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1页
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2页
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3页
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4页
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64/—XXXX沙漠木球组织与竞赛规则本文件提出沙漠木球的基本术语,规范了沙漠木球比赛的场地、器材、运动员、裁判人员、赛事组织、比赛规则、裁判规则等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沙漠地区举办的沙漠木球竞赛项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其中有些文件虽未具体引用,但作为行业的通用标准,同样适用本文件。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本文件自动适用其最新修订版。GB37487-20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T36731-2018临时搭建演出场所舞台、看台安全GB/T33170.3-2016大型活动安全要求第3部分:场面布局和安全导向标识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3术语和定义3.1木球运动木球是指在木球竞赛场地内,每4人一组轮流挥杆击球,选手需完成12道的比赛,每一赛道终点有一球门,累计各赛道将球击进球门的杆数,杆数少者为优胜,规则酷似高尔夫球的一项运动。3.2沙漠木球沙漠木球是指在沙漠地形中开展的木球运动。4场地和器材4.1场地4.1.1场地通则4.1.1.1木球场地应设在广阔的沙漠场地上并规划比赛球道。4.1.1.2木球场地可利用自然物做为球道障碍物或界线,如树木、树丛、挡墙、土堆…等。4.1.1.3球道外可视地形设置参观区。4.1.1.4木球比赛场地,应设有平面配置图,标示球道地形及全景2DB64/—XXXX4.1.2木球场地规划4.1.2.1每一木球场地规划为12(或其倍数)个球道。4.1.2.2每一木球场的12个球道之总长至少须700米以上。4.1.2.3球道地面以平坦为原则。4.1.2.4球道依地形规划成直线式球道和弯曲式球道。4.1.2.5球道上可设简单障碍物以及临时界线。4.1.2.6木球场地视面积大小,规划出长、短不等距离的球道。球道长度在30米至130米之间。4.1.2.7如因区域性气候或地形影响,当地主办单位可酌情规定适用规则,但不得违反本规则原有精4.1.2.8神。4.1.2.9球道界线为10厘米直径白色或黄色圆绳。4.1.3木球场地规格4.1.3.1赛前应对球道地面进行整理。4.1.3.2每一球道宽度,可依地形规划,但最窄处不得少于3米,最宽处不得超过10米。4.1.3.3球道长度:50米以下为短距离球道,51至80米以下为中距离球道,81至130以下为长距离球道。4.1.3.412个球道中,至少须有4个弯曲式球道。其中,2个左弯道、2个右弯道。4.1.3.512个球道中至少须有2个短距离球道及2个长距离球道。4.1.3.6球道长度之丈量,从发球线中心点沿球道中央至球门中心点之长度为每一球道实际距离。4.1.3.7每一球道起端,应设一横线为起点线称为发球线。线长2米,横线两端向后画设3米的长方形4.1.3.8范围称为发球区。