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高考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天津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答案〗A〖祥解〗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具有全球性。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值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压力。【详析】A、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故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小,A错误;B、“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B正确;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说明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越大,对于资源的利用越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C正确;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减少了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为使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植物开花,可在生长期进行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B.种子入库贮藏时,应控制干燥、无氧和低温的条件,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C.若连续阴雨影响了向日葵的传粉,可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以防止减产D.大田种植时,增施农家肥有利于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A〖祥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素类似物、乙烯利、赤霉素等,与植物激素发挥相似的功能,例如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详析】A、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如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就是这样,A正确;B、种子入库贮藏时,应控制干燥、低氧、低温的条件,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B错误;C、连续阴雨影响了向日葵传粉,影响了其受精作用,不能形成种子,若喷施一定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而向日葵要收获的是种子,所以不可行,C错误;D、农作物不能吸收农家肥中的有机物,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和无机盐可被作物吸收,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A。3.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可选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需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答案〗A〖祥解〗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析】A、还原糖的检测需要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且该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A正确;B、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C、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此无法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错误;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因此低温无法诱导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A。4.热带雨林中某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以植物甲的叶片为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甲产生的某种毒素抵制了该昆虫的取食,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避免自身受到伤害,二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和植物甲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现象B.该昆虫的捕食不利于植物甲的适应性进化C.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D.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该昆虫和植物甲的进化〖答案〗B〖祥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的表现型最终影响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而使生物发生进化。【详析】A、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B、该昆虫的捕食有利于植物甲的适应性进化,B错误;C、植物甲产生的毒素对昆虫造成了选择压力,适应的会生存,不适应的会被淘汰,C正确;D、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该昆虫和植物甲的进化,如外界环境的改变,D正确。故选B。5.研究人员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等四个关键基因导入皮肤纤维母细胞并表达,获得了与胚胎干细胞(ES细胞)极为相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其在体外可分化成神经细胞、心血管细胞等组织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携带关键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皮肤纤维母细胞B.iPS细胞与ES细胞一样具有细胞周期和组织特异性C.利用iPS细胞对自身受损器官进行修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获得iPS细胞过程无须破坏胚胎,可以避免获取ES细胞涉及的伦理问题〖答案〗B〖祥解〗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等四个关键基因导入皮肤纤维母细胞并表达,获得了与胚胎干细胞(ES细胞)极为相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其在体外可分化成神经细胞、心血管细胞等组织细胞。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详析】A、有些逆转录病毒是存在包膜的,如HIV,其侵入细胞的方式是膜的融合,A正确;B、iPS细胞与ES细胞一样具有细胞周期,不具有组织特异性,B错误;C、用该技术得到的新生器官替换供体病变器官,属于自体移植,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C正确;D、ES细胞需从胚胎中获得,而获得iPS细胞过程无须破坏胚胎,可以避免获取ES细胞涉及的伦理问题,D正确。故选B。6.把等量的某植物激素分别加入某植物茎尖顶端和茎的基端,随后检测通过幼嫩茎中部(位于顶端和基端之间)的植物激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激素的运输量。研究人员在不同条件下进了三组实验(氰化物可使呼吸作用相关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加入植物激素的部位通过幼嫩茎中部的激素相对含量3°C环境25°C环境25°C环境并加入氰化物基端3.33.83.9顶端3.515.94.2A.实验数据表明该激素主要以主动运输的形式通过茎中部B.实验数据表明该激素主要以极性运输的形式通过茎中部C.实验数据表明该激素能以非极性运输的形式通过茎中部D.由顶端通过茎中部的激素相对含量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答案〗D〖祥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激素的部位、温度、是否加入氰化物,因变量是通过幼嫩茎中部的激素相对含量,加入植物激素的量是无关变量。【详析】ABC、分析图可知,三种条件下,3°C时加入基端和顶端,通过幼嫩茎中部的激素相对含量分别为3.3和3.5,通过茎部的激素总量没有区别,在25°C时可见加入顶端时通过茎干的激素总量多,加入基端时少,加入氰化物的实验组明显可见加入顶端时通过量下降,这些表明激素主要是主动运输且具有极性(从顶端到基部),加入基部或抑制呼吸作用也有一定的运输量,说明也存在非极性运输,ABC正确;D、温度会影响到酶的活性及载体活性,温度过高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抑制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B.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很多突起结构与其能够高效识别病原体的功能密切相关C.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D.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答案〗B〖祥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详析】A、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A错误;B、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很多突起结构,增加了细胞膜的膜面积,有利于高效识别病原体,B正确;C、除了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溶菌酶以外,其他细胞也可以产生,比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C错误;D、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有很多种,不仅仅只有溶菌酶,D错误。故选B。8.植物具有多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如光敏色素。下图是光敏色素调节相关蛋白合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bc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参与组装Rubisco全酶,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植物的性状B.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植物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存在感受蓝光的受体D.