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B30/39DB36AnnualGrainandOilHigh-yieldSimplifiedProductionTechniqueProcedureof(本稿完成日期:2018-6-30)1DBXX/XXXXX—XXXX 1前言 2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3.1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 33.2周年产量 33.3“双低”油菜品种 33.4油菜分段收获 错误!未定义书签。3.5机收 34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模式的关键技术 44.1田块选择 44.2品种选择 44.3种植方式选择 44.4茬口衔接时间 45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模式下油菜栽培技术 45.1播前准备 45.2播种时间 45.3田间管理 45.4适时催熟 55.5及时收获 错误!未定义书签。6冬油菜茬后中稻抛秧栽培技术 56.1抛秧前准备 56.2抛秧时间 66.3田间管理 66.4及时收获 77再生季田间管理 77.1留桩高度 77.2追肥 77.3水分管理 77.4及时收获 88田间档案记载 88.1投入品生产质量安全跟踪档案 88.2生产操作记载档案 88.3物候期记载档案 82DBXX/XXXXX—XXXX本标准编写的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国滨、李亚贞、郑伟、肖小军、叶川、肖富良、黄天宝、吕伟生、吴艳、陈明、余跑兰。3DBXX/XXXXX—XXXX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栽培技术,包括油菜-中稻-再生稻定义、周年粮油丰产、田块选择、品种选择、种植方式选择、茬口衔接时间、周年施肥、播前(抛秧前)准备、播种(抛秧)时间、田间管理、收获等。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粮油生产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NY414-2000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NY846-2004油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47-2004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T8321.8-200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农业部对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农业部公告第2032号)GB1354-2009大米国家品质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述术语适用于本规程:3.1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是指冬茬油菜,接茬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又收一季再生稻,能够在同一田块实现三熟三收循环的一种轮作模式,即油菜-中稻-再生稻。3.2周年产量本规程规定在同一个周年里每666.7m2油菜籽产量不低于100kg,稻谷产量不低于800kg,其中,中稻产量不低于600kg,再生稻产量不低于200kg。3.3“双低”油菜品种“双低”油菜品种指种子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3.4机收机收是指油菜和水稻采用农业机械收取成熟的油菜籽和稻谷的收获方式。4DBXX/XXXXX—XXXX4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模式的关键技术4.1田块选择田块选择是指如何选择土肥水气适宜油菜-中稻-再生稻周年粮油丰产的田块。本规程田块宜选择土壤肥力水平中上,地下水位较低,保水、保肥、疏和NY/T847-2004的要求。4.2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指如何选择产量、生育期(熟期)、品质及抗性适宜油稻稻周年粮油丰产的油菜、中稻品种。