如下图:4.1.3.9每一球道末端,应设有以球门为中心直径5米的圆形球门区,球门两侧若受地形影响的不受直径5米的限制。球门区后方距球道边缘界线,应有2米以上之缓冲地面,如下图:4.1.3.10球门架设在球门区之中心点,球门可朝向球道任何一方向,如上图:4.1.3.11发球区及球门区地面,须平坦无障碍。4.1.4球道使用4.1.4.1每一球道在未完成一组比赛前,次一组球员在不影响前一组比赛情形下,容许进场击球。4.1.4.2每一球道以4~5人同时进行比赛为原则。4.1.4.3比赛进行时,除比赛球员、裁判员外,禁止其它人员进入球道内。4.1.4.4球员击球时,其它球员应退至4米外的安全位置。4.1.4.5球道上的沙地,因击球而形成坑时,击球后应立即铺平(或踩平)。4.1.4.6球员于击球前,不得整理球体前方之球道。3DB64/—XXXX4.1.4.7球道上设置之障碍物,不可任意移动。4.1.4.8如因刮风、下雨等天候因素,致使树枝、树叶、废弃物等硬件掉落在球道上时,球员可以请求清除。4.2器材球具4.2.1球具通则4.2.1.1球具含球、球杆、球门等3件。4.2.1.2比赛球具必须为国际木球总会审定标准检定合格。4.2.2球具规格4.2.2.1球4.2.2.1.1球须为圆型球体,且为木质制成,直径9.5厘米±0.2厘米;重量350克±60克。4.2.2.1.2球体上须标示号码及木球标志。球的形状与规格,如下图:4.2.2.2球杆4.2.2.2.1球杆为T字型,球杆总重量约800克。4.2.2.2.2球杆总长90厘米±10厘米(含握杆和球瓶部份)。4.2.2.2.3球杆头之球瓶长21.5厘米±0.5厘米;瓶头直径3.5厘米±0.1厘米,瓶底装置一圆形橡胶垫,圆形橡胶垫直径6.6厘米±0.2厘米,高3.8厘米±0.1厘米。4.2.2.2.4球杆形状与规格,如上图:球杆,球瓶杆头,橡胶垫4.2.2.3球门4.2.2.3.1球门须为“ㄇ”字型。附有金属棒、栓头、橡胶管配件。4.2.2.3.2球门以两支球瓶为球门柱,固定于地面上,球门柱内缘宽度为15厘米±0.5厘米。4.2.2.3.3球门形状,如下图:4.2.2.3.4球门设备规格,如上图:球瓶,球杯,金属棒5球队5.1球队5.1.1球队职员:球队队职员由领队、教练、管理、队长、队员组成。5.1.2每队球员可报名4~8人(含队长),4~6人出赛,取最佳4人计算团队成绩。4DB64/—XXXX5.2球员5.2.1未经报名注册球员不得参加比赛。5.2.2团体赛中之球员,宜穿着同款式运动服装参加比赛。个人赛中球员以穿着运动休闲服装为原则。比赛时球员不可穿高跟鞋或不适宜运动之服装。6裁判职则6.1裁判长6.1.1了解大会竞赛办法和比赛方式。6.1.2分配裁判员工作及传达注意事项。6.1.3督导裁判员执行比赛之状况。6.1.4协助解决裁判员执行时所发生的问题。6.1.5决赛成绩之核对。6.1.6如有申诉或抗议案件时,得请求召开审判委员会议,并向委员会报告事情经过。6.1.7必要时于赛前向球员宣布裁判规则及注意事项。6.2裁判员6.2.1核对比赛球员名单及球具检查。6.2.2宣告每一个球道之比赛开始及球员打击顺序的作业。6.2.3宣告每一球道比赛结束及参赛球员的击球杆数记录。6.2.4带领比赛球员依球道序号完成比赛。6.2.5比赛中违例、犯规等事件之处理,宣告暂停及再开始比赛之事宜。6.2.6记录球员击球杆数和违规。6.2.7核对比赛结果以及要求球员签名确认。6.2.8裁判员在球场上移动或前进路线,必须不影响球员击球。6.2.9裁判员在球场上位置,必须能明视球员击球及球体前进路线的位置为佳。6.3司线员比赛须设立司线员,以辅助裁判员判定比赛球是否出界与球出界点位置。6.4裁判手势6.4.1比赛开始:手臂伸直向前下斜45。