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下降〖答案〗B〖祥解〗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水分、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K+主要位于细胞内,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离子,C正确;D.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HCO3-、HPO42-等缓冲物质的存在,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D正确。2.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答案〗C〖祥解〗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析】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A正确;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阴离子内流,进而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表现为抑制作用,B正确;C、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进而增强了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即药物W不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的,C错误;D、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因此,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D正确。故选C。3.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它们能调控躯体运动,一般不受意识的控制C.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数量远大于神经元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瞳孔和血管都收缩,心跳加快〖答案〗C〖祥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析】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它们一般调控内脏器官等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错误;C、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数量远大于神经元,C正确;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出现瞳孔扩张,血管收缩以及心跳加快的现象,D错误;故选C。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①激素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的②巨人症和呆小症是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TRH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④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⑤生长激素通过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促进身体的发育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祥解〗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侏儒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是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详析】①蛋白质类激素一般不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起作用,①错误;②巨人症和呆小症分别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②错误;③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③正确;④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例如可作为感受器或神经中枢,可分泌抗利尿激素,④正确;⑤生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并不能提供能量,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两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5.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灭活醛固酮的功能减退,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醛固酮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进行相互交换D.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答案〗A〖祥解〗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小分子激素,受体在细胞膜内,醛固酮与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递质复合物后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弱对钾离子的重吸收作用。【详析】A、醛固酮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B、醛固酮含量升高造成Na+、水潴留,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从其它液体吸水增多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组织水肿发生时,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子仍然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相互交换,只是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子数会更多,C正确;D、醛固酮属于皮质激素,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正确。故选A。6.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代表散热量,虚线代表产热量B.ab阶段,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C.be阶段,骨骼肌战栗、皮肤中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使体温升高,进而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D.de阶段,对处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建议采用加盖棉被“捂汗”的方式来降低体温〖答案〗D〖祥解〗由题意可知,某些病原体会引起机体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在该过程中,产热量先增加后减少,散热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故虚线表示产热量,实线表示散热量。【详析】A、致热原会导致产热增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故虚线表示产热量,实线表示散热量,A正确;B、ab段,机体的产热与散热相等,体温正常,在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B正确;C、be段,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多,皮肤中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C正确;D、de段,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不能加盖棉被,这样不利于散热,不利于降温,D错误。故选D。7.为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家兔(性别决定为XY型)胚胎生殖系统分化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其外生殖器表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外生殖器表现处理不做摘除手术进行摘除手术甲组雄性雌性乙组雌性雌性A.甲组、乙组幼兔的性染色体组成都为XXB.手术摘除未成熟的组织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C.实验结果验证了发育出雌性器官需要来自组织提供的激素信号D.若摘除甲组组织的同时给予适量睾酮刺激,则会发育出雄性外生殖器官〖答案〗D〖祥解〗性激素可根据雌雄不同,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详析】A、不做摘除手术甲组表现为雄性则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一组表现为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A错误;B、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手术摘除未成熟的组织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错误;C、实验结果验证了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组织提供的激素信号,C错误;D、据实验结果可知,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雄性激素的刺激,所以若摘除甲组组织的同时给予适量睾酮刺激,则会发育出雄性外生殖器官,D正确。故选D。8.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研究发现,一些感染柯萨奇B型病毒的患者会诱发糖尿病,柯萨奇病毒能使机体产生与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C.柯萨奇B型病毒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D.柯萨奇B型病毒在胰岛B细胞内增殖,导致其裂解而不能合成胰岛素,从而诱发糖尿病〖答案〗D〖祥解〗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也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它的功能是:促进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等组织细胞变成脂肪;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详析】A、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能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B、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细胞免疫,B正确;C、原本细胞毒性T细胞是针对柯萨奇病毒,同时也会识别胰岛B细胞,可推测萨奇B型病毒的表面可能具有与胰岛B细胞结构十分相似的物质,C正确;D、柯萨奇病毒感染诱发的糖尿病与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损坏胰岛B细胞有关,不是病毒导致胰岛B细胞的裂解,D错误。故选D。9.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能对肿瘤细胞起作用,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详析】A、PD-Ll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C、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故选C。10.乙烯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作用,科学家认为有以下两种原因:①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②乙烯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为了弄清原因,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胚芽鞘甲弯曲程度大于乙,则说明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运输B.若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则说明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C.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的抑制作用就越强D.能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答案〗D〖祥解〗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胚芽鞘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细胞伸长的作用,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共同调节细胞的伸长。乙烯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作用,若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则生长素的含量会偏低;若阻碍生长素的运输,则生长素的含量正常。【详析】A、若胚芽鞘甲曲程度大于乙,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A错误;

