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_第1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_第2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_第3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_第4页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s,EVs)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离不开配套的充电设施支持。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和发展速度。因此,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可持续交通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本文旨在综述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相关研究,包括充电站选址、容量配置、网络布局、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案,探讨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期望能为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运营,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二、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基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还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电动汽车充电站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充电站的位置、数量、规模、充电方式等。充电站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合理的位置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和时间。因此,在规划充电站时,需要考虑到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如行驶路线、充电频率、充电时间等,以及城市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道路网络、电力供应等。充电站的数量和规模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这需要根据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充电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充电方式的选择也是充电站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主要有慢充和快充两种方式。慢充适合在家庭和办公场所等地方进行,而快充则适合在公共场所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进行。因此,在规划充电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并配置相应的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用户需求、城市交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方式等。只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的普及和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支持电动汽车运行的基础设施,其规划研究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涵盖了充电站选址、规模优化、网络布局等多个方面。许多学者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遗传算法等,对充电站的最优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特性,一些研究还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实现更精准的充电站规划和优化。相比之下,国内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相关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充电站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考虑到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一些研究提出了基于共享理念的充电站规划方案,通过共享充电桩和充电站资源,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国内外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站规划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充电站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充电站规划方案,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关键技术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充电站选址优化、充电站容量规划、充电站运营管理和充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首先是充电站选址优化。选址优化是充电站规划的首要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充电站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选址优化需要考虑电动汽车的行驶特性、用户需求分布、道路网络状况以及城市规划等多个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选址优化方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选址优化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充电站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是充电站容量规划。充电站容量规划涉及到充电站能够提供的充电服务能力和充电站建设的投资成本。容量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充电站的服务能力、电网接入能力等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排队论的充电站容量规划方法、基于预测模型的充电站容量规划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为充电站的容量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再次是充电站运营管理。充电站的运营管理是确保充电站正常运行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运营管理包括充电站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充电站运营管理方法、基于云计算的充电站运营管理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实现对充电站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充电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最后是充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充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是确保充电站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协调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充电站对电网的影响、电网对充电站的支持能力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等多个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仿真的协调规划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调规划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充电站与电力系统的相互影响,为充电站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关键技术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址优化、容量规划、运营管理和与电力系统的协调规划。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这些关键技术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五、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充电站规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源自技术层面,还涉及到政策、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制定全面而合理的对策。技术挑战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充电速度、充电效率、充电站布局优化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充电技术的创新,如开发更高效的充电设备,提升充电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充电站的布局,实现充电资源的合理分配。