,手掌张开手指并拢并指向发球线,同时口喊“比赛开始”。6.4.2打击手势:手臂前伸与肩同高,掌心朝下以食指指向该打击者与球门方向做多次水平摆动。6.4.3球出界:握拳翘起大姆指,手臂微弯由身体前方上摆过肩至头后方,并做多次摆动,表示球已6.4.4犯规:手臂靠耳向上伸直,并面向打击者。6.4.5暂停:双手掌在胸前做T字型,以示暂停。6.4.6过门:手臂伸直并竖起大姆指,朝向打击者,以示成功完成击球过门,并予以祝贺、赞赏之意。5DB64/—XXXX比赛开始打击手势球出界犯规暂停过门7.1通则7.1.1木球比赛应依照大会竞赛规程和木球规则进行。7.1.2每位球员必须赛完第1~12个(或其倍数)球道后,依比赛总杆数多少判定胜负。7.1.3球员如有未赛完之任意一球道或中止比赛,均不予核计该球员比赛成绩。7.2比赛制度7.2.1竞赛项目分为:7.2.1.1个人赛:以个人为单位之比赛。7.2.1.2双人赛:以2男、2女或1男1女为单位比赛。7.2.1.3团体赛:以每队4~6人为单位比赛。7.2.2比赛方法分为:7.2.2.1杆数赛:以12个球道(或其倍数)击球总杆数低者为胜。7.2.2.2球道赛:12个球道(或其倍数)中获胜球道(杆数低者)多者为胜。7.3比赛进行7.3.1比赛开始7.3.1.1当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球员应依编排或抽签顺序开始发球比赛。7.3.1.2当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后,参赛者如迟到5分钟或拒绝参赛,则取消比赛资格。7.3.1.3当球员进入发球区发球时,其它球员应退至发球区后方,以做好安全。7.3.1.4发球时应将球放置于发球区内,并向球门方向发球。7.3.2比赛中7.3.2.1比赛时,比赛球穿过球门金属棒,并位于球杯的后方,球体不得接触球杯,即为完成一球道过门判定补充说明:倘若球通过球门且离开球杯后再滚回接触球杯时,当有裁判员/司线员目击即判定过门成功;无裁判员/司线员目击时以同组多数球员看到即判定过门,球员间如有争议时以球体静止点为判决依据。7.3.2.2比赛中球体落在界线外地面上,即为界外球。界外球判定补充说明:倘若球离开界线再滚回接触界线时,当有裁判员/司线员目击时即判定界外球;无裁判员/司线员目击时以同组多数球员看到即判定界外球,球员间如有争议时以球体静止点为判决依据。7.3.2.3发生界外球情形,尚未轮到打击顺序时,需先将球捡回并置于出界点线外距离一颗球以外的位置;待轮到打击顺序时再将球置于以出界点为中心,二个球瓶长度为半径的球道上击球,但须加计一杆。6DB64/—XXXX7.3.2.4比赛球如果掉落或进入坑洞、树丛、水塘等障碍内,无法打击时,得移出置于障碍物入界点为中心,按界外球处理或无限向后延伸的球道上新球位,但须加计一杆。7.3.2.5比赛中,打击者挥杆时其他球员应退至球道两侧或打击者的后方3米以上之安全距离。7.3.2.6球门前方或后方,球道上的球均可直接攻门。7.3.2.7比赛中如因不可抗拒的天然事故,是否继续进行比赛,由大会宣布。7.3.2.8完成一球道比赛后,始能继续进行次一球道比赛,类推至全部球道赛完为止。7.3.2.9次一球道发球顺序,依编配号码顺序轮流发球。7.3.2.10比赛中球员如需更换球具时,球具须经大会检查合格后才可使用。比赛球则须赛完一球道后始能更换(如比赛球损坏时不受此限)。7.3.2.11球员击球时,如在击中球之同时,球杆断裂仍然视为完成一次击球,不可要求重新打击。7.3.2.12比赛球被不同球道的球碰击,新停球点为其球位,如球被碰击出界,以界外球处理,但不需罚杆。7.3.2.13球员身体任何一部份或球具不得触及自已或他人的比赛球。