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作业通常作为课堂延伸、教学补充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来设置同样内容和标准的作业,虽然能够起到一定巩固知识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不到重视,也没能充分发挥出作业的功效,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展开探究,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新课改下的教学需求。【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更具备多元化的作用。教师要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水平、团队合作意识等。教师要从基本学情出发,分层布置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一、作业分层的原则(一)隐性原则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且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如果公开对学生分层,很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而阻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发挥。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遵循隐性分层的原则,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科学性原则想要充分发挥出分层作业的作用,就需要教师以学情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好背景调查,用一致的考核标准和内容,对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测试,最终通过最为合理的结果确定学生所在的层次。二、作业分层的标准第一,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动向。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其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行分层。第二,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B层属于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所教的知识,C层学生属于学困生,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第三,可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分层标准,由于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一标准进行分层时,需要多次、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测试,以获得更为科学公平的成绩作为分层标准。教师可以以A、B、C、D四个层次来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三、作业难度的把握对于数学作业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其分层为不同的难度,按照数学的知识结构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可以将其分成A、B、C三个层次,A类作业是难度最高的作业,一般应用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水平,更加注重集中型和综合型的练习,学生要真正完成知识的迁移才能够胜任这一类型作业。而B层作业主要对应的是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主要帮助学生夯实其所学知识,并且适当进行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主。C类主要对应学困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课上所学的知识,为其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准备。四、分层作业容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作业的完成量有一定的关系,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提高其学习水平,就必须要经过一定的作业训练,在保证作业在一定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选择更加有针对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如果一味地增加作业量,反而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而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过多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反而会磨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训练中。因此教师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出发,控制不同的作业量以及完成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要降低作业的难度,并且尽量减少作业的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也能够轻松地完成,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具体的数学水平适当增加作业量,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五、分层作业的形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作业设计上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的动力大多来源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尽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丰富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和科学的课后作业。一般作业的形式包括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口头性作业、书写性作业、合作性作业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作用。六、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作业高质量完成为前提设计分层作业,从而确保作业的科学性。第二,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作业的设计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师要利用作业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对于概念性知识的测试,教师可以利用开放性的布置方式,讓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作答。由于题目是开放性的,因此回答的内容和形式不固定,给予学生充分的作业自由,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乐趣,让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第三,效率性原则。教师要认知到作业作用的发挥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最少的作业训练,获得最大的进步。第四,差异性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其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作业设置,根据学生的学情掌握作业的难度,适当布置作业量。结合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五,实践性原则。分层作业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能够掌握蕴含在生活现象中的数学本质。第六,创造性原则。教师要打破传统作业的局限,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提升其思维发散性,比如可以尝试让学生利用多种解法解同一道题等。第七,亲和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其日常生活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以拉近作业和学生间的距离。第八,开放性原则。在分层作业中实现开放性原则,就要保证作业形式和答案的开放,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自主选择是否要完成作业,以及完成哪些内容的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此外作业完成后对作业的评价也要注重开放性,可以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丰富作业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七、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一)明确设计的目标数学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目标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作业的设置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其所学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从简到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数学应用能力。(二)依据学生能力差异,体现作业数量分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其作业完成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其知识应用水平上的差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做题时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而数学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正确率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作业布置情况,用统一的标准布置作业是不够合理的,如果作业量相同,那么学困生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影响到学生的其他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做题速度进行分层布置,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范围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作业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速度很快,所以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后的计算题,从而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其计算能力,而对于计算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用适中的计算题数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计算,以减少学生对于作业的抗拒心理。(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生活实践类作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因此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透过应用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总结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在教学“初步小数认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取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以超市为主题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比如商品的原价和优惠价,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些价格上的变化,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字上的不同,从而了解小数点,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地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完成教学内容后,为了提高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用购物小票进行统计,从而掌握小数加减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作业完成質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作业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四)基于学生思维,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为了让作业更加多样性,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或者加强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交流,完成作业创新。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用更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式呈现作业。对于部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地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掌握基本学习后,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教师要充分认知,听取学生的意见,但并不是让学生依据标准的答案去修改计算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且找出问题的原因,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其解题的效率。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章节中,大部分的教师会让学生借由配套练习进行训练,这个章节在教材中配有很多钟表图示,学生根据图示,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训练,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但是趣味性不强。因此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