本规程作物品种除宜选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的丰产、优质、多抗,种子质量应符合GB/T3543.4-1995要求外,油菜品种还需要品质应符合NY414-2000要求,并且在5月10日前成熟的双低油菜品种,水稻品种还需要品质应符合GB1354-2009要求,而且其中中稻品种在8月25日前成熟、再生稻在10月30日前成熟的中稻品种。4.3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方式选择是指选择适宜油稻稻周年粮油丰产的油菜、中稻栽培方法。本规程规定冬季油菜用免耕撒播机械开沟的栽培方式,中稻采用抛秧栽培方式。4.4茬口衔接时间科学安排好油菜-中稻-再生稻周年粮油丰产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可循环作物之间衔接期。本规程规定冬油菜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在5月10日前收获;中稻在4月20日左右播种,5月15日左右抛秧入大田,在8月25日前收获;再生稻在在10月30日前收获。5中稻蓄留再生稻接茬油菜模式下油菜栽培技术5.1播前准备5.1.1接茬稻田适时排灌根据再生稻成熟进程适时排灌,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d~12d排水。5.1.2种子准备每666.7m2宜播种量为250g~300g左右,播种前晒种1h~2h提高种子活性5.2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在再生稻收获后按目标播种量,种子与干细砂或细土混匀后免耕撒播,每666.7m2复合肥30kg(氮磷钾各含15%)、尿素10kg、硼砂1kg拌匀作基肥撒施于田间。5.3田间管理5.3.1机械开沟免耕撒播油菜种子后,及时用开沟机开好厢沟、围沟、腰沟,开沟的碎土均匀抛撒到厢面。厢宽1m~1.5m,厢沟、围沟、腰沟沟深15cm~20cm,沟宽20cm~30cm,做到沟沟相通。5DBXX/XXXXX—XXXX5.3.2查苗补缺油菜3~5叶期,查苗补苗、移密补稀。5.3.3追肥在越冬期即次年元旦前后,每666.7m2追施尿素5kg。5.3.4病虫害防治在油菜苗期和抽薹开花期,注意药剂防治蚜虫、菜青虫,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药剂预防菌核病发生。凡药剂使用应符合GB/T8321.8-2007和《农业部对7种农药采取进一步禁限用管理措施》要求。5.3.5草害防治在油菜3~5叶期,对于禾本科杂草为主或阔叶杂草为主或两种草害均较重的田块,分别选用相应除草剂进行防治。5.3.6清沟排渍油菜抽苔前及时清沟排渍,保持“三沟”(厢沟、围沟、腰沟)畅通,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5.4适时催熟收获生产上以油菜自然成熟前6d~8d,油菜全田角果三分之二呈黄色,种皮呈黑褐色时,喷施油菜专用催熟剂,可提前成熟,喷后5d~7d采用碎秸秆装置的机械一次性机收。6冬油菜茬后中稻抛秧栽培技术6.1抛秧前准备6.1.1培育壮苗6.1.1.1秧田选择与平整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运秧便捷、土壤肥沃的稻田,按秧本比1:12左右留足秧田。秧田在翻耕前15d施45%(氮磷钾各含15%)的三元复合肥30kg/666.7m2做基肥,带水翻耕耙平。6.1.1.2做畦播前做畦,畦宽1.4m,沟宽50cm(沟泥育秧),沟深15cm,四周开围沟,深20cm。铲高补低,做到板面沉实有硬度、平整无高低、无残茬杂物。6.1.1.3软盘预备采用353孔塑料软盘育秧,塑料软盘规格为60cm×33cm,每666.7m2大田准备80个左右。厢面每排平行摆放2个软盘,将盘孔压入泥中,软盘正面与厢面平齐,软盘与软盘之间不留缝隙。用沟中糊泥将盘孔装满,等糊泥沉实后播种。6.1.1.4浸种催芽6DBXX/XXXXX—XXXX浸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d~2d,清水选种,精选后的种子用25%咪酰胺2000~3000倍药液或35%的恶苗灵浸种12h,洗净晾干后再浸种24h,催芽露白即可播种。6.1.1.5播种定量匀播。以苗定种,杂交稻每666.7m2大田用种2kg。播时用木板等挡在秧盘边上,先播三分之二种子,再将三分之一种子来回补缺,尽量不要漏播。播种后,用竹扫帚将秧盘面上的泥、土清除干净,以防串根。覆膜保温。用竹条做成小拱棚,覆膜保温。6.1.1.6保温促齐苗播后覆膜保温,促使出苗整齐,但要将中午膜内地表温度控制在35℃以下。