政策挑战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需要应对政策制定滞后、执行不力等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强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的引导和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充电站建设标准、责任主体、权益保障等,为充电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经济挑战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回报周期较长,这限制了充电站的建设速度。因此,应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站建设。同时,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环境挑战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关注环保问题,如减少充电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充电站的环境影响。同时,要合理规划充电站布局,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社会挑战方面,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需要考虑到公众接受度、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增强公众对充电站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电动汽车和充电站的认识和接受度。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制定全面而合理的对策,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健康发展。六、结论与展望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代表,其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设施,其规划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系统综述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在结论部分,本文认为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已经从初期的简单布局设计发展到现在的多目标、多约束、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从传统的数学优化方法到启发式算法,再到近年来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规划手段不断创新,规划精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在规划内容上,不仅关注充电站点的空间布局,还注重充电站与电网、交通系统、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协同优化。然而,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准确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如何保证充电站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如何实现充电站与电网的良性互动,如何提升充电站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等,都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展望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规划方法的智能化,借助大数据和技术,实现充电站规划的自适应和动态优化;二是规划内容的多元化,充电站将不再仅仅是提供充电服务的场所,还将融入更多的功能和元素,如储能、光伏发电、V2G(VehicletoGrid)技术等;三是规划视野的全局化,充电站规划将不再局限于单一城市或区域,而是纳入国家乃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框架下进行统筹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规划方法,拓展规划内容,提升规划视野,才能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加入到这一领域中,共同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的发展。参考资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广泛和应用。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展开讨论,探讨研究现状、规划方案、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问题。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究和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基于需求预测和优化算法的充电站选址研究,以及考虑供电能力和环境因素的充电站设计研究等。然而,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全面考虑充电站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研究,以及对充电站规划过程中涉及的动态变化因素考虑不足等。在充电站选址方面,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交通状况、车辆分布等因素。具体来说,应选择靠近道路、交通流量较大的地区,同时考虑当地土地使用政策、环保要求及供电能力等因素。充电站设计规模应依据电动汽车保有量、交通流量和充电需求等因素来确定。在确保满足当地充电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和投资浪费。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核心,应选择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的充电技术。同时,考虑充电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充电站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对充电站的需求也将增加。因此,充电站规划应具备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未来,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充电速度、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这将对充电站的规划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充电站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和研究相关问题,以促进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持续发展和完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能够在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布局的合理性和优化性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电动汽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设施和政策的限制,其发展一直相对缓慢。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针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建设和优惠政策,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充电站数量不足:当前,许多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数量依然不足,导致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在市区和高密度居住区,充电站的数量和分布明显不足。充电站地点不合理:部分城市的充电站分布过于集中,而有些地区则几乎没有充电站分布。这种不合理的布局使得电动汽车用户在寻找充电站时遇到困难,影响了使用体验。充电设施不完善:部分充电站的充电设施不完善,如缺乏夜间充电设施、充电桩故障等问题,给用户带来不便。缺乏统一规划: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不同运营商的充电站在建设和运营上存在重复和浪费现象,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增加充电站数量: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鼓励和支持充电设施的建设,增加充电站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用户需求。合理规划充电站地点: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合理布局充电站地点,方便用户充电。完善充电设施:充电设施的建设应注重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例如提供夜间充电服务、定期维护充电桩等。