B、若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则乙烯抑制了生长素的运输,B错误;C、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促进作用就越强,C错误;D、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生长素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D正确。故选D。11.高等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中不含光合色素,萌发的种子在合成光合色素之前不能接受光信号B.“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生长素沿平衡石细胞中淀粉体沉降的方向运输C.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D.植物体内,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答案〗A〖祥解〗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②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析】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某些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这说明萌发的种子在合成光合色素之前就能够接受光信号,A错误;B、“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正确;C、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D、植物体内,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A。12.下图为寄生、捕食对某地区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影响,不考虑迁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B.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C.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D.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一定下降〖答案〗D〖祥解〗根据曲线分析,二代棉铃虫在从卵到三龄期,寄生很低,捕食率逐渐增加;三龄期以后,寄生率迅速增加,捕食率逐渐下降。【详析】一龄期二代棉铃虫寄生率约为0,影响一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捕食,A项正确;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捕食率约为0,影响五龄期二代棉铃虫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寄生,B项正确;种间斗争形式包括寄生、捕食和竞争,影响各发育期总死亡率的生物因素除寄生、捕食外还有竞争等,C项正确;种群数量是否增加决定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总死亡率大于50%时,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不一定下降,D项错误。13.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时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均为增长型B.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C.t3时甲、乙种群的数量相同,甲种群的密度始终受到乙种群的制约D.t5—t6时间段影响乙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t2和t5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2值,t4和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析】A、t2时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均为增长型,A正确;B、甲乙曲线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均为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C、t3时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相同,但种群数量不一定相同,t2之前甲种群的密度不受乙种群密度的制约,C错误;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t5—t6时间段乙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影响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D正确。故选C。14.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答案〗A〖祥解〗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互不侵犯,和平共处。双方互利,但双方离开后,都能各自生存,称为“原始合作“。在生态学中,原始合作是指两个物种相互作用,对双方都没有不利影响,或双方都可获得微利,但双方通常依赖性很强。【详析】A、上述信息表明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即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C正确;D、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D正确。故选A。15.2023年度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的目标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B.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可以组成一个群落C.树上不同位置的黄鹂鸟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答案〗D〖祥解〗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火山爆发,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详析】A、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结构,A错误。B、群落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所以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不能组成一个群落,B错误;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黄鹂鸟巢,他们属于一个种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鸟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脑脊液不属于细胞外液B.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C.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D.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B〖祥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通过细胞外液才能排出体外。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详析】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由题意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B错误;C、内环境的pH之所以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因此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等离子有关,C正确;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AB。17.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注射到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C.④组不能完全排除神经对胰液分泌的调节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答案〗BD〖祥解〗分析实验: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析】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B、根据对照可知,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B正确;C、④组通过取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提取液来彻底排除神经反射对胰液分泌的影响,C错误;D、该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故存在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BD。18.对玫瑰花粉产生过敏性哮喘的病人,见到人造玫瑰花时也会出现哮喘,这种现象称为条件性免疫反应。此现象符合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玫瑰花粉是条件刺激,引起哮喘的人造玫瑰花是非条件刺激B.该条件性免疫反应会消退,是因为两种刺激之间失去了联系C.此结果表明免疫反应受到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影响D.尽量避免接触玫瑰花粉和人造玫瑰花是预防该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措施〖答案〗AB〖祥解〗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详析】A、玫瑰花粉产生过敏性哮喘的,故玫瑰花粉是非条件刺激,人造玫瑰花中无玫瑰花粉,但能引起哮喘,故人造玫瑰花是条件刺激,A错误;B、条件反射建立后的维持,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故该条件性免疫反应会消退,不是因为两种刺激之间失去了联系(两种刺激本身没联系),B错误;C、看到人造玫瑰花引起哮喘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该结果可表明免疫反应受到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影响,C正确;D、对于过敏人群来说,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结合题意,尽量避免接触玫瑰花粉和人造玫瑰花是预防该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措施,D正确。故选AB。19.图甲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甲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B.图乙中c、d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C.图乙中f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D.图乙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答案〗ACD〖祥解〗生长素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详析】A、具有顶芽的植株,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缓慢,生长1cm所用的时间长,图甲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A正确;B、图乙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但不能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B错误;C、图乙中f点对应生长素浓度有抑制作用,而根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起抑制作用,C正确;D、图乙中e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因此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正确。故选ACD。20.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B.