〖答案〗D〖祥解〗1、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题图分析:①为细胞核中的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为叶绿体中的转录过程,④为翻译过程。【详析】A、据图分析,由rbc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参与组装Rubisco全酶,因此它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的性状的,A正确;B、光敏色素可以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植物体内除叶绿素外还有类胡萝卜素,它们都能吸收蓝光,因此还存在感受蓝光的受体,C正确;D、受光照射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由图可知,光敏色素接受光的信息通过调节蛋白影响rbeS基因和cab基因的转录过程,而不是影响翻译过程,D错误。故选D。9.土壤盐化是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耐盐植物可通过图中机制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与H+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B.多施钙肥能使细胞中H₂O₂含量增加进而激活转运蛋白BC.Na+、Ca2+可分别与转运蛋白A、B特异性结合后进入细胞D.转运蛋白C可以同时运输Na+和H+仍体现了载体蛋白的特异性〖答案〗C〖祥解〗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析】A、据图分析,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与H+进入细胞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A正确;B、据图分析,多施钙肥胞外Ca2+增多,从而抑制胞外Na+内流,胞外Na+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得H₂O₂含量增加进而激活转运蛋白B,B正确;C、转运蛋白A、B是通道蛋白,物质经过通道蛋白转运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因此Na+、Ca2+不需要与转运蛋白A、B特异性结合就可进入细胞,C错误;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正确。故选C。10.有机物分子参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也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物质不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固醇类物质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C.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改变二硫键不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答案〗C〖祥解〗1、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1)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2)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2、糖蛋白:细胞膜的外表,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详析】A、细胞膜上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错误;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错误;C、基因的表达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由于光敏色素的存在,使得其能够感受到光照的变化,光照又能调节植物体内有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C正确;D、蛋白质中二硫键的断裂会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使其功能改变,D错误。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及代谢上均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2023年10月,某研究小组确定了癌细胞的“生死开关”: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结构位点。研究发现,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当其被激活时,细胞就会释放出一个触发细胞编程性死亡的信号。11.下列关于癌细胞结构与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增殖50-60次 B.只能进行需氧呼吸C.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均增强 D.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少,不易转移12.下列关于“激活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触发肿瘤细胞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细胞死亡方式属于病理性坏死B.该过程中细胞将产生许多凋亡小体C.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类似的细胞死亡D.激活CD95受体的药物需进入癌细胞才能发挥作用〖答案〗11.C12.B〖祥解〗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11.A、癌细胞可无限增殖,A错误;B、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由于癌细胞不会死亡,且无限增殖,则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均增强,C正确;D、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少,易扩散转移,D错误。故选C。12.A、激活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将产生许多凋亡小体,B正确;C、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类似的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发育,C错误;D、CD95受体关键结构位点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所以激活CD95受体的药物不需进入癌细胞就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题,52分。13.(7分)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林窗、中型林窗和大型林窗(林窗指森林中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尾松不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林窗中群落演替属于。与开窗前相比,开窗后演替速度迅速加快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3)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根据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说明不同尺度的林窗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理由是(4)长期过度的纯林化经营,致使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害频发,原因是纯化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答案〗(1)直接价值和间接(2)次生演替光照强度(3)垂直不能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而不是种群密度(4)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简单〖祥解〗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1)马尾松不仅可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其中马尾松缓解木材需求属于直接价值,而后者属于间接价值。(2)林窗中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林窗中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繁殖体。与开窗前相比,开窗后演替速度迅速加快的最主要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因为光照强度增强使得植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3)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因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实验结果显示的是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而不是种群密度,因此,根据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不同尺度的林窗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4)长期过度的纯林化经营,致使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害频发,因为,实验结果显示纯化林中的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因而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表现为病虫害频发。14.(11分)蓝藻B基因表达的B蛋白是一种高效吸收NO3-的载体蛋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尝试将蓝藻的B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以期获得吸收NO3-能力较强的转基因水稻,增加粮食产量。如图1、2分别是农杆菌的Ti质粒和蓝藻B基因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以图2中的DNA片段为模板扩增B基因时,需要的引物有,判断理由是。B基因的一条单链在PCR仪中进行n次循环,需要消耗个引物。(2)构建含B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Ti质粒和B基因,不选用其他限制酶的原因是。(3)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可采用法,一般不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原因是。(4)为检测B基因在转基因水稻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抗原—抗体分子杂交法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还可以在个体水平上检测,请写出个体水平检测的实验思路:。