统一规划和管理: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引导不同运营商共同参与充电站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其发展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其布局的合理性和优化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因此,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强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EV)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还受到充电设施的限制。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研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研究的现状、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综述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主要包括选址和定容两个方面。充电站的选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用户需求、土地价格等多种因素。而充电站的定容则要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型号、电池容量、充电速率等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充电站规划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一些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优化算法来求解充电站的最优选址和定容。例如,一些研究者运用混合整数规划(MILP)方法来解决多目标充电站选址问题。还有一些研究者运用仿真技术来评估充电站规划方案的性能。充电需求不确定性:由于电动汽车的使用率不同,导致充电需求变化较大,给充电站的规划带来很大困难。土地资源稀缺:在很多城市中,可用于建设充电站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充电桩建设成本高: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由于施工难度大、材料成本高,导致充电桩的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充电桩运维管理困难:由于充电桩分布广泛,给运维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数据驱动的充电站规划:通过收集和分析电动汽车的使用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预测未来的充电需求,以便更精确地规划充电站的位置和容量。创新充电技术:研究更快速、更高效的充电技术,例如无线充电、自动充电等,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众筹模式的应用:通过众筹模式建设充电站,分摊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智能运维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充电桩的智能运维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研究对于推广电动汽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随着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和众筹模式等新方法的不断应用,相信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将更加合理、高效。电动汽车充电站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必将成为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电动汽车充电站能较好的解决快速充电问题,节能减排。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发展是必然的,抢占先机也是企业的制胜之道。在当下,国家虽有大力倡导,各企业又蠢蠢欲动,但电动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不是短期内容易做到的。国家政策可以给(购车补偿、上路等),而电动汽车充电站网则无法短期建,主要原因是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要瞬时强大的功率电力,常规电网无法满足,必须要建专用充电网络,这涉及整个国家电网改造,国家电网大改造不是小事,耗资巨大,从讨论、立项到成网,非一朝一夕能实现。能较好的解决快速充电问题的方案是-换电站-利用给汽车更换电池的方法代替漫长的充电过程。一辆汽车需要配备两块电池,当一块电池用完后自动切换到另一块,此时可到换电站将用完的电池换下,装上满电的电池。而换下的电池由电站统一充电和维护,前提是充电站要有相当数量的备用电池。这个方法优点是快速,用户换完电池就可以上路,比加油都快。用这种方法再加上停车场充电桩等辅助手段,相信电动汽车的普及就近在眼前。根据电动汽车常规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20~40辆电动汽车来配置一个充电站,这种配置是考虑充分利用晚间谷电进行充电,缺点是充电设备利用率低。在高峰时也考虑充电,则可以60~80辆电动来配制一个充电站,缺点是充电成本上升,增加高峰负荷。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24路380V出线。其中二路为快速充电专用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4回路),二路为机械充电或备用出线,其余为常规充电出线(配4*70mm电缆、50M长、20回路)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配4*240mm电缆、20M长、8回路),每路出线设置一台4回路电缆分支箱向充电柜供电(配4*70mm电缆、50M长、24回路)。根据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数据资料,一般以同时向8辆电动汽车充电来配置一个充电站。a方案、建造配电站设计2路10KV电缆进线(配3*70mm电缆),2台500KVA变压器,10路380V出线(配4*120mm电缆、50M长、10回路)。b方案、设计2路10KV电缆线(配3*70mm电缆),设置2台500KVA用户箱变,每台箱变配4路380V出线,供充电站(配4*120mm电缆、50M长、8回路)。小型机械充电站可以结合常规充电站建设同时考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大容量的变压器。大型机械充电站一般以80~100组充电电池同时充电配置一个大型机械充电站,主要适用于出租车行业或电池租赁行业,一天不间断充可以完成对400组电池的充电。配电站2路10KV电缆进线(配3*240mm电缆),2台1600KVA变压器,10路380V出线(配4*240mm电缆、50M长、10回路)。具备三相四线表计,独立的停车库,可以利用已有的住宅供电设施,从住宅配电箱专门放一路10mm2或16mm2的线路至车库的专用插座,来提供便携式充电电源。具有固定的集中停车库,一般要求地下停车库(充电安全考虑),可以利用小区原有的供电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必须根据小区已有的负荷容量来考虑,包括谷电的负荷。具体方案应根据小区的供电设施、方案以及小区的建筑环境具体来确定。电动汽车蓄电池放电后,用直流电按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通过蓄电池,使它恢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称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联,电池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联,充电电源电压必须高于电池的总电动势。充电方式有恒电流充电和恒电压充电两种。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气体的产生所限制。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①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②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与恒流充电法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由于充电初期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只需简易控制系统。这种充电方法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①脉冲式充电法,这种充电法不仅遵循蓄电池固有的充电接受率,而且能够提高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接受率,从而打破了蓄电池指数充电接受曲线的限制,这也是蓄电池充电理论的新发展。②2REFLETM快速充电法,这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它主要面对的充电对象是镍镉电池。由于它采用了新型的充电方法,解决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因此,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快速充电的时间。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对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与镍镉电池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REFLETM充电法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脉冲,反向瞬间放电脉冲,停充维持3个阶段。③变电流间歇充电法,这种充电方法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其特点是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段。