图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如将图3利用在渔业生产上,在E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调查喜鹊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答案〗ABD〖祥解〗题图分析:图1表示喜鹊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其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达到K值;图2表示喜鹊种群增长速率曲线,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与图1A点相同;图3表示喜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曲线,其中E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F点达到K值;【详析】A、图1表示喜鹊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其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3表示喜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曲线,其中E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B、由图示可知,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B正确;C、如将图3利用在渔业生产上,在F点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错误;D、调查喜鹊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要用标记重捕法,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图1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同时受到___和___两种信号分子的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体内胰岛素水平上升,一方面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___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2)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功效___(升高/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持续的高血糖又进一步刺激胰岛素分泌,这种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症状原因可能是___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3)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FGF1)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展开了相关研究,以期为治疗II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实验结果如图2、3所示。图2的实验结果说明___。综合上述信息,请推测FGF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是FGF1可通过促进___,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答案〗(1)①.葡萄糖

②.神经递质③.肝糖原分解(2)①.降低②.胰岛素受体受损(或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的结构异常)(3)①.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②.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或促进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受体合成,增加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等)〖祥解〗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1)据图1可知,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和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2)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而Ⅱ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是出现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功效降低,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或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的结构异常)等导致胰岛素无法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因而血糖水平居高不下,而持续的高血糖又进一步刺激胰岛素分泌,形成恶性循环。(3)①图2结果显示FGF1的使用能使血糖水平降低,而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的联合使用,却未能使血糖水平下降。说明使用FGF1可使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血糖浓度降低,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时必须依赖胰岛素。②图3结果显示随着FGF1浓度的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胰岛素浓度下降并接近正常值。综合上述信息,可知FGF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或促进信号传导,促进胰岛素受体合成,增加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等),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功效,改善胰岛素抵抗。22.Ⅰ.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1)HPV携带的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图1中甲是____细胞。(2)图1所示过程不能直接杀死HPV,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和[E]____,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Ⅱ.如图3表示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回答下列问题:(3)图3过程说明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____性。(4)应激状态下,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答案〗(1)①.抗原②.细胞毒性T细胞(2)①.抗原呈递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③.B细胞④.浆细胞⑤.记忆B细胞⑥.抗体(3)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②.特异(4)神经—体液调节〖祥解〗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作为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图1中甲能够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是细胞毒性T细胞。(2)结合图2和体液免疫过程分析:大多数抗原经过(A)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呈递给(B)辅助性T细胞,少数抗原还可以直接刺激(C)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成(D)浆细胞和(E)记忆B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合成分泌(F)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3)据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如垂体和肾上腺等)和免疫系统的参与,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细胞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4)结合图示可知,应激通过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下丘脑分泌CRH,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后通过分级调节,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该过程有相关激素的作用,故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23.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图1为三种植物激素及2,4-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图2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2)激素①和____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具体作用为前者主要促进____的分裂,后者主要促进____的分裂。(3)图2中HC段表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____。(4)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答案〗(1)①.赤霉素②.脱落酸(2)①.细胞分裂素②.细胞核③.细胞质(3)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①.大于c②.大于0,小于m③.大于c〖祥解〗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2、分析图2:O、C两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B两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H点促进作用最强,对应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1)分析题图,激素②促进生长、抑制种子休眠,故激素②为赤霉素,激素③抑制生长、促进种子休眠,激素③为脱落酸。(2)激素①能促进果实发育和促进生长,为生长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具体作用为前者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后者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3)图2中HC段表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促进作用减弱。(4)O、C两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B两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H点促进作用最强,对应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故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c;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故近地侧促进作用大,背地侧促进作用小,因此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故近地侧抑制生长,背地侧促进生长,因此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c。24.图1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是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ƻ值的变化曲线,图3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的相关研究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填“b”“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1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2中,该昆虫种群数量在前5年呈____形曲线增长;在第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20年之间,第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降至最低。(3)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4)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时,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前/后)滴加样液。可采取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答案〗(1)①.b②.ef③.变大(2)①.J②.10③.20(3)①.偏高②.有利(4)①.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计数误差②.后③.抽样检测〖祥解〗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标志(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初次捕捉标记数/总数=重捕标记数/重捕数,若重捕标记数降低,使计算得到的总数偏大。(1)由图1可知,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后,鼠的天敌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种群数量会降低,故图1曲线Ⅱ中,蛇在ef时间段发挥明显生态效应。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鼠的天敌增加量变小,鼠种群数量下降速率将小一些,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