同时,要注意秧田排水,避免降雨淹没秧床,造成闷种烂芽。6.1.1.7及时揭膜炼苗播后半个月内,以保温为主,晴天中午应掀开拱棚两头通风降温,避免棚内高温烧苗,三叶一心以后,应及时炼苗,其原则是: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遇低温寒流,日揭夜盖。6.1.1.8水分管理其原则是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防水满过秧盘引起串根6.1.1.9秧苗追肥抛秧前3d~4d施送嫁肥,每666.7m2秧田施尿素5kg~6kg。施肥后及时浇水,溶解肥料,防止烧苗。施送嫁肥后只能浇水,不宜灌水,否则起盘困难,易损坏秧盘。6.1.1.10农药调控在秧苗2叶1心期喷多效唑,矮化粗壮。同时,根据秧田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并且抛秧前2d~3d打好“送嫁”药。6.1.2大田准备油菜收割后,及时利用大马力拖拉机翻埋前茬油菜留茬及碎秸秆,施基肥后旋耕平地,要求田面较平整、表层松软。6.2抛秧时间在5月15日前抛秧,秧龄宜控制在25d以内。抛秧时要掌握好泥浆的软硬程度,做到基本无水抛秧,尽量抛高,以加大植秧深度。水太深不抛秧,防止漂秧。先抛秧苗总量的2/3,再用余下的1/3秧苗抛到苗稀的地方。抛秧后按同一方向每隔2m~3m拣出一条30cm步道,并将秧苗补稀找匀。6.3田间管理6.3.1科学施肥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2∶3分施,施用时间为4月中下旬,分蘖肥施用时间为大田插秧后7d~10d,穗肥施用时间6月中下旬。磷、钾肥施用方法为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7DBXX/XXXXX—XXXX用量比7∶3分施。再生稻只施氮肥(尿素),每亩施纯N10kg,于头季齐穗后20d施计划施氮量的80%作促芽肥,头季收割后3d~5d按计划施氮量的20%作促苗肥。6.3.2合理管水抛栽后立苗期间按照“无水层扎根、浅水层扶苗”的水浆管理方式管理,抛栽后1~3d保持田面无水状态,第4d灌浅水扶立秧苗,并保持浅水层3cm~4cm。浅水促蘖,够苗烤田,幼穗分化前期复水,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保持干湿交替,使田土呈湿润状态,收割前5d~7d断水。施分蘖肥后田间保持浅水层,待其自然耗干,隔2d再灌水,直至够苗期保持浅水灌溉,水层2cm~3cm。晒田:够苗时开始晒田,晒田达到叶色明显褪淡,叶片挺起即可。在拔节孕穗时就应该及时复水。复水后:除抽穗扬花期间保有水层外,其他时间均应采取浅水勤灌,收割前5d~7d左右断水。6.3.3草害防治抛秧返青后结合分蘖肥施用进行,使用丁苄类除草剂,施用后保持田间有水层4d~5d。6.3.4病虫害防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抽穗灌浆期混合用药保穗,主防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注意防治稻飞虱。6.4及时收获黄熟稻谷达到95%时,要及时采用浅耕加了稻草粉碎的机械机收。中稻机收要控制稻田含水量,通过晒田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到60%以下,以人踩不陷脚最好,切不能机碾起浆。做到雨后叶片未干不收获,叶面有露水不收获,以减少机收损失,稻谷扬净晾干或烘干(含水量<13.5%)储藏。收割同时将碎稻草抛撒还田。7再生季田间管理7.1留桩高度中稻完熟收割,稻桩高度控制30cm~35cm为宜。机收时尽量减少对禾蔸的碾压。做到能尽量保留到倒二节,倒三节,该节位的芽健壮,容易形成大穗,对产量影响极大。7.2追肥施肥头季收割后3d~5d,结合复水酌情补施壮苗肥,可起到多发苗、发壮苗、保穗粒、促高产的作7.3水分管理中稻收获时温度较高,在灌溉条件允许情况下,收获当天应立即灌溉,防止倒桩枯萎。收获后次日有条件的应扒开碎稻草,倒桩直立生长。田间管水应要坚持“苗期浅水、穗期有水、干干湿湿”的灌溉原则,头季收割后3d内视田间土壤墒情及时复水促发苗,孕穗期至齐穗期寸水养穗,此后干干湿湿到成熟。保持田中有水,畦面湿润。8DBXX/XXXXX—XXXX7.4及时收获黄熟稻谷达到95%时,要及时机收。中稻机收要控制稻田含水量,通过晒田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到60%以下,以人踩不陷脚最好,切不能机碾起浆。做到雨后叶片未干不收获,叶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