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充电电流,获得绝大部分充电量。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通过间歇停充,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④变电压间歇充电法,在变电流间歇充电法的基础上又有人提出了变电压间歇充电法,如图8所示。与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阶段的不是间歇恒流,而是间歇恒压。在每个恒电压充电阶段,由于是恒压充电,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⑤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合脉冲充电法、ReflexTM快速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发展应用。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种:(1)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脉冲电流幅值和PWM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占空比可调,在此基础上加入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充电业务模式是指电动汽车用户在汽车电能将要耗尽的时候选择到固定地点的充电站和充站桩为汽车的电池进行直接充电的模型。这是电动汽车充电站最先考虑的业务模式,在这种业务模式下,电动汽车用户通过在充电站/充电桩直接为汽车充电,即时消费电力产品并通过现场付费的模式支付费用,完成交易。为此,建设相应的电动汽车充电计费系统,引入集中式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开展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站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四个子模块:配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充电站监控系统。充电站给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电池更换。普通充电多为交流充电,可以使用220V或380V的电压。快速充电多为直流充电。充电站主要设备包括充电机、充电桩、有源滤波装置、电能监控系统。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计费系统,系统的实现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进行介绍:建设充电计费系统管理平台,对系统涉及到的基础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例如电动汽车信息、购电用户信息、资产信息等。建设充电计费系统运营平台,用于对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及购电用户的充值进行运营管理。建设充电计费系统查询平台,用于对管理平台及运营平台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查询修建充电站和小型充电桩等设施,也可以把现有一些分布过密的加油站改建成充电站。这种充电站外形类似加油站,但投资成本仅为普通加油站的10%,并且安全要求比加油站低。在日本,与各汽车厂商产生密切伙伴关系的是日本最大电力公司东电。不久前,它成功开发大型快速充电器,使得充电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提高了日本普及使用电动车的可能性。东电指出,每10分钟完整充电,所能行驶的路程是60公里。为了方便驾驶人上街时也能充电,就必须通过一项大型的基础设备建设工程来推动。与此同时,东电也宣布基于“环保”、“经济”等考虑,将引进3000辆电动车作为营业、服务用途。每设立一个充电器所需费用是400万日元。该公司准备在日本的超市停车场、便利店及邮政局等公共场所内陆续建设充电器设备。使得人们在下车购物,办事时就可让汽车补充电源。日本汽车业界认为,电动车适合都市型驾驶,预计只要充电基础设备齐全,很快就会被一般消费者接受。法国资助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长期创新,以法国电力公司为主导电力公司每年编制1亿以上法郎预算(占该公司营业收入05%),投入电池、充电器的研发,在巴黎设有几百个充电器,凡重要停车场都设有充电器,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插头。德国也规划在5年内免除电动汽车税及重量税;企业研制电动汽车可享受5年免税大部分充电站(68%)完全免费,少部分收取充电费或停车费。2009年4月,日产汽车与中国工信部建成合作关系。日产汽车将为工信部提供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信息,制定包括电池充电网络建立和维护、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的综合规划。武汉将成为日产汽车在国内推行其零排放汽车计划的首个试点,今后武汉必须沿用日产的标准,这将确立日产在电动车竞争中的主导地位。2009年7月14日据深圳传来的消息,未来该市可能会采购比亚迪30辆双模电动车作为出租车。根据此前比亚迪的介绍,这款F3双模电动车的百公里耗电为16度,大约为9元。比亚迪一位负责人士表示,比亚迪已经在深圳建设一批充电桩来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但是范围只限于深圳主城区附近。安徽省地方性政策也指出,未来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一律购买安徽省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实行登记管理,减免新能源汽车的各种税费,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给予支持。2014年6月27日《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27日在京发布。按照计划,北京将加快公共场所快速充电桩建设,到2017年全市将有10000个快速充电桩亮相公共停车场等场所。北京计划建设10000个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将主要集中在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停车场(含P+R)、大型商超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专业营销(4S)店、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地,为电动汽车出行提供便利。2015年7月,青海首座光储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投运。据悉,光储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为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15年度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总投资约200万元,为永久性充电站。该充电站集成了光伏发电、智能充电桩、储能电池等多项先进技术,突破了光伏电站无法在夜间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瓶颈。光储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光伏装机容量35千瓦,日发电量约200度,储能装机容量150千瓦时,有充电桩12座,可为国内外各主流品牌电动汽车提供直流快充、交流慢充服务。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西宁、海北、海南地区建成9个充电站,架设10千伏线路2千米,安装高压环网柜一台、变压器15台、7千瓦慢充电桩32台、40千瓦快充电桩36台,100千瓦快充电桩3台。截至2022年10月底,陕西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近400家,已建成公共及专用充电站2565座,可满足全省4万辆电动汽车用电需求。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是指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车上电子电器设备承受来自车内、车外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以及电动汽车、电子设备向外界辐射的电磁干扰。车上的电子电器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能维持正常工作,不发生性能下降甚至破坏等情况。由于电动汽车可以行使到各种地方,因此其电磁环境差异也很大。电动汽车电磁干扰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车载干扰源、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车载干扰源主要是指车上何种电子电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电动汽车电路中出现的各种瞬变电压,或者电路开断瞬间触点之间产生的电火花和电弧等,都可能影响车上敏感设备的正常工作。车载干扰源主要有驱动系统、动力电池、功率变换器、继电器、点辅助系统、开关、通信设备以及微处理器等电子设备。电压和电流的快速暂态都会产生辐射和噪声,距离这些设备较近的电子设备有可能产生故障,特别是电机驱动模块的快速整流、电机启动、高压辐射更会引起较高场强的传导及符合骚扰。车载干扰源的电磁传播模式很复杂,它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形式。传导耦合要求在源于接受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通常有3中耦合通路:公共电源、公共回路和导线间的近场耦合,前两种都属于传导耦合。一般情况下,在电动汽车系统的辐射干扰中,共模高频干涉占据着主导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