7.3.2.14攻门或击球时,手握球杆不得握触球瓶。7.3.2.15打击时,球杆不得由双腿胯下击球或攻门。7.3.2.16每一球道距离球门5米,如设有标示线,线外直接攻门而完成过门时,该球道杆数减一杆。7.3.2.17中、长球道中如设有30米超越线时,球员发球若未超越此线者加计一杆,若30米内出界时或超越此线后球再出界时,以界外球处理。7.4胜负结果每位球员必须有每一球道的比赛杆数,以及赛完12个球道(或其倍数)的总杆数记录,否则不予核算成绩。7.4.1胜负判定7.4.1.1杆数赛:以每位球员赛完每一场12个球道(或其倍数)的总杆数判定胜负,以低杆者为胜。若总杆数相同者,以最后第12个球道杆数低的球道多者为胜,依此类推。若情况完全相同,则由大会指定方法判0定之。团体赛胜负判定,以团队最佳4人总杆数总和低者为胜。若总杆数相同时,以各该队个人总杆数低者为胜,依此类推。若情况完全相同,则由大会指定方法判定之。7.4.1.2球道赛:每一场球赛中获胜球道多者为胜,若相同,由大会指定球道加赛至分出胜负为止。8犯规及罚则8.1发球犯规及罚则8.1.1球员就位后,裁判员作出打击手势,该球员应在10秒钟内完成击球动作,违者警告,再犯时,罚计一杆。8.1.2发球时,球员应将球置于发球线或发球区地面上,从静止状态下开始击球,违者罚计一杆,重新发球,计第二杆。8.1.3发球后,球未能离开发球区应计一杆,再重新发球,计第二杆。8.2击球犯规及罚则7DB64/—XXXX8.2.1每次击球时,应从双脚站立双手握球杆置于球体后方的静态下开始挥杆打击。2.8.2.2不可在行走中击球,违者罚加计一杆,并从新球位击下一杆。8.2.2击球时,如因挥空杆或击球前之预备挥杆练习(不得碰触球体),均不予计杆,但不得一而再的练习而拖延比赛,违者警告,再犯时罚计一杆。8.2.3轮到打击顺序时,球员不得有拖延行为,应在10秒钟内完成击球,违者警告,再犯时罚计一杆。8.2.4球员击球时,前方球道上禁止有人穿越、走动。如球员犯规,该犯规球员罚计一杆。8.2.5球员击球时,其它球员不得喊叫或有不当言行而影响打击,违者罚计一杆。8.2.6击球时,因挥杆而碰触球体或使球体移动,即算为一次击球,计一杆。8.2.7击球时须以球杆头碰击球体,瓶头、瓶底均可使用。禁止以球瓶侧面或以握杆击球,违者罚加计一杆,并从新球位击下一杆。8.2.8禁止以球杆做持球推送动作,违者罚加计一杆并从新球位击下一杆。8.2.9滚动中的球不可连击,违者罚加计一杆,并从新球位击下一杆。8.2.10攻门或击球时禁止以手握触球瓶打击,违者罚加计一杆。若击球过门不算,并从新球位重新击球。8.3比赛时犯规及罚则8.3.1道上的比赛球,依距球门远者先击球或经裁判员指示击球。不可任意击球,违者罚加计一杆,并从新球位击下一杆。8.3.2球道上的比赛球,因击球而球体落在球道界线外地面上球体未接触界线时,以界外球论,每次界外球,均须罚计一杆。8.3.3比赛时,凡有可能妨碍行进路线之球,球员皆可要求先打或捡起,但须经裁判员同意后执行,而捡起后并需在球体点放置记号,违者罚计一杆。8.3.4比赛球如碰撞到做为界线之障碍物再弹回在球道上不以出界论;如碰撞界线外之障碍物,即以出界论,并按界外球处理。8.3.5在各种弯曲式球道上比赛时,球体必须在球道上进行,不可以截弯取直的方式击球飞越界外区,违者以界外球论。8.3.6球道上之比赛球,因击球而碰撞时:——被他人击中之球未出界者,以新球位为准,如球过门,即算完成该球道比赛,如球出界以界外球处理,但不罚杆。——如打击者之球因碰撞而出界,以界外球处理,罚计一杆。——如打击者之球因碰撞后仍留在球道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