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附教案)_第1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附教案)_第2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附教案)_第3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附教案)_第4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窃读记》教学设计【设计说明】(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读,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3)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情分析】孩子们都读过许多书籍,但读书的经历都是得而读之,鲜有林海音童年时这样的读书经历。学习本文要紧密练习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珍爱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教材分析】林海音的叙事散文《窃读记》借助典型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叙述了自己小时候到书店“窃读”的辛酸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之情。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厘清作者思路;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评价任务】1.要求能掌握默读的阅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能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准确找出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并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在文章表现出来的情感。【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从咿呀学语的婴孩儿长成风华正茂的少年,我想,大家肯定读过了不少书,也一定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谁来分享一下你从书中获得快乐?(学生自由分享)。感谢大家的分享。有一位女孩,从小酷爱读书,但她曾经有过不同寻常的读书经历——“窃读”(板书“窃读”),在窃读中她慢慢长大,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她就是林海音。她为什么窃读?窃读中她都收获了什么?我们一起聆听林海音为我们讲述她“窃读”的故事。请大家默读学习目标,标记学习要点。(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厘清作者思路。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生动的心理描写,细细体会作者窃读中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内涵。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二、先学环节(13分钟)

过渡语:林海音酷爱读书,为什么要“窃读”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一)出示自学指导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争取每分钟不少于500字。1.标出段序,圈点不认识的字词,读完一遍后查字典,并把字音标注在课本上。2.勾画出重点语句,用简洁的话说说文章以“窃读”为题,写了“我”的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中间部分写的是什么?(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投入地阅读,并且都能做到边读边勾画,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坚持。1.注音或写字汗涔涔

尴尬

贪婪

狼狈

枉然

诅咒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

众目睽睽

威风凛凛

废寝忘食2.文章以“窃读”为题,写了“我”的几次窃读?怎样划分文章层次?中间部分写的是什么?点拨:1.cén

gāngà

lán

bèi

wǎng

zǔzhòuShà

liàngqiàng

kuí

lǐn

qǐn2.文章写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事,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1-8段写“我”窃读被老板粗暴制止,在“我”的心灵上留下创伤。17-29段写“我”得到店员的暗中关怀,感受到人间的爱与温暖。中间写的是“我”为什么窃读及怎么窃读,这是插叙,使文章层次分明,起伏有致。追问1:为什么窃读: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只读不买。怎样窃读:9段,我全神贯注地读,发现店员则假装问价;11段,经常换书店;12段,到顾客多的书店,贴在大人身边隐藏自己;13段,借躲雨在书店窃读;酷爱读书,充满稚气又不乏狡黠的女孩子。追问2:文章为何以“窃读”为题?说说自己的理解。以“窃读记”为题非常凝练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窃读”表现了“我”想读书却没钱买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更表现出“我”酷爱读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三)质疑问难先小组内自主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后班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学习疑难。评价1:要求能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回读,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评价2:能够准确划分文章结构,梳理清楚“我”两次“窃读”和中间插叙的内容。

三、后教环节(15分钟)过渡:还是个孩子的“我”,因为贫穷,更因为热爱,选择了这样不光彩的读书方式,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可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百般滋味。一个“窃”字看似贬义,却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两次“窃读”的经历又是怎样的滋味呢?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作者在窃读中的情感变化。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由组长带领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推荐一人班内展示。点拨:1.第一次窃读1-8段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2段急切渴望、担心书卖掉——3段发现书的庆幸与惊喜——4段-8段被制止后的羞惭尴尬——16段因屈辱而受创伤心生仇恨。具体语句:第2段,心理描写:我趁着慢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赏析: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似乎在自言自语。我迫切地想看书,以至于在路上就开始准备了(急切渴望)第2段,心理描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赏析:书店里挤满了顾客,“我”便可藏身其中,不被书店老板发现。所以“我”便“安心”了。“我”昨天读过的那本书极可能被卖光,“我”就读不成了,所以又很担忧了。作者通过写在赶往路上的心理活动,写出了自己对书的牵挂。(急切)第3段,动作描写: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赏析:这两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跨、踮、挤,既写出了书店里的顾客很多,更表现了“我”读书的迫切心情。第3段,动作、心理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队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赏析:“挤”“急切地寻找”写出我内心的急切。“啊!”这一简单的感叹句,“我”终于发现了那本令我魂牵梦绕、担心被卖出去的那本书,内心充满了惊喜。第6—8段: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第二次窃读:17-29段:心理、动作描写17段强烈地求知欲望——8段发现的惊喜与警惕——19段窃读后的陶醉与激动——20、21书被卖后的失落与沮丧——22-25得店员帮助读书的忘我与满足——26-29恍然间领悟到读书与成长的关系、爱的真谛:宽容与博爱。具体语句如:25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咽”和“吞”这两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追问1:最能概括我窃读百般感受的是那句话?说说你的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滋味,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无资金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快乐是因为“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我惧怕是因为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追问2: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吃饭长大”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这里的“爱”是指像店员那样的宽容与博爱,“我”幼小的心灵和自尊,在“我”心田播下了爱的种子,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内心充满爱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小结:窃读的滋味是快乐与惧怕交织窃读的滋味是童稚与狡黠并存窃读的滋味是痛苦与幸福交替窃读的滋味是浓浓满满的爱啊

