沧。雍正十二年,下令他代理河东盐政。
雍正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召孙嘉凌来京,以侍郎身份候补。升任刑部尚书,统管国子
监事务。河南郑州有疑难案件,朝廷派使者前去查勘,还是不能查明真相。皇帝指派孙嘉渝前
去审理,查明其中冤情,使十多个人全都免罪。
乾隆三年四月,改任吏部尚书,仍然兼管刑部事务。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
婪卑劣耽误工程,朝廷派孙嘉沧与尚书星讷亲身前去审理,查明实情,依照法律治罪。十月,
孙嘉海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当时国都及附近一带实行禁酒令,执行得特别严厉,犯法入罪的人
很多。孙嘉渝上疏道:“孟子说'君子不拿养活人的东西来加害人',禁酒本来是为百姓生活
着想,反而滋扰百姓到如此地步,由此看来设立法令不能不慎重考虑啊。”奏章呈给皇帝之后,
皇帝下诏解除这项禁令。
十七年,再次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十八年十二月,孙嘉沧去世,终年七十一
岁,赠谥号为文定。
孙嘉凌任官设定八条守则,这就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与同僚相处礼貌尊重而
不自高自大,避让争权夺势之处,建功立业而不沽名钓誉,办事务求善始善终不留尾巴,语言
简明删除冗词赘句,自守本分不结党营私,支出收入要清楚节俭。”他用这八条守则来警戒自
己。他早就已经凭直言劝谏得到赞誉,乾隆年初,他上疏匡正皇帝治理天下的伦理道德,更是
得到当代人的敬慕。四年,京师市民中传播孙嘉沧上奏弹劾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的抄录
稿件,高宗下令让步军统领、巡城御史严禁传播。十六年,有人又在传播孙嘉沧上奏斥责皇帝
无道,说皇帝存在“五不可解、十大过”缺陷的抄录稿件,云贵总督硕色把这事报告了皇帝。
皇帝下令追查事情根由,派出使者监理审查。事情辗转牵连,涉及六省,用了三年时间,才判
定是江西卫千总卢鲁生假托孙嘉沧名义伪造文稿犯罪,判处死刑。高宗得知不关孙嘉沧事,加
恩不贬黜孙嘉沧,孙嘉沧更加自我警戒。他曾经著书阐述《春秋》的义理,自己感到立论有缺
陷,就将自己的著作销毁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怔。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崎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
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絮
帽”与“挂铜锌”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
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
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披絮帽’与'挂铜铳'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不准确,诗人选择了山头、
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
“挂铜铳”(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诗人以“挂铜铤”喻“树头初
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故选B。
16.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①比喻、拟人。用“披絮帽”与“挂铜与”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拟人,赋予
“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②远近结合。颔联描
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③动静结合。“竹篱短”“沙
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
美好怡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用“披絮帽”与“挂铜铤”分别比喻
“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山岭上白云笼罩,就像戴上了一顶棉絮做成的帽子,树梢上的
初升的太阳就像挂着的铜盘一般,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
“知”我,桃花含“笑”,这是拟人手法,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
风”“桃花”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形象传神。远近结合。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描写远景。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
美好和生机。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
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
篱。"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
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动
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杨万里的《插秧歌》中J笠是兜婺蓑是甲一,一雨从头上湿到胛”运用比喻的手法点
明雨中抢插的情景,写出了农事的紧张和农家的艰辛。
(3)《米营》一诗中,“采采米甘,..薄言祜之。采采米苜,薄言襁之”是对收工时满
载而归的叙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
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
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o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
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
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
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
的田野和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
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
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
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
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
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肝胆相照颠沛流离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B.肝胆相照颠沛流离满目疮痍呕心沥血
C.相濡以沫羁旅漂泊满目疮痍呕心沥血
D.相濡以沫羁旅漂泊童山濯濯处心积虑
【解析】第一空,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相濡以
沫: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语境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风范,没有提
到困难处境,也不是双方。故应用“肝胆相照”。第二空,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
离散,现在一般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羁旅漂泊:是比喻漂流异乡,没有一个固定的家。
语境指“灾荒战乱中的百姓”,故可用“颠沛流离”。第三空,童山濯濯:意思是光秃秃的山
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满目疮痍:意思是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语境指战乱中的景象,与“荒芜的田野”搭配,故可用“满目疮痍”。第四空,处心积虑:经
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机。呕心沥血:呕,吐;沥,滴。形容赛尽心血和精
力。语境指“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与“甘于奉献”等搭配,故应用“呕心沥血”。
19.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XB)
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
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藤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
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
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
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
【解析】由原文“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
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可知这里冒号表解释说明。A项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提到
的“三个有余,三个不足”°B项冒号表提起下文。C项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错觉”。
D项冒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句的“两条路”。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
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田畴”的平
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③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
下”、“颠覆世界权威”与“专注田畴”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
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一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普的对象几乎是所有人,从幼童到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施工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乙方为甲方提供财务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供应链融资合同融资额度与还款方式说明
- 2024医疗器械公司与研发团队合作协议
- 2024年度技术服务与授权合同
- 2024婚姻担保协议合同
- 2024建筑的装饰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度版权出租合同详细条款及其标的
- 2024年居住房屋买卖合同
- 画小鸡课件教学课件
- ZX7系列手工焊机说明书
- 解放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 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大树的故事|冀美版
- 现场变更工程量确认单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供应商审厂管理规定
-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 汽车租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6-7高原弥散式氧气机说明书
- 重金属废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工艺处理的原理
- 研究生课程《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