〖答案〗(1)引物甲、引物丙PCR中,引物引导子链合成的方向是5′→3′,故利用PCR技术以图2中的DNA片段为模板扩增B基因时,需要的引物有引物甲和引物乙。2n-1(2)BclI和HindIIIBamHI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Sau3AI不能切割Ti质粒(3)基因枪/花粉通道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而农杆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4)将等量的生长状态相同的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分别置于含相同浓度的NO3-完全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培养液中NO3-的剩余量(或测定两组水稻根系吸收NO3-的速率)〖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④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析】(1)PCR中,引物引导子链合成的方向是5′→3′,故利用PCR技术以图2中的DNA片段为模板扩增B基因时,需要的引物有引物甲和引物丙。一条单链在PCR仪中进行n次循环,得到2n条链,其中只有初始链无需要消耗引物,因此共消耗引物2n-1个。(2)由图可知,BamHI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选用BamHI会导致重组质粒中没有标记基因,且Sau3AI不能切割Ti质粒,因此在构建含B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BclI和HindII切割Ti质粒和B基因,而后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3)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而农杆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因此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一般不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而采用基因枪法或花粉通道法。(4)题中显示,蓝藻中B基因表达的B蛋白是一种有助于蓝藻高效吸收NO3-的载体蛋白,即转基因水稻中因为含有了B基因,且成功表达后,能高效吸收NO3-,因而与普通水稻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其培养液中的NO3-浓度要低,因此,在个体水平上检测的实验思路为:将等量的生长状态相同的普通水稻和转基因水稻分别置于含相同浓度NO3-的完全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培养液中NO3-的剩余量(或测定两组水稻根系吸收NO3-的速率),若转基因水稻的培养液中NO3-剩余较少,则可说明转基因水稻培育成功。15.(10分)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等有关。当人体受紧张、惊吓和焦虑等因素刺激时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压调节中枢位于(结构),交感神经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2)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图中途径的调节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经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靶细胞,是由于相应的受体只分布在靶细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3)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醛固酮主要由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4)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诊断为高血压后,患者一方面应注意低盐、清淡饮食,原因是;另一方面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临床上替米沙坦片(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其降压机理是。〖答案〗(1)脑干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2)A、C体液控制相关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肾上腺皮质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4)盐摄入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使用替米沙坦片后,血管紧张素Ⅱ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祥解〗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析】(1)血压调节中枢位于脑干,神经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2)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为主导迅速作出反应,即图中途径A、C使血压迅速升高,不同类型的血管紧张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靶细胞,是由于相应的受体只分布在靶细胞膜上,其根本原因是控制相关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3)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醛固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4)盐摄入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因此应注意低盐、清淡饮食,米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替米沙坦片后,血管紧张素Ⅱ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16.(12分)对水稻品种“淮稻7号”诱变,获得白叶枯病“类病变”突变体lmp2(基因型aa),它在没有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能自发形成类似白叶枯病表型。从突变体中克隆出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关键基因a(本题中如涉及更多的基因,名称依次按照B/b、C/c、D/d……命名)。回答下列问题:(1)将突变体与野生型(简称WT,表型正常,基因型AA)水稻1杂交,F₁表型均为野生型,其基因型为;F₁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体比例为。(2)分析突变体的a基因全序列及其编码产物发现,突变体的a基因是野生型水稻1的A基因内插入654bp(碱基对)片段形成的,其编码的肽链长度比野生型A基因编码的肽链短,其原因是654bp片段的插入产生了新的。(3)比对水稻基因组发现,野生型水稻的3号染色体上也存在上述654bp序列。为探究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在野生型水稻的3号染色体和突变体水稻的9号染色体上654bp序列外侧各设计一对引物,对野生型、突变体基因组DNA进行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如图(M为核酸分子量大小的标准参照物)。据图分析突变体lmp2产生的原因是。

(4)若用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2杂交,F₁全为野生型,F₁自交,F₂野生型和突变体比例为15:1,则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1、2杂交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突变体、野生型水稻1和野生型水稻2的基因型依次为、和。(5)为了解A蛋白(由基因A编码)在自然界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人员比较了生物甲、乙、丙⋯⋯的A蛋白序列与水稻A蛋白序列的差异氨基酸个数,并成功〖解析〗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如下表。如果水稻与上述各种生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而远依次为甲、乙、丙,在下表中填写最合理的数字。生物名称甲乙丙丁戊……差异氨基酸个数2468……〖答案〗(1)Aa3:1(2)终止密码子(3)3号染色体上的654bp序列移接到了9号染色体上,形成了突变体(4)野生型水稻1的3号染色体上的654bp序列从3号染色体移除,但没有插入9号染色体上aabbAAbbAABB(5)3〖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详析】(1)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野生型水稻1的基因型为AA,F₁表型均为野生型,基因型为Aa,F₁自交,F2中野生型(AA和Aa)与突变体(aa)比例为3:1。(2)突变体的a基因是野生型水稻1的A基因内插入654bp(碱基对)片段形成的,其编码的肽链长度比野生型A基因编码的肽链短,说明翻译提前终止了,可能是654bp片段的插入产生了新的终止密码子。(3)根据电泳图谱可知,野生型3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为754bp,突变体3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为100bp,减少了654bp,野生型9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为200bp,突变体9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为854bp,增加了654bp,由此推测3号染色体上的654bp序列移接到了9号染色体上,形成了突变体。(4)若用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2杂交,F₁全为野生型,F₁自交,F₂野生型和突变体比例为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野生型与突变型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为B/b,只有当这两对基因为隐性时表现为突变型,则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水稻2的基因型应为AABB,由于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1杂交,F₁自交,F2中野生型水稻1与突变体比例为3:1,说明野生型水稻1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测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1、2杂交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野生型水稻1的3号染色体上的654bp序列从3号染色体移除,但没有插入9号染色体上。(5)如果水稻与上述各种生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而远依次为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