评价:学生能准确找出“我”“窃读”滋味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其实,像林海音这样酷爱读书人不胜枚举,他们的读书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热爱读书渴求新知的心,我们再来读一读琦君读书的故事,看大家会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主题丛书3中151页琦君的《读书琐忆》,勾画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脉络,说一说文章写了“我”读书的经历哪几个故事。点拨:1.1-2段写我发奋读书的原因;3-8段写我的读书经历:我在小屋偷读小说,在轿子里读书说书,高中国文老师培养起我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大学夏老师指点我读书要能选择,能吸收;9-11段写我的读书感悟。追问:古今中外,不乏名人读书的奇闻轶事,你还知道哪些?他们艰难的读书故事你有何感想呢?古人读书轶事:匡衡凿壁借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韩愈焚膏继晷、江泌映月读书、欧阳修铺沙识字、王冕长明灯下苦读等等。感想言之成理即可。课堂总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评价:能准确勾画出提示文章层次的关键语句,准确划分层次,能简洁概括出“我”的读书经历。

附:板书设计窃读记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求知识感悟人生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3.核心目标的分解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通过品味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内涵。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句型结构:行为条件(学习环境)+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行为条件是“通过品味语言”;行为动词是“领悟”;核心概念(关键词)为:“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内涵”,属于概念性知识。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概念体系知识地位品味语言重点作者感情难点文章内涵难点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概念体系行为动词品味语言品味作者感情体会文章内涵领悟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品味语言品味阅读作者感情体会品味章内涵领悟揣摩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品味语言品味阅读尝试品味作者感情体会品味准确体会文章内涵领悟揣摩深入领悟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2.通过反复品读,品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语句,细细体会作者的情感。3.通过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附件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1.要求能掌握默读的阅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能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准确找出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并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在文章表现出来的情感。附件3:表现性任务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能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在第一个自学活动中要求能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回读,且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生字词学生通过快速查字典解决多生字词,并在检测中能够对标注正确且能准确朗读;概括内容时,运用的词语要准确简练,也可引用文中词语进行概括。此环节重点是对阅读的评价,要注重对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评价。2.通过合作探究,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变化,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体验和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合作学习)。3.通过快速浏览其他文章,能运用默读的方法阅读,能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意在评价学会默读,理清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形成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并通过广泛阅读及赏析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素养。(当堂训练)《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教学重难点】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学情分析】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课时分配】1课时eq\x(教)eq\x(学)eq\x(过)eq\x(程)eq\x(设)eq\x(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板书:作者、课题)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2.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三、速读课文,感知内容1.思考:“窃”的含义是什么?“读”的心理怎样?“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怎么“记”的?提示:(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4)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有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四、品析课文,自主体验1.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出来。提示:(1)下课后急忙赶到书店读书(第10段);(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1段);(3)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5)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5段)。老师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2.速读书店受辱相关段落,画出相关关键词句着重品味,体会书店老板形象以及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提示:书店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我”的心情:迫切、兴奋→悲愤、屈辱、仇恨。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提示:第()